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打包】成都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柳絮.(xù )粼.粼(líng)瘫.痪(tān)树杈.(chà)
B. 堤.岸(tí)匿.笑(nì ) 憔悴.(chuì)寒颤.(zhàn)
C. 温馨.(xīn)嫩.芽(nèng)分歧.(qí)瞬.间(shùn)
D. 感慨.(kǎi)拆.散(chāi)攥.着(zuàn)凝.视(níng)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2分)
A 分歧铺垫惭愧各得其所
B 诀别渔塘应和水波
鳞鳞
C 瘫痪锤打脸颊翻来腹去
D 严历挨凑澄清形影
不离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丹丹打电话,絮絮叨叨
....说了一大堆事,我听得很不耐烦。

B.考试卷子发下来了,我喜出望外
....了这个分数。

C.周末爸爸妈妈都去了外地,我一个人形影不离
....,只好安心写作业。

D.这两本词典各得其所
....,一本重视词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4、下面一段话的四个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真正掌握了国家的命运。

②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③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④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A.④③①② B. ④①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①③
5、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金色花》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C、《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春》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6、古诗文默写:(15分)
(1)绿树村边合,_。

(《过故人庄》孟浩然)
(2)我寄愁心与明月,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李白)
(3) 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4)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龟虽寿》曹操)
(5) 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
(6)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
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7) 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
树,。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8) 自古文人多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

李商隐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
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离情的句子
是:_,_;曹操面对碣石沧海,
悲壮地歌吟:秋风萧瑟,_;而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游
子在夕阳下,秋风中,愁断
肠:_,_。

二.文言文阅读(8分)
(甲)课内文言文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韩诗外传·孟母戒子》)
注释:諠,通“谖”,忘记。

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每个0.5分,共2分)
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
..()与儿女
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
8、翻译以下句子。

(4分)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9、问答题(2分)
①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②孟母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孟子一个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文后问答题(24分)
(一)秃的梧桐(14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
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
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
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憔悴的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周围的藤蔓也团团
攀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
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
——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

年近古
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
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
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0、文章第(1)(14)自然段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1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12、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你认为它有什么作用?(3分)
13、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
分)
14、从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二)名著阅读(10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会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5、诗歌出自《繁星·春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_______,
她是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影响下写成的这部诗集。

(2分)
16、总的来说,《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_______
的歌颂;二是对______________的崇拜和歌颂;三是对______________的思考和
感悟。

(6分)
17、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写作(43分。

内容40分,书写3分)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

请以“留
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
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要正确,
规范美观。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1、D
2、A
3、A
4、C
5、C
6、(1)青山郭外斜
(2)随风直到夜郎西
(3) 于我如浮云
(4)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5) 归雁洛阳边
(6)曲径通幽处潭影空人心
(7) 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春燕啄春泥
(8)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洪波涌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2分家庭聚会子侄辈正停止
8、4分①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②他的母亲拿刀把布剪断,用这种方式来告诫他。

9、2分①言之有理即可。

“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比作柳絮好,盐只写了颜色,形似;柳絮写出了飞雪的动态,神似。

且柳絮飞舞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②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中途而废。

(课外古文参考译文: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

(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

"(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
10、3分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
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
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1分)
11、2分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答“以
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12、3分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
活着。

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
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
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
分析,给1分)
13、4分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14、2分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
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5、冰心泰戈尔
16、母爱与童真大自然人生
17、不要只看到并惊慕别人成功时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成功背后所蕴含的艰苦努力,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柳絮.(xù )粼.粼(líng)瘫.痪(tān)树杈.(chà)
B. 堤.岸(tí)匿.笑(nì ) 憔悴.(chuì)寒颤.(zhàn)
C. 温馨.(xīn)嫩.芽(nèng)分歧.(qí)瞬.间(shùn)
D. 感慨.(kǎi)拆.散(chāi)攥.着(zuàn)凝.视(níng)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2分)
A 分歧铺垫惭愧各得其所
B 诀别渔塘应和水波
鳞鳞
C 瘫痪锤打脸颊翻来腹去
D 严历挨凑澄清形影
不离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丹丹打电话,絮絮叨叨
....说了一大堆事,我听得很不耐烦。

B.考试卷子发下来了,我喜出望外
....了这个分数。

C.周末爸爸妈妈都去了外地,我一个人形影不离
....,只好安心写作业。

D.这两本词典各得其所
....,一本重视词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4、下面一段话的四个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真正掌握了国家的命运。

②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③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④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A.④③①② B. ④①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①③
5、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金色花》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C、《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春》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6、古诗文默写:(15分)
(1)绿树村边合,_。

