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1章 人的毕生发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圣才出品)

件的局限中解脱出来的符号知识。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思考和操纵不在眼前的客体,想
象成新的样子并使用它回忆过去或计划将来;
(3)高级水平。对人们自己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会思考的个体的觉知,是自我觉知。
(二)意识的可接近性
1.非意识过程:很少进入意识的机体的活动,像消化、血压的控制和呼吸等。
2.前意识记忆:只有在人们的注意被吸引过去以后才能到达意识的记忆称为前意识记
和无关的。
③计划和执行功能。基于过去的知识和对不同后果的想象来终止、思维、考虑不同的方
案,使个体能够压抑那些与道德、伦理和实践要求冲突的强烈愿望。
2.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建构
(1)对现实的个人建构:是基于一般知识、过去经验的记忆、当前的需要、价值、信
念和将来目标的对当前情境的独特解释。当对现实的个人建构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自我感
信息和过程要温和得多。
2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研究意识的内容 两种基本的研究意识的方法 1.出声思维报告 (1)它是冯特和铁钦纳实践过的内省法的变式; (2)过程:要求实验参加者在进行各种复杂任务的时候将解决过程大声地讲出来。他 们尽可能详细地报告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所经历的思维序列; (3)作用:用于说明被试完成任务时的心理策略和知识表征。这些报告也可以让研究 者分析被试的任务表现及其意识经验间的差异。 2.经验抽样法 (1)过程:被试佩戴一些装置,在装置发出信号时,被试报告他们正在感受或思考的 内容; (2)作用:研究者可以对被试在日常生活时思维、意识和注意的集中程度进行跟踪记 录。
6.2 复习笔记
一、意识的内容 意识的概念比较模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表示一般的心理状态或其特殊的内容; 2.对某些信息或反应的觉知(aware)。 意识的内容是人们正在觉知的信息。 (一)觉知(aware)和意识(consciousness)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治疗(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治疗(圣才出品)

第16章心理治疗16.1 本章重点1.心理障碍治疗的整体目标;2.当代治疗模型的发展趋势;3.各种治疗者间的不同;4.心理疾病治疗的历史和文化因素;5.心理治疗中的主要理论模型的不同;6.个体治疗;7.团体治疗;8.药物治疗和精神动力治疗的不同及其各自的优缺点;9.支持治疗有效的证据。

16.2 复习笔记一、治疗的背景(一)主要治疗学派的目标1.对心理障碍治疗涉及以下四个主要的目标(1)诊断,即说明个体的问题类型,可能的话对现有问题做出精神病学(DSM-IV-TR)诊断并对障碍进行归类。

(2)提出一个可能的病因学(问题的原因)的看法,即确定障碍发生并持续的可能原因。

(3)提出对于预后的看法,即对进行治疗或不进行治疗所可能出现的病程进行估计。

(4)确诊并进行治疗,即减轻或消除问题症状,有可能的话,铲除症状产生的根源。

2.心理治疗的两种类型(1)生物医学治疗关注的是改变硬件,即改变中枢神经系统运转的机制。

这种治疗被精神病学家和医生大量采用,主要通过化学或物理学的干预,试图改变大脑机能,这类干预包括外科手术、电击、药物等直接作用于脑与身体的联系的多种手段。

(2)心理治疗关注的是改变软件的功能,即人们习得的不良行为,如话语、想法、解释等,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类治疗被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采用。

心理治疗包括四种主要的派别:精神动力学、行为、认知和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的治疗。

①精神动力学派认为,神经症是由人的内部的未能解决的创伤和冲突而造成的。

精神动力学派的治疗师采用“谈话疗法”治疗心理障碍,通过这一方法,治疗师帮助个体把外显症状与内部未能解决的冲突联系起来,并引导其产生领悟。

②行为疗法认为治疗的对象应是本身失调的行为,必须对行为进行矫正。

在这里,障碍被看做是习得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心理疾病的症状。

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对适宜的或不适宜的行为的强化,对条件作用引起的反应进行消退和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第8章记忆8.1 本章重点1.不同的记忆类型;2.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系统以及长时记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3.干扰理论的内容;4.系列位置效应的内容及启示;5.加工水平理论;6.记忆术的特点和功能;7.记忆重构过程的重要性;8.人类记忆搜索和网络搜索的不同;9.记忆痕迹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方面;10.遗忘症的定义及其相关的脑区;11.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记忆研究的影响。

