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的

合集下载

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附件: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指导书按照状态修的管理方法而制定。

1.2 本指导书规定了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

1.3 本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

2 全面检查目的全面检查具有巡视检查和保养维护的双重职能。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不易通过间接测量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所有项目,如接触悬挂、附加悬挂及支撑装置的内在质量,螺栓是否紧固等。

保养维护内容主要是在巡检过程中必要的防腐处理、注油和零部件的紧固、更换等。

全面检查可以在轨道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上、车梯或支柱上进行。

3 全面检查安全措施3.1 高空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

作业时必须把安全带扎到可靠位置。

3.2 车梯、安全带、工具应按规定检修、试验,妥善保管,使之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梯子以及检修车应有防滑措施。

3.3 车梯、安全带、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良好方可使用。

3.4 车梯作业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2名,所有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台面上。

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

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3.5 推动车梯要服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作业台上有人时,车梯推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车。

3.6 车梯在曲线上、坡道上或遇大风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倾倒、滑移。

人员不得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作业结束后,车梯不得就地存放,须稳固在建筑限界以外不影响了望信号的地方。

3.7 各部螺栓应按标准力矩紧固(见附件)。

3.8 使用接触网作业车进行巡检的要求:3.8.1车辆在运行期间,人员不得飞上飞下。

乘坐轨道车平板时,应坐好扶稳,不得将身体超出平板车以外。

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

铁道部文件铁运〔2007〕69号关于发布《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的通知各铁路局:为规范铁路电气化安全和设备质量管理, 进一步提高接触网设备质量和管理水平, 铁道部组织修订了《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现予印发(单行本另发),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原铁运〔1999〕102号文发布的两项规程同时废止。

二○○七年年四月四日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行车设备。

为保证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订本规程。

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既有线电气化牵引供电施工单位,下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程的规定。

各单位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核备。

第3条接触网的运行与维修, 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的方针,按照“周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精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接触网自动化检测手段和机械化维修手段,提升接触网维修技术参数的精准度,不断提高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

第4条本规程的技术标准作为接触网运行与检修的质量验收依据。

第5条本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25kV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第二章运行和管理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第6条接触网运行检修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

铁道部:负责全路接触网运行管理工作,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监督、检查;制定有关规章。

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命令和标准,组织制定本局有关细则、办法和工艺;制定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的管理职责和范围;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全局的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审批局管的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适时地安排好大修改造工程,增强供电能力,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

供电(维管)段: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补充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制定各部门、车间的管理职责和范围;下达接触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好日常维修和大修改造工程;定期检查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制定改进措施,组织检查、评比和考核;组织技术革新和职工培训,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

接触网事故案例

接触网事故案例
3、加强对管内关键设备的巡视和测量,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要点 处理。
11、电力机车闯非电化区段导致弓网故障 事故概况
12月21日2时13分电调通知××工区,某站四道处打弓。 2时35分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经巡视发现107#-109#线岔处电 力机车钻弓,弓子卡在接触网上,107#—109#线岔处打掉吊弦10 根,损坏电连接一组、线岔一组、接触线扭面一处。
2、查找远动误动的原因。
5、区间5#~7#间承力索烧断 事故概况
6月28日16时21分,某变电所211断路器跳闸,16时34分,×× 供电工区接到某车站值班员电话,称该站下行线停电。16时50分工 区人员赶到该车站。检查发现甲~乙区间5#~7#间承力索因距离跨 越施工的电力线距离不够引起放电跳闸,承力索烧断3股。
2、不排除机车受电弓自身原因。 存在问题
1、以前几次分别在不同处所,出现该型号的分段绝缘器发生弓 网故障,故此型号的分段绝缘器的工作状态能否满足现场条件,值 得商榷。 教训及防范措施
1、请该分段绝缘器的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到段讲解安装调试方 法,咨询有关技术问题。
2、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垂直检修天窗,加强分段绝缘器的正常 检修。
11时05分,电调远动控制将S189#开关闭合。
11时06分,验电确认III道网上恢复带电。
hgm-2000制作
2/26
接触网案例
原因分析
1、经对××站上行发车场值班员了解,在9日8时45分该站上行 出发车场还发出一趟电力机车,确定上行出发场接触网在该时间前 还带电。
2.值班员在10时10分前没有进行任何所内操作。
6点05分电调通知××工区,甲~乙区间K28+00m电网断线。 8点15分巡视发现甲~乙区间下行正线9#~13#(K30+800m)间 安装有绝缘套管的承力索中锚辅助绳从跨线桥下断开。 8点34分到8:43分向电调申请停电将中锚取下临时处理。 12月13日工区1:54~2:55利用天窗点对中锚进行了正式恢复。

