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受精卵发育过程图解

合集下载

雌雄核发育

雌雄核发育
关于精核在银鲫卵质中不能形成雄性原核的原因,这是由于在正常受精状态下,银鲫卵质促使精核核膜解体的功能异常,使覆盖精子头部的核膜不能像在两性融合生殖受精卵子中那样进行崩解,所以精核不能进一步发育为雄性原核。但是,银鲫卵子抑制精核发育可能是不稳定的,某些外界条件的改变使银鲫卵受精过程表现为两性融合生殖。例如,
在胎鳉属阿马逊花鳉与饰圈花鳉、黑花鳉属内杂交所得少数杂种为三倍体,表明阿马逊花鳉雌性原核在与雄性原核融合时已是二倍体。Monaco等通过细胞显微分光光度法、电镜分析和放射自显影等证明阿马逊花鳉恢复倍性是通过抑制第一次成熟分裂完成的。因此,把雌核发育分为减数分裂型(meiotic)和非减数分裂型(ameiotic)。根据这一划分,花鳅属的雌核发育类型属于前者,而阿马逊花鳉和银鲫刚属干后者。
1.物理方法 无论是采用低温或高温处理激活卵,均能获得二倍体雌核发育,设备比
较简单。且操作安全、方便。静水压,则需要专门的设备,增加经费开支。
2.雌核发育的受精细胞学及其机制Schultz等(1968)和Monaco等(1984)推断花鳉属的雌核发育三倍体以及阿马逊花鳉中雌、雄性原核并不融合,父本染色体不能掺入到合子中,精子的唯一作用是刺激卵子发育。因此,到目前为止,Schultz等认为雌核发育过程中使雄性染色体失活或排除的机制仍是一个谜。当同源或异源精子进入银鲫卵动物极后,只排出唯一的一个极体。精核始终受到抑制而不形成雄性原核,保持固缩状态,直至保持在准备第一次卵裂前。Lieder曾观察到在8细胞时精核仍保持固缩状。然而,据报道原苏联有 2n=100的两性型银鲫,它的雌核可以和形成的雄性原核融合。不过,值得怀疑的是原苏联及日本的有关学者,不恰当地把鲫统称为银鲫(沈俊宝等,1983)。1991年,Cherfas与作者交谈时,她也坦然实说:两性型银鲫(♀)×鲤鱼(♂)杂交的子代中,绝大部分是有一对口须的。

泥鳅养殖经验_2_苗种培育要点

泥鳅养殖经验_2_苗种培育要点
100 鱼苗放养密度多少适宜?
放养孵出 2~4 天的水花鳅苗,静水池宜偏稀,每平方料 放养 1000-1500 尾;具半流水的池可偏密,每平方米可
放 1500~2000 尾;放养体长约 1 厘米左右的小苗 (10 日龄),每平方米放 800~1000 尾。
101 鳅苗放养注意哪些事项? ⑴ 鳅苗下塘前处理。如用塑料充氧袋装运而来的苗,放养 时注意袋内、袋外温差不可大于 3℃,否则会因温度剧变 而死亡。可先按次序将装苗袋漂浮于放苗的水体,回过头 来再一一开袋,使袋内外水体温度接近后 (约 20 分钟左 右),向袋内灌池水,让苗自己从袋中游出。
厘米、体重 2 克以上的大规格泥鳅种时,再转入成鳅池养 殖。这个阶段就是鳅种培育阶段。如果泥鳅卵 5 月上、中 旬孵化,到 6 月中、下旬便可以开始培育鳅种。7~9 月份 则是养殖鳅种的黄金时期。也可以用夏花泥鳅分养后经 1 个月左右培育成 5 厘米的鳅种,然后就转入成鳅养殖池养 殖商品鳅。
93 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如何划分? 泥鳅苗种培育分为:泥鳅苗培育阶段,夏花鱼种培育阶段, 鱼种培育阶段。
⑹ 在网箱中暂养时间太久的苗会因营养供给不足而消瘦、 体质下降,此苗不宜作长途转运。
98 怎样运输泥鳅苗?
泥鳅苗长途转运时必须用鱼苗袋并充氧,否则极易死亡。 在密封式充氧运输中,水中溶氧充足,只要掌握好适当的 装苗密度,一般不会缺氧。鱼苗在运输中,不断向水中排 出二氧化碳、氨等代谢产物。在密封式运输中,由于二氧 化碳不能向外散发,时间一长,往往积累较高浓度,甚至 引起鳅苗麻痹死亡。据测试,当鳅苗发生死亡时,塑料充 氧袋水中溶氧仍较高,最低也含 2 毫克/升,而二氧化碳升 至 150 毫克/升,所以,塑料袋中鳅苗死亡有时不是因为缺 氧,而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和氨等的协同作用引起的。充氧 袋中用水不宜用池塘肥水,应选择大水面清新水体,如河、 湖泊、水库水。水中有机物、浮游生物量要少,以减少耗

