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2节 种群》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
《种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作为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2节内容,编排在生物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后。
生物既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又有影响环境的能力;生物既受到自然环境的选择,又受到生物环境对它的选择。
所以,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独自存活,往往成群而居之,从而得出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经常以种群的结构层次来研究。
而种群,并非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叠加,而种内斗争、互助等关系让种群具有个体不具有的鲜明的特征。
而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更加复杂的关系(协作和竞争、共生与寄生、捕食等)把生物结构层次推向了更完善的层次——群落,进而学习整个非生物的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
可见本节课在本章教材的重要地位。
对于种群的概念的理解,对于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此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分类和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不同,并且学习了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与生物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所以学习解读种群的概念应该不会太难。
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对于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具备一些,本节课让学生先去解读文本,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应该不是问题。
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思辨的能力,但对于分析种群特征的理解、以及理解各特征的相互关系还会有点困难,这需要采用一定教学手段去解决。
对于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需要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种群的概念,能判断种群的例子,能明白生物个体、种群、物种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
2.了解种群的特征,明白各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讨论,分析推测种群特征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能力推导能力。
4.会利用人口金字塔的特征来了解历史政策,预测人口发展趋势。
5.学习种群的特征明白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微调的意义。
6.了解通过调节政策,使人口等种群合理分布,有利于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自然资源,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群的概念和了解种群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分析种群密度和种群年龄结构、性别比、出生率、死亡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准备:上课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手机、网络、自采多种植物、
多种水生动物等。
亡率”等属于种群的特征。
出示讨论: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迁入、迁出),通过比较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会如何变化呢?
引导得出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
性别比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看学生反应,引导。
(产蛋的养鸡场、奶牛场)
年龄结构
出示201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
年龄结构的预测性、年龄结构与政策的关系。
PPT出示:
板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PPT出示: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结束语:800只麻雀。
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
出生率=
死亡率=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试一试计算本班学生性别比例。
学生讨论:
把握和控制种群的性别比,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以以畜牧养殖为例)
学生讨论:
1.你读懂了那些信息?
2.你还想知道有关它的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与讨论:
1.以下是常见三种人口金字塔图形,分别属于稳定型、衰退型和增长型中的哪种?
2.阅读201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属于何种类型?
3.所以我国已经在2015年实行了什么政策?
学生思考和讨论:
从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信息?(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追问:有什么办法使它均衡?
我国有相关政策吗?
(西部大开发更好地体现相关意义)
送给学生的话:
寻找朋友,强壮自己,相信种群
的力量,世界会因生命而绽放!
研究种群密度,制订相关政策,都是
在为建设一个和谐、美丽的国家而努
力!美丽中国我们的时代梦想!
七、作业布置:
1.《作业本A》第15到16页;
2.调查本村近五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并绘制成曲线图。
3.习题附页。
八、板书设计:
第2节种群
一、个体种群物种
二、种群的特征及关系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