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城镇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城镇失业率

河北省城镇失业率研究及对策摘要: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也是河北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逐步推进,数以千万计的城乡剩余劳动力被游离出来,使失业问题日益显示出其严重性,故将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所追求的目标。

客观地分析我省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就业工程,对于社会稳定,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河北省、城镇失业率、宏观经济、通货膨胀正文:失业是最直接而有最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宏观经济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折磨;毫不奇怪,失业是政治争论的一个常见主题。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主导地位的确立,失业问题完全应该回复到经济生活中所应占有的位置,全面分析失业、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动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渐显现。

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工人有潜力对国民收入做出贡献,但是没有那样做。

那些搜寻适合于自己技能的工作的人在搜寻结束时是幸福的;那些等待支付高于均衡工资的企业招聘的人在职位开放时也是幸福的,所以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失业意味着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艰难,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失业是政府和公众都关注的焦点。

一、如何定义失业率及城镇失业率失业在大家看来也许是一个很简单,朴素易懂的概念,任何人没有工作就意味着失业。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这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

比如说一个退休的老人算是失业吗?一个卧病在床的病人算是失业吗?可见失业有很多定义。

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能满足不同分析条件下失业及失业率的定义。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而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

我国目前使用的失业率是我国目前使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概念,不包括下岗有就业意愿的人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货膨胀。
价格管制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措施,如 制定最高限价、实行价格冻结等,
以直接控制物价上涨。
政策措施的效果评估
失业率变化
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实施后,可以通过观察失业率的变化来评估其效果。如果失业率下降 ,说明政策措施有效。
通货膨胀率变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实施后,可以通过观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来评估其效果。如果通 货膨胀率下降,说明政策措施有效。
PART 01
失业概述
失业的定义与类型
失业的定义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 愿意并能够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工 作的情况下,却找不到工作机会 的经济现象。
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 以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 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 等类型。
失业的原因与影响
失业的原因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劳动力 市场供求失衡、政策因素等。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较高的失业率 表明经济运行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较低的失业率则表明经济运行良好,劳动力市场供 求基本平衡。同时,失业率也是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PART 02
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类型
反映生产者出售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与意义
• GDP折算指数: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格变化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与意义
衡量物价上涨程度
制定经济政策依据
通货膨胀率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物价 上涨的程度和速度。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的 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调节经济运行、保持物价稳定。

经济学原理失业和菲力普斯曲线

经济学原理失业和菲力普斯曲线
不充分就业不同于失业,是指劳动力利用不 饱满,而不是完全失去工作岗位。 不充分就 业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可以看 作是隐性失业。
判断不充分就业人员的标准有三条:
(1)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时间 的一半,即不到20小时。
(2)工作时间短是非个人原因。 (3)愿意从事更多的工作。
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 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 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 没有浪费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自然
失业率
=
失业率 –
a
实际通 货膨胀

预期通货 膨胀
在短期中 美联储可以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而使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 期通货膨胀
在长期中 预期通货膨胀与现实相符,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无论通货膨胀是 高还是低
最初,预期通货膨胀与 实际通货膨胀都等于3%, 失业率 =自然率 (6%)
第三种是“登记失业率”。即从失业救济部门 登记表中获得失业人数而算得的一种失业率。 这种失业率基本不被美国社会认可,也几乎不 出现在官方的报告中。因为这种失业率是极其 失真的失业率。因为一是高收入失业者一般不 向救济部门登记;二是短暂失业者很少向救济 部门登记;三是大量的超过失业金领取期限的 失业者不在失业部门掌握之中。
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人口 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 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 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 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在工资体系下 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 失业状态。
2、不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
不充分就业指非个人原因,在调查周内工 作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即20小 时),并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

AP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之——失业

AP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之——失业

AP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之——失业据360教育集团介绍:1. 失业基本概念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

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存在失业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没有职业,但自身也不想就业的人,不称为失业者。

对失业的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往往有所不同。

在美国,年满16周岁而没有正式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称为失业者。

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2)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1)没有工作,即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2)当前可以工作,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3)正在寻找工作,就是在最近期间采取了具体的寻找工作的步骤,例如到公共的或私人的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到企业求职或刊登求职广告等方式寻找工作。

2. 失业的种类(1)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

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学生)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学生)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选作一题,要求逻辑思路明晰,分析透彻)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

