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
专业课程改革目的是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规格接轨,与就业接轨。

截止目前,对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我们逐步实施并完成了多项课程改革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果。

一、完成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
在2010年近一年的时间里,对株洲地区网络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系统地调研和分析,对社会各行业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书面或电话问答、面谈等,同时对毕业生及其实习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得到大量宝贵数据。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网络技术专业目前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分析总结了我校具备的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我院的不足及改进方案,为今后进一步搞好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

二、完成了教学计划修订
根据学校有关的精神,对原有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调整,并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再一次进行论证。

在充分听取了行业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专业人才定位,确定了岗位(群),形成了能力模块,调整了课程体系,使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更符合岗位人才要求。

三、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整合及教学大纲的修订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建立起了一个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大纲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强化实践环节的新大纲。

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及知识面要本着“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而确定,理论知识点仅仅环绕着实践所需的技能而展开。

在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分配上,达到了1:1.4。

对《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从内容上、学时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上做了内容的整合:《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由原来的《网络基础》和《Windows2000网络管理》两门课程整合而来,在内容上除了讲解基本的网络通信基础和网络基础知识,还要包括Win2000 Server的基本网络服务配置。

结合以上课程内容整合的情况,全面修订了新教学计划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确保授课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为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提供了依据。

四、对专业进行剖析,确定了专业主干课程
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6门专业主干课。

五、师资培养
依据新的教学大纲,选择了适合中职学生使用的优秀教材,并确保突出专业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且考虑了教材与教材之间的相互衔接。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有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使得不能按计划完成,如: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没有达到计划的数量;对于新整合的课程,由于经验的不足,存在整合的痕迹和不够完善的地方;专业认证与专业的结合度不够,尚待引入其他一些适合的认证体系等。

认识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会不断探索,坚持不懈,不断解决问题,努力做得更好。

对于改革中成功的方面,也要坚持不懈,随着行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继续深入进行专业建设并不断改进。

在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改革中,该专业坚持“务实为本,应用为先”的教学改革方略,扎实推进课程综合化、弹性学制、实践性教学、企业文化引进等改革措施。

体现在:一是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专项研究,继续深入进行学分制下的模块课、综合课、校本课程的研究。

形成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平面图形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数字娱乐以及办公设备维修、维护等职业岗位方向;积极探索适合专业教学特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改革特点、规律和操作策略。

二是着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成都市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及软件人才需要和职业教育特点,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三是结合专业特色的教法改革,文化课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专业课中推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以赛促练促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四是倡导多证书制度,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网页制作、平面图形设计与制作、Flash等)。

五是该专业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定期召开计算机行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行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建设与课改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