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编辑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
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1国家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及质检应遵循的相关政策
质检工作要遵循国家相关的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国
家对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严格,图书出版不同于其他商品,图书属于文化产业,图书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
尤其是教辅图书,教辅图书的使用对象使得国家对中小学教辅图书质量管理应更加严格。
毕竟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教辅图书要起到科学、健康的引导作用。
国家近几年对出版图书尤其是中小学教辅图书及少儿类图书进一步加强图书质量的专项检查工作。
进一步规范市场,净化市场环境,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产品。
2013年为“出版物质量保障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开展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中小学教辅、文化科普和少儿类图书。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细则及检查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及其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质检编辑是图书出版印刷前最后一道把关人,质检工作为图书质量保驾护航,是出版机构经营的一道屏障,质检结果小则直接关系着一本图书能否出版,大则关系出版机构的经营问题。
质检工作本质是对内容的检查,但从出版的各个环节综合来看,质检工作需要关注很多细节。
这些细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在保障图书质量的前提下确定抽审方式及比例?如何处理好质检各项标准问题?如何处理图书质检质量与周期问题?如何辨别稿件中
的真伪?如何对质检结果考量的问题?如何把握好尺度?下面结合实际的质检工作,浅谈对这几种关系的一些看法。
2质检中应处理好几大关系
2.1通审和抽审的内容安排
图书印刷前的质检按照质检比例划分为两种,即通审
和抽审。
重点图书及新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全书通审,即对稿件所有部件进行质检审读。
一般对于修订图书是按
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抽审,抽审的比例根据公司地相关规定和要求或者根据稿件质量及质检周期进行权衡,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进行部分稿件的质检[1]。
通审稿件各个环节及部件都按照正常审读质检即可,但要充分结合质检周
期要求,合理调整节奏按期完成,确保质量和周期。
抽审图书一定要遵循原则,不能随便拿出一部分稿件内容来检查,质检人员要根据图书当年修订的比例、修订重点、加工编辑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质检。
首先“封、扉、权”
及目录“面”上大部件的质检,然后抽取一定比例进行正常的内容质量检查。
通审稿件是全流程的质检,所以只要遵循正常质检流
程,依据基本质检要求与原则对文字、图表及图片等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判定。
因为质检人员是全部通读,对稿件质量了如指掌,所以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基本上是心中有数的。
但对于抽审稿件则不同。
抽审就是稿件不是全部审读质检,但是对于质检人员来讲,质检就是要检查稿件是否合格,相应质检人员要负责整本书的质量问题,质检编辑是图书最后
的质量把关人员,是图书是否能进入下一个流程,能否付印出版上市的一个裁判,简单来说质检关系到一本图书的出版问题,更关系到一个出版机构的整体经营问题。
如果一本有问题的图书出版,不仅给出版社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近几年,大家通过国家每年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结果也能了解到。
所以质检人员要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稿件特点及掌握的容易出问题的点对未审读质检部分进行排查,抽审部分仔细质检,对整本书要宏观把控,如扫读排查敏感字
词、图片等。
所以说,质检人员担任艰巨的任务。
2.2质量是否达标的多角度考量
质检稿件标准及原则,一般参考《差错率计算方法》
和《差错认定细则》[2]。
《差错率计算方法》和《差错认定
收稿日期:2023-03-02
作者简介:马建丽(1978—),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副编审,研究方向:图书出版。
质检编辑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马建丽
(龙门书局,北京 100000)
摘 要:质检是图书内容的质量检查工作,是图书出版前的最后关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质检结果关系着一本图书能否出
版及出版机构的经营问题。
质检工作本质是对内容的检查,但从出版的各个环节综合来看,质检工作需要关注很多细节。
如质检的抽审比例问题,评判标准与原则问题,周期与质量问题,真与伪的问题,宽与严、尺度把握问题,发现与反馈关系问题,自身调整问题等。
关键词:图书质量;标准;原则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3)11-0130-03
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细则》将差错分为一般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事实性错误、文字差错、词语差错、语法错误、标点符号差错、数字用法差错、量和单位差错、版面格式差错。
