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隧道偏差超限案例.docx
盾构区间隧道偏差超限案例.docx
盾构区间隧道偏差超限案例.docx案例一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广区间盾构隧道偏差超限质量事故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阳站~广都北站右线(以下简称:华广区间右线)全长708.667m,采用盾构法施工。
该盾构机于3月7日从广都北站始发,3月13日项目部测量组对1~12环进行管片姿态测量,测量成果显示隧道高程最大偏差为19mm;3月19日项目部对1~56环管片姿态进行复测,发现17-56环(GDYK25+533.3~+593.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限,其中56环垂直偏差达到+2010mm、水平偏差+52mm,但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56环处显示的盾构垂直偏差为盾首-29mm、盾尾-25mm,水平偏差盾首+41mm、盾尾+35mm,成型隧道实测偏差与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显示偏差严重不符。
经过调查,确认是盾构机VMT系统(盾构机上使用的一种测量自动导向系统)中输入了错误的盾构推进计划线数据文件,致使盾构机按照错误的计划线推进,导致盾构隧道轴线偏差。
加之项目部未按照测量规定的频次(每20环人工复测一次)进行人工复核,致使偏差不断扩大而未能及时被发现。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3万余元,构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一、工程概况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土建1标盾构区间,由科技园站~锦江站~华阳北站~华阳站~广都北站4个区间组成,线路沿天府大道西侧辅道敷设,设计总长6039m。
华阳站~广都北站盾构区间右线起点里程YDK24+901.7,终点里程YDK25+617.3,短链6.933m,全长708.667m。
二、事故经过1.该盾构所用的数据文件形成的经过2013年10月,项目部完成华广区间左右线设计轴线计算后,将计算结果报三级公司精测队进行复核,设计轴线计算结果正确,项目部收到经复核后的电子文件为“华广区间右线.DT2”,该文件保存在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中。
三级公司复核后的书面材料于2014年2月23日返给项目部。
2013年11月,三级公司精测队队长郑某到工地对测量人员进行了VMT系统的使用培训。
国内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国内TBM、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盾体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较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
但在施工过程中人机交错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环节工艺复杂,较易出现起重伤害、电瓶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事故,且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表沉陷风险极大。
一、盾构进出洞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盾构进出洞都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蕴藏着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问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I 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同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盾构法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3: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越江隧道坍塌事故
案例3: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越江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原因 (1)在冻结条件不太充分情况下进行开挖: 要求冻结时间50天,实际43天;6月24日回路温差大于要求 (2)施工单位对于险情征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压力水流出;土温上升;水压力达到承压水压力没有紧急止水措施,没向隧道公司 和监理公司汇报
案例1:10号线二期六~莲区间下穿京西机务段
2011年8月27日风险事件情况:2011年8月27日12点58分,丰台工务段北京
地铁10号线下穿工程现场监护职工发现北京机务段机车出库线与入库线间 出现塌方。塌方处位于北京机务段641#道岔至北京西站1252#道岔(出库线)