案例内容提示: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

从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谨慎地启动经济,以避免经济的过度衰退。

然而,企业经营困难和亏损面的扩大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收入减少。

这种情况使无论下岗的还是仍在岗的工人都对未来收入产生不确定性预期,而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却清楚地预示着未来支出的增加。

于是人们就合理地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储蓄更多的钱以备未来之需,消费需求也进一步萎缩。

再加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产品出口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发生变化,总供给曲线没有发生变化。

案例2:利用“总需求”原理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内容: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多年迅速增长和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长期衰退。

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等因素,日本历史上的失业率是极低的,但这次失业率却从1990年的2%上升到1998年的4%。

在1990年以前的20年中,日本的工业生产翻了一番,但1998年和1990年GDP仍然一样,实际GDP停滞,有时甚至还下降。

在政府治理持续性经济衰退过程中,日本经济出现了典型的零利率、负通货的经济局面。

1995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把贴现率降到0.5%的超低利率政策;1999年2月,中央银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和刺激国内消费,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短期利率0.25%降到0.15%;同年3月份以后,日本央行大规模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促使市场利率基本降到了“零”。

同期,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1999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999年全年物价水平与上年持平,2000年负增长0.4%,2001年负增长0.9%。

第4章 失业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PPT

第4章 失业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PPT
• 完全竞争市场的二个假设条件对于现实的 劳动市场过于理想化:一是产品的同质性, 二是完全信息。
1、同质性
劳动市场中的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 不同的劳动者能够胜任的岗位不同,不同的劳动 者愿意从事的职业也不同。当劳动市场发生变化 时,这种不同质的劳动就构成了市场转移的障碍, 或者说,构成了市场转移成本。
✓ 第一,劳动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 第二,在劳动市场上,每个企业对劳动者的报酬是不
同的; ✓ 第三,劳动者离开原来工作岗位去寻找新的工作比保
留原来工作同时寻找另一份工作更有效率; ✓ 第四,获取有关报酬和职业岗位的信息是要花费成本
的。
劳动者的工资水平W(t)是职业搜寻时间t的函数, 随着搜寻时间的增加,工资水平随之增加,但增 加幅度递减:
• 在图中,由需求曲线D和非充分就业的供给曲线 SL交点决定的劳动市场的效率工资水平为(W/P)1, 劳动就业量为L1,而L1Y就是效率工资导致的失业 人口。
三、工会(劳动者行为)
• 工会是由一部分劳动者组成的,借以增加工人市 场力量的组织。
• 有组织的工人与雇主谈判时,讨价还价的能力大 大加强。劳动市场的工资水平将由工会与企业的 “集体谈判”决定,往往会高于市场正常水平。
需求,均衡的就业量为充分就业的劳动供 给量L。如果政府规定了实际工资水平不能 低于(W/P)1,为了遵守法律,企业只愿意雇 用数量为L1的工人,而在这一工资条件下,
愿意就业的劳动人数仍为,劳动的供给大 于需求,于是,L1 Y这一段便成了最低工资 法带来的非自愿失业人口。
二、效率工资(企业行为) • 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理论说的是,企业
1989 5.2 7.5 2.3 9.0 9.4 5.6 10.9 7.2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失业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失业
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重新就业人口
离职人口
❖ 该模型的政策含义:要降低失业率,必须提高重新就业率,并降低离职率。 ❖ 模型的问题:没有回答最初的失业是从哪里来的。
❖ 第二节 职业搜寻 ❖ 本节讨论岗位空缺条件下的失业。 ❖ 一、岗位空缺与失业 ❖ 从理论上说,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中自由转移,岗位空缺
W(t)=f (t)
W
工资水平W(t)是搜寻时间t的增函数,也就是劳动者寻找工作时间越 长,可能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报酬提高的幅度却是递减的(凸 函数)。
W(t)
W(t)/ t>0; 2W(t)/ 2 t <0
O 工资水平曲线
搜寻成本
获取关于工作岗位及报酬信息支付的成本、
花费的时间、失业期的机会成本等。 C(t)=f
B 结构性失业
通常起源于需求方因素的变动。
❖ 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 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条件 : ❖ 由于经济变动使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 ❖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满足不了需求结构的变化
❖ 第一节 自然失业 ❖ 一、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 根据对失业产生原因的不同解释,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合称为自然失业,也
称为古典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也称为凯恩斯失业)。
古典失业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失业
周期性失业
A 摩擦性失业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因素的变 动。
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
A
O

