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
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kuì)譬如(pì)激荡(dàng)奥秘(ào)拼凑(còu)花团锦簇(c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和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奥秘、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有一个孩子,她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听听她和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课件展示作者海伦·凯勒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
本文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海伦·凯勒的帮助下,重新认识世界、感悟生命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与海伦·凯勒的相识、相互了解、共同成长的过程,展现了海伦·凯勒顽强拼搏、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海伦·凯勒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残疾人士的生活了解不多,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学会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敬残疾人、关爱他人的意识;激发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与海伦·凯勒的友谊。
3.感悟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尊敬与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与海伦·凯勒的友谊,感悟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资料: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她的了解。
3.PPT:展示课文重点内容、生字词、课堂讨论话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情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的简要生平;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学习本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文字表达方式。
3、理解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4.学习作者热切求知的精神,从她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
[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2、理解“爱”的美好,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学会根据需要,从文中筛选适当的信息,并进行概括性表述。
2、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1、(让学生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静坐几分钟,然后谈感受)一个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
导入2: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
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部编版七上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再塑生命的人》为载体,尝试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从教学过程来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举例:
-文章中“光明”“声音”等词汇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词汇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 “安妮·沙利文的手语教学”部分,展示了教育对生命重塑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
-文本分析能力:学生需要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生命教育理念的领悟: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深层理解:把握文章主题,理解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重新认识世界、重塑生命的过程,强调关爱与教育的力量。
-词汇与句式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短语及特殊句式,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命教育的意义: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培养其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生命教育的理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你会怎样去感知这个世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伦·凯勒是如何在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再塑生命的。
第《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感慨、搓捻、疲倦不堪”等重点词语,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全面了解海伦·凯勒曲折而不凡的人生经历,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细致剖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提升对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学习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和品质的写作手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默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高效阅读的习惯。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锻炼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进行文本精读和赏析,品味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饱含深情的语言,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深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激发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倡导尊重生命、平等互助的良好风尚。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清晰梳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历程和重要影响,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情感脉络。
深入研读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动人的细节刻画,品味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感受文字背后的真挚情感。
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体会其对“我”在知识传授、心灵启迪和人生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精准理解“再塑生命”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刻内涵,深入体会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与敬仰之情,以及这一经历对她人生的重大意义。
全面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独特的教育艺术,探究其教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以及她的一些著名言论,如“我一直哭,一直哭,哭我没有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人没有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的人》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记叙文,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文学常识(2)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记叙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领会莎莉文老师的爱和教育方法,以及海伦坚忍不拔和热爱生活的学习精神。
二、学习目标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借助课下注释,能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能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3、赏析重点句子,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三个活动:(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海伦的人生之路和莎莉文老师的简介。
(2)给生字词注音。
(3)说出文中重要词语的大致意思。
2、针对目标2 设计两个活动:(1)跳读课文,查找出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做过哪些事情?(2)讨论: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及海伦的心理特点。
3、针对目标3 设计活动:(1)赏析词句。
(2)畅所欲言: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莎莉文老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海伦·凯勒借着导师莎莉文的帮助学会了读书与写字,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幼年时期的海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
二:出示目标三:自主学习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体会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及海伦的性格特点。
时间:15 分钟要求:能概括莎莉文老师所做的事情,说出海伦的性格特点。
自学检测二:1 、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在出现前铺垫了哪些内容。
答案:文章首先交代了莎莉文老师到“我” 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然后介绍了“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盼,这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 对生活充满了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文中写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情?答案:1、第一次亲密接触。
2、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 。
3、教“我”拼写简单单词。
4、教“我”认识和理解“水” 的含义。
5、教“我”比较复杂的单词。
3、莎莉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具体事务的?答案: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 ”。
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 )” 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
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4、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答案:莎莉文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认识到了人间的温情及生命的存在。
她变得快乐、幸福,对未来充满希望。
5、文中有不少描写“我”有收获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这些语句,体会海伦的性格特点。
答案:动作描写的句子,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这句话写出了海伦会拼写“ doll ”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
心理活动的句子,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能概括典型的事例,说出海伦的性格特点。
要点归纳:1、概括事件的方法:通过把握事件的关键语句,并联系文章的标题主题来概括2、概括的表述:形式:“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结果怎样” 要求:简洁、到位、完整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动作语言心理等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自学指导三内容:课文方法:快速浏览课文,选择文中你喜欢的语句,(从修辞、词语等角度)在文章中批注,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5 分钟要求:能赏析重点句子,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三:探究以下问题1、赏析语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2)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答案:表达了“我”急于摆脱困境和绝望的心情以及对光明的渴望。
(3)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水让海伦对世间可万物有了新的认识。
莎莉文用“水”开启了海伦智慧的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美好感受。
这些感受带给海伦希望和快乐,让她感受到了自由和光明。
2、“再塑生命” 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①“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学生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赏析句子的角度及答题格式:1. 修辞:比喻、拟人⋯⋯运用⋯⋯的修辞,生动形象(有力、强调)地写出了⋯⋯的样子,表现了作者⋯⋯感情(富有诗情画意)2. 用词:“⋯⋯”一词,生动形象地(具体、逼真、贴切⋯⋯)写出了⋯⋯动作或形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②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再塑生命” 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畅所欲言: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莎莉文老师和海伦。
答案:其一:她有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对海伦凯勒的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二: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来开启海伦凯勒的思维只会和情感。
所以她会成功。
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可以说,莎莉文是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女孩。
当堂检测:基础题: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 _____________ 女作家、 ________ ,她自幼因病称为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称为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 。
(来源于《开心夺冠》练习册)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绽开(zhàn)搓捻(ni ē)疲倦(pí)小心冀冀(yì)B.惭槐(kuì)觅食(mì)(yǎ n)花团锦簇(cù)C.预兆(zhào)迁徙(xǐ)(qǐ)落英缤纷(bī n)D.穿梭(sō u)煎熬(áo)míng)不可明状(míng)繁衍企盼冥思3、领会莎莉文老师形象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二、课内语段练习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
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 doll ”这个词。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
在我l 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 ”——“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
(不超过10 个字) 2.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3、结合全文,说说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1、教“ water ”一词(或:学认字)2、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3、她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可以说,莎莉文是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水让海伦对世间可万物有了新的认识。
莎莉文用“水”开启了海伦智慧的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美好感受。
这些感受带给海伦希望和快乐,让她感受到了自由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