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教案1
(选修4)2-3化学平衡教案
高二化学教学案1(平衡移动)一、课标解读:1.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复习和强化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认识、对平衡状态的判断;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2.掌握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通过浓度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认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复习巩固:㈠可逆反应:概念:下能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绝大部分的反应都存在可逆性,一些反应在一般条件下并非可逆反应,而改变条件(如将反应物置于密闭环境中、高温反应等等),很多反应变成可逆反应,如:CaCO 3 CaO +CO2。
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任意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都不可能达100%。
㈡化学平衡研究对象:可逆反应㈢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点:“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均不等于零;“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等”:v(正)=v(逆)≠0,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定”:达到化学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百分含量等不再变化;“变”: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被破坏。
3.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直接标志:“等”、“定”间接标志:气体总物质的量、总压强、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等。
【巩固练习】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A.反应不再发生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C.反应容器内的总压强保持不变D.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2.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H2和O2点燃生成H2O的反应与H2O电解生成H2和O2的反应B.Cl2溶于水C.CuSO4吸水形成晶体蓝矾与蓝矾加热失去水分生成CuSO4D.Na2O溶于水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4.可逆反应N 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掌握法拉第定律,并应用于简单的化学平衡计算;3. 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理解实验过程中化学动态平衡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难点: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四、教具准备1. 试剂:氢氧化钠固体、盐酸、酚酞指示剂;2. 仪器:酸碱滴定管、电子天平、试剂瓶等。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实验操作;3. 组织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恢复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的认识。
2. 讲解化学平衡及法拉第定律(15分钟)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法拉第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3)化学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及其计算。
3.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15分钟)1)平衡常数的定义;2)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可能性;3)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4、实验演示及讲解(30分钟)1)实验目的;2)实验操作步骤;3)实验结果及解释;4)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的意义讲解。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例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6、课堂小结(5分钟)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评估1. 学生反馈法;2. 教学效果评估表。
八、教学扩展1. 扩展实验:利用滴定法测定醋酸铵与氨水的化学平衡;2. 探究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2.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是否一成不变,又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浓度、温度与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看一下实验:【活动•探究】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Fe 3+ + 3SCN-Fe(SCN)3浅黄色红色温度一定时,K是一个定值。
改变条件浓度时: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当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通过以上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板书结论】(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练习】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橙色)(黄色)分析加入NaOH溶液(6mol/L)或稀H2SO4溶液有何现象?2.Cl2 + H2O HCl+HClO达平衡后: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平衡如何移动?B. 加入少量HCl平衡如何移动?C. 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D. 为什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过渡】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步骤滴加3~~10滴浓H2SO4滴加10~~20滴6 mol/LNaOHK2Cr2O7溶液实验结论:V 正V 逆 V 逆V 正V ′正V ′逆【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Fe 3++3SCN -Fe (SCN )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 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 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编号 12步骤(1) 滴加饱和FeCl 3溶液滴加1 mol/L KSCN 溶液现象步骤(2) 滴加NaOH 溶液滴加NaOH 溶液现象结论【思考与交流】1、 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
第三讲化学平衡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讲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及等效平衡原理 知识回顾本课内容化学平衡有关计算表达式:对于一般可逆反应mA+nB pC+qDK =nm q p B A D C ][][][][⋅⋅ 书写注意事项:1.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以看做“1”而不代入公式。
2.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3. K 只受温度影响!! 应用:1.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