和北京机务段601#道岔至北京西站1256#道岔(入库线)两线间,塌方上口
DF110161)并马上通知了现场指挥部调度、丰台工务段调度和线桥车间, 于13点05分办理了封线。丰台工务段及施工单位及时赶到塌方地点组织
抢修处理。抢修后,北京机务段出库线14点开通线路,限速5km/h;北
京机务段入库14点13分开通,限速5km/h。过车观察后,机车出库线、 入库线14点37分恢复正常速度。
¢105 0污水 管
约15m
塌陷位置
盾构
¢220 0雨水 管
人行 天桥 盾构 风 道
案例3:14号线东~将区间将台站始发端洞门土体塌方
6.22 接收端现场施工情况
6.22 始发端塌方情况
6.23 接收端现场施工情况
6.23 始发端施工情况
案例3:14号线东~将区间将台站始发端洞门土体塌方
6.24下午 风道内情况
案例3:14号线东~将区间将台站始发端洞门土体塌方
路面铺设钢板情况
盾构姿态偏差原因分析00
天津地铁2号线机场延长线工程李明庄始发井盾构右线隧道轴线偏差原因分析与纠偏对策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地铁2号线机场延长线工程土建施工项目经理部一、李明庄右线盾构隧道轴线偏差环号: 设计距离设计角度实际角度偏差(mm,右偏为“+”)1 21.659 184.4736 184.4718 -1.8901310992 22.860 184.5455 184.465 -53.640657293 24.060 185.0204 184.511 -76.2878164894 25.261 185.0906 184.5442 -105.689852455 26.461 185.1600 184.5704 -145.734672316 27.662 185.2248 185.004 -178.093856737 28.862 185.2931 185.0433 -209.608719678 30.062 185.3610 185.0819 -243.392861979 31.262 185.4244 185.1258 -270.5387883310 32.462 185.4914 185.1914 -283.2840897411 33.662 185.5542 185.2356 -310.890898412 34.862 186.0206 185.295 -327.0423722313 36.061 186.0827 185.3633 -334.6255857414 37.261 186.1447 185.4318 -341.0603679815 38.460 186.2104 185.5306 -312.6963706716 39.660 186.2719 186.0001 -314.756830817 40.859 186.3332 186.0631 -320.90734442第1环第5环第10环第15环设计隧道中线实际隧道中线第17环实际中线与设计中线偏差示意图二、李明庄右线盾构轴线高程偏差环号视线前视实测高程设计高程较差1 -4.111 1.655 -5.514 -5.542 0.0282 1.671 -5.53 -5.572 0.0423 1.476 -5.544 -5.602 0.0584 1.496 -5.564 -5.632 0.0685 1.518 -5.586 -5.662 0.0766 1.537 -5.605 -5.692 0.0877 1.558 -5.626 -5.722 0.0968 1.576 -5.644 -5.752 0.1089 1.592 -5.66 -5.782 0.12210 1.579 -5.690 -5.812 0.12211 -4.136 1.590 -5.726 -5.842 0.11612 1.618 -5.754 -5.872 0.11813 1.646 -5.782 -5.902 0.12014 1.671 -5.807 -5.932 0.12515 1.687 -5.823 -5.962 0.13916 1.705 -5.841 -5.992 0.15117 1.721 -5.857 -6.022 0.165三、盾构姿态偏差原因分析:1.为了保证盾构不被洞门卡住,盾构始发采取切线始发。
国内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国内TBM、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盾体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较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
但在施工过程中人机交错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环节工艺复杂,较易出现起重伤害、电瓶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事故,且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表沉陷风险极大。
一、盾构进出洞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盾构进出洞都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蕴藏着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问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I 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同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长大盾构隧道贯通误差分析
