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38套)
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金钱控制文化的生产后,就会出现对文化的侵蚀,文化就可能置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于不顾,甚至为了攫取利益,它不惜挑战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以引起“关注”,从而获得“利益”。
这便导致了当代文化的“低俗化”问题的产生。
桑德尔说到无处不在的广告时称:“侵略性的、干扰性的广告,长久以来一直是文化抱怨的主题。
”低俗文化与那种富有侵略性、干扰性的广告相似,它犹如“苍蝇”,看似于人的肌体无大害,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些成群结队的苍蝇的袭扰。
人们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都被其分割和吸收。
鲁迅对这种文化更持一种批判态度,指出它犹如“精神雾霾”,毒害心灵。
他说:“看完一部书,都是那时的名人轶事,这时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这是帮闲文士所做的书。
凡帮闲,他能令人消闲消得最坏,他用的是最坏的方法。
倘不小心,被他诱过去,那就坠入陷阱,后来满脑子是某将军的饭量,某先生的体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 低俗文化所体现的那些伤风败俗、有违道德伦理的观念和行为,有害人心,有害社会。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态度。
史蒂文·约翰逊就认为低俗无害,他说:“我想我们是过于严肃地夸大了媒介能传递核心价值的程度。
大部分人都知道屏幕上的人物是虚构的,他们是让我们来取乐、欢悦的,而非给我们什么伦理教导。
”他认为暴力文化并不必然导致暴力的泛滥。
而在有些人眼里,低俗文化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甚至还有助于减少犯罪。
他们说,暴力影片可以将有暴力倾向的人吸引到电影院中,使他们不会到酒吧酗酒,然后四处滋事,从而减少暴力犯罪;沉浸于媒介暴力,尤其是具有参与性的游戏媒介,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种好的化解暴力倾向的方法。
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首先它们是从“犯罪”层面而不是从“精神”层面来检讨低俗文化。
在他们看来,只要与犯罪关系不大,甚至有助于犯罪的减少,就无害,就有益。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矿藏cáng,摭zhí拾;B.蒙méng蔽;C.召zhào唤,低徊huí。
本题词语全部出自必修一、二课本。
“脊骨”出自《相信未来》,“矿藏、倔强”出自《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摭拾”出自《十八岁和其他》,“挣脱、入不敷出”出自《我的四季》,“蒙蔽、教诲、恪尽职守”出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犄角”出自《我的五样》,“召唤”出自《获得教养的途径》,“低徊、翘首”出自《乡土情结》,“散落、玉砌雕栏”出自《我与地坛》,“笑靥”出自《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靥”。
)2.(3分)A(B.缺主语。
将“在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的情况下”改为“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C.不合逻辑。
应当将“输送”、“培养”两词对调。
D. 结构混乱(杂糅)。
应为“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删去。
)3.(3分)③⑤②④①(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错不给分。
素材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课文《神的一滴》。
)4.(6分)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粗制滥造....,理论与实践缺少....现象严重,许多是闭门造车联系,有些是论文的拼凑组合,改头换面....,很少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数量巨大”点1分,“理论与实践缺少联系”点1分,“拼凑,没有自己独创性和突破性”点1分,使用成语一个1分。
相关成语还有“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闭目塞听、苦心孤诣等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感情色彩,请阅卷老师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赢”为“担负”的意思。
)6.(3分)B(都是“用,凭借”的意思。
A 结交,亲附/和,同;C 作为/被;D 沿袭/乘着,趁着)7.C(各诸侯国与秦国力量的对比是为了突显秦的强盛,而非衰颓。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

台州市2017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第一学期语文2018.01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泥淖.(nào) 赭.色(zhě) 瞠.目结舌(chēnɡ)月晕.而风(yùn)B.倔.强(juã) 摇曳. (yì) 羽扇纶.巾(guān)绿.林好汉(lù)C.粘.贴(zhān)慰藉(jí)汗流浃.背(jiá)引吭.高歌(hánɡ)D.偌.大(nuî) 蟠.桃(pān)一叶扁.舟(piān)无人看.管(kā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B.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C.天已经有些暗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
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D.公园内游人如织,湿地漂流、休闲马车等生态旅游项目异常火爆,备受亲睐。
亲水平台的几处荷塘,清香四溢,为公园凭添了几分秀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业主们对开发商的做法感到不可理喻....,在消协的调解下, 开发商同意对裂缝进行修补。
B.实行免费开放后,这群长期徘徊在博物馆门外的人,也能够登堂入室....,享受到了科学文化的熏陶,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整条徽杭古道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两边岩石耸立,南北夹峙,中间溪水潺潺。
走在石板路上,但闻空谷足音....,回荡鸟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2018.2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
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07套)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不仅一些省会城市提出建新城区,即便是一些小县城,“新城区”也到处可见。
应该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包括小县城在内的城市也应有一个逐步扩容的过程,这似乎无可厚非。
