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导_777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恙虫病(scrub typhus 或 tsutsugamushi disease ),别名森林斑
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 Orientia tsutsugamsushi ,Ot,原称恙虫
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l tsutsugamushioi )所惹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流传。

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奉承肿大及皮疹为特色,严重者可发存亡亡。

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
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宽泛。

恙虫病在我国呈宽泛分
布,大多半省份都曾有病例报告。

我国恙虫病疫情在 80 年月末期达到顶峰,年报告约 2500 例。

1989 年后不再列为法定报告传得病。

最近几
年来很多地域开始网络直报,全国病例报告数奉上涨趋向,北方地域
流行范围不停扩大,多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

因为医务人员对该病缺
少认识,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致使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指导临
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
个人防备、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检查与处理工作,增强民众健康教育,拟订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展开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实时报
告病例。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展开恙虫病监测、流行病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括
(一)病原学
恙虫病病原体是恙虫病东方体,原属于立克次体科(Rickensieae)的立克次体属 (Rickettsia) ,后经研究发现,该病原体的部分生物学特
性显然不一样于该属其余立克次体,进而将其另立一属,称东方体属(Orientia) ,将恙虫病立克次体改称为恙虫病东方体。

1.生物学特征
(1)形态构造
恙虫病东方体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邻近的胞质内寄生,行二分裂生殖。

经Giemsa 或 Guneinez 染色光镜下可见立克次体,大小为μ 1m.×2-3.0μm,在电镜下可见其多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短杆状及哑铃状等。

(2)培育特征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别和判定常采纳小白鼠,培育多采纳鸡胚卵黄囊和
组织细胞。

鸡胚培育时,多采纳7-9 日龄,行卵黄囊接种,濒死收获
即可获丰富的恙虫病东方体。

恙虫病东方体多采纳Vero 和 L929 培育。

2.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型
(1)血清型
恙虫病东方体存在抗原型的多样性和混淆型。

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从患者、媒介昆虫及啮齿动物中分别到百余株恙虫病病原体,公
认的标准型为 Karp、Kato 和 Gilliam 3 个血清型,在中国均有散布,
据当前文件报导,我国长江以南地域以Karp 型为主,长江以北地域
以 Gilliam 型居多。

(2)基因型
当前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分型多以56kD 表面蛋白基因作为目的
基因,基因分型主要包含Karp、Kato、Gilliam、TA763、TA678、TA716、Kawasaki、Kuroki 、Shimokoshi 等,据现有文件报导,我国福建、广
东地域以 Karp 型为主,江苏北部、山东地域以Kawasaki 型为主。

(二)流行病学
1.宿主动物与流传媒介
鼠类是最重要的储藏宿主,我国当前已在啮齿目的18 种动物中
发现恙虫病东方体的自然感染,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其
次为食虫目动物,如臭鼩鼱、四川短尾鼩。

别的,兔、猪、猫和禽类
也能感染。

本病的流传媒介是恙螨(Chigger mite ),全世界已发现 3000 多个种,我国有 500 多个种,散布遍布全国。

只有少量恙螨能成为恙虫病
的流传媒介,我国已经证明的媒介有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微红
纤恙螨、高湖纤恙螨、海岛纤恙螨和吉首纤恙螨等。

恙螨一世经历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7 个期间,仅幼虫期间营寄生
生活,可以流传疾病,其余阶段都生计于地面浅表层。

恙螨活动范围
极小,呈点状散布,齐集于一处,形成“螨岛”。

2.流传门路
本病经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流传。

恙螨幼虫孵出后,
在地面草丛中活动,碰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体表叮咬组织液,
3-5 天吸饱后落于地面。

恙螨一世一般只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一次,
获取东方体后经卵垂直流传,当子代恙螨叮咬人时流传本病。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还没有接触危大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致使流传的报导。

3.人群易感性
人对恙虫病东方体广泛易感,病后可获取较牢固的免疫力。

流行地域居民多经感染而获取免疫,往常表现为发散,外来人群进入疫区常易发生流行。

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队伍和野外旅行者等受恙螨侵袭时机许多,简单发生感染。

4.地理散布和发病季节特色
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宽泛,日本、韩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报导发病许多。

恙虫病在我国呈宽泛散布,除内蒙古、青海、宁夏和 *** 外,其余省份
都曾有病例报告。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流行季节有明显差别。