接触网动态检测管理办法

接触网动态检测管理办法

北京铁路局接触网动态检测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接触网检测工作,提高弓网配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发挥接触网动态检测设备的综合检测能力,正确评定接触网的动态运行质量,更好地为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服务,特制定本办法.一、路局接触网检测车路局接触网检测车主要用于对接触网运行质量的检查、评定,在此基础上指导接触网检修,督促供电段不断提高接触网的运行检修质量。

(一)对参加检测人员的规定1、接触网检测车检测期间,供电段须派以下人员参加各自管内的检测工作。

供电段主管副段长(任带队负责人)、技术(或安全)科主管工程师、领工员(有专职检测人员的可由专职检测人员参加),总人数应为3—5人。

2、供电段参加检测的人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在观察室观察、记录弓线配合情况(1~2人)。

(2)在控制室观察、记录主要缺陷及数据(1人)。

(3)在尾侧端门处进行乘车巡视(1人).3、带队负责人须:(1)提供检测区段内影响检测的接触网缺陷、作业情况及站场无网区的股道,以免把电带入停电区段、误进无网区、打坏受电弓等情况发生。

(2)组织有关人员处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危及运行安全的缺陷.(3)负责对检测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4、所有参加检测的人员均须严格遵守《登乘局接触网检测车须知》(见附件)。

5、《登乘局接触网检测车须知》应张挂于检测车端门处. (二)接触网动态检测综合评定办法1、评定项目根据局接触网检测车目前所具备的功能,评定项目为拉出值、接触线高度(以下简称导高)、离线、定位器坡度、线岔、接触压力、硬点、其他。

2、缺陷的认定及分级缺陷的认定及分级如下表:缺陷分级表3、评分标准(1)记分标准记分标准如下表:计分标准表(2)计算公式各项目同一地点、同一内容的缺陷第n次检出时的记分值A=B*2n-1,当n大于3时,取n=3。

B-—-—记分标准表中的分值每测量公里综合评分C= A/DD-—-—测量公里数(3)计算办法同一处所发生多项缺陷时不重复统计,仅按最严重项目的一处缺陷计分。

2铁运[2021] 69号 关于发布《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

2铁运[2021] 69号 关于发布《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

2、铁运[2021] 69号关于发布《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铁道部文件铁运〔2021〕69号关于发布《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的通知各铁路局:为规范铁路电气化安全和设备质量管理, 进一步提高接触网设备质量和管理水平, 铁道部组织修订了《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现予印发(单行本另发),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原铁运〔1999〕102号文发布的两项规程同时废止。

二○○七年年四月四日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条在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25kV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既有线电气化牵引供电施工单位,下同)在接触网作业中要贯彻“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本规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贯彻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第3条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和改善接触网的安全工作和装备水平,提高接触网运行与检修管理工作质量,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各铁路局应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报部核备。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4条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

之后,接触网上的一切作业,均必须按本规程的规定严格执行。

侵入建筑限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封锁的线路上进行。

第5条从事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实行安全等级制度。

经过考试评定安全等级,取得安全合格证之后(安全合格证格式和安全等级的规定,分别见附录1、2),方准参加与所取得的安全等级相适应的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

每年定期按下表进行年度安全考试和签发安全合格证。

应试人员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其他从事接触网工作人员主持考试单位和签发安全合格证部门各单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各单位考试委员会成员主管负责人单位的主管负责人第6条各单位除按第5条规定组织从事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有关现职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等级考试外,对属于下列情况的人员,还应在上岗前进行安全等级考试:1.开始参加接触网工作的人员;2.开始参加接触网间接带电工作的人员;3.接触网供电方式改变时的检修工作人员;4.接触网停电检修方式改变时的检修工作人员;5.安全等级变更,仍从事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6.中断工作连续6个月以上仍继续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

