区域联盟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区域联盟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
自教科局下发关于建立“区域联盟”推进学校联片教研的实施方案已有4个月的时间,经过这段时间,谈谈个人对校本教研和区域联盟教研活动的思考。
一、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
在区域联盟教研活动方案在指引下,校本教研就有了方向。
专业引领就是由专业人员介入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力求在较高层面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重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
”
校本教研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教师长时间沉浸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搜索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同时由于资料的缺乏,以及学校工作的相对封闭,难以及时获悉最新的理论发展以及一些实践经验的介绍,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专家的理论支持。
通过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使广大干部教师充分了解校本教研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校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
教研员要在尊重一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聆听问题,提供信息,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以及谈话渗透等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对课程理论、校本教研理论等专业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和技巧的专业引领,使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什么是校本教研?
学校是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是进行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们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不能离开学校的实际场景。
在以校为本的大背景下,各种以校为本的策略应运而生。
诸如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材等等,在全国中小学已经深入人心。
校本教研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崭新的亮点和一个科学的突破口。
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教师从事适合本校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形成学校特色,利于教师发展,促进质量提升,无疑,校本教研将成为科研兴校之后学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校本教研”是什么?根据本人理解和认识,谈点拙见供大家讨论。
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它不是正式的学术研究,而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它不是完全的教学工作或理论学习,而是一种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和学校有特色发展的途径。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具体地说,校本教研就是根据本校的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利用与整合本校的教育资源,以提升本校的办学水平,以提高本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以促进本校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叫校本教研。
为此,校本教研应定位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
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没有学校参与特别是教师参与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无法使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实际的。
如果没有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体验,
那么就很难看
到如何改进教学。
如果教学要得到很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实施方法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逐渐演化成直指学校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
由于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校本教研直接指向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并形成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活动与教育教学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特点,形势迫使着学校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可见,校本教研并不是学校教育者脱离教育实践,另搞一套本该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研究,而是植根与自身的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促进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价值的、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策略。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活动。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任何一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都会面临一些具体的、特殊的、鲜活的真实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的差异和教师的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以个体自主活动的方式开展研究,自觉地针对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实践尝试与理性的思考。
三、校本教研研究什么?
学校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均等教育、发展个人潜能的场所。
学校工作的运作,在于营造教育教学的有利条件,激发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⒈校本教研的参与者与实践者。
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
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教师个体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自我反思)是教育者个体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自我反思与教学过程中的“回顾”不同,是反思、思考、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目的性,带有研究的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
教师群体是校本教研的力量(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开放自己,把学校教研组变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体会的研究团体。
互助过程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形式包括交谈、协作、帮助。
在教师内部营造成自由争论的气氛: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不做结论,各取所需。
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强调教师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牵强附会;强调对自己的观点尽可能的进行解释、说明、阐述。
观点交锋,讨论争鸣。
强调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比较、鉴别。
不做结论,各取所需。
强调个人的消化吸收在自己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批判;保留不同意见,保护不同的见解。
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向导(专家引领)。
教研员从教育科研方法方面引领教师研究尤为重要。
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当时记下了,想要研究,但因为教师的工作性质以及所处的理论层次,决定了相当部分教师无法及时总结自己的实践。
他们渴望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以更理性、更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实践,并与同伴沟通和分享。
因此教研员要在教师发现问题时及时引领,帮助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并进行科研方法方面的指导,时间久了,教师就会增强研究的信心,体验到研究的喜悦,教师的研究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同
时教研员更应当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方法,让广大的教师意识到,教学即研究。
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新理念的吸收和教学行为的变革是理论、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步成长。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但参加校本课题研究的人员不局限于学校,可以有他校教师参与,也可以有教育行政干部参与。
所以区域教研联盟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教研部门从事教学专业研究的人员是提升校本教研水平的关键因素,必须有人参与。
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没有理论的实践往往只能徘徊在低层次上,低水平的重复。
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提炼、升华,才能构建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性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理论,以补充完善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这三者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三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工作。
⒉校本教研的研究范畴。
校本教研,是学校本级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它研究的范畴、它研究的内容,不单单是教学工作,它包括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按性质可分为:行政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社团工作、体育卫生工作、财务后勤工作等等。
按人员类别可分为: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勤杂人员等。
总之,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为育人服务的,可以说成是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
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建设者的接班人。
⒊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会碰到困难,就会遇到问题,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寻求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在研究。
问题解决了,工作做好了,这就是成果。
或许,工作没有理想的效果,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这也是成果的另一方面,另一种体现形式。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学科教学研究的问题。
学科教学研究。
责任人是科任教师、班主任。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为教学服务,这一块的校本研究参与的人最多,引起了教育工作者、教育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不管怎样,发展个性、培养个性、激活思维、引导创新是学校教学工作研究的主题。
研究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校本教材,作业设计,作业批改,教学札记,教学反思,跟踪调查,个案分析,因材施教,个性张扬等。
课堂教学:以研究教法、学法为主;课外学习:以研究运用、实践为主;校本教材:以研究整合教育资料、丰富教学知识为主。
学生喜欢的课堂: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课堂气氛轻松,讲课通俗易懂,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独立造作,学生亲自实践,学生有机会发表意见,开展教学活动,讲故事,不死背书等。
三、怎样开展校本教研?
⒈要提高校本教研的认识。
学校的问题就是课题,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就是成果。
要建立问题意识,要建立课题意识,要形成研究意识,要形成成果意识。
问题能刺激事业的发展,没有问题的人,可以说他的生命就此终止;没有
问题的学校,可以说这所学校将停滞不前,没有问题的工作,那么这项工作将会为社会所取缔。
我们的周围是被问题包围着的,正因为这些问题推动着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们要正视问题,抓住问题去研究。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则,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取向。
⒉要加强校本课题的管理。
校本教研课题的管理者应是学校教科处。
其管理程序是:
⑴发现问题(学校全体教职工);
⑵确定课题(问题发现者);
⑶制定方案(由问题发现者报教科处立项、登记);
⑷组织实施(课题负责人);
⑸结题评价(教科处);
⑹组织推广(办公室)。
⒊要抓住校本教研的着力点。
学生,教师自己,学校管理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着力点。
⑴研究学生。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个性独特的人。
对待学生要有坦诚磊落的胸怀,陶行知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老师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老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老师,师生合作才能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人。
研究学生要公正切实,在师生情感冲突、认识冲突加深的今天,正面激情教育尤其为重要,尊重学生、奖掖学生、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美德、一种使命。
⑵研究自己。
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智能水平,见识水平应重新定位。
如果你是语文教师,那么你对政、史、地等人文知识及人们对它们的再认识就不能一无所知;如果你是数学教师,那么你对理、化、生及人类对自然的最新发现不能不有新涉猎。
如果你是音乐、美术、体育教师,那么你必须具有个人才艺影响学生,另外,对祖国的源远文化,精深华美的文学不能不无所无所知晓。
研究自己,要与时俱进。
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因为莫过于了解自己),飞速发展社会中的我:知识积累,能力底蕴跟着上吗?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跟得上舜息万变的社会。
合格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剔透的心灵,规范的行为,丰富的情感,宽阔的胸怀,幽默的语言,得体心着装,执着的追求。
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当前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在新课程改革与实验过程中,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更显的尤为重要。
为了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发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