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到近、现代中国陶瓷艺术在世界上已风光不再,甚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差距。陶瓷艺术要发展,陶艺教育是关键。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 “陶艺”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并开展得有声有色,国内中小学陶艺教学在前几年还是比较冷门,经过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改革,陶艺教学得到了大力的带动和推广。但是陶艺教学也有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实际教学状况令人感到遗憾和担忧。而国内不少学校也在为陶艺教学烦恼, “上海市中小学陶艺教学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市中小学陶艺教学的普及率不够高,在所调查的14个区县中,宝山、崇明等区县只有一至两所学校在开展陶艺教学,甚至还有4个区存在空白。
要想弘扬我国的陶艺文化,把陶艺引进中小学课堂,并把陶艺教育与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究和尝试。我校从2009~2010学年度起,逐步开设六、七年级陶艺课程,通过每学期两至三节课的形式进行探索,并从2010年开始把《陶艺》作为校本开发的课程。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提高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农村中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的研究学科分类: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陶艺、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实践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陶艺制作极具魅力,从泥料选择到制作成型,融合了人的智慧。
陶艺在我国有着渊源的历史,在这个承前启后,吐故纳新的时代,陶艺教育如何传承与创新,怎样彰显陶艺教育应有的魅力,顺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是每一位陶艺工作者的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1)本课题研究顺应美术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标的要求,弥补地方美术课程的不足。
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意味着学校的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和拓展。
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地方美术课程的不足。
(2)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丰富陶艺教学内容,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
我区以农村学校为主,最丰富的资源就是泥巴,陶艺校本课程的开设,一直深受学生喜爱,在我区有十一所中小学开设陶艺校本课程,其中部分学校分年级普及陶艺校本课程。
区内现有的陶艺校本教材8本,但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本课题立足于中小学陶艺课堂教学实践,内容设置有针对性,引导性,凸显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满足师生对陶艺校本课程内容的个性化需要。
(3)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的探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我区有多所学校正在进行陶艺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
以我校为例,已经开发陶艺校本课程《玩泥巴》,并在七年级普及推广,每学期共计18个课时,在开发陶艺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大胆探索与实践,教师能力和专业成长显著。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陶艺校本课程,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陶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课题类别:市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HKB10-02 课题主持人:马玉秋课题所在单位:阿城区回民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我国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课程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急需进行实验研究。
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天下,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
我校于20xx年3月成立了阿城区第一家专业陶艺教室,并配备了先进的陶艺设备:拉坯机、电窑、转台等。
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泥土的芬芳中尽情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制作美丽的记忆。
经过两年来的区级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实验研究,由美术教师开发的"陶艺"课,成果显著,倍受青睐。
由此想把课题做大、做强。
申报了哈市规划重点课题《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意义和价值。
具体问题以陶艺为载体,培育人文精神,创办特色学校。
意义和价值: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浅谈小学陶艺课程有效性的研究和发展
浅谈小学陶艺课程有效性的研究和发展作者:赵莹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7期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现代陶艺教育创造力有效性我校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自2009至今,现已形成规模,具有地方艺术特色。
在教学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作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意义中国作为陶艺历史悠久的国家,将陶艺作为美育教育有着先天的传统优势。
在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也净化了学生的道德。
所以,陶艺教育在我国,可以说是一向很有发展前景的教育,也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
如何在教育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强大,同时积极开发学生创新的智力是一个重要问题。
陶艺教育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既满足了学生对现代陶艺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地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现代陶艺,是锻炼人智力、思想的一门艺术,各种积极地、活跃的想法都可以通过陶艺制作出来,以表现学生自我智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从自闭的状态中逐渐走出来。
