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学难题
关于人生的十个哲学思考
![关于人生的十个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5d0ad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7.png)
关于人生的十个哲学思考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人生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着力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人生中的各种对立面转向统一,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和谐。
因为人生旅途中能够让你的生活走调变味、以至失衡变态,使对立的矛盾激化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了。
本文从人生的十对矛盾出发,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关于得与失这是一个连几岁小孩都会遇到的问题,有多少人不正是由于喜欢得到而害怕失去,经常处于被折磨之中的吗?其实,得与失原本就是对立统一体。
人要想得到些什么,就必须准备失去些什么。
在许多情况下,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得到,得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失去。
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可能越多;失去的越多,得到的也可能越多。
所以,人既不要因得到而满足,也不要因失去而惋惜。
因得而失,因失而得,或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都是常有的,也均是正常的。
人特别要记住的是,勿不劳而获,勿贪得无厌。
否则,你的生活就会失去和谐。
二、关于喜与忧人应当经常意识到,喜中有忧,忧中有喜。
当好事落在你身上时要看到忧的影子,当坏事降临时要看到喜的希望。
生活中绝对的好事与绝对的坏事都是不多见的。
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还会相互转化。
所以,人既不要期望有喜无忧,也不要担心有忧无喜。
要相信,在多数情况下,喜与忧都是结伴而行的。
正因如此,即使好事连连,也要注意做到喜之有度;即使坏事多多,也要善于看到光明的一面。
人最应当警惕的是,既不要让好事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让坏事吓昏了头脑。
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使和谐的生活变得紊乱,使美丽的人生失去韵味。
三、关于大与小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乍一看很大,可多少年后再看,其实很小。
仔细想想,曾经让你烦心的一些所谓的大事,在今天看来,还不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吗?这些事让你悲伤过、叹息过,但如今不都成了很有意思的回忆了吗。
有些事情,之所以当初让你觉得很大,或许是因为缺乏心理准备,或许是因为承受能力不强,更可能是由于你对自己还缺少应有的自信。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7a8a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a.png)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
正方,人生应该追求自我实现。
人生哲学辩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对于这个辩题,我作为正方辩手,
我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我实现。
首先,自我实现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对自己的认知和发展的追求。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的最高幸福在于实现自己的天性”,这说明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自我实现的渴望。
其次,追求自我实现可以带来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弗兰克尔在《活出意义》中指出,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通过追求自我实现,个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比如,乔布斯通过追求自我实现,创立了苹果公司,为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产品。
反方,人生应该追求安逸和舒适。
我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安逸和舒适。
首先,人们在追求自我实
现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这种压力会导致身心健康的问题。
例如,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追求自我实现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出现。
其次,追求安逸和舒适可以让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正如叔本华所说,“幸福的秘诀在于让自己的欲望与现实相符合”,这说明了追求安逸和舒适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最后,追求安逸和舒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过分关注未来的追求。
通过以上观点,我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我实现。
追求自我实现不仅可以让人们
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追求自我实现并不意味着放弃安逸和舒适,而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尼采的哲学如何应对人生困境
![尼采的哲学如何应对人生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41049a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d.png)
尼采的哲学如何应对人生困境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并且前进呢?尼采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案。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如何应对人生的挑战。
一、人生是一场旅程,不断探索自我尼采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过一种探险的生活。
他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无法停止它的前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自己,了解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遭遇许多挑战和难题,但是尼采认为这是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因为只有通过探索我们自己的完整性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追求“超人”,这是一种关于自我完善的理念。
被认为是对人类最高理想的追求,超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自我探索和完善来达到更高的存在境界。
超人的理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人类,而是一种超越人性固有限制的精神力量。
二、哲学需要自由的思想和行动在尼采看来,哲学家的角色不应该仅仅是思想家,还应该是现实世界的建造者。
哲学应该成为行动的指南,而不是老师的教义。
因此,哲学不应该将自己困在关于真理的思考中,而应该更注重生命的探索。
这也是尼采哲学中的“意志至上”思想的来源。
在意志至上的哲学中,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做出决定,并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不能将自己束缚在传统、道德和规则体系中,而应该寻找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相符的行动方式。
三、伟大的人需要尝试和接受挑战尼采认为,伟大的人需要尝试和接受挑战。
他们应该不断地超越自我,将自己推向极限,以实现他们的潜能和理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这正是他们成为伟大之人的原因。
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我们应该接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困境,尝试并成为更好的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结论尼采的哲学不仅关注探索真理和精神理想,也强调生命的探索和自由意志。
尼采认为我们应该成为我们自己的主人,并接受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哲学中的人生哲学与人类困境
![哲学中的人生哲学与人类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8fe48f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0.png)
