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概括能力训练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主要材料是: ① 次要材料是:② ③ ④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 (3)本文的的主旨为:本文表现了刘蓉年少时读书专心致志。
三、阅读下面文章,找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说明本文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 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的 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 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 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 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的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 ,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拨弄得很快活,小圆 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的笑着。他日子似乎无忧无 虑。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 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 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 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 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 ……”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一摔:“换份干的来, 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反面的。
认清主次材料
分清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一要分辨材料对写作目的的表现力度; 二要认清次要材料的类型和表达目的。对次要材料的类型和表达目 的认识清楚了,自然就能更好地分辨出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 一、次要材料的类型(两类) 1、对表现写作目的力度较弱的材料 2、为主要材料服务的材料(或引出主要材料,为主要材料作必要 的交代、补充,或增强主要材料的表象力度。) 二、次要材料的表达作用 对主要材料有烘托、衬托、对比、类比等作用。
● 高级概括:指把事物、事情进一步归纳、综合到本质 的概括。即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三、概括能力的具体解释
●概括能力:是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用凝炼、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 出来的一种思维能力。
概括能力 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
也是最基本而又重要的“考点”之一
回顾:概括能力的考察点有哪些?
1.对文章主要内容和要点进行概括提炼 2.对文段的内容或中心进行概括提炼 3.对文章思路或情感、心理变化的概括提炼 4.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事物特点进行概括提炼
概括方法探究
●一、概括方法:
1、“保本舍象”,即保留本质,舍弃现象,再综合再说概括; 2、“化象为本”,透过现象找本质,将现象转化为本质; 3、“保主舍次”,即保留主要内容,舍弃次要内容。 ●二、判断概括性语言和非概括性语言的方法: ●概括性语言的特点:综合的、抽象的、直白的、正面的; ●非概括性语言的特点:具体的、形象的、含蓄的、侧面的、
答:①次要材料。划线句叙述的世界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创作都比 较平衡的情况,是为了与散文的创作情况进行对比,目的是突出散 文的情况。
②这段话这句概括为:国外散文创作差异较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找出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思考它们之间的关 系,并概括本文的的主旨。
刘蓉读书 ①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 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②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 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③一天,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 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④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 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 才渐渐习惯起来。
● 作用:首先是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 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 “物”是次要的,“志”(感情、思想)是主要的。 ●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 衬托有正面、反面两个角度 ● 景物描写等是次要的,人物性格、心情和事件意义是主要的。
三、次要材料为达到表现作用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有:
1、借景抒情 2、融情于景 ● 3、托物言志 4、托物起兴 ● 5、侧面烘托 6、对比 ● 7、反衬 8、先抑后扬 ● 9、虚实相生 10、用典等
四、辨明表现手法中的主次
●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 物品等的一些特征,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 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
● 先抑后扬的目的是“扬”,因而“扬”是主要的,“抑”是手段,是次要的。
● 6、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 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 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的翻阅,高兴得说:“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作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 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 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 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 ,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 作用:鲜明地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 思想感情。
●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是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写景目的:抒情。
● “景”是次要的,“情”是主要的。
● 7、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 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被铺垫的对象是主要的。
一、分析下面语段,划线句是主要材料还是次要材料,然后概括这段 文字的主要内容。
谈到国外散文,我想讲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 别是那几个文化大国,文学创作都是非常繁荣昌盛的,诗歌、小说和 戏剧的创作都比较平衡。一谈到散文,则不仅如此。有的国家散文创 作异常发达,有的国家则比较差,其间的差距是非常令人吃惊的。比 如,英国是散文大国,这一点是大家都承认的。而德国则几乎找不出 一个专以散文闻名的大家。原因何在呢?
答:①主要人物是:少年; 次要人物是:“我”“我儿子”。 ②表现手法:对比。通过与懒惰、骄横的“我儿子”的对
比来突出少年的勤劳、谦逊。
小结:认清主次材料
分清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一要分辨材料对写作目的的表现力度;二要认清 次要材料的类型和表达目的。对次要材料的类型和表达目的认识清楚了,自然就 能更好地分辨出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 ● 一、次要材料的类型(两类) ● 1、对表现写作目的力度较弱的材料 ● 2、为主要材料服务的材料(或引出主要材料,为主要材料作必要的交代、补充,
一、概括的概念
●1、从认识的角度说,概括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 识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
●2、从思维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从分析到综合,从具 体到抽象;
●3、从表达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从含蓄到直白,从间 接到直接,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
二、概括的分类
●初级概括:指对具体事物、事情进行分析、整理、分 类、综合并初步归类。即在感知和表象水平上概括概 括。如归纳段意或归纳主要内容。
或增强主要材料的表象力度。) ● 二、次要材料的表达作用 ● 对主要材料有烘托、衬托、对比、类比等作用。 ● 三、次要材料为达到表现作用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有: 1、借景抒情 2、融情于景 3、托物言志 4、托物起兴 5、侧面烘托 6、对比 7、反衬 8、先抑后扬 9、虚实相生 10、用典等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 点行囊准备上பைடு நூலகம்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 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 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 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完) 问题:找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说明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