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马克思怎样评判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d36ea719b6648d7c1c746fe.png)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摘要】本文从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及产生过程入手,分别概括了16到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重点在于从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两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功绩;历史局限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及产生1.1 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要弄清“空想社会主义”一词的内涵,就必须将这个词进行分解。
首先我们看“空想社会主义”的中心词“社会”的内涵。
“社会”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socius,意思是同志、同伙、同伴等,看来,从辞源学上来说,“社会”一词是指人的非孤独性和相互联系性,他有自己的同伙、同伴,直至同志、同盟。
很简单,社会一词所对应的反意应该是单个的人、孤立的人。
到近代这个拉丁词汇演变为英文和法文的social,意为“社会的”。
“空想”和“主义”两个词都是“社会”这一中心词的辅助词,是对“社会”一词的限定和补充。
“主义”是指一种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其中的关键是思想和主张的系统性,零散的、个别的思想和主张不称其为主义。
在英文中,名词后面加上后缀ism,即表示比较系统的思想,“社会主义”在英文中就是socialism.这样,从源头上说,“社会主义”也就是围绕社会的系统的思想和主张。
“空想”一词最容易理解,顾名思义,“空想”也就是凭空想象,即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实施方案。
“空想社会主义”也就是围绕社会凭空想象出来的比较系统的思想和主张(朱洁,陈晶莹,2005)。
1.2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在16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替代封建主义的新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制度叫私有制。
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个美满的社会制度,它的一些弊病在其产生过程中慢慢地暴露了出来。
人们并没有看到所谓的“财产公有,没有阶级差别,社会组织生产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社会”。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契约论》](https://img.taocdn.com/s3/m/f59dcc75561252d380eb6e96.png)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契约论》——让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导言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面对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面对资产阶级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资产阶级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都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面对资产阶级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面对资产阶级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面对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欧文、圣西门、傅里叶这些思想家、理论家、社会学家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改变这个社会,怎么摒弃这些客观存在的令人厌恶的东西。
于是,他们凭着自己的良好愿望,构想出了一个社会,即一个消灭了城乡对立的社会;一个消灭了私人营利,消灭了雇佣劳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和谐社会;一个取消了国家的暴力行为,把国家变成一个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的社会。
这就是这些天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理论家欧文、圣西门、傅里叶们构想的社会。
历史上把他们这些人称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把他们称作为发明家。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提出这个社会的构想,而且提出了建立这个社会的办法。
他们认为,无产阶级的社会活动,要由他们这些人发明的活动来代替;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他们这些人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他们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
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而已。
在他们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
无产阶级自身没有自己解救自己的能力,只有他们才是无产阶级的救世主。
这些马克思称为发明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一切政治行动,一切革命行动,一句话,反对一切阶级斗争;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
如何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如何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eac3ea856a561252d36fd5.png)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如何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①(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从莫尔、康帕内拉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到魏特林,他们启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但他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带有纯粹的空想性质,而马克思恩格斯最终又超越了这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了科学的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不同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热衷于谈论未来,甚至详尽地描述未来生活的细节。
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他们的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以及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作出科学揭示和说明,而是凭着对人类理性的认识,凭着头脑的空想,凭着对现实制度的厌恶和愤怒,凭着对广大群众生存状态的同情和忧虑“发明出来”的。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分析说:“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
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
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希望”。
“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不是革命者。
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1](3)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空想社会主义最初出现于16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到19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止,前后经历了三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①于2010年1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空想社会主义”为关键字,以1999年——2010年为期间在核心期刊中搜索,分别找到相关文献462篇。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f808431ec281e53a5802ff58.png)