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监测实施细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监测实施细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监测实施细则第一节监测的分类第1条监测是对接触网外观、主导电回路、绝缘状况、防雷措施、受电弓取流情况及外部环境进行不间断监测。

监测分巡视、视频和摄像检查、主导电回路测温、领示点监控以及观测点检查五个部分。

1.巡视。

分为步行巡视和登乘车辆巡视。

登乘车辆巡视分为确认车登乘巡视、添乘巡视、作业车升平台巡视和作业车不升平台巡视四种方式。

2.视频和摄像观察。

利用沿线安装的视频监视设备和安装在列车上的高速摄像机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外观检查。

3•主导电回路测温。

利用热成像仪、测温贴片等测量接续点接触状态。

4•观测点检查。

在隧道口、车站咽喉区、分相等关键处所建立观测点,定期观察列车通过时接触网状态。

5.领示点监控。

主要摸索接触网设备的运行变化规律(防松、抗疲劳等方面)。

第二节巡视第2条步行巡视分为防护栏内和防护栏外。

防护栏内主要对因超高限制作业车不能停留或到达区段进行巡视,防护栏内的巡视应在天窗点内、线路封锁或行车条件限制情况下进行;防护栏外主要对防护栏外供电设备进行巡视,可不在天窗点内进行。

周期:防护栏内、外均为每季度检查项目:1 •钢柱有无变形、锈蚀,基础有无下陷、破损、裂纹现象;硬横跨及吊柱有无倾斜、变形;2•补偿装置状态是否良好,动作是否灵活;3.吸上线及综合贯通地线的连接是否良好;4 •拉线是否松弛;5•检查跨越线状态是否良好;检查跨线桥防护栏栅状态是否良好,跨线桥防护栏栅和铁路沿线封闭网栅上是否搭挂附属物等,桥、隧道口等处绝缘防护套管是否松脱;6.避雷器读数;7•绝缘部件(包括避雷器)有无破损和闪络;8•供电线(桥下电缆);9•检查接触悬挂、附加悬挂的状态;10.检查线索弛度(供电线、馈线、上下行电联接线、避雷器开关引线);11.带电状态下观察设备有无闪络放电现象;12.检查所有测温片;13.以及作业车巡视中所有项目;14•防护栏外供电支柱、防护桩、限界门、上网电缆状态等。

第3条确认车登乘巡视周期:每天检查项目:1.确认接触网上有无异物或侵入限界。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现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TG/GD124-2015)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本规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解释,规则单行本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年12月31日前言《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作为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工作的基本规章,在规范和推进高速铁路接触网专业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管理,保证供电运行质量和安全,满足高速铁路供电专业发展需求,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组织,在充分吸收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发展及运营管理成果,研究借鉴国内外不同专业管理经验基础上,完成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的制定。

本规则共分八章和八个附件,明确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管理、修程修制、机构设置与职责、技术质量管理等相关要求,规定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管理、检测与诊断分析、质量评价与鉴定、设备状态界定和维修等应遵循的相关管理和技术标准等。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反馈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王保国、王祖峰。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刘再民、张韬、许红健、张宝奇、肖炜、韩通新、曹志勇、宋新江、张毅、陈德顺、程永胜、邓志军、夏煜基、刘玉辉、张文轩、刘会平、赵正陆、李红梅、乔凯庆。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王保国、王祖峰、李志锋、张润宝、金I柏泉、张之明、贾明汉、孟令宇、张金胜、李北平、赵朝蓬、苏光德、杨滨汇、赵良田、侯日根、黄宝权、吴积钦、戚广枫、李文豪、方志国、苏光辉、陈立明。

本规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解释,规则单行本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TG/GD124-2015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

为保证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则。

接触网分相绝缘器检修技术质量标准和工艺

接触网分相绝缘器检修技术质量标准和工艺

接触网分相绝缘器检修技术质量标准和工艺一、器件式分相(一)组成:分相绝缘器由主绝缘元件、引弧件、接头线夹及连接螺栓组成。

(二)作用:在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馈送不同相位电源时,接触网采用的绝缘设备。