当K ≥105,认为反应进行较完全。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p (C)·C q (D)/C m (A)·C n (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 <K ,V 正>V 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c =K ,V 正==V 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V 正<V 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二、转化率表达式:αA =物质起始浓度物质平衡浓度物质起始浓度A A A -×100%=物质起始浓度物质转化的浓度A A ×100%=物质起始物质的量物质转化的物质的量A A ×100%三、一般计算方法及步骤 三段式:mA(g)+n B(g)p c(g)+q D(g)起始浓度 a b c d 变化浓度 mx nx px qx 平衡浓度 b-mx b-nx c+px d+qx①求A 物质的转化率AA =amx ×100%②求平衡时B 物质的体积分数φBφB =qxpx nx mx d c b a nxb ++--+++-×100%③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rMr =qxpx nx mx c b a D dMr C cMr B bMr A aMr ++--+++++)()()()(等效平衡原理含义:同一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途径或不同的配料,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分数(即含量)分别相同。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第三课时: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第四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练习六、教学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示、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化学平衡的规律。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状态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清晰的化学平衡状态示意图、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示例等。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平衡反应瓶、指示剂等,用于现场演示化学平衡的移动。
3. 搜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环节的分析讨论。
4.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
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思想,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并在本章的前两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化学平衡奠定了基础。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高二的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可逆反应概念以及化学平衡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会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过程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我们将一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硫酸铜晶体变得规则,但是固体溶质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回答】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2《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移动●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 【提示】 (1)v 正=v 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 正与v 逆同时改变,但v 正′=v 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推文网精心整理化学平衡备课教案,希望这份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化学平衡备课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平衡教案
2-3 化学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2、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表示方法:用“”表示。
如:H 2 + I 22HI【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学与问】反应2H 2 + O 2 2H 2O 与2H 2O 2H 2↑ + O 2↑是否是可逆反应?【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
这两个反应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因此不是可逆反应【讲解】由于可逆反应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反应,因此无论反应多长时间,都不能向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如3H 2+ 2N 2 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 3 ,只能尽可能多地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反应最终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平衡3、特点:①同条件,同时进行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③能量转化类型相反,若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吸热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⑴溶解平衡的建立点燃 电解【实验探究】将CuSO 4粉末逐渐加入到20 mL 水的烧杯中到烧杯底部有适量晶体出现⎩⎪⎨⎪⎧起始:υ(溶)最大 υ(析) =0中间:υ(溶)逐渐减小,υ(析) 逐渐增大,但υ(溶)>υ(析) 最终:υ(溶) =υ(析) >0,即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讲解】若不改变条件,υ(溶)=υ(析)>0将一直进行下去,也即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人教版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会应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认识研究化学平衡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尊重科学的态度,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方法】层层设疑—实验探究—启发思考—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回答]逆、等、动、定、变[提问]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回答]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问题1]影响化学平衡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回答] 浓度温度压强等[问题2]这些外界条件改变如何影响平衡?[过渡]下面以浓度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改变外界条件是否会影响化学平衡?如何影响?[实验探究] 改变浓度是否会影响化学平衡?如何影响?[实验1]5mL0.005mol/L的FeCl3溶液和5mL 0.01mol/L的KSCN溶液混合,溶液变红色。
存在如下平衡:(血红色)Fe3+ + 3SCN-Fe(SCN)[讨论]增大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怎样移动?[实验2] 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2-2- +件下的新平衡。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当外界条件改变,旧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但经历一定时间,会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此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规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移动方向:取决于V正、V逆的相对大小(1)当V正>V逆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教案一第二课时
本作品版权由刘丽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
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2-2-2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常识性理解化学平衡常数。