哲学中的人生哲学与人类困境人生哲学与人类困境引言:人生哲学是探讨人类存在意义和人生困境的学科。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思考人生、追求幸福,但总有种种困境阻挡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本教案将通过分析人生哲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人类面临的困境,并探索解决的可能途径。
第一节:存在哲学与存在困境人类的存在问题是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通过对自己、世界和宇宙的思考,人类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有限性和不可知性的状态中。
人生既充满可能性又充满限制,这使得人们面临各种困境。
例如,我们面临生老病死的现实,无法回避。
同时,我们也承受着孤独、无意义以及自由的焦虑。
面对这些困境,哲学试图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寻找应对之道。
小节一:自由与决定自由是人生中的一大困境。
人类享有自由意志,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因自由而产生的责任和后果。
我们每一次的决策都是一种权衡和取舍,但有时我们会迷失在自由的迷宫中。
人生哲学提供了一种思考自由与决定的框架,例如尼采的超人理论和萨特的存在主义,表明要通过接纳责任和创造意义来实现真正的自由。
小节二:幸福与快乐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幸福的困境。
例如,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可能带来短暂的快感,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人生哲学指出,幸福并非只是个人好处的积累,更是与自我超越、社会认同和价值实现等因素紧密相关。
通过审视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并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
小节三:苦难与成长苦难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苦难并不仅仅是痛苦与痛楚,也是人类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正如康德所言:“人类的苦难和挫折不是预示我们的失败,而是展示我们内在力量和勇气的试金石。
”人生哲学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苦难,通过审视苦难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内心的坚韧与成长。
小节四:死亡与生命价值死亡是人生哲学中的一大难题。
人类面临着死亡的现实,无法逃避。
然而,死亡也给予了人生以深刻的意义与价值。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培克所说:“知道人类所注定的不朽,对于生命来说是一种礼物。
哲学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
![哲学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5fc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9.png)
哲学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1.试题问题1:什么是哲学?问题2: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什么?问题3:什么是道德?问题4: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的区别是什么?问题5: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观点有哪些?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2.答案问题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门研究一切存在和人类认识的学科,是对世界和人类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和探索的学科。
它探讨一切存在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等问题,同时也探索人类认识的方式、界限和方法等问题。
问题2: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什么?哲学与宗教是两个相互关联又互相独立的领域。
宗教关注的是超越人类经验的信仰和灵性问题,强调的是宗教神圣文本的教义和信仰体系。
而哲学则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探索存在和认识的问题,以及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
问题3: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类行为准则的规范,是指人们对于行为的某种伦理标准的追求。
道德关注的是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内部的良知和责任等因素。
道德行为是基于价值观和伦理观念的,旨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问题4: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的区别是什么?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于个体、文化和社会而言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没有普遍的标准来评判某种行为的对错。
而道德普遍主义认为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可以作为衡量行为的准则,不受文化和社会差异的影响。
问题5: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观点有哪些?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自由意志主张人类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决策能力,可以自由选择和决定行为。
决定论则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因果力的支配,人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
这两种观点存在着矛盾,自由意志主张人的行为是自主决策的结果,而决定论则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先前因果关系所决定的,无法自主选择。
总结:哲学是研究存在和人类认识的学科,与宗教有不同的关注点和方法论。
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关注个体和社会的伦理规范。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870f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b.png)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正方,人生哲学的辩题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就,同时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首先,从个人幸福和成就的角度来看,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就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实现它”,这句话强调了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就的重要性。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实现个人的成就和幸福。
比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到,“你的工作将占据你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唯一能确保获得真正满足感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
”这表明了个人对于追求幸福和成就的渴望,这也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其次,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角度来看,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马丁·路德·金的“我们不会被我们的言辞所记住,而是我们对他人的行为。
”这句话强调了对社会和他人的积极贡献的重要性。
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帮助他人,改善社会。
比如,母亲特雷莎在她的一生中致力于帮助穷人和患病的人,她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做到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在小事上做得很好。
”这表明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同样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就,同时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这样的人生哲学能够使个人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够改善社会和帮助他人,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反方,人生哲学的辩题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首先,从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来看,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强调了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上的满足的重要性。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物质和成就。