8.2 复习笔记一、记忆概述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即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

(一)艾宾浩斯定义的记忆1.材料:无意义音节。

它是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元。

通过对无意义音节的测量,可以对记忆进行“纯”的测量(一种没有被由被试带入实验记忆任务中的先前学习或联想所污染的测量)。

2.学习方法:机械学习。

通过机械复述来识记,以完成任务。

3.过程:机械学习无意义音节直到能背诵所有项目,然后他强迫自己学习很多其他音节序列来分心,而不去复述最初的音节序列。

一段时间后,艾宾浩斯通过考察重学最初的音节序列需要的学习遍数来测量他的记忆。

如果他重学需要的遍数比最初学习需要的遍数要少,那么从最初的学习中信息得到了保存。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8-1所示):记忆的最初迅速遗忘,跟随着是逐渐下降的遗忘率。

艾宾浩斯的曲线代表了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

图8-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二)记忆类型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也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外显记忆:在意识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影响,也称为意识控制的记忆。

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2)程序性记忆: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它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

(3)知识编辑: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执行行为序列的能力。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4章【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4章【圣才出品】

第12章动机12.1 本章重点1.动机概念的五个基本目的;2.各种动机的来源,包括本能的、情绪的和认知的;3.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的本能概念的不同;4.饮食中生理和心理的重要作用;5.主要的饮食障碍;6.非人类动物性行为的重要性;7.人类性反应周期中的四个阶段;8.性行为的进化;9.同性恋中先天和后天的作用;10.“动机需要”的含义以及与动机的关系;11.控制点的概念,以及它与动机的关系;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2.2 复习笔记一、理解动机动机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

(一)动机概念的作用心理学家采用动机这一概念的目的有:1.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

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人们的体内有复杂的内部机制来调节身体的机能从而帮助自己生存。

剥夺的内部状态会刺激人们的身体做出反应,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2.解释行为多样性。

当情境恒定(如相同的能力、技能、经验和机会),而不同的人的行为表现不同时,心理学家就会用动机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们操作的差异。

3.从公开的行动来推断内心的状态。

心理学家和外行人一样都通过观察行为来推断引起它的内部原因。

4.将责任感赋予行动。

个人责任在法律、宗教和伦理学中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个人责任假定内心的动机和能力控制人的行为。

当出现下面的情况时,人们是可以不负责任的:(1)他们没有故意导致负面结果的出现;(2)外部力量足够强大,能激发产生某些行为;(3)行为受到药物、酒精和强烈情绪的影响。

因此动机理论必须能够区分导致行为产生的不同潜在原因。

5.解释逆境中的意志。

心理学家研究动机的一个终极原因就是为了解释机体遇到困难时为什么还要坚持把行为继续下去。

(二)动机的来源1.驱力与诱因(1)消除紧张理论(驱力降低理论)①理论家赫尔认为最重要的行为由内驱力激发。

驱力是一种内部的状态,它是对动物的生理需要做出的反应。

②生物体会寻求维持一种平衡状态,或者是动态平衡。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知过程(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知过程(圣才出品)

第9章认知过程9.1 本章重点1.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2.格赖斯的语言产生的内容;3.语言理解中歧义的不同形式;4.在语言的认知加工中,推论的重要性;5.问题空间的定义及其与问题解决的关系;6.提高问题解决的技术;7.视觉认知中问题解决的作用;8.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9.启发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10.框架和参照点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9.2 复习笔记一、研究认知(一)认知的定义认知是各种形式知识的总称,包括内容和过程两个部分:认知的内容是指个体所知道的——概念、事实、命题、规则和记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如何以一种让你能解释周围世界,并且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创造性解决办法的方式,操纵其心理内容。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在心理学中,认知研究是由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所完成的。

