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蹄病总结
猪肢蹄病原因及防制措施
![猪肢蹄病原因及防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b340c17f8c75fbfc67db227.png)
猪肢蹄病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猪肢蹄病的原因及防制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很多不良的方式会导致猪的肢体疾病,你知道吗?
猪的肢体疾病一年四季都在困扰着我们,下面为大家总结了秋冬季节预防治疗肢蹄病的文章。
初冬养猪要防裂蹄病
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4%~5%左右,轻则影响猪只进食,重则被淘汰。
初冬季节,天气逐渐寒冷,空气干燥,一些规模猪场所饲养的猪只很容易发生本病,必须认真加以防治。
深秋猪易发生裂蹄病
每年深秋季节猪只常会发生裂蹄病。
发病的多为待配或初配的后备公、母猪,饲养在水泥、砖铺地面粗糙的新建猪舍。
发生蹄裂后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因卧地少动继发肌肉风湿;有的磨破皮肤,形成局部脓肿。
轻者影响按期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消瘦死亡或淘汰。
发病原因主要是因深秋天气由暖转凉,由于猪体的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青年猪蹄壳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磨擦,因而造成蹄壳出现裂缝。
猪场常见疾病肢蹄病
![猪场常见疾病肢蹄病](https://img.taocdn.com/s3/m/e82e7d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0.png)
肢蹄病的常见病因
环境因素
猪舍地面不平等、粗糙或尖锐物 导致蹄部损伤。
营养不均衡
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磷 比例失调,导致蹄部发育不良。
生物感染
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关节炎、蹄 部炎症等。
02
猪场肢蹄病的临床症状
蹄部症状
蹄裂
蹄部皮肤裂开,可伴有出 血和疼痛。
蹄变形
蹄部形态异常,如蹄部向 外或向内弯曲,蹄部横裂 等。
案例三:猪丹毒关节炎
总结词
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关节炎 ,常导致关节肿胀、僵硬、疼痛和运动 障碍。
VS
详细描述
猪丹毒关节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猪 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关节肿胀、 皮肤出现红斑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 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猪舍和饮 水设施,提高猪只免疫力等。
05
猪场肢蹄病的诊疗与治疗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肢蹄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 药等。
护理措施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提供柔软舒适的垫料,减少猪只的站立压力。
营养管理
提供全价饲料,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手术治疗
1 2
手术准备
对病猪进行保定,清洗患部并消毒,准备手术器 械。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蹄底溃疡
蹄底部皮肤出现溃疡,伴 有疼痛和出血。
关节症状
关节肿胀
关节部位肿胀,触之有波动感。
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受限,猪只出现运动障 碍。
关节变形
关节形态异常,如关节肿大、弯 曲等。
肌肉和骨骼症状
肌肉萎缩
由于长期卧地不起或运动障碍,导致肌肉萎缩。
猪肢蹄病的致病因素及治疗
![猪肢蹄病的致病因素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f700de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8.png)
猪肢蹄病的致病因素及治疗猪肢蹄病的致病风险因素及治疗猪肢蹄病是指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又称跛行病,是以姿势、步态和站立不正常、支持身体困难为特征的一些则普通病,该病成为现代集约化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在一些养猪发达的国家,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40%,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猪蹄和一半左右腿部显露出来问题;在国内有许多猪场茄子病问题也环境问题很严重,因发生该病而被淘汰的占淘汰数的80%左右,因此,给养猪场带来较大的重大损失经济损失。
核心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个各方面:营养方面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引起的感染;造成的硬伤及其引起的混合感染;某些疾病引起的疾病及继发感染;选育投资过程中的品种及其遗传原因。
下面作一分述。
一.营养因素1能量米粮猪日粮能量缺乏或过高,都会引发肢蹄病的发生。
2蛋白质高蛋白质日粮整体,易引起猪的肢蹄病发生。
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后备公猪的钙、磷比例分别不应略高于0.9%和0.7%,否则肢蹄病就发生了。
而日粮中锰过量,会损伤猪的胃肠功能,生长发育受阻,易引起钙磷利用率降低,导致“佝偻病”、“软骨症”。
锌的缺乏,8~12周龄猪易患“皮肤不全角化症”。
磷另外还应注意饲料中砷和硒的含量不能超标,否则猪会出现慢性中毒,也会已引起蹄部的病变。
4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必须满足猪的需要,再就是生物素的缺乏,可造成母猪生物素缺乏症。
后腿痉挛,蹄开裂,病蹄不能着地。
再就是有些猪场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像硅酸盐类的,导致矿物质、维生素大量流失,因此引起蹄裂,严重的导致感染。
二.管理因素1.运动养殖场的影响规模化养殖猪场,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采用限位栏、高床饲养,由于猪运动受到限制,而令肢蹄病发生增多。
2.电子仪器行政管理损伤在种猪的日常管理、转栏并栏及种猪出售时的内里驱赶里头,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的粗暴、猪打架、途经粗劣路面、跨越沟壑等原因,造成肢蹄外伤。
防止一般发红破皮继发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杆菌,引起骨膜炎或者不敢站立。
猪的肢蹄病
![猪的肢蹄病](https://img.taocdn.com/s3/m/ee25a8aef524ccbff1218443.png)
、、 ^ z x s c m ^ ^ / g mz . o 『^ .
时, 急性 型对青 霉素 的快 速反应也 有助 于诊 断 。 使 用 弱 毒或 灭 活 的病 原进 行 免 疫 能有 效 控 制 猪群 的丹毒 , 疾病 暴 发可 能 与没 有执 行 免疫 程 序 而
的联合 治疗 可能有 消 炎镇痛 的作 用 。异氟 泼尼 龙是
可食用 动物 的标 签用 药 。减少猪 的混 群 和转群 的应 激 有 助于 防止 这个 问题 , S F猪群 可 能会 没有 这 而 P 种 情况 。支原体 关节 炎可 能会加 剧 临床症状 并使 关 节 和骨 关节 疾病 恶化 , 反之亦 然 。 92丹毒 .