二、陶艺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陶艺不仅仅是土与火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需要制作者付出辛勤劳动的艺术。
在课程安排上,主要面对的为四至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及动手能力。
陶艺制作一般从五种制作方法为基础来入手,如盘筑法、泥板法、手捏法、拉坯法、注浆法。
以下为笔者对课程的理解与应用:(一)盘筑法的课堂实践应用泥条盘筑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其制作程序也不复杂,只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与相应的耐心边可以制作出称心如意的作品来。
《关于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
关于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陶艺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陶艺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
中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乡,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不断更新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史。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陶艺已经不再是中国特有的专利,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都把陶艺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形式,学习中国传统陶艺的技术,并融入他们的文化教育与生活之中。
与陶的故乡——中国相比,其应用范围与文化辐射更为广阔。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
国家教育部决定在二十一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中“将陶艺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教育部〖1999 年213 号〗)这将对广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如今,陶艺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形式的一种,仍然没有真正走入课堂,一些地区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对陶艺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同时由于陶艺教学中用到的陶泥原料、陶艺工具等都限制了陶艺教学的发展,更缺少的是科学化、实质性的教学研究者。
一系列的现象说明陶艺教育工作还没有步入正轨。
因此,如何使陶艺教育在小学顺利、积极开展,切实探索一条适合小学陶艺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势在必行的,更是有一定意义的。
捏泥制陶是人类童年特有的手工文化,伴随着孩子的充分想象与灵巧的手的完美结合,把一块块泥变成一件充满稚拙、灵性的作品,不但开发了学生内在潜质,又充分了体验了成功的愉悦,这些都为学生培养了较高的审美情趣、激发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我校决定对陶艺教育在小学学科教学进行开发,在对陶艺教育进行系列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发陶艺校本教材,进行陶艺作品的制作等。
我们决定在教学中采取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法,即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难易不同的课程内容,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一起努力共同探索陶艺教育在小学的开发,我们积极对陶艺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如果能够得到升级,一定会得到许多有价值的陶艺科研成果。
陶艺校本教材教学研究报告
陶艺校本教材教学研究报告
报告题目:陶艺校本教材教学研究报告
一、引言
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当代教育中也逐渐成为热门的选修课程。
陶艺校本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本研究旨在探讨陶艺校本教材的使用情况、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以一所中学的陶艺选修课为研究对象,调查教师对校本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并在课堂中进行观察记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 教师对陶艺校本教材的使用情况
教师普遍认为陶艺校本教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大多数教师按照教材的指导进行教学,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教材的内容不够深入,需要结合其他教材进行辅助教学。
2. 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效果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也有学生提出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步骤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演示。
3.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通过观察和调查分析,发现陶艺校本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内容不够深入、概念不够清晰、缺乏实践操作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增加实例和案例分析、加强对概念的解释和演示、配备实践操作指导材料。
四、结论
陶艺校本教材在陶艺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陶艺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广袤领域中,陶艺教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更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1、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陶艺创作给予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他们可以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通过手中的泥土塑造出来,无论是奇幻的动物形象,还是充满未来感的建筑,都能在陶艺作品中得以呈现。
这种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想法。