泥鳅的胚胎发育

泥鳅的胚胎发育

泥鳅的胚胎发育胚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28℃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高而时间减少。

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以同一批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是:水温15℃时为80%;20℃时为94%;25℃时为98%。

泥鳅受精卵孵化水温范围为18℃-31℃,适宜水温为20℃-28℃,最适水温为24℃-25℃。

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

即孵化时间与孵化温度、孵化积温呈负相关,水温在14-21℃,平均水温18℃时,受精卵出膜需46小时45分钟;水温在21℃-24.5℃,平均水温22.5℃时,受精卵出膜需30小时40分钟;水温在23℃-26℃范围内,平均水温在24.5℃时,受精卵出膜需要27小时40分;而在水温25.5℃-29℃范围内,平均水温在27.5℃时,受精卵出膜只需22小时。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质向一端移动,形成胚盘。

受精后2小时15分,当水温16℃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2细胞期。

受精后2小时30分,当水温19℃时进行第二次分裂而进入4细胞期,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8细胞期。

受精后7小时15分,当水温19.5℃时进入桑葚期,有的已发育到囊胚期。

受精卵10小时45分,当水温17℃时,细胞逐渐下包,进入原肠初期,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

受精后28小时15分,当水温14℃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

受精后34小时40分,当水温21℃时,胚胎上形成13个肌节,眼泡出现,尾部出现KuPffev氏泡。

受精后36小时15分,当水温17.5℃时,肌节增多至17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22个肌节,肌肉能够轻微收缩,卵黄囊成为梨形。

受精后46小时45分,当水温19℃时,心脏形成,每分钟收缩24次,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摆动。

再经过2小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

受精卵经过48小时45分钟以后,鱼苗从卵膜内孵出,全长达3.5-3.7毫米,肌节共40节,躯干部27节,尾部13节。

泥鳅催产注意事项

泥鳅催产注意事项

泥鳅催产注意事项一.种鳅的选择1.雌雄泥鳅外部特征辩认雌鳅:个体较大,腹部膨大,柔软且饱满,呈透亮的粉红色或者黄色,生殖孔外翻并微红。

雄鳅:腹部扁平不膨大,轻轻挤压有乳白色的精液从生殖孔流出,精液入水可散开,镜检精子活力强。

符合上面标准的亲鳅可做人工催产。

3.不同来源种鳅的处理(1)天然水域捕捉,在捕捉后可在家静养3-4天,之后在催产季节选择成熟度好的种鳅做催产。

(2)市场上收购,由于长时间运输和蓄养,种鳅损伤较大,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并做长时间(一个月)的精心培养方可使用。

(3)人工养殖场选种,来源可靠,选好后可做种。

(4)种鳅的培育,泥鳅亲本培育放养的密度为25尾/平方米左右较为合适,太少浪费资源,太多不利于泥鳅的摄食,水质也不太好控制,如果采用人工繁殖,在泥鳅产卵前一个月,还要将雌雄泥鳅分开饲养,以防止部分早熟的个体提前产卵,导致孵出的鳅苗规格不齐。