(二)揭示心理过程1.唐德斯的减法法,研究心理过程的基本方法。

(1)唐德斯的基本见解:完成一项任务时,额外的心理步骤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反应选择任务比刺激分类任务多一个步骤,所以反应时比刺激分类任务长。

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用反应时来检验有关某种认知过程如何进行的一些特定的说明。

反应时是指被试完成特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一般是指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三)分析心理过程的两个维度1.平行过程与系列过程(1)平行过程:一个排列中的所有要素同时考察;(2)系列过程:一个排列中的每个要素一个接一个地分别考察。

认知心理学家经常使用反应时来确定一些过程究竟是平行进行的还是系列进行的。

许多情况下,理论家还通过估计心理过程对心理资源要求的程度,来确定心理过程究竟是系列的还是平行的。

2.控制过程与自动过程假设加工资源有限,注意过程负责分配这些资源到不同的心理任务中。

(1)控制过程:需要注意资源的加工过程。

(2)自动过程:不需要注意资源的加工过程,是由无意识控制的。

二、语言使用(一)两个概念1.句子的意义:句子中,组合在一起的词的综合的简单的意义;2.说话者的意义:指说话者通过恰当地使用句子所能传达的无限多的意义。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统考2014年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学D.心理生理学【答案】C【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2.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统考2014年研]A.大脑B.中脑C.前脑D.延脑【答案】D【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

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3.下列哪一个实验现象与其它三个关系最小。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霍桑效应D.麦可勒效应【答案】D4.“晕车”主要是两个感觉系统提供信息冲突的结果。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平衡觉(前庭觉)与视觉B.动觉与平衡觉(前庭觉)C.视觉与内脏感觉D.内脏感觉与动觉【答案】A5.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统考2014年研]A.意识B.潜意识C.意识流D.行为【答案】A【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6.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统考2009年研]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答案】C【解析】贾维克和艾斯曼设计的小白鼠跳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响回路假设。

实验时,他们把小白鼠放在一个窄小的平台上,使它总想往下跳,而一旦跳下来,就会受到栅极地板的电击,因而被迫返回小平台,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白鼠在小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即形成了回避反应,这说明它对“电击”形成了记忆。

然后,将形成了回避反应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24小时以后使之电痉挛休克以破坏其记忆;另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之后立即使之电痉挛休克。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过程与关系(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过程与关系(圣才出品)

第17章社会过程与关系17.1 本章重点1.环境或社会因素对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2.斯坦福监狱实验;3.从众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4.说服和态度改变中的概念和过程;5.构建社会现实的概念;6.归因的重要性及基本归因错误的重要性;7.社会期望理论和自我实现预言;8.认知失调理论;9.人际吸引与偏见;10.促进人际吸引的各种因素。

17.2 复习笔记一、社会心理学简介1.社会心理学:研究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2.社会背景包括(1)对他人真实的、想像的或符号的表征;(2)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活动和相互作用;(3)行为发生的场景;(4)在给定场景下制约行为的期望和规范。

二、情境的力量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发生所处的社会情境的性质是行为的首要决定因素。

社会情境极大程度地控制着个体行为,并往往主宰着人格和一个人过去学习的历史、价值观和信念。

(一)角色与规则1.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在给定情景或小组发挥作用时,人们期待他做出的一套由社会界定的行为模式。

2.情境的特点还可以表现为特定情景下的行为指南、规则运用。

(1)外显规则:以外显方式表述在符号里,或者明显地传授给孩子。

(2)内隐规则:人们通过在特定情境中与他人的交往而习得这些规则。

3.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津巴多主持的一项充满争议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这项实验由于伦理原因而受到争议,但是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却可以说明角色和规则的重要作用。