2、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在陶艺制作中,孩子们需要亲自动手揉泥、塑形、雕刻、烧制等,这一系列的工序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逐渐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3、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陶艺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从泥土的质感、色彩的搭配到造型的设计,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
孩子们在接触和制作陶艺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美学原则,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4、增强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一些陶艺课程中,学生们会分组进行创作或共同完成一个大型的陶艺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想法、分工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实现目标。
二、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尽管陶艺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教学资源不足许多学校缺乏专门的陶艺教室和设备,如陶艺拉坯机、窑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陶艺教学的开展。
此外,优质的陶艺教材和教学资料也相对匮乏,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参考和指导。
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陶艺教师数量有限,部分美术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在陶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难以给予学生系统、深入的指导。
2023陶艺研究方案设计范文
2023陶艺研究方案设计范文2023陶艺研究方案设计范文1一、陶艺课程的设计:小学陶艺课是以陶土为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塑造的工艺课,是一种体现美术教学新理念,给学生提供休闲创造的艺术教学活动。
以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学基础。
通过陶艺的学习欣赏,尝试陶艺的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陶艺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了解人类文明的由来和发展,激发创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揉团、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变形体,从而激发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
这样,眼、脑、手等三者方面的协调使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实践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特别是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的设置,引导儿童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空间的想象力、形象的创造力等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及对泥料粘合、色彩处理、焙烧温度、陶坯的保护等初步的认识与尝试活动,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萌发科学技术的精神。
通过对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及同学之间作品的评价,对创作过程中的情节交流,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关爱,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
二、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鞭策下,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校于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
从学年度起,我校逐步开设一~~六年级陶艺课程,并开始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
逐步编写了教材。
在教材的内容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融合,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逐渐向综合方面发展,使陶艺校本课程富有时代感。
教材的编写还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课程改革,和地方教育的支持下,将陶艺课程引入小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同时笔者对本校的陶艺课程开发进行探究,探索可行性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提高陶艺教学质量,传承创新陶艺文化,发扬中华传统民艺。
在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指出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学生素养有了显著提高,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也丰富了起来,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传统艺术艺术如陶艺、刺绣、木雕、版画等都进入到小学美术课堂。
我校重视学生发展,配备了设备齐全的陶艺功能室,全自动控制电窑、真空练泥机、变速拉坯机等先进机器为我校“魅力陶艺”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为了更好的传承陶瓷文化遗产,学校派老师去全国优秀陶艺基地深圳锦田小学跟岗学习一个月,学习陶艺课程开发、陶艺教学技巧。
接着去江西景德镇陶艺教育实践基地学习陶艺专业技术,并获得陶艺师专业资格证。
技术+课程双保障,为学校开设“魅力陶艺”社团打下了夯实的师资基础。
一、如何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在日常陶艺教学中,经过了两三年的课堂摸索,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每周的课后服务社团时间,开展了高低年级的陶艺社团教学,我校作为全省劳动示范校为了更好的让每个学生都接触到陶艺,感受动手的乐趣,我校还进行了一个年级陶艺进课堂的试点,如何让小学课程中引入陶艺教学,使教学丰富而有效,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