长大盾构隧道贯通误差分析长大盾构隧道贯通误差分析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 511453【摘要】依据狮子洋隧道洞内外控制测量设计,通过对狮子洋盾构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值分析得到不同施工阶段的测量限差要求,以此确定盾构施工测量精度、方法,制定测量方案,确保盾构隧道贯通和顺利对接。
关键词盾构施工控制测量联系测量贯通误差一字对接1概况1.1工程概况狮子洋隧道位于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东涌站至虎门站区间,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隧道全长10.8 Km,分为SDⅡ、SDⅢ两个标段,进口里程DK33+000,地理位置隶属于广州市南沙区;出口里程DK43+800,隶属于东莞市沙田镇。
进口段左、右JD6曲线,其圆曲线半径分别为R=7250m(左线)及R=7000m(右线),缓和曲线长L0=670m;出口段左、右线分别位于左、右JD7曲线,其左右线圆曲线半径均为R=7000m,缓和曲线长L0=670m。
进口洞口位于圆曲线上。
本标段采用2台直径为11.182m复合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分左右线向出口推进,隧道两端从狮子洋两岸掘进,穿越狮子洋海底于洋底中部对接贯通。
狮子洋隧道被定义为世界上目标难度值最大的水下隧道、国内最长标准最高的水下隧道、国内盾构一次性单机推进最长的水下隧道、中国铁路第一条水下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圆形隧道,工程规模大、设计标准高、涉及工法多,经济和技术意义重大。
1.2 控制网概况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性,测量工作不仅要保证隧道顺利贯通,还要考虑到相邻标段的搭接,因此,由SDⅡ、SDⅢ标进行狮子洋隧道独立控制网联合测量,并各自进行与相邻标段的衔接测量。
由于受地形限制,沿线路走向测线跨越狮子洋海面宽度超过2.5km,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很难达到测量设计要求,故平面控制采用铁路GPS-B等网设计,并参照国家GPS-C级网精度技术指标,大地四边形坚强网形结构施测。
施测时与设计院既有的GPS控制点联测以保持系统基准一致。
隧道独立控制网采用经设计院确认的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网,口端有GPS-C15,GPS-C16两点,出口端有J2,J3两点。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集锦453
前言基础设施领域的开拓肩负着股份公司结构转型、产业调整的重任,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类项目越来越多,经营收入占比越来越高。
但是这类项目的安全管理风险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对于中建来说,基础设施这个新兴领域,我们的管理还比较薄弱、经验不足、专职人员也比较少,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为了保障基础设施领域安全运行,我们搜集整理了全国范围内近年来基础设施领域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依此警示大家吸取事故教训,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保障安全生产。
案例一:天津地铁2号线突泥涌水导致盾构机被埋事故2011年 5月6日凌晨7时30分许,天津地铁2号线建国道—天津站区间,左线掘进289.2m +0.2m、右线掘进247.2m+0.6m时,右线盾构机因螺旋机被水泥土固结块卡死无法运转,在开启观察孔进行处理时,发生螺旋机观察孔突沙涌水事件。
由于该地段的地质异常复杂,突泥及涌水较大,导致地面塌陷,且左线掘进快于右线35环,左线线路高程高于右线,致使左右线隧道均发生局部管片变形破损开裂,最终左右线隧道均封堵回填,两台盾构机埋于地下,建天区间左右线重新改线施工,构成责任事故(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时,两台盾构机平面位置如下图所示。
左右线盾构机平面位置事件经过2011年5月5日19时至5月6日8时,右线盾构掘进施工由盾构队长兼盾构司机带领机修人员进行夜班施工。
当盾构掘进至206环位置时,机修人员发现盾构机的螺旋输送机运转不正常,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正反转过程中,听到螺旋输送机前下方观察孔附近有异常的磨擦声。
凌晨4时左右,螺旋输送机被彻底卡住。
现场值班人员根据查阅施工图及地质勘察报告而初步判断:刀盘已进入旋喷桩加固区域,螺旋输送机中有异物卡住了螺旋输送杆,导致渣土被堵。
初步考虑决定拆开螺旋输送机前下方观察孔(尺寸约为350mm×500mm)盖板取出异物及时恢复掘进的处理方案。
早晨8时许,盖板拆除完毕。
国内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国内TBM、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盾体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较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