比如,佛教中的“涅槃”就是追求超脱尘世,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其次,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角度来看,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
哲学减少人生困惑的例子
![哲学减少人生困惑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6b4ead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0.png)
哲学增加了人生困惑我方认为哲学增加了人生困惑,哲学的本质属于反思,人在不永无止境思考和反思。
我们的人生困惑来源于生活,人生困惑是生活的一部分。
上课时,我困惑为何要上学,工作时,我困惑为何要上班,人生困惑在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
人生困惑不会减少,哲学增加了人生困惑。
1.哲学本质属性是反思,本就没有最终答案,就是会增加人生困惑。
(哲学会减少困惑)苏格拉底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理性,追求真理,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哲学的无限,本就没有最终的答案。
而人类是有限的,无论人类整体还是人类个体,都是无法超越其有限性的存在;这里所说的有限,一是指生命持存上的有限,二是指智识能力上的有限;我们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智珠在握,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去破解终极的密码。
我们只能在不断涌现的困惑中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作出回答,这是拥有理性者的宿命。
提出问题,人的本能就是会思考,思考就会带来困惑。
2.哲学来源于生活,哲学存在于生活(哲学不是哲学家的事情,我们都赞同哲学来源于生活)哲学是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如果脱离了生活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日常生活里,随时都有哲学的踪迹出现,但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习惯了,所以就不觉察,不反省。
每过段时间,同学聚会的时候,如果时间隔得比较久,七八年后,见到他,你首先会想到种种的不同,他的面容变得些许苍老,说话变得沉稳,思想更加成熟。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再与你逐一交谈后,你便是有更多的感触。
再比如,这几年里,发生了很多大事,国内5G的发展,中美贸易战,香港暴徒,疫情全球性,等等,你会发现我们所在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皆有所变化。
有的事物欣欣向荣,成为世界新的潮流,有的事物衰老没落,沉入到历史的坟墓,亦或者做着疯狂的垂死挣扎。
这些事物变化的感受,在你脑海里烙上了“一切都变了的”的观念,可能你没想到的是:其实你已经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源基本盘。
从十个角度看待人生的挑战如何应用哲学思考解决问题
![从十个角度看待人生的挑战如何应用哲学思考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2bd4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d.png)
从十个角度看待人生的挑战如何应用哲学思考解决问题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它们可以是工作上的困难、个人关系的冲突、困难的健康问题等等。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并应用哲学思考来解决。
本文将从十个角度出发,探讨哲学在解决人生挑战中的应用。
1. 存在主义的角度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责任。
在人生的挑战中,我们可以通过思考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选择,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资格主义的角度资格主义认为公平是社会正义的基础。
面对挑战时,我们可以考虑是否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应对挑战,是否存在不公正的待遇,并努力改变不公平的现象。
3. 实用主义的角度实用主义关注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在应对人生挑战时,我们可以考虑不同的行动选择,评估每个选择的利弊,并选择对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4. 心灵哲学的角度心灵哲学强调内在的平静和意识的觉知。
在应对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意识观察等方法,培养内在的平和,从而更好地面对困难。
5. 伦理学的角度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可以根据伦理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将道德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相结合。
6. 辩证法的角度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在应对挑战时,我们可以考虑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到更全面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7. 哲学人生观的角度哲学人生观强调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在人生挑战中,我们可以思考困难是成长的机会,从中学习和成长,并通过不断的发展来应对更大的挑战。
8. 道德哲学的角度道德哲学研究对错和价值观。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可以考虑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选择符合自己内心良知的行为,从而解决问题并维护道德原则。
9. 知识论的角度知识论关注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在应对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10. 真理论的角度真理论探讨真理和认知。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可以思考问题的真相和我们对问题的理解,通过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
![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https://img.taocdn.com/s3/m/3c9e55cc4afe04a1b071def6.png)
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哲学诗画14小时前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如果你能把这些问题全部搞懂,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面对醒来的一切,世界将会在你面前呈现出更为本真和更为明晰的姿态。
第一个问题:世界的本原或世界最初是怎么来的关于对世界本原是什么的学说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元论和二元论。
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称之为二元论。
依据人们对世界统一基础的认识不同,一元论又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大类,简单地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二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二元论是一种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因此,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是统一的;但是,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世界统一的基础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唯一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在“精神”的基础上统一,物质只是“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只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都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精神是物质本原的派生物和表现,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特有机能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古希腊,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将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复归于水。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当然,这种观点早已经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这种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却一直在西方社会延续,并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