法。 虽然 可 以使用 正确 的饲 料且 维生 素 D可 以不 经 过肠 道获 取 , 没有 有 效 的治疗 方法 , 大 量感 并 对
如果肢 蹄 的骨头或 关节 受 到感染 ,这 种情 况 通常 是 慢性 的 。 而猪会成 为三脚跛瘸 的情况 。年 幼的猪
会 停止 生长 。如果 出现 咬尾 ,猪 会变 瘸 或后肢 瘫 痪
vww。g mz .o v zx sc r n
规模养猪
Ema : ms@1 6 o — ir y . m lx j 2c
猪 的肢 蹄 病
张 佳 译 . 显欣 校 周
( 接上 期 ) 9生长 肥 育舍 的猪
91关 节 炎 .
红斑 丹 毒 丝 菌 可 以从 健 康 的带 毒 猪 或 环境 中 获取 , 这种 病菌 可 以在 这些 情 况下 存活 数 周 。丹毒
影 响生 长肥 育猪 的一 些疾 病 也会 影 响选择 作 为种 猪的后 备母猪 和公猪 。 猪滑液 支原体导 致的肢
4 6月龄 的猪 只 ,但 主要 分支还 出现在 后备母 猪 、 ~ 母 猪 和公猪 上 。在 感染 的后 备种 猪被 购买 到之 前
猪的肢蹄病(续)
![猪的肢蹄病(续)](https://img.taocdn.com/s3/m/806421e119e8b8f67c1cb9e8.png)
行诊断。 但是如果 已经进行治疗 , 发现病原 的可能会下降。
对于各种疾病 的治疗都应 当在临床症状 出现后尽快 主动
8保育舍 的猪
进行。猪鼻支原体可以使用泰乐菌素徘 此用途的标签用
当猪断奶时 ,影响行动系统 的疾病最有可能在保育 药)四环素或林可霉素进行有效治疗。已知病原敏感的抗 、 阶段 自 然解决 , 或主动治疗 , 或导致死亡 , 或进行淘汰 。由 生素 中, 使用青霉素 、 氨苄西林 、 链霉素 、 四环素 、 噻呋 头孢 于猪在多发性关节炎发作后存活多数会瘸脚 , 一个 以上的 或磺胺类药对猪链球菌和格拉泽氏病的效果更好 。 青霉素
蹄壁和蹄底 出血 , 但没有表明这些症状会有长期影响。 感染
剖检 时,支原体关节炎和格拉泽 氏病都 可见况可以通过改善地面和环境进行控制 , 而抗生素也应 性关节炎和多发性浆膜炎 ,
同时还可能 出现脑膜炎。 但是 , 支原体感染的渗 当在擦伤后感染前使用 。初胎母猪的后代更容易出现新生 出现肺炎 , 典型的格拉泽 氏病 猪多发 陛关节炎 , 初乳对小猪免受这些综合症和其它疾病 出物常常为浆液性或浆液性纤维紊 陛,
75 神经 失调 .
的僵猪如果 出现慢性严重的纤维素性 、 脓性纤维素性或或 纤维性胸膜炎 、 腹膜炎及关节炎 , 可能是在生活早期感染
脑膜膨出和小脑发育不全会影响患猪 的行动 ,并可 关节炎 ,这种猪最早进行 淘汰而不是留在猪群成为感染 能传染单增李斯特杆菌和链球菌 。因而 , 链球菌会导致脑 源。这些猪很难达到上市体重 。 膜炎 , 并表现为运动障碍和神经症状 , 或主要症状表现为 化脓性关节炎 。 可 以根据临床症状 、剖检结果及病 原的分离结果进
虽然在保育猪 中也可以发现急性 的丹毒 ,但这种情
常见猪肢蹄病症状判断及治疗措施
![常见猪肢蹄病症状判断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2c1e8f44a7302768f99392a.png)
常见猪肢蹄病的症状判断及治疗措施
据不少猪场反应,目前猪腿病比往年多得多,有的母猪因为腿病而不能利用,现把有关腿病的问题跟大家系统交流一下,希望能对大家在工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硬伤及其引起的混合感染
硬伤也有很多方面,比如水泥地面硬擦伤足底,子猪吃奶时跪着损伤膝关节皮肤的感染,公猪配种、母猪爬圈摔倒等剧烈活动引起髋关节损伤,一般破皮继发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杆菌,引起跛行或者不敢站立。
解决措施硬伤引起的,伤筋动骨一百天,恢复比较慢,需要注射安痛定止疼+消炎药物(青霉素或福莱欣或华西超力)。
轻微感染的要保持圈舍干燥,用真金碘涂抹消毒,重的适当注射消炎药物华西超力、福莱欣等。
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引起的感染
饲料厂参差不齐,饲料添加矿物质、维生素不均匀或不足,有的存放时间过长还没有饲喂时就已经流失,有的是养殖朋友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像硅酸盐类的,导致矿物质、维生素大量流失,因此引起蹄裂,严重的导致感染。
解决措施
平时饮纳维,饲料添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添加剂。
也可以添加猪壮素+普乐宝,调理肠道,补充维生素,提高微量
元素的吸收率。
尽量少添加低廉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高档的能吸附和分解霉菌毒素药物霉毒清。
某些疾病引起的症状及继发感染
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一般出现单腿,关节出现组织液,局部发烧,可选用华西超力。
副猪嗜血杆菌,一般出现多腿关节肿胀,会出现全身发烧,而且出现喘,可以选用福莱欣或亚疫消、头孢速杀等。
口蹄疫引起的脱蹄匣,肉蹄起泡等,真金碘涂抹,严重的注射蓝环双博。
长期卧地受凉等引起的风湿,可用民星2号。
长时间患病,体弱采食不足,引起低血糖,四肢无力,综合治疗。
猪肢蹄病的原因和治疗
![猪肢蹄病的原因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bc612af2e3f5727a4e962d6.png)
猪肢蹄病的原因和治疗现在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养猪场越来越多,肢蹄病是现在养猪场中比较高发的疾病,患病的猪会出现关节肿胀、蹄角质龟裂的情况,导致其行走站立出现跛行摇晃的状态,母猪也会因此而降低生产性能,缩短寿命,很多的非正常淘汰患病母猪都是因为肢蹄病。
猪患肢蹄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多样,气候是对发病率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类因素,长白猪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品种。
猪场内在引入长白猪的时候,如果有发生肢蹄病,那么可见患猪蹄角质龟裂、感染的情况,病情逐渐恶化。
1 原因分析猪的品种,饲养营养补给,饲养环境.病理等是导致猪肢蹄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品种因素:从外地引入优良型的瘦肉种猪比较容易发生肢蹄病,在引入的种猪中,长白猪的发病率是最高的,然后是大白,杜洛克的发病率稍低。
优良型瘦肉种猪的生长快速,体重增加后,肢体的发育失衡,肢蹄受到的压力较大,而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蹄垫娇嫩一些,容易磨损龟裂,引起感染,因此后备猪发病率比较高,病情也更严重。
高龄的母猪,蹄垫和蹄壳发育成熟,抵御感染的能力也比较强,所以不容易发生感染,肢蹄病的发病率也较低。
营养因素:因为饲料的营养搭配不科学,饲料中部分营养物质缺乏,导致了肢蹄病的发生。
第一种情况是钙磷失衡:该类营养因素会导致猪的被毛杂乱脱落,蹄壳横裂,引起跛行,病情严重还会肿胀疼痛,无法站立,站立可见悬蹄和抖动表现,病猪起立困难,患病部位易感染,治疗困难。
第二种是生物素缺乏,该情况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出现皮炎症状,皮肤干燥多褶皱,皮肤存在较多鳞屑,蹄底容易被磨损,引起裂口,裂口较深,直达真皮,出现出血症状。