(2)理解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基本类型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图像、解释图像,提高剖析化学平衡图像的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炼铁高炉的改造史实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是剖析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二、化学平衡及特征1、定义2、注意点(1)(2)(3)3、特征4、标志(1)微观标志(2)宏观标志规律(1)(2)(3)(4)(5)(6)[练习]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如:N2+3H22NH3+Q N2O42NO2 - Q 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可看成正、逆反应的趋势差别很在,反应“一边倒”。
正、逆反应是相对的:N2+3H22NH32NH3N2+3H2问:电解水时又可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不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什么?接问:可逆反应能否进行到底?(不能),因而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都存在一个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练习:1.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P +Q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的是( B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生成速率相等C.R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P、Q、R、S的物质的量相等2.在1大气压390℃时,可逆反应:2NO22NO+O2达到平衡,此时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9.6倍,求NO2的分解率。
(答:34.6%)课堂练习:1.当把晶体N 2O 4放入密闭容器中汽化并建立N 2O 42NO 2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通入若干N 2O 4气体,待反应达到新的平衡,则新平衡中][][422O N NO 与旧平衡相比,其比值( )。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复习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答复]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响里,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其特征有: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响、“动〞、“定〞、“等〞等。
[师]尽管就这么几句话,但真正在学习中能否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还需大家对该概念及相关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这里我们先做一个练习〔稳固化学平衡知识〕。
[投影练习]1. 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 2和1 mol O 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响:2SO 2+O 2 2SO 3,当此反响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响混合物就处于化 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 、b 、c 分别代表初始参加的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mol 〕。
如果a 、b 、c 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到达平衡时,反响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假设a =0,b =0,那么c = 。
〔2〕假设a =0.5,b = 和c = 。
〔3〕a 、b 、c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 和c ,另一个只含b 和c 〕 。
[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思考、分析、讨论[解析]此题是对可逆反响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以及利用题给信息将化学问题以及内在规律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
对于平衡状态的建立,只与条件相关,即与温度、压强〔或容器的容积〕、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起始量的相对关系有关,而与反响进行的方向无关。
因此对于该条件下的反响,初始态是2 mol SO 2和1 mol O 2的混合物,或是2 mol 纯洁的SO 3,两者是等价的,最终到达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
因此〔1〕中答案应为c =2。
而〔2〕中初始态包含了三种气态物质,此时需要进行思维转换,将初始物质的参加量转换为相当于a =2,b =1,就可以到达题设的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第2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3.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4.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典型图像,学会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1.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3)催化剂: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2.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新知探究]1.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Cr 2O2-7(橙色)+H2O2CrO2-4(黄色)+2H+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橙黄色变为橙色橙黄色变为黄色结论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aOH溶液使c(H+)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实验探究2:实验原理Fe3++3SCN-Fe(SCN)3(红色)实验(1)步骤现象溶液颜色变深溶液颜色变深实验(2) 步骤向试管①中滴加0.01 mol·L-1NaOH溶液向试管②中滴加0.01 mol·L-1NaOH溶液现象溶液颜色变浅溶液颜色变浅结论对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分别增大c(Fe3+)和c(SCN-)后,Fe(SCN)3的浓度均增大了,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Fe3+===Fe(OH)3↓,减小了Fe3+的浓度,Fe(SCN)3的浓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2.影响规律(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那么对于t 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 1时: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 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 2Cr 2O 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 2O 72- + H 2O2CrO 42- + 2H + K 2Cr 2O 7为橙色,K 2CrO 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 2Cr 2O 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Fe 3+ +3SCN -Fe(SCN)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0.01mol/L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思考与交流】1、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移动。
(2)用v-t图表示化学平衡的移动:v v例:②请同学们用v-t图表示下列平衡的移动:③减少反应物的浓度④增大生成物的浓度⑤减少生成物的浓度说明:(1)(2)(3)(4)【实验探究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阅读教材30页实验2-7)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v-t图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一般反应:mA(气)+n B(气)= p C(气)+qD(气)+Q(千焦)通式为例来讨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三者的影响极其规律。
