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在中小型人工湖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范文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污水处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人工湿地作为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在生态修复、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显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就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某市为解决城市污水问题,采用人工湿地技术构建了多个污水处理系统。
该市选取了适宜的地理位置,建立了多个由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单元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共同净化污水。
首先,人工湿地通过植物、砂石等天然介质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和吸附,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其次,湿地中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膜和生物降解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
最后,经过湿地处理后的水流入稳定塘或集水池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通过这些过程,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与问题(一)优势1. 生态友好:人工湿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对环境影响较小。
2. 成本低廉:人工湿地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运行维护费用也较低。
3. 效果显著: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的污水,水质明显改善,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
(二)问题1. 地域限制:人工湿地的建设需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2. 维护管理:人工湿地的运行需要定期维护管理,如植物修剪、介质更换等。
3. 污染负荷:当人工湿地处理负荷过大时,可能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四、常见问题探讨及解决方案(一)湿地设计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污水的水质、流量等因素,确保人工湿地的设计合理、有效。
(二)运行维护问题为解决运行维护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人工湿地进行维护管理,如植物修剪、介质更换等。
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源之一,人类和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了影响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一个极大问题。
如何治理水污染,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成为了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治理水污染的技术被提出,并且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的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水污染治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又分为生物滤池、曝气池、活性池等几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活性池。
活性池是一种将微生物定在生物支撑体上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多种生物过程来降解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投资费用低的特点。
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利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污染物与水分离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通常适用于有机或无机物质在水中的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及氧化等化学协同操作。
这种方法又可分为沉淀、氧化、电解等技术。
例如,利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将废水中的染料分子降解为无害物质。
而在氧化方面,臭氧氧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有毒有机物质。
三、纳米技术近年来,纳米技术应用于水处理中变得越来越流行,其目的是通过纳米材料的特殊功能,从而提高水的过滤效果,同时减少处理成本。
例如,使用镍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纳米氧化铁则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四、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盐分含量高达35%的海水转化为可饮用水或工业用水。
传统的方法是借助蒸馏或反渗透技术。
然而,这种技术通常投资巨大、能源消耗大。
现有的相关研究和技术,纳米孔径陶瓷膜淡化技术则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海水淡化技术之一。
五、水资源回用技术水资源回用技术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其目的是通过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灌溉、建筑物用水、工业用水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之一。
近年来,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并对其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1. 景观湿地在乡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乡村地区通常存在着分散、小规模的污水排放问题。
景观湿地作为最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可以有效地处理小规模污水。
例如,在某农村地区,通过建设景观湿地系统,将农村居民污水进行分流收集,经过事前处理后进入湿地系统。
经过数年运行,景观湿地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区域污水处理问题,并在周边村庄起到了景观增效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2. 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城市地区的污水处理压力较大,传统的处理工艺无法满足要求。
在某城市,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系统,成功地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人工湿地底床、湿地植物和微生物。
城市污水先经过生物处理,然后流入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出流水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1. 植物选择与养护人工湿地的植物种类选择对处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植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湿地植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挑选。
同时,对植物的定期养护也是保证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的关键。
2. 土壤与湿地结构人工湿地的底床材料和植物配置对处理效果也具有重要影响。
底床材料应选用粗砂或砾石,以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渗透性能。
湿地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流动路径和空间分配,以确保污水可以充分接触到植物和微生物。
3. 水流调控水流量的调控在人工湿地运行中非常重要。
水流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湿地内的氧气供应和污水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处理效果。
改进A 2/O法处理生活污水在景观回用中的实验研究

为 自然 降水 以外 , 余 均 来 源 于 城 市 管 网 的 自来 其 水 , 多数 的水景 景观 因受到 每 t耗 水量 的制约而 且 - t 无 法达 到预 期 的效 果 。改善 景观用 水现状 , 探索 获 取 景观 用 水 补 充 水 源 的 新 途 径 , 亟 待研 究 的课 是
维普资讯
改进 A2O 法处理 生活 污水在景 观 回用 中的实验 研究 /
樊 开青
改进 A / zO法处理生活污水在景观回用中的实验研究
Ex erme t u y onTr t n fDo p i n al St d ea me to mes i wag n tc Se ea d
污水景 观 回用 的 关键 技术 。各种 同步 脱 氮 除磷 的
工艺近 年 来 应 运 而 生 , : / 工艺 、 ad n h 如 A o B re p o
收稿 日期 :0 5 3 3 2 o 一O —2 作者简介 : 樊开青 (9 5 , , 1 7 一)女 安徽 桐城人 , 硕士研究生 。
K yw rs D me t e a e Poe so zO R u i nLn sa e e od o si S w g rc s f / e s go ad cp c A n
随着 人们 对居 住 区环 境 的要 求不 断提 高 , 区 小 的建 筑 景观设 计 已越来 越 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 。其 中
题 。小 区生 活污 水 具有 原 水 水量 和水 质稳 定 的 特
1 实验 部 分
1 1 实验水 样 .
