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意境之探究——以《彩云追月》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表演
二、中国钢琴音乐意境美示例分析
以下以王建中《彩云追月》为例,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中所蕴含的意境美。
(一)引子部分
为了弹奏更具有民族音乐特色,乐曲引子部分的音乐表现应赋于联想,节奏稍自由。
开始的和弦用附点节奏奏出,此处可以将和弦的声音想象为民族乐器扬琴敲击出来的音响,触键应轻巧、有弹性,不能过于生硬;接下来的一串琶音弹奏可以想象成古筝在琴弦上的刮奏,应注意乐句感和呼吸感,保证声音的连贯性,像是一个动作完成的。
3.4小节也和前面相同。
第5小节开始,用单音和八度交替进行,此处也可以继续想象成扬琴的演奏,节奏也不能弹得太死板了,可以自由处理一些。
(二)第一部分
在两个小节的过渡后,乐曲的主题开始了。
过渡的两个小节,中声部附点节奏的双音应该弹得很轻,这也是渲染了贯穿全曲的主要节奏。
主旋律出来,我们仿佛看见:在夜幕笼罩下的水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腾。
此处应注意双手的层次感,尤其是左手的低音线条不能忽视。
20-21两个小节是段落间的衔接,要弹成一个整体。
右手奏出乐曲主要的节奏,而左手的琶音指法需要理顺,流畅弹奏。
从22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另一幅画面,音乐给人“空灵”的感觉,在流动的音乐中,我们要发挥想象,联想在碧蓝的夜空中,月亮与云构成的诗情画意的美景。
此时不能将声音弹得过重,否则会破坏这美好的画面。
从30小节开始,右手音符快速的跑动,给人行云流水的感觉,此刻我们仿佛看见“云彩在飞”,而左手用不同的层次演绎了乐曲的主旋律。
这里右手的弹奏如同“轻功”一般,需要反复慢练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左手的主旋律要弹得有表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云彩在飞”的画面感表达好。
34小节开始,旋律过渡到了右手,此处的弹奏有一定难度,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保证流畅演奏。
句子不能有中断感,需要“一气呵成”。
(三)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由8小节的衔接段和高潮段构成。
衔接部分如同月亮与云彩间的一问一答,应注意节奏感,不能弹得太过死板,同时应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44-45小节继续模仿扬琴敲击的音响,如同刚刚在问答的双方达成了一致。
在两个小节颤音平稳、均匀的渐强中,进入了高潮乐段,这一段则展现了云彩和月亮在达成一致后在
一起嬉闹的场面。
弹奏这一段时节奏应该更为宽广一些,不能弹得太赶。
此段用了八度来表现乐曲旋律,织体层次加厚,模仿整个民族管弦乐队齐奏的音响效果。
八度与琶音的结合运用,左右手的交替运用,使音响效果更为丰富、多样化,将云彩和月亮嬉闹的热闹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尾声部分
在四个小节的连接之后,进入了乐曲的尾声部分。
通过四个小节的衔接,如同将刚刚激烈的嬉闹情绪渐渐缓和,力度也是一直在向下减弱。
[3]右手以华丽的单声部线条在不同音区上流动,手腕轻盈,指尖力量集中,犹如云和月仍在水面上,应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乐曲的尾声部分和引子部分相同,通过让引子的再次出现,让思绪翩翩的听众仿佛逐渐回到了现实。
乐曲的最后三个小节应放慢速度,结束的和弦彷佛余音绕梁,我们能听见余音的消失,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三、如何在演奏中表现好中国钢琴音乐的意境美
中国钢琴音乐最重要的就是“写意”,有机地将情与景结合起来,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尽显“意境”之美。
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书中提到:中国音乐讲究“气韵”。
严格地说,“气”与“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韵”是音乐风格的外部表征,“气”是音乐风格的内在涵量。
“韵”通过对音乐的每一个基本要素——单个音、节奏、力度、音的长短与音高互相间的修饰进行艺术处理,使之余韵无穷。
“气”则可意会不可言传。
鉴于此,中国钢琴音乐中讲究气韵,在演奏是需要将其韵味表达出来。
在演奏中表现好中国钢琴音乐的意境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音色上模仿民族乐器
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音色处理,都是源于对民族乐器的模仿。
如蒋祖馨《庙会》中的“笙舞”,用四度平行进行模仿“笙”的吹奏;郭志鸿《喜相逢》中需要模仿笛子的演奏技巧;王建中《彩云追月》引子部分模仿了扬琴和古筝的弹奏技法;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模仿了萧、古琴、琵琶、古筝等多种民族乐器。
