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吹泡泡》第一课时(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吹泡泡》第一课时
歌曲:吹泡泡(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感受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2、感受曲式以及节奏的变化,学习4拍和3拍的节奏。
3、认识新的节奏,学习念法和写法。
活动准备:
挂图、CD、唱名卡、一张白纸(上面画好十六宫格)、图片、钢琴、两块大黑板、地板贴圆、各种节奏型(四分、八分、二分用黑色;新认知的二分附点用红色)、勾线笔
一、吹泡泡游戏(围圆圈坐好)
1、谈话活动,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泡泡
2、吹泡泡—气的运用
3、模仿泡泡造型
二、故事引导
三、欣赏歌曲《吹泡泡》
1、幼儿边听老师边拍节奏,初步感知音乐。
2、感受前奏的旋律高低
(1)出示唱名卡,做唱名音阶练习
(2)钢琴伴唱,拍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3、感应曲式及拍号
(1)师:我们一起学唱《吹泡泡》这首歌。
(钢琴伴奏,清唱)A段:拍手唱歌(强拍拍手,弱拍拍大腿)
B段:用手做出大小感应渐强与渐弱。
(2)跟着音乐做律动、感受全曲曲式。
(3)拍号感应
(4)拍肢体节奏感应拍号
4拍:脚肩肩肩
3拍:手xx,手xx
四、肢体造型
1、各种泡泡图示,让幼儿观察图片
2、请幼儿组合创作造型
五、节奏
1、节奏分析
2、念全曲节奏
3、提出2分附点(红色的二分附点)
4、命名。
(二分附点)这个宝宝有个名字叫TU-U–U,我们跟它打个招呼,TU-U–U你好。
TU-U–U你好!
六、结束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吹泡泡》第一课时(二)教案:《吹泡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吹出泡泡的方法。
2. 了解吹泡泡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泡泡之歌》。
2. 泡泡液和吹泡泡器。
3. 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10分钟)
1. 音乐启蒙:播放音乐《泡泡之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氛围。
2. 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你们是否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吹泡泡有什么趣味和特点?
二、呈现活动(15分钟)
1. 示范吹泡泡:老师展示正确的吹泡泡方式,并请一个学生来试一试。
2. 学生互动: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帮助吹泡泡,老师巡视指导。
3. 小结技巧: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吹泡泡的方法和要点。
三、探究原理(15分钟)
1. 准备实验: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准备一个容器和泡泡液。
2. 实验过程:将泡泡液倒入容器中,观察泡泡的形状和存在的时间。
3. 讨论发现:请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我们吹出的泡泡能够存在并慢慢飘走?是什么使泡泡形成并保持稳定?
四、创作活动(20分钟)
1. 自由创作:提供彩色纸、剪刀和胶水,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制作自己的泡泡装饰品。
2. 分享展示: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总结回顾(10分钟)
1. 打开音乐《泡泡之歌》:请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2. 思考问题: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吹泡泡的原理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家庭作业:请学生和家人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并写下游戏时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学生们通过实践感受到了吹泡泡的趣味和乐趣,同时也了解了吹泡泡的原理。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音乐的启蒙,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家庭作业,增强了学生与家人互动和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