自从苏格拉底提出那句“认识你自己”的重要命题以后,西方对本原问题的探讨开始由外在世界转向心灵,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概念思辨传统。
人生四大哲学问题的解答
![人生四大哲学问题的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3fd38470b4c2e3f56276356.png)
人生四大哲学问题的解答我们每一个人在出生后,都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它是这个样子?这时候我们的父母就会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耐心的给我们解答。
但一段时间后,父母开始对我们没完没了的问题感到有些厌烦和苦恼,便常会用一句话来搪塞我们:这个问题你长大后就明白了!可是,随着我们一点点长大,一点点熟悉和适应我们的世界,我们可能已经忘了当初我们所问的问题: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玻璃为什么会打碎?火为什么看得见,摸不着?等等。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事实就是这样,这是常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现代人整天忙于各种各样的任务和应酬,白天顶着各种压力辛勤工作,晚上睡觉还要想着明天还有什么事情要安排。
在社会这台大的机器里,我们作为基本的零件在不断的运转、磨损、调整,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
那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暂时撇开身边的各种杂事琐事,探究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被压抑束缚的它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人生四大哲学问题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单位或机构办事时,进门时往往会被门卫拦住盘问:你是谁啊?你是从哪儿来啊?你要到哪里去啊?你来这干嘛呢?这位普普通通的门卫在不经意间就说出了哲学家一直以来苦苦思考解答的四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我来这里干什么?平凡中往往孕育着不平凡。
这四个貌似很简单的问题,很多人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那些回答的人,在回答之后也会马上意识到这四道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它们其实并不好回答。
1.1 我是谁我是谁?如果被别人问到:你是谁?那么我们就会很自然的回答:我叫XX,我是一名XX。
那么,当我们问我们自己“我是谁”时,我们不禁一怔,难道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谁吗?事实上,就是这样。
我是XX,可是XX只是一个名字,况且很多人都叫这个名字;我是XX公司的XX人员,可是在这个公司的这个职位上可能之前是另一个人,之后又换成另一个人,或者这个公司以后就没有了;我是X氏家族第X代后人,可是这个家族又是谁,这个家族又从哪里来呢?这又回到问题本身了。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e1e8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d.png)
人生哲学的辩论辩题正方,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实现。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实现。
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自我实现,不断超越自己。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实现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支持。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实现自我完善。
”这表明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实现。
同时,许多成功人士也都是通过不断追求自我实现,才取得了他们的成功。
比如乔布斯,他通过不断追求自我实现,最终创立了苹果公司,成为了一代商业传奇。
反方,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和为他人服务。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和为他人服务。
我们生而为人,应该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奉献给社会和他人,为他人谋福利,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正如圣经中所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只有通过奉献和为他人服务,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奉献和为他人服务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比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他通过为黑人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同时,许多慈善家也是通过为他人服务,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比如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夫妇,他们通过设立慈善基金会,为全世界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综上所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实现和奉献和为他人服务都是有其道理的。
但从长远来看,奉献和为他人服务更能体现出人生的真正意义。
因为只有通过奉献和为他人服务,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开启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
![开启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e4e61c67ec102de2bd89e7.png)
开启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作者:吴琼刘维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1期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从忠诚、信义、学问三个方面来自省。
而稻盛哲学指出,支撑自己人生的是这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作为人,何谓正确?人应该如何活得更加美好?1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人只要活着,就须满足衣食,进而财务自由,甚至想出人头地,这不该一律加以否定。
然而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更放任自流,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产、地位、名誉,甚至乐此不疲。
但稻盛和夫认为人在迎接死神之时,只能带上灵魂开始新的旅程。
人生在世,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
在幸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
稻盛先生将不断去提高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作为人生之目的,除此别无他求。
2人生是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原则是稻盛先生在痛苦煎熬中领悟出的,源自于他曾遭遇的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
他年轻时身受肺结核病痛的打击,持续发烧、情绪低落、十分绝望。
当他读到一句话“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他不禁反省:正因为他有一颗企图逃避的心,一颗厌恶病患的、脆弱的心最终唤来了灾难。
从此,他暗暗发誓:今后心中要努力去想好事。
他将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归结为自己的心制造出来的。
把它作为一条根本性的原理,贯穿于人生,刻进了心底。
他说:“命运这东西,在我们的人生中俨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宿命’。
命运可以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改变。
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我们的心,人生由自己创造。
”在改变自己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
