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良贷款现象的调研报告5篇

合集下载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违约或支付能力不足,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偿还本息的情况。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在乡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不良贷款的现状以及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

我们向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部门发送了问卷,了解他们在不良贷款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困难。

同时,我们还与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不良贷款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三、调研结果1. 不良贷款的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不良贷款问题。

约有60%的农村信用社表示,他们有不良贷款的存在。

这些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领域。

调研结果还显示,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借款人经营不善、收入下降以及拖欠贷款。

2. 不良贷款管理的困难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调研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贷款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贷款部门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识别不良贷款。

其次,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贷款。

此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村信用社自身条件限制,导致不良贷款的风险存在局部性和个体性。

3. 应对不良贷款的措施针对不良贷款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其次,完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同时,农村信用社还应加强与借款人沟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借款人改善经营状况,避免不良贷款的发生。

四、结论和建议不良贷款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不良贷款问题,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贷款部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和监管。

此外,农村信用社还应积极与借款人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借款人改善经营状况,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不良贷款是指在信贷业务中,由于借款人未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使得借款人无力偿还本息,且存在违约行为已经到期未归还或者尚未到期但发生严重信用风险的贷款。

不良贷款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不良贷款的调研分析十分必要。

二、不良贷款情况分析1. 不良贷款发生原因不良贷款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借款人信用风险:借款人信用状况差,还款能力不足,导致贷款逾期或无力偿还。

(2)农村经济形势:农村经济增长放缓,农民收入减少,导致还款能力下降。

(3)农村信用的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缺乏征信记录,信贷风险难以评估。

(4)信贷管理不规范:信贷审批流程不严谨,内部控制不完善,信贷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品质下降。

2. 不良贷款的影响不良贷款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风险防范带来以下影响:(1)资金损失:不良贷款无法收回,导致信用社资金损失,影响经营健康。

(2)扩大信贷风险:不良贷款堆积风险,可能引发更多的违约风险,扩大信贷风险规模。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声誉受损:不良贷款会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声誉,降低信誉评级,增加融资成本。

(4)影响经济发展:不良贷款导致农村信用体系沦陷,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1)建立完善的借款人征信系统,收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评估其还款能力。

(2)制定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严格把关贷款对象及借款金额,降低信贷风险。

(3)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了解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出风险评估。

(4)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及时跟进监管贷款的使用情况和还款情况。

2. 加强内部控制(1)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2)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信用风险,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

关于不良贷款现象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不良贷款现象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不良贷款现象的调研报告5篇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

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大家一起看看吧!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银行批量转让不良贷款情况调研报告一、不良资产基本情况ⅩⅩ年12月末,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占比%,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万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

我行目前没有批量转让的不良贷款。

二、关于批量转让不良贷款的几个问题1、关于资产包定价问题。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都被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所垄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垄断市场的局面未根本改变,不良资产转让也难以实现商业化定价。

2、禁止转让的问题。

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不良债权; 列入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债权、债权转让协议中设置了“禁止再转售条款”的。

在协议约定“禁止转售条款”的情形下,是否可以因此认定再转让协议无效? 有的意见认为:“禁止转售条款”主要在于防止购买者炒作债权,对债权进行再度转让获取商业利润。

现行法律法规对当事人间的这种约定亦未禁止,故该条款应是无效的,债权再转让应为有效,这种意见是否可行把握不准。

还有观点认为,当前尚无法律法规禁止不良债权的转售,因此,对于禁止转售条款,其只为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条款,该条款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但其效力仅止于该约定的双方当事人。

此次《金融企业不良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置了“禁止再转售条款”的禁止转让。

3、对债权转让合同审查的问题。

首先是不良债权是否具有可转让性。

即被转让的不良债权是否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转让的债权,如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以及被认定为涉及国防、军工等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以及其他依法禁止转让或限制转让的债权。

其次是对受让人主体资格的审查。

对于可能利用职务或业务之便,从事关联交易,侵吞国有资产的相关人员或组织均属于禁止之列。

不良贷款研究结论报告

不良贷款研究结论报告

不良贷款研究结论报告
不良贷款是贷款机构贷款过程中出现无法回收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对贷款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均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不良贷款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本研究对不良贷款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1.内部管理问题:贷款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对
借款人的风险评估不准确,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

