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理论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理论分析【摘要】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逐渐向俱乐部模式转变,俱乐部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学生体育素养。
本文通过对俱乐部模式的概念、优势、建立与运行机制、实践效果和理论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俱乐部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部分将总结俱乐部模式的优势和实践效果,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建立、优势、运行机制、实践效果、理论分析、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理论分析引言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分析其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俱乐部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深入研究俱乐部模式的优势、运行机制、实践效果和理论基础,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俱乐部模式的理论分析,可以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理论分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概念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俱乐部模式是指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通过设立各种类型的俱乐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服务和活动机会。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与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摘要:我国普通高校实施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采用对部分高校进行调研的形式,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把握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具体情况。
研究现阶段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意见,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使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指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模式,是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体育的改革从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健康教育为主导思想的切入点基础上建立的。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借鉴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又结合自身的实际,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的教学模式,备受广大学子的喜爱和认可。
本稿就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着研究如何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开始试行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是从这些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高校中选取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主要采取收集相关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院校相关报道,另外通过网络手段查询下载相关资料和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
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根据调查得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体育俱乐部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和支持,体育俱乐部教学场地和器材得到很大的改观等。
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重点分析不足之处。
1.学生选项受限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较热门的项目上,比如: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学生缺乏可选择性,由于所选项目人数上的限制,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喜爱的运动而被调整到其他运动上。
大学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大学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摘要: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开设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体育俱乐部是一种适合当前我国高校现状的体育教育形式,值得推广;资金短缺、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缺陷、项目开设的不完善是当前高校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俱乐部的管理机制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所在。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现状发展研究教学改革1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一些高校出现了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主的教育方式——体育俱乐部。
本文试图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革的对策及今后的设想,以促进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2 研究对象和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
问卷以吉林省8所高校体育俱乐部成员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4份,回收率为84.3%。
3 高校体育俱乐部开设的现状3.1 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各高校开办体育俱乐部的目的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自我体育”,观念的形成,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为全民健身服务。
3.2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动机在全民健身战略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具备了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经济实力,“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时尚。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动因是多向的。
在增强体质,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充实生活、适应社会三个方面,男生取向高于女生,而在健美形体取向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这说明,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与男生存在明显的差异。
3.3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特点3.3.1 发展模式已具雏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高校体育俱乐部近几年发展较快,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其模式综合为三大类:(1)为配合体育教育改革,满足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2)为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3)为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是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短板,教学质量和效果亟待提高。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和意义变得愈发重要。
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教学方面存在着缺乏专业教练、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将对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健康发展。
的重要性就在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和指导,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相关的理论和前沿研究成果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指导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提升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策建议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我们也将为未来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其持续改进和提升提供支持和保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达到对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分析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平台,其教学现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对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进行现状分析时,首先需要考察俱乐部的设施和资源情况。
很多高校的公共体育俱乐部设施不够完善,如器材老化、场地狭窄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人员队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有些俱乐部的教练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最新-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精品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摘要全民健身运动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文基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提出发展策略通过高校、会员、企业等多方筹措,确保资金投入;完善各项机制,优化俱乐部管理体系;援引与培训结合,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突出学生主体,构建课外课内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成为人们的共识。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在宣传与推动全面健身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体育俱乐部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进一步优化了高校体育教学,从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需求出发,对发展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势1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不受传统课时约束,相对开放,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学生之间竞争性较强,拥有较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促成体育教学目标达成。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由于趣味性较强,尊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需求,体现了快乐学习、生活化学习、终身学习思想,将体育学习有机渗透在娱乐活动、学生日常生活与竞技活动中,更容易促成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3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素质发展比较狭隘。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具有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凝聚在一起,使之在趣味化活动与竞赛活动中进行充分学习互动,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优化学生体育素质结构。