1、使课程充满趣味性在平常的陶艺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刚接触陶艺时是充满兴趣的,可是到了第二、第三学期学生的积极性有减弱的趋势,在教学中多开发一些趣味性的主题,使学生对陶艺充满兴趣,如何使课程充满趣味性呢?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制定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在针对低、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陶艺教学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对小巧可爱的事物很感兴趣,小件作品容易操作,让学生更能找到成就感,而高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实用性器具和大型手工作品更感兴趣,在教学中则会多融入拉胚、合作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发表时间:2018-12-19T17:19:14.97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作者:黄玲玲[导读]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和地方教学要求而进行改编的课程。
校本课程能够有效的反应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学校的独有特色。
近些年来。
随着陶艺课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创建陶艺校本课程。
山东省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黄玲玲摘要: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和地方教学要求而进行改编的课程。
校本课程能够有效的反应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学校的独有特色。
近些年来。
随着陶艺课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创建陶艺校本课程。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广大同行借鉴。
关键词:陶艺,校本课程,教学开发近些年,随着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陶艺课程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很多学校纷纷将陶艺课程制定为本校的校本课程。
可以说小学陶艺课程教学已成为美术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无法科学的开展陶艺教学,其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因此,如何合理的制定陶艺校本课程,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从综合实践和美术教学等角度入手,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受陶艺学习的乐趣,通过陶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一、陶艺课程与美术课程相结合仔细研究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我们能够发现其中也存在一些知识点与陶艺相关。
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材教学活动时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而是简单的带过。
教师简单的向学生展示一些陶艺作品就结束了。
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法有效感受陶艺的魅力,陶艺学习兴趣较低。
因此,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我们在制作教本课程时,应当有意识的将陶艺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增加陶艺在美术课程中占比。
同时,鼓励学生用陶艺表达在美术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陶艺学习活动中提高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小学美术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摘要:开发和实践小学美术陶艺校本课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在陶艺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进而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文章着重探讨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小学美术陶艺校本课程的实践策略,针对陶艺教学提升小学生美术修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校本课程;小学美术;实践活动;陶艺我国陶艺文化孕育发展数千年,其所积淀的智慧结晶与文化内涵为我国现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基本素材。
小学陶艺特色课程的设立与实施,不仅可营造更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教育的强力手段,同时也充分体现现代教育观念对学生特点与思想层面的尊重。
陶艺课程的发展,可让学生感受到更为浓郁的民族文化精神熏陶,提升其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沟通协作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开展陶艺特色课程,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率起到良好的优化与改进作用。
开发陶艺课程,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小学美术只有通过不断调整、不断改进,才能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和审美发展需求。
一、明确美术教学方向,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避免教育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学校应结合学生特点、地域优势校本课程,开展个性化办学、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在课堂上常围绕纸笔展开,纸笔虽是构建美术世界的重要工具,但美术教学不能局限于纸笔,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
为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师可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陶艺教学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的提升。
因此,教师要将多元的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提升对艺术文化的认同感与审美能力。
因“泥”而精彩——谈我校少儿陶艺校本课程实施与研究
62020.11[摘 要]“泥”说,听泥讲述美术故事,玩泥表达孩子们的心声与畅想,用泥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而多彩,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升温。
江南地带的学生用惯了黏土、橡皮泥、软陶这些轻便的塑形工具,陶泥这种美术工具对他们来说似乎带着一丝神秘。