二三.催产后效应时间四.泥鳅孵化时间泥鳅孵化水温最好在25-28摄氏度,太高或者太低均不适宜孵化,影响孵化率。

泥鳅繁殖催产药,6支促排卵素2号(A2)和1支地欧酮(DOM)可以催产繁殖500条雌鳅或1000条雄鳅,约10公斤泥鳅。

现在介绍一种简便的配药方法:将1套药(6支A2,1支DOM),溶入150毫升生理盐水中,可注射240条雌鳅和360条雄鳅。

(雌鳅注射0.3毫升,雄鳅注射0.2毫升)催产泥鳅时可以注射背部肌肉或腹部,新手以注射腹部为主(腹鳍前约1厘米处,避开腹中线即可),入针深度约为2毫米,针头朝头部方向,斜刺入泥鳅腹部。

泥鳅催产时水温不低于20℃,最高不超过30℃,水温尽量稳定,以傍晚催产为主,以便第二天观察泥鳅产卵。

注:A2 100微克/支;DOM 100毫克/支未用完的药品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光保存;已兑好生理盐水的放在冰箱保鲜保存,及时用完。

泥鳅催产药(最新配方)该组合一套为7支,分别为6支A2加1支DOM 。

此配方结构经大众养殖公司大批量催产证明,新的配方对比以前的A4加DOM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更方便。

泥鳅孵化

泥鳅孵化

孵化1.孵化设施目前常用的孵化设施有孵化缸和孵化环道两种,相比较而言,孵化缸由于其造价低,占地少,制作方便,机动灵活,更适合于泥鳅受精卵的孵化。

(1)孵化缸结构按照孵化缸所用的材料来分,孵化缸可分为镀锌铁皮、塑料、陶制缸等。

其中以镀锌铁皮和陶制缸最为常用。

镀锌铁皮缸由缸体、排水槽、支架、进水管几部分组成。

一般高为1米,缸上部直径90厘米,下部直径75厘米,形成上大下小的圆锥体结构,在与进水管相连处用铁皮制成倒圆锥形结构。

缸口用印目的尼龙丝筛绢制成上口直径70厘米,下口直径90厘米,高10厘米的网罩,起到滤水的作用。

进水管一端与缸体相连,另一端与闸阀相接。

进.水管管径一般为3厘米。

孵化缸由底部进水,水流由下向上垂直移动,在顶部通过筛绢溢出。

陶制孵化缸(用陶制水缸改制而成)其形状、尽寸与铁皮孵化缸相仿,但须在缸底开一孔,井将缸底用水泥改制成圆锥形。

缸底圆锥形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将陶制釉缸的缸底固定,小心在缸底部中央或底部侧面敲,小洞,插入钢管后,用混凝土和石块将水管面定、管口用木塞塞好,勿使混凝上浆进入,第二步:隔1天,将混凝上固定后,将孵化缸倾倒,将混凝土浆放入缸内用一弧形板沿底部向缸中部做弧面.做好半面,停6小时,待水泥凝面后,再转动缸体做另外一面。

第三步:即第二天待混凝上凝固后,扶正缸体,在缸内壁喷些水,表面洒匀水泥干粉用排刷光面。

(2)孵化环道与家鱼繁殖相比较,由于泥鳅怀卵量少,具有产卵批次多,每批的受精卵数比家鱼少得多的特点。

因此,一般的生产单位均采用孵化缸进行孵化,孵化环道主要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泥鳅繁殖场。

环道的尺寸和构造均与家鱼孵化环道相同,其主体结构由砖砌水泥浇筑而成,同时附设环形排水槽、纱窗、进水喷嘴、进排水管阀、出苗池等。

环道可分内外两圈,分别安装进水管阀,引入水流以控制流量。

在环道的底部设有形似鸭嘴形的喷嘴,喷嘴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压力和喷水距离,以确保水体沿环道作圆周运动。

