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的一次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1
对于多数高二学生来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的学习是比较头疼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呢?一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思考的过程中,我浏览网页,翻阅书刊,希望采得他山石,攻我手中玉,但短时间内并没有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往往在关闭电脑、合上书本时,重叹“诗无达诂”的无奈。
可后来,我想既然如此,何不让学生对同一诗篇各抒其见,由他们言语交锋、想法碰撞,甚至把理解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呢?
于是,我把“自作新诗解原诗”这一任务布置给了学生:课前认真阅读课文,多方搜集诗人诗作相关资料,总结对诗歌的理解并写成诗歌在课堂上交流。
开始,学生对这一要求不太适应,比如在学习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时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上课前,我已布置具体要求,但在上课后,多数学生还是哑口无言,甚至有学生套用网络雷语来了句“哥喝的不是酒,是悲愤!”面对学生的不适应,我先进行了鼓励:“‘悲愤’一词下得极准,可见大家对本诗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到位的。
”然后又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复习了之前的诗歌鉴赏知识并有意往本诗牵引。
在引导过程中,尽管有学生还是愁眉不展,但渐有学生露出疑云渐消的神情,甚至有学生展现出茅塞顿开的笑容,于是,我请茅塞顿开者展示诗作,希望他能启
发同学,结果他缓缓吟哦道:
高卧林泉诗酒间,清风在襟
水缓缓。
白云悠影眼前过,悲愤不见
天地宽。
全诗一出,满堂喝彩,而该
生接下来的讲解更是激起了大家
进一步研读原诗的兴趣,他说:
“拙作全篇情景交融,写景紧贴配
图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把课
本纸上图变作了你我身边境,增
添了画面感,相信大家会像苏轼
评王维诗一样,给拙作一个‘诗
中有画’的评价吧。
谢谢!”
该生说完,翩然落座,而同
学先是瞠目结舌,后是赞声鼎沸。
见此情景,我趁势引导学生进一
步分析鲍照的原诗和该生的解诗
之诗,于是,又有不少学生进行
了精彩的补充和精妙的修改。
有补充者说:“原诗有表面
的恬淡与内心的不平,而解诗之
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评价
眼光精准并跨越古今用比较的方
法进行分析,获得了新诗作者的
点头微笑和其他学生的啧啧称赞。
有修改者说:“第二句‘缓
缓’不如换作‘潺湲’。
这一改不
影响押韵,又化用《湘夫人》
‘观流水兮潺湲’一句,既借用典
增添文化含量,更用前人屈原志
不得伸的悲愤来映衬后人鲍照同
样的志不得伸的悲愤,使人心生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的感慨,
这悲剧力量,应该不比作者自己
所说的画面感差吧。
”这番话切中
肯綮又不乏幽默,不禁令新诗作
者和周围同学竖起拇指。
这一节课上,我看到了“九
零后”的不简单,又为之前准确
挑选了有示范作用的诗作而暗自
庆幸,也更坚定了走“自作新诗
解原诗”道路的决心。
接下来的
时间,我便通过一些优秀学生的
示范引领和“结对子,传帮带”
等后续方法,使学生“自作新诗
解原诗”的本领不断加强,使学
生能够自觉运用解诗法去理解诗
歌、解读诗句,由粗渐精地创作
诗歌,并自觉地小组结合,以诗
社等形式吟诗、赛诗,出现了一
些比较好的诗作。
比如,学习杜甫《蜀相》时,
有学生结合课本配图赋诗道:
身在芭蕉竹石中,心忧恢复
无闲情。
俯首颦蹙茎须断,羽扇驻手
久久停。
又如,学习了阮籍《咏怀八
十二首》(其一)和陶潜《杂诗
十二首》(其二)后,有学生赋
诗串起了阮、陶二人的情思:
陶令夜中不能寐,
明月曾照步兵帷。
鸣琴挥杯无人和?
千年之外更阿谁!
看到学生诗作,我想:用诗
解诗的本领,是一种复合技能,
它既对学生理解原诗有帮助,又
对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诗歌
创作能力有好处,使学生持续进
行相关训练,可以使学生不再只
是一位读者、学生,他们可以借
此把角色转换成诗人的朋友甚至
诗人本身,这样一来,对诗的理
解或更到位。
李雷,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古代诗歌教学的一次
尝试
李雷
内容摘要:为了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可尝试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作新诗解原诗”,即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读诗作,再把所思所感用诗歌形式写出,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碰撞,以强砺强强强碰,以生带生生生学。
关键词:古诗欣赏学习自作新诗解原
诗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