2.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周期的波动、行业的不景气等因素
会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

3.借款人的个人因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借款目
的和用途等个人因素也会对贷款产生影响。

二、不良贷款的影响:
1.对贷款机构的影响:不良贷款会增加贷款机构的风险,降低
其盈利能力,影响其正常运营和发展。

2.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良贷款会破坏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
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三、应对不良贷款的策略:
1.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贷款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和跟踪。

2.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贷款机构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贷款标准和审查流程。

3.提高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借款人应增强自身的信用意识,遵守还款义务,提高还款能力。

4.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贷款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共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综上所述,不良贷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贷款机构、借款人、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和降低不良贷款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不良贷款化解情况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化解情况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化解情况调研报告不良贷款化解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不良贷款化解的情况。

调研的范围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主管部门。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

三、不良贷款化解情况分析1. 不良贷款化解政策的实施和成效根据调研结果,不良贷款化解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政府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加强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和监管、推出不良贷款证券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不良贷款的化解工作,降低了金融风险。

2. 不良贷款化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不良贷款化解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良贷款的清收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不良贷款只能通过处置资产来实现回收。

其次,不良贷款化解的速度不够快,导致了资金的长期困厄。

此外,不良贷款的风险外溢问题也比较严重,需要加强跨行业、跨地区的协作和监管。

3. 不良贷款化解的前景和建议尽管在不良贷款化解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调研显示,不良贷款化解的前景依然积极。

目前,不良贷款的比例和规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降低,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同时,调研结果还表明,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已经加强了对不良贷款的审查和风险管理,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快不良贷款的化解工作。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给出以下建议:1) 继续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加快化解不良贷款的速度。

2) 提高不良贷款的清收效果,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的研究。

3) 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共同化解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

4) 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5) 推动金融体系改革,优化金融环境,减少不良贷款的形成。

总之,不良贷款化解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力度和改进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不良贷款的化解,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某银行不良贷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某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特组织此次调研,通过对不良贷款情况的全面了解,找出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数据分析:对不良贷款的类别、金额、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较大的不良贷款风险点。

2. 风险排查:对不良贷款发生的客户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3. 外部咨询:向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了解市场行情和竞争对手情况,为银行制定合理的贷款政策提供建议。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情况,不良贷款的主要特点如下:1. 不良贷款类别:个人消费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企业贷款等。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最高。

2. 不良贷款金额:不良贷款总金额超过银行总贷款额的10%,其中个体工商户贷款不良金额最高。

3. 不良贷款来源:主要来自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等原因。

四、调研分析1. 不良贷款类别分析: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最高,可能是由于个人消费贷款的审批流程较为简便,客户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可控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2. 不良贷款金额分析:个体工商户贷款不良金额较高,可能是由于银行对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评分体系不够科学、严谨,无法有效评估其经营风险。

3. 不良贷款来源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等原因主要是由于客户经营者个人素质与经验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

五、调研建议1. 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分体系,加强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和风险评估,提高贷款风险的可控性。

2. 优化审批流程:对个人消费贷款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增加审批环节,确保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得到全面评估。

3. 加强内外部合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市场行情分析和竞争对手调研,为银行制定合理的贷款政策提供支持。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该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该银行能够根据调研结果,加强风控措施,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一)为全面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

我县联社结合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现状,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仔细研究。

现将具体分析情况及今后四个月重点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截止xx年xx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xx万元,按五级分类划分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为xx%,其中:次级类贷款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万元。

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xx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xx月底,万元(含)以下不良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xx笔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笔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笔xx万元。

其中:按形成时间划分xx年以前xx笔xx万元,xx 年xx笔xx万元,xx年以后xx笔xx万元;按表现形式划分:个人贷款集体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企业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政府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他人用款xx笔xx万元,企业贷款个人用款xx笔xx万元。

二、清收措施近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作为信贷管理工作的主线,按照“落实责任、创新办法、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借助外力、合理摆布”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双降”工作。