生物素的缺乏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封闭饲养,猪舍地板有漏缝,猪不能够从粪便、褥草、土壤等处获取生物素;饲喂的饲料低脂高蛋白,提高了对生物素的需求;变质的饲料导致生物素活性下降;使用了生物素拮抗物,如蛋清。
第三种情况是缺锌,锌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参与元素,缺锌就会引起皮肤角化不全,影响产仔数量。
猪饲料中高钙、高磷、高植酸会对锌的吸收产生影响;第四种情况是硫元素不足,硫是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中的元素分子,硫能合成蹄部角质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失衡、硫酸盐代谢异常就会导致蹄部的生长代谢出现障碍。
奶牛肢蹄病总结
![奶牛肢蹄病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8f1bb1f111f18583d05ab9.png)
奶牛肢蹄病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一、临床症状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
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
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二、发病因素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有5个方面,即营养、遗传、环境、管理和疾病。
1、营养因素①一般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1,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
②奶牛体内维生素A、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
日粮结构不合理,高蛋白质的日粮结构或粗纤维摄入不足,可引发肢蹄病。
2、遗传因素奶牛的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它们对肢蹄病的易感程度。
奶牛肢蹄病的遗传系数为0.6,与生产性能呈高度正相关,蹄变形引起的蹄病与种公牛有关。
其中3-4岁奶牛发病率高。
3、环境因素①牛舍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是引起肢蹄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牛圈堆积厚层牛粪,再加上饮水池经常有水溢出,粪便和污水浸染,氨对蹄壁的腐蚀作用,可降低蹄壁的屏障作用,使牛蹄角质软化,受到粪尿的侵蚀,角质生长发育不良,且脆弱,极易引起趾间腐烂、蹄底腐烂等蹄病。
②湿热的环境条件对肢蹄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奶牛的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使蹄更易变软,很易损伤,易受病原菌感染发炎。
同时高温高湿气候使奶牛的采食量显著下降,营养摄取过低,出现能量负平衡,体质逐渐下降,机体抵抗力减弱,影响牛蹄角质的正常生长,使肢蹄病大增。
③冰凉的水泥和结冰地面,也可增加患肢蹄病机会。
4、管理因素①日常对牛蹄洗刷、药浴护蹄和季节性计划修蹄工作重视不够,使蹄病大量发生②修削蹄不当也易引起感染化脓。
③干奶期过于肥胖,饲养密度过大,饲槽过低,运动场面积过小,奶牛运动不足,易引发肢蹄病。
猪的肢蹄病
![猪的肢蹄病](https://img.taocdn.com/s3/m/e8bb3f6acaaedd3383c4d343.png)
如 果 仔 猪 在 产 床 上 因 受 到 母 猪 的 伤 害 或 发 生
关 节 感 染 而 产 生肢 蹄 疾 病 .它 们 存 活 或 健 壮 生 长
进 行 评 估 , 确 认 是 否 惠 有 相 似 或 不 同 的疾 病 不 以 应 将 可 能 会 引 发 该 病 的 诱 因假 定 在 与 特 定 年 龄 段
对 其 步 态 、 型 和 体 况 作 出评 估 。 然 后 对 个 别 猪 应 体
充 足 的常量和微 量 营养 。 虽然营养 的不足 或过 剩
都 是 临 时性 的 。 但 它 会 对 快 速 生 长 的 骨 骼 或 肌 肉 骨 骼 系 统 的 其 他 组 织 的 发 育 产 生 长 期 持 续 的 影 响 。在 成 年 后 备 母 猪 、 猪 和 阁公 猪 中 , 该 辨 别 公 应
该进行 更进一 步的检 查。 受感染的猪进行 常规 的 对 身体检查 是非 常重要的 , 包括在尽 可能不保 定的情 况下对 四肢和 关节进 行触诊 和推拿 当采 用 系统 应 的方法进 行触诊和推 拿, 如 , 例 前肢 ( 脚到肩 部 )接 、 下来是 后肢 , 然后是 骨盆和 脊椎 。在 确定关 节杂音
和 长 骨 的 断 裂 部 位 时 . 诊 会 有很 大 帮 助 听
出会 导致 骨软 骨病 和 骨 关节炎 的病 因 .这样 才能
制 定 预 防措 施
2病 亡 率 、 死
蹄 的检测 应该仔 细地进行 . 可在猪站 着或行走 时进行 , 以便记 录猪的 步态 、 脚趾 位置 、 冠状 带及蹄 壁的情 况。猪 的四只蹄 全部 都要逐 个检查 , 此项工 作在 空旷 、 洁、 清 干燥 、 水平的 曲堑 面进行 比在 污秽
种猪肢蹄病的分析与防治.doc
![种猪肢蹄病的分析与防治.doc](https://img.taocdn.com/s3/m/f0ca9b0d1711cc7930b71655.png)
种猪肢蹄病的分析与防治概述: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
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
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一.发病原因1.品种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
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
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外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发病率很低。
所以规模化猪场在选育留种期间,尽量以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选育为主。
2.营养因素后备母猪对于饲料中需求钙,磷相对较多,如果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不良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炎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闭饲养,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
后备种猪在一百斤以后如果还一直饲喂育肥料,则对身体骨骼的营养发育不足,在配种时,可能会出现公猪压倒的现象。
同时后备种猪对于生物素的需求量较高,在后备种猪饲养后期,需要格外注意添加生物素以满足营养需求。
3.气候因素在《二十四节气论猪病》的文章当中我有提到,冬季主气寒冷,风寒湿邪,侵入皮肤,传入经络,则会引起肢蹄疼痛,导致跛行,所以冬季较为常见肢蹄病的出现。
而寒性收引,湿邪入体也会收引在内,待立春回暖之际,湿邪则会破阳而出,这也是最初的“口蹄疫”病理过程。
同时对于阳气不足,卫气不固的现象,卫阳不能温煦四肢的情况,也会造成风寒湿痹的病理现状,这种情况会直接造成瘫痪的临床表现。