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城市在建新城的过程中,偏重关注那些能够明显拉动政绩的内容,比如经济性指标和技术性指标,对于城市发展社会性和艺术性内涵,则疏于关注。
新城区的建设,往往跟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密切联系。
“拆旧”与“建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两个方面。
对于城市发展来讲,“拆旧”不能只是对旧城旧村的简单推倒,“建新”也不能只包括建高楼大厦、大广场、宽马路以及所谓的“城市综合体”。
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大拆大建,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考量,或许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对于城市来讲,不仅要大建筑大广场,更需要小巷道小村落;只有大建筑的城市是空虚的,而那些小的因素更能使城市彰显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为了“诗意的栖居”,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生态平衡,更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
无疑,城市也有其社会生态。
维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多元化平衡,才能涵养一个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因此,城市发展要做好“大”与“小”统一的文章。
“大”固然可以支撑起城市的磅礴气势,“小”却也散发着城市温润的人文情怀。
大马路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动脉血管,小巷道则是温润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
“大”体现城市的宏阔气度,“小”则涵养城市的清新活力。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多样化,重视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涵养城市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保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让人在“诗意的栖居”中与城市达成心的交融。
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 答案C 。
A项说法不当。
文章第一节说“演‘技’还是演‘戏’……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
”这句话是说从源头上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才能解决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
并不是说“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
”B项“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分析错误。
文章第二节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所以原文是说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借助虚拟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
D项“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分析错误。
原文是“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
”“戏”才是戏剧的灵魂。
综上,本题选C项。
2. 答案D 。
D项“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分析错误。
阅读文章最后一节中“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这句话阐述了问题的根源应是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相同的话语系统。
所以选D项。
3. 答案B。
阅读文章第三节中相关文字:““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可知:“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是“戏”和“技”不断发展变化,建构起来的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而不是B项中所说的“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影响并促进“技”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
”所以B项说法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4.C. 全部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错。
5.(1)有良心,有人性。
从他满意狼鱼给的钱少时,他就在自己的额头上划出个红红的“一”字,可以看出他有良心有人性,并非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土匪。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84套)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48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一、(1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树缝里漏着路灯光,没精打睬的,是渴睡人的眼。
B.我急不遐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C.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D.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八十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同胞惨遭野蛮杀戮。
B.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相敬如宾....,结下了最伟大的友谊。
C.白居易的乐府诗质朴自然,如农家口语,无论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听得明白。
D.调查研究不能蜻蜒点水式地浅尝辄止....,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情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是茶的故乡,陆羽在《茶经》中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经验,提炼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B.国家要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切实保障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C.市委书记告诫扶贫干部,只要还有一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D.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未来12小时以内,江苏和安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