(三)质量标准:1.绝缘器的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

主绝缘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

2.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较轻的有机绝缘子。

3.双线区段,在列车运行方向为1‰的上升坡度;单线区段,为50mm±10mm的负弛度。

4.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100mm。

5. 绝缘器各部件应紧固、衔接处平滑过渡、无硬点(铜线30g、纲铝线50g),接头处磨损是否严重。

6.安装接头线夹时,须使线夹夹线部位齿尖嵌入接触线燕尾槽内,安装部位接触线应平直,不得有扭曲、硬点和损伤。

7.中性区的长度及断合电标的位置符合《技规》规定。

(四)准备工作:1.人员:车梯作业12人及以上、作业车作业8人及以上。

2.工机具:车梯(或作业车)、紧线工具、大绳、吊绳、力矩扳手、扭线板手、挫刀、钢锯、导线整正器、水平尺、测量工具、手锤、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

3.材料:主绝缘、绝缘子、接头线夹、螺栓、钢线卡子、弹簧垫片、Ф4.0铁线、毛巾(或棉纱)、沙布、清洁剂等。

(五)检修内容:1.清扫绝缘部件(硅橡胶绝缘子除外),检查绝缘部件有无烧伤、破损、老化和裂纹,其放电痕迹是否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

2.双线区段:检查列车运行方向坡度是否符合要求;单线区段:检查弛度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分相绝缘器过渡是否平滑,测量接头处导线磨耗及分相绝缘器中心投影。

4.紧固各部螺栓。

(六)操作方法:1.绝缘器中心(顺线路方向)与受电弓中心偏移超过规定时,可相应增大或减小定位点位置,以满足绝缘器中心投影要求。

2.更换绝缘器及绝缘子时,按“分段绝缘器操作方法中第六项第5条”执行。

二、网上断载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一)组成:吉斯玛(西门子)、分段绝缘器、聚四氟乙稀主绝缘元件、硅橡胶绝缘子、氧化锌避雷器、开关平台、密封式真空断路器、开关箱本体、开关引线、支柱、接头线夹及连接螺栓等组成。

铁路电气化变电所、接触网检测建议方案

铁路电气化变电所、接触网检测建议方案

接触网检测接触网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机车提供动力;接触网的连接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过热,严重时会导致供电中断,引发列车停运事故;红外热像仪可以在远距离对接触网进行温度检测,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接触网?接触网是沿线上空架设的向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

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

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网的每个锚段而言的。

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简单接触悬挂(以下简称简单悬挂)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

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

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

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

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

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

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

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为什么需要对接触网进行温度检测?接触网连接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过热,严重时会造成供电中断,引发列车停运事故,接触网的连接件发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1 氧化腐蚀。

由于外部热缺陷的导体接头部位长期裸露在大气中运行,长年受到日晒、雨淋、风尘结露及化学活性气体的侵蚀,造成连接件导体接触表面严重锈蚀或氧化,氧化层都会使金属接触面的电阻率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 连接件接头松动。

高铁接触网绝缘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铁接触网绝缘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铁接触网绝缘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发表时间:2020-12-09T14:08:42.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作者:殷庆芳[导读] 摘要: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雷电放电时的破坏力比较强,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高铁接触网是动车组中的供电线路,一旦遭遇雷击就会引起安全事故,不仅会破坏运行的动车,更会冲击到周围的建筑,而且高铁接触网更容易受到雷击干扰,严重影响到高铁的运营安全。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段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雷电放电时的破坏力比较强,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高铁接触网是动车组中的供电线路,一旦遭遇雷击就会引起安全事故,不仅会破坏运行的动车,更会冲击到周围的建筑,而且高铁接触网更容易受到雷击干扰,严重影响到高铁的运营安全。

文章对高铁接触网绝缘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铁接触网;绝缘管理;问题及措施高铁接触网受雷电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引起轨道交通瘫痪,无法保障高铁的安全运行。

高铁接触网运行中需全面落实防雷措施,充分发挥出防雷保护的作用,全面排除雷击对高铁接触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维护高铁接触网的高效性,确保其在运营中的安全与稳定,降低雷击对高铁接触网的破坏性。

1 雷击在高铁接触网中的影响高铁接触网是现代高铁系统中牵引供电系统的关键,接触网决定了高铁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铁接触网位于室外环境内,需配置过电压防护,保护高铁接触网。

高铁接触网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会造成绝缘子破坏以及线路跳闸的问题,在我国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中,接触网运行中出现了大量雷击跳闸的事故,接触网所在区域土壤电阻率高以及雷电活动强烈等,都会造成雷击事故。