4.圈面因素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多。
这与圈面的光滑度有关,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沙粒,圈面过于光滑,看不见沙粒,圈面过于粗糙,易见较大沙粒。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 - 奶牛养殖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 - 奶牛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43d9a5e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5e.png)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奶牛养殖摘要:奶牛肢蹄病是指机体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四肢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部发生病变的总称。
病牛症状较轻时出现运动跛行、行走困难,严重时只能够卧地不起,产奶量明显减少,且体质迅速消瘦。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奶牛饲料报酬下降和繁殖效率降低,治疗费用明显增加,往往淘汰过早,应尽早防治。
1病因分析环境因素:奶牛肢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面质量的影响,当地面过于坚硬时,机体站立在地面没有得到有效缓冲,加之自身体重过大,非常容易导致四肢过度疲劳。
另外,坚硬的水泥地面还会加重肢蹄与地面间磨擦,导致奶牛肢蹄发生挫伤。
低洼的运动场,由于地面过于泥泞、潮湿,再加上没有及时清理粪便,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如结节状梭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坏死杆菌、链球菌等,导致机体蹄底发生感染,从而引起腐蹄病。
此外,气候因素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例如夏季气候炎热且多雨,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导致奶牛容易发生热应激,减弱抵抗力,此时蹄部往往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导致蹄角质明显变软,再加上环境中通常存在大量细菌,使蹄部非常容易发生感染,也就是说夏季较容易发生该病。
据报道,每年的5~9月份,奶牛由于患有肢蹄病而淘汰呈提高趋势,特别是7~9月份3个月达到最高。
疾病因素:奶牛患有某些产后疾病,如坏死杆菌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会在机体的末梢处形成微血栓,致使末梢器官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蹄角质部无法完全角化,从而发生蹄变形。
蹄变形往往会导致蹄壁支撑力较弱和蹄部负担过重,引起皮下炎症甚至溃疡,从而出现慢性、急性蹄叶炎。
奶牛发生中毒,如瘤胃酸中毒、霉菌毒素中毒,存在于血液内毒素会导致小血管形成微血栓,容易引起蹄叶炎、蹄部皮肤坏疽。
2.临床症状病牛蹄部发生病变处存在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冠和蹄间皮肤发生红肿、充血,有时能够形成坏死或者表面性溃疡,并分泌散发恶臭味的物质,部分蹄间存在不良肉芽增生。
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手叩击会表现出疼痛,修蹄时会流出乌黑色或者乌灰色的脓汁,并散发恶臭味。
猪肢蹄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
![猪肢蹄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0c16ce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6.png)
猪肢蹄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医治?冬季湿度大,较易引发猪肢蹄病。
该病不具有沾染性,但时有猪场产生,一旦产生治愈率低,特别是母猪,很容易就因此而被剔除,这给猪场带来的侵害不容小觑。
猪肢蹄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不稳,在医治上,需要找到病因,进行对症医治。
猪肢蹄病的症状有哪些?本病由于病情轻重、尽早晚期不同,症状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1、发病早期,一样患猪站立、行走非常,不能像正常的猪那样行走或站立。
2、发病严重的,病猪就会显现明显的跛行或站立不稳现象。
还有的患猪同时还会四肢部位,有的关节处肿大发热,也有少数蹄叶、蹄叉发炎,显现炎症,乃至有的显现蹄裂。
3、若没得到及时医治,发病后期,有的猪乃至站立不起来,瘫痪在地,常常卧地不起,自己没有气力支持站立。
猪肢蹄病怎么医治?导致猪肢蹄病产生的原因较多,所以在医治前需要先找到病因,然后再采取对症挑选医治对应的医治方案,方可到达药到病除的疗效。
另外,对于同时还有其它疾病继发感染的,需要公道搭配药物同时对其进行医治。
1、病菌引发的猪肢蹄病,医治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各取适量,对病猪进行肌注医治。
2、饲料引发的猪肢蹄病,医治措施,乃是要对该病猪逐日所豢养的饲料进行公道调剂,避免饲料过于单一,要保证饲料营养丰富、均衡。
3、对患猪关节处红肿情形,如果有脓肿,建议将该处用手术刀将脓包切开,然后将里面的浓汁挤出去,挤干净后,用双氧水进行冲洗,洗干净后再用青霉素粉取适量,同时配合抗炎药物进行注射。
4、对发病严重,已经显现瘫痪现象的患猪,可用葡萄糖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链霉素、青霉素钾、安纳加注射液、地塞米松、维生素B1、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对病猪进行医治。
5、对某些疾病引发的症状及继发感染,要针对病原和继发疾病,同时进行对症医治。
如,风湿引发的,可用醋酸波尼松龙3~5ml,肌注医治;同时用阿斯匹林4g左右对病猪进行口服医治,每天2次,连用5-7天。
猪肢蹄病的防治措施
![猪肢蹄病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f4c990516fc700abb68fc7b.png)
猪肢蹄病的防治措施——于广秋猪肢蹄病是猪四肢和四蹄因某种因素导致的局部损伤和运动障碍这类疾病的总称,又称跛行病。
症状以站立不起,关节肿胀,行动困难、蹄叉腐烂、溃疡等,该病成为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在一些养猪发达的国家,种猪年淘汰率在30%~40%,其中有近1/3是猪蹄或腿部出现问题;而国内有许多猪场猪蹄病问题也很严重,因发生该病而被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数的80%左右,因此,给养猪场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1.发病原因:1.1环境与管理因素1.1.1猪舍潮湿漏风、猪床阴凉:这样的猪舍环境如果遇到阴雨天且有冷风吹进时,猪体容易受到湿冷空气的侵袭,发生肌肉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肌肉关节僵硬疼痛,不敢站立。
