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师”的绝活与责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6期
24年前,他第一次走进长春客车厂(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长客或长客股份公司)焊接车间水箱班,成为当时最为艰苦的岗位之一——焊接队伍中的一员。

14年前,他参加长春焊工大赛,一举战胜了数届长春焊工大赛的冠军和亚军,成为新一届的长春焊工花魁,自此声名渐起。

4年前,在长客研制高速动车组的过程中,他破解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重要死结,摸索出了被称为“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的新型焊接手法,并在长客高速动车组生产中广泛推广。

去年,他因为创造了400人的培训奇迹、传授焊接技艺成绩显著,被聘为长春市高技能人才传承师;他在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中,凭借高超的技能和在高铁事业中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有着“工人院士”之称的“中华技能大奖”;在省十次党代会上他又光荣地当选为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

他至今依然从事着高科技环境下自动化机械手依然无能为力的手工焊接工作,但却代表着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他就是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的李万君,长客股份公司的一名焊工大师。

绝活
“万君是有绝活的人。

”这是长客股份公司转向架车间领导和同事们对他最直观的评价。

在焊接转向架构架的工作中,李万君必须屏住呼吸,不能咳嗽,不能心存杂念,甚至都不能随便眨眼,围绕着构架行走的600毫米周长360度中,每时每刻都要变换身体的姿势……因为构架的焊接只允许修补一次,否则只能报废。

而焊接质量不合格的后果,轻者出轨,重者车毁人亡,那是李万君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一操作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连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械手也无法替代,只能采取手工焊接。

李万君就是在焊接转向架构架过程中摸索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保证了构架焊接的质量,
在长客股份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得到推广,成为我国研制高速动车组过程中诞生的不可多得的“绝活”。

这一绝活萌发于2007年。

那一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车型——法国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试制生产。

由于转向架环口要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因此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关键部位,其焊接成型要求很高。

试制初期,因焊接段数多,焊接接头极容易出现不熔合等严重质量问题,一时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

李万君就是负责构架焊接中的一员。

在如此死结面前,李万君探索出了
能够保证成型好、质量高的“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功突破了批量生产的关键。

“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诞生并成功破解难题之时,在场无法用中文直接交流的法国专家向李万君竖起了大拇指。

2008年,中国北车从德国西门子引进了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技术。

由于外方此前也没有如此高速的运营先例,转向架制造成了双方共同攻关的课题。

李万君参加了转向架焊接工艺评定专家组,并在其中发挥了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作用。

结果,以李万君试制取得的有关数据为重要参考,企业编制的《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在指导批量生产中解决了大问题。

而今,长客股份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5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李万君也因在高铁制造中所做出的特殊贡献而赢得了“高铁焊接大师”的美誉。

即将开通的北京15号线地铁转向架的横梁管焊缝内部,经常出现气孔及
一位“大师”的绝活与责任
■张

刘慧敏
36
不熔合现象,致使横梁焊缝达不到工艺要求。

在修补时,一般修补工人只能判断缺陷的位置和大小,无法判断缺陷的深度,如果修补员工技能水平不高,或没有修补经验,往往出现修补后焊接缺陷比修补前还多的现象。

面对这一问题,李万君根据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焊补经验总结出了四步修补法,问题迎刃而解。

澳大利亚双层不锈钢轨道客车是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轨道客车出口发达国家的第一单,其产品质量和技术等级要求较高,所采用的澳大利亚标准与长客股份公司现行的管理体系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反映在转向架构架焊接上,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J形坡口的焊接,要求只能一次焊接成型,背透成型必须均匀,焊后要经受住超声波探伤对熔透及焊角大小的检验,如在焊接过程中无法达到完全熔透,再进行修复并达到标准要求异常艰难。

而澳方的技术支持仅给了焊接标准及要求,对操作方法及一些参数都未给予明确。

李万君和他的工友们只能自行琢磨,经过大量的工艺试验后,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澳大利亚双层不锈钢轨道客车顺利投入生产。

正是凭借精湛的绝活和技能,李万君在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客车、铁路客车、城铁车以及各个出口项目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关,取得一项又一项的突破。