环道内的水经纱窗流入环形排水槽,由排水管阀流出。

泥鳅养殖经验_1_繁殖要点

泥鳅养殖经验_1_繁殖要点

65 如何培育泥鳅亲鱼? 泥鳅亲本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繁育效果,泥鳅亲本的强化培育是人 工繁殖前重要的环节。泥鳅亲本的强化培育,增强泥鳅体质,促使未 成熟的泥鳅性腺尽快发育达到成熟,以利提早产卵和精卵质量。
泥鳅亲本培育池,面积 50~100 平方米,深 1.2 米,保持水深 40~ 50 厘米。池底夯实,池壁需较硬而不让泥鳅钻洞,也可用塑料膜贴 面。进排水口设网栏,池底铺富含腐殖质的软土或软腐泥 20 厘米左 右。放养前,池塘先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每 10 平方米用生石灰 1 公斤或漂白粉 100 克兑水后全池泼洒。一般 7 天之后便可放养亲鳅 了。
68 如何鉴别泥鳅成熟度?
正确地选择适当成熟的亲鳅十分重要,应认真挑选,同时,不仅要选 好的雌鳅,而且也要选好的雄鳅,这对亲鳅的发情、产卵,或人工授 精,提高鳅卵受精率都有重要的意义。成熟的雄泥鳅一般能挤出精液,
较易判别。雌泥鳅卵巢发育要求达到成熟阶段最佳,不成熟或过度成 熟便会使人工繁殖失败;接近成熟阶段则可以采用人工催熟。
66 人工催产需要准备哪些器具和药品?
⑴ 常用用具有:①注射器: 1~2 毫升容量的医用注射器数支,20 毫升注射器 3 支;4 号或 4.5 号及 18 号针注射针数支。吸取精液, 注射催产剂。②研钵:直径 6.1 厘米的两副,用于磨碎精巢和脑垂体。 ③量筒:100 毫升或 50 毫升有刻度的锥形,或有刻度的吸管.用于盛 放或吸取溶在林格氏液中的精液。④粗鹅毛:人工授精时用于搅拌精 卵用,并用于拨放卵到鱼巢上。⑤解剖刀、剪、镊子:各 1 把,用于 摘取垂体和精巢。⑥器皿:用于暂养亲泥鳅,如盆、桶等若干个。⑦
减至 20%。日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 5~8%。培育期间适当追肥, 使水色为黄绿色,水质保持肥、活、爽。要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为 1/4 左右,在近催产半月左右,每天注水 1 小时,以微流水为好, 有利亲鳅性腺发育。池中要放养一定量的水草,保持良好的培育环境。 另外,可以在池面上设置诱虫灯,引诱昆虫投入水中,作为泥鳅的活 饵料,既可降低饲料成本,又可提高饲料效果。

泥鳅的养殖技术(完整版)

泥鳅的养殖技术(完整版)

• 发情时,在水的表面,几尾雄鳅追逐1尾雌 鳅,最后1尾雄鳅卷住雌鳅的躯干,使雌鳅 受到刺激而排卵。雄鳅同时排精而完成授 精过程。 • 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 鳅苗长苗技术 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 泥鳅的越冬技术 泥鳅的稻田养殖技术
亲鳅的选择技术
–另外,由于泥鳅体表有粘液,可澄清泥中的水 质,也有利于其呼吸。
年龄与生长
•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数量 及水温。一般刚孵化出的仔苗体长约0.3cm, 1个月后长至3cm左右,半年后长至6 cm左 右,第2年年底体长可达13cm ,体重15g左 右。泥泥鳅个体最长可达20cm,体重100g 左右。水温在25~27℃时,泥鳅摄食量大, 生长最快。
注射方法
• 泥鳅个体小,活动灵敏,很不容易捉住。故注射 时,需用毛巾将泥鳅包住,掀开毛巾的一角,使 泥鳅的肚皮露出。这时一只手轻轻握住盖着毛巾 的泥鳅,另一只手将注射器注入泥鳅的腹部。注 射部位一般在腹腔腹鳍前约1cm的地方,避开腹 中线,使针管与鱼体呈30℃的角度,针头朝头部 方向,进针0.2cm左右注射。注射完毕,每50组 亲鳅放入一个小网箱在池塘边暂养。
生活习性
• • • • 分布 水温 光线 呼吸
分布
• 泥鳅 属底栖类鱼类,分布很广,喜欢栖息 于软泥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 域的底层淤泥中,尤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弱 酸性(PH为6.5~7.2)的土壤中。 • 日本、朝鲜和东南来诸国均有分布,我国 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水域均有分布。
水温
• 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 为25~27℃。水温高于30℃,则钻入淤泥中 休息;水温低于5℃,则潜入泥中冬眠。
泥鳅的养殖技术
关闭手机 心态归零
课堂要求