3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先生用经历来回答:他赤手空拳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京瓷创建53年来,KDDI创建28年来从未亏损,而且利润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341386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0.png)
我的人生哲学人生是一条充满曲折和坎坷的道路,每个人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和抉择。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对人生有着自己的哲学。
我坚信,积极的思维、努力奋斗以及善待他人是我人生的指南针。
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我相信我能塑造一个充实、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
1. 乐观积极的思维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和困难,我都相信保持积极的思维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乐观的态度能够帮助我看到问题后面的机会,并给予我面对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案的动力。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因为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2. 艰苦奋斗的精神“倘若人生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浓缩了我对人生的理解。
我深知,在人生的舞台上,没有付出是无法收获的。
我始终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我可以超越自我,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努力不会白费,付出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3. 善待他人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善待他人是我一直秉持的原则。
尊重和理解他人,倾听他们的声音,并给予他们真诚的关怀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在互相尊重和理解中,我们能够建立起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也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4. 感恩与回馈在我看来,感恩和回报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感恩的心态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满足和喜悦,它提醒我珍视眼前的幸福,同时也珍惜过去所受到的支持和帮助。
除了感恩外,我也希望能够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5. 接纳变化与成长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选择接纳变化并从中成长。
逆境和挫折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并且可以成为我改进自我的机会。
我相信,只有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心态,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并迎接未来的挑战。
总之,我的人生哲学是基于乐观积极的思维、艰苦奋斗的精神、善待他人的态度、感恩与回馈以及接纳变化与成长。
这些理念指导着我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坚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我的人生将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
哲学问题人生的意义
![哲学问题人生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5abe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b.png)
哲学问题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哲学问题,引发了许多学者和思想家的关注和思考。
这个问题包含了人类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以及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人们对此的不同观点。
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一些人认为它是从宗教的角度解释的,他们相信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追寻和侍奉神明。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存在是为了达到神性或与神性融合。
然而,这种宗教解释的人生意义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它建立在对神的存在和信仰的基础上。
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看来,人生的意义有着更大的挑战性。
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主观的,它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创造的。
根据这种观点,人生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个体的选择。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寻找并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
然而,有些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存在与宇宙的整体结构和秩序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一些哲学家认为人类的目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地球和其他生命形式。
同时,科学观点也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和行为对于整个宇宙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那些认为人生意义是主观的人来说,他们追求个人的满足和幸福。
他们认为通过追求个人激情、关系、成就和快乐,人们可以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这种观点将重点放在个人的满足上,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这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
然而,对于那些认为人生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人来说,他们强调了责任和奉献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为了更大的目标和价值。
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可以通过对他人和社会的服务来实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而体现出来。
这种观点强调了超越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存在应该服务于更大的目标。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观点,人生的意义主要是由个人价值观和信仰决定的。
它是一个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一生中去探索和理解的问题。
因此,人生的意义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它随着个人的成长和经历而改变。
人生哲学: 探索人生意义的七个问题
![人生哲学: 探索人生意义的七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edd3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0.png)
人生哲学: 探索人生意义的七个问题引言人生哲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学科。
它探索人生的真正意义,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寻找生活的目标。
有时候,我们会思考人生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这些问题既能引发思考,也能帮助我们成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人生哲学中的七个关键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为什么我们存在?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思考过。
为什么我们存在?我们的存在是否有目的和意义?生活的起源和目的是什么?人类一直在寻找存在的真实意义。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是否只是偶然的存在?还是我们的存在和宇宙的本质紧密相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哲学观点来思考。