(1)实验对象:从大学生志愿者中,根据心理测试、面试和操行记录,挑选出遵纪守法、情绪稳定、身体健康的志愿者18名。

通过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分配囚犯与看守的角色。

(2)实验结果:①看守组,这些学生一旦接受了随机分派给他们的看守角色之后,原本温文尔雅的大学生变得盛气凌人——有时甚至有点残酷成性。

②囚犯组,原本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很快就行为怪异,意外的命运让他们无奈地要求退出。

③有50名以上的非实验人员参与观察和关注这一监狱,然而只有一个人(提出工作倦怠的Christina Maslach,参见第13章)对于这个实验的伦理提出了质疑。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精华版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精华版

《心理学与生活》【美】格里格,津巴多著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1、定义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另定义见第二章)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2、心理学的目标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

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2)解释发生的事情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也称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或情境变量(situational)。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量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通常依据它们能多好地做出精确且全面的预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

科学的预测也必须被足够精确地加以叙述,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

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1、心理学的历史根基(1)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的内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是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结构主义即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机能。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2.使用条件反射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柯勒 【答案】C 【解析】华生把条件反射现象作为行为主义理论成立的重要证据,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如“小阿尔伯特恐惧情绪”实验等。A 项,冯特主张采用内省法进行实验研究。B 项和 D
1 / 5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学生在考试时,回答简答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解析】学生在考试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信息提取。信息提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①
5 / 5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之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 过程,例如考试中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②回忆,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 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题干中提到的回答简答题的记忆活动正是回忆。
物体显得模糊,近处物体显得清晰,正是依赖了空气透视线索。
10.对声音的方位定向不起作用的是( )。 A.听觉 B.动觉 C.视觉 D.平衡觉 【答案】D 【解析】声音的方位定向主要依赖听觉,动觉和视觉也影响声音的方向定位。平衡觉也 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它不影响声音的 方向定位。

项,桑代克和柯勒都主张采用现象学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网状结构除存在于丘脑,主要位于( )。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边缘系统 【答案】B 【解析】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有一种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的结构,叫网状结构或 网状系统。
4.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是( )。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桥脑 【答案】B 【解析】下丘脑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 内分泌活动有重要意义。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生活中的心理学(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生活中的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章生活中的心理学1.1 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重要性;2.心理学的定义和心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3.行为和行为主义学家的研究方法;4.心理学与社会学、生物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的关系;5.心理学的目标;6.现代心理学的发展;7.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以及两者的区别;8.格式塔心理学与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关系;9.当代主要的心理学的观点。

1.2 复习笔记一、心理学独具特色(一)心理学的定义1.定义: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2.定义中的关键词:科学的、行为、个体和心理。

(1)科学的,指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2)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心理学家探索个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这些事情。

(3)个体,是心理分析的对象,包括人类个体和动物个体。

(4)心理,心理过程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心理学的目标基础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而应用心理学比基础心理学多一个目标: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描述所发生的事情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行为数据心理学家用行为数据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描述,这些行为数据包括,机体发生的行为及行为发生时的环境。

(2)分析水平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

不同的分析水平对应着不同的问题。

(3)描述的原则:客观客观,即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种样子。

客观性有利于防止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

2.解释所发生的事情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中的解释一般认为,机体、秉性和条件(或者环境)变量在行为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名校考研真题(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名校考研真题(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三、名词解释1.Gestalt psychology[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格式塔心理学派是指心理学中的一个流派。

以考夫卡、苛勒、魏特曼为代表。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使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并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

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此学派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他们把直接经验的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

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

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2.韦伯定律[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183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限时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

这就是韦伯定律。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

用公式表示为:K=ΔI/I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3.工作记忆[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工作记忆亦称“活动记忆”、“操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心理、社会和文化(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心理、社会和文化(圣才出品)