高铁接触网中没有全方位地安装避雷线,导致接触网的防雷作用比较薄弱,虽然接触网的架空回流线有防雷效果,但是受高度、角度的影响会降低防雷的效果,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接触网防雷有着较高的要求,铁路供电段在接触网防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接触网防雷的水平,强化接触网的耐雷性能,组织防雷接地措施的仿真和试验,以便加强高铁接触网防雷措施的作用,保证高铁接触网防雷的稳定性,促进高铁事业的发展。

关于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的

关于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的

关于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的一、背景介绍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

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的检测是确保接触网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绝缘间隙存在问题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失效、电力线路中断等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二、绝缘间隙检测的意义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是为了确保接触网设备的安全运行,保证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营。

绝缘间隙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以下安全隐患:1.安全事故风险增加:绝缘间隙存在问题可能导致接触网设备的短路、漏电等问题,从而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接触网供电质量下降:绝缘间隙问题会导致接触网设备的性能下降,进而影响供电质量,给乘客乘车带来不便。

3.运行维护成本增加:绝缘间隙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而定期进行绝缘间隙检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问题,降低维护成本。

因此,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绝缘间隙检测的方法在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视觉检查:通过人工巡视的方式,利用肉眼观察绝缘间隙的情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检测人员要求较高,且容易忽略一些微小的绝缘间隙问题。

2.激光测距法:利用激光技术测量绝缘间隙的大小,判断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这种方法检测准确性高,但设备价格较高,操作相对复杂。

3.红外热像法:利用红外热像仪观测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来判断绝缘间隙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实时监测,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4.超声波测距法:利用超声波技术测量绝缘间隙的大小,通过测距结果来判断绝缘间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受环境噪声和干扰较为敏感。

四、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的建议为了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的检测,以下是几点具体建议:1.定期检测:建立起固定的绝缘间隙检测周期,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接触网设备进行绝缘间隙的检测,确保安全运行。

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绝缘距离检修作业指导书

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绝缘距离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二十三章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绝缘距离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绝缘距离检修标准化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不少于8人。

2.工具:卷尺、钢锯、紧线器、手扳葫芦、钢丝套、力矩扳手、大绳、木榔头、滑轮、五轮直弯器、激光测量仪、个人工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

3.材料:Φ4.0镀锌铁线、防腐油、螺杆螺帽等。

三、检修标准1.上、下行接触网带电设备间的距离大于2m,困难时不小于1.6m。

四、检修步骤及处理方法在上、下行轨道上分别安排两台梯车或轨道车,作业人员用卷尺测量出两定位管距离,或使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出两定位管距离。

(1)在定位管外露满足维修调节的前提下,将多余部分截掉,使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距达到2000mm,困难时不小于1600mm。

(2)当截定位管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拉出值稍做调整,并将正、反定位互换(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车站),以保证上、下行带电体间距离2000mm的要求。

正反定位互换后,定位器必须受拉。

(3)锚段关节区段,由于上、下行两锚段关节相对应,且支柱相对,加之交叉均在一个方向,造成转换柱反定位器头对头,无法满足“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距2000mm”规范要求的,在1600mm间距也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必须进行整改。

其整改方法为:将上或下行锚段关节的两转换支柱装配互换。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直线区段:根据现场实际和设计图预制一套腕臂。

先将一支接触悬挂卸下,临时固定在另一支腕臂上,拆除卸下腕臂,将预制好的腕臂安装上,再将承力索、接触线归位;将另一腕臂卸下,临时固定在新安装的腕臂上,拆除卸下腕臂,安装预制好的腕臂,再将承力索、接触线归位;用以上同样的方法更换另一侧转换柱腕臂。

曲线区段:尽量整改曲内线转换柱腕臂,其方法与直线基本相同,但因曲线引起的曲线水平力,承力索、接触线卸载时,应固定到对面支柱上。

五、注意事项1.工作领导人和推车梯人员,要时刻注意和保持车梯的稳定状态。

铁路电气化变电所、接触网检测建议方案

铁路电气化变电所、接触网检测建议方案

铁路电气化变电所、接触网检测建议方案第一篇:铁路电气化变电所、接触网检测建议方案接触网检测接触网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机车提供动力;接触网的连接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过热,严重时会导致供电中断,引发列车停运事故;红外热像仪可以在远距离对接触网进行温度检测,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接触网?接触网是沿线上空架设的向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