反馈练习:1、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 2的平衡浓度为C 1摩/升,现再充入CO 2使其浓度达到2C 1摩/升,重新达到平衡后, CO 2的浓度为C 2摩/升(设温度不变),则C 1和C 2的关系是( ) A. C 1 < C 2 B. C 1 = C 2C. C 1 > C 2D. 2C 1 = C 22、现有可逆反应2A + B + H 2OC +D 已达到平衡,往平衡体系中加水稀释,平衡向_____方向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mA(气)+nB(气)pC(气)+qD(气)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从16.5变成16.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n>p+q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p+q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p+q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m+n<p+q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4在密闭定容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mB(g)pC(g)+qD(g)ΔH>0处于平衡状态(已知m+n>p+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升温时C(B)/C(C)的值减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③加入B 后,A 的转化率变大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③ 1、对于反应A 2+3B 2 2AB 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A 、v A =0.4mol·L -1min -1B 、v B =0.8mol·L -1min -1C 、v3AB =0.6mol·L -1min -1 D 、v2A =0.01mol·L -1·S -12、在2L 密闭容器中,盛有2mol X 和2molY 物质进行如下反应:X(s)+3Y(g) Z(g),当反应进行到10s 后,测得生成0.5mol Z ,这期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v X =0.05mol·s -1 B 、v X =0.025mol·L -1·s -1 C 、v y =0.05mol·L -1·s -1 D 、v y =0.075mol·L -1·s -1 3、现有三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都进行如下反应:CO 2+H 2 CO+H 2O(g),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反应的起始浓度不同,其中甲: [H 2]=[CO]=amol 乙:[CO 2]=amol [H 2]=2amol 丙[CO 2]=[H 2]=[H 2O]=amol ,达到平衡时,CO 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丙>甲>乙B 、甲>乙>丙C 、乙>丙>甲D 、乙>甲>丙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mmol 的A 和nmol 的B ,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平衡时C 的浓度是wmol·L -1,若维持容器的体积不变,起始时放入amolA 、bmolB 和cmolC ,要使平衡时C 的浓度仍为wmol·L -1,则a 、b 、c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a:b:c=m:n:p B 、a:b=m:n 和pc map=+C 、ma pmc=+和n b n pc =+ D 、a=3m , c=3n 和c=32p 5、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 、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6、在PCl 5(g) PCl 3(g)+Cl 2(g),达到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37Cl 2,达到新平衡后,含37Cl 的PCl 3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比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说明的是 A :往氢硫酸溶液中加入盐酸,[S 2-]降低。
B :温度不变时,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饱和KNO 3溶液含有晶体析出。
C :在合成氨的工业生产中,使用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产量。
D :在密闭容器中,水面上方的蒸气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8:下列平衡:C 2H 2+H 2 2H 4……① 2CH 4 C 2H 4+2H 2……②当降低温度时,①式 向右移动,②式向左移动,试判断下列式中C+2H 2 CH 4+Q 1 2C+H 2 C 2H 2+2Q 2 2C+2H 2 C 2H 4+2Q 3 Q 1、Q 2、Q 3的大小顺序为A 、Q 1>Q 2>Q 3B 、Q 1> Q 3> Q 2C 、Q 2> Q 1 >Q 3、D 、Q 2>Q 3 >Q 1 9、在CuCl 2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 2O)4]2++4Cl - [CuCl 4]2-+4H 2O 能使黄绿 (蓝) (绿)色CuCl2溶液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A、蒸发浓缩B、加水稀释C、加入AgNO3D、加入食盐晶体10、反应A(g)+xB(g) yC(g),将A与B按体积比1:x混合反应当A的转化率是50%时,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43(同温同压),则x、y的值可能是A、3,4B、3,2C、3,3D、1,111、在容积一定的密闭窗口中,反应A B(g)+C(s)达平衡,若继续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压强对该反应的平衡移动没有影响B、在平衡体系中加入C,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增大C、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D、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12、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Q,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B、恒压迅速充入HI,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C、恒容,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D、恒容,充入H2,I2的百分比含量降低二:填空1、t0C在VL密闭容器中加入vmol N2和3vmol H2,当反应N2+3H22NH3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2、H2、NH3分别为A、B、Cmol,仍在t0C,若只改变起始物的加入量,但要维持A、B、C值不变,则在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应满足的条件是(1) 若X=0,Y=0,则Z=_______H2、NH3体积,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仍与上述平衡完全相同,那么:①若a=1,c=2则b=_____,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方向进行。
②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2)在上述装置中,若起始时的a、b、c值均与(1)相同,但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措施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要求通过调节体系的温度使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A(g)+2B(g) 2C(g)。
现向反应器中加入6.5molA,X molB,2.0 molC.(1)若x=5.5时,需要降低体系温度使反应在平衡时达到题设条件,则正反应为_____热反应。
(2)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逆方向移动,则x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一、选择题1、 D2、AD3、D4、B5、B6、A7、C8、B9、BC 10、BD 11、CD 12、C二、填空题:1、 (1) 2vmol (2)2.25v,0.5v (3) x+2z=v Y+2Z=3V32、 (1) ①3,逆②1<c≤4(2) 降温,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不能加压因为与外界大气相通)3、(1)放(2)2.5<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