4.把下列句子填入到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特点,不仅要注意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
, ,。
①江南不同于中原②松树不等于柏树③初秋有别于深秋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汉代被尊奉为儒家经典。
B.“楚辞”是屈原等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是诗歌总集,《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0套)

江西省南昌十九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纤.(qiān)细否.(pǐ)泰将.( qiāng)子无怒渐.( jiàn)车帷裳B.落蕊.(ruǐ)估量.(liàng) 蓊蓊.(wēng)郁郁小人所腓.(féi)C.给.(jǐ)予羁.(jī)鸟含情脉脉.(mò)冯.( píng)虚御风D.伶俜.( pīng) 梵.(fán)婀玲义愤填膺.(yīng) 何时可掇.( ch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嘻游蜕变信誓旦旦大相背弛B.掂记商榷靡室劳矣光阴虚度C.葱茏怡误安之若素再接再励D.譬如訾詈没精打采旁稽博采3.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永嘉之山,虽不及五岳之山体高大起伏,但小巧娇秀,静谧,脱尽脂粉气,雅气天然,总能引领许多人前来唱酬交往。
②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近处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凡是到过杭州的人,无不为西湖的美景而忘返。
③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浩大的景象,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A.偏僻流连悠远 B.偏僻留恋幽远C.幽僻留恋幽远 D.幽僻流连悠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昌十九中2018年元旦文艺汇演的参加者大多是以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主。
B.周老师的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C.其实,只要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D.大家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十九中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5、下面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市声嘈杂,现代人的听觉正逐渐丧失,这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悲哀。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

2018级高一(上)期末测试卷(语文)2018年1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答题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I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记忆犹新决别厮杀管窥蠡.测lǐ解剖.pōu 瞥.见piēB.礼上往来飘渺宿愿涸.辙之鲋hé气氛.fēn 风靡.míC.一泻千里编辑嬉戏乘.虚而入chéng 扼腕.wàn 似.的shìD.委屈求全暮霭白晰少安毋.躁wú混.沌hún 贿赂.l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
B.敌我势力既相差太远;我们就不能暴虎冯河....;要以智取胜。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
C.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D.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一、话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惊骇/放涎无礼两颊./汗流浃.背方兴术艾./自怨自艾.B.敕造/驽马铅刀门框./夺眶.而出怏怏..大国..不乐/泱浃C.雾霭/震聋发聩巷.道/街谈巷.议星火燎.原/烟熏火燎.D.宣泄/鼓乐喧天哺.育/惊魂甫.定日积月累./果实累.累D(加点字分别渎作“bǔ/fǔ”“lěi/léi”。
,A字形有误,应写作“放诞无礼”。
B.“门框/夺眶而Ⅲ”,两词中加点字读音相同,均读作“kuàng ”。
C字形有误,应写怍“振聋发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纽是(3分) ()④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1 922午的大饥荒夺去了他父母的性命。
②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闻才能明了。
③第一个肌肤微丰,……。
第二个削肩细腰,……。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
A. 爆发身临其境妆饰B. 暴发设身处地装饰C. 爆发设身处地装饰D. 暴发身临其境妆饰A(暴发vs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两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差异。
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①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及力量、情绪等。
设身处地vS身临其境:前者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后者是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妆饰vs装饰:前者是“打扮”的意思,与“装束”同义;后者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专家预测,2017年的中国农村将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60套)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矿藏.(zàng) 慰藉.(jiâ)狙.击(jū)亘.古不变(gâng)B.新正.(zhēng) 俨.然(yán)裙裾.(jū)妖童媛.女(yuàn)C.熨.帖(yù)桂棹.(zhào) 思忖.(cǔn)螳臂当.车(dāng)D.田塍.(chãng)脖颈.(jǐng)氤氲.(yūn)横槊.赋诗(shuò)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那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B.座落在北京市区北部的地坛已经历尽沧桑,荒芜冷落,琉璃剥蚀,高墙坍圮了,然而满园到处都是草木竟相生长的声音。
C.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哀声叹气。