人类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但是幸福是什么?我们如何定义和实现幸福?幸福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它还包括身心健康、满足感和内心的平静。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幸福往往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和与世界的和谐度有关。
追求幸福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中的一大意义。
意义来自哪里?人们常常会问:意义从何而来,我们又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意义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它源于我们的信仰、价值观和人生经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观,并通过与他人沟通和互动来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
但是,如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与他人建立联系需要真诚和关心。
我们需要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
通过与他人分享和沟通,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人生经验和观点。
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那么,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和挑战需要毅力和坚持不懈。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会从挫折中汲取教训。
哲学的知识点思考人生意义与存在的哲学问题
![哲学的知识点思考人生意义与存在的哲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b441f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a.png)
哲学的知识点思考人生意义与存在的哲学问题人类作为理性生物,对于自身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思索不已的哲学问题。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生命的目的以及人生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哲学的知识点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存在所面临的问题。
1. 存在与本体论本体论是哲学中研究存在本源和实在性的领域。
对于人生意义和存在的哲学问题来说,本体论可以提供一些关键性的观点。
某些哲学学派认为,人生的存在和意义源自于个体自身的体验和认识。
例如,存在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是通过自由选择来创造和体验。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并通过自我实现来实现存在的价值。
2. 知识与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中研究知识和认识的起源、本质与限度的学科。
在思考人生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知识与认识的作用。
人类通过认知来感知和理解世界,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
知识的获取和认识的深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 伦理学与道德问题伦理学关注人类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人生的意义与存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伦理学提供了一种从道德角度来思考人生意义的方法。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通过道德的选择和行为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至善”理论认为,通过追求具有道德品质的良好生活,人们可以达到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
4. 心灵哲学与自我意识心灵哲学研究心灵、自我意识和思维的本质与属性。
对于人生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来说,自我意识和内心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区分自然现象和人类存在的关键要素。
我们通过意识的存在和内心的思考来赋予生命以意义和目标。
5. 宗教哲学与超越维度宗教哲学探索宗教信仰、神学和信仰系统与哲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对于人生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来说,宗教哲学提供了超越维度的思考。
它认为人类存在和人生的意义是与宇宙和神秘力量之间的联系相关的。
开启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
![开启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8ad2b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6.png)
开启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人生哲学领域有许多重要问题,但其中最基本的三个问题包括:何为存在,何为人的本质,以及何为幸福。
这些问题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感动人们,鼓舞人们思考实质性的问题,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人生的机会。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何为存在?存在论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存在”本质和形态。
人们一直在思考存在的问题,包括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推动人们在人生中不断发展和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寻求答案,以便我们能够形成更高的目标,并为自己设定方向。
这种探索可以使我们更有意义地活着,为我们的生活赋予更深刻的含义。
我们可以通过对哲学的研究,了解我们自身存在的本质,包括我们作为人类的本质,以及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何为人的本质?在我们探讨人的本质之前,需要先确定“人”是什么。
在为解答这个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中,哲学家们发现人不仅仅是生物学的概念。
除了“身体”,人还有“精神”和“灵魂”等概念。
我们的灵魂或者精神体现了我们内在的特质,是我们真正的本质,我们的身体只是我们的外形化身。
另外,我们的环境、文化和刻在脑海中的经验等都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于人的定义和解释也随时变化。
在了解了人的本质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社会和世界。
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我们的存在和行为都受到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人的本质,了解人类的共同点,与社会进行对话和沟通,跟随着自我发展的道路去改善自己和世界。
何为幸福?幸福是人类所追求的,一切努力和活动形成的目标,无外乎是为了更加幸福。
然而,“幸福”是一个既普遍又复杂的概念,没有一个简单的定义。
幸福有许多来源,而这也导致了对幸福的理解和遇到的困难。
许多人认为物质上的成功和财富是实现幸福的关键因素,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更多的注意力应该放在社交活动,社会和亲密关系,以及精神上的幸福。
人生的意义哲学问题
![人生的意义哲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1948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e.png)
人生的意义哲学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广泛讨论的哲学问题,所有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中思考这个问题。
它涉及到人们对自身存在的目的和价值的探索,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的思考。
虽然人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看法,并且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答案,但这个问题本身的探讨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深度解读。
首先,人生的意义问题与宇宙和人类存在的目的密切相关。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通过神秘的宗教和神话来解释生命的来源和目的。
宗教信仰赋予人们一种意义,即遵从神的旨意和实现永恒的灵魂。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始对宗教的解释提出质疑,有些人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种随机的自然结果,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宇宙目的。