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少儿陶艺校本课程在实施与研究初始阶段的经验所得,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希望在实践经验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在学生面前慢慢揭露陶艺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少儿陶艺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课程研究陶艺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绘画、雕塑、设计和其他工艺美术等,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而我们课程中的少儿陶艺活动,可以说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在玩泥的过程中,将古代的传统艺术与自身的经历体验跨时空碰撞,同根同脉,一起走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自己所感、所思、所想,心手合一,为艺术创作做好铺垫。
我们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陶泥制作的兴趣,发展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样也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个性化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
一、课程目标有方向,传统文化源自来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因“泥”而精彩——谈我校少儿陶艺校本课程实施与研究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小学 陈星霞能力”。
要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发展、传承经典的角度去思考陶泥课程的意义,它既强调艺术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古代陶瓷艺术的格调与品位,处处彰显着经典,从注重传统文化入手,适当强调个性、创新,在儿童的视觉中创造出一个个蕴含文化与内涵的作品。
而现代艺术的新生,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使学生们充满好奇。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实验总结(一)问题提出(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哪几个方面)(1)新课程背景下,研究陶艺教学利于学生全面进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曾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陶艺慢慢为校园所创导。
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进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穷的空间。
(2)国内外陶艺教学研究促使陶艺教学研究专业化在国外,陶艺教学在技法、制作上有独特的表现。
它与其它材料结合极大地拓宽了陶艺的范围。
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使得教学丰硕多彩。
我国此刻的陶艺教学已有必然的深化,但整体仍是很薄弱。
人教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虽有陶艺课程的涉及,且有必然的层次性和持续性,但12册内容铺开面太广,让教者和学者无法有统整的思路和学习上的经纬脉络联系。
上时期全国陶艺课题使我校师生在实验课、个案研究,总结体会方面积存了大量案例、资料。
若是说我校校本教材《工艺》中(此校本教材获常州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
)的部份陶艺内容,着重培育学生塑型能力,而今的课题提出更利于陶艺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更利于学生全面的进展。
(3)小学陶艺教学现状令人忧虑:新课标下的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学生随着美术专职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对陶艺是会有所感觉有所悟。
可是陶艺教学需要投入,一些认真态度欠佳的教师,怕陶土给教学带来脏、乱、麻烦等,就绕过此内容,改上其他主题。
加上一些兼课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陶艺教学难以执行。
一些城市边缘或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条件乃至没有机遇接触陶艺。
其缘故有二:1.陶艺的粘土购买不方便、有些家庭无经济条件购买;2.由于一部份美术教师对陶艺课接触比较少,不知如何教学生,也不知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制造条件为陶艺教学效劳。
另外,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制约着教师进展及对陶艺教学的试探。
《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构建适合小学生陶艺教学的系列内容;探索适合小学生陶艺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合理的小学陶艺教学的评价体系;整合形成适合小学生的陶艺教材文本,科学实施陶艺教育。
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能力、需要出发,构建小学陶艺校本教材,同时为不同水平的教师提供教学参照,科学开发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陶艺特色品牌。
二、围绕课题积极教研初获成果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由于本课题组成员来自少年宫及其他学校,所以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有集中与分散、分工与合作、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校内教学与校外辅导等不同形式。
1、初步构建了适合小学生陶艺教学的系列内容我们参照省编美术教材、地方资源和少年宫陶艺班教学资料,通过几年的小学陶艺课堂教学实践,提炼出了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将陶艺教学倾向于泥塑教学,吸取民间美术的营养,积累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课题,贯穿学生活动,初步构建了适合小学生陶艺教学的系列内容。
通过课题活动我们确立了两条操作线:理“线”的同时雕“珠子”。
所谓“线”就是陶艺知识、技巧及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题材,一条从简易到深入、从单个物体到主题式创作、从手捏到泥条泥板的组合、从现代走进远古、从黏土作品到陶艺作品的“线”;所谓“珠子”就是将中年级的“动态人物单元”作为突破口尝试编写了单元教材个案,包括每一课的教学课题与单元的有机组合,旨在通过点的深入达到面的泛化。
题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不任意拔高加重难度,循序渐进,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撰写的论文《论小学陶艺课中综合材料的运用》获区三等奖,从可行性的探索上升为理论的总结。
2、确定了适合小学生陶艺教学的有效途径陶艺是民间艺术,在小孩子眼中是玩具,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再适当引导就能够表现他们的梦想。
(1)普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的宗旨。
《关于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
《对于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实行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世界有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陶艺文化是中国优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陶艺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烂多彩,娇艳醒目的一页。