泥鳅人工授精

泥鳅人工授精

泥鳅人工授精的方法时间:2010-06-29 16:16:45 来源:新民养殖网作者:冬冬人工催产后的泥鳅,可以再网箱中让其自行产卵受精,也可进行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的优点:可获得更多的受精卵,提高亲鳅的利用率。

泥鳅人工授精的方法:一、适时人工授精。

认真观察网箱中亲鳅的动静,若发现雌、雄亲鳅追逐渐频,特别是雌鳅呼吸急促,则说明发情高潮来临了,这时候挤压雌鳅腹部会流出金黄色的卵子,卵子游离。

亲鳅的授精时间到了,应马上做好准备,进行授精。

二、制备精液。

剖腹取出贴在背椎两侧的泥鳅精巢。

解剖后将2条乳白色的精巢用镊子轻轻取出。

然后将其放入研钵中研磨,并以1尾雄鳅精液加入15毫升林格氏液的比例将林格氏液立即冲入即可。

三、人工授精。

制备好精液后,人工授精可立即进行。

将雌泥鳅的体表水用干净毛巾擦干,一人用毛巾将成熟的雌泥鳅裹住,露出肚皮,用手轻轻挤压雌鳅腹部,将成熟卵子挤入干燥的白搪瓷盆;另一人将规格为20毫升的注射器(不用针头)吸取配好精液浇在卵上;第三人一手托住白瓷盆轻轻摇晃,另一手用羽毛轻轻搅拌,数秒钟后,加入少量清水,以增强精子的活力,使卵子与精子充分结合。

然后将完成授精操作的卵子漂洗几次,倾出血水,放入孵化设别中孵化。

泥鳅人工授精技术(图)来源:未知时间:2009-5-13 16:43:09 查看次数:1069次文章导读:人工授精,就是让人来给泥鳅注射催产激素,然后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得到受精卵的过程。