D.十五年来激情绽放,十五年来引吭高歌。
此刻,蓦然回首,大河那惊涛拍岸的一个个瞬间,那激起的一簇簇璀璨浪花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突发心脏病逝世,这一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朝鲜大地。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愿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文学期刊接连倒闭,许多读者却不以为然....,这反映出刊物与读者之间的隔膜已经十分严重。
D.想当初,日本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他代表日本签字宣布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挖掘运输潜能,合理安排运力,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发生。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63套)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一、基础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2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惬.(qiâ)意烜.(xuǎn)赫悄.然(qiāo)戛.(jiá)然而止B.邂.逅(j iâ)饕.(tāo)客亘.(gân g)古鳞次栉.(zhì)比C.蛰.伏(zhã)气氛.(fân)应.酬(yìng)锱.铢必较(zhī)D. 祈.祷(qí)攻讦.(jiã)载.(zài)体一丘之貉.(hã)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熨帖跌宕无耻谰言趋之如鹜B.欠收禁锢口诛笔伐计日成功C.倾刻沦陷病入膏肓变幻莫测D.潸然编篡世外桃园一筹莫展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捐出的这点财物对灾区人民来说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表达了我们的一份心意。
B.雁荡山的几个景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当然,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龙湫,高崖飞瀑,如白龙吸水,真是巧夺天工....。
C.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D.装饰在屋脊上的脊龙,原来缺角少须,那四只龙爪干枯得有如鸡爪,经他一革新,竟变成栩栩如生....的蛟龙。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不齐..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一致的是()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B.日.与其徒上高山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7.对下列各句按照特殊句式类型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②戍卒叫,函谷举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④至丹以荆卿为计⑤斯用兵之效也⑥居是州,恒惴栗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⑧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B.①③/②⑦/④⑧/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③/②⑦/④⑤⑥/⑧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正确的读音为:A。
垝(guǐ)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契(qì)阔谈讌B。
袅娜(nuó)荫(yìn)庇渐(jiàn)车帷裳蓊(wěng)蓊郁郁C。
婆娑(suō)脉(mò)脉溘(kè)死夹(jiā)被D。
愆(qiān)期呦(āo)呦鹿鸣酾(shī)酒蕈(xùn)菌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倩影精悍嬉笑怒骂神彩 ___3.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
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去,往”的意思。
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平常”的意思。
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差错”的意思。
因此,研究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答案:D。
削足适履匪夷所思爽然若失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这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打开了原本被国外药业长期占领的市场,使口服降糖药成本降低了一倍,为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
5.不正确的表述是:A。
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___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
以___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大诗人___的作品都很好地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家》是___的长篇小说,重点刻画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___、___和___。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在《巴黎圣母院》中,甘果瓦误入“奇迹宫”。
因此,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
他向___求婚,并得到了同意。
巴黎圣母院》体现了___的美丑对照原则。
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___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___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
题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坍圮.(qǐ)商榷.(quâ)屏.窒(bǐng)恪.尽职守(kâ)
B.桑梓.(zǐ)拮.据(jí)炮烙.(luò)翘.首以待(qiáo)
C.奇诡.(guǐ)粗犷.(kuànɡ) 韶.光(sháo)锲.而不舍(qiâ)
D.窈.陷(yǎo)纨.绔(wán)熨.帖(yù)孺.慕之情(rú)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甄别沧桑根深蒂固锱珠必较
B.抉择搭讪雾霭弥漫羽扇纶巾
C.深邃嬉戏不经之谈含心茹苦
D.寒暄惊蜇天作之合沸反盈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第一代华侨,寄籍外洋,但始终情系故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从普通居民到