4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涵。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与欢迎。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出现,必将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涵,通过浓郁的娱乐、竞赛、健身等活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新发展。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1经费缺乏保障。
高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俱乐部教学需求也日趋显著。
这就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运动设施、场地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单一的会员会费收入渠道使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缺乏经费保障。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研究
3推荐作者简介:梁金柱(1979.5-),男,汉,辽宁人,大连海事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项目名称:新时代社会主义下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方向和开展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3132019264。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研究梁金柱 大连海事大学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关注“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成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热门场所。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体育俱乐部成了体育课堂的延伸,不断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逐渐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满足学生的需求。
高校在高校设立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便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就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模式进项深刻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日益突出,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成为高校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还处于摸索和改革阶段,它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在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背景重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了高校培养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教育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开展校园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近年来,高校体育不断改革,各种教学资源不断加强,学校利用网络平台扩大了学生选课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选课平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选课模式。
但是,任何改革都有利也有弊,教育改革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课程的设定弱化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自主选课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活动空间,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硬件设施不完善资金、场地、器材等需求对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必不可少,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无法给予充分的场地以及设备的需求,不仅如此,包括体育课程场地的需求,部分高校都难以给予支持,因此,无形中增加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活动难度。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年计算 ,参照教师上课的的课时费标准 。 2 学生课外体育俱 乐部存在问题 . 2 ( )宣传力度不够 ,校园影 响力较小 。调查 可知 :①接 受体育 1 课教学 的学生知道存在课 外体育俱乐部 这一组织 ,但对各俱乐部具体
情况并不 了解 。②对于 大三大四这类 没有了体育课的学生 ,对体育俱 乐部 的认知及 了解微乎 其微 ,而这批 学生本应是体育俱乐部最大 的组 成 。由此可 见 ,当前俱 乐部的宣传途径 大部分依赖于体育课堂教学 , 途径单一 ,宣传 力度不够深入 ,校园影 响力较 小。
缸 科 技 2 1年第5 02 期
学 术 r 讨 d T
高校 学生课外 体育俱乐部 的现 状调 查与对策研 究
张敏 青① 陈 银 河 ②
①浙江理 工大学体育教 研部
摘 要
3 0 1 杭 州 ;② 浙 江 省 体 育 运 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10 8
本文采 用文献 资料 法、调查 问卷法 、数理 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学生课 外体育俱 乐部的现状进行 调查 ,探讨在俱 乐部 开
基金 项 目:浙江理工大学校 级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 ( l 8 e 12) l
学 术 研 讨
缸 科 技 2 1年第 期 02 5
( 管理 机制 不够 完 善 ,俱 乐 部规 范性 亟待 完善 。从 调查 来 2)
看 ,当前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缺少一个全面 、 、行之 有效的管理机 活 制 ;俱乐部设项 ,没有 完全体现学生 的兴趣爱好 。 目 定位不清晰 , 标 缺乏一定的奖罚制度及约束力 ,指导教师缺乏激情 和成就 感 ,会员往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一、概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和推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将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概述其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文首先简述了研究背景,指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学内容单形式僵化以及学生缺乏运动兴趣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念、实施步骤及其优势,并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和实践建议。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选择运动项目,组成相应的俱乐部团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还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也能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对全国范围内100所高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交流平台。
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俱乐部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整理以及实地考察,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该模式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
通过俱乐部形式的组织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体育社团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
从国外高校体育发展来看,一些国外体育强国都很重视高校体育组织的建设工作,特别是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建设,把培养高校学生的竞争、协作、创造、组织等能力作为协会、俱乐部的主要目的。
高校体育也同样面临着象高等教育一样,如何适宜两种经济体制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寻求改革和发展是高校体育的当务之急。
我国高校建立体育社团的意义:1、丰富了大学生余暇生活,形成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能力3、适应了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4、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巨大工作潜力,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5、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体育动机高校体育社团的形成原因:通过对社团成员参与动机的抽样调查分析,大多数体育社团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娱乐性。
大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体育运动所具有的激烈竞技性与娱乐性的追求。
世界体育大赛和流行体育活动的兴起,也是促进体育社团组织形成的重要影响之一。
②目的性。
社团发起者和组织者,往往是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而社团参与者,则绝大多数都抱有满足于参与娱乐、扩大交往、缓解学习紧张的压力,以及强体、健美、娱乐、提高体育技能、减肥、展示自身对体育的理解和权威性等目的。
我国高校社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与运行现状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
但是,多数体育社团组织的负责人缺乏对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以近期和短期行为开展活动。
绝大多数体育社团组织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组织措施,财务管理和开展活动的秩序较混乱,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发展,停滞不前。
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成员的结构主要是: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同校学生或同级、同系、同班及同室同学等群体组成的,具有地域性、亲和性。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通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调研,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综述高校体育俱乐部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既学习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了中国自己的国情,已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倍受他们的喜爱。
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高校体育知识传授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多样化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界定吴秋林[1]在界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访谈,在借鉴了同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调查研究的情况,把高校体育俱乐部界定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刘建坤,王桂欣[2]把‘体育教学俱乐部’定义为: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陈杰[3]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定义为俱乐部制体育课(主要是指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模式,即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堂选修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上课,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但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任务”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傅光磊[4]分析总结了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6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参加俱乐部的自主性;俱乐部与成员间的互利性;维护本俱乐部成员权益的本位性;俱乐部内部事务参与的义务性;俱乐部决策民主性;经营上的非盈利性与独立性。