第18章社会心理、社会和文化18.1 本章重点1.决定行为的社会因素;2.利他主义的不同形式和它的理论根源;3.对攻击性行为不同解释的要点;4.影响攻击行为的条件和文化;5.米尔格兰姆的服从权威的实验以及它的重要性;6.阿伦森在罗伯特的洞穴实验中的重要工作;7.社会心理学在群体动力学和领导风格方面的重要作用;8.偏见与人际吸引间的关系;9.刻板印象威胁的概念;10.降低偏见的措施;11.和平心理学以及对种族灭绝和战争的研究。

18.2 复习笔记一、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一)利他行为产生的根源亲社会行为的目的就是帮助别人。

1.利他主义:个体在做这种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个人安全和利益,是亲社会行为中的一种。

对于亲人来说,利他行为具有进化论的意义:帮助具有相同基因的整体生存下来。

2.互惠性利他主义:人们之所以做出利他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希望其他人也会对自己做出利他性行为。

3.和传统的观点相反,在研究中具有利他精神的男人被女性优先选择。

女性相信那些有着明显利他主义倾向的男性会是好父亲。

(二)亲社会行为的动机1.巴特森(1994)指出,有四种力量使人们为公共利益做贡献(1)利他主义:一种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2)利己中心:一种绝对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亲社会行为。

某些人可能做出帮助他人的行为是为了得到同样的回报(如顺从)或报酬(如金钱或赞美)。

(3)集体主义:一种有利于某一特定群体的亲社会行为。

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帮助性行为来改善家庭、兄弟会、妇女联合会、政党等的环境。

(4)规则主义:一种支持道德原则的亲社会行为。

有些人做出亲社会行为是因为遵循宗教或习俗的原则。

2.公平原则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同等的机会获取资源。

3.移情—利他主义:当你对他人产生移情时,这种感情就会产生一种提供帮助的动机。

(三)亲社会行为的情境效应1.旁观者介入(人们想帮助处于麻烦的陌生人的意愿)是和情境的每一个特性相关的(1)拉塔内和达利的研究显示被试干预的可能性依赖于他想到会有几个旁观者在场;(2)责任分散:当有不止一个人能够在紧急事件中帮忙的时候,人们经常会假设其他人会或应该帮忙,于是他们自己就会退缩或不帮忙。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第15章心理障碍15.1 本章重点1.“正常”与“变态”;2.正常和变态之间的区分;3.当前研究和评估变态行为的方法;4.DSM-IV-TR的各个维度;5.心理障碍的类型;6.变态行为研究中理论的作用;7.基因因素在变态行为中有影响的证据;8.环境因素在变态行为中有影响的证据;9.精神分裂症的名称和特征;10.标记(烙印)是如何影响心理疾病的治疗的。

15.2 复习笔记一、心理障碍的性质1.心理病理学功能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会引起个体的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目标。

2.变态心理学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和行为的病理性质直接相关联的心理学研究。

(一)变态的诊断标准在我国使用较广泛的心理(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有三种:①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001;②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1992;③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1.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中的七项标准(1)痛苦或功能不良。

个体经历痛苦或功能不良进而造成身体或心理衰退的危险或丧失行动的自由。

(2)不适应性。

个体的行为方式妨碍了目标的达到,无利于个人的幸福,或者严重扰乱了他人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

(3)非理性。

个体的行为或言语方式是非理性的或不能被他人所理解。

(4)不可预测性。

个体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行为都是不可预测的和无规律的,好像是一种不能控制行为的体验。

(5)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

个体的行为方式在统计学上处于极端位置且违反了社会认为可接受或赞许性的标准。

(6)令观察者不适。

个体使他人感到威胁或遭受痛苦从而造成他人的不适。

(7)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

个体违反了社会规范对其行为的期望。

2.没有一条标准,独立地将所有的变态行为从正常行为中区分出来。

3.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是一个连续体。

当处于心理疾病的一端时,可认为出现心理障碍。

(二)客观性问题1.研究者总是根据对个体行为的评估做出某人有心理障碍或者变态的判断:许多研究者的目标是做出客观的,没有任何类型偏差的判断。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与行为分析(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与行为分析(圣才出品)