论中国失业的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法

论中国失业的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法
失业现状、 导致失业的原 因以及 失业的社会影响 . 并根据所学提 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关键字 : 失业 形 成 机 理 治理 方 法 ’
近 年来 , 随着人 口的激增 、 经济结构 的迅 速变化 , 失业 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不可思议 的现象。从 在 中国这个发展大国逐渐变得严峻 . 随着高校 的迅速扩招 , 而 高 20 年至 20 年 . 国经济持续较快增 长 , 00 08 中 而与之形成鲜 明对 校教 育体制弊病也渐渐暴露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 相比有 照的是失业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 经济发展的 同时就业 反而恶 是 所下降 . 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 口中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分 , 因而失 化 . 中国失业现状的一 大特色 。 结构性失业是 中国社会 中最为普遍 的失业现象 ,目前 的状 业现象在高校 中也 日益受到关注。 1 失 业 的概 述 、 况体现在 : 11 业 的含 义 .失 () 1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失业是一种社会 经济 现象 .是劳动力 和生产 资料相分离 的 ()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 量庞大 社会形态 .是指具有 劳动 能力 的劳动者与就业 岗位相互脱节 的 () N职工再就业形 势严峻 3T 种状态 我同对失业 的定义 为: 1 周岁 以上 , 在 6 有劳动能力 . f) 4 大学毕业生成为新 的失业群体 22中 国失 业 现 象 的原 因 . 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 收入 劳动 .当前有就业愿望 和可能并 以某 221 .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不平衡 . . 导致结构性失业 种方式正在寻找职业 的人员 1 失业 的分类 . 2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 结构 的变化 .劳动力的供 给和需求 宏观经济学通 常将失业分 _种类型 。 = = 即摩擦性失业 、 结构性 在职业 、 技能 、 产业 、 地区分布等方 面不协调所引起 的失业 。目前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 .并 且国家正在大力促 进经 济结构 失业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 指在生 产过 程中由于难 以避免 的摩擦而造成 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在这个过程 巾, 就会 m现各种各样 的短期 、 局部性失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 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 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农村 它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 的供给方 .摩擦性失业被认 为在任何 时候 剩余 劳动力 向非农 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都存在 . 但对任何人或家庭来说 . 它是过渡性的。 因此 , 摩擦性失 222劳动力 总量增长过快 . 民教育水 平普遍偏低 .. 居 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中国人 口基数大 . 劳动力供 给远超过需求 . 劳动力的供给与 结构性 失业是 指劳 动力 的供 给和需 求不 匹配所造 成 的失 需求关 系严 重失 衡。据 国家统计 局预 测 .中国劳 动适龄人 口 业. 其特点是既有失 业又有职位 空缺 . 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 2 1 0 0年为 97 亿 人 .0 0 .0 2 2 年将达 到最高 峰约 99 亿人 . .7 中国总 能, 或者居住地点不 当 . 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 空缺。结构性 人 口增量达到 了一个高峰 。我 国的科学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状 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 . 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 的需求方 态, 文盲在求职者中仍 占据很 大的 比例 。即便是 高校毕业 生 . 由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 中的衰退或萧条时 .因需求下降 于中国高校教育水平 的局限性和近几年的持续扩招 .各方面的 而造成 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 由整个经济的支 出和产 出下降造成 素质和能 力也有待提高 . 很难达到社会对 于高端人才的要求 凶 的。 当经济中的总需求 的减少降低了总产 出时 . 引起整个经济 而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专业 的严重不对 E现象 .导致大 会 l 体 系的较普遍失业 量失业。 2 中 国 失 业 的形 成 机 理 、 2. . 3就业服务市场 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2 21中周 失 业 现状 . 在摩擦性失业 中. 有一种 很典 型的现象 . 即具有某方 面特殊 失业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 出 技能的求 职者不能按 照 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 的岗位 .而某些用 现的。 失业现象是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进入 人单位有时又很难 寻找 到具有此种特殊技 能素质 的人才 .双方 2 世纪后 . 1 失业形势很严峻 均不了解 对方 的状 况 . 在为寻找工作和寻找人才所苦 这~现 都 20 0 0年一2 0 o 8年我 国城镇登记失业人 数及失业率 象是 由于求职者与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造成 的 3 中 国 失业 现 象 的 影 响 、 年 份 20 2 0 20 20 2 0 20 2 0 2 0 20 0 0 0 l 0 2 0 3 04 0 5 0 6 07 0 8 失业现象对国家有两种主要 的影响 .即社 会影 响和经济影 城 镇臀 记 失 率 ( 3 1 3 6 40 4 3 4 2 42 4 1 4 0 4 2 %) . . . . . . . . 响 城镇登记失业 人数 5 5 6 1 70 80 8 7 89 8 7 8 0 8 6 9 8 7 0 2 3 4 3 8 31 会 影 响 .社 在 中国社会 中. 失业 现象威胁 着社会 和家庭 的稳定 , 更严重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 2 0 自 0 0年至 2 0 , 0 8年 中国的失业 率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2011-2012年第二学期《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0—1 任课教师:吴彤姓名:莫俊谦学号:10054010141 成绩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