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
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作为高校教学活动重要形式,在加强学生体育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类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和实践中,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深度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方式和实践。
为了更好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开展的现状以及它的未来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有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开展的研究文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开展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总结了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优势和功能。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充满活力,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很强的吸引力,其设置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本文研究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情况。
从院系设置、科目选择、社团活动、社团规范等方面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情况。
首先,建议各校可以设置专门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以增加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其次,运用灵活多样的科目选择,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度。
此外,国内的普通高校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经历和实践能力。
另外,各个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社团规范,以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运转。
最后,进一步研究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趋势。
从加强管理和实施机制,发展社团文化和实施激励措施,开展多彩社团活动,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和教师参与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趋势。
首先,建议各个高校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管理,完善实施机制,有效发挥其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团文化的发展,培养合作、团队协作的意识,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和才能。
此外,还应该开展多彩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摘要:在不断深化的教育体制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一理念已逐步形成,并逐步形成了体育教学的精华。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运动俱乐部”的形式,这种新的体育教育方式将会对我国大学的体育课产生深远而深远的影响。
针对这种趋势,目前国内大学的体育课普遍采取“运动社团”的教学方式,笔者在参考文献和文献中对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社团;理念;俱乐部;体育精神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为现阶段的“创新型人才”和“多功能人才”培养方式。
这样,它可以专注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恰恰符合这一教学要求,从而在主流大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一、体育教学社团与专业体育课程之区别针对体育教学社团与专业体育节之间差异性问题,可以从五个主要层面进行:目标领域、水平联系、内容、时间、评估。
第一,就目标领域而言,运动社团的目标是培养和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发展,过去的专门体育课主要是培养基本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并把思想品德的正确运用到课堂上。
第二,就水平联系而言,在专业体育教学中,常规专业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太多的问题,所学科目与所学科目的内容基本相同,缺少创造性。
而体育社团在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学校的工作中存在着差异,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在内容上,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是基于大课程观的视角进行的。
它有效地整合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团体运动和运动训练,构建了一个新的、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
特殊体育课程是根据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课程内容制定的。
其课程是为有一定爱好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特殊体育课程。
第四,对于时间方面,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每周学时要比专项体育课的每周学时多出近两到三倍,传统的专项体育课每周的学时是2~3学时,体育教学俱乐部因为所涉及的教学方面更加广泛一些,所以每周为5~7学时。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作者:盛新新霍美霖姚莹莹王群群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摘要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一项牵动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况和优势、类型与特色、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受世界大学体育思想和高等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体育俱乐部研究作为高校体育改革具有标志性的课题悄然兴起。
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能使高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突破原来课堂上教材体系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形式枯燥呆板的情况。
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效果,但由于改革的时间不长,客观条件限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况和优势(一)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基本概况体育俱乐部起源于欧洲,已有200多年历史,伴随着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体育俱乐部也被引入我国上海、广州等沿海大城市,但这些俱乐部大多是上层社会休闲、娱乐交往的场所,与广大百姓生活相差甚远。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体育俱乐部犹如春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1998年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俱乐部进行了调研,目前我国体育俱乐部已发展到6万余个。
(二)体育俱乐部对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传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课外活动组织模式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注重技能教学,使学生的体育观念滞后,上课为了考试的观念在学校的学生中根深蒂固。
然而,进行体育俱乐部改革后,对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终生体育观的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影响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类型进行归类研究,并对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体育俱乐部的特色进行分析总结。
简析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
简析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等院校的学生的素质的要求,我们不再是仅仅只针对学问、能力的培养,更加的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成为了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开设各种体育课程及课余体育场所,来激励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满足学生的对体育锻炼需求。
本文将向大家阐述我国现在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情况及体育俱乐部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研究在现代的大学教育内容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在越来越弱化,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降低,而课外的体育活动相对来说又是比较的单一、缺乏活力,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直线的下降,远远的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综合发展的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为了改善高校学生体育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各大院校都加大了对体育事项的建设资金支持,在校园内建立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来满足学生对各种体育活动的锻炼需求。
一、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俱乐部”一词来源于欧美之地,在我国一般是指各种文化场所或娱乐之地,具有目标具体性的特点,主要满足人们在某一方面的聚集研究的需求。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具有相同的体育爱好的大学生他们在满足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发展的需求的基础上,自觉自愿的团结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群众性体育团体。
在我国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从80年代兴起的新兴事物,之后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开始广为流传发展。
相对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来说,我国现在各高校的体育俱乐部一般还是以课外体育活动的补充形式而存在的,其种类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课外体育俱乐部。
是与大学体育教学体制相配套的课外活动组织,它一般是以培养学生的体制、增强学生的兴趣为宗旨,在以健康为指导的基本前提下,开展集学习、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相关推荐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论文摘要:公共体育课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本文针对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实施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论证和研讨。