但在施工过程中人机交错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环节工艺复杂,较易出现起重伤害、电瓶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事故,且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表沉陷风险极大。
一、盾构进出洞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盾构进出洞都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蕴藏着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问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I 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同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盾构区间隧道偏差超限案例(新、选)
案例一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广区间盾构隧道偏差超限质量事故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阳站~广都北站右线(以下简称:华广区间右线)全长708.667m,采用盾构法施工。
该盾构机于3月7日从广都北站始发,3月13日项目部测量组对1~12环进行管片姿态测量,测量成果显示隧道高程最大偏差为19mm;3月19日项目部对1~56环管片姿态进行复测,发现17-56环(GDYK25+533.3~+593.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限,其中56环垂直偏差达到+2010mm、水平偏差+52mm,但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56环处显示的盾构垂直偏差为盾首-29mm、盾尾-25mm,水平偏差盾首+41mm、盾尾+35mm,成型隧道实测偏差与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显示偏差严重不符。
经过调查,确认是盾构机VMT系统(盾构机上使用的一种测量自动导向系统)中输入了错误的盾构推进计划线数据文件,致使盾构机按照错误的计划线推进,导致盾构隧道轴线偏差。
加之项目部未按照测量规定的频次(每20环人工复测一次)进行人工复核,致使偏差不断扩大而未能及时被发现。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3万余元,构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一、工程概况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土建1标盾构区间,由科技园站~锦江站~华阳北站~华阳站~广都北站4个区间组成,线路沿天府大道西侧辅道敷设,设计总长6039m。
华阳站~广都北站盾构区间右线起点里程YDK24+901.7,终点里程YDK25+617.3,短链6.933m,全长708.667m。
二、事故经过1.该盾构所用的数据文件形成的经过2013年10月,项目部完成华广区间左右线设计轴线计算后,将计算结果报三级公司精测队进行复核,设计轴线计算结果正确,项目部收到经复核后的电子文件为“华广区间右线.DT2”,该文件保存在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中。
三级公司复核后的书面材料于2014年2月23日返给项目部。
2013年11月,三级公司精测队队长郑某到工地对测量人员进行了VMT系统的使用培训。
盾构隧道硬岩段施工管片上浮超标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盾构隧道硬岩段施工管片上浮超标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2.广东建科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引言城市地铁隧道的掘进大量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盾构工法相较明挖及矿山法作业有明显的优势,如盾构工法征地拆迁少、对复杂地质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技术成熟等。
但盾构施工也存在一些施工难点及质量通病,如在施工过程中不加以重视及控制往往会对隧道区间的验收及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在盾构法施工中盾构管片上浮的控制是盾构法施工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一但盾构管片上浮超标,将严重影响隧道区间的施工质量,甚至造成隧道局部区间限速。
1盾构管片上浮的应对措施盾构法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就是盾构管片轴线的误差控制,即把盾构管片的实际施工轴线与设计轴线的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根据GB50299-201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管片拼装后,隧道轴线的高程和水平位移不得超过±50mm,成型隧道验收要求的隧道轴线的高程和水平位移不得超过±100mm。
