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三单元题目

合集下载

河北地质大学马原第三章题库

河北地质大学马原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旧历史观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不了解超自然力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B不了解自然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C不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不了解人的意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神定的一种秩序B绝对理性在时间上的展开C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D实践4.生产力体现了生产过程中的( )A人与人的关系B物与物的关系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5.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C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8.生产关系是指(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9.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与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消费关系1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 )A谁占有别人的劳动B劳动产品归谁所有C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D劳动过程的社会化程度11.阶级的实质是( )A不同的社会分工B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C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某种特权的社会集团D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13.阶级首先是一个( )A.政治实体B.经济实体C.观念实体D.自然实体14.唯物史观被称为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是因为它( )A考察了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B考察了英雄人物的作用;C考察了个人的作用;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规律15.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 )A物质生产实践;B人的思想动机;C绝对精神;D人的生理活动16.手推磨产生的是( )A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B原始社会;C资本家为首的社会;D无产者为首的社会17.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观念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先进阶级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1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19.根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我们党提出了( )A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生产力标准”思想;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20.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取决于它的( )A生产力的状况;B国家政权的性质;C经济基础的性质;D意识形态性质21.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为捍卫某种思想政治原则;B为争取某种社会地位;C为夺取国家政权;D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2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 )A一切社会现象的方法;B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C无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D只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23.社会革命根源于( )A物质生活贫困;B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D人口多24.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是( )A人民群众;B历史人物;C绝对精神;D超自然的神秘力量25.地理环境是( )A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B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D社会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历史观中不正确的历史观是( )A神学历史观B英雄史观C唯心主义历史观D自然主义历史观E唯物史观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自然条件的创造者E实践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3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劳动资料B自然界C劳动对象D文化设施E劳动者4生产工具是( )A直接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B在劳动资料中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C衡量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客观尺度D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E划分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据5生产力的特征是( )A主观性B客观性C社会性D历史性E科学性6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C产品的分配关系D人和自然界的关系E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7人类社会经历的生产关系类型有( )A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B奴隶制的生产关系C封建制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E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8阶级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集团,是由于它们( )A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B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C取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D在社会中的职业不同E根据法律所享有的社会特权不同9国家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C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机关E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的工具10国家权力的主要成分是( )A军队B警察C法庭D监狱E非政府机构11国家的类型有( )A奴隶主专政的国家B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C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农民阶级专政的国家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2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 )A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B经济职能,组织调节干预社会经济生活C社会职能D组织国防E调整国际关系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经济结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具有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决定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E社会意识完全摆脱经济结构而独立发展14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C当生产关系中出现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时就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变革D当生产关系完全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时就要求对其进行全面变革E只要生产力一有变化就要求根本改变生产关系15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 )A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B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阻碍作用C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D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状况之间可以相适应,也可以不相适应E生产关系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16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主要表现在( )A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除和反对自己的对立物B通过政治的力量影响控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C通过意识形态手段影响控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D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E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17阶级斗争是( )A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E“历史的火车头”18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B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D是为了向西方学习E是为了效法古代中国的变法运动19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 )A改变人们的家庭观念B变革人们的阶级意识C促进生产方式变革D促进生活方式的变革E促进思维方式变革2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E人民群众是社会规律的创造者21制约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历史条件有( )A经济条件B政治条件C精神条件D命运E自身的想象力2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一切服从人民群众的观点E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四、简答题1简述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4、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5、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 B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C.掌握了宣传机器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 B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B.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D.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7、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D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 科学技术D.社会基本矛盾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 国家政权B. 军队C.政治与法律制度D.思想意识形态9、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B )A. 历史是英雄创造的B.历史是群众创造的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历史人物的出现( D )A.具有历史必然性B.具有历史偶然性C. 与历史条件无关D. 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历史偶然性111、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A. 社会生产方式B.领导人的水平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D. 国际环境多项选择题:1、下列观点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A )A.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明B.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C.社会意识纯粹是人脑的创造物和想象物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E.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2、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有( CDE )A.自然环境结构B.人口结构C.物质经济结构D.社会政治结构E.社会观念结构3、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ABE )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过程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C.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毫无区别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E.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眼光研究人类社会4、面临环境被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AD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E.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 AC )A.生产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只有影响作用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D.生产关系任何变革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E.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CD )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建立B.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E.经济基础必须在上层建筑的保护下才能产生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B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C.按理性原则进行的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8、群众路线是指( 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政治路线9、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ABC )A.阶级根源B.社会根源C.认识论根源D.文化根源E.政治根源10、科学的社会功能有(ABDE )A.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科学具有变革生活方式的功能C.科学具有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D.科学具有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E.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辨析题:1、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南师毕博马原第三单元