1.1.2运动不足,肌肉得不到锻炼,造成腿肌无力,负重能力差:规模化养殖猪场,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采用限位栏、高床饲养,由于猪运动受到限制,且地板为栅栏型漏孔地板,猪蹄受力面积小,压强大,致使肢蹄病发生增多。
1.1.3机械损伤:在给猪防疫注射、疾病治疗、转栏并栏及种猪出售抓猪或驱赶时,由于惊吓躲避乱冲乱闯而导致肢蹄损伤。
1.1.4地面粗糙或湿滑、木板猪床木刺、铁钉,圈门处铁丝。
都可造成蹄面和皮肤过度磨损和擦伤。
1.1.5消毒液的腐蚀:经常用强碱和强酸性消毒剂带猪消毒,而且消毒后清洗不够,由于猪蹄壳中含有象硫酸盐类的无机物,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这样,天长日久,蹄部损伤就越来越大。
趴窝时皮肤和消毒液接触也会受到腐蚀。
1.1.6冬春季节,圈舍干燥,蹄壳和皮肤容易干裂。
1.1.7圈舍粪尿混杂不及时清理:猪经常在粪尿中站立或趴卧粪尿中的盐分和病菌会侵蚀猪蹄和皮肤。
1.2营养因素1.2.1缺乏生物素、V A、油脂,会导致蹄裂。
1.2.2缺维生素D、钙或钙磷比例失调导致软骨病或佝偻病产后瘫痪。
1.2.3锌的缺乏,8~12周龄猪易患“皮肤不全角化症”。
1.2.4长期添加脱霉剂,导致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被肠道吸收而大量流失,因此引起全身营养不全,肢蹄病发病率上升。
养殖场猪肢蹄病的防治
![养殖场猪肢蹄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d6e5027376baf1ffc4fadc7.png)
养殖场猪肢蹄病的防治猪肢蹄病是以猪的四肢、四蹄部疾病的总称,俗称跛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站立行走障碍、姿态异常、蹄部开裂甚至坏死等。
该疾病在国内集约化猪场发生率在5%~35%、散养户中更为严重,发生该病的猪只生长缓慢、淘汰率高,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
肢蹄病的表象是四肢机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但并非是独立疾病,大部分肢蹄病与传染病、营养代谢病均有相关性。
因此,文章从猪肢蹄病发病原因、疾病治疗、综合预防等方面加以概述,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1 发病原因1.1 管理因素秋冬季节肢蹄病比较多发,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猪只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脂类分泌减少、蹄壳角质变脆、变硬,容易出现裂缝、导致蹄病发生。
因此,要重视猪舍的保温工作。
有些养殖户为方便管理、便于粪便清理,将妊娠母猪或后备母猪固定在栏架中养殖,这就造成猪只运动受限、肌肉萎缩。
也有猪场在限位栏中配有地面喂料槽和水槽,猪要跪下吃料喝水,这也是引起猪肢蹄病的重要原因。
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的猪圈为水泥地面,比较坚硬、粗糙,会导致猪的蹄底、足垫、关节和软组织损伤,使猪出现跛行。
农村养殖户管理粗放,粪尿清理不及时、提供细菌滋生的环境,同时猪四肢长期浸泡在当中、蹄部角质变软,这时细菌乘虚而入引起蹄甲炎、蹄部腐烂,严重时不能站立。
1.2 饲养因素饲料营养价值均衡是猪只健康生长的关键,营养不足时,猪四肢骨骼角质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抵抗力降低、进而引发肢蹄病。
营养过高也会出问题,当饲料当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时,蛋白质被降解释放出来的氮会转化成尿酸,进而导致关节痛风,引起猪的肢蹄病发生。
钙磷是构成骨骼发育的重要因素,饲料中钙磷缺乏会造成四肢发育异常,骨骼变形、关节肿大、导致站立困难。
维生素D参与机体钙元素的吸收、调节血中钙磷水平、促进骨内钙盐沉积、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若猪日常饲喂过程中长期缺乏维生素D,就会导致猪出现佝偻病、软骨病等症状。
1.3 疾病因素猪链球菌感染分急性败血症型、脑膜炎型以及关节炎型。
种猪肢蹄病原因汇总分析
![种猪肢蹄病原因汇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0cbac387c24028905fc386.png)
种猪肢蹄病的原因汇总分析种猪猪肢蹄病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母猪肢蹄病的发生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不同的品种其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
高度培育引进的瘦肉型猪发病率高,臀部肌肉发育过度的猪尤其容易发生。
2、环境和管理因素(1)环境因素栏舍潮湿、污浊,母猪长期生活在粪尿中,粪尿中的盐分和病菌会侵蚀猪蹄和皮肤。
(2)物理损伤漏缝地板不合格的漏缝、突出的饮水器、铁钉、栏门上的铁线等,可造成母猪蹄面、腿部皮肤过度磨损和擦伤、刮伤。
(3)受惊损伤疫苗免疫、疾病治疗、转栏并栏及驱赶时,母猪由于受惊吓躲避,乱冲乱闯而导致肢蹄扭伤、刮伤、蹄裂或脱蹄等损伤。
(4)地板的材质和粗糙程度集约化养殖场基本上采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水泥地面粗糙、坡度不适宜,饲养猪蹄质增生显著较高。
(5)消毒液腐蚀由于猪蹄壳中含有象硫酸盐类的无机物,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天长日久,蹄部损伤就越来越大。
(6)季节因素春季节,天气干燥,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常常造成蹄壳和皮肤干裂。
秋冬季节,通风不良,舍内的湿度大,肢蹄病比例明显增大。
(7)采用限位栏或高床饲养规模化养猪场中,对母猪常采用限位栏饲养。
由于母猪运动受到限制,运动不足,肌肉得不到锻炼,造成腿肌无力,蹄部受力面积小,压强大,致使肢蹄病发生增多。
3、营养因素(1)营养不良或过剩生产母猪由于较长时期的营养不良,导致其极度瘦弱、肢蹄无力、行走困难;母猪营养过剩、过于肥胖,肢蹄长期处于超强程度的支撑状态,不堪重负,造成腿部肌肉、系部关节无力,同时导致母猪难产的几率增加和泌乳力下降。
(2)维生素缺乏A、维生素D缺乏:会造成母猪体内钙、磷的吸收和沉积发生障碍,母猪除表现食欲下降、被毛粗糙、体重下降以外,严重时会发生强直性痉挛、跛行、腿软、骨质疏松、瘫痪。
B、生物素缺乏:缺乏生物素会导致猪生长缓慢,被毛粗糙、鳞片多、皱褶多,腿部及蹄部皮肤布满鳞屑,蹄部出现横裂,蹄底磨损裂缝,同时还可以引起母猪发情延迟,产仔数下降、弱仔、死胎、木乃伊胎增多。
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 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 养猪技术