实 验 原水 取 自南 京 郁金 香 花 园 生活 污水 生 物 处理 系统初 沉池后 。原水 的水 质指标 见 表 1 。
浅析城市公园人工湖泊水体净化技术

浅析城市公园人工湖泊水体净化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人工湖,人工湖作为生态水面景观的一种载体,但由于城市的特殊环境,人工湖往往存在补水水源单一且水质缺乏保障、生态系统脆弱、自净能力不足、相对封闭、藻华易暴发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人工湖水污染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
关键字:人工湖、污染治理0引言人工湖作为生态水面景观的一种载体 , 一直应用于各种公园、生活区、水生态治理当中。
但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人工湖被污染,水体藻类爆发,公园湖泊发出刺鼻的臭味,人工湖变成了“臭水湖”。
水体的水环境被污染,旅游景观价值大减,且给市民的生活不仅未带来益处反而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已经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1水体污染原因分析水体较较封闭,人工建造的城市景观湖泊与天然湖泊相比具有环境较为封闭、面积有限、没有(或很少有)天然河流接入和水体循环或流动性较差等特点,使得湖中水体循环能力和调节能力低下,俗话“流水不腐”。
研究表明越小的胡泊越易被污染。
小型人工湖由于面积较小,风因素对其水体流动影响并不明显,往往就像一潭死水,对于一些宽阔的人工湖,风所产出的风生流和风生浪对湖水水体流动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也并不大。
水体富营养化,城市中大量污水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流入(经)人工湖泊,使人工湖水体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中会积累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进一步恶化。
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
水生态系统不合理,大多人工湖往往重视景观而不看重生态,致使后期人工湖生态系统脆弱。
一个水生态系统中如果营养不均衡,能量链不完整,动植物生长繁殖不互相影响制约,那么这个系统就十分脆弱,水体自洁能力差,将逐渐劣化。
生态人工湖水体净化系统的技术研究与施工应用

生态人工湖水体净化系统的技术研究与施工应用摘要:生态规划、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生态景观人工湖工程的形成。
当前人工湖的建设中,会涉及到湖体防渗漏、防水等问题,传统的人工湖在使用中,易出现被雨水、面源污染物污染等情况,影响湖体水生动植物的生长,而且湖水一旦被污染后,只能通过抽、排方式,重新换水,不能形成湖水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关键词:净化、循环、防渗、铺设近年,我司在实际工程应用基础上,采用了水体净化系统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施工开挖后的人工湖湖底及坡面铺设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进行防水防渗,然后在湖底防水毯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厌氧-反硝化层、碎石层、吸附-硝化层和种植层,同时水平预埋PVC管,与人工湖坡面预埋的PVC管牢固连接,通过抽水泵作用,将溢出的渗滤液排出,实现了湖水污染物的渗透、吸附、分解、转化和外排的过程,有效降低了湖水污染物,提高了水体质量,达到了湖水的自净化能力和回收再利用。
一、工艺技术原理在开挖后的人工湖湖底及坡面铺设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进行防水防渗,然后在湖底防水毯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厌氧-反硝化层、碎石层、吸附-硝化层和种植层,厌氧-反硝化层由粉煤灰组成,紧贴湖底铺设,铺设预埋PVC管,并且与人工湖坡面预埋的PVC管连接,确保后期可以通过抽水泵将溢出的渗滤液排出;吸附-硝化层主要由沸石组成,可快速吸附污水中的铵态氮;种植层由当地土壤和蚯蚓粪按照一定体积比进行混合后,种植水生植物。
吸附-硝化层、碎石层、厌氧-反硝化层的厚度比满足2:1:1的要求,能够将流入湖中的雨水及湖面污染物,经过种植层和吸附-硝化层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形成的硝态氮,经过碎石层迅速渗透到厌氧-反硝化层,实现湖水污染物的渗透、吸附、分解、转化和外排的过程,有效降低了湖水污染物,提高了水体质量。
水体自净化循环利用系统施工示意图1-草坪 2-膨闰土防水毯 3-土工布 4-种植层 5-吸附-硝化层 6-碎石层 7-厌氧-反硝化层 8-水面 9-回填粘土 10-抽水泵 11-PVC管 12-黏土夯实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一)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人工湖开挖→湖底基面验收→填土夯实(预埋PVC管)→膨润土防水毯坡面铺设→湖底防水毯平面铺设→厌氧-反硝化层铺设→碎石层铺设→吸附-硝化层铺设→种植层施工→验收(二)操作要点1、施工准备施工开工前组织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勘察施工现场,编制、审定施工组织设计,向施工管理人员做好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抓住施工重点、难点,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
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水污染治理技术。
一、传统水污染治理技术1.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通过过滤、沉淀、浮选等手段,将水中悬浮物质、悬浮颗粒等有害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滤池和气浮等。
2.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药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或溶解,达到去除或转化有害物质的目的。
例如,利用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化学物质进行絮凝、沉淀污染物。
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功能,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转化、吸附或沉淀,实现水体净化的过程。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等。
二、新型水污染治理技术1.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孔隙或渗透性来实现污染物分离的技术。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2.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在光照、超声、高温或酸碱介质等条件下加入氧化剂,利用氧化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其中,光催化、臭氧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等是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
3. 技术转化和资源化:水污染治理技术还包括将污水中有用物质提炼出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技术。
例如,提取可再生能源、回收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
三、水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分析1. 技术优劣比较:不同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各有优缺点。
传统物理处理技术成本较低,但对于溶解性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差。