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

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网的每个锚段而言的。

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简单接触悬挂(以下简称简单悬挂)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

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

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

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

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

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

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

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为什么需要对接触网进行温度检测?接触网连接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过热,严重时会造成供电中断,引发列车停运事故,接触网的连接件发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1 氧化腐蚀。

由于外部热缺陷的导体接头部位长期裸露在大气中运行,长年受到日晒、雨淋、风尘结露及化学活性气体的侵蚀,造成连接件导体接触表面严重锈蚀或氧化,氧化层都会使金属接触面的电阻率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 连接件接头松动。

接触网验电接地安全要求

接触网验电接地安全要求

接触网验电接地安全要求接触网验电接地是电气化铁路运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接触网验电和接地的相关安全要求。

接触网验电接触网验电是对接触网设备、线路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的过程。

验电时需要使用专业的验电仪器,如接触线电压试验仪、接触网电压试验仪等。

验电人员需要具有相关的职业证书和专业知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接触网验电的安全要求包括:1. 安全保护措施验电时需要使用带有绝缘保护的检测仪器,并戴好防护手套和绝缘靴。

同时需要使用绝缘棒和绝缘垫等工具进行验电。

2. 安全距离在验电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以确保验电人员的安全。

验电人员应该根据变电所、接触网和信号设备的不同,合理判定安全距离。

3. 牢记安全操作规程验电人员必须熟知接触网验电的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注意遵守验电的标准动作,如正确地启动、停止、调整验电仪器,按规定检查验电仪器的功能和指示灯状态等。

4. 遵守验电规定严格按照验电标准操作,不得随意变动验电接线,不得将检修设备、工具放在验电范围内。

当验电人员无法保证安全时,应立即停止验电工作。

接地在电气化铁路运营中,接地是确保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接地作用是为了保持安全电压,将电流减少或导流到地面上来,避免电气设备的潜在危险,也可以防止周围人员遭受电击。

接地的安全要求包括:1. 地线绝缘接地时需要使用正规的地线,并且保证地线绝缘良好。

地线不能与其他电线接触,避免出现短路和接地变差等问题。

2. 接地导体安装安装接地导体时需要考虑到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当接地导体沿墙安装或者跨越屋顶安装时,需要特别注意导体的可靠固定和接地效果。

3. 接地检测接地时需要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确定接地系统的作用效果。

在检测接地系统时,需要遵守接地标准的相关规定,保证接地安全。

以上就是接触网验电和接地的基本安全要求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帮助,确保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营。

隧道口绝缘间距不足造成的危害与对策

隧道口绝缘间距不足造成的危害与对策

隧道口绝缘间距不足造成的危害与对策摘要绝缘间距在接触网的施工与运营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产生各种事故。

本文以一起断线事故来阐述因绝缘距离不足造成的事故从而影响行车的危害以及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绝缘间距事故整改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接触网带电部分距离接地部分的间距不得小于300mm,正馈线距离接触网的间距不得小于540mm,在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常会发现由于受到气温、大风、覆冰等气候影响而造成绝缘间距不足,严重情况下烧坏电气设备,影响供电,造成列车停运。

事故概况2010年3月19日11时04分,郑西高铁高岩牵引变电所213#、214#馈线断路器跳闸,渑池南-三门峡南区间下行线K777+065m处,755#-757#(距757#东侧16m)间,下行线接触网正馈线及非支下锚承力索断线。

经抢修于14时36分恢复供电。

中断下行供电212分钟,构成铁路一般C14类交通事故。

原因分析1.该标段由中铁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中铁建电化局一公司负责施工,施工时间为2009年10月下旬。

断线处位于隧道口关节式分相开关到上网开关间,正馈线由隧道外向隧道(观音堂隧道东口)内过渡,由755#线路外侧向757#线路内侧过渡,因正馈线与非支承力索在跨中交叉。