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因为它做出了两个方面的历史贡献。
第一,他们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这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大空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道德进行的全面批判,构成了他们思想体系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内容。
第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见,为科学地预测未来社会提供了珍贵的思想材料。
他们对未来新社会提出了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例如:主张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人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幸福、和谐的新社会。
这些宝贵的见解启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既不能科学阐明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从而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没有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具有两个方面的历史贡献: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抨击了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
“三大空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道德进行全面批判,构成了他们思想体系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内容;③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天才预见。
例如:主张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人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建立幸福、和谐的新社会等。
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界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明确指出并批判了他们的根本缺陷:①坚持“理性”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cc8661da76e58fafab00336.png)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摘要: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初理论形式,在人类思想史有重大的地位。
本文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介绍基础上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有其进步性,但是它是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注定是昙花一现的。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功过评价从地球上有人类开始,有文字开始,就记录着这个社会上到处都有剥削、有斗争、有压迫、有反抗,但是尽管如此,人类从来也没有忘记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社会生活的追求。
从东方的孔子“大同”思想到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再到本文要讨论的16—17世纪时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最后到以马恩1848年提出的《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些无不显示着人类正将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化为了现实[1]。
本文将主要探讨空想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呢?我们先来对其做简单的阐述。
一、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之前产生的各种社会主义—主要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潮的统称[2]。
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其产生的背景可以这样描述[3]:400多年前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产阶级的成长,从城市平民和破产农民中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的最初组成者。
他们处在社会的最低层,不仅遭到封建力量的剥削和压榨,同时还要受到新生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中的欺压。
因此他们与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都存在着矛盾,这样他们不仅要与封建主义作斗争,同时也要去寻找自己的解放之路。
而空想社会主义就是这种探索的理论表现。
它的最早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他在其代表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4]。
设想了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也就是“乌托邦”,开了理想社会主义的先河,因此后来人们就常常用这个词来泛指整个的空想社会主义了。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300余年,其发展阶段可分成三个[5]:16至17世纪中期产生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博内拉、德国的闵采尔;17到18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梅叶、法国的莫莱里和马布里等;19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者是:英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法国的欧文。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e5b907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e.png)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1. 空想社会主义啊,就像天上那五彩斑斓却抓不住的云朵,美好得虚幻,马克思一眼就看穿了它的缥缈。
2. 空想社会主义像个爱做白日梦的孩子,构建出的理想国如同用棉花糖堆成的城堡,好看但一触即溃,马克思可不会被这甜美的假象迷惑。
3. 空想社会主义好似那画在纸上的大饼,看着饱满诱人,可怎么也没法真的填饱社会的肚子,马克思就像个清醒的美食家,指出这饼不能充饥。
4. 空想社会主义就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飘在半空晃悠,马克思则像大地的建筑师,明白这样的楼阁禁不起现实的一丝微风。
5. 空想社会主义仿佛是镜中花,看似娇艳欲滴,伸手去摸却只是空无,马克思如同打破镜子的人,让大家看到真相。
6. 空想社会主义像一只只会唱歌却不筑巢的鸟儿,歌声美妙描绘着理想家园,马克思知道光唱歌可没法给人类真正的家园。
7. 空想社会主义如同没有桨的船,在理想的大海里乱飘,马克思就是那个给船装上桨的人,把社会主义引向正确航道。
8. 空想社会主义就像是用泡泡吹出来的社会蓝图,五光十色却脆弱无比,马克思像个顽皮的孩子用手指戳破这泡影。
9. 空想社会主义像个没头没脑的骑士,空有一腔热血向着幻想的城堡冲锋,马克思是指挥战争的将军,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
10. 空想社会主义好比是用丝线编织的美梦,看似华丽却经不住现实的拉扯,马克思则是那把剪刀,剪断虚幻的丝线。
11. 空想社会主义像一群盲人在摸象后各自描绘的大象,支离破碎又不切实际,马克思像拥有透视眼的智者看到完整的真相。
12. 空想社会主义就像在沙滩上建高楼,海浪一来就化为乌有,马克思是那个寻找坚实土地的开拓者。
13. 空想社会主义宛如无根之水,想要滋润社会的大地却只能瞬间蒸发,马克思像挖掘水渠的人,找到真正的水源。
14. 空想社会主义像个只会夸夸其谈的魔法师,口中念念有词理想世界就出现了,马克思是那个检验魔法真假的人。
15. 空想社会主义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胡乱飞舞不知去向,马克思像放风筝的老手把社会主义重新牵引。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d3395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9.png)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1. 空想社会主义啊,就像天上飘着的七彩云朵,看着美轮美奂,可就是难以化作滋润大地的甘霖。