除以上差错外,还有专有名词差错、科技名词差错、缩略词差错,修辞错误、逻辑错误等。
在实际工作中,质检人员要结合稿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定。
比如教辅图书,教辅图书的服务对象决定教辅图书的内容质量质检需更加严格谨慎。
质检人员首先注重教辅图书的政治性、思想性问题,应起到对学生健康、阳光、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稿件的编校质量问题,为学生提供正确、科学、权威的参考资料是教辅图书的最起码要求。
错误或歪曲的内容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不妥的插图也是近些年应重点关注的一项质检内容。
配图要符合大众审美,不能出现配图差错,教辅插图要适合青少年的认知并能正确引导他们的审美情趣。
据此,图书出版尤其是教辅图书出版,质检编辑要严格把控稿件的出版政治关和编校质量关。
严格遵守相应的出版标准和原则。
2.3周期与质量
质检可以保障图书质量,图书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
图书的质检工作对图书整体编校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兼顾质检周期。
一些图书,尤其是教辅图书或者应季、应节日、应社会热点出版的图书,错过最佳出版时间就等于前面大量工作功亏一篑。
图书内容好、市场预期效益也较好的图书因错过最佳出版时间也就变成过了正月十五的元宵,几乎是无人问津了。
所以,从出版的整个运作环节来讲,质检人员在保障图书质量的前提下,把准质检完成时间,才能保障出版的效益。
尤其是教辅图书,季节性很强,错过上市时间,基本就错过了销售。
质检人员在保障图书质量前提下,确保图书出版上市周期,对出版来讲意义重大。
2.4真与伪
质检人员要对图书内容的真伪做出精准判定。
根据相关的质量扣分评定标准,比如政治差错、语法差错、逻辑性错误等每处计2分,也是最高计分。
对于正文中的文字差错,诸如错别字、多字、漏字每处计1分,这种明显的错误即硬伤,质检判定及扣分标准很清晰,因为这些问题真伪易辨。
但有些文字表述、标点符号等问题就有可能存在争议,质检人员处理最基本原则是确保没错误,无法查实处理的,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即做到图书内容是正确的,不存在歧义的,不会对读者产生误导的。
质检人员要辨别稿件中的真伪,尤其是对伪内容的判定与扣分要严谨、慎重。
现在一般出版机构对印前质检不合格稿件的编辑提出相应的惩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质检人员和编辑之间的矛盾,图书质检人员应强调改必有据,任何一处改动都必须有据可依,使质检客观、公正、严明,让被质检者心服口服。
2.5宽与严,尺度把握
质检人员在执行《差错率计算方法》时如何适度把握计错标准的宽严尺度确实值得探讨。
在质检工作中,根据差错类型对差错扣分,差错分值是影响书刊差错率的直接因素。
由于对差错类型的判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性是由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导致的,所以对计分标准把握不当或存在分歧,常造成质检的质量差异或争论。
质检中发现的对错问题,很容易判定。
对于质检结果也不会存有任何异议。
如错别字、语法、公式、时间、年代、人名等错误。
但是对于导向问题、敏感问题、表述问题等会存在争议,扣分也会难以判定。
质检编辑要给出让人信服的依据。
有些质检人员非常认真,逐字逐句质检,扣分也比较严格,质检通过率较低。
有些质检人员对是非性问题严格判定,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酌情考虑,图书扣分就会低,通过率高。
目前,一些出版单位的出版品种较多,但编校能力配备不足,有时也会有外部的编辑协助等方式。
编校人力匮乏或者劳动超负荷时,难免会出现疏漏,另外,利用外编力量的,风险更大。
质检人员主要依据《差错率计算方法》,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合理巧妙地处理。
比如按照规定语法、逻辑错误应计2分,如果通过改一个字能改好的就计1分,如果通过改一个标点能改好的就计0.1分。
表述不清晰时,不要大篇幅改动,尝试是否可以修改一两个字即可修正。
质检人员质检把关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前端编校人员的付出,对读者阅读理解或做题并无实质性妨碍,不会造成读者对书刊内容的错读、误解,应采取包容的态度和做法。
但前提是质检人员保障图书内容质量。
质检人员依据《差错率计算方法》等能判定为“硬伤”的,如用字、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错误,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逻辑性错误,应坚持原则;对表达误差的、规范性差错等会引起表达歧义、影响读者理解的,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应严格计错。
凡事要有度,其度在于恰好。
质检人员心态要公正、公平、谦逊、严明。
不能为了刷存在感而处处留笔记,质检稿件为即将出版的文件,能不改则不改,能少动则少动,一个字一个标点能解决的不要大段落地删改修正。
这也是对质检人员功底的一个考验。
质检人员要把握好尺度[3]。
编校和质检工作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助的,是在印前给图书质量加了一道“保险”。
质检工作要把握好原则和尺度。
131
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
132
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编校人员应客观、公正地看待质检员提出的问题,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沟通,共同进步。
2.6发现与反馈
质检编辑质检稿件需要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审读,质
检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知识,更要熟悉相关政策及学科最新动向。
教辅图书质检人员要了解教材,随时关注教育方针政策的变化、中高考的动向等。