新型技术如膜分离和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效果好,但设备维护成本高。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2. 技术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水污染治理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型材料、工艺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使得水污染治理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例如,纳米材料在膜分离、吸附和催化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生物技术在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净化中的创新。
人工生态系统改善景观湖水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工生态系统改善景观湖水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湖泊水质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水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湖泊中大量的浮游生物死亡,腐败物质大量积累,使得景观湖整体景色丑陋,甚至对当地市民的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在大力推进城市湖泊管理的过程中,改善湖泊水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研究者采用人工生态系统改善湖泊水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工湿地、植物过滤器等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最近研究表明,人工生态系统的改善效果不稳定,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在湖泊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领域中,深入研究人工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应用,探索其改善景观湖水质的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对景观湖水质改善的人工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1、人工湿地的概念和分类;2、人工湿地对水体净化的原理和作用机制;3、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维过程;4、人工湿地改善景观湖水质的应用实践;5、改进和优化人工湿地的方案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相关文献,对人工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内涵、原理、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进行数据采集,对景观湖水质、人工湿地效果及运维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分析;3、统计分析法:对调研及文献资料归纳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4、对比分析法:对不同建设和运维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优缺点并提供改进方案。
四、研究预期成果1、对人工湿地和人工生态系统的本质和作用机制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2、总结归纳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得出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优缺点并提出优化建设方案;3、详细探究人工湿地的建设过程和运维方法,从实践应用角度,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4、为城市湖泊水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推进人工智慧技术应用的发展。
五、研究时间安排阶段|具体内容-|-第1-2个月|文献资料收集、筛选和归纳;人工湿地概念和分类的研究第3-4个月|人工湿地工程对水体净化的原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第5-6个月|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维过程的研究;不同建设和运维方案的对比分析第7-8个月|人工湿地改善景观湖水质的应用实践的研究;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第9-10个月|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论文撰写、修改及提交第11-12个月|答辩准备及最终成果总结六、参考文献1.赵宏光, 肖能贺, 等.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2.张兰庭, 薛建政, 等. 生态景观设计与管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3.高璐, 温晓明, 等. 生态湿地及其应用.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Ye, M.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water treatment.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 34(5–6): 269–276.5.Mitsch, W. J& Gosselink, J. G. Wetlands.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1986.。
人工湿地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湿地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一、前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环保治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性等优势,在水污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人工湿地技术概述人工湿地技术是模拟自然湿地功能、通过人工方式构建的湿地系统,通过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工程学方法去处理污染水体,提高水体质量。
人工湿地分为表层流湿地和浸没式湿地两种,其中表层流湿地主要利用了湿地植物的生态学过程,对污染物进行生物吸收、吸附、生化降解等作用;浸没式湿地主要利用了湿地地表和底部的过滤、吸附、分解和改变水体化学性质的作用。
三、人工湿地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处理污水人工湿地技术已成为城市和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选择。
多数人工湿地采用人工或自然植物栖息地来减少污染物,低成本、高度可持续性。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应用于阻拦、过滤和净化农田、养殖场等源头的农业废水,降低周围水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氨氮、亚硝酸盐等的浓度,减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3、城市暴雨及径流控制通过建设地面和地下人工湿地,增加地表和地下洞穴能力,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生态调节功能,以及水的保护功能。
可以切实减少城市内的洪涝、塌陷等问题,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环保水平。
四、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湿地水平面中水体循环湿地水平面中的水体通常由预处理池提供,但通常情况下,水体不能流过整个湿地生态体系。
所以围绕湿地周边规划和预处理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2、湿地对氮素、磷素的处理效果水中氮素、磷素含量较低时,湿地对其处理效果令人满意。
但若水中的氮素和磷素含量达到载荷极限时,湿地对其处理效果就会大幅度下降。
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效果的关键在于寻找以及利用湿地中的生态过程。
3、人为因素对湿地系统的影响湿地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建筑开发。
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许多积水地及湿地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治理小流域污染可行性浅析