![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 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 养猪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d97db6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f.png)
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养猪技术猪肢蹄病是在四肢或者蹄部发生所有疾病的总称,在养猪生产中比较常见。
这类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病猪站立、步态以及姿势异常,很难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导致种猪无法继续使用,只能够进行淘汰处理,影响猪群生产效率,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1、分类传染性肢蹄病,主要包括遗传性肢蹄病、细菌性肢蹄病以及病毒性肢蹄病。
其中遗传性肢蹄病又可分成蹄裂、蹄底增生、屈曲腿、前肢增粗、外翻腿、内趾过小、多趾、独趾、“O”型肢以及“X”型肢;细菌性肢蹄病,主要是由于患有猪丹毒、布鲁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猪链球菌病而继发引起;病毒性肢蹄病,主要是由于患有口蹄疫、乙型脑炎等继发引起。
非传染性肢蹄病,主要包括变形蹄、骨骼损伤、软组织损伤、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变形蹄又可分成蹄底增生、卷蹄、外蹉蹄、卧系低蹄、过宽蹄、突系高蹄、长蹄、蹄裂。
2、病因分析营养因素。
猪饲料中含有较少的某些营养物质或者搭配比例不合理,导致相对缺乏某些元素,从而容易发生肢蹄病。
例如,日粮钙磷比例不当,会导致猪被毛蓬乱且容易发生脱落,蹄壳发生横裂,出现跛行,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蹄冠部发生肿胀,并伴有明显疼痛,导致其在站立时患肢持续抖动或者悬蹄,很难站起或者卧地不起,蹄部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较难治愈。
猪缺乏生物素,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缓慢,被毛发生脱落,引起皮炎,皮肤干燥,形成较多的皱褶,且存在大量的鳞屑,蹄部发生横裂,蹄底容易磨损,并存在较深的裂口,有时甚至能够达到真皮,从而发生出血。
一般来说,猪采取封闭饲养或者使用漏缝地板,使其无法从土壤、褥草以及粪便中摄取一定量的生物素;饲喂过多的高蛋白低脂日粮,导致机体所需的生物素增多;饲料发生酸败或者添加胆碱导致生物素活性降低;饲料中含有某些生物素拮抗物,如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等,都会导致机体缺生物素。
缺锌,病猪皮肤往往会发生皮炎、角化不全、脱毛以及蹄裂,母猪缺乏还会导致产仔数减少等。
专题▏肢蹄病的原因及防治大全
![专题▏肢蹄病的原因及防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cd2d6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3.png)
专题▏肢蹄病的原因及防治大全猪肢蹄病是其四肢或蹄部发生疾病的总称,通常表现为跛行。
肢蹄病不仅影响动物福利,也降低猪群生产效率,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肢蹄部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因此,弄清猪肢蹄病的类型,认真分析引起猪肢蹄病的原因,对于生产中有效防治肢蹄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1.猪肢蹄病的类型常见的有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
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型肢、“O”型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多趾、独趾(马蹄样)、蹄裂、蹄底增生、“X”型肢、“O”型肢等;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关节炎、瘫痪等几种。
为能更好了解肢蹄结构及其相关病症,图1、图2中对肢蹄各部位加以标识。
2.引起猪肢蹄病的原因2.1 品种遗传性因素肢蹄病具有中等的遗传力,这也是有些品种的猪肢蹄病多发的原因。
某些猪品种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而关节软骨和骨骺的机械强度并未随之相应增加,以至承受不了生长过快而增加的体重压力,从而导致关节疾病。
2.2 环境因素2.2.1 地面状况地面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舍内小气候和卫生状况,还直接影响猪的肢蹄病的发生。
地面状况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1)地面的冷暖程度。
一般中、小型猪场多采用水泥结构地面,这种地面养猪弊多利少。
水泥地面属于冷地面,不保暖。
在寒冷的冬季母猪躺在水泥地面上温度上升至10℃需要8h左右,而躺在木地板上达到同样的温度只需要2h左右;(2)地面的粗糙程度。
地面粗糙程度是导致猪蹄是否发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地面过于粗糙,母猪易患跛行,足垫损伤、蹄底增生,关节和软组织损伤。
现在各个集约化养猪场基本上采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
种猪肢蹄病的病因及治疗
![种猪肢蹄病的病因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66713d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5.png)
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不良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炎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闭饲养,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
后备种猪在一百斤以后如果还一直饲喂育肥料,则对身体骨骼的营养发育不足,在配种时,可能会出现公猪压倒的现象。
同时后备种猪对于生物素的需求量较高,在后备种猪饲养后期,需要格外注意添加生物素以满足营养需求。
3.气候因素。
在《二十四节气论猪病》的文章当中我有提到,冬季主气寒冷,风寒湿邪,侵入皮肤,传入经络,则会引起肢蹄疼痛,导致跛行,所以冬季较为常见肢蹄病的出现。
而寒性收引,湿邪入体也会收引在内,待立春回暖之际,湿邪则会破阳而出,这也是最初的“口蹄疫”病理过程。
同时对于阳气不足,卫气不固的现象,卫阳不能温煦四肢的情况,也会造成风寒湿痹的病理现状,这种情况会直接造成瘫痪的临床表现。
4.圈面因素。
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多。
这与圈面的光滑度有关,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沙粒,圈面过。
肢蹄病自己分析
![肢蹄病自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e327f6172ded630b1cb647.png)