2.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仿佛是一群拿着画笔在天空作画的幻想家,画出了美妙的社会图景,却没找到通往那幅画的现实阶梯。
3. 空想社会主义像个巨大的彩色气球,在空中高高飘扬,看似装满了美好希望,可一戳就破,里面缺乏扎实的根基。
4. 那些空想社会主义的构想啊,好似夜空中最亮的星,可那光芒是如此遥远,照不进社会现实的黑暗角落。
5. 空想社会主义就像一个精美的蛋糕模型,外表诱人,让人垂涎欲滴,但可惜是个中看不中吃的空架子。
6. 空想社会主义者像是在沙漠中构建海市蜃楼的建筑师,建造出了梦幻般的城市,然而一阵风就能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7. 空想社会主义宛如童话中的魔法城堡,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却没有能在现实土地上扎根的魔法咒语。
8. 这空想社会主义啊,如同醉酒之人的胡言乱语,满是美好的憧憬,却在清醒的现实面前显得荒诞不经。
9. 空想社会主义像是用棉花糖堆成的社会大厦,看似庞大壮观,可太阳一晒就化得一塌糊涂。
10. 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像在云端放风筝的孩子,风筝上画着理想社会的模样,却难以把线牵到地上的人间。
11. 空想社会主义好比是镜中花、水中月,美则美矣,但伸手去抓的时候,只能扑个空。
12. 空想社会主义像一只巨大的纸老虎,外表张牙舞爪地展示着理想社会的模样,实际却经不起现实的轻轻一推。
13. 空想社会主义者像是在沙滩上用沙子堆砌城堡的顽童,堆出了理想社会的形状,潮水一来就被冲得一干二净。
14. 空想社会主义仿佛是一场绚丽的烟花表演,刹那间绽放出绚烂的理想光芒,可表演结束就只剩下黑暗和寂静。
15. 这空想社会主义呀,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在空中幻想飞翔,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16. 空想社会主义如同在雾中吹起的肥皂泡,五彩斑斓地飘荡着理想的色彩,可风一吹就破裂成虚幻的泡影。
17. 空想社会主义者像是在梦中指挥千军万马构建理想国的将军,醒来却发现只是南柯一梦。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022502b4998fcc22bcd10d60.png)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058cc64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1.png)
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体系,旨在将社会的分配关
系和生活方式移植到一种“理想”的、未经劳动创造的社会。
马克思曾
说过,“自由意味着把社会绞入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被认定为最理想且
最满意的方式,将它实现在生活中。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就是
把社会的分配关系从劳动创造的角度视为不公平的现象。
要达到马克
思所称的“理想”处境,就需要认识到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存在的基础上
的不均衡,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从中获得什么。
这个概念被被称为”社会所有制”,它是一种要求以必要程度重新安排
社会经济领域的分配关系来阻止散布残余财富和劳动力折磨,并且把
原本的劳动力分配关系转变成新的关系,使劳动力出于自愿状态下参
与生产经济,而且不会只是为了使大多数的穷人,生活在贫穷的状态
之中。
社会所有制认为,劳动力应该拥有其收入,收入应该再分配到
社会其他成员,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民主化。
在现代西方社会,这些理论已被广泛接受,尽管仍有批评者认为社会
所有制可能受到政治活动家,政党的影响,而有的政党只会追求自己
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
然而,马克思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Target的宗旨始终在于寻求一种较为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方法,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正当的权利与责任,并享有基本的安全与舒适。
虽然现实社會中主要还是一种以劳动创造为基础的分配关系,但是,
马克思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Target的宗旨已成为一种社会权利要求的
趋势,促进了社会社会的公正。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60b01fb172ded630b1cb6d8.png)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摘要】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从莫尔、康帕内拉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到魏特林,他们启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但他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带有纯粹的空想性质,而马克思恩格斯最终又超越了这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了科学的社会主义。
在《宣言》的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与共产主义的著作中,马克思对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空想社会主义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曾写到:“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是不能够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的。
在1847年成为社会主义者的:一方面是各种乌托邦体系的信徒,即英国的欧文主义者和法国的傅立叶主义者,二者都已经缩小到了仅仅是宗派的地位,并且在逐渐死亡;另一方面是种类极多的社会庸医,他们都宣称要用一切补缀办法来矫正各种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
”一、批判了绝对平均分配中国在长期探索救国的道路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同富裕”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大同”、“天下大公”所契合。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认识到了私有制的存在和危害,因而反对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张收入分配平等,反对不劳而获等等。
但他们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中,认为收入分配越平均越好。
马克思恩格斯显然认识到“绝对平均分配”的缺陷,因而对其作出这样的评价:“它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
”“它们关于社会未来积极的原则,例如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这些原则本身还有一种纯粹空想的意味。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巴贝夫说:“要使这个民族的各个人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平等”,“福利必须让大家普遍享受,必须均等分配。
”欧文认为私有制“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根源”,为了人们的幸福和利益,必须对私有制“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造”,把“纯粹个人日常用品以外的一切东西都变成公有财产”。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232ff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7.png)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都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这种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第二,空想社会注意者在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充分肯定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包括:1)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5)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东西,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
