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范仲淹》阅读题+答案解析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ee3d8b84254b35effd343f.png)
D.“人”
是“不能堪”的主语,不可断,故选 B。
( 2) D.“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
的文臣。
( 3) C.“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错,原文“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
非朝夕可革也” ,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 4)①“推” ,把……让; “食”,供养;“晏如”,安然自若。
)( 3 分)
A. “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B. 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
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
D. 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
译为:(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
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
②“更张”,改革措施; “规摹”,涉及面;“行”,实行。
译为: 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 改革涉及面太大, 谈论此事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
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 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
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 多所举劾, 人心不悦。 会病甚, 请颍州, 未至而卒, 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 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4aa5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6.png)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 题。
材料一:公讳仲淹,字希文。
祥符八年举进士。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
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
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
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
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
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后因以疾请邓州。
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材料二: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
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上曰:“君薄.淮阳邪? 吾今召君矣。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诏徙奸猾吏民于边。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 其事G遂已。
《范仲淹,字希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6018f6c336c1eb91a375da5.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
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泛通《六经》,长于《易》。
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
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诏出知睦州。
岁余,徙苏州。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
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B.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C.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D.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折役茶,是指产茶地区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茶叶来作为军费。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b7621c856a561253d36f83.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2fad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3.png)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留意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下面是我整理的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解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静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违反的一组是( )(3分)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B(3分)【解析】此題考察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依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常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殊重视并把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代词,这/推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特殊,格外〞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B。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1cc299581b6bd97e19ea82.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范仲淹字希文。
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召为右司谏。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
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十事。
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明三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
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
”帝再赐手诏..,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着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B.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范仲淹,字希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6018f6c336c1eb91a375da5.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
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泛通《六经》,长于《易》。
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
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诏出知睦州。
岁余,徙苏州。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
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B.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C.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D.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折役茶,是指产茶地区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茶叶来作为军费。
《范仲淹》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范仲淹》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9e9f4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7.png)
《范仲淹》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仲淹》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欢迎阅读参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
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
”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
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帝为诏中外,毋辄论太后时事。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
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覈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a021b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c.png)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ff78f6647d27284a735151.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题除积负。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
延州诸岩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润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
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邮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
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狐国已慑其气矣”帝用其议。
久之,元吴归陷将高延德,因与伸淹约和,仲湾为书戒喻之。
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元吴答书语不进,仲港对来使焚之。
大臣以为不当辄通书,又不当辄焚之,宋岸请斩伸淹,帝不听。
改邻州观察使,仲淹表言:“臣守边数年,先人颇亲爱臣,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为伍,第恐为贼轻矣。
”辞不拜。
庆之西北马铺劳,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
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造子纯祜与蓄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
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句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
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
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B.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C.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D.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文中指孔子所作的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范仲淹勤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范仲淹勤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0103fca76e58fafbb003de.png)
【答案】
9.A、C
10.(1)辞别。
(2)到。
11.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
12.自己母亲因为贫苦没有依靠而改嫁常山朱氏这件事
13.C
【考查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思路分析与延伸】
