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原因及对策
上课不积极发言改进措施
上课不积极发言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信、害怕被批评或者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等原因。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创造一个鼓励学生发言的氛围,欢迎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2.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有些学生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问题和整理自己的思路,因此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和思考。
同时,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发言机会,如小组讨论、辩论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
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发言。
4. 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心。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
惑,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改进学生上课不积极发言的情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小学课堂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言稿
小学课堂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想和大家谈一谈小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我要感谢教育部门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共同探讨教育问题,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想谈谈小学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发现小学课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很多小学课堂上,老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1.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课堂纪律松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有些老师在课堂管理上过于宽松,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难以保持专注,影响了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2.1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应该对课堂纪律加以规范,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解决小学课堂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在此,我呼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而努力!我想说的是,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
让我们用心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用爱去关注他们的成长,用智慧去引领他们的人生。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在小学高段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课堂发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手段,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不积极,缺乏主动性,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氛围的建设,也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学习成长。
本文将分析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类型分析1. 内向型学生内向型学生通常比较害羞,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
他们害怕犯错误,害怕被他人嘲笑或评判,从而选择了保持沉默。
2. 不理解问题型学生有些学生在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原因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没有充分把握住问题的要点。
这使得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感到不自信,害怕回答错误。
3. 缺乏主动性学生这类学生可能是由于久经惯性的被动学习方式养成了逐渐缺乏主动性的习惯。
他们习惯于被老师告知答案或者提问问题,而不是主动地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改善不积极的课堂发言状态。
1. 培养自信心对于内向型学生,建立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和给予积极的反馈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还可以在小组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帮助理解问题对于不理解问题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地解释问题的意思和要求,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
在回答问题时,也可采用引导性的问答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合适的答案。
3. 激发主动性针对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发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4. 学生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浅谈小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楠竹完小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在农村许多学校里,大多数教师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在上课提问时,即使是很容易的问题无论教师如何启发诱导,学生们大都无动于衷,令人窒息的课堂气氛严重损害了师生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为什么不发言呢?是教师的提问有难度?还是学生真的不会呢?就此问题,本文作了以下探讨。
一、学生不发言的原因1、学生不发言与学生生理、心理变化有关学生并不是从小就不愿意发言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上课,只要教师一提问题,不管会不会,都是举着手抢着发言的。
有的学生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还把手举得高高,甚至急的站起来喊“教师,教师!我!我!”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或者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并不考虑答对答错的后果。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生理、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情感上也有了重大的变化,学生们的发言便显得谨慎多了。
他们具有初步的评价能力,发言时首先会考虑后果,担心一旦说错时会带来同学们不好的评价,这时过分的自尊心在起着负面作用。
特别是女生,羞耻感更重,使她们的课堂发言更加谨慎了。
2、学生不发言与落后的教育方式有关农村教师教育方式落后,课堂上依然习惯于唱“独角戏”,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消极的学习习惯。
他们习惯于,也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课堂模式。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愿意作深入思考,认为反正教师一会儿要讲的。
正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长期得不到锻炼,自然,课堂发言他们也就不够积极主动了。
3、学生不发言与提出的问题有关有些教师备课不够深入,对于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估计不足。
结果一些问题的提问,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
学生即使绞尽脑汁也回答不出来,所以只好“望而却步”,甚至干脆不作思考,单等教师自问自答。
还有些提问的问题主旨不明,模糊不清,都可能导致学生因为思考困难而不愿意发言。
学生课堂上发言不积极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学生课堂上发言不积极的成因及对策思考摘要:在一些面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会有课堂上发言不积极的情况,导致老师讲课时气氛非常不活跃,因此课堂成为了教师自己的主场,这已经变成了很普遍的现象。
有些老师会认为这是因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性格发生变化,变得不再像之前那样活泼好动,变得更加稳重起来。
如果对象是中学生的话,这样解释会合理一点,但是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正是活力满满的时期,文章在探究成因的基础上,认为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等一些方式进行改善。