如果让泥鳅自然产卵,每条雌鳅产卵的时间不同,有早有晚,有的从4月下旬就产卵了,而有的能拖到8、9月份才产卵,这样很不方便生产管理,费时费力费工。

人工繁殖可以使亲鳅集中产卵,使卵集中孵化,可以得到大量的、规格一致的鳅苗,有利于规模华生产。

所以,有技术、有经验的养殖户,最好实行泥鳅的人工繁殖。

1.准备人工催产工具进行泥鳅催产,应准备的常用工具有:小研钵2个,用来研磨脑垂体和精巢;1~2毫升注射器数个和4号注射针头数只,用来注射催产药物;剪子、手术刀、镊子各2把,用来摘取雄鳅精巢;家鹅的硬羽毛数支,用来搅拌精液和卵子;500毫升或1000毫升棕色玻璃瓶1个,用于存放格林氏液;10毫升或20毫升吸管2支,用于吸取格林式液;500毫升烧杯数只,用于存放卵和精液;数条毛巾,用于注射时包裹亲鳅;木桶或水盆数只,用于催产前存放亲鳅(图6)。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划分与胚胎发育PPT精选文档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划分与胚胎发育PPT精选文档
11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优点:直观描述鱼类完成早期发育的时间长短,
缺点:由于不同的种类或者同一种类在有差异的水温条件 下完成早期发育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因而不同的鱼类 即使经历相同发育时数,也可能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具 有不同形态和结构特征,很难从这些鱼类早期发育的描述 中筛选出可识别的特征用于种类鉴定
12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世纪末,对草鱼、青鱼、 鲢、鳙等的研究,把鱼类从受精卵到具有成鱼形态的早期 发育阶段划分为连续的48个时期,并分别总结各个时期的 特征以资识别。
鲢鱼 草鱼
鳙鱼
青鱼
13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优点:这种划分方法依据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 进行描述,容易选择识别特征,因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 鱼类早期发育过程的描述方法。
32
六、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
1. 水温
卵发育的水温范围随种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这一范围不会超过 产卵季节和场所的水温变幅。
家鱼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28℃,适宜温度为22~28 ℃,最适宜温度为25~27 ℃。
? 南方鲇的胚胎温度范围 ? 最适宜温度
33
种内胚胎发育 历时受水温影响很 大,在可以耐受的 温度范围内两者通 常呈负相关,即发 育历时随水温降低 而延长,随水温上 升而缩短。
8
9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鱼类发育阶段的描述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
(1)从事海洋鱼类研究的学者主要沿用国外的方 法,同样也把鱼类的早期发育分为胚胎期和仔鱼 期(张仁斋 ,1981;万瑞景等,2005)
10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及早期发育的研究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及早期发育的研究
受精约 13 h 50 min 后,胚体头部增大,肌节 出现,约 4 对( 见图 1 - 16) ; 胚体增厚,出现窄长 形的眼基( 见图 1 - 17) ; 17 h 40 min 后进入尾芽 期( 见图 1 - 18) ,尾部逐渐与卵黄囊分离,胚体近 似圆形。约 20 h 40 min 后,听囊出现,肌节增加, 尾部变长。受精约 21 h 后,卵黄内缩,尾鳍上翘 ( 见图 1 - 19) ; 随后,卵黄内凹,肌肉微抽动,进入 肌肉效应期( 见图 1 - 20) ; 受精 25 h 后,心脏有 节律地搏动,心率为 15 次 / min,尾延伸超过头部, 胚体翻滚,胚胎即将孵出( 见图 1 - 21) 。 2. 1. 7 出膜期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和大鳞副泥 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隶 属 于 鲤 形 目、鳅 科、花鳅亚科,分属于泥鳅属( 前者) 和大鳞副泥 鳅属( 后者) ,均 为 小 型 淡 水 鱼 类。因 其 营 养 丰 富、肉质鲜美,有“水中之参”的美誉。近年来,国 内掀起了台湾泥鳅的养殖热潮,尤其在广东、浙江 等地区发展迅速。台湾泥鳅是台湾地区改良的泥 鳅新品种,其分类地位暂不明确。据报道,在南方 养殖 3 ~ 4 个月,泥鳅的平均体质量为 13 g,大鳞 副泥鳅为 20 g,而台湾泥鳅体质量可达 90 g 以 上,是本地泥鳅的 4 ~ 5 倍[1 - 3]。不仅如此,台湾 泥鳅还表现出养殖周期短、易捕捞等特点。对泥 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已有研究[4 - 8], 但以台湾泥鳅为亲本的人工繁育尚未见报道。本 试验研究了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情况,以期为台 湾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出膜前,胚体在卵膜内激烈挣扎,尾部首先刺
286

(精选)泥鳅

(精选)泥鳅

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 loach1.形态特点: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

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硕。

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

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2.生活习性:泥鳅喜爱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水池、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臭,引发严峻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那么由肛门排出。

每逢现在,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严寒,水体干枯,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托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样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刻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而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和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一年4月开始繁衍(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非结成群体。

亲鱼培育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辨别(1)亲鳅的一样要求1)亲鳅应该是性成熟的。