长江以南地域以 6-8 月为流行顶峰,属于“夏天型”,宿主动物以黄毛鼠、黄
胸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长江以北地域以 10-11 月为流行顶峰,属于“秋天型”,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社鼠和褐家鼠为主,主要媒介为小盾纤恙螨;别的,福建 1-2 月也曾出现流行顶峰,以小盾纤恙螨为主要媒介生物。

(三)主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1.病理改变
此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浑身小血管炎,致使器官的急性间质炎、血管性炎和血管四周炎。

造成本质器官的充血、水肿、细胞变性,致使坏
死。

被恙螨叮咬的局部皮肤先有充血、水肿、形成小丘疹,既而形成
水疱,而后坏死和出血,形成黑色痂皮,称为焦痂,焦痂邻近的淋巴
结肿大。

内脏广泛充血,肝脾因充血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而肿大,心
肌呈局灶性或洋溢性心肌炎,肺有出血性肺炎,肾呈间质性炎症,脑
膜可出现淋巴细胞性脑膜炎。

2.临床表现
本病潜藏期 4-21 天(一般 10-14 天)。

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色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或浑身淋奉承肿大、皮疹(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

因为本病造成浑身的小血管宽泛受损,可累及多系统
多脏器,以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和肾脏伤害许常见。

发热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体温可达 38.5 ~41℃。

发病早期于叮
咬处出现红色丘疹,既而成为水泡,此后形成黑褐色焦痂。

可出现浑身
浅表淋奉承肿大,以焦痂邻近的局部淋奉承最为显然。

皮疹先于躯干
散在性出现,后延伸至四肢,轻症患者可无皮疹,重症患者皮疹可密集
交融,甚至为出血性。

三、诊断、治疗和报告
医疗机构应依照《恙虫病诊断技术重点(试行)》(附件 1)做好诊断和治疗。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切合病例定义的恙虫病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
病例时,可参照乙、丙类传得病的报告要求于 24 小时内经过国家疾
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型选择“其余传
得病”中的“恙虫病”。

疑似病例应实时进行校正。

切合《国家突
发公共卫惹祸件有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依照
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实验室检测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病例时,应认真依
照《恙虫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附件 3)进行标本的采集、包
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当地实验室无检测条件或没法鉴准时,可将原
始标本及病原分别物奉上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判定。

五、流行病学检查
当地初次出现恙虫病疫情或发病水平显然增高时,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应依照《恙虫病流行病学检查方案(试行)》(附件 2)立刻组织
专业人员展开流行病学检查,主要检查病人的临床表现、传染根源、有
关裸露要素及诊断经过等,填写《恙虫病个案检查表》(见附件 2)。

出现暴发疫情时,应展开病例的主动搜寻,掌握病例数目及其三间散布,对宿主动物、流传媒介和裸露要素等进行检查剖析,实时提出有针对性
的预防控制举措。

六、专题检查
有条件的地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依据当地疫情的特色,参照《恙虫
病专题检查方案(试行)》(附件 4),组织展开人群血清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和流传媒介等方面的专题检查。

七、预防控制举措
(一)增强病例的诊断和规范性治疗
各地应展开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医务人员发现、辨别恙
虫病的能力,合理治疗,减少危重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宿主动物与媒介的控制
降低环境中鼠类和恙螨密度是控制本病的重要举措,流行地域要
连续展开爱国卫生运动,常常消除居住地、作业场所及道路双侧的杂草、填平坑洼,以增添日照,降低湿度,使之不适于恙螨的生长生殖。

对不可以除草的地区可用化学杀螨剂喷洒。

同时采纳以环境治理为基础,药物毒杀为重要手段的综合举措控制鼠密度。

(三)做好个人防备
做好个人防备是预防本病的有效举措。

恙螨主要栖息在草丛或灌木,
应防止在此类环境中坐卧歇息或晾晒衣被。

如需进入此类地域,特别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域,应注意做好个人防备,应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扎入裤腰内,减少恙螨的附着或叮咬。

也可在裸露的皮肤和裤脚、领口或袖口上喷涂含邻苯二甲酸二甲
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驱避剂进行防备,如驱蚊灵、蚊不叮等。

野外作
业后,实时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恙螨;换衣沐浴,重点擦洗腋窝、
腰部、会阴等皮肤柔嫩部位,可减少被恙螨叮咬的时机。

(四)做好民众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指导民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防止恙螨的
裸露,以降低感染风险。

有恙螨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
似症状或体征,应提早就医,并见告医生有关裸露史。