当天气温6-28℃,气温骤升后,驰度增大,加之当天阵风4到5级,造成跨中正馈线与承力索动态绝缘距离不能满足电气要求,是造成断线的主要原因。

图1 事故现场情况2.洞口东侧紧邻分相,有上网隔离开关、上下行联络隔离开关、分相隔离开关等设备,正馈线由755#外侧过渡到757#柱顶内侧,且757#柱为电分相中性段锚柱,正馈线选择在抬高下锚的跨距内过渡,设计在支柱选型和平面布置上考虑不周,客观上形成了正馈线与非支承力索两线,在跨中出现较近绝缘距离的交叉,从设计上埋下了源头安全隐患。

(见示意图2)图2 渑池南-三门峡南区间事故现场示意图设计院在郑西高铁设计的隧道口安装方式如下示意图:正馈线在支柱的田野侧经支柱顶部向线路侧转换如图3所示。

标准化整治接触网设备标准

标准化整治接触网设备标准
4、软横跨上直吊弦要垂直。
5、未造线路吊弦安装标准如图4所示。
吊弦线夹承力索
50mm
吊弦
导流环
神池南方向
吊弦线夹
接触线
45°
图4
7
软横跨
1、横向承力索最低点至上部固定绳的距离为400mm,软横跨上的分段绝缘子串应对齐,允许误差50mm。双横承力索受力均匀。
2、横向承力索及上、下部固定绳回头在横向承力索及上、下部固定绳本线上方,并与本线平行密贴,回头长度为300mm,并统一用¢1.6细铁线绑扎100mm,误差10mm〔如图5〕
2、平安距离:
〔1〕导线对地面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规定值。
〔2〕跨越接触网最大弛度时,与承力索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
3、驰度:温度变化时,导线弛度符合规定,防止出现过紧、过松现象。
4、肩架安装位置正确、安装结实、呈水平状态。
5、并沟线夹安装时应去除线夹和导线接触面处的氧化膜,并涂电力复合脂。安装后并沟线夹两端采用一股同等型号铝线进展绑扎,绑扎应严密而不重叠〔如图3〕。
14
定位装置
1、定位器坡度为1/10—1/5,站场侧线定位坡度不应大于1∕3〔否则应改用定位立柱〕,对于限位、弓形等定位器,安装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及设计的要求。
2、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不得出现反偏现象。
3、软定位尾拉线用¢10不锈钢绞线,回头圈与定位器在同一铅垂面上,圈直径为60mm,尾拉线本体在回头圈的中心线上。
〔1〕钢芯断股时,必须截断重新接续。
〔2〕铝线断股、损伤截面积不得超过铝截面的7%,且载流量和机械强度能满足要求时,可将断股处磨平用同材质的绑线扎紧,绑扎长度超出缺陷局部40—50mm;当断股损伤截面超过25%时,应锯断做接头或更换。供电线接续均应采用压接收压接〔故障抢修除外〕。

浅谈提高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安装质量

浅谈提高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安装质量

浅谈提高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安装质量摘要: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项目使用的分段绝缘器进行分析,针对现场分段绝缘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消弧角不平、吊弦受力不均、滑道安装不等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了分段绝缘器的安装质量。

关键词:接触网; 分段绝缘器; 安装质量引言分段绝缘器(简称分段)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设备,种类繁多,有国产也有进口,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条施工线路的检测数据发现,接触网硬点出现最多的地方就在分段绝缘器处,其硬点的形成主要由安装引起。

分段绝缘器具有重量集中、安装调整困难等缺点,若安装不到位,接触线容易形成硬点,使电客车的受电弓不能平稳过渡,影响受电弓受流及弓网的安全性。

通过对绝缘器的安装调试,当施工人员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处理后,再次利用检测车进行检测时,受电弓即能平稳通过,硬点值明显降低。

因此,分段绝缘器除本身固有的缺点外,施工安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

1 工程概况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为新桥站至兴科大道站,连接沙坪坝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两江新区五个行政区域,共设26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4座,高架站2座。

一期工程设置台商工业园车辆段和新桥停车场,其中台商工业园车辆段共计安装分段绝缘器42台,分别设置在洗车库及检修库作业的线路、运用库及静调库的线路、车辆段不同电分区之间的分段、上下行之间的电分区、车辆段与出入段线之间的分段、车辆段股道线路与试车线之间的联络线等。