在盾构管片安装直至盾构管片趋于稳定的过程中,盾构管片存在一定的高程及水平方向的位移,这些位移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否则盾构管片的施工轴线很容易偏位超标,盾构管片轴线偏位超标最常见的情况即是管片上浮。
管片上浮的因素很多,一般受隧道区间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管片同步注浆浆液情况、管片二次补浆情况及盾构掘进参数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管片上浮量主要发生在盾构管片脱出盾尾后24h~36h范围,之后的管片上浮量一般趋于稳定。
根据管片上浮的因素及权重制定控制管片上浮的措施,施工中常采用的措施有管片拼装时施工控制轴线下压、拼装管片采用垫片、施作止水环、采用半堕性同步浆液、合理控制盾构掘进参数、脱盾尾管片加重物压载等多种方式。
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往往会选取以上多种控制方式的组合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
2工程实例基本情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二期大沙东站~姬堂站区间,区间隧道埋深10.21~29.06m,区间左线长2695.41m,右线长2693.50m。
QC活动成果案例精选2(降低盾构推进偏差超标率)
课题
2007年6月
偏差值 70 (mm) 60 50 40 30 20 10 0
150环
12环
>8%
环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发生率(%)
>8%
<=4%
将盾构推进的偏差超标率降低至4%以内。
2007年7月13日,通过查看《岩土勘察 报告》得知,该区域土质良好,没有发现 不良土层及特殊地质条件。并通过现场查 看,出土情况良好,符合勘察设计要求。
结论:非要因
标准:千斤顶编组在19个以上。 (专家论证结果)
19
21
20
22
1
2
3
结论:要因
9
10
11
12
13
2007年7月14日,小 组成员高亮和周克江在现 场查看千斤顶编组的合理 性。千斤顶分为左上、右 上、左下、右下四个区, 在查看的5环中,千斤顶的 分布情况为:左上3个、右 上4个、左下4个、右下5个, 编组共为16个,未达到标 准要求。
使同步注浆浆 液配合比达到 规范要求,管 片底部压力为 0.3MPa
施工 现场
陈飞康 邬根发
项目 部
8月25 9月10
调整注 浆浆液 配合比
将同步注浆浆液适量加入外 加剂SY-1和 MD-150,使浆 液配合比达到实际要求的配 合比。
施光辉 周克江 黄 山
施工 现场
9月13 9月25
2 0 1 9 1 8 1 7 1 6 1 5 14 1 3
未按设计要求拼装
未对操作员进行考核
人员
管片拼装 位置偏差 操作员对拼装过程不熟练 没有按规定进行培训 不良地质影响 千斤顶编组不合理
隧道测量错误初支侵限严重擅自处理塌方事故
隧道测量错误初支侵限严重擅自处理塌方事故一、案例背景某客专某隧道全长5853.7m。
最大埋深近200m,隧道进口(DK51+076.3)-DK51+094及DK56+890-出口(DK56+930)段为浅埋黄土地段。
隧道于2006年7月15日开始掘进施工。
2007年5月5日中午约13:30分,该隧道出口DK56+568~575段起拱线以上发生坍方,长度约7米,坍方体高度约5米。
事后施工单位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各方非常重视,监理单位的领导先后赶赴现场,布置抢险加固事宜。
5月10日,由业主主持召集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召开隧道塌方情况分析及处理会议,会前各方共同踏勘了事故现场,会后形成会议纪要。
1、施工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该项目部的督促指导,成立由局指主要领导督办的应急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塌方现场,避免出现二次塌方及可能出现的其他险情。
2、该项目部要根据5月10日会议精神及时安排塌方段及其附近断面的变形观测、监控工作,由测量技术人员定时监测,汇总分析围岩变形情况并报项目总工程师确认。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督检查。
3、施工单位在未收到经业主审批的塌方处理方案设计之前,不得对塌方面进行安全防护之外的封闭、填充等处理,目前所做的工作仅限于加固、监测及抢险准备等,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二、事故原因事发后,由建设单位牵头组成了事故调查组,调查的结果是一起工程测量事故导致隧道起拱线以上初支侵限(长度约85米,侵入二衬15厘米左右),二衬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隐瞒不报,自己设计了凿出初支、替换型钢拱架的补救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包工队为赶进度,加大一次替换长度,才导致此次塌方事故。
三、处理方案1、加固塌方段前后各10米,防止塌方范围扩大。
2、观测、观察,确认安全后,用木材或钢材搭设棚架,直至塌方体顶部,防止塌方体顶部再次塌方。
3、立型钢钢架,每次一榀,间距0.5米,钢架间用钢筋焊接。
隧道工程施工:盾构掘进轴线偏差怎么处理.doc