因此,传统的宗教观点对人生的意义问题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但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其次,人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也是思考人生的意义的重要方面。
孤独与孤立并不是人类所追求的状态,相反,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并且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来获得满足感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意义常常与其对他人的贡献和影响联系起来。
人们通过家庭、友谊、事业和社会活动等方式来建立联系,并通过这些联系来实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
同时,社会对个人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此外,个体对人生的意义问题的探索也与自身价值观和目标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这些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经历而不断变化。
人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自己所认为重要的价值,来赋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
例如,有些人追求事业成功和财富,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价值的证明;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关注他人的幸福和社会正义,认为通过为他人做贡献可以获得更大的意义。
最后,人们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也与个人对死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相关。
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可避免性常常是人们思考人生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某些人来说,人生的意义是在过程中追求个人的满足和幸福;而对于其他人来说,人生意义的核心在于超越死亡,并在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中留下持久的痕迹。
哲学与人生的简答题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哲学与人生的简答题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2607f92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3.png)
哲学与人生的简答题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这是因为理想有三大功能:理想为我们指明奋斗目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使人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俄作家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夏明翰在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含笑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的诗篇;方志敏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不畏牺牲,就是因为胸有崇高的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的奋斗目标。
人生有了远大的奋斗目标,才能扬帆远航。
否则,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
理想为我们注入追求动力。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
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面对困难和风浪,就可能丧失前进的勇气,失去追求事业的信心。
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身上的发动机,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巨大的前进动力。
列宁从少年时就树立了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的理想,因而在17岁时就开始研读《资本论》,18岁翻译《共产党宣言》,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同样,在我国一代代、一辈辈无数英雄模范人物接续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都是在远大理想的鼓舞激励下成长起来、奋勇前进。
有识之士的后来者要有所作为,崇高的理想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第三,理想为我们提供精神支柱。
邓小平同志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我国的发展史,就是在崇高理想的指引和鼓舞下的奋斗史。
重温艰辛历程,“百年路”是曲折之路、是奋进之路、是腾飞之路、是强国之路、是民心之路!革命先辈们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英勇斗争,前仆后继,不怕牺牲。
就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的精神支柱。
今天,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履行好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崇高使命,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样有了精神支柱,就不会被困难、挫折压倒,就能以高昂的热情,旺盛的斗志,不断进取,奋发有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哲学难题文/周国平前言人活一生,会遇到许多难题。
有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具体的难题,例如人生某个关头的抉择,婚姻啊,事业啊,也许解决起来难一些,但或者是可以解决的,或者事过境迁未解决也过去了,不会老缠着你。
也有抽象的难题,那是在灵魂中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对于未发生这些问题的人,抽象而无用,对于发生了这些问题的人,却仿佛是性命攸关的最重要的问题;你要么从来没有发生过,倒也能平平静静过,可是一旦它们在你心中发生了,你就不得安宁了,因为它们其实是不可能最终解决的。
不可能最终解决――这正是哲学问题的特点。
凡真正的哲学问题,其实都是无解的难题。
要说明哲学问题的性质,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和宗教、科学作比较。
科学是头脑发问,头脑回答,只处理人的理性可以解决的问题。
宗教是灵魂发问,灵魂本质上是情感,一种大情感,是对终极之物的渴望,对神秘的追问,宗教不要求头脑做出回答,它知道人的理性回答不了,只有神能回答,情感性的困惑惟有靠同样是情感性的信仰来平息。
哲学也是灵魂在发问,却要头脑来回答,想给宗教性质的问题一个科学性质的解决,这是哲学内在矛盾。
那么,哲学岂非自寻烦恼,岂非徒劳?我只能说,这是身不由己的,灵魂里已经发生了困惑,又没有得到神的启示,就只好用自己的头脑去想。
对于少数人来说,人生始终是一个问题。
对于多数人来说,一生中有的时候会觉得人生是一个问题。
对于另一些少数人来说,人生从来不是问题。
在座各位不妨问一问自己,你属于哪一种?确实有许多人认为,去想这些想不明白的问题特别傻,这种人活得最正常,我很羡慕。
可惜我是属于欲罢不能的那一类,对人生的一些重大问题想了大半辈子仍想不通。
不过,我的体会是,想不通而仍然去想还是有好处的。
乘今天讲座的机会,我把我所想过的这类问题略加整理,与你们交流。
预先说明,我只有问题,只有答案,即使说了一些想法,也是我拿不准的,不算答案。
人生中哲学性质的难题有很多,我姑且列举其中的一些:人生的目的与信仰。
人生有没有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如果没有,人与动物有何区别?如果有,人的精神追求的根据是什么?怎样算有信仰?死。
既然死是生命的必然结局,生命还有没有意义?如何克服对死的恐惧?应该怎样对待死?命运。
人能否支配自己的命运?面对命运,人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由的?应该怎样对待命运?责任。
人活在世上要不要负责任,对谁负责,根据是什么?爱。
人因为孤独而渴望爱,爱能不能消除孤独?为什么爱总是给人带来痛苦?爱与被爱,何者更重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幸福。
什么是幸福,它是主观体验,还是客观状态?幸福是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怎样衡量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问题围绕着、并且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生意义。
即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人生的总体评价,即人生究竟有没有一种根本的意义。
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表现为哈姆雷特的问题:“活,还是不活?”当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发生根本的怀疑时,就会面临着活着是否值得的问题。