关键词:课堂发言不积极成因及对策思考语言是学生与老师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打开彼此想法的钥匙,老师通过语言来教授学生知识,同时学生也通过语言来反馈给老师他们的内心世界,没有了语言沟通的加持,活跃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学习氛围的课堂只会一步步引导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效率,这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
另外,现在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英语口语能力就很重要。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去想办法来改善这种糟糕的情况,然后共同展现一个活跃的课堂。
一、中小学生课堂上发言不积极的成因1.1教师方面的原因课堂气氛活跃与否一般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方式,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们带来舒适的感觉,但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与不适感。
举例来讲,有些教师的讲课声调是平生调,无论是在讲有趣的诗词故事或是英语课文,感情都没有任何波澜起伏,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富有好奇心,对于一些活跃的事物会感到好奇,但是却对平淡的事物不动心思,因此学生们都会感觉很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自然不会有任何想法,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举手发言了。
另外,因为年龄的差距,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与老师之间,会存在一些不同的想法,学生想让老师去适应自己,可现实应该是学生去适应老师,因此这样一来,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出现一些间隙,学生不能够尝试去理解老师的想法,自然很难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更无法实现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了,对于中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因此更加渴望与老师交流,但是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会使中学生们很难做到。
农村小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在农村小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的现象。
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分析农村小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小学通常教师数量有限,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科学教育设备匮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无法与城市相媲美。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2.家庭环境不佳。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多数是农村家庭的农村家庭,他们的父母通常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一定影响。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没有及时给予孩子学习的指导和鼓励,导致孩子在课堂上缺乏自信心,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校教学方式单一。
农村小学教学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学生缺乏真正的参与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缺乏课堂上表达自己的动力,不愿意进行发言。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村社会环境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封闭的社会环境往往使得学生缺乏开放的心态和自由的表达空间,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改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的不足是造成农村小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水平,改善教学设施,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2.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表现,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孩子参与课堂活动。
3.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的关键所在。
教师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失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失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一、现象描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些学生存在着“失语”现象,即上课时极少或几乎不发言的情况。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默默无语,缺乏表达和交流的积极性,导致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1. 怯场心理:有些学生在陌生环境中面对众多同学和老师,感到紧张不安,从而抑制了表达的欲望,甚至害怕被人 ridicule。
2.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有些学生缺乏词汇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得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自然犹豫不决。
3. 缺乏有效的引导:有些老师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只重视讲解,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和动力。
三、对策建议对于存在怯场心理的学生,需要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逐步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社交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教育实践中设置个人小组或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成长。
2. 注重语言训练: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写作、听说活动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用亲切的语言、关注孩子、提问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激发表达的欲望。
同时,教师要注意平衡上课的时间和参与性,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交流互动,从而带动课堂情绪,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
4. 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包括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制作课堂展示、参观实地研究等等。
这些做法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失语”的现象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语言训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质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有效的引导得到改善。
学校和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失语”现象,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合理的认可和指导。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浅谈小学生课堂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及策略
浅谈小学生课堂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及策略摘要:在小学课堂上,有的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而有的学生却瞻前顾后,十分拘谨,没有表达的欲望。
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我想是由家长、老师以及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学生长此以往形成上课不发言的习惯,就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为了使学生积极发言,在课堂上,老师应培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家长也要时时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注意培养孩子积极发言的习惯,学生自己也要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关键字:不发言原因策略正文:小学生的课堂发言决定了他们的听课认真程度,也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在课堂上,有些小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老师一有问题抛出,学生就高高地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但有些小学生则低着头,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一副此事与我无关的样子。