(《过故人庄》孟浩然)
(2)我寄愁心与明月,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 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4)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龟虽寿》曹操)
(5) 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
(6)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
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7) 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
树,。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8) 自古文人多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

李商隐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离情的句子
是:_,_;曹操面对碣石沧海,悲壮地歌吟:秋风萧瑟,_;而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游子在夕阳下,秋风中,愁断
肠:_,_。

二.文言文阅读(8分)
(甲)课内文言文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韩诗外传·孟母戒子》)
注释:諠,通“谖”,忘记。

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每个0.5分,共2分)
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
..()与儿女
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
8、翻译以下句子。

(4分)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9、问答题(2分)
①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②孟母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孟子一个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文后问答题(24分)
(一)秃的梧桐(14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
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
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
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
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憔悴的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周围的藤蔓也团团
攀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
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
——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
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
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

年近古
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
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
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
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
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
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
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
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
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
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0、文章第(1)(14)自然段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
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1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12、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你认为它有什么作用?(3分)
13、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
分)
14、从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二)名著阅读(10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会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5、诗歌出自《繁星·春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_______,她是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影响下写成的这部诗集。

(2分)
16、总的来说,《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_______的歌颂;二是对______________的崇拜和歌颂;三是对______________的思考和感悟。

(6分)
17、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写作(43分。

内容40分,书写3分)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

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1、D
2、A
3、A
4、C
5、C
6、(1)青山郭外斜
(2)随风直到夜郎西
(3) 于我如浮云
(4)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5) 归雁洛阳边
(6)曲径通幽处潭影空人心
(7) 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春燕啄春泥
(8)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洪波涌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2分家庭聚会子侄辈正停止
8、4分①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②他的母亲拿刀把布剪断,用这种方式来告诫他。

9、2分①言之有理即可。

“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比作柳絮好,盐只写了颜色,形似;柳絮写出了飞雪的动态,神似。

且柳絮飞舞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②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中途而废。

(课外古文参考译文: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

(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

"(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
10、3分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
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
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1分)
11、2分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答“以
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12、3分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
活着。

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
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
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
分析,给1分)
13、4分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14、2分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
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5、冰心泰戈尔
16、母爱与童真大自然人生
17、不要只看到并惊慕别人成功时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成功背后所蕴含的艰苦努力,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________(A.zhuó;B.zháo)落,有了依靠。

(老舍《济南的冬天》)(选择序号即可)
②我暗暗地在那里nì________笑,却一声儿不响。

(泰戈尔《金色花》)
③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jiàn________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tuán jǐn cù________,美不胜收。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答案】A
;匿
;鉴
;花团锦簇
【考点】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

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

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

“着”是多音字,根据词义定读音,“着落”读zhuó;“鉴”不要写成“签”。

故答案为:①A;②匿;③鉴;④花团锦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辨析字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

注意“匿、锦、簇”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2.找出下面词语中有错的字并加以改正。

抖擞宽敞拙拙逼人人迹罕至抉别
油然而生憔悴戳然不同翻来覆去美不剩收
【答案】拙—咄;抉—诀;戳—截;剩—胜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形近字混淆:拙—咄;戳—截;抉—诀。

同音字混淆:抉—诀;剩—胜。

故答案为:拙—咄;抉—诀;戳—截;剩—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辨别字形识别错别字的能力。

注意多音字、多义字、音形相似字之间的区别,错误的字应该改为: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咄咄逼人”指声势上强势,口字旁,“诀别”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言字旁。

3.诗文填空。

(1)“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2)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________,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醒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吹面不寒杨柳风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不亦乐乎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应傍战场开
(6)蝉噪林逾静
(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8)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给出上句或下句或两头等的识记性填空默写,一定要根据课本的语句正确默写;提示性默写,一定要符合提示的要求,按照要求默写相关语句;理解性默写一定要审题准确,根据要求默写相关语句。

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

注意“寄、渝、傍、蝉、逾、芦”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吹面不寒杨柳风;(2)我寄愁心与明月;(3)不亦乐乎;(4)思君不见下渝州;(5)应傍战场开;(6)蝉噪林逾静;(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易错易混淆字词:寄、乐、渝、州、蝉、噪、逾、生、春、尽。

4.下列句子重音不正确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C.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D.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答案】B
【考点】重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判断句子的朗读重音。

B项有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春天和刚落地的娃娃一样,都是生命的开始,刚刚生长,暗示了春天的生机,新的活力,新的开始。

因此朗读的重音应该是“春天”、“新”、“生长”三个词,这样比喻,形象突出了春天“新”的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句子的朗读重音。

答题时应注意,重音,是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句突出了春天“新”的特点,重音应该是“春天”、“新”、“生长,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