9.B.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D.《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不是范仲淹。
10.句意如下:
(1)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
(2)离开到南郡。
11.重点词语意思如下:
昼夜:白天和晚上。
苦:刻苦。
尝:曾。
解:解开。
衣:衣服。
就寝:睡觉。
12.“既长,知其世家”,意思是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而根据前面“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可知范仲淹“知其世家”指的是知道自己母亲因为贫苦没有依靠而改嫁常山朱氏这件事。
13.C.根据原文“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可知范仲淹通“六经”是因为他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龙岩质检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 》(带答案)
![龙岩质检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 》(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f9067eefdc8d376ee32a8.png)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
王举正懦默③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④。
仲淹日:“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日:“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不得诛。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民族泛称。
②枢密副使:官职名。
③懦默:懦弱,不出声。
④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字相。
⑤除:拜官授职。
【参考译文】:范仲淹担任将领,号令严明,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敌军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密副使之职。
王举正性情胆怯不敢直言,不能胜任其职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又改任参知政事。
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他坚决辞谢不接受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
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还没有出发,朝廷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恰遇王伦进犯淮南,州县官吏中有不能坚守城池的人,朝廷准备调查核实后依法处决。
范仲淹说:“平时忌讳答讲完善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因而)守城的州县官员都没有被处决。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仲淹为.将为 : _担任______ (2)遂.改参知政事遂: __于是________(3)固.辞不拜固: __坚决______ (4)会.王伦寇淮南会: ___恰遇、适逢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C ) (3分)A.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B.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C.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D.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文言文阅读】《范仲淹作墓志》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范仲淹作墓志》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ccb1c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c.png)
【初中文言文阅读】《范仲淹作墓志》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毕仲询《幕府燕闲录》)【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试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范文正公不乐人作墓志()②赖以示予()2.译者以下句子。
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3.提问以下问题。
①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__,”一句中。
②尹洙对范仲淹说道这样的话的本意就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曾②给······看看2.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3.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著名文人的文章,会被后人作为可信的史料,所以应该谨慎。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译文】范仲淹曾替人写下墓志铭,当他写下毕封不好刚必须传送时,忽然想起:“这篇铭记不能不给尹洙(字师鲁)看一看。
”第二天,他把铭文交予尹洙过目,尹洙看看后说道:“你的文章已经很有名,后代人可以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慎重啊。
现在你把中转史文学创作都刺史,知州译成了太守(汉代官名),虽然就是属淡雅古隽的观点,但现却没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可以产生困惑,这正是引发浮躁文人所争议的原因呵。
”范仲淹听到了,颇存有感慨地说道:“多亏恳请你看看了,否则,我差一点必须犯规啊。
”启示文学创作必须细致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骄傲自满。
考量必须贴心,既不瞻前顾后,又能够迁就至方方面面,这才就是一个存有实力、存有智慧的才子!。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范仲淹正直》(含练习题答案)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范仲淹正直》(含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8e5e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e.png)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范仲淹正直》(含练习题答案)范仲淹正直范文正公仲淹贫悴(cuì),依睢(suī)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bǐ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死后谥shì号为“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广为传颂。
悴:困苦。
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术者:术士。
这里是会炼丹的道士。
游:交游,交往。
会:适逢,正赶上。
笃:严重。
善:通“擅"擅长,善于。
白金:白银。
足:值得。
足以:完全可以,够得上。
付:交付,托付。
封志:封存并加以标志。
志:做标志。
内:通假字。
通纳。
放,放在。
方:正要,正好。
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长:长大。
而:通假字。
尔:你。
以:因为。
尚:还。
俾(bǐ):使。
成立:长大,长大成人。
封识: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少时很贫穷,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交往。
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让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存做好标志,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正好想推辞的时候,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神术,以前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课后练习】1、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②不足以付③内文正怀中3、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参考答案】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根据名词代词“葛怀敏”“定川”“贼”“潘原”“关中”“民”“山谷间”“仲淹”“众”“邠泾(邠州、泾州)”“塞”,虚词“于”“之”“乃”,谓语动词“败”“大掠”“窜”“率”“闻”,再结合意思: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
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
句子可以断开为: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故答案为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C.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D. 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
题中C项,“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说法错误,应是“冬至是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 范仲淹读书勤奋。
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
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
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
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
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说法错误。
“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
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
故选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5分)(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5分)【参考答案】(1)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而不敢接受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句中的“以”,因为;“军”,军队;“辞”,辞谢;“听”,接受。
(2)句中的“及”,等到;“卒”,死;“羌酋”,羌族首领;“以”,率领;“哭”,为……哭泣;“哭之如父”,状语后置句,即“如父哭之”,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去”,离开。
【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
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
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
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
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
”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
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
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
”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
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
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
”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
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而不敢接受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
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
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
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
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
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
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
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