隧道工程施工:盾构掘进轴线偏差怎么处理1、现象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推进轴线过量偏离隧道设计轴线,影响成环管片的轴线。
2、原因分析(1)盾构超挖或欠挖,造成盾构在土体内的姿态不好,导致盾构轴线产生过量的偏离。
(2)盾构测量误差导致轴线的偏差。
(3)盾构纠偏不及时或纠偏不到位。
(4)盾构处于不均匀土层中,即处于两种不同土层相交的地带时,两种土的压缩性、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指标不同。
(5)盾构处于非常软弱的土层中如果推进停止的间隙过长当正面平衡压力损失时,会导致盾构下沉。
(6)拼装管片时,拱底块部位盾壳内清理不干净,有杂质夹杂在相邻两环管片的接缝内,就使管片的下部超前,轴线产生向上的趋势,影响盾构推进轴线的控制。
(7)同步注浆量不够或浆液质量不好,泌水后引起隧道沉降,而影响推进轴线的控制。
(8)浆液不固结使隧道在大的推力作用下引起变形。
3、预防措施(1)正确设定平衡压力,使盾构的出土量与理论值接近,减少超挖与欠挖现象,控制好盾构的姿态。
(2)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校正、复测及复核测量基站。
(3)发现盾构姿态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纠偏,使盾构正确的沿着隧道设计轴线前进。
(4)盾构处于不均匀土层中时,适当控制推进速度,多用刀盘刻削土体,减少推进时的不均匀阻力。
也可以采用向开挖面注入泡沫或膨润土的办法,改善土体使推进更加顺畅。
(5)当盾构在极其软弱的土层中施工时,应掌握推进速度与进土量的关系,控制正面土体的流失。
(6)拼装拱底块管片前应对盾壳底部的垃圾进行清理,防止杂质夹杂在管片间,影响隧轴线。
(7)在施工中按质保量做好注浆工作,保证浆液的搅拌质量和注入方量。
4、治理方法(1)调整盾构的千斤顶编组或调整各区域油压及时纠正盾构轴线。
(2)对开挖面做具部的超挖,使盾构沿着被超挖的一侧前进。
(3)盾构的轴线受到管片位置的阻碍不能进行纠偏时,采用楔子环管片调整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垂直度,改善盾构后座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广区间盾构隧道偏差超限质量事故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阳站~广都北站右线(以下简称:华广区间右线)全长708.667m,采用盾构法施工。
该盾构机于3月7日从广都北站始发,3月13日项目部测量组对1~12环进行管片姿态测量,测量成果显示隧道高程最大偏差为19mm;3月19日项目部对1~56环管片姿态进行复测,发现17-56环(GDYK25+533.3~+593.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限,其中56环垂直偏差达到+2010mm、水平偏差+52mm,但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56环处显示的盾构垂直偏差为盾首-29mm、盾尾-25mm,水平偏差盾首+41mm、盾尾+35mm,成型隧道实测偏差与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显示偏差严重不符。
经过调查,确认是盾构机VMT系统(盾构机上使用的一种测量自动导向系统)中输入了错误的盾构推进计划线数据文件,致使盾构机按照错误的计划线推进,导致盾构隧道轴线偏差。
加之项目部未按照测量规定的频次(每20环人工复测一次)进行人工复核,致使偏差不断扩大而未能及时被发现。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3万余元,构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一、工程概况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土建1标盾构区间,由科技园站~锦江站~华阳北站~华阳站~广都北站4个区间组成,线路沿天府大道西侧辅道敷设,设计总长6039m。
华阳站~广都北站盾构区间右线起点里程YDK24+901.7,终点里程YDK25+617.3,短链6.933m,全长708.667m。
二、事故经过1.该盾构所用的数据文件形成的经过2013年10月,项目部完成华广区间左右线设计轴线计算后,将计算结果报三级公司精测队进行复核,设计轴线计算结果正确,项目部收到经复核后的电子文件为“华广区间右线.DT2”,该文件保存在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中。
三级公司复核后的书面材料于2014年2月23日返给项目部。
2013年11月,三级公司精测队队长郑某到工地对测量人员进行了VMT系统的使用培训。
2014年1月,项目部测量人员汪某在自己的电脑上练习VMT系统(SLS-T版本)使用时,采用了华广区间右线的设计要素,生成了自己的练习文件“华广区间右线.DTA”,由于软件在试用期后其电脑无法打开“华广区间右线.DTA”练习文件,汪某将文件拷入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准备在其他电脑上打开继续练习(至此,埋下并初步形成了事故隐患)。
项目部测量组在始发前将三级公司精测队复核的计划线数据“华广区间右线.DT2”导入盾构机VMT系统,发现该文件只可用于左线盾构机,无法直接用于右线盾构机。