恙虫病诊断技术重点(试行)
为指导各地实时、有效、规范地展开恙虫病的诊断和救治工作,减少
危大病例的发生,特拟订本方案。

1.临床表现
潜藏期为 4~21 天,一般 10~14 天。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色
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奉承肿大和皮疹。

1.1 发热:体温多在 38.5 ~41℃,最高可达 42℃,呈弛张热或
稽留热,多有畏寒,偶有寒战。

1.2 焦痂或溃疡:是恙虫病独有的体征,发生率多为50% 以上。

恙螨幼虫叮咬处第一出现粉红色小丘疹,约3~10mm 大小,后来逐渐变成水泡,水泡破碎后中心部位发生坏死,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

焦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沿稍隆起,四周有红晕,痂皮零落伍中
央凹陷形成小溃疡,无脓性分泌物;一般无痛痒感。

焦痂或溃疡可全
身散布,但常见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隐蔽、湿润且气
味较浓的部位。

多半 1 个,偶有 2~3 个及 10 个以上者。

所以认真
查找疑似恙虫病病人的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是临床诊断恙虫病一定的。

1.3 淋奉承肿大:浑身浅表淋奉承肿大是恙虫病常有的体征之
一,焦痂或溃疡邻近的浅表淋奉承肿大较为显然。

一般在发热前便可以触到。

常有的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

肿大的淋奉承孤立、游
离无粘连、有压痛,触之可动,多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也有鸽蛋大小
者,有的甚至于隆起皮肤表面。

1.4 皮疹:皮疹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别,可能与病原体的型别不一样、
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要素有关。

多出此刻发病后3~6 天,充血性斑丘疹常见,连续3~7 往后渐渐减退。

皮疹呈暗红色,压之褪色。

形态大小不一,一般3~5mm ,散在性散布,以胸、背和腹部许多,
向四肢发展,面部极少,手掌脚底无皮疹。

1.5 其余表现:浑身不适、头昏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
痛腹胀、纳差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结膜充血。

1.6 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
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伤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孕妇可发生流产。

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3 周。

2.实验室检查
2.1 血惯例:白细胞计数多正常,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或减少,
淋巴细胞分类增加或正常,可有单核细胞分类增加或血小板减少。

2.2 尿惯例:尿液中常有少许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或上皮细胞,
2.3 生化表现: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样,可居心肌酶谱异样,血
沉或 C 反响蛋白高升。

2.4 外斐氏试验:单份血清OXK 效价≥ 1:160有诊断意义。

病程第一周,一般仅 1/3 的病例呈阳性反响,第二周阳性率可达90% ,至第四周后阳性率又开始降落,2~3 个月后转为阴性。

2.5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 、IgG 抗体。

病程第一周末即可检出特异性抗体,至第二、三周阳性率最高,
两月后渐渐降落,但仍保持必定水平达数年之久。

假如同时检测双份血清,IgG 抗体滴度 4 倍及以上涨高即可诊断。

单份血清 IgM 抗体滴
度≥1:32、IgG 抗体滴度≥1:64 有诊断意义。

2.6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基因片段,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长处,可用于早期诊断。

2.7 病原体分别:取发热期患者血液0.5~ 1ml,接种小鼠腹腔、鸡胚或细胞,培育分别病原体。

3.病例诊断
依照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诊断。

在恙虫病流行区内、流行季节时,凡是有不明原由发热或淋奉承肿大者,应试虑恙虫
病可能。

3.1 流行病学史
流行季节,发病前 3 周内曾在或到过恙虫病流行区,并有野外活动史,主要有田间劳作、乡村垂钓、野营训练、草地坐卧、接触和使用秸杆等。

3.2 临床表现
3.2.1 发热
3.2.2 淋奉承肿大
3.2.3 皮疹
3.2.4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3.3 实验室检查
外斐氏试验阳性:单份血清 OXK 效价≥ 1:160;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双份血清 IgG 抗体滴度 4 倍及以上涨高;
3.3.3 PCR 核酸检测阳性
3.3.4 分别到病原体
4.诊断标准
4.1 疑似病例
具备 3.1 和 3.2.1 ,加 3.2.2 、3.2.3 任何一条,且明确清除其余疾病;
或没法获取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同时具备 3.2.1 、3.2.2 和
3.2.3 三项;
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 3.2.4 ;
或同时具备 3.1、3.2.1 、3.2.4 三项;
4.3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 3.3.2 、3.3.3 、3.3.4 中的任何一项;
或临床诊断病例加 3.3 中的任何一项;
5.鉴识诊断
本病应与伤寒、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相鉴识。