一是结合本县实际,合理下达任务,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分析和摸底,再根据实际情况梳成辫子,分类施策;二是认真执行“xx”清收不良贷款办法,抓好新增贷款的源头管理,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形成,杜绝前清后增;三是采取分类清收与全面催收相结合、户户见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班子成员包难户与信贷员大包干相结合等办法,有选择、有目标、有重点的予以清收;四是大力推行“一元”、“十元”、“百元”、“千元”收贷法,做到天天收、月月收、季季收、年年收,清贷不止;五是完善清收不良贷款的办法和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清收奖励办法,做到重奖重罚,实行清收一笔,奖励一笔的办法,谁清收、谁受奖,充分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贷人员的清非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13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13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13篇)不良贷款篇1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担负起了搞活农村金融的重任。

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进程。

而农村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又离不开它的主要业务――信贷业务。

由于农信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就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下面就新时期农信社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化解对策浅谈点个人看法,以求共同探讨。

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贷款风险和成因(一)担保失(低)效,担保责任难以履行。

担保人(单位)的担保能力弱小或资格有疑。

表现在:一是村委与企业相互担保。

二是乡镇、村委干部个人担保。

三是驻地乡镇政府出面指令担保。

四是村民与村民相互担保。

(二)乡村办企业恶意逃废债务。

由于法制不健全和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一些乡镇办、村办企业进行兼并、合资、分立、转租等改革、改组、改造、转制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贷款、贷款资金用途挪用占用,导致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降,逾期、呆滞、呆账等不良贷款比例上升。

(三)乡村干部更迭和财税任务影响贷款清收。

村委干部更换,加上村经济的落后,一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受“新官不理旧账”旧观念的影响,采取认账不还或者不闻不问的态度,拖欠贷款。

为完成乡镇下达的财税指标,有些村干部片面追求所谓“政绩”,将本应还贷的资金转交财税任务,导致贷款不能清收。

(四)信用社内控制度欠完善,留下漏洞而形成的风险。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惯性,对发放农村集体贷款没有制定过系统的村集体经济贷款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造成清收责任难以落实,使村集体贷款的管理与清收失控。

(五)自身素质的不高存在的风险。

一些基层信用社在制度执行和操作上不到位,对“三查”不严,抵押、担保名不符实,“三防一保”流于形式等。

防范和化解的对策探讨(一)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制度,加强跟踪监管。

针对农村信用社所辖范围面广人杂,对贷款户信息资料不全的缺陷,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家庭收入和信用度等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建档。

不良贷款情况分析报告

不良贷款情况分析报告

不良贷款情况分析报告篇一:某银行不良贷款分析报告**银行不良贷款分析情况报告面对我行个人类不良贷款持续增长的形势,行领导高度重视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工作,我部亦针对个人类不良贷款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不良贷款总体情况截止XX年3月初,我行不良类贷款全部为个人类贷款无公司类贷款。

不良贷款额合计1380.91亿元,全量贷款不良率0.08%,个人类贷款不良率0.13%。

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从贷款客户是否本地人、主要收入来源、婚姻状况、首付款比例、申请类型、已还款年限、房产区域、重点项目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详见附件1)。

(一)外埠客户不良率高于本埠客户本埠人贷款余额885366.89亿元,不良贷款额975.11亿元,不良率0.11%;外埠人贷款余额142584.53亿元,不良贷款额405.80亿元,不良率0.28%。

外埠不良率较总体不良率(0.13%)高出0.15个百分点,较本埠不良率高出0.17个百分点。

外埠不良率是本埠不良率的2.55倍。

(二)自雇人士不良率畸高受雇人士贷款余额989440.89亿元,不良贷款额855.46篇二:某联社不良贷款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某联社不良贷款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报告总结年度xx县农村信用社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联社的领导下广大干部员工顽强拼博比较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经营目标特别是不良贷款大幅下降截至XX年11月底盘活不良贷款xx万元完成省联社年度盘活计划xx万元的xx。

有力地化解了经营风险促进了我社可持续发展.现将xx联社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汇报如下一、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及做法。

一规范新增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规范新增贷款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的关键。