绅士名流,都表示出休戚与共
....、风雨同舟的情谊。
B.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要想和自然友好相处,
唯有先学会“像山一样思考”,功败垂成
....,在此一悟。
C.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汽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
定,美轮美奂
....,极富云气氤氲的情调。
D.纳粹政府的危言危行
....,逐步通过学校教育渗透进少年的心灵,即便躺在担架上,他
依然觉得“炮声均匀而有节奏”,“多出色的炮队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
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属于“望文生义”;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属于“对象不合”;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属于“色彩有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骊山北.构而西折③而耻.学于师④顺流而东.也
⑤朝歌.夜弦⑥日.削月割⑦舞.幽壑之潜蛟⑧侣.鱼虾而友糜鹿
A.①③④/②⑥/⑤⑧/⑦ B.①⑤/②④⑥/③⑧/⑦
C.①④⑤/②⑥/③⑧/⑦ 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5.下列对有关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房宫赋》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它借阿房宫兴起和毁灭的史实,深刻地表明了统治者穷奢极欲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从而用以讽劝和警告唐敬宗,以免重蹈亡秦之覆辙。
B.《边城》中,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翠翠,他们相约采用“走车路”的方式,让翠翠选择,结果,天保在竞争中落败,心灰意冷的他驾船外出闯滩,意外身亡。
C.《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
D.《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风。
王熙风在贾母面前百般奉承,背后却干尽了贪赃揽财的勾当,贾母因此称她叫“凤辣子”。
6.仿造划线的句子,把句子补写完整,注意符合语境的要求。
(3分)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答案】
示例: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定中结构,喻体符合语境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安先生墓表张方平
嘉祐中,仆领益郡。
念蜀异日常有高贤奇士,今独乏耶?或曰:“眉山处士苏洵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然非为亢者也,为行而未成,我不求诸人而人莫我知也,故今年四十余不仕。
公有思见之意,宜来。
”久之,苏君果至。
听其言,知其博物洽闻矣。
既而得其所著《权书》、《衡论》阅之,因论苏君:“左丘明、司马迁之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
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
君然仆言,至京师。
永叔一见,大称叹,献其书于朝。
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
先生亮直寡合,有倦游之意,独与其子居。
又数年,召试紫微阁,不至,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
俾就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
集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
先生字明允。
考①序,大理寺评事,累赠职方员外郎,以节义自重,蜀人贵之。
生三子,澹、涣,教训甚至,各成名官。
先生其季也。
已冠,犹不知书。
职方没,始读书,不一二年,出诸老先生之右。
一日,因览其文作而曰:“吾今之学,犹未知学也已。
”取旧文稿悉焚之,杜门绝宾友,繙②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由是著述根柢深矣。
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
欧阳修亦已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愿交于先生。
先生曰:“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
”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先生独不往,作《辨奸》一篇。
当时见者多为不然。
先生既没三年,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
其事业不得举而措诸天下,独《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
若夫乡党之行,家世之详,则有别传存焉。
今举始卒之大概,以表其墓。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苏洵集》,有删改)【注】①考: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
②繙:同“翻”。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然仆言,至京师然:认为……对
B.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除:除去,撤消
C.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报:答复,回复
D.杜门绝宾友杜:关门,封闭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行义以达其道不赂者以赂者丧
B.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C.司马迁之善叙事句读之不知
D.今为太常施用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小题3】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祐年间,张方平管辖益郡,得知苏洵是蜀地的高贤奇士,结识苏洵后,他认为苏洵学识丰富,文章兼有左丘明、司马迁善叙事与贾谊明仁政的长处。
B.张方平写信给欧阳修推荐苏洵,欧阳修对于苏洵的文章极为称赞,将之推荐给朝廷,苏洵由此而名闻天下,士人争相传诵他的文章,当时文风也因之改变。
C.苏序教子甚严,苏洵的两个哥哥成为有名的官员,而苏洵直到二十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一两年后觉得先前所作文章不佳而全部焚毁,此后遍阅经典,遂成大家。
D.王安石母亲去世,苏洵并不前往吊唁,而且写了一篇《辨奸》,当时看到的人对此多不以为然。
直到苏洵去世后三年,王安石执政,人们才发现苏洵是对的。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9分)
⑴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3分)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分)
⑶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