蹄病个人分析
蹄病分类:
1.非传染性:
2.传染性:
①变形蹄①蹄皮炎(蹄疣)
②蹄底溃疡、白线病、趾尖溃疡②趾间皮炎
③蹄叶炎③趾间蜂窝织炎
病因:个人分析观点仅凭观察和理论分析,没有真实数据本人观点只能做参考
1.亚临床酸中毒(日粮碳水化合物过高)
2.应激
3.环境(水泥路面、带有炉灰和石子的运动场)、饲养密度过大
4.传染
5.管理影响奶牛在混凝土地面站立时间(该休息时不休息、强制饲喂单方面追求采食量)
个别原因解释
1.慢性酸中毒:
①初产牛和高产一般日粮能量浓度都很高,易形成亚临床瘤胃酸中毒,继发引起蹄病
②近期做了好几次变胃手术,很好地反映出群体慢性瘤胃酸中毒
2.应激:
①买13连牛运输和环境应激。
②近期灌药赶牛引起奶牛惊慌、激烈运动、挨揍也不轻等使奶牛蹄部使用过度和剧烈。
③2次口蹄疫疫苗可能引起一定性的应激。
没有实际病例记录和记录了不去分析、观察力、知识储备都很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蹄病1奶牛肢蹄病概述1.1肢蹄病的概念奶牛的四肢病和蹄病统称为肢蹄病,发病率较高。
肢蹄病常常表现慢性经过,不致死亡,但如果诊治不及时,可造成残废。
该病会对奶牛产生不良后果,影响泌乳牛的泌乳量和利用年限,影响种公牛的精液数量和质量。
1.2肢蹄病的种类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
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1]张晶,单安山.奶牛肢蹄病及其防治[J].动物医学,2004,21(2):51-52.1.3肢蹄病的发病特点①奶牛肢蹄病一般情况下多发生于舍饲和多雨的夏季,且随着胎次的增加与产奶量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②现研究已经证明,奶牛的肢蹄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别与父系关系密切。
③后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肢。
④变型蹄较正常蹄更易发生蹄病。
⑤南方地区肢蹄病发病度率高于北方。
[2]常建华,卢岩等.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3-95.1.4肢蹄病常见症状奶牛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行,站立姿势不正。
急性肢蹄病:局部红肿热痛、姿势改变、产乳量下降;慢性肢蹄病:跛行、消瘦、产乳量少甚至无乳、繁殖障碍、起卧困难;有的出现全身症状:心跳加快,体温升至39℃~40℃,严重时患牛卧地不起。
2引起奶牛肢蹄病的原因2.1营养因素(1)日粮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
当机体钙磷比例下降时,奶牛为了维持泌乳和血液中钙磷正常含量的需要,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
(2)血液中铜和锌水平的降低,可引起含铜和锌的酶活性减弱,使赖氨酸残基上的氧化脱氨基作用受阻,损伤骨胶原多肽链的交叉结合,降低骨胶原的稳定性和强度,以致骨骼异常变形和骨质疏松。
(3)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D、E。
维生素A、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
维生素E具有维持细胞完整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若奶牛缺乏维生素E能导致奶牛跛行。
[3]朱玉平.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06,(8):16-17.(4)日粮结构不合理。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日粮精粗比: 奶牛日粮精粗饲料搭配比例失调是奶牛肢蹄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奶牛生产者为了追求高产奶量,盲目加大精饲料,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饲喂比例,导致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日粮中粗饲料的不足和质量较差,引起瘤胃酸度过高,并产生大量的组织胺,从而导致蹄叶炎的发生。
同时如果精料少,蛋白质比例偏低也会导致蹄生长异常进而发生蹄变形、蹄裂等蹄病。
②日粮蛋白质水平: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对肢蹄病有重要影响。
蛋白质中的组氨酸可脱羧生成组织胺,高蛋白日粮结构易引起奶牛的肢蹄病。
NRC(1989)的粗蛋白建议量为17.5%或37%的瘤胃非降解蛋白。
2001年NRC粗蛋白建议量减少到17%。
③日粮粗纤维含量及比例:奶牛必须维持一个合适的饲草量,以达到消化率和瘤胃正常反刍的最优化。
饲喂高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日粮容易引起肢蹄病,尤其是蹄叶炎的发生。
[4]李振, 预防奶牛肢蹄病的日粮营养措施[J].中国奶牛,2007,(1):18-20.2.2遗传因素奶牛的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其对肢蹄病的易感程度。
奶牛肢蹄病的遗传力为0.02~0.27。
奶牛蹄部性状(质量性状)遗传系数为0.6,与生产性能呈正相关,其中,3岁~4岁奶牛发病率高。
说明蹄变形引起蹄病与种公牛有关。
[5]王延寿.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及防制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10,(6):54-56.吴树清等通过对包头市九原区某奶牛公司从北京引进的10 头种公牛的冷冻精液的215 头女儿的统计, 不同种公牛的女儿患蹄病的发生率有很大差异。
最高者发病高达85.71 %, 最低只有30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 大大支持了奶牛肢蹄病与遗传有关的观点。
[6]吴树清,马刚. 内蒙古包头地区奶牛变形蹄与蹄病的发生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1):9-12.2.3环境因素2.3.1气候环境每年夏秋季节,牛场奶牛蹄病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季节、气候影响。
曾有研究报道,蹄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6~9 月发病率最高,占全年发病数的53.3%[8]。
这可能与热应激有关[19],热应激改变了动物的呼吸频率、心率、免疫应答及其行为(如奶牛长时间站立,促使了蹄部淤血的发生),天气炎热、潮湿使奶牛的采食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奶牛宁可采食精饲料而不愿采食粗饲料,同时由于呼吸频率加快促使奶牛唾液的缓冲作用降低,降低了奶牛体内中和酸的能力,潜在地增加了奶牛亚临床瘤胃酸中毒的危险。
但这还不能完全解释,即使饲喂配合饲料,一些奶牛仍可发生酸中毒和跛行的原因。
2.3.2牛舍地面、牛床及运动场地面从牛场地面的粗糙程度来看,相对于土路面,水泥路面使奶牛患跛行的概率更高。
如果给奶牛选择的机会,奶牛会避免在水泥地面上行走,尤其是在患蹄病疼痛时。