原因在于左线隧道S-537盾构机VMT系统为高版本(SLS-SL版本),右线隧道S-395盾构机VMT系统为低版本(SLS-T版本),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导入的文件格式不同,后缀为“.DTA”文件只能用于“SLS-T”低版本VMT系统,后缀为“.DT2”文件只能用于“SLS-SL”高版本VMT系统。
为解决导入问题,项目部测量组请三级公司邀请当地另一项目的测量主管陈某于2014年3月5日到现场指导,项目部测量人员郑某在指导下,在其电脑上安装的高版本(SLS-SL版本)VMT系统软件上将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中的“华广区间右线.DT2”文件通过转换成为“华广区间右线.COO”数据文件(“.COO”格式文件是“SLS-T”版本和“SLS-SL”版本均可打开的中间格式文件),并存入共用工作U盘,拟作为导入右线盾构机VMT系统的隧道计划线数据。
(该工作步骤为隐患继续发展成为事故又创造了一个条件,此时以上3人相互间未完全沟通可能诱发错误的其它文件信息。
)至此,测量组共用U盘中存在3个计划线数据文件,分别为:“华广区间右线.DTA”(后来实际导入VMT的文件)、“华广区间右线.DT2”、“华广区间右线.COO”。
2.数据导入及人工复测2014年3月5日下午,项目部测量人员3人和陈某一同来到右线盾构机上,进行始发前盾构机测量准备工作。
在盾构机操作室,打开测量系统电脑时发现测量系统通讯出现故障,陈某等3人在盾构机上排查和处理通讯故障,由郑某在盾构操作室导入盾构隧道计划线数据(导入的数据实为汪某练习用的“华广区间右线.DTA”错误文件,但导入人员并不知情,成为隐患转化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数据导入完成后郑某也参与通讯故障的排查处理。
故障排除后,郑某用VMT 系统进行了盾构始发姿态的测量,并显示盾构姿态正常,就离开了操作室。
3月7日,项目部未对该盾构机进行始发前VMT系统计划线进行验收即开始盾构始发掘进,3月12日掘进至13环,项目部测量组对1-12环的管片姿态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显示:高程方向上最大偏差20mm。
3月14日~18日,在华广区间右线盾构正常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安排所有测量人员到华广区间左线进行移交铺轨前的贯通测量和资料整理,期间测量人员未按规定频率复测右线管片姿态。
3月19日盾构掘进至第57环,项目部测量组对1-56环管片姿态进行了人工复测,测量数据显示:高程方向上最大偏差为2010mm。
三、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项目部测量人员未认真核对测量文件,因误操作而导入了错误的右线计划线数据,在盾构导向系统中生成了错误的推进计划线,造成华广区间右线盾构隧道严重超限,是导致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管理原因⑴项目部上级公司(三级子公司)测量管理工作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管理流程上只重视了原始计划线的计算和复核工作,未建立现场原始计划线数据导入和导入后复核的制度,致使现场录入了错误的数据而未能发现,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⑵项目部未严格执行人工复测的规定。
华广区间右线盾构机从始发至56环止,在3月13日对第1~12环管片进行了第1次复测后,未按每20环人工复测1次的规定在推进到第32环时进行人工复测,致使错误的计划线在施工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是扩大此次事故损失的重要原因。
⑶项目部上级公司对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导向系统管理的关键环节卡控不严密,是导致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⑷盾构项目部总工未对本项目盾构操作人员进行隧道线形技术交底,未按要求对工程部及测量组工作进行检查,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⑸项目部上级公司对项目部管理不到位,对项目指导帮助不够,过程检查不力,未能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致使该项目测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未能及时纠正,是导致此次事故的管理原因。
⑹二级公司指挥部和二级公司本部对该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对测量管理工作检查不到位,是导致此次事故的又一管理原因。
四、事故性质此次事故是一起因导入了错误的计划线数据、测量复核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到位、项目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五、处理方案事故发生后,采用增设吊出井将现有盾构机吊出,超限隧道采用暗挖法进行改造,将线路恢复至原设计标高,并增加1台盾构在华广明挖区间始发,掘进剩余的盾构隧道。
为消除质量事故造成的缺陷,造成了273万元返工损失,洞通工期延后2个月。
六、防范措施1.组织对所有盾构掘进自动导向系统录入的计划线数据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录入数据的正确可靠;对在建成型盾构隧道进行复测,对导线网、水准点、吊篮等进行全面复核测量,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对所有盾构施工项目开展自动导向系统相关知识的专项技能培训,确保项目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