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因生命的短暂性而产生的问题:人的生命有无超越于死亡的不朽的、终极的价值?核心是死亡问题。
二是因生命的动物性而产生的问题:人的生命有无超越于动物性的神圣的价值,人活着有没有比活着更高的目的和意义?核心是信仰问题。
第二,对各种可能的生活方式的评价,即在人生的范围内,把人生作为一个过程来看,怎样生活更有意义,哪一种活法更好。
核心是幸福(生活质量)问题。
对于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大致有三种回答:第一,绝对否定,如佛教,认为人生绝对无意义。
第二,绝对肯定,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有来自神的绝对意义。
第三,一般人(包括我)在此两极端之间,既不能确定有绝对意义,又不肯接受绝对无意义,哲学是为这种人准备的。
按照前两种极端的答案,怎样生活更好的问题有很明确的答案,对于佛教是求解脱,断绝业报的轮回,对基督教是信奉神,为灵魂在天国的生活做准备。
对于第三种人来说,既然在人生总体评价上难以确定,就可能会更加看重在人生过程中寻找相对的意义,也就可能会更加关心尘世幸福的问题,不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会有很大的分歧。
所有这些问题围绕着、并且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生意义。
即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人生观。
我今天讲人生观的几个主要问题,即信仰问题、死亡问题、幸福问题。
一,信仰问题问你:为什么活着,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回答不出。
我也回答不出。
的确常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他们想,看你的书,对人生哲学谈得好像挺明白的,你一定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可是事实上,我在这方面之所以想得多一些,正是因为困惑比较多,并不比别人更明白。
在人生某一个阶段,每个人也许会有一些具体的目的,比如升学、谋职、出国,或者结婚、生儿育女,或者研究一个课题、写一本什么书之类。
可是,整个人生的目的,自己一生究竟要成一个什么样的正果,谁能说清楚呢?有些人自以为清楚。
例如,要成为大富翁、总统,或者得诺贝尔奖。
可是,这些都还不是最后的答案,人生目的这个问题要问的恰恰是,你为什么要成为大富翁、总统,得诺贝尔奖,等等?如果做富翁只是为了满足物质欲,做总统只是为了满足权利欲,得诺贝尔奖只是为了满足名声欲,那么,这些其实只是野心、虚荣心,只能表明欲望很强烈,不能表明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
亚利山大征服了世界,却仍然羡慕第欧根尼,正因为他觉得在想明白人生这一点上,自己不如第欧根尼。
真正得诺贝尔奖的人,比如海明威、川端康成,决不会以得诺贝尔奖为人生目的,否则他们就不会自杀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从外界接受了某种现成的观念或信仰,信个什么教或什么主义,就自以为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了。
但是,在多数情形下,人们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与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生命实质是分离的,因而只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不能真正充实灵魂和指导人生。
我不是责备人们,而是想说明,一个人要对自己整个人生的目的有明确而坚定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件极难的事。
那些自以为清楚的人,多半未作透彻的思考。
作了透彻思考的人,往往又反而困惑。
人生目的至少应该是比欲望高的东西,停留在欲望(生存欲望,名利欲是其变态)的水平上,等于是说:活着是为了活着。
因此,问题的更明确的提法是:人的生命有没有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如果没有,人就不过是活着而已,和别的动物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至多是欲望更强烈(更变态)、满足欲望的手段更高明(更复杂)而已。
为生命确立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可以有不同途径。
其一是外向的,寻求某种高于个体生命的人类群体价值,例如献身于某种社会理想,从事科学真理的探索,进行文化艺术的创造,传播某种宗教信仰,等等。
这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救世,目标是人类精神上的提升。
其二是内向的,寻求某种高于肉体生命的内在精神价值,例如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潜心于个人的宗教修炼或艺术体验,等等。
这相当于通常所说的自救,目标是个人精神的提升。
凡高于生命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精神性的,其核心必是某种精神价值。
这一点对于定向于社会领域的人同样是适用的。
正像哈耶克所指出的,大经济学家往往同时也是大哲学家,他不会只限于关心经济问题,他所主张的经济秩序必定同时旨在实现某种人类精神价值。
即使一个企业家,只要他仍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即本来意义上的人,他就不会以赚钱为惟一目的,而一定会希望通过经济活动来实现某种比富裕更高的理想,并把这看做成就感更重要的来源。
一般的人,哪怕过着一种平庸的生活,仍会承认人不应该像动物那样生活,有精神追求的生活是更加高尚的。
由此可见,目的的寻求是人要使自己摆脱动物性而向更高的方向提升的努力。
那么,向哪里提升呢?只能是向神性的方向。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一种努力有什么根据?从自然的眼光看,人的生命只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自然并没有为之提供高于此过程的目的。
那么,人要为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这种冲动从何而来?人为什么与别的动物不一样,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哲学家的回答是: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但是,从起源和功能看,理性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其方式是运用逻辑手段分析经验材料,目的是趋利避害,归根到底是为活着服务的,并不能解释对意义(精神价值)的渴望和追求。
于是,另一些哲学家便认为,原因不在人有理性,而在人有灵魂。
与动物相比,人不只是头脑发达,本质区别在于人有灵魂,动物没有。
可是,灵魂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指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渴望,可以称之为人身上发动精神性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
我们发现,灵魂这个概念不过是给人的精神渴望安上了一个名称,而没有解释它的来源是什么。
问题仍然在:灵魂的来源是什么?二,死亡问题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经历过一次对死的突然“发现”。
在这之前,当然也看见或听说过别人的死,但往往并不和自己联系起来。
可是,有一天,确凿无疑地明白了自己迟早也会和所有人一样死去。
我在上小学时就有过这个经验,一开始不肯相信,找理由来否定。
记得上生理卫生课,老师把人体的解剖图挂在墙上,我就对自己说,我的身体里绝对不会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东西,肯定是一片光明,所以我不会死。
但自欺不能长久,我终于对自己承认了死也是我的不可避免的结局。
这是一种极其痛苦的内心体验,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一样。
想到自己在这世界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化为乌有,一个人就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发生怀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似乎渐渐麻木了,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回避。
我常常发现,当孩子问到有关死的问题时,他们的家长往往惊慌地阻止,叫他不要想。
其实,这哪里是瞎想呢,死是人生第一个大问题,只是因为不可避免,人们便觉得想也没有用,只好默默忍受罢了。
对这种无奈的心境金圣叹表达得最为准确,他说:我今天想到死的时候这么无奈,在我之前不知有多少人这么无奈过了。
我今天所站的地方,无数古人也曾经站过,而今天只见有我,不见古人。
古人活着时何尝不知道有这一点,只是因为无奈而不说罢了。
真是天地何其不仁也!但哲学正是要去想一般人不敢想、不愿想的问题。
死之令人绝望,在于死后的绝对虚无、非存在,使人产生人生虚幻之感。
作为一切人生――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幸福或是不幸――的最终结局,死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因而是任何人生思考绝对绕不过去的问题。
许多古希腊哲学家把死亡问题看作最重要的哲学问题,苏格拉底、柏拉图甚至干脆说哲学就是为死预做准备的活动。
然而,说到对死亡问题的解决,哲学的贡献却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可怜。
直接讨论死亡问题的哲学家一般都立足于死之不可避免的事实,着力于劝说人以理智的态度接受死。
例如,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说:死后你不复存在,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