国外研究人员观察22群奶牛发现,某些日粮因素、奶牛个体因素及地面因素与奶牛蹄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试验进一步证实地面因素对奶牛蹄部的危害更大。
为了弄清楚日粮、地面、季节等因素与奶牛蹄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观察了日粮、地面和季节对初次泌乳奶牛蹄叶炎发病率的影响,发现高精料组奶牛蹄病的发病率较低精料组的高,饲养在水泥地面上的奶牛的蹄病发病率较饲养在橡胶垫上的高,且地面因素对奶牛蹄病发病的影响较日粮因素大。
也有研究人员研究暗示,牛舍的水泥地面可能会促使小母牛蹄底出血的发生。
然而,目前我国各个集约化奶牛场基本上采用的是水泥地面。
为防止地面过滑,在初建时大都会建成带沟槽水泥防滑地面。
另外,据国外研究表明,新铺的水泥地面比旧的水泥地面对奶牛蹄部磨损更厉害,潮湿的水泥地面比干燥的水泥地面对奶牛蹄部磨损更严重。
这也是造成奶牛蹄病发病率高的一个原因。
对地面进行处理后,研究人员发现,饲养在漏缝水泥地板上的奶牛患蹄白线出血的发病率较高。
也有学者从流行病的角度研究发现,牛槽前面的台阶是奶牛蹄叶炎发病包括蹄裂的一个风险因素。
[7]邓先德,程勤阳. 舍饲环境对奶牛蹄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8,(4):33-39.牛床何德肆,胡述光等人比较了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的牛床对奶牛肢蹄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结果显示: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牛床的发病率分别为53.18%,66.99%,木板地面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且在低气温季节,混凝土地面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木板地面,而在高气温季节则相反。
腕(跗)部发病率,木板地面低于混凝土地面,分别为22.22%,34.06%。
细菌感染率木板地面高于混凝土地面,差异显著。
不同气温(季节)条件下,木板与混凝土地面对奶牛肢蹄损伤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木板地面要优于混凝土地面。
[8]何德肆,胡述光等. 木板与混凝土牛床对奶牛肢蹄的影响研究[J].家畜生态.2004,25(4):112-115.有关牛床舒适度、躺卧时间与蹄病流行之间的关系问题,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设计牛床时,牛床垫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有研究人员对有蹄病发病史的奶牛(已康复)和健康奶牛做了对比试验,在管理和日粮相似的条件下,在有发病史奶牛的牛床上每天比健康奶牛的少铺垫75%的秸秆,结果表明,有蹄病史的试验组奶牛很少在牛床中休息,更多的时间是站立或一半身子卧在牛床上、另一半身子卧在牛床外的水泥地上;当给有发病史的试验组奶牛增加牛床垫料时,奶牛则未再出现导致跛行的蹄叶炎新病例的发生[37],但添加多少秸秆会对奶牛躺卧时间改善却未见报道。
另外,对于奶牛来说较为理想的是以沙子作为牛床的垫料。
研究证实,采用沙子作垫料对减少奶牛跗关节损伤是很有利的[48, 49]。
另有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垫沙子的牛床与其它类型垫料包括橡胶垫和橡胶泡沫垫等在内的牛床相比,奶牛的跛行发病率要低[50]。
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垫沙子的牛床,奶牛的蹄病发病率11.1%)明显比使用橡胶垫牛床的发病率(24.0%)要低。
而我国王跃清等则做了在水泥地面牛床上铺设橡胶垫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拴养在铺有橡胶垫牛床上的奶牛的蹄病发病率较拴养在水泥地面牛床的低27.1 个百分点。
同时,橡胶垫可增加牛床的舒适度[44]。
目前,不同类型的牛床层出不穷,如橡胶沫、充气垫、泡沫塑料垫或充水垫等,这不仅进一步改善了牛床的舒适度,而且延长了奶牛的休息时间。
运动场运动场泥水过多, 尤其是夏季多雨, 粪尿清理不及时, 牛蹄长期浸泡在污物中, 角质软化,使病原菌繁殖, 导致奶牛感染发炎。
舍内环境因素环境对肢蹄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
奶牛的舒适度,行走距离(从圈舍到放牧场或运动场),自由圈舍的地面和空间状况,通道地面凸起的小石块,热应激,粪便和污水浸染, 奶牛肢蹄对氨特别敏感, 高温条件下, 牛舍中的粪便及污水, 极易分解产生大量的氨, 加重肢蹄损伤。
氨对蹄壁的腐蚀作用,可降低蹄壁的屏障作用,冰凉的水泥和结冰地面,这些都是可增加患肢蹄病机会的环境因素。
[9] 张召辉,安代志.奶牛肢蹄病的营养调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3,(11):20-21.牛舍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是引起肢蹄病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牛圈堆积厚层牛粪,再加上饮水池经常有水溢出,周围泥土与牛粪相混合变得泥泞;牛上下槽和饮水时牛蹄插入松软的牛粪,牛蹄角质软化,受到粪尿的侵蚀,角质生长发育不良,且脆弱,极易引起趾间腐烂、蹄底蹄球负面腐烂等蹄病。
另一方面,湿热的环境条件对肢蹄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在炎热多雨潮湿的季节,奶牛的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使蹄更易变软,很易损伤,加上这个时期病原菌繁殖也特别快,很易感染发炎[9]。
高温高湿气候使奶牛的采食量显著下降,营养摄取过低,出现能量负平衡,体质逐渐下降,机体抵抗力减弱,影响牛蹄角质的正常生长,使肢蹄病大增。
[10]严斯刚,邓海云.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因素[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2):115-117.2.4管理因素蹄的状态好坏可以反映牛群的管理水平高低。
由于磨灭不齐或异常磨灭常常导致蹄变形,使奶牛站立姿势及负重异常,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蹄的发病率。
异常的站立姿势及负重,使指(趾)间皮肤过度紧张和剧伸,可诱发指(趾)间皮炎、指(趾)间皮肤增殖等病的发生。
由于对牛蹄刷洗保洁、药浴护蹄和季节性修蹄工作重视不够, 使蹄病大量发生, 发现蹄病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干奶期奶牛过于肥胖、饲养密度过大、饲槽过低、运动场面积过小、奶牛运动不足及修蹄不当是蹄病发生的诱因。
[11]杨前锋.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2008,29(6):32-33.3肢蹄病的预防3.1调整日粮结构根据不同的地域、季节、生产阶段等的需要搭配和调整各种营养成分,作好日粮结构平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日粮的粗精比例、蛋白水平、素纤维含量及比例、矿物质元素的种类以比例、维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