定的新型生态工程 , 可以有效去除污染水体 中的 N, P等有 机物 质进 而 控制水 体 的 富营养 化 [ 1 - 3 3 。 本 文 以 蒲河辽 中段人工湿地工程为例 ,探讨 了利用人工湿 地技 术 治理 小 流域 污染 的 可行性 。
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除去。对氮的去除则主 要靠微生物的氨化 、 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氮在湿地系 统 中循环 变 化包 括 了 7种价 态 , 多 种有 机 、 无机 形 式 的转换。来水中的氮基本以有机氮和氨氮两种形式 存在 。一般情况下 , 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成氨氮 , 而 废 水 中的无 机 氮作 为植 物 生长 过 程 中不可 缺 少 的物 质 可 以直接 被植 物 吸 收并 通过 植 物 的收割 从废 水 和 湿地 中去除, 但植物直接吸收只占很少 的一部分 , 主 要 的去 除途 径 是通 过微 生 物 的硝 化 、反硝 化 作用 来 完成 。 人 工湿 地 对磷 的去 除是 通过 植物 的 吸收 、 微 生 物的积累及湿地床 的物理化学等几方面共 同作用完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技术应用研究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技术应用研究摘要:湖泊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然而,湖泊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技术应用研究,包括水资源管理、水处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并提出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湖泊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对维持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湖泊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质污染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也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技术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湖泊水质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水资源的分配、利用和保护。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生态等因素,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
例如,采用水资源模型来优化水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此外,加强水环境保护,重点关注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有助于降低湖泊水质污染程度。
3. 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在湖泊水质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可以通过过滤、沉淀和气浮等方式去除悬浮物和大颗粒污染物。
化学处理则通过添加药剂来达到去除有机物和微小颗粒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处理则利用生物活性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水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如光催化、电化学等技术,可以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
4. 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湖泊水质污染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湖泊水环境的状况,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
在环境监测方面,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包括实地采集样品、使用传感器和遥感技术等。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污染水体治理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污染水体治理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引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实现水的净化与治理,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各种污染物质不断地向水体中排放,导致水体污染更加严重。
因此,如何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来治理污染水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生物吸附技术生物吸附技术是污染水体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它利用生物的吸附作用来去除污染物质。
生物吸附材料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吸附材料,可以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
天然的生物吸附材料主要是微生物和其它生物,而人工生物吸附材料则是利用当前生物科技发展而研制的高效吸附材料。
生物吸附技术的优点是其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高效率和环保等特点。
因此,在清洁化工、环保工程和矿山等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对生物吸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地开展,已经在一些行业得到应用实践。
三、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氧化剂将污染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目前,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有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氢氧化氧化和Fenton氧化等。
相比于传统化学方法和生物法,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更全面的污染物降解、无废物排放和无副产生等优点。
因此,高级氧化技术已经成为水污染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
四、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电场作用将污染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在电极表面的反应区域,通过底物的氧化或还原过程实现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净化。
电化学技术的特点是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环保、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已成为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电化学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良好的推广。
五、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将物质的尺寸缩小至纳米级别的技术。
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应用水污染治理新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水污染治理领域涌现出许多新技术,其主要目标是有效去除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
以下将就一些新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是过滤和沉淀。
过滤使用滤芯或滤网来捕捉悬浮颗粒物,沉淀则是利用重力将悬浮物沉淀至水底。