泥鳅性成熟为2冬龄,性未成熟的不能做种,不能用来繁衍。

因此,选亲鳅时,最好选2-3年的大泥鳅.2)体长、体重的选择。

应选体长为14厘米以上的,体重为30克以上的,体质健壮的泥鳅。

雌鳅腹部膨大,富有弹性,腹部有透明感,颜色微红,肋骨明显。

泥鳅繁殖及注意的问题

泥鳅繁殖及注意的问题

品种筛选
在养殖过程中不断筛选和 优化泥鳅品种,以获得更 好的繁殖和养殖效果。
提高孵化率
优化孵化环境
提供适宜的孵化温度、水质和溶氧量,保持水质 的清新和充足的氧气。
及时收集卵粒
在产卵期间,及时将卵粒收集到孵化器中,并保 持水温适宜和环境安静。
合理使用催产剂
根据需要使用适量的催产剂,以提高孵化率和缩 短孵化时间。
未来泥鳅繁殖不仅将用于食用,还将探索其 在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多元化利用的可能 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预防疾病
01
02
03
加强日常管理
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如定 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等 ,可以有效地预防泥鳅疾 病的发生。
使用免疫增强剂
在泥鳅饲料中添加免疫增 强剂,可以提高泥鳅的免 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泥鳅生病,要及 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扩 散。
避免混养问题
避免与其他鱼类混养
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容易产生争食、争空间等问题,影响泥鳅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鱼类混养。
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亲鱼
选择健康无病、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作为亲鱼,雌鱼应 选择2-3龄,体重在15-20g的个体;雄鱼应选择3-4龄, 体重在20-30g的个体。
准备水体
繁殖前需要准备好适宜的水体,水深应在1.5m左右,水 质应清新、无污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
修建产卵床
为了方便亲鱼产卵和收集鱼卵,需要在水体中修建产卵 床。产卵床可以用水泥、木材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形状 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或环形。
Hale Waihona Puke 疾病防治关注泥鳅的疾病防治,采取预 防措施,减少疾病对繁殖的影 响。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

繁殖特性: 泥鳅为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1年可产卵2-3次,怀卵量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10厘米怀卵量7000粒,12厘米怀卵量1万粒以上,20厘米可达2万粒以上。每年4~9月为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
4、繁殖特性:
产卵时要求水温18~28℃,以25-26℃最好;20℃以下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产粘性卵。 泥鳅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径为0.8~1毫米(卵粒直径0.5毫米),吸水膨胀后1.3~1.5毫米。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鳅苗长3毫米。水温在25℃时11个小时就可出苗。
3、食性特点
主要饵料有陆生蚯蚓、蚕蛹、螺蚌肉、畜禽下脚料、面包虫、蝇蛆、鱼粉、豆饼、麸皮、米糠、花生饼和酒糟等,能较好的利用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 泥鳅昼伏夜出,白天也吃食,一般上午7-10时和下午16-18时吃食较多。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
1
2
放养鳅苗应注意的事项
饲养管理 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人工饲料等,也可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地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进行鳅种培育。
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
01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对,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

台湾泥鳅自然繁殖与鳅苗培育

台湾泥鳅自然繁殖与鳅苗培育

台湾泥鳅自然繁殖与鳅苗培育【摘要】台湾泥鳅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自然繁殖与鳅苗培育对于养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台湾泥鳅的生态特点和鳅苗培育的重要性入手,接着详细解析了台湾泥鳅的自然繁殖方式和繁殖环境,介绍了鳅苗培育技术及关键环节,分析了鳅苗培育的应用价值。

结论部分强调了台湾泥鳅自然繁殖与鳅苗培育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台湾泥鳅养殖发展的趋势。

台湾泥鳅养殖产业的发展有望得到进一步促进,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台湾泥鳅、自然繁殖、鳅苗培育、生态特点、繁殖环境、技术简介、关键环节、应用价值、养殖发展、重要性、趋势1. 引言1.1 台湾泥鳅的生态特点台湾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小型鱼类,身体细长,色泽黝黑,背部稍扁,具有强壮的尾部肌肉。

它们通常生活在溪流、河流和湖泊中,喜欢在沉积物和水草丛中寻找食物。

台湾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

台湾泥鳅的生态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力强等方面。

它们能够适应不同水质环境,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1~2年内就可以达到成年大小,繁殖能力强,每年可产下大量卵子。

台湾泥鳅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台湾泥鳅是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鱼类,其生态特点使其成为养殖业中的主要种类之一。

在鳅苗培育中,了解台湾泥鳅的生态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繁殖规律和培育技术,提高鳅苗的质量和产量。

1.2 鳅苗培育的重要性鳅苗培育是台湾泥鳅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鳅苗培育直接关系到泥鳅养殖的产出和效益。

通过科学有效的鳅苗培育技术,可以提高泥鳅的养殖密度和成活率,从而增加养殖产量。

高质量的鳅苗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对养殖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

鳅苗培育也是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一环。

合理的鳅苗培育技术可以缩短泥鳅生长周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成本。

通过科学的鳅苗培育,可以更好地控制养殖过程,使养殖更加稳定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