5.1 斑疹伤寒:常见于冬春天节,无焦痂和局部淋奉承肿大,外斐氏
试验 OX19 阳性,OXk 阴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普氏立克次体为
抗原的补体联合试验阳性。

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莫氏立克次体为抗
原的补体联合试验阳性。

5.2 登革热:急性起病,有高热、头痛、皮疹。

外周血白细胞和/ 或血小板显然减少,血清中登革病毒抗体阳性。

5.3 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肾脏伤害。


周血白细胞增加或正常,血小板减少,蛋白尿。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
体阳性。

5.4 疟疾:在流行季节有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出现间歇性或规律性
发生的寒战、高热、大汗,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恶性疟热型不规则,可惹起凶险发生。

外周血或骨髓涂片疟原虫阳性。

5.5 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前有疫水接触史,眼结膜充血、出血,腓肠
肌痛苦显然,无焦痂和溃疡。

血清钩端螺旋体凝聚溶解试验阳性。

5.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加症:青少年常见,有发热、淋奉承肿大、咽痛、皮疹,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加,可见异样淋巴细胞,嗜异凝聚试验
阳性, EB 病毒抗体阳性。

5.7 伤寒:起病迟缓,表情冷淡,相对缓脉,胸、腹皮肤可见玫瑰疹,无焦痂与溃疡。

标本中培育出伤寒杆菌,肥达氏反响阳性,外斐氏试
验阴性。

5.8 皮肤炭疽:有牲口接触史,毒血症状较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
增高。

溃疡性黑色焦痂多位于面、颈、手或前臂等裸露部位,取焦痂
或溃疡的分泌物染色镜检可发现炭疽杆菌。

5.9 粟粒性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发生血行播散惹起,临床表现复杂而
无特异性,但往常有结核病的浑身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
肿大、淋奉承肿大等。

5.10 败血症:浑身中毒症状显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然增加,中
性粒细胞核左移,血培育阳性。

6.治疗
6.1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歇息,增强营养,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品;注意多饮水,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和能量均衡;增强护理和察看,以便尽早发现
各样并发症。

6.2 病原治疗
恙虫病东方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应采纳脂溶性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对恙虫病的治疗无效。

当前临床上较常应用的抗生素有强力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一般以多西环素
为首选。

6.2.1 强力霉素
当前较常应用的是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类):成人100mg,每12小时口服 1 次,退热后 100mg/d 顿服; 8 岁以上小儿每天 2.2mg/kg ,每 12 小时 1 次,退热后按体重 2.2mg/kg ,每天口服 1 次。

强力霉素可惹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响 , 肝功能伤害 ,
脂肪肝变性 , 同时应注意过敏反响的发生。

孕妇不宜服用强力霉素,
8岁以下小孩严禁服用强力霉素。

6.2.2 大环内酯类
常用的是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罗红霉素:成人每次150mg ,1 日 2 次,退热后 150mg/d 顿服;儿童每次 2.5~5mg/kg ,1 日 2 次,退热后剂量减半。

克拉霉素:成人每次500mg ,每 12 小时 1 次, 6 个月以上的小孩每
次 7.5mg/kg ,每 12 小时口服 1 次。

阿奇霉素:成人每次500mg 顿服,退热后 250mg/d 顿服,小孩 10 mg/kg (1 日量最大不超出500mg )顿服,退热后剂量减半,亦可静
脉滴注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的主要不良反响为恶心、腹痛、腹泻、肝功能异样(ALT 及 AST 高升 )、头晕和头痛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慎用。

6.2.3 氯霉素:成人患者2g/d,分 4 次口服,退热后0.5g/d,分2次口服;危大病人亦可静脉滴注。

小孩每天25~ 50mg/kg,分3~4次服用;重生儿每天不超出25 mg/kg,分4 次服用。

氯霉素类可惹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可能引发不行逆性再生阻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过敏反响等。

在泰国、缅甸和我国都曾
发现对氯霉素耐药的恙虫病东方体株。

依据病人的状况采纳上述 3 类药物,疗程均为 7~10 日,疗程短于 7日者,可出现复发。

复发者疗程宜适合延长3~4 日。

6.3 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

亲密察看病情变化,出现有关并
发症时增强对症、支持办理,病情危重者可进行重症监护治疗。

应慎
用激素,但中毒症状显然的重症患者,在使用有效抗菌素的状况下,
可适合使用激素。

7.病人管理
不需要对病人实行隔绝。

8.预后
早期采纳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预后优秀,极少发存亡亡。

高龄、孕妇、有其余慢性疾病者预后相对较差。

恙虫病流行病学检查方案(试行)
为做好恙虫病疫情的流行病学检查,正确描绘疫情散布和剖析危险要素,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举措,特拟订本方案。