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中,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这些萌芽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理性的千年王国的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上,认为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形而上学理想。
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25ceb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d.png)
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1. 引言空想社会主义是指在19世纪初期,出现在欧洲的一系列理论家和活动家,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当时并未被广泛实践和证明,因此被称为“空想”。
这些理论家和活动家包括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这些人主张的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进行探究。
2.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认为社会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他们提出一系列理论和活动,试图改变社会制度实现社会主义。
他们主张实行协作劳动、共产制、工业农业同步发展、男女平等以及关注环境等等。
这些理论的出现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3. 圣西门的影响圣西门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他提出了“全社会为之劳动的人类大产业”的思想,认为社会最重要的专业不应是商业和工业,而是管理。
他提倡由科学家和工程师领导的工业统治,提出用公共管理代替个人拥有的资产并分派劳动分配。
圣西门的思想对于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马克思从中汲取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思想中。
4. 傅立叶的影响傅立叶主张实行“和谐社会”,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规律下运行的。
据此,他提出了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认为在傅立叶的社会中,自由平等、和谐、幸福是基本原则。
他提倡通过成立小社区和共和制机构,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社会管理。
傅立叶的思想对马克思的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继承了傅立叶思想中关于协作劳动和集体共同生活的思想,并将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
5. 欧文的影响欧文是法国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张“工人的大同世界”,也就是把所有的个体的利益都统一到一个统一的社会之中去,分工分配也被取消,实行“由每个人按照能力作贡献,按照需求受到回报”的原则。
欧文的思想对马克思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共产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思路的启示和影响。
6. 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对马克思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为马克思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使马克思得以更深入地探究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db663b96f1aff00bfd51e03.png)
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任何一个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都是继承批判和发展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以英法为代表的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
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就难以产生科学社会主义。
为此,《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以下简称《科社概论》)在全书开篇的“导论”和“第一章”的显要位置,通过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是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学说”(《科社概论》第12页)、“空想社会主义之前的理想社会构想”、“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缺陷”、“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集中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点等诸问题。
《科社概论》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科社概论》开宗明义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创立的,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
”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和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相互的基本关系。
众所周知,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最早阶段和表现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概念的产生离不开作为社会主义前身的空想社会主义,它与空想社会主义有着最为切近的、特殊的联系。
马克思在1874年至1875年初写成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曾经这样明确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1]。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相对立”,是指辩证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对立统一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有对立性区别性)和统一性(同一性)的关系。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b80b8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78.png)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朱佳娴
【期刊名称】《中学课程资源》
【年(卷),期】2008(0)9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科学到空想的发展》中对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以及局限性做出了全面的阐述和评价,指出其必然走向反动。
【总页数】1页(P144-144)
【关键词】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局限性
【作者】朱佳娴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2
【相关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是空想社会主义 [J], 无;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研究的当代价值 [J], 张源
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是空想社会主义 [J], 无
4.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共性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J], 王同新;傅慧芳