第7章学习与行为分析7.1 本章重点1.学习的定义及其在行为分析中的含义;2.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3.与条件反射有关的概念:消退、泛化、刺激辨别和自发恢复;4.效果律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5.强化和惩罚的区别;6.初级强化物和条件性强化物;7.在行为塑造和链锁作用中操作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性;8.学习中的生物机制;9.认知对学习的影响。

7.2 复习笔记一、学习的研究(一)学习的含义1.定义: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2.行为分析中学习的含义(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本身无法被直接观察到,而只能表现为行为的变化,体现在行为表现的提高当中;但是有一些学习在行为表现中并不明显,只是表现为某些行为潜能的变化。

此外,个体学到的和其外显行为会存在差异,这就是学习—表现差异。

(2)相对一致的变化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

(3)基于经验的过程①学习获得的行为既不包括因有机体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成熟及大脑发育所带来的变化,也不包括因疾病和脑损伤而引起的变化。

②学习是通过体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发生的。

(二)行为主义和行为分析1.华生和斯金纳,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集成并扩展了华生的理论,形成了激进行为主义的立场。

他们认为心理学的首要目标是预测和控制行为。

感情、想象不是引起行为的原因,而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反应。

2.行为分析,是行为主义的分支,强调寻找学习和行为的环境决定因子的心理学领域。

3.行为学家和行为分析学家通常假定,学习的基本过程在物种演化中被保留下来——也就是说,在所有动物物种中,这些过程就其基本特性来说是具有可比性的。

所以他们通常通过动物进行行为研究。

二、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由一个刺激或事件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有机体学习在一个先前不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和一个天生能诱发反应的刺激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联想的过程。

心理学考研精华笔记 格里格、津巴多版《心理学与生活》 核心考点

心理学考研精华笔记 格里格、津巴多版《心理学与生活》 核心考点

目录第1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5)1.心理学的定义与目标是什么? (5)2.请简要介绍结构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5)3.请简要介绍机能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5)4.心理学各个流派的观点是什么? (5)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1.请简要说明心理学研究的各个过程。

(6)2.请简要说明观察者偏见、标准化和操作性定义三者的定义。

(6)3.什么是实验法? (6)4.什么是相关法? (7)5.什么是信度、效度? (7)6.什么是自我报告法? (7)7.请简要说明行为测量、观察和个案研究的区别。

(7)8.什么是事后解释? (8)9.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有什么区别? (8)第3章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8)1.什么是神经元? (9)2.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区别。

(9)3.什么是突触传递? (9)4.简述神经递质的主要类别及其功能。

(9)5.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技术有哪些? (9)6.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10)7.简要说明脑结构及其功能。

(10)8.简要说明脑半球功能的偏侧化。

(10)第4章感觉和知觉 (11)1.简述心理物理学。

(11)2.颜色视觉的理论有哪些? (11)3.音高的知觉理论有哪些? (12)4.什么是注意的焦点? (12)5.知觉组织原则有哪些? (12)6.什么是运动知觉? (12)7.什么是深度知觉? (12)8.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有什么区别? (13)9.什么是定势? (13)第5章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14)1.什么是意识? (14)2.意识有什么作用? (14)3.睡眠的过程中分为几个周期? (14)4.睡眠障碍包括哪些? (15)5.简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5)6.简述催眠的含义。

(15)7.简述冥想的含义。

(15)第6章学习与行为分析 (16)1.简述学习的含义。

(16)2.简述行为主义与行为分析。

(16)3.简述经典条件的作用。

(16)4.简述效果律的含义。

《生活心理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心理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心理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当心理学家向咨询者娓娓道来,讲述深刻道理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在()。

答案:帮助咨询者认识自己内心深处。

2、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方式控制自己的动物本能。

答案:以上三者都是3、语言成本往往意味着相关群体使用的语言具有相对较高的排外性,较明显地体现这一特点的场景有()。

答案:以上三者都是。

4、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而言,男性似乎比女性更乐于谈论国家大事、社会新闻等等,这是因为()。