3.进一步规范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管理工作流程和权限,对用于盾构自动导向系统的计算机和移动存储设备建立专项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4.进一步完善项目测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测量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并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组织开展测量工作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测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测量复核制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并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整改,确保测量管理工作可控。
6.编制测量事故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以让所有项目汲取教训,全面强化测量管理工作。
案例二一、工程概况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9标盾构隧道总长3864m,包括迎宾路站~袁家岭站区间、袁家岭站~长沙火车站站区间、长沙火车站站~锦泰广场站区间,共三个盾构隧道施工区间。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区间原始地貌单元属浏阳河二级侵蚀~堆积阶地,阶地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砂砾石层组成,具明显的二元结构。
根据勘察各钻孔中潜水位初见水位埋深0.90~6.80m,潜水稳定水位埋深1.28~6.10m。
二、盾构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简述及分析在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三个盾构区间质量情况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发现在隧道形成过程中出现轻微或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归纳成轴线超限问题、渗漏问题、管片错台问题、管片破损问题、裂缝问题五大类。
现针对此五类质量问题的出现条件进行了说明,并就其后果影响的严重程度阐述如下:(一)盾构隧道轴线超限问题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穿越长沙火车站既有铁路线路时,由于特殊且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测量误差等原因导致隧道轴线出现了偏差,并在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时出现了地面沉降过大的情况。
规范要求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高程和平面偏离中心线允许范围为±50mm;地铁建成后中线允许偏差为±100mm,当衬砌结构高程及平面偏差超过±100mm将侵入建筑限界(简称轴线侵限),一般通过调线调坡来解决轴线超限问题,如果超出调线调坡允许范围,将会建筑物丧失部分使用功能,该质量问题一般被判定为严重质量缺陷。
三、盾构隧道轴线超限的原因、处理的对策和预防措施1.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工程施工测量误差引起盾构姿态超出轴线控制范围内,如仪器精度、测量内业计算误差大,甚至出现盾构测量数据输入错误的问题都会引起隧道轴线超限。
(2)盾构自动测量系统没有定期检定或自身故障原因导致未能自动修正环境、测量架变形及盾构体发生扭转等施工因素引起的误差。
(3)成型隧道后,由于外界地层因素导致隧道“上浮”“下沉”等变形,这种现象是目前引起隧道侵限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施工质量控制中最难掌握的因素。
(4)地质条件复杂,软硬不均、含水量丰富、水位高水压大,也是引起隧道侵限重要原因。
比如局部地层遇到非常坚硬的岩石令盾构掘进缓慢,并导致盾构滑向软地层方向,这种情况纠偏非常困难,盾构姿态越来越差,最终超出设计轴线的允许范围。
2.针对以上四种原因,通常施工中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预防措施控制:(1)在测量方面要加强管理,通过组织专业测量队、勤测量、多级测量校核来确保隧道控制轴线测量成果的正确。
(2)在盾构掘进施工中,除了依靠盾构自动测量系统指导施工外,还要加强人工测量来校核自动测量系统的误差,降低施工环境等外界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
(3)首先要加强盾构施工的注浆管理,保证注浆程序和质量符合要求,提高管片与围岩的填充质量,减少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