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词语《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词语《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词语《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案: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所见》【作者】袁枚【朝代】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①牧(mù)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zhèn):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第二单元课文④古诗三首《山行》【作者】杜牧【朝代】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jìng):石子的小路。

5.斜(xiá):为倾斜的意思。

6.生:生产,生出。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赠刘景文》【作者】苏轼【朝代】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生字讲解)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生字讲解)PPT
笔顺:
ɡū
部首:子 结构:左右
组词:孤雁 孤独
形近字:狐
字义:①单独,孤单。
左窄右宽。
②孤儿。
断楚 至孤 帆饮 初镜 未磨 遥银 盘
笔顺:
fān 部首:巾 结构:左右
组词:帆船 帆板
形近字:凡
字义:①指帆船。②挂在桅杆上的
左窄右宽。
布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断楚 至孤 帆饮 初镜 未磨 遥银 盘
笔顺:
竖为垂露竖。
②不。
断楚 至孤 帆饮 初镜 未磨 遥银 盘
笔顺:

石磨

部首:麻 结构:半包围
组词:磨刀 磨墨
形近字:麻
字义:①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
左“木”捺改点。
利或达到其他目的。②摩擦。
③折磨。
断楚 至孤 帆饮 初镜 未磨 遥银 盘
笔顺:
yáo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遥远 遥望 形近字:谣 “缶”首横短, 字义:遥远。
上长下扁。“皿”末笔 横稍宽于“舟”的长横。
多为圆形。②查问或清点。
笔顺:
17 古诗三首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断楚 至 孤 帆 饮初镜未磨
遥银盘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断楚 至孤 帆饮 初镜 未磨 遥银 盘
duàn 部首:斤 结构:左右
组词:判断 果断 形近字:继 “米”的捺改点。 字义:①(长形的东西)分成
两段或几段。②隔绝。
笔顺:
断楚 至孤 帆饮 初镜 未磨 遥银 盘
笔顺:
翘舌音
chǔ
两“木”末笔 捺改点。
部首:疋 结构:上下 组词:清楚 苦楚 形近字:梦 字义:①古时指楚国。
②清晰,清楚。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年级 语文
读准字音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yì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m抹ŏ总相宜yí。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mó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年级
语文
5
读准字音
mŏ 浓妆淡抹
mā 抹桌子 抹
mò 抹墙
mó 折磨 磨 mò 磨面
三年级 语文
写好汉字
独体字结构:未 半包围结构:磨、遥 上下结构:楚、至、盘 左右结构:断、帆、银、饮、初、镜、孤
一尺一拳一寸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 楚江 ,
碧水 至此 。
两岸青山

孤帆一片

三年级 语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

碧水

两岸青山

孤帆一片

三年级 语文
古诗默写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年级 语文
跟着李白游览祖国山河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年级 语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2. 诗歌:《山行》、《江上渔者》、《枫桥夜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朗读音频、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体验古诗的美。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朗读技巧。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古诗,并写一篇关于古诗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教学2. 内容:山行、江上渔者、枫桥夜泊3. 重点:意境、朗读技巧、欣赏能力4. 难点:理解意境、培养欣赏能力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

2. 写一篇关于《古诗三首》的感悟,字数不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三年级全册古诗必背

三年级全册古诗必背

三年级全册古诗必背以下是三年级全册部分必背古诗:
1.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以上是三年级全册部分必背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4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山行》)和两首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现对这三首古诗加以整理分享。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课⽂原⽂ 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教案:望天门⼭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赏图⽚,揭⽰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

⼤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图⽚) 2.师:⼤家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做天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家都说了⾃⼰看了天门⼭的图⽚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李⽩也去到了天门⼭,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这⾸诗。

5.下⾯请⼤家齐读课题--《望天门⼭》(教师板书课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导⽣字的读⾳。

3.全班齐读,分⼩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节奏划分,指导学⽣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枫桥夜泊》和《泊船瓜洲》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2. 课型:新授课。

3. 教学内容:《山行》、《枫桥夜泊》和《泊船瓜洲》三首古诗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诗句的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5.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六、板书设计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根据诗句内容,绘制一幅图画。

3. 查阅资料,了解诗句的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必背古诗汇总

统编版小学语文必背古诗汇总

统编版小学语文必背古诗汇总1.《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必背)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9.《春日》宋·朱熹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2.《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3.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4.《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和同步练习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课文原文图文版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目录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文字版) (2)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6)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图文版) (15)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2)教材课文原文预习文字版赏析2.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特点: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详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详解

三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汇总山行——————山中行走【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山峦。

白云深处有人家。

———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单个字词意思: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思想感情:《山行》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赠给好友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最是橙黄橘绿时。