责任
“像你这样的焊接大师离开长客能挣多少钱?”李万君成名后,这样的问题经常缠绕着他,而他的回答几乎都是“不予考虑”,同时露出憨厚的微笑。

他说:“我的技能是公司培养的,获得的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我必须和公司一起发展,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行业内享誉盛名的李万君,一直为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所关注,他们通过一些中介机构向李万君发出邀请,许
以高薪待遇、到国外发展。

这些都被李
万君屡屡拒绝。

2002年,李万君在日本的造船厂工
作了一年。

李万君轻松解决了日方认为
属于高难度的焊接难题——条立焊。


一焊接要求焊条从下往上焊,焊缝出现
针鼻大小的眼都得刨掉重新修补,但能
修补者寥寥无几。

日方管理者找了很多
人都无济于事之后,请李万君大胆一试,
结果李万君发现,这个被德国、日本焊接
专家们视为高难度的焊接对他来说并不
稀奇,跟焊环口差不多,于是很轻松地解
决了问题。

这多少有些令擅长制造的日
本技术人员感觉不可思议,不过他们还
是竖起大拇指对李万君说:“你是中国的
高手!”这样的技术水准赢得了日本人的
敬意,使得在日工作一年后,日本造船厂
恳请李万君能留下来继续工作,可李万
君谢绝了。

李万君曾说,2005年当新加坡的专
家们发现他的焊活跟机械手焊的效果不
相上下时,“简直不敢相信,当时答应给
我月薪10000元,连妻子和女儿都带上
(去新加坡)”。

当时的李万君月薪才
3000元,但他没有动心,依然坚守在原
来的岗位上,并有幸迎来了中国高铁大
发展的时代,李万君有了更大的作为。

对待焊接事业和收入的关系,李万
君经常说:“我爱好焊接,我焊好后,别人
走到我跟前唠嗑,赞扬我这真是艺术品
时,我就很满足。

”在长客股份公司工作
已久的其他车间员工慕名要投师其门下
学习焊接,李万君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能
为企业培养人才尽一份责任。

随着高速动车组需求量的不断提
升,长客股份公司最近几年招聘了不少
刚毕业的技校生。

将这些技校生成功塑
造成符合长客需求、符合高速动车组生
产需要的任务落到了李万君身上。

他按
计划、有目标地对这些新入行的焊接后
生们进行培养,他的“环口焊接七步操作
法”也随之成为长客转向架构架焊接上
的通用方法。

何岩是李万君最为得意的
弟子之一,今年获得了全省焊工技能大
赛的第二名,这位出色的弟子感觉李万
君师傅与自己可谓亦师亦友,能够亲切
交流,而最令何岩印象深刻的还是李万
君对焊接质量的苛刻要求,要弟子像对
待艺术品一样去欣赏自己的焊接作品。

目前,长客股份公司还成立了一个工作
室,由李万君负责,在企业中百里挑一选
拔优秀员工,送到他这里进行焊接技能
培训。

能进入李万君门下受训,也是员
工们莫大的幸福。

经过半年的工作,李
万君已经培训了500多名焊接技工。

李万君的焊接技术,使他不仅在长
客、就是在长春地区也是大名鼎鼎的焊
接“总教头”。

以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站
为平台,他承担了长春地区高技能人才
焊工的传递工作,包括一汽等著名企业
都选人到李万君的工作站接受再教育,
李万君的焊接技术也因此获得向社会的
辐射,长客股份公司成了众多企业的焊
接短训班。

“没有企业,就没有我李万君。

”李万
君时刻以企业为自豪,在参加国资委组
织的焊接大赛上,他倔强地穿着长客股
份公司的工作服,与同样是竞赛参赛者
但却西装革履的焊接同行们极不协调,
不过在场的观众记住了这位高人是来自
中国北车的焊接手;在参加长春市、吉林
省组织的各种培训会、培训讲座或培训
交流会上,李万君没有任何物质上的要
求,但强调“要穿着长客股份公司的工作
服”。

从最苦最累岗位上走过来的李万
君并不善于言辞,但在诠释自己与企业
的关系时,他会强调一句豪言:“公司对
我们一线工人很重视,我要以国家利益
为重,以公司利益为重。

”在李万君的同
事们看来,他的这句话是真诚的,他能够
做得如此之好,能够得到那么多的肯定,
是因为李万君是“把活当活干”的人,是
一位视责任高于天的人。

责任编辑/田家山
37
2012年第6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