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作文训练指导——教师讲解指导部分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三、结构要清晰
• 1.常用的结构形式
• (1)对议论文而言,有①总分总,中间并 列安排分论点、小论点的结构,②总分总, 中间安排“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做”“做后前景好处”这些内容的递进式结 构。
• (2)对记叙文而言,有①按时间先后的顺
序依次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
②先写事件的结果,再倒回去写事件的起因、
身上找找一些东西,诸如情感依托、内心挣扎、
关系处理、社会责任等等。
5
• 2.从题目看写作的对象
• 对象是“我们”,这是一个泛指概念,可以是 以“我”为代表的具有某种个性特征的一群,也可 以是“我们学生”这一集体,还可以是“我们”这 一代人;当然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中“要表达真情 实感”这一点来看,以写学生这一对象更容易表达 出,也更有话可说。
3
本次作文题目
•
停下手中的笔,合起面前பைடு நூலகம்书,关闭电视
节目,拔掉电脑插头,站起来去照照镜子,看
看我们自己。我们是否能从中看看自己的灵魂,
听听自己的心声?
•
请以“看看我们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可以记
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得套作或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作文训练指导
——教师讲解指导部分
1
高考态势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 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是考试作文命题的一 种重要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限制性、规定性比较强,但是限制的条
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的内容就越容易具体。概括地
讲,命题作文这种形式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构思能力、选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
指导与思考
• 一、审题正确
• 1.题目核心与重心
• 这是材料加命题的形式,首先我们必须注 意材料的指向作用。材料先有一段引子,“停
下笔”等等,但这只是引子而已,重点的在后
边的引导性的话,“我们是否能从中看看自己
的灵魂,听听自己的心声?”这就意谓着我们
要停下来看看自己,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生
存状态、生活状态,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自己
10
四、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
• 1.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的技巧 • ①注意动词的使用 • ②注意形容词的选用 • ③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 ④注意句式的选用(如整齐的句式,对比的
句式,简要的短句,逐渐把内涵加深、把语 句加长的句式)
11
2、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的例子
12
例二
13
例三
14
命题作文有三种形式:全命题、半命题和选择性命题作 文。2008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了命题作文,2009年有7省市 采用了这种形式,2010年也有7省市采用了这种形式。
2
本次作文能力训练要求
• 训练目标
• 1.审题正确; • 2.内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 3.结构要清晰; • 4.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
7
二、内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 表达要有真情实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 要求。所谓表达真情实感,就是感情的流露 要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假、大、 空”的庸俗政治化、苍白口号式的表白。
• 因此,写记叙文应该有动人的情节,符 合生活逻辑的感情;写议论文应该有符合 “我们”身份的价值取向。写出的生活场景 或情景应该和“我们”的身份、个性吻合。
•
另外,“我们”的外延是很大的,它也完全可
以指我们人类中的其它人群,如教师、建筑工人、
农民等,当然,这些内涵的选择要看自己的阅历和
了解,并且在文中要点出这“我们”就是某一类人。
6
3.从题目分析“看看自己”的内 涵
• 就命题的意图看,“看看”应该是强调 一种思考,是一种从内心的审视,而不是停 下来“看看风景”,如把它写成了停下来看 看人生路上的风景,这其实是脱离材料的指 向来理解题目,有点偏题。
经过的结构。③选择几个生活场景、片段来
展现。
9
• 2.点明结构,使结构清晰的技巧 • ①注意首尾的语言呼应 • ②注意记叙文、议论文各个大的内容部分之
间的语言过渡与衔接 • ③注意议论文(并列式)各个部分的开头或
结尾的句子运用,可用首括句、尾结句的形 式来概括、小结这一部分的内容,以此使阅 卷老师一目了然。
三、结构要清晰
• 1.常用的结构形式
• (1)对议论文而言,有①总分总,中间并 列安排分论点、小论点的结构,②总分总, 中间安排“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做”“做后前景好处”这些内容的递进式结 构。
• (2)对记叙文而言,有①按时间先后的顺
序依次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
②先写事件的结果,再倒回去写事件的起因、
身上找找一些东西,诸如情感依托、内心挣扎、
关系处理、社会责任等等。
5
• 2.从题目看写作的对象
• 对象是“我们”,这是一个泛指概念,可以是 以“我”为代表的具有某种个性特征的一群,也可 以是“我们学生”这一集体,还可以是“我们”这 一代人;当然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中“要表达真情 实感”这一点来看,以写学生这一对象更容易表达 出,也更有话可说。
3
本次作文题目
•
停下手中的笔,合起面前பைடு நூலகம்书,关闭电视
节目,拔掉电脑插头,站起来去照照镜子,看
看我们自己。我们是否能从中看看自己的灵魂,
听听自己的心声?
•
请以“看看我们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可以记
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得套作或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作文训练指导
——教师讲解指导部分
1
高考态势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 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是考试作文命题的一 种重要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限制性、规定性比较强,但是限制的条
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的内容就越容易具体。概括地
讲,命题作文这种形式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构思能力、选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
指导与思考
• 一、审题正确
• 1.题目核心与重心
• 这是材料加命题的形式,首先我们必须注 意材料的指向作用。材料先有一段引子,“停
下笔”等等,但这只是引子而已,重点的在后
边的引导性的话,“我们是否能从中看看自己
的灵魂,听听自己的心声?”这就意谓着我们
要停下来看看自己,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生
存状态、生活状态,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自己
10
四、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
• 1.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的技巧 • ①注意动词的使用 • ②注意形容词的选用 • ③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 ④注意句式的选用(如整齐的句式,对比的
句式,简要的短句,逐渐把内涵加深、把语 句加长的句式)
11
2、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的例子
12
例二
13
例三
14
命题作文有三种形式:全命题、半命题和选择性命题作 文。2008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了命题作文,2009年有7省市 采用了这种形式,2010年也有7省市采用了这种形式。
2
本次作文能力训练要求
• 训练目标
• 1.审题正确; • 2.内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 3.结构要清晰; • 4.语言要流畅,力求优美。
7
二、内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 表达要有真情实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 要求。所谓表达真情实感,就是感情的流露 要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假、大、 空”的庸俗政治化、苍白口号式的表白。
• 因此,写记叙文应该有动人的情节,符 合生活逻辑的感情;写议论文应该有符合 “我们”身份的价值取向。写出的生活场景 或情景应该和“我们”的身份、个性吻合。
•
另外,“我们”的外延是很大的,它也完全可
以指我们人类中的其它人群,如教师、建筑工人、
农民等,当然,这些内涵的选择要看自己的阅历和
了解,并且在文中要点出这“我们”就是某一类人。
6
3.从题目分析“看看自己”的内 涵
• 就命题的意图看,“看看”应该是强调 一种思考,是一种从内心的审视,而不是停 下来“看看风景”,如把它写成了停下来看 看人生路上的风景,这其实是脱离材料的指 向来理解题目,有点偏题。
经过的结构。③选择几个生活场景、片段来
展现。
9
• 2.点明结构,使结构清晰的技巧 • ①注意首尾的语言呼应 • ②注意记叙文、议论文各个大的内容部分之
间的语言过渡与衔接 • ③注意议论文(并列式)各个部分的开头或
结尾的句子运用,可用首括句、尾结句的形 式来概括、小结这一部分的内容,以此使阅 卷老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