后者的这种表现值得我们深究,为此,我就小学生课堂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及策略展开论述。
一、小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老师方面1、问题设置不合理问题设计难度过大,对学生来说太深奥难懂,有点高不可攀的感觉,固然不能作答,或者问题设置的过于浅显,太容易,学生不需要思考异口同声说出答案,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但久而久之,学生没有站起来发言的习惯。
2、课堂气氛太沉闷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情绪低沉,不是满腔热情去对待学生,语言不生动,不幽默,不会抑扬顿挫,为了应付差事,完成教学任务,只管自己讲课,对学生不愿理睬,无精打采,学生因此也提不起劲;还有些教师把教学以外的烦心事带到课堂上,心事重重,满脸忧郁,对学生一脸的不耐烦,学生情绪当然也高涨不起来。
3、教学语言不恰当不恰当的教学语言不仅使学生不愿发言,甚至害怕发言,讨厌发言,一些老师喜欢把自己平时的口头禅带到课堂上,每当向学生发问时,总喜欢以口头禅的方式去问,关于此现象,一个案例可供参考。
深圳的万秀容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句口头禅‘你是几品猪?’当老师提问时,如果没有几个人举手,老师就会大发脾气,指着那些没举手的同学大吼:‘你几品猪?’听到这句话,同学们都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近年来,小学高段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发言不积极的现象,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以及课堂氛围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这些不积极的发言类型,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首先,不积极发言的类型之一是沉默不语。
在课堂上,一些学生总是默默无言,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被批评或是缺乏主动表达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其次,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第二种类型是发言模棱两可。
这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经常言不及义、含糊其辞,不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意见。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或被他人批评。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合理的论据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思考。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讨论,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第三种类型是发言功利性强。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往往只追求得到老师的赞扬或同学的表扬,而忽视了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等方式,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提升,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外在的奖励。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探索、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能力。
最后一种类型是发言无逻辑性。
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常常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之间缺乏连贯性。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训练和指导。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发言的基本要素、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提高发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农村小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及对策1. 文化背景:许多农村小学生出身于农村家庭,他们的家庭文化教育以尊重长辈为主,往往不习惯在课堂上大声发言或提出问题。
2. 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于城市小学生,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可能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不敢或不愿意发言。
3. 缺乏自信心:农村小学生往往因为受到学习条件和机会的限制,相对于城市小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差距。
他们很可能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自信,担心在发言中出错或被其他同学嘲笑。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生不主动发言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宽松和包容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信。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 提供语言培训和表达机会:学校可以提供针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3. 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交流,增加他们发言的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教会他们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5. 学生家长的参与:学校可以积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家长的参与和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发言和参与课堂活动。
解决农村小学生不主动发言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失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失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一、现象描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失语”的现象,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的能力,无法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这种现象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困扰,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二、原因分析1.学生个体因素(1)学生自身性格内向、害羞,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动发言;(2)语文基础薄弱,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3)缺乏大胆想象和创造力,遇到问题容易被动;(4)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交圈子等,导致学生表达能力不足。
2.学校环境因素(1)课堂氛围欠佳,师生交流不畅,缺少互动;(2)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启发性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3)缺少专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活动和训练;(4)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对课堂内容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对策建议1.鼓励学生主动表达(1)为学生提供安全的表达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2)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3)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焦虑和害羞感,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渐进式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2)增加互动环节,例如提问、小组合作、讨论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3)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增加专项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开展写作比赛、创作活动等,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文化艺术活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4.调整学习环境(1)打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多读优秀课文、名著,提升他们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3)提供一定的家庭作业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表达和思考。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发言,不仅可以开房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存在上课发言不积极的问题。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整理了一下可以解决的办法。