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中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简单分析导致中国失业状况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种失业类型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

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

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

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题。

二、中国三种不同失业类型的简要现状自1995年至2006年,中国的失业率呈逐年递长的趋势。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反之,一国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恶化。

Chap19失业和自然失业率

Chap19失业和自然失业率
6

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者 人 数 失业率 100 % 劳动力

劳动力参工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 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
劳动力 劳动力参工率= 100 % 成年人口
7
如:2004年美国 劳动力=1.393+0.081=1.474 失业率=(0.081/1.474)=5.5% 劳动力参工率=(1.474/2.234)=66%
11

失业者没有工作的时间有多长
大多数人的失业期间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 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失业是长期的。 经济中大部分失业问题是由于少数长期没有 工作的工人所造成的。

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设计更好的政策 来帮助那些失业者。
12
自然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
经济中总是存在某种失业,而且失业量 在逐年变动,但总是围绕某一正常失业 率波动。 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 常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 离。它与商业周期有关。

8
不同人口群体的劳动市场经历
人口群体 成年人(20岁以上) 白人,男性 白人,女性 黑人,男性 黑人,女性 失业率 % 3.2 3.4 7.4 7.9 14.1 10.9 30.1 25.3 劳动力参工率 % 77.2 59.7 72.5 64.8 56.6 55.4 40.7 42.5
9
青少年(16-19岁)
不同企业间、地区或行业劳动需求变动。
经济总是变动,工作不适合工人的爱好和技能。 工作需要不同的技能,工人的工作能力、偏好不同 找工作的人与工作岗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19


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

宏观经济学第六课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六课 失业与通货膨胀

最主要。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中,工会组 织、工资刚性等原因,工资过高,工资增 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
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 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工资 提高的这种螺旋式上升。
利润推动: 垄断利润推动产 品销售价格上升。
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 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 过成本上涨的速度。
中间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总 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是由 于劳动、资本等不足,导致 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该 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 式通货膨胀。
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充 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 导致价格上涨,收入不变。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原因
总供给的增加并不能迅速满足总 需求的增加 AD0AD1,Y0Y1 , P0P1。
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
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 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 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 加以解决。 失业率可以通过承受 较高通货膨胀率得到 降低。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 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 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 • 反之亦然。
1.失业的损失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
• 收入、生活水平下降;Arther·OKun),
•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 政府福利支出;
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 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
• 国民收入减少。 • 等等。。。。。
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 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百分点或 者2.5个百分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概述 1.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 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作者:————————————————————————————————日期:浅谈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班级:旅游15.2姓名:李伟铭浅谈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摘要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视线低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通过学习能够知道直观表现二者关系的便是1958年伦敦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把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为了解释新的宏观经济现象,现代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原始的形式作了重要的修正。

弗里德曼等人指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工资率决定的影响。

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这种修正体现在把菲利普斯曲线划分为长期和短期,并用适应性预期理论,自然失业率假说解释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性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无效性。

我国目前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分析正文一、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分析在2016学年中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得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有了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于二者的关系与互相影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而在我接下来的论文的论述中,将会简单的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的失业情况。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在我们《宏观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有关失业的解释是这样的:失业是指一个劳动者愿意寻找工作,但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没有工作岗位的状态。