这些技术简单易行,对水体造成的副作用较小,但对于有机物等难以降解的污染物效果有限。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以化学方法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其中常见的技术有氧化法、还原法和沉淀法。
氧化法通过加入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还原法利用还原剂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淀,沉淀法则通过加入沉淀剂将污染物沉淀至底部。
这些技术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显著,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化学品的剂量和残留物的处理。
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体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通过引入厌氧菌或好氧菌等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降解。
例如厌氧反应器可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植物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能源消耗较低等优点,但需要考虑进水水质波动对生物体的影响。
4.电化学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电磁效应和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较易处理或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电化学技术包括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和电化学沉淀。
这些技术具有高效、可控和可再生等优势,适用于除去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然而,电化学处理技术存在能源消耗较大和设备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水污染治理新技术,均为当前较为前沿和有效的方法。
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关键词:人工湿地;小城市;污水处理;应用;效果;问题;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小城市的建设和人口增加,导致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投资高、占地大、操作复杂等问题。
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应用前景宽广。
本文旨在介绍人工湿地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并详尽探讨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观点和分类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环境,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达处处理废水的目标。
依据湿地形态和废水处理工艺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浅水湿地、潜流湿地、表层湿地和人工湿地组合等类型。
三、人工湿地在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有机物去除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纳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等,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浊度,提高水质。
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COD、BOD等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
2. 氮污染物去除氮是污水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高浓度的氮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峻危害。
人工湿地中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利用氮进行生长和代谢,通过植物的吸纳和微生物的转化作用,将氨氮、亚硝化氮、硝化氮等形式的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去除氮污染的目标。
3. 磷污染物去除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水生生物和水质造成严峻恐吓。
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纳和沉积作用以及微生物的菌群增进作用,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磷。
探究发现,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
四、人工湿地的优点和应用前景1. 优点(1)成本低: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投资和运维成本相对较低。
(2)环境友好:人工湿地可提高水质,缩减废水排放,对四周生态环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3)运维便利:人工湿地运维管理相对简便,缩减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2. 应用前景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低能耗、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2024年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范文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中,污水处理是一个关键领域。
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近年来,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低成本、高效益、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一)项目背景某市污水处理厂为改善环境质量,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该项目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一期工程覆盖了市区主要污水来源。
人工湿地建设过程中,注重自然与技术的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二)人工湿地设计及实施该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预处理区、潜流湿地区、表面流湿地区等部分。
预处理区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潜流湿地区利用土壤和植物共同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表面流湿地区则进一步净化和美化环境。
同时,湿地系统内种植了多种适合当地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三)应用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处理后的水质明显改善,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同时,人工湿地系统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为周边地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由于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成本较低,为该市节约了大量的污水处理成本。
三、常见问题探讨(一)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1. 地理位置选择:人工湿地的地理位置选择对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区,并充分考虑气候、土壤等因素。
2. 植物种类选择:植物种类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生长迅速、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