这对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的理论研究,以及高师院校开展公共体育课俱乐部的实践都有着重要意叉。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是以高师院校的师范性质为依凭,依托学校运动场馆和器材,围绕学校优势的运动项目和学生喜欢的项目,配备优秀师资的基础上,将普通体育课改变为“体育选修课”,进而发展成为“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双边关系由过去的“教师主体,学生主导”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以达到从注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生理发展规律逐步向注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三维体育教育观的转变。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如何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使更多学生在这最后一站体育教育中建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终身健身”的理念和技能,是目前我们在实施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改革后,进一步深化高师院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为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顺高师院校体育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观念和体制的创新。
1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现状与背景分析1.1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挑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大学体育课正接受着挑战。
在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了一个疑问一为何学生在中小学学习了那么多年体育后还要在大学期间学习体育?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坚持技能传授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大一统”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导致大范围的“厌课现象。
在旧式体育课受到冲击的同时,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高校学生课外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因为受到学生体育意识以及兴趣的影响,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在组织形式上面还是以早操、课间操,学生自发锻炼等形式为主。
体育俱乐部经营研究论文
体育俱乐部营销策略及实践
目标市场分析
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群体,掌握其需求和偏好,为制定有针对 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产品创新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不断优化和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 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价格策略
根据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吸引 消费者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及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 和激励等,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服务质量管理
通过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流程,确保提供优质的服务 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
场地管理
合理规划和使用场地资源,包括设施维护、安全保障和 环境卫生等方面,确保满足客户需求和行业标准。
04
体育俱乐部经营创新及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改进 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和策略。同时, 可以结合新技术的发展,研究体育俱乐部的智能化管理和个 性化服务等。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总结词
该文献为体育俱乐部经营领域的一篇经典研究论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详细描述
该文献探讨了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管理策略、市场营销手段等多个方面,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体育俱乐部经营创新及发展模式
体育俱乐部经营创新
体育俱乐部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会员管理,建立良好 的客户关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发展模式
体育俱乐部应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发展战 略,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推动多元化经营,加强品牌建设, 提高市场竞争力。
体育俱乐部多元化经营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通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调研,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界定
吴秋林[1]在界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访谈,在借鉴了同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调查研究的情况,把高校体育俱乐部界定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
傅光磊,2,分析总结了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参加俱乐部的自主性;俱乐部与成员间的互利性;维护本俱乐部成员权益的本位性;俱乐部内部事务参与的义务性;俱乐部决策民主性;经营上的非盈利性与独立性。
沈小乐,石冰,3,在普通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认为尊重学生自主性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并总结了: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满足需要,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教与学的合力使团队精神得以弘扬.
综上所述,沈小乐和石冰在文章中说明了尊重学生自主性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通过研究傅光磊的论文,德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功运作,对于我国也有一些启迪作用。
三:高校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的影响
张颖[4]“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叶敬春,张军[5]俱乐部的任务是:(1)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兴趣潜能,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使体育过程成为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建立锻炼身体习惯的过程;(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俱乐部的建立对学生毕业以后从事锻炼身体的终身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它能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之余,有锻炼身体的兴趣,对一生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
体育俱乐部就是培养学生健身能力,有计划、有实施、有自我测试等一整套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能力、裁判能力,掌握一套比较系统的单项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俱乐部对于学生在体育能力、体质、体育意识、运动技术水平、兴趣习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和积极的影响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的研究
1: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不利因素
张劲松,荆杰等[6]通过对15所高校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得知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面临的困难位于前四位的依次为场地设施缺乏、缺少资金、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和教师专项结构不
合理,虽然在不同类型俱乐部中位次稍有不同,但在不同俱乐部的选择比率都超过了50%。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管理制度不健全”选项因素较高,位于俱乐部选项第四位,选择率达到76.34%说明目前在体育俱乐部中普遍缺少规范的管理,俱乐部运行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唐迅,唐成[7]认为不利因素有以下五点: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定位不够准确;俱乐部缺少文化支撑;俱乐部忽视“以学生为本”;体育教师难以适应角色转换;俱乐部处境鼓励,缺乏政策扶持和社会关注。
马世坤[8]认为硬件资源不充足。
这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的不足。
一些高校的
体育俱乐部提供给会员旧的器材,有的甚至无法提供。
2: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建议
欧阳萍[9]认为体育教学俱乐部要在普通高校中更好地生存、发展,各高校不
可简单地模仿,并提了六条发展的对策:(1)以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2)完善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3)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4)确立俱乐部的类型;(5)优化教学项目;(6)以竞赛促训练。
综述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体育俱乐部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如缺乏场地设施,缺乏资金,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和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课程趣味性不足等。
这些都是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结: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符合当前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对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而在强调其优势和特点的同时,我们又应该注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秋林,茆飞霞.华东地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 中国体育科技(,,,,.
[2].傅光磊(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启示(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3].沈小乐,石冰(普通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4].张颖.普通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叶敬春,张军.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办法. 武汉体
育学院学报,2002,(7)
[6].张劲松,荆杰,张淑君,杨青,张树巍.对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的调
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
[7].唐迅,唐成.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现状研究. 山东体育科技,2004 [8].马世坤.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体育科技,2004 [9].欧阳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