质检人员质检后,对稿件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评价,尤其是对于通审稿件,质检人员可以根据稿件实际情况总结质检中发现的问
题,比如稿件编写质量问题、稿件的编校问题,总结反馈给策划编辑及加工编辑,在出版环节中形成一个闭环,后端质检环节把问题导流到上游,反馈给前端策划编辑,这
样策划在前期组稿及加工编辑在加工稿件时可以避免一些问题,或加工中侧重一些容易疏忽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前端在稿件质量上更加严谨,图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稿件质量上来了,随之后期的质检工作也会变得更顺畅,图书质量整体得以提升,周期也有保障。
这一环节其实在出版环节中经常会被忽视,但对于出版的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
质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4]。
2.7情绪与状态
质检人员不仅要处理好稿件问题,分辨真伪,判别真
假,查漏补缺,修改不妥,处理好稿件扣分标准、稿件扣分原则、质量与周期问题、质检人与被质检人的关系问题,而且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质检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质检人
员首先要坐得住,静得下心来,耐得了寂寞[5]。
质检需要一句一字一标点来审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可以比较轻松地解决,存疑的、自己把握不准的需要查证诸多资料
进行核验,一个杂糅句子如何修改既能改动少又能很好地消除歧义,这需要的是功夫,质检人员需要自身有过硬的、扎实的专业功底。
针对有些数据拿捏不准的,需要多渠道查证官方权威信息的,需要编辑广泛的知识面及灵活
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图书存在的疑点问题,需要编辑有敏锐的嗅觉,如一些政治性、敏感性问题等,查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对于图片问题,更是需要质检人员的耐心与细心,在质检文字的同时不能忽略对插图、表格等部分的检查与判定。
质检稿件周期短、时间紧时,需要质检人员处理质检内容和自己的时间问题。
出现品种扎堆质检,压力比较大时,需要质检人员先梳理质检品种,分出轻重缓急,按照部门要求合理安排时间,消除和调节急躁情绪。
质检时间较长,大脑出现疲惫时,需要质检人员处理好自己的状态,及时调节大脑,放松一会儿,然后再集中注意力。
在实际工作中,在长期的疲惫状态下审读,会出现图
书内容的疏忽与遗漏,造成图书存在质量风险,给出版机构带来巨大损失。
3结语
质检是图书出版最后的把关,是出版单位的最后一道
关卡,质检人员不仅要为质量保驾护航,而且要兼顾涉及的各个环节及流程,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质检人员长期的
实践积累。
同时,需要质检人员具备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
质检工作处理得当,对出版社整体环节运作及出版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鼎.论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误区[J].传媒论坛,2019,2(2): 139-141. [2] 常思敏.书刊质检要处理好7种关系[J].出版科学,2017,25(5): 46-49.[3] 李金秋.简论图书编校质量检查[J].学理论,2014,713(35):121-122.
[4] 杨娜.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与应对措施[J].传媒论坛, 2020,3(16):88-89.[5] 徐学军.印前抽检:图书质量的最后关口[J].现代出版,2018,
115(3):52-53.
Several Relationships that Quality Inspection Editors Should Handle Well
MA Jianli
(Longmen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00000)
Abstract:Quality inspection is the quality inspection of the content of a book. Quality inspection is the final checkpoint
before publishing a book.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inspection is self-evident, and the results of quality inspection are related to whether a book can be published and the operation of a publishing institution. The essence of quality inspection
work is to inspect the content, but from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f all aspects of publishing, quality inspection work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many detailed relationship issues. For example, the issue of sampling ratio in quality inspection, the issue of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the issue of cycle and quality, the issue of truth and falsehood, the issue of
leniency and strictness, the issue of scale control, the issue of discovery and feedback, and the issue of self adjustment and
so on.
Key words:book quality;standards;princi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