5.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超越及价值 [J], 雷弯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批判与继承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批判与继承](https://img.taocdn.com/s3/m/717f82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3.png)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批判与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继承与发展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19世纪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而创立的。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予以革命改造和科学论证,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从而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关键词:马克思;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一、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和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也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著作——《乌托邦》,盛行于19世纪初期以欧文为代表的西欧。
总体而言,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认为理想社会应该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
空想社会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错误,背弃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这种错误,从而纠正资本主义社会的错误具体来说,空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点有: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确信资本主义应当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批判雇佣劳动制度,接露私有制的缺点,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公有制。
空想社会主义对当时的人们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呼唤社会公平公正方面有着积极进步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早期,又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支撑,所以其有很多局限性,具体表现为:1.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但他们不能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因此,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不是基于对这个社会的基础和内在矛盾的科学分析,而是提倡追求正义。
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c4ffd8d680203d8ce2f24a9.png)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
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
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
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
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
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
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
在印第安那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他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根据上述材料深刻认识追求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一直是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并简要回答: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原则之上。
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并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消极意义在于第一、没有科学的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5马克思如何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5马克思如何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https://img.taocdn.com/s3/m/adda672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2.png)
马克思如何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而且是第一个伟大的发现,正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明确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运动史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阶级斗争是接耳机社会发展的知己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即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伪科学地演技也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可能性。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是他们的又一大发现,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块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即是对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榨取。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最后,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而来那个大发现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把社会主义理论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马克思怎样评判空想社会主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是《马克思怎样评判民主主义》(发表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一文的续篇。
我们在那篇文章中讲到:以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信息化浪潮为标志,人类己经进入当今时代,运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当今时代就是信息化过渡时期。
目前信息化生产方式己经悄然兴起,其中孕育着智能生产力,这说明消灭阶级的物质条件即将具备了!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时代终于到来!由此决定资本主义形态必然逐步走向寿终正寝,共产主义形态必将取而代之。
为了完成这个当代历史使命,对于每个人、每个党、每个国家来说,确立科学的精神支柱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历史己经证明:精神支柱+科学认识=理想信念;精神支柱+非科学认识=幻想信仰。
因此,能否确立理想信念、摒弃幻想信仰,决定着当代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在那篇文章中也讲到:按照马克思的科学评判,民主主义是用旧的幻想欺蒙人民,想社会主义力
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科学社会主义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
苏联人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什么叫科学社会主义”和“怎样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所以才在上述两个“欺蒙人民的幻想”之间跳过来跳过去。
因此,为了科学地吸取前苏联的教训,也为了严格地分清幻想信仰与理想信念,除了必须搞清楚我们在上篇文章中己经说清楚的“民主主义怎样用旧的幻想欺蒙人民”以外,接着还应该搞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包括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怎样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本文要做的就是这件事情。