一、影响小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表面上看是一个小问题。
深究起来,它的背后其实存在着很多原因:1、教师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发挥的因素。
我国的教育改革尽管已经进行了30年,然而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还存在着“师道尊严”的观念,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放不下老师的架子,不能真正的和学生平等交往,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
有些教师虽然在思想上认同“师生平等”的观念,但是在平时具体的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没有真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师生之间还存在非常微妙的模糊的距离感。
2、学生存在的内在的原因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还和学生本身的问题有关系。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下讲话。
还有的学生生性胆小,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另外,有些学生还由于缺乏对问题的全面、细致的了解,导致了信心的缺乏,造成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犹豫不决,观望等待。
二、多角度、全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课前做好充分备课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力保证。
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成胸在握,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听起课来积极性就高。
备不好课,磕磕绊绊,轻重失调,效率自然低。
论文:如何提高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
【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存在上课发言不积极的问题。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群策群力,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摆在我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共同的任务。
一影响小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表面上看是一个小问题。
深究起来,它的背后其实存在着很多原因:1 教师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发挥的因素。
我国的教育改革尽管已经进行了30年,然而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还存在着“师道尊严”的观念,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放不下老师的架子,不能真正的和学生平等交往,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
有些教师虽然在思想上认同“师生平等”的观念,但是在平时具体的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没有真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师生之间还存在非常微妙的模糊的距离感。
由于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繁忙,以及教师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压力,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缺乏充分的耐心和细心。
学生回答对问题时,老师表现出满意。
而一旦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们就显得耐心不足,往往草草地说声“坐下”,虽然没有直接批评,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据调查,教学前线的很多教师还处于“教书匠”阶段,还没有真正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因此,教师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缺乏更高层次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
很多时候,表现出无奈或者烦躁的情绪。
教师的这些不良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使学生缺乏对老师的信心,从而导致自身积极性的挫败。
有些教师没能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问题偏难,致使小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影响了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发挥。
2 学生存在的内在的原因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还和学生本身的问题有关系。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下讲话。
老师课堂技巧:孩子课堂上不肯发言怎么办
孩子课堂上不肯发言怎么办?小学生发言不积极是个普遍的教育现象。
其类型大致有含羞内向型、内心游离型、漠不关心型、爱出风头型、无话可说型等。
一、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课堂发言不积极的类型多样,常见的类型为:害羞内向型;内心游离型;漠不关心型;爱出风头型;无话可说型等。
1.害羞内向型这类学生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交往,不太爱参与集体活动。
通常在上课时不会主动发言,但貌似很认真地听讲,不做小动作,更不讲悄悄话。
他们有潜在表达的欲望,可同时又害怕表达。
他们格外敏感,尤其在意老师与同学的看法,回答问题总是战战兢兢,显得楚楚可怜。
如果老师提问到他,要么选择一言不发,要么平静地看着你,要么害羞地低着头,胆量稍大一点点的,就很勉强地用可以与蚊子媲美的声音支支吾吾地说出个答案。
老师一般不忍心责怪,无可奈何地请他坐下,让他再好好思考。
时间一长,老师一时忍不住火,很不小心地批评了,那好比是火上加油,那学生的嘴只会变得更加严实。
2.内心游离型眼到,口到,心却没有到,游离于课堂之外。
这样的学生对课堂本身不存在多大的兴趣,大多沉溺于自己的异度空间,要么一本正经地盯着你,那眼光都能在你身上盯出个洞来,营造出个认真听讲的状态。
要么埋头苦记笔记,其实根本是机械操作,跟打字机没什么两样。
这类学生不在少数。
造成这种情绪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老师。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气氛的掌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些任何一方面的失败都会成为学生不想听课,不想发言的根源。
我们会发现,这部分学生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表现出兴趣缺乏。
至少,体育课,人人都活跃得很,踊跃得不得了。
为什么?体育课好玩啊!那为什么语文、数学、英语就那么不好玩。
其实,学生很现实,好玩的课我就愿听,我就想说。
好玩的课大多气氛轻松和谐,师生之间没什么距离感。
3.漠不关心型这类学生与上类有些相似,却又不同。
他们对于课堂活动,想参与就参与,不想参与就不参与,全班那么多人不缺我一个,忽视自己的重要性。
浅析小学生课堂发言不踊跃的成因与对策-精选文档
浅析小学生课堂发言不踊跃的成因与对策(一)课堂发言定势,“集体回答积极”与“个体沉默不语”的矛盾共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就天性而言,儿童是乐观主义者。
他们的特性是在感知世界时都怀着明朗、愉快和欢悦的情绪……”小学阶段,他们本应活泼好动,生机勃勃。
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逐渐呈递减趋势,课堂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二)学生课堂不发言产生的问?}王倩在论文中写到:低年级时,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往往就变得安静了,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
课堂沉默的学生因长时间不发言,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学生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不擅长交际等,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动起来”、“说出来”成为了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小学生课堂发言不踊跃的原因分析(一)从学校的角度看(1)部分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备。
多数教师只上完课表中安排的课程,不到放学时间便离校;对各位教师公开课学习,也只是表面形式。