3. 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湿地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如进水、出水管道、泵站等。
水环境治理技术在江河湖泊中的应用研究

水环境治理技术在江河湖泊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江河湖泊的水污染日益严重,这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水环境治理技术。
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在江河湖泊中应用的水环境治理技术,讨论了技术的优缺点,同时也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的方法,它可以显著减少营养物和有机物的浓度、还原水体结构和生态功能。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将废物和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其中,植物的作用是吸收营养物和有机物,将它们切割成更易于生物分解的物质。
微生物则在植物过程中去除了剩余的污染物。
在江河湖泊中,生态修复技术已广泛应用。
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底栖生物的增长来提高水质,还可以通过人工湿地和植物斑块来减少水体污染。
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点是持久性强,可以减少污染物的负荷,提高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但它的弊端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建设成本和时间,而且需要维护生态系统长期稳定。
2.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构建湿地来净化废水的方法。
在人工湿地中,植物和微生物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人工湿地可以是自由水面湿地和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应用于处理通常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在江河湖泊中,人工湿地技术已经应用于水污染的治理。
在治理废水时,人工湿地技术通常会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技术的优点是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影响较小,不需要大规模的建设等。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水量,而且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
3. 微污染物处理技术微污染物是指污染物浓度在 ng/L 或 pg/L 级别的物质。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人类药品、农药、化学制剂等产生的废物。
由于这些微污染物的影响难以被直接观察到,因此它们在很长的时间内未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微污染物越来越获得关注。
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

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这种污水处理工艺成本高、能耗大,对运行管理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对于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城市不是特别适用。
相比之下,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则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积极开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研究,开发更适合我国污水处理现状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人工湿地;小城市污水处理;应用引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排除城市污水中的含碳化合物、悬浮物、磷、含氮化合物等物质,现阶段,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浮床湿地及浮床湿地是人工湿地技术应用的主要类型,通过定期收割植物、优化水力停留时间参数及清洗基质等管理方法,可以让植物应用问题、低温影响问题及堵塞问题得到解决。
1人工湿地的定义与分类1.1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与管理的、类似沼泽地的湿地系统,它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自然平衡作用来实现区域污水自我净化的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1.2人工湿地的分类1.2.1按植物形式分类根据湿地中的主要植物类型可以将人工湿地分为:浮游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
目前,沉水植物系统类的人工湿地还处于研究阶段,浮游植物系统类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去除N、P等富营养元素,因此一般所说的人工湿地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类人工湿地。
1.2.2按污水在湿地中水面位置分类根据污水在湿地中的不同位置可以将人工湿地划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以及垂直流人工湿地。
(1)表面流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类似,污水从湿地床表面上流过,湿地水位较浅,通常在0.1m~0.9m之间,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植物根茎发挥拦截作用以及植物根茎上的生物膜发挥降解作用。
的来源主要依靠水体表面扩散、植物根茎的传输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这几种传输能力都十分有限。
(2)潜流人工湿地在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中部流过,因此可以较为充分地利用湿地中的填料,相对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卫生条件更好。
改良A^(2)O氧化沟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研究

改良A^(2)O氧化沟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研究
张青青;胡亮;廖妍;胡新立
【期刊名称】《水处理技术》
【年(卷),期】2024(50)6
【摘要】以广东湛江某污水处理厂为例,针对小城镇污水特点,开展了改良A^(2)O 氧化沟基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的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工程应用研究。
论证了污水厂生化处理方案,介绍了工艺流程、设备参数、工程投资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运行状况。
运行数据显示,该工艺脱氮除磷效果优,抗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者,尤其NH_(3)-N 出水质量浓度0.02mg/L远低于排放标准限值。
该工艺占地面积小,设备操作简单,对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镇较友好。
该工程的成功运用,对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140-143)
【作者】张青青;胡亮;廖妍;胡新立
【作者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99.3
【相关文献】
1.改良型Orbal氧化沟在康定县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2.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3.污水处理厂改良型氧化沟的提标改造