一、列举空想社会主义信仰的五项新幻想(包括斯大林的两个目标公式)
与民主主义欺蒙人民的五项幻想相比,马克思在空想社会主义欺蒙人民的“幻想”的前面加了“新的”一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欺蒙人民的新幻想”主要包括如下五项内容: 一是关于在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贫富不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幻想。
物质生产力包括手工生产力和机器生产力,其中手工生产力决定小生产方式、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体现人统治人。
人统治人是依靠政治手段实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而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机器生产
力决定社会化生产方式、市场经济和雇佣劳动关系,体现物统治人。
物统治人是依靠经济手段实现弱肉强食,所以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唯有在智能生产力、无人化生产方式、物质自动变换和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基础上才会出现人人各取所需,唯有全面自由发展的所有个人才够格享受人人各取所需,唯有通过遍布全球的自由人联合体才能实现人人各取所需。
这种人人各取所需就叫消费自由。
我们也许可以把消费自由理解为全人类的共同富裕,但它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所理解的那种“共同富裕”—因为“富裕”是相对于“贫困”而言,那时己经没有贫困,所以也就没有富裕,仅仅是人人各取所需而己。
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因为不懂经济条件对于物质利益关系的决定作用,所以才离开生产力高度和社会形态,孤立地提出要在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贫富不均和实现共同富裕”。
这个善良愿望对于几千年来“广大劳动者受苦受难,少数剥削者骄奢淫逸”的丑恶社会现象很有针对性,因而普遍受到人民的欢迎。
但是因为这些人都坐在抽象公私观陷阱和混乱所有制陷阱中,所以都对三条历史规律、三条占有规律、七条政治规律等全部一无所知,从而既不知道“贫富不均”是由什么样的经济条件所决定,也不知道未来
的经济条件将在未来的社会中产生怎样的情形。
充分说明他们想象中的“共同富裕”是在不懂任何规律的基础上自发产生的一种善良愿望。
善良愿望+不懂规律=幻想。
这个幻想不仅为历代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共有,也是前苏联赖以产生的第一根理论支柱。
二是关于依靠阶级斗争和专政手段来“解放无产阶级”的幻想。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造反派都很同情受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都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主张通过建立“劳动人民共和国”(由巴贝夫提出)或“工人阶级专政”(由布朗基派提出)来“解放无产阶级”。
但是因为他们都处在专制组织利己主义价值观、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权力主义唯心史观的支配下,并且都坐在上述两个认识陷阱中,所以都无法理解阶级结构,只能形成抽象阶级观;都不懂分工标准,只能用“财产”标准划分阶级。
导致他们不懂得:按照结构阶级观,唯有阶级结构的新旧交替以及由此必然带来的生产力性质飞跃,才能改变社会形态和推动历史前进;而按照分工标准,所谓“无产阶级”实际上是指存在于机器生产力基础之上的体力劳动阶级,体力劳动阶级的光明前途在于上升为智力劳动阶级,唯有智力劳动阶级才能通过创造和普及智能生产力,从而消灭一切阶级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历史前提。
然而回顾苏联历史,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很短,而且他的“新思路”被斯大林束之高阁,苏联制度是在斯大林的手中建成,因此用“斯大林主义”来指称苏联制度及其思想观点比较合适。
在“用什么标准划分阶级”以及“怎样消灭阶级”等问题上,斯大林不懂马克思的分工标准和结构阶级观,他继承和发展的是巴贝夫的“财产”标准和抽象阶级观,导致他理解不了产业劳动阶级,从而必然误解“无产阶级”的本质和历史使命;理解不了阶级结构的新旧交替,从而不懂生产力的高度怎样上升。
这样一来,在他的眼中就只能看到单纯反压迫和反剥削的阶级斗争,而这种阶级斗争由于发生在同一种生产力高度上、同一个社会形态中和同一个阶级结构的内部,因此只能成为造反派的夺权工具,而不可能改变生产力高度、不可能改变社会形态、不可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因此,总观人类历史,所有的奴隶造反都只能推翻某个奴隶主政权而不可能消。
三是关于通过“改造所有制”来“改造旧社会”的幻想。
空想社会主义造反派提出:要想解放无产阶级,仅仅进行民主革命、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远远不够,还必须“全面改造旧社会,实现在财产面前人人平等。
”这种认识错在既要“改造社会”,又不懂“社会形
态”,更不懂所有制结构与社会形态是什么关系。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类社会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立体结构,社会立体结构=生产力高度、经济发展阶段、生产关系总和、社会意识、社会权力、社会制度(‘与”表示决定,下同),它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和存在状态就叫社会形态;而所有制只不过是社会形态的综合表现。
因此,唯物史观必须以生产力高度(而不是“所有制”)为核心标准,以社会形态(而不是“社会制度”)为核心范畴,这样才能造所有制”当作“改造旧社会”的起点—这既是所有空想社会主义造反派的共同幻想,也是前苏联赖以产生的第三根理论支柱。
四是关于通过建立“单一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按需分配”来“最终消灭国家和解放全人类”的幻想。
在人类历史上,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都主张“最终消灭国家和解放全人类”,但理解各不相同。
无政府主义者主张立即消灭国家,代之以“工人群众自下而上的自由组织”—马克思对此批道:“胡说八道! (着重号是引者加的—编者注。
)其错误在于不懂经济条件对于社会状况的决定作用,以为在“不存在国家”的经济条件下却可以存在“工人群众自下而上的自由组织”,并把他们臆想中的这种“远景”强加给现实社会。
二、空想社会主义=幻想用“借”来的思想武器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
人们只有像本真马克思那样,站在精神境界、思想方法、人类历史长河这三个制高点上,并运用生产力标准、社会形态范畴、三条历史规律和本真历史唯物主义来考察专制主义形态,才能看到这个形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即氏族贵族制社会、奴隶主贵族制社会、封建主贵族制社会。
不懂社会形态的人只是将封建主贵族制社会简称为封建社会,而不懂得“封建社会=铁器生产力、自然经济、人身依附关系、封建意识和封建组织利己主义价值观、封建特权、封建制度”。
只有登上了三个制高点的人才懂得:封建社会是专制主义形态的高级阶段。
因此,随着商品交换的长足发展和工场手工业的大量涌现,表明人类历史己经进入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
在这个过渡时期,小生产方式和人身依附关系必定要被手工社会化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关系所取代,这种取代必然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专制主义形态进入解体阶段。
在这个历史阶段上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一是贵族等级的政治统治与新的经济条件完全不相适应,因此政治制度变革必然发生;其二是破产农民大量涌入城市,雇佣劳动者的队伍空前壮大,贫富不均现象空前严重。
后一个问
题的根子更深,一般人虽然理解不了它那深藏的经济根源但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民主主义创始人抓住的是第一个问题,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抓住的。
我们相信未来的历史学家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者。
他们将站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制高点上,对于以“苏联”命名的这段既无先例、又无后继的特殊历史这样盖棺论定:人类在20世纪,以牺牲十几个国家的几千万人为代价,终于宣告流传了50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信仰彻底破产,从而为恢复和发展本真科学社会主义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使得全人类在信息化过渡时期得以在地球上顺利建成共产主义形态,从而为人类在下一个历史阶段开创宇宙文明创设了必要条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