南师毕博马原第三单元

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模式问题2“实业制度”“和谐制度”“共产主义劳动公社”“乌托邦”问题3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法国巴黎第三次武装起义问题4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问题5 2 分保存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属于()自发性的武装斗争自觉性的武装斗争有纲领的武装斗争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问题6 2 分保存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国家政权问题问题7 2 分保存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三大差别”的是()。

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消灭利益差别问题8 2 分保存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下列没有被提及的是()封建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问题9 2 分保存怎样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①要正确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②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③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④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①②③②③④②③①②③④问题10 2 分保存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小康社会问题11实现共产主义推翻沙皇专制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获得“面包”与“和平”问题12《巴黎圣母院》《等待戈多》《玩偶之家》《母亲》问题13社会化大生产现代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市场经济体制问题1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的正确理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问题 152 分 保存在列宁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 《哲学笔记》《反杜林论》问题 162 分 保存自由王国是指人们()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问题 172 分 保存马克思说:“暴力是孕育着新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问题18 2 分保存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执政党的发展需要问题19 2 分保存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生产关系为标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以阶级斗争为标准问题20 2 分保存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这次革命的实质是()。

A.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B. 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C. 从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的转变D. 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转变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

A.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C.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它第一次实现了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

A.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B.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C.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D.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唯一标准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A. 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地揭示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是()。

A. 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B. 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C.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D.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条件,其中不包括()。

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自然科学基础C. 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源D. 社会历史条件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来源,其中不包括()。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哲学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实践基础,其中不包括()。

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本主义的发展C. 无产阶级的斗争D. 封建主义的衰落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不包括()。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这里的“物质生活矛盾”从根本上说是()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3.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有三条道路,即从封建制度的“衰亡”中产生;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从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

这体现了()A.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B.社会形态跨越的随意性C.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观性 D.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4.在生产关系诸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5.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革命 C.进行科技革命 D.进行政治革命6.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A.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10.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12.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A.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C.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13.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A.生产关系的性质 B.上层建筑的性质C.掌握政权的阶级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程度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是纯粹偶然的 B.是纯粹必然的C.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17.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2019版马原第三章习题

2019版马原第三章习题

2019版马原第三章习题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2019版)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A 、物质生产方式 B、自然地理环境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3、社会革命根源于(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税化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5、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C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的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D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7、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D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8、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C)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9、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这个“总和”是指 (B )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10、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A)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C)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D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3.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D):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马原习题第三章

马原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3.“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A.夸大个人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承认个人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个人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D.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4.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D.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7.检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搞得好不好的标准归根到底在于( )A.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否没有市场B.政治局面是否稳定C.人民内部矛盾是否得到解决D.是否有利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8.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关系10.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1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3.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的发展水平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5.人民群众即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6.生产方式是()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8.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19.地理环境是()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2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一切经济关系的综合B.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C.所有生产关系的综合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23.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B.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C.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5.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

马原第三章习题

马原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辨析题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

正确。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这是因为:第一,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是物质性的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第二,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中,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三,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

因此,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

2、时势造英雄。

正确。

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

英雄人物是适应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错误。

谋事在人,承认了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正确。

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这一点决定一切。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被压迫阶级通常要经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5、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按其作用的大小,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并能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普通个人对历史的作用小些,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中包括无数普通个人的作用。