(2)由于学校实行“绩效工资”。
教师的业绩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紧密相连,只要逢考,教师们不得不以应试为目的,以讲授为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1.与学生缺乏情感沟通有些教师对学生讲话时,居高临下,学生则难看的站着那里。
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从而失去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热情不高,教育理念落后首先,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敷衍了事的态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其次,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问,学生即使想发言,也没有机会。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1.学习态度方面上新课前,学生不预习。
课堂上,学生不专心听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回答也文不对题。
课后复习也非常重要.(四)从家庭教育角度1.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识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甚至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2.缺乏了解和沟通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操劳生活,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
小学生课堂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课堂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发言时间太长:有些小学生发言时间太长,影响课堂气氛,课堂效率低下。
2、跑题发言:有些小学生发言时不按照教师话题讨论,话题偏离主题,跑题发言。
3、水平不均:因为小学生发言水平不均,有的发言内容比较深入,有的发言内容比较浅显,影响课堂效果。
二、对策
1、控制发言时间:老师应该在小学生发言前给出一个时间限制,比如每个学生发言不超过3分钟。
2、引导话题:老师应该在发言开始前,提前给出话题,让小学生按照话题发言,避免跑题发言。
3、发挥优势: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发言水平,发挥优势,让发言水平比较高的小学生多发表一些深入的见解,让发言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发表比较浅显的见解。
小学生语文课堂不敢发言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语文课堂不敢发言的成因及对策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境。
很多小学生却在语文课堂上不敢发言,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展示自己的想法时,往往会有所顾虑或者退缩。
那么,造成小学生语文课堂不敢发言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成因分析1. 自卑感很多小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或者曾经的经历,会对自己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不够好,担心说错了会被同学笑话或者老师批评,因此选择了保持沉默。
2. 对知识的不自信有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曾经因为犯错而受到过责备,导致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产生怀疑和不自信情绪,进而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达和发言。
3. 害怕被他人批评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家长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被他人批评或者指责存在恐惧心理。
他们害怕在课堂上发言后被别人批评或者否定,于是选择了保持沉默。
4. 缺乏表达能力有些小学生天生比较内向,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胜任课堂上的发言,因此选择了保持缄默。
二、解决对策1.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场所,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悦,将课堂打造成一个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的环境。
2. 鼓励学生多发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学生发言后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发言的乐趣和成就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3.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语文课堂,从而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4.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表达。
小学生语文课堂不敢发言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语文课堂不敢发言的成因及对策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敢发言,甚至害羞、退缩。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造成了不良影响。
那么,小学生语文课堂不敢发言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对策呢?一、成因分析1. 自卑心理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敢发言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
他们可能感到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足,害怕说错话或者被同学们嘲笑,因此选择了沉默。
这种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引导和帮助。
2. 教育方式有些时候,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对小学生的发言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老师过于严厉或者批评性太过强烈,往往会让学生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而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学生的听写和背诵,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得学生缺乏了发言的机会和勇气。
3. 羞怯性格有些小学生天生性格比较内向、害羞,面对许多同学的目光和老师的提问,很容易就会紧张起来,从而选择了保持沉默。
针对这类学生,需要通过培养自信、引导他们克服紧张等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羞怯。
二、对策建议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鼓励和自信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保护学生的隐私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在提问学生时,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尽量避免批评式的提问,而是更多地采取引导性和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
鼓励学生多多提问、鼓励学生讲故事、分享经历等。
在学生提问的时候,老师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认可,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话语是值得重视的。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自信心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内向和羞怯,老师可以在课外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课堂发言不主动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课堂发言不主动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中年段小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一)——课堂发言不主动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一、课堂主动发言的必要性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有被动和主动之分。
被动发言通常是指学生在被点名或因为轮流到的情况下,而不得不做的发言;主动发言则是指学生由于发现了问题或是为了抢答问题,自己觉得有话要说,并自觉寻找发言机会的发言。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可见,在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发言很重要。
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发言,不仅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显现,个性的表现,创造力的解放,还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真正实现了交往与互动,师生间真正实现了相互交流和沟通。