图1 分段绝缘器结构2 分段绝缘器的安装要点无论是在直线还是曲线段,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处接触线拉出值应为零,误差范围为±20mm,困难情况下≤50mm。

2.1 确定分段绝缘器的安装高度使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分别测量分段绝缘器前后定位线夹处的导线高度,计算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处导线高度H1,计算公式为:H1=(A+B)/2(见图2)。

测量导线抬升值X(即负弛度):用弹簧秤以120N~150N力向上垂直拉导线(双线型应借助辅助绳索同时拉两根接触线)。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办法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办法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办法讲义在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通过几年高速铁路的运行总结的基础上,总公司运输局从2016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铁总运(2015)363号,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检修模式开始新的探讨。

下面根据363号文件一起学习。

本办法共分8章,内容主要在前7章,37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速铁路接触网性能和状态管理,规范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确保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在总结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接触网精测精修是指通过检测动态条件下的弓网作用参数,测量静态条件下的接触网几何位置,检验零部件质量状态,依据检测、检验分析结果,全面调整接触网静态几何参数、更换失效或接近预期寿命的零部件和设备、更换局部磨耗接近限界的接触导线,恢复接触网标准状态。

接触网精测精修包括精确检测、零部件检验、分析诊断与设计、精确修理、验收等工作。

第三条标准状态资料至少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接触网平面竣工图、“一杆一档”数据和非接触测量的完整数据(含波形图)以及接触网零部件预期寿命状态等资料。

第四条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应参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执行。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20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正常情况下,一般运行7年或弓架次达到50万次以上应安排进行一次精测精修。

遇有动态检测发现弓网动态作用特性成区段持续不良;接触网超标值增多或故障多发且分析后认为有必要实施精测精修,以及线路纵断面发生调整的区段,应在规定时间内提报精测精修计划。

第七条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执行铁路营运线施工有关规定,安排在天窗时间内进行,接触网精测精修天窗时间一般不少于4小时,一个任务周期内,天窗日计划原则上应逐日安排连续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接触网设备绝缘间隙检测的
通知
管内各供电工区:
近期,郑西客专先行段接连发生接触网跳闸故障,主要原因均是由于绝缘间隙不够而造成的,严重影响了联调联试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彻底杜绝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确保后续段联调联试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管内设备的实际情况,特要求如下:
1.各班组与施工单位协调、沟通,对管内的各类绝缘间隙进行巡视、检测,对于巡视发现绝缘间隙有可能超标的处所利用激光道尺进行测量并登记建账,然后由施工单位轨道车配合对关键处所进行上网测量、调整。

2.巡视、检测的项目如下:
⑴AF线对向下锚处,AF线与PW线的绝缘间隙在600mm以上(每处都要用激光道尺进行测量);在AF线、PW线弛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相邻跨中AF线与PW线的绝缘间隙应在600mm以上,若绝缘间隙达到要求,弛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对线索弛度进行调整;上网检测时,可以将AF线与PW线向一块拉动,测量其最小动态绝缘间隙(发放如图所示)。

⑵隧道外接触悬挂下锚处,测量PW线与接触悬挂的绝缘间隙是否满足300mm;隧道内接触悬挂下锚处,测量隧道壁与接触悬挂的绝缘间隙是否满足300mm。

⑶隧道内AF线距隧道壁的绝缘距离不小于300mm;AF线与接触悬挂及腕臂间的绝缘间隙不小于550mm;上网检测时,可以将AF线与接触悬挂线向一块拉动或将AF线拉向腕臂,测量其最小动态绝缘间隙。

⑷隔开柱上网电缆头的AF线与T线端子母排间的绝缘间隙不小于500mm(每处均要有测量记录);如图所示:
⑸隧道口处AF线与PW线转换时,AF线增加限位装置(如图所示),施工调整应保证AF线分别与承力索、PW线在交叉处静态距离均不小于800mm(每处均要有测量记录);
⑹跨线桥处保证承力索、AF线等带电体距梁体的距离不小于
500mm(具体参数要在跨线桥台帐上进行显示)。

⑺检查是否有危树可能触及带电体或绝缘间隙不符合要求。

望各班组接通知后,认真组织落实,务必在11月8日前将有关问题处理完毕,为联调联试工作打好基础。

三门峡南供电车间
2009年11月1日
拟稿:兀新野审核、批准:王绍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