———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单个字词意思: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擎——举,向上托。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思想感情:《赠刘景文》描写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突出了菊枝傲霜凌寒的气概,说明了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深秋时节,以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见到的情景。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的秋风让客居在外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单个字词意思: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思想感情:《夜书所见》通过描写诗人客游在外时的所见,表达了诗人寂寞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望天门山—————远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必背古诗词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qú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寒食hóng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17 古诗三首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17 古诗三首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 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
资料宝袋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词、 赋、散文,成就极高,善书法 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 的全才。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 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 秋》《前赤壁赋》等。
d
yǐn
ch
jìn
帆ú 饮 初ū 镜ɡ
字词乐园
会写字
wèi m

yín
未 磨ó 遥o 银

盘n
字词乐园
易错提示
楚:下面部分是“疋”。
孤:左半部分是“子”,不要 写成“犭”。
字词乐园
会认字
亦 yì 抹 mǒ 宜 yí 庭 tíng 未 wèi 磨 mó 盘 pán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自勉对联:总是万般寻路 无,不堕野地随人居。
资料宝袋
刘禹锡:(772-842)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
资料宝袋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
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 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 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 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重难点解析
望洞庭
洞庭湖
这首诗是刘禹锡唐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 秋赴和州任职刺史经洞 庭湖时所作。
重难点解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重难点解析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月在一光和起湖非水常交和融谐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水平如镜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山行①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②,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处一作:深处)③停车坐爱枫林晚④,霜叶红于二月花⑤。

注释: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用石子铺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③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生成(形成)白云的地方)④车:轿子。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枫树林的晚景。

⑤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红于:红过,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过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径小路上到寒山的远处;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轿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秋霜染过的枫树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押韵:二四句押韵:末字是:家jiā,花huā,都有相同韵母a,而且二字在广州话中也是同运的,所以是押韵。

对仗:一二句和三四句都不对仗。

七绝允许不对仗。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浣花 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光,欣赏了苏轼眼中 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春江晚景。
今天我们来看看南宋诗人曾几笔下的 山间初夏美景是怎样的。
三衢道中
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三衢山上溶洞、石林、 清泉、溪流等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是一个有着无穷妙 趣的地方。走在这样的山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宋朝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览了三衢山,写 下了《三衢道中》这首诗。

三衢道中
听老师范读,注 意停顿和字音。
zēng [宋]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jiǎn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品读感悟

三衢道中
zēng [宋]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jiǎn
绿阴/不减//来时路,
同学们再读诗句,想想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 从哪里看出来的?
诗人简介
zēng jī
曾几
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 谥号文清,南宋诗人。历任江西、浙 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 渊博且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 字炼句,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 流动,咏物重神似。内容多写个人日 常生活,也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 《茶山集》。
诵读古诗
曾几在三衢道中看到了怎样的 景色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 诗,读出节奏。
梅子黄时日日晴 十分高兴
“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 时节,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 是日日晴,诗人心情如何?
小溪泛尽却线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结合“却”字,试 着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小溪泛尽却山行
却:再,又。 已经走到了小溪的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古诗三首
笔顺:
翘舌音、后鼻音
shuānɡ 部首:雨
结构:上下

组词:霜叶 雪上加霜
形近字:霖
附着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
字义:上的白色微细冰粒,是接近地
面的水蒸气降至0℃以下凝结而
成的。
返回
寒径 斜霜 赠刘 盖菊 残君 橙送 挑
笔顺:
平舌音、后鼻音
zènɡ
部首:贝
结构:左右

组词:赠送 赠品 形近字:僧
字义: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
返回
寒径 斜霜 赠刘 盖菊 残君 橙送 挑
笔顺:
后鼻音
jìnɡ
部首:彳
结构:左右

组词:石径 独辟蹊径 形近字:轻
字义:小路。
返回
寒径 斜霜 赠刘 盖菊 残君 橙送 挑
笔顺:
xié

部首:斗 结构:左右 组词:倾斜 目不斜视 形近字:料 字义: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
行也不垂直的。
返回
寒径 斜霜 赠刘 盖菊 残君 橙送 挑
球形,黄绿色,味酸甜。种 类很多。
返回
寒径 斜霜 赠刘 盖菊 残君 橙送 挑
笔顺:
平舌音、后鼻音
sònɡ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赠送 迎来送往 形近字:达
字义: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
返回
寒径 斜霜 赠刘 盖菊 残君 橙送 挑
笔顺:
tiāo(挑水)
tiǎo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挑战 挑拨离间 形近字:眺
字义: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返回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部编版)
4 古诗三首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古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年级上册古文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上册古文名句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4.人心齐,泰山移。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9.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
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1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三年级下册古诗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三年级下册古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三年级下册古文名句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5.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