中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土,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停演变、不停更新的过程。
充足表现了积厚流光的文明史。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陶艺已经不再是中国独有的专利,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都把陶艺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形式,学习中国传统陶艺的技术,并融入他们的文化教育与生活之中。
与陶的故土——中国对比,其应用范围与文化辐射更加广阔。
近来几年,我们国家对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愈来愈重视。
国家教育部决定在二十一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中“将陶艺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教育部〖1999 年213 号〗)这将对广大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培育创新能力和着手能力起到踊跃作用。
现在,陶艺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形式的一种,仍旧没有真实走入讲堂,一些地域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对陶艺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同时因为陶艺教课顶用到的陶泥原料、陶艺工具等都限制了陶艺教课的发展,更缺乏的是科学化、本质性的教课研究者。
一系列的现象说明陶艺教育工作还没有步入正轨。
所以,怎样使陶艺教育在小学顺利、踊跃睁开,确实探究一条适合小学陶艺教育的有效门路和方法是势在必行的,更是有必定意义的。
捏泥制陶是人类童年独有的手工文化,陪伴着孩子的充足优选想象与灵便的手的完满联合,把一块块泥变为一件充满稚拙、灵性的作品,不只开发了学生内在潜质,又充足了体验了成功的欢乐,这些都为学生培育了较高的审美情味、激发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打下了优异基础。
综合以上几点原由,我校决定对陶艺教育在小学学科教课进行开发,在对陶艺教育进行系列研究的同时,踊跃开发陶艺校本教材,进行陶艺作品的制作等。
我们决定在教课中采纳点面联合,整体推动的方法,即依据不一样学生的年纪特色设置难易不一样的课程内容,全体教师踊跃参加,一同努力共同探究陶艺教育在小学的开发,我们踊跃对陶艺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假如可以获得升级,必定会获得很多有价值的陶艺科研成就。
“软陶艺术”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软陶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软陶是一种无毒、无味、无刺激的聚合性陶土,最早产生于德国,由于它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充分满足制作者的创造欲望,很快便风靡了整个欧美地区。
它多变的特性,立刻它又成为启发创造思考、培养文化气质的教学材料。
2011年,我校就开始着手进行软陶课程的开发实践,经过两年多的开发与实践,目前软陶课已成为了我校的亮点课程,深受实践学生的喜爱。
下面就谈一谈“软陶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1、传统陶艺课的局限性传统陶艺课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
学生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制作出成功的作品。
它的制作过程中,也需要学生使用复杂的工具和掌握较高的技法,陶艺制作的造型技法很多术难度也很大,如,泥条塑成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技术、釉烧技术,注浆技术等,这些技法和学习一个初级的陶艺工,也跟着师傅学上二到三年才能做出一只像样的作品。
所以在学校开设的陶艺课程,也只是让学生对陶泥做简单的处理(主要学习泥条塑成法、泥板成型法),许多学生在对陶艺课程进行一番学习后,也只能达到一个浅尝辄止的程度。
另外,传统陶艺课程所使用的陶泥比较笨重,颜色单一,不符合学生的审美和心理特点。
2、软陶的优势软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的手工材料,具有许多优势。
从外形上看,这种粘土的小包装极其类似橡皮泥,所需的工具比较简单,有时只需要一根牙签就可以制作出一个复杂的作品,它的制作技法主要是揉土、造型和配色三个。
制作造型不外乎球形、鼓形、方型、水滴形、柱形、弯柱形等几种形状,相对于陶艺课程的制作技法来说,它起点低,难度小,易掌握,比较适合学生来学习。
软陶不但色彩鲜艳。
而且利用现有的不同色彩的软陶,调配混合出其他许多色彩。
在制作中,软陶的丰富的色彩加上学生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教师只需稍加指导,就可以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
制作好的作品只需在120摄氏度下低温烘烤就能定型,一般的家用微波炉、电烤炉都可以成为软陶的烘烤工具。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初探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张秋月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参与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陶艺作为一门集手工、美术、造型等多形式的艺术教学活动,我们从聘师资、建场地、购设备、进课堂开始,开始了对陶艺教育的课程研究。
一、找准起点,全员共识,确保陶艺进课堂的顺畅性我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进课堂或课外活动等形式展开,从而使学校教学在统一前提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使学生拓展视野,开阔知识面,从小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是每一所学校都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每一位校长治理学校的抓手,也是每一个家长和学生的期盼。
周庄地处长三角,是中国第一水乡,依托古镇浓厚的人文资源,乡土风情,先后在学校开设剪纸、小导游、泥人捏制、水资源保护、水乡服饰、传统美味等地方特色课程,让学生从小在水乡的文化里浸润,荡漾,并且一直在探索适宜我校地方特色的文化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接触到了陶艺教学课程,古朴归真的风格,动手动脑的参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与古镇多么契合。
因此我们确定将陶艺作为校本课程实施。
我们对陶艺可谓一张白纸。
我们四处取经,邀请专家老师出谋划策,制订课程方案。
同时学校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加上自筹费用,作好陶艺设施设备和场馆的投入,师资的聘请和培训,课程计划的制定,一切从零开始,摸石头过河,把这一项教学所需的软件硬件一一筹齐,虽然有点简陋,但能开展就好。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只要在做,只要认真努力地学,总能慢慢变好。
所以,经过大半年的筹划,一间教室,一间窑炉室,三位老师,开启了我们周庄小学的陶艺教学路。