一、检查目的
(一)认识病例临床特色、裸露史和感染危险要素。

(二)为核实诊断和拟订有针对性防控举措供给依照。

二、检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检查和标本采集
发现恙虫病病例后,应实时展开流行病学个案检查。

检查内容包含病例的基本状况、发病状况、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活动史和裸露史、家庭及居住环境等(见附表《恙虫病个案调
查表》),并采集有关标本(见附件 3《恙虫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

1.基本状况
包含年纪、性别、地址、职业和文化程度等。

2.临床资料
经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咨询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眷等方法,
详尽认识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状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状况。

3.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状况
经过咨询及现场检查,认识病例状况、家庭居住地点、环境等。

4.裸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
咨询病例发病前 3 周内劳动、旅行或可疑裸露史,认识其能否到过有
恙螨生长的场所、防备状况,能否有恙螨叮咬史。

(二)暴发检查
出现暴发疫情时,应注意检查感染根源,组织疾控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采纳查察医疗机构门诊日记、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检查等
方式,展开病例的主动搜寻,并对搜寻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需时采集有关标本进行检测。

经过查阅资料、咨询当地有关部门等方法,认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媒介散布,以及有关的人口、气象、生产、生活资料等状况,特别是
发病顶峰前 3 周内当地的庄稼收种等农事活动状况等。

三、检查要

(一)检查者及检核对象
应由经过培训的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担当检查员。

现场检查时,应尽可能直接对病人进行访视、咨询。

如病人病情较重或其余原由没法直接检查时,可经过其医生、亲朋、同事或其余知情者进行检查、核实或增补。

(二)检查时间及检查内容。

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快速展开流行病学检查,检查内容见附表《恙虫病个案检查表》。

检查表应填写完好,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人转归等
状况应实时填充到检查表中,以完美有关信息。

(三)检查者的个人防备。

在到农田、池塘、草地等高危场所进行现场流行病学检查时,检查
者应采纳相应的个人防备举措,防止恙螨叮咬。

四、检查资料的剖析、总结和利用
(一)在疫情检查办理进度中或结束后,应实时对流行病学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剖析,撰写检查报告,并实时向上司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后,应实时将疫情检查报告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检查结束后,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流行病学检查
的原始资料、剖析结果及检查报告实时整理归档。

附表恙虫病流行
病学个案检查表
地域国标编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1.一般状况
1.1 姓名:(若为14岁以下小孩,家长姓名:)
1.2 性别:①男②女
1.3 年纪:(岁)
1.4 职业:
①幼托小孩②散居小孩③学生④教师⑤保育员⑥餐饮食品人员
⑦公共场所服务员⑧商务人员⑨医务人员○10 工人○11 民工○12 农民○13 牧民○14 渔(船)民○15 船员及长途驾驶员○16 公事人员及职员○17 离退人员○18 家政家务及待业○19 不详○20 其余
1.5 文化程度:
①学龄前小孩②文盲③小学④初中⑤高中⑥大学及以上⑦不

1.6 现地址:
1.7 工作 / 学习单位:
1.8 联系电话:
2.发病状况
2.1 发病日期:年月日
2.2 发病地址:
2.3 首诊时间:年月日
2.4 首诊单位:
2.5 首诊疾病:(病名)
2.6 能否住院:①否②是(住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
日)
3.临床资料
3.1 临床表现
3.1.1 发热:①有②无
3.1.1.1 发热连续天,最高体温.℃
3.1.1.3 热型:①稽留热②驰张热③不规则
3.1.2 寒战:①有②无
3.1.3 头痛:①有②无
3.1.4 结膜充血:①有②无
3.1.5 皮疹:①有②无
3.1.6 特异性焦痂和溃疡:①有(数目个)②无
3.1.6.1 部位(多项选择):①腹股沟②肛周③会阴④腘窝⑤腋窝
⑥胸部(或乳房)⑦腰带压迫部⑧背部⑨其余
3.1.7 淋奉承肿大:①有②无
3.1.7.1 主要部位(共用 3.1.6.1 选项)口口口口
3.1.8 有无以下表现:
脾大口肝大口谵妄口昏倒口呕吐口
3.2 有无以下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