4.达坂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改良Carrousel氧化沟启动运行调试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中小型湖泊河道生态治理解析

城市中小型湖泊河道生态治理解析摘要:虽然城市的中小型湖泊是形成城市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大多数城市河流失去了作为狭窄湖泊的载体的作用,成为现代城市的污水处理场。
近年来,城市河流管理蓬勃发展。
本文讨论了重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忽视环境建设的适当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问题对策我国城市河道的治理先后经历了依附自然被动防御阶段、发展生产与河争地阶段和防洪排污经济治河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活质量的需求的增加,河流管理开始特别关注环境、景观、休闲、娱乐等等。
1.城市中小型湖泊河道对城市的作用1.1供水水源、排水通道中小型湖泊河道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选原因即是供水与排水,即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废弃余水在自然条件下排向中小型湖泊河道下游。
受中小型湖泊河道水系的流域、区域特性和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定,中小型湖泊河道对于城市来源,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先天资源。
1.2交通运输通道这是水运史上最经济、最方便的运输方式。
由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中小湖泊的作用正在缩小和消失,但水上运输在大湖和小河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1.3生态系统(1)水文作用中小型湖泊河道是城市地下水体补充与排泄的“调节阀”。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充分交换为城区提供了丰富水源,同时也有利于中小型湖泊河道水体的本身水质改善和自净。
(2)生物作用河道沿岸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因而生物群落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并且生物群落可能沿中小型湖泊河道进行迁移、重分布实现自动调节,达到一个稳定的局部生态廊道平衡系统。
1.4娱乐游憩功能城市中小型湖泊河道是公众的中小型湖泊河道是公共资源。
是市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自然的活动场所。
是人类、生物、文化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开放空间。
1.5城市形象功能城市中小型湖泊河道及其两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文化文景观意义的建筑,公园、桥梁等组成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的层次和品味,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积累和底蕴,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计划( 2015GZ0245 ) 、成都大学校科技发展基金( 2013XJZ10 ) 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曾永刚( 1980 — ) ,男,硕士,讲师,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
第2 期
2 曾永刚, 等: A O 在中小型人工湖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志码: A
0
引
言
水体自净功能弱, 水质易受外界污染物干扰; 果差, 仿造天然湖泊, 以泥为底, 在水体中种植一些观赏性 植被, 投放鱼类等, 使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由于 雨水、 污水等外界污染物、 植被腐烂和饵料造成的污 染远超出水体自净能力, 使得湖水水质恶化, 出现水 , . 体富营养化 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美观 1. 2 中小型人工湖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中小型人工湖地理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 , 其污染原因呈现出复杂多样性. 1 ) 进水复杂, 水质不稳定. 一般人工湖水源来 然而大多数河流的水质已经被污染 , 例 自附近河流, 如: 工厂废水、 居民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汇 入; 周边地表径流雨水及雨水管网中的雨水等的排 入; 外界污染源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 , 致使淤泥大量 沉积、 枯枝落叶的腐烂、 有机物超负荷进入, 加之鱼 饵饲料等其他污染物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 . 2 ) 生态结构简单, 水体自净能力弱. 由于中小 型人工湖需要考虑景观效果、 运行成本与维护管理 等因素, 通常生态结构较为单一, 生物多样性发展受 限, 湖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较弱, 水体自净能力弱. 多数中小型湖体呈不规则形态, 边角部分易形成死 水区, 水流缓滞, 甚至处于静态, 水力交换极为缓慢, 从而使得污染物难以稀释和扩散, 污染物浓度在空 间分布上差异较大, 无法依靠自身设计对水体进行 自净处理, 局部水域易受到污染而产生水质恶化 , 并
文章编号: 1004 - 5422 ( 2015 ) 02 - 0184 - 04
A2 O 在中小型人工湖水体污染治理中的 应用研究
曾永刚,王仲贵,黄 进,黄正文
( 成都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 摘 要: 在分析中小型人工湖特点 、 污染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 , 以成都大学柳莺湖和嘤鸣湖为例 , 依据景观生
2 和纵向全方位实现 A O 的污水处理过程, 将景观效
2
2. 1
A2 O 在人工湖水体治理中应用
A O 工艺原理及特点 A2 O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4] 是传统活性污泥工
2
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与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 . 艺、 A O 工艺流程为: 原水与从沉淀池回流的污泥 首先进入厌氧池, 在此污泥中的聚磷菌利用原污水 中的溶解态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 然后与好氧末端 在此污泥中的反硝 回流的混合液一起进入缺氧池, 化菌利用剩余的有机物和回流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 进入好氧池, 在此污泥 作用脱氮. 脱氮反应完成后, 中的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 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 硝酸盐同时聚磷菌进行好氧吸磷, 剩余的有机物也 最后经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在此被好氧细菌氧化, 出水排放, 沉淀的污泥部分返回厌氧池, 部分以富磷 剩余污泥排出. A2 O 工艺在系统上可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 磷工艺, 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 . 在厌 缺氧、 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 丝状菌不能大量增 氧、 SVI 值一般均小于 100 mL / g; 殖, 无污泥膨胀之虞, 运行中勿需投药, 两个 A 段只需轻缓搅拌, 以不增 加溶解氧为度, 运行费用低; 厌氧、 缺氧、 好氧 3 种不 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 , 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 脱氮除磷的功能 2. 2 柳莺湖及嘤鸣湖水质现状
2 兼顾景观效果及环保效益, 旨在开 实现 A O 过程, 2
发出一种适合于中小型人工湖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 生态工艺化处理技术和方法.