答案:女性往往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生活中琐碎的事里。

5、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所谓老人的存在()一种负担。

答案:有可能是第2章单元测试1、情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往往给人以甜蜜的感觉,但是过度的依赖也有危险的隐患,这是因为()答案:以上三者都对。

2、依赖的最好状态是(),各方保有相对独立的人格。

答案:依而不赖3、过多的爱和替代也会带来某种()。

答案:剥夺4、当孩子逐渐拥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单纯地认同家长的想法时,家长最妥当的做法是()答案:适当地给予孩子自由,遵从其想法。

5、孩子的成长,一定会经历一个对家长()的过程。

答案:去理想化第3章单元测试1、如果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比较强势,那孩子在外面更容易表现出()的行为2、主体()就是主体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答案:建构3、孩子的逆反心理容易引发极端行为,游走在()的边缘。

答案:规则4、当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时,家长不能过分指责孩子不(),将它变成控制性的东西。

答案:感恩5、在种族延续的过程中,人类可能为了()的生存而说谎,但有代价。

答案:社会化第4章单元测试1、通过()的方式,可以暂时选择性遗忘掉对方的缺点,从而接近他,生活继续。

答案:理想化2、电影培养了我们的做梦能力,修复自己的创伤、表达愿景,这就类似于()周期。

3、任何行为都有意义,即可能存在一种(),间接满足是核心动力。

答案:犒赏机制4、企业招聘的是最合适而非最优秀的人,因为一方面优秀者难以发挥才能,另一方面表现出的优秀会扰动当前环境,可能会让其他同事心生()。

《心理学与生活》练习题库

《心理学与生活》练习题库

《心理学与生活》(1)在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下,对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正确答案:A(2)认知心理学家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的过程正确答案:C(3)突然出现的铃声会使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停止反应称为()正确答案:C(4)下列属于短时记忆的是()正确答案:A(5)下列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正确答案:D(6)色光混合遵从“加法原则”,那么红+蓝等于()正确答案:B(7)能随意地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的记忆是()正确答案:D(8)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正确答案:B(9)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正确答案:B(10)最基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正确答案:A(11)俗话说:“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

”这说明心理对行为具有()作用正确答案:C(12)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正确答案:C(13)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

下列选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运用的是()正确答案:D(14)异相睡眠期脑电波活动相当于()正确答案:D(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16)具有加工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的记忆叫()正确答案:C(17)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的复述称为()(18)最大的感觉器官是()正确答案:D(19)下列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的是()正确答案:D(20)()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正确答案:B(21)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正确答案:C(2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的是()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正确答案:D(23)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是()正确答案:B(24)知识在头脑中的呈现过程和方式叫()正确答案:B(25)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规律正确答案:A(26)丘脑是()正确答案:C(27)表象的直观性表明它接近于()正确答案:C(28)突触小泡的功能主要是()正确答案:C(29)条件反射有()两种正确答案:C(30)下列对气质的描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B(31)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正确答案:A(32)损伤大脑颞叶最有可能使伤者不能从事的职业是()正确答案:A(33)坚持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家是()正确答案:B(34)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潮润而雨”的结论,这种思维特性属于()正确答案:B(35)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的()正确答案:C(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独立工作,互不干涉。

《心理学与生活》复习资料

《心理学与生活》复习资料

《心理学与生活》复习资料专题一心理学概貌第一节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一、心理学的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及心理(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部分:个体、行为、心理(精神过程)、科学的方法二、心理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三、心理学研究什么(一)健康心理学(二)教育心理学(三)咨询心理学(四)发展心理学(五)工业心理学(六)工程心理学(七)人事心理学(八)环境心理学(九)法律心理学(十)消费者心理学(十一)广告心理学(十二)运动心理学(十三)行为经济学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家如何设计研究?一、发现与验证心理学研究的两个范畴:形成想法(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