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其对失业原因的解释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有所不同。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下,失业并不仅仅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所致,而是受到市场机制、价格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

一、价格粘性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粘性现象,即价格在短期内无法完全调整到市场均衡的水平,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失业现象。

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调整不是即时的,企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或需求下降时,会选择裁员来适应市场变化,而不是通过工资的下降来恢复市场均衡。

二、需求不足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需求不足导致了失业问题的存在。

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当或者货币政策松紧不当的情况下,会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劳动市场的就业。

当总需求不足时,企业会减少生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造成失业问题。

三、资本市场缺陷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市场的缺陷也是导致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本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会导致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另外,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也会对失业问题产生影响。

四、名义工资刚性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工资的刚性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面临外部冲击或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由于工资的调整不是即时的,会导致企业难以进行生产成本的调整,从而选择通过裁员来应对市场变化。

这种情况下,名义工资刚性会导致了劳动市场的失业问题。

总结来看,新凯恩斯主义相对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来说,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更加全面和细致。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下,失业不再仅仅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所致,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制定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理解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劳动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2、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对收入与产出的影响
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 显著。 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
对于储蓄者不利。
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 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依靠变动收入的人 收益。 其货币收入与通货
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 周期
一、失业 二、通货膨胀 三、经济周期
一、失业概述
1.失业
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 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
衡量失业的最终的 经济指标: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和周期性失业(P15)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古典失业: 认为不存在失业,如果存在只是摩擦性和自愿失业。
P3 P2
P1
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 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 发挥作用。
AS
AD y
通货膨胀螺旋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1、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鞋底成本” 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公众对存款信心的下降,比起储 蓄人们也许更加愿意将货币置换成其他商品,比如房产 或者黄金,以避免实际购买力的降低。 这样的话,银行所持有的货币减少,银行持有的货币量 直接影响着银行的利润,所以银行会提高利率来吸引储 蓄。 这种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持有量下降而带来的不方 便用术语说就叫做“鞋底成本”,这个词源于因为常常 去银行所造成的鞋底的磨损。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货币供给的过度
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 的迅速增长。
MV=PY(费雪交易方程式) 即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支出)=物价水 平*交易量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条经验定律,即奥肯定律。

奥肯于1962年利用美国数据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

自从奥肯定律被发现之后,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的这种权衡取舍的存在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利用不同市场经济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论大多肯定了奥肯定律的广泛存在。

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奥肯定律几乎被认为具有普适性。

但是我国的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并不成立。

中国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失业率反而呈上升趋势,这就是学者们常提到的“高增长率,高失业率”并存现象。

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失业率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国内学者对奥肯定律在我国的失灵现象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有关奥肯定律的前提假设。

总结起来,奥肯定律的隐含前提主要有四。

(1)发达的单一市场机制;(2)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3)不存在隐性失业;(4)人口增长率固定。

但是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这四个条件均不满足。

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并非稀缺。

其次,我国是混合型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并未发挥足够的作用。

第三,失业公开化程度低,农村和城镇均存在隐性失业;城镇隐性失业主要表现为体制改革释放出来的不在岗职工中实际应视为视为失业的人口。

第四,存在大量的从农村向城镇的劳动力转移。

以往对奥肯定律的检验大多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但是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既未考虑城镇外来人口的失业率(主要是来自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就城镇失业率本身来说,也未将以不在岗职工形式存在的隐性失业纳入统计。

因此对城镇失业率的准确测算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就奥肯定律的检验过程来说,以往的研究往往未考虑(或未恰当地考虑)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响失业率的众多因素,在计量方法上也可能存在一定不足。

本文试图从数据支持(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和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与转型特征两个方面采用合适的计量技术对奥肯定律进行再检验。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3.10)
u 代表失业率, u * 代表自然失业率。将式(13.10)代入式(13.9),就得到了最终版本
的菲利普斯曲线:
E (u u* )
0

0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
• 在理性预期成立的情况下,人们对
经济变量未来的走势时,会利用所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LPC
政策性含义:
• 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因此,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就是沿