二、由点及面,逐层铺开,确保陶艺进课堂有效性新事物的开端,总是毫无经验,因此学校制订的方案是由点及面,逐层铺开,第一学期,我们选择了学校四年级的几个班的部分学生,以兴趣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每周一次,每次一下午时间,分成6个小组,3组一个带队老师,聘请陶艺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开展教学,从认识陶艺是什么开始,泥板打磨,泥条盘筑,从最简单的生活器具开始,孩子们在课堂中小手不停,小眼不眨,小脑飞转,搓泥条,做泥板,凸造型,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流淌,一件件幼稚粗糙的作品,从他们的手上诞生,再刻上自己的名字,让老师送到密炉里烧制,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过程,这是一个多么自豪的体验,这是一个多少让人自信的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常州市实验小学陶艺课题组董琪一、课题简介选题背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陶瓷艺术,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出台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她正与现代陶艺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校园更为创导。
实践已经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陶艺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深化研究,促使学校开设的陶艺课程,拥有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更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为此,我们抓住契机,利用学校有效资源,特别校本资源,在全国“十五”陶艺课题子课题“在陶艺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成功结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通过老师上实验课,开展个案研究,积累大量案例,编写了校本教材《工艺》中的部分陶艺课内容。
2000年教育部艺术委员会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
2002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提出的艺术教育主要任务之一:“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组织教学,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学习了这些理念,坚定了我们进行陶艺教学研究的信念,增强了我们开展陶艺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信心。
为使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我们将借助《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融合,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逐渐向综合方面发展,使陶艺校本教材富有时代感。
教材的编写着力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在于:为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提供创作思路。
表现在:1.教材有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介入适量的专业术语。
2.图文并茂的效果,加入课堂互动场面的引领。
3.技法点击,制作过程切合学生实际。
4.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以及课后拓展、挑战广场等的设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要素。
5.借助校本教材的研究及编写,关注教师的专业主动发展,为学校的特色办学奠定基础。
研究目的通过教学的实践与分析、实验与应用,确立陶艺教材教学目标,形成陶艺教学内容的体系、教学价值标准,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挖掘教学个案,编制陶艺教学课程校本教材及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
研究内容1.学生各年龄段对陶艺学习的需求。
2.陶艺教材的可操作性、实效性。
3.教材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计划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2.最终完成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三、陶艺校本教材的设计:1.教材内容确定的依据与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应本着眼于使孩子们从小喜爱艺术、形成一种终身追求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取向,并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素养,以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为此,我们觉得:(1)陶艺教材要把日常生活和学生真实的生存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生活和表现生活;(2)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陶瓷艺术(尤其是古今中外的经典陶艺作品),体验人类的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陶艺教材更要注重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习俗的了解以及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陶艺的文化含义的领会,了解本民族及其他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的内涵;(4)陶艺是与科学密切联系,历代艺术又从当代的科技发明中得到启发和支持,发生奇妙的变化。
通过陶艺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将艺术直觉能力与科学理性能力相联系,平衡相互补充和强化的能力。
基于这四点认识,我们认为:陶艺教学是将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活动。
《新课标》提出:美术教材的设计与编写要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教材尽量适应具体的教育情境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教材应选择专题化和生活化相统一的内容。
小学陶艺课是以陶土为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塑造的工艺课,是一种体现美术教学新理念,给学生提供休闲创造的艺术教学活动。
以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学基础。
因此陶艺教材的目标是:2.教材的总目标:通过陶艺的学习欣赏,尝试陶艺的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陶艺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了解人类文明的由来和发展,激发创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材子目标:A.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揉团、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变形体,从而激发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