二、学生不主动发言问题归因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觉主动的举手发言,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观点,抢答老师或同学的提问,评述他人观点或作业的优缺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表露自己对学习过程的情感和体验,使课堂形成一种研究探讨、交流合作、发挥个性的自觉主动学习氛围。
课实际的情况是,“课堂沉默”现象仍然普遍且长期地存在着,使该进行探讨的问题难以解决。
据本人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五类,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解读的必要。
第一类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是“不知该说什么”。
在不久前的一次课上,学生分组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有位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既不发言,也不象在认真听,神色特别。
我便走过去抚着他的头说:“你也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好吗?”他似惊醒一般,一会才说:“老师,你要我说什么?”我只好给他解释小组正在讨论的问题,并提醒他上课要专心。
课后了解,原来该生在课前不慎丢了一样东西,导致上课思想走神。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发言弱化现象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发言弱化现象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发言弱化现象是指学生在课堂
上不愿或不敢发言或者发言内容质量较低的现象。
这种弱化现象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自卑感:孩子在面对自己不太擅长的领域时,会出现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或者不够优秀,从而导致害怕失面子或尴尬,因
此选择保持沉默,不敢或不愿意发言。
2. 缺乏课前准备:一些学生没有在课前预习或复习老师教授的
内容,导致不了解课程知识点,发言质量低,因此不愿多发言,以
免自己暴露出来。
3. 教育方式不当: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得到的教育方式可能
会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发言表现。
一些孩子被过于严厉和封闭的教
育方式所束缚,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4. 缺乏口语表达能力:一些学生可能由于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
欠缺,导致发言语言简单、内容贫乏,这也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发
言的准确性和自信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在选择主题时,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话题,使学生
有话可说,有自信心。
2. 老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机会,帮助
学生渐渐建立自信。
3. 向学生解释发言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发言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讨论。
4. 让学生提前准备讲话内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
除了课堂上的方法,也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积极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原因及对策
渭城区文林路小学刘莹
【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往往会遇到许多“不愿说话者”或“一言不发者”。
这种现象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成长。
为此,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找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环境,给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氛围;2、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采用激将法,让沉默者开口;4、注意倾听,及时鼓励。
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位教师都做个有心人,必将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
【关键词】课堂发言不积极原因措施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往往会遇到许多“不愿说话者”或“一言不发者”。
这种现象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很难掌握教学的进展,也很难保证课堂整体效果。
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个性无法得到张扬,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面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也和同行们展开过讨论,并做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各种原因,并针对每个原因找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我对本班50名学生针对发言情况做了调查,统计了这样的结果:83%怕回答错误老师讽刺、同学挖苦;69%胆小,不敢回答;23%问题不会;26%师生间有距离;20%提问时走神;7%对课程或学习没兴趣;50%对自己的答案不肯定,缺乏自信。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我们不难找出学生课堂上发言不积极的原因,因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发言怕老师批评,同学挖苦的人百分比达到8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畏惧心理是造成学生发言不积极的主
要因素。
老师的随口批评实际上挫伤了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导致他对发言充满了恐惧,增强了沉重的负担,从而失去了对发言的兴趣、信心。
老师对待回答错误的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学生的发言与心理紧张有关。
有不少学生在公众面前发言,情绪紧张,甚至恐惧,回答时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语无伦次,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从此,发言失败使他丧失信心,同时,过度紧张使他难以承受惊慌失措的压力,不得放弃发言。
3、有23%的学生认为不主动发言主要是因为老师的提问太难,不会答。
这主要是指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当然不会举手。
4、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表情太严肃,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不能和学生互动;或者是有学生反映“没什么兴趣,就觉得上课好无聊,一点发言的欲望都没有”,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又或者是课堂上没有集中精力听课,对所提的问题没有积极去思考所以就不知如何回答。
以上种种因素直接导致了课堂发言不积极的现状,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要让“不愿说话者”或“一言不发者”打破沉默,我采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调整:
一、创设民主和谐环境,给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要时刻把微笑挂在脸上,用鼓励、宽容、仁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处于弱势的孩子,他们会从老师的眼光中得到宽慰,得到力量,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学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互动,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环境,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课程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三、采用激将法,让默者开口。
教师可以说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观点或问题作鱼饵引他们“上钩”,或者有意识地把一些不愿发言的学生编为一组,让另一组同学和他们辩论,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批评,反驳。
这时,很少有人会无动于衷的。
四、注意倾听,及时鼓励。
一旦想方设法让不愿说话的人开口了,教师就要注意倾听,千万不要轻易打断他。
同时最好运用身体语言对他的话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比如同意他的观点时点点头,谈到会心处微微一笑,或者与他有短暂的目光接触,或者干脆说“对”,“不错”,“好极了”等,这些,都会鼓励讲话者继续说下去。
综上所述,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位教师都做个有心人,必将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
语文课堂将不再沉寂,它会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