1
1. 1
中小型人工湖特点与污染成因
中小型人工湖特点
中小型人工湖大都是由人工挖掘, 有较强的景 观性并具有一定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可供人们娱乐 和休闲的水域 其主要特点为: 用水泥作为底质, 并 用水泥驳岸, 不设置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 其景观效
成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4 卷
2 利用植被实现 A O 污水处理过程. 1 ) 配置 不 同 季 节 植 被, 实现湖面四季绿意盎 [7 ]
水处理过程, 将水质净化和景观工程有机结合 , 具有 无二次污染, 生态环保, 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为开发 出一种适合于中小型人工湖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生 态工艺化处理技术和方法拓展了新思路 . 由于中小型人工湖既不具备大型湖泊或江河的 较强水体自净能力, 又更注重景观效果, 因而无法将 传统的十分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直接应用 . 因此, 如何将传统成熟污水处理工艺原理与生态景 观工程有机结合, 兼顾景观效果及环保效益, 是未来 治理中小型人工湖水质污染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 同时, 若能在中小型人工湖设计和建设初期就将此 理念融入其中, 势必会事半功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 不断提升, 在住宅区、 学校或大型公共绿地等区域修 建中小型人工湖, 以满足人们对景观效果的要求已 [1 ] . 十分普遍 由于人工湖独有的特点: 受周边环境 污染物影响较大, 其生态自净能力较弱, 其水质污染 日益明显, 严重影响其环境和景观效益, 采用传统的 物理、 化学方法治理人工湖, 只能暂时缓解水体的恶 化程度, 而利用排水换水的方式来改善人工湖的水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可 质状况, [2 - 3 ] . 本研究以成都大学柳莺湖和嘤鸣湖 持续发展 为对象,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提出将传统 A O 的 污水处理工艺原理与中小型人工湖生态景观工程相 结合, 通过设计立体供氧系统, 从横向和纵向全方位
地表水水质分类标准
0. 41 ~ 1. 00 Ⅲ ( 轻污染) 1. 01 ~ 2. 00 Ⅳ ( 中度污染) ≥2. 01 Ⅴ ( 严重污染)
0. 21 ~ 0. 40 Ⅱ ( 尚清洁)
2 ) 横向. 在柳莺湖死角处设置人工喷泉, 控制 经过一级净化的柳莺湖水通过沟渠汇 溶解氧. 同时, 在连接两湖的沟渠中设置景观雕塑曝气 入嘤鸣湖, 装置, 实现第二次曝气充氧; 嘤鸣湖则沿水流方向设 计横向梯度曝气系统, 在湖的一侧设置景观喷泉, 而 另一侧不设置, 在南北方向横向形成好氧、 兼性和厌
2 态学原理, 提出将传统的 A O 污水处理工艺原理与中小型人工湖生态景观工程相结合 , 通过设计立体供氧系 2 统, 从横向和纵向全方位实现 A O 过程, 兼顾景观效果及环保效益 , 旨在开发出一种适合于中小型人工湖水体
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工艺化处理技术和方法 .
2 关键词: A O; 中小型人工湖; 水体污染; 立体供氧系统; 生态工艺化
2 氧环境, 横向形成 A O 污水处理过程的水平兼性氧 化系统.
表2
监测时间 综合污染指数 水质评价级别
两湖综合污染指数及评价结果
2月 1. 25 Ⅳ 4月 1. 40 Ⅳ 6月 0. 94 Ⅲ 8月 1. 03 Ⅳ 10 月 1. 22 Ⅳ 12 月 1. 16 Ⅳ
· 186· 2. 4. 2
[9 ]
参考文献:
[ 1] J] . 邵林广, 邹丹. 景观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现状与发展[ 2008 , 26 ( 6 ) : 6 - 15. 武汉科技大学, [ 2] J] . 环境 郭迎庆. 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 2005 , 28 ( 6 ) : 148 - 150. 科学与技术, [ 3] J] . 中国给排水, 邹平, 江霜英. 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 2003 , 19 ( 2 ) : 24 - 25. [ 4] P Yi, P Yongzhen, W Changyong.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in A2 / O process[ J] . Chin J Env Eng, 2008, 2( 6) : 752 -756. [ 5]Kuba T, Murnleitner E, Van L M C M, et al. A metabolic model for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by denitrifying orJ] . Biotechnol Bioeng, 1996 , 52 ( 6 ) : 685 - 695. ganisms[ [ 6] J] . 同济 徐祖信. 水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与应用分析[ 2005 , 33 ( 3 ) : 321 - 325.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7] 葛滢, 王晓月, 常杰. 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中植物净化能 J]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 19 ( 6 ) : 690 - 692. 力比较研究[ [ 8]Culler L E, Lamp W O. Beetle assemblages in natural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on the eastern shore of maryland[ M] . California: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nSan Diego, nual Meeting, 2007. [ 9] 潘声旺, 何茂萍, 李玲, 等. 清水河流域的污染状况及成 J] . 成都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12 , 31 ( 1 ) : 因分析[ 80 - 84.
[5 ] 2
果与环保效益有机融合为一体, 实现中小型人工湖 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工艺化处理, 其工艺设计 流程如图 1 所示.
. 2. 4 2. 4. 1
图1
两湖工艺设计流程图
A2 O 污水处理过程的实现途径 纵向和横向全方位打造立体供氧系统 . 1 ) 纵向. 根据人工湖实际情况设计池深和底泥
位于成都大学校园内的柳莺湖及嘤鸣湖, 位于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清水河流域内, 属于典型的 BOD5 、 NH3 中小型人工湖, 通过对两湖中的 COD、 N、 SS、 TN、 TP 等主要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及分析, 并 参照表 1 的水质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