这样,眼、脑、手等三者方面的协调使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实践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B.在陶艺课中,通过对原始陶艺、民间陶艺和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特别是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的设置,引导儿童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空间的想象力、形象的创造力等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C.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及对泥料粘合、色彩处理、焙烧温度、陶坯的保护等初步的认识与尝试活动,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萌发科学技术的精神。
D.在陶艺课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及同学之间作品的评价,对创作过程中的情节交流,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关爱,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
4.陶艺校本教材内容结构框架:每一种艺术的形成发展都要考虑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对陶艺课的教材体系的确立我们从三个角度去确立:(1)从表现内容上确立。
儿童的陶艺制作,不像成人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儿童的陶艺作品是儿童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
因此,教学要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陶艺教材内容的选择从表现的角度当以课题为主线,且以学生所熟悉喜好的内容,又适于表现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故事,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把现行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陶艺课内容作了系统梳理,较为科学地按学生年龄、心理重组了教材内容。
通过整合,我们教材的大体思路为(其内容分散到各册):人物类:《这是我呀》《小泥人》《难忘幼儿园》《会说话的手》《能干的脚》《表情丰富的脸》《爱运动》《爸爸妈妈》《老人与儿童》《成长变化》《亲昵》《形形色色的人》动物类:《我做的虫》《做做虾和蟹》《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物朋友》《树上树下》《海洋怪兽》《远古的动物》《天外来客》生活类:《各式各样的椅子》《船》《生活离不开电话》《我造的车》《我也能造飞机》《鞋的联想》《买菜》《蔬果》《壶与罐》建筑类:《老房子》《我的房间》《我设计的园林》《迷人的游乐场》《桥上桥下》《现代建筑》《现代雕塑》《抽象雕塑》卡通类:《快乐卡通》(2)从塑造手法(即形式)上确立。
儿童陶艺塑造的形式不外乎这几种:(a)练泥(b)泥板成型(c)泥条盘筑成型(d)挖空法(e)综合成型。
因此,儿童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
儿童刚接触陶艺时,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装饰,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特别是欣赏了成人的陶艺作品后,了解了一些陶艺的技巧。
学生塑造的胆子反而小起来了,塑造形象时开始考虑形体像不像,注意陶胚形体的结构与比例,同时会不由自主的把胚体表面磨擦光滑,并想方设法要在表面装饰一下。
因此,教材的内容在塑造手段选取适宜儿童能够迅速掌握的方法,同时又能够在教师有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起儿童去创意性地塑造,这样安排,表面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的技法要求,实际上这样做,能够减轻技法学习上的超重负担,增强学习上的兴趣与动机,渗透性让学生自觉掌握一些基本技法。
(3)从欣赏(评价)角度确立。
陶艺的产生是人类前进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的伟大创造,陶艺的发展,是凝聚人类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寄寓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了解人类深厚文化积淀,尤其中华民族悠长灿烂文化,感受我国古代陶器作品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陶艺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提高对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欣赏国外及现代陶艺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因此,陶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不同时期和地区陶艺器进行赏析,在了解陶艺发展过程中瑰丽多彩的制作风格的同时,领略陶艺作品中的深厚的文化积淀。
从陶艺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提供给学生欣赏的作品分为四大内容:(1)原始陶艺原始陶艺形体虽然简单,但造型设计上颇具匠心。
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了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样式繁多。
原始陶艺那种稚拙的造型体态,变异的装饰手法,与儿童自我编造的符号进行装饰设计的特点相吻合,原始陶艺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如:半坡出生、文化的彩陶人面、鱼和鹿纹、大通出土的彩陶舞蹈纹、大河村出土彩陶砖上的太阳、庄稼纹样等,为儿童所惊叹,易引起他们展开想象,从而在塑塑绘绘中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造型语言。
而这些陶器,大多采取用手捏制,用泥条盘和原始模制等几种基本成型法,便于学生模仿学习。
(2)民间陶艺民间陶艺主要来自于民间艺大所制作的一些日常工艺用品,如盘、碗、罐、壶、枕、以及各种鸟兽玩具,在造型上随手拈来,形神兼备,往往粗糙拙趣中见魅力。
民间陶艺造型上自由奔放,采轴彩上的变幻丰富,有助于提高儿童塑造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使他们的眼界得到开阔,文化底蕴逐步加深,选择民间陶艺品来欣赏,有助于儿童产生民族的自豪感。
(3)现代陶艺在现代艺术的强烈影响下,我国传统陶艺产生了新的裂变,从而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格局,特别是拉坯机造型与各种工艺制作的有机结合,使陶艺制作出现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在造型上打破了常见的盒、罐、瓶等造型,装饰手法比以前丰富了,绘画加上雕刻增强了作品的工艺性和厚实感,增强陶艺的艺术韵味,现代陶艺造型上的奇特反常及装饰手法上巧意特质,体现了一种宽泛的美术文化,欣赏这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了富有灵性的现代艺术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