二、论述题1、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意义。

马原第三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马原第三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A.人的作用 B.地理环境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 D.杰出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物质生产方式B.自然地理环境C.先进的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4、物质生产方式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5、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7、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基础是()A.社会生产B.自然地理环境C.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8、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A.它们具有阶级性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D.全人类的共同意识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1、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开展的根底是:()A.吃喝穿住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的形成 (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根底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C.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 )C.政治制度 ( )D.阶级关系 ( )5.以下哪一原理可以解释“群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开展方向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开展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D.社会开展规律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开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开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开展史与自然界的开展史完全相同 ( )C.社会的开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D.社会的开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开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开展史 ( )B.社会意识的开展史 ( )C.生产劳动的开展史(√)D.阶级斗争的开展史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D.它符合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当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开展起:()A.决定作用 (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标准 ( )C.文学艺术 ( )D.哲学思想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开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B.社会意识的开展同社会经济开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开展的水平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 )B.人口因素 ( )C.地理环境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开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表达为:()A.劳动对象 (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 )D.管理方式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B.劳动者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开展水平 ( )C.科学技术水平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开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 )26.生产关系所表达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以下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 )B.哲学 ( )C.艺术 (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根底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 )C.社会形态中 ( )D.经济根底中 ( )31.经济根底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根底(√)B.政治制度 ( )C.国家政权 ( )D.意识形态 ( )33.上层建筑由两局部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根底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开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根底效劳 ( )B.适应经济根底的需要 (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D.被效劳的经济根底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开展的需要(√)37.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 )B.阶级斗争 ( )C.社会根本矛盾(√)D.科技革命 ( )38.社会根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设的矛盾(√)39.社会根本矛盾开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开展(√)B.生产关系的展 ( )C.经济根底的开展 ( )D.上层建筑的开展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根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C.以后者为根底,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 )D.以前者为根底,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开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 ( )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 ( )D.阶级斗争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开展的:()A.根本动力 ( )B.惟一动力 ( )C.最终动力 ( )D.直接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B.一局部人对另一局部人的暴力掠夺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 )C.思想标准 ( )D.社会标准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D.有一个敢于和蔼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答复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 )C.人类的共同利益 ( )D.人的自身需要 ( )49.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表达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开展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 )D.自然主义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胜利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物质生产来实现。

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4.唯物历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D解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邓小平提出。

7.”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 .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答案:A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首要的生产力是C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4.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5.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6.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理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DA. 地理条件B. 人口条件C. 资源条件D.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7.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15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49年增长20倍,上升到世界第6位。

但是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000多美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100位以后。

1957-2005年48年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10多倍,同期人均国民收入却只增长3.2倍(按可比价计算)。