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进行选择,
SPC2
SPC1
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
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内。
0
失业率
通货紧缩和停滞膨胀
通货紧缩的定义
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成本。
菜单成本 : 又称为调整价格的成本。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可能不得不经常更换
产品的报价,就会使得成本开支更大。
税收扭曲 : 因许多税收条款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发
生将改变人们的税收负担。
通货膨胀的影响
➢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 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
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这一通货膨胀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造成通货膨胀持
续发展的原因来自预期,或者来自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如果经济
社会的大多数人预期下一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一期一样,这种对通货膨胀
现象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鞋底成本 : 持币者频繁出入银行增加了他们的鞋子的磨损。实际上它指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浅谈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浅谈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浅谈失业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

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论述失‎业的分类、导致中国失‎业现状的原‎因以及控制‎失业的政策‎等问题。

【正文】一、失业的分类‎宏观经济学‎中,按照不同的‎标准,一般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类别。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

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协调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需求不足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由于社会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周期性‎失业,二是增长不‎足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

二、中国失业现‎象原因分析‎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

结合中国失‎业者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总结出以下‎失业的几点‎原因。

1、技术进步和‎机器的引进‎,淘汰了大量‎劳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

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

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一、失业问题的成因
失业的成因很多,有体制型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等。

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不同的失业特点。

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应是体制型和结构性失业。

1、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体制型失业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内涵不同。

我国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体制轨轨引起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地区间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就业——失业——就业的运行过程中,当失业者不能即时就业就形成体制型失业,包括公有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导致的失业现象。

体制型失业正是造成我国“下岗”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包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

于是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过量的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

“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

其结果是在旧
体制内广泛存在“隐性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化运作,使企业逐步转向自负盈亏、具有刚性预算约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市场主体。

在这种变革使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就不再依据上级的指令,而是依据市场规律办事。

企业如果不减员增效,就会破产倒闭。

因此,大量的隐性失业逐渐显化,形成体制型失业。

2、科技进步和发展产生结构性失业
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的产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但是就在新的就业岗位产生的同时,传统产业不断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劳动力供求结构再次变动。

当劳动者在知识结构和专有技能上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需求时,则造成劳动力供求总量均衡下的结构性失业。

二、中国的失业问题
在中国,从业是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很多百姓来说,就业既是一种谋生手段,又是他们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最主要的渠道,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丧失就业机会,不仅意味着收入减少乃至断绝生计,他们个人和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会因此而陷入困境。

同时,其个人和家庭的不良境遇集聚起来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国应该实行劳动人口再就业。

再就业实质是就业问题,其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各种就业机会。

我国是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决定了创造就业机会是我国再就业的最根本的战略选择。

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

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扶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服装业、文体用品业、皮革业、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纺织业等。

这10个行业均是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加工程度比较浅、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

发展能容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
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区街经济、社区服务等新的就业增长点,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31%,因而相比之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解决就业的潜力是巨大的。

同时我国应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企业机制改革力度。

深入研究企业的自身特色,发现本企业的效益增长点,并研究如何实现在不减员的前提下对人员编制策略进行调整。

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和企业的扩大过程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有所增加。

并且,大力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小时工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三、应对失业问题的措施
在一个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成社会基础设施建立,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个人住宅的贷款购买制度、工伤保险制度、人寿保险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把这些制度从仅仅覆盖国有部门转型到覆盖所有城市经济部门。

并通过这些制度为失业者与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网,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第一,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率。

我们知道加速经济增长率会直接造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供给,从而降低失业率。

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还会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健康、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其发展。

第二,继续目前已经在实行的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放松银根,但是一定要注意在资金的分配方式上要更多的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而不是计划的分配方式,否则将会出现新一轮的结构重复。

第三,增加对中小企业政策上的支持。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有更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

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非国有经济类型,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足,而且目前对非国有经济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信贷支持政策。

因此,在新一轮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施行过程中,在资金供给上,应该对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同等对待,国有银行也应从盈利的角度来决定贷款的方向。

第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就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节省资本、多用劳动”的工业化技术路线,更符合我国国情;从长远来看,要逐渐地、有选择地增加发展资本密集、资源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包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积极发展已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贸易;还可以有组织的促进劳务输出。

通过以上通过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于失业成因、中国失业现状以及应对策略解决方案等的全面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失业形势。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失业这一长期困扰中国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

作为两年后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乃至世界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适时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