二、心理学验证的方法(一)相关法(二)实验法(三)心理测量法1、自然观察法2、自我报告法(四)个案研究法第三节心理学的流派当代几种经典心理学理论:➢生物学观点➢精神分析观点➢行为主义观点➢存在-人本主义观点➢认知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一、生物学理论观点➢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行为是被身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

二、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精神分析理论观点➢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结构观点(人格结构理论):➢本我:生物本能欲望。

遵循快乐原则,去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受阻抑,会产生焦虑。

➢自我:代表现实原则而起作用。

通过现实环境、后天学习获得发展。

自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决定对本我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获得满足。

➢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上三者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

一个人要保持心理、生活的平稳、顺利和有效就须这三种力量维持平衡。

三、行为主义理论观点四、存在-人本主义理论观点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为代表,兴起于1950~60年代。

➢精神分析——本能力量,伤残心理学➢行为主义——环境因素,幼稚心理学➢存在-人本主义——第三势力存在-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强调注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人的毕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霍尔(G.S.Hall)提出的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

[统考2008研]
A.白板说
B.复演说
C.进化说
D.成熟势力说
【答案】B
【解析】霍尔提出复演说来解释儿童的心理发展,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对人类进化史的复演。

A项,白板说是洛克提出的,强调后天的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项,进化说是达尔文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心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功能。

成熟势力说是格赛尔提出的,强调生理成熟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出现的阶段是()。

[统考2008研]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潜伏期
D.性器期
【答案】D
3.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统考2008研]
A.第1~2周
B.第2~8周
C.第9~15周
D.第21~30周
【答案】B
4.安斯沃斯(M.Ainsworth)等人研究婴儿依恋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统考2008研]
A.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B.视觉偏爱法
C.陌生情境技术
D.照镜子法
【答案】C
【解析】安斯沃斯用陌生情境技术研究婴儿依恋,将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视觉偏爱法是研究婴儿知觉的主要方法。

照镜子法是研究婴儿的自我所使用的方法。

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统考2008研]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答案】C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形象性、非逻辑性和自我中心性。

可逆性、互反性和守恒性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

6.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统考2008研]
A.自主感
B.亲密感
C.勤奋感
D.同一感
【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不同。

①婴儿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②儿童早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③学前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④学龄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⑤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⑥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⑧成年晚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7.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儿童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替代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恋
父或恋母情结得到解决的原因是()。

[统考2007研]
A.个体成熟
B.在游戏中获得自我教育
C.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教育
D.大众媒体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艾里克森提出“人的八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发展任务,其中的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

在本阶段,艾里克森认为男女儿童虽然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蒂克的爱慕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狄浦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

在这一阶段中,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8.一个婴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是()。

[统考2007研]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迟缓型
【答案】C
【解析】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

其中,反抗型依恋婴儿的表现是:每
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

但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

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9.对儿童脑电变化的研究表明,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为()。

[统考2007研] A.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B.颞叶—枕叶—顶叶—额叶
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答案】A
【解析】脑区的成熟过程与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相吻合,即从控制低级心理机能的脑区到控制高级心理机能的脑区,儿童大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10.在成人中期,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能力是()。

[统考2007研]
A.逻辑推理
B.知觉速度
C.图形识别
D.机械记忆
【答案】A
【解析】众多成人智力发展研究表明,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

其中,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则可以排除B、C、D三个选项。

逻辑推理是与思维的基本形式紧密相关的智力技能,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组织,在中年期仍保持相对稳定。

11.下列选项中,()不是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的关键部分。

A.一生中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B.一生中的心理功能的变化
C.一生中的语言变化
D.仅从出生到18岁的认知变化能力
【答案】D
【解析】许多人认为,发展心理学家仅仅研究儿童,但是这是错误的。

发展包括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方面。

另外,发展心理学家研究的领域是一生中的生理的、认知的、语言的和社会的变化。

12.下列选项中的,()最恰当地描述了发展的观点。

A.变化和选择
B.获得与丧失
C.年轻与年老
D.被动与主动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