另外一组数字是:我国人口从1950年的55196万人增加到1988年的111026万人,增长2倍多。

这些数字表明CA.经济基础决定人口发展B.人多力量大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物质生产是人口生产的前提条件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D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它是否能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9.“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0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产活动(J)D.社会关系的形成()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I】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人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人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己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a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而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J) 3.“许多出情我们町以讲一「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为天’” O这说明:0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型()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爭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J)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J)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5.卞列哪一原理町以解释“人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0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貝有决定作用()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J)C.社会心理町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0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J)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忐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7.群体意识是:0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J)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0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具规律性(J)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总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0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J)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0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J) 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0A.从專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J)D.«■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2•不同的地理坏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J)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13.社会总识的本质特点在于:0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貝有相对独立性(J)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0A.政治法律思想(丁)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址突出地表现是:0A.社会意识的发展貝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J)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干:0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J)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B.人I [因素()C.地理坏境()D.地理环境、人H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J)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0 A•劳动工具的状况(J)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最和质最()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0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J)C.劳动者()D.1?理方式()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者()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生产工具(V) 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勺自然的关系()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J)D.人们Z间的分工协作关系()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0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J)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0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冇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J)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0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J)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25.生产资料包括: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J)D.劳动产品()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0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J)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0A.道德()B申学()U艺术()D.语肓学3)2&道德是:0A.经济基础域集中、最直接的反映()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垓心()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J)29.社会形态是指: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J)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0A.生产力中(J)B.生产方式中()C.社会形态中()D.经济基础中()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0A.W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切社会形态(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0 A•经济基础(J)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0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J)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0A.自然规律具何客观性利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肴普遍性()B.自然规律冇重a性,社会规律没冇重复性()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肓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J) 35.经济基础是指:0A.—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J)B.—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U—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的所冇制关系()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0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于•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J)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0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丁)D.科技革命()38.社会基本矛盾是:0A.社会存在利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神生产的矛厉()C・生产和消费的矛质()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J)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Ai终原因是:0A・生产力的发展(丁)B.生产关系的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枕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0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W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W制约,相互作用(J) 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0A.政治权力()B.社会生产力(J)C.天才的创造力()D.阶级斗争()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0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J) 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J)D.剩余产品的出现()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0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J)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0A.经济标准(J)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0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J)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47.对无产阶级革命來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0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閒()D.冇一个敢于和善丁•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J)4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J)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49.所谓抽象人性论()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质的唯心主义观点(J)B.—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U—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课理论()D.-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若,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S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D. 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J )5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丁)B. 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C. 个人的口由选择和自由发展()D. 个人主体性的増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 历史唯物主义()B. 历史唯心主义(丁)C. 历史主义()D. 自然主义()53.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厉是()・ A 人民□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口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经济增长效率和财富分配公平Z 间的矛盾()D 个人权利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54.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C)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C)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原题库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题库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包括:(A)A.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4.“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6.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是(B)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7.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8.社会意识根源于(A)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9.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0.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D)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力D.社会的实践活动11.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和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B)A.艺术B.道德C.宗教D.哲学12.全部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是(D)A.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C.道德和法律D.哲学13.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D)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14.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共同意识C.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的精神实体1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7.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1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9.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A.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10.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12345678910 ... 下一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 3 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上,有一种观点是“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 种说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强调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事物发展的哲学道 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曲折发展的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下列各项古代汉语表述,属于因果关系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D.对立统一规律
7.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C.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
D.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单元测试问题1 2 分保存
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问题2 2 分保存
1871年巴黎起义属于()
A、自发性的武装斗争
B、自觉性的武装斗争
C、有纲领的武装斗争
D、突发性的武装斗争
问题3 2 分保存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A、必然阶段
B、表现形式
C、革命性过程
D、自我完善和发展
问题4 2 分保存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问题5 2 分保存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问题6 2 分保存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克思主义
问题7 2 分保存
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
A、交换时须遵循对等原则
B、具有直接的社会性
C、需要通过价值交换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劳动
D、具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问题8 2 分保存
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问题9 2 分保存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是否准确无误的预测未来
C、是否提出通向未来社会的具体道路
D、是否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
问题10 2 分保存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
A、伟大目标
B、长期目标
C、艰巨目标
D、最终目标
问题11 2 分保存
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农民阶级的革命
问题12 2 分保存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问题13 2 分保存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问题14 2 分保存
“人的依赖性关系”指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问题15 2 分保存
在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表述错误的是()
A、两者相互推动,不可分割
B、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C、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D、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以前者为目标
问题16 2 分保存
欧文要建立的未来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的联合体
A、实业制度
B、和谐制度
C、共产主义劳动公社
D、乌托邦
问题17 2 分保存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成功的主要原因中,表述错误的是( )
A、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B、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C、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反动统治薄弱,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问题18 2 分保存
二战后的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行列的是()
A、波兰
B、南斯拉夫
C、联邦德国
D、捷克斯洛伐克
问题19 2 分保存
圣西门把设想的未来社会称之为()
A、实业制度
B、和谐制度
C、共产主义劳动公社
D、乌托邦
问题20 2 分保存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德国共产党
B、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法国共产党
问题21 2 分保存
余良早教授在《科学社会主义新论》一书中提到,全球化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愈益增大的风险。

这些风险是()①公民的民主理念得到确立并巩固的风险②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动荡的风险③全盘西化的风险④国家主权弱化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22 2 分保存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问题23 2 分保存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
问题24 2 分保存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盟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商学兵联盟
问题25 2 分保存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下列文学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玩偶之家》
D、《母亲》
问题26 2 分保存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B、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C、没有无产阶级政党指导
D、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问题27 2 分保存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最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第二国际的领导
B、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兴起
C、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破坏
D、帝国主义各国的大规模厮杀
问题28 2 分保存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通过改革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通过资本家的良心发现实现的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问题29 2 分保存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恩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下列没有被提及的是()
A、封建的社会主义
B、民主社会主义
C、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D、“真正”的社会主义
问题30 2 分保存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同()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英法集团
B、德奥集团
C、协约国集团
D、英美法集团
问题31 20 分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问题32 20 分保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材料2: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材料3: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请回答:⑴材料1中,《共产党宣言》的主张是什么?⑵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⑶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有何作用?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