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发挥想象力,注意乐曲中的音色变化,仔细琢磨不同民族乐曲的发音,尽量去模仿其发音的特色,在弹奏时去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变化,展现无尽情趣。
例如音乐中在模仿扬琴敲击的声音,我们在弹奏时,就应该体现扬琴声音的轻巧;如果在模仿竹笛,那我们可以想声音弹得明亮一些;如果在模仿二胡等音色
72
73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18悠长的乐器时,我们就应该弹得较为歌唱。
(二)触键上体现中民族乐器的技法
不同的民族乐器有其不同的演奏技法,如抚、揉、刮、勾、抹等等。
每种技法的弹奏方式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也是有区别的。
钢琴音乐在触键方面,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音响,也可以产生许多相应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中国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上,借鉴方式和方法用于我们的钢琴作品弹奏,形成具有民族特性的触键方式。
如《彩云追月》的引子部分用几个和弦地弹奏来模仿扬琴的敲击,我们在弹奏和弦时就应该尽量去体现扬琴的敲击演奏技法,把声音弹得轻巧些、有弹性些,而不是太生硬的;乐曲中又用了一连串的音符模仿古筝的刮奏,那我们在弹奏时就应该尽量去体现古筝的弹奏技法,古筝的刮奏是用一个动作完成的,所以在弹的时候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
模仿民族乐器中各具特性的触键方式,也丰富了钢琴音响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动用一切有帮助的手段,包括身体部位、用力方向、速度、力量等多方面,来让我们的弹奏更具有民族韵味。
(三)装饰音体现民族音乐的韵味
中国钢琴作品中,我们常能看见一些装饰音,不可忽视了这些小小的装饰音,他们在体现中国音乐的特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中常用颤音的形式来体现小二度的碰撞,一方面模仿笛子的吹奏或古筝摇指技法等民族乐器的声音,另一方面小二度音程也是中国音乐的特色所在。
我们在弹奏时应该将民族音乐的韵味更好地去进行展示。
此外,还有一些波音等装饰音,用以体现一些民族乐器中的滑音音效,如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演奏出的上滑音、下滑音等。
[4]
在弹奏时不
应把装饰音弹得过于僵硬,要做好虚音与实音的处理和划分,去体现好民族乐器的发音特色,同时增加我们钢琴音乐演奏的中国风格。
如在钢琴曲《牧童短笛》的B 段中,右手的部分有很多波音的弹奏,这里运用装饰音表现了挂在牛身上的铃铛发出的声响,弹奏的声音应该清脆、有弹性。
(四)用心联想、捕捉中国音乐的意境之美在弹中国钢琴作品时,要和中国的大文化背景相结合,要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学特征。
在演奏中国音乐时,我们需要用心去联想、捕捉钢琴音乐的意境之美。
弹奏的时候不用把每句话都说清楚,但要留出空间让人去想象。
直白、厚重、填满的方式去演奏中国音乐,是不合适的,这样也无法领悟作品的内在美感。
中国音乐的意
境基本都是含蓄的、清淡的、抽象的、留有余地的,弹的时候要有画面感,需要用心去体会其意境。
赵晓生先生曾感叹:“钢琴音乐的意境太宽阔、太丰富、太多彩了!然而,倘若我们不用心去体验,去想象,也有可能置身于一个色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却无动于衷,无法感受与领会,只见一片单调、无色和空白。
[5]
结 语
许多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的“意境美”。
《彩云追月》这首钢琴音乐作品,用音乐展现了一副色彩柔美、清雅淡丽的中国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们在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时,在音色、触键以及装饰音等方面,应尽量去体现中国风格,去寻求钢琴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
我们要用心去体验、去想象,捕捉中国钢琴音乐的意境之美,积极去展现传统民族文化最优美动人的一面,使中国钢琴音乐绽放最夺目的光彩。
■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382.
[2] 赵晓生.珍惜光明 为中国的钢琴音乐[J].钢琴艺术,1998,(03).
[3]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52,405.
[4] 廖劲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教学与演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2):198.
[5] 赖涛.浅谈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意境与演奏[J].黄河之声,2008,(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