今年在新增贷款管理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到期收回率考核。

对到期贷款实行严格的到期贷款逐月考核制度凡当月到期收回率低于×××的信用社次月停止发放新贷款连续三个月收回率低于×××的信用社罚主任×××元并提出警告超过五个月收回率低于×××的社主任自动辞职。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报告概述:该调研报告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揭示了不良贷款的存在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1. 调查方法和样本: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选择了20家农村信用社作为样本。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了这些信用社的贷款业务情况和不良贷款问题。

2. 不良贷款概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各个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平均超过5%。

其中,部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甚至超过10%,对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以及整体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

3. 不良贷款原因分析:调研报告指出,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贷款审核不严格:部分信用社在贷款审核过程中,缺乏严格的风险评估和把关,导致贷款给予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2)贷款管理不规范:部分信用社在贷款发放后,缺乏对借款人的监督和管理,未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发生。

(3)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部分借款人存在还款能力不足的情况,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4)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在贷款业务中,一些农村信用社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贷款,造成了贷款问题的逐渐积累。

4. 解决方案:鉴于以上不良贷款问题的存在,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方案:(1)加强贷款审核和风险评估: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贷款借款人的审核和贷款风险评估,确保贷款给予符合条件的借款人。

(2)优化贷款管理和监督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贷款发放后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不良贷款问题。

(3)提升借款人还款能力: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开展职业培训和提供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借款人提升还款能力,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不良贷款的情况,探索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农村信用社的稳健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1.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2.数据来源:农村信用社内部数据,行业监管数据,调研问卷和访谈记录。

三、调研结果1.不良贷款概况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

其中,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户经营不善、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

2.不良贷款形成原因(1)农村经济下行压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这些因素使得农户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

(2)风险管理不规范:部分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审批、用途监管和贷后管理等环节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不良贷款出现。

3.不良贷款风险管理措施(1)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贷款审核和贷后监管等环节。

(2)提高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提高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3)加强内外部监管: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规范贷款业务,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1.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监管,在贷款审核和贷后监管等环节严把风险关口,及时发现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2.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和还款要求,提高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3.加强内外部监管合作,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规范贷款业务,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五、参考文献1.农业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报告,2019年。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办法,2018年。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8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8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8篇)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8篇)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篇1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的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主要是当前国家政策的变化、金融政策的改革等,内因主要是历年贷款活化造成,包括欠息倒据、落实债务、应调未调等情况。

现在正常贷款中实际存在大量风险贷款,风险贷款到期后,业务前台自动调为不良。

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合规经营问题等。

一、不良贷款原因:1、农村金融改革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很明显,农村信用社将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信用社的客户数量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客户的稳定性特别是贷款客户的稳定性对信用社控制不良贷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争夺会使信用社失去一部分客户,而这部分客户一旦放弃与信用社的长远关系后就可能出现归还原贷款意愿减弱、推迟还贷的现象,造成信用社不良贷款增加。

另外信用社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扩大农户信用贷款数量的同时也就增大了信用风险,同样带来一定的增加不良贷款的潜在危险。

2、国家宏观调控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

当前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紧缩的经济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的贷款规模进行限制,其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信用社的贷款数量也大幅增加,而当经济增长转为缓和时,在严密的监管约束下,隐藏的一些不良贷款也将开始浮出水面。

其二,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将使信用社出现流动性过剩,在不能更好地为其找到出路时,信贷人员就容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标准投放出去,这就增加了不良贷款反弹的可能性。

其三,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多数是通过增加贷款投放量来实现的,而当贷款投放受限后,其对不良贷款的“稀释”作用减弱,不良贷款“占比”重新回升。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按照行评要求,我科认真查找本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科室政风行风建设进行深入的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自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未经常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察访,与项目业主的直接联系较少,对很多项目建设情况了解不够。

2、对促进项目建设开展的措施不多,协调项目存在问题的力度也不足。

3、策划重点项目的力度还不够,管理指导重点项目的方法措施不多,收集汇总项目进度的效率不高。

4、上下左右沟通联系不够密切,平时应付于日常工作,与省发改委、县区发改部门的沟通联系较少,对各区发展计划部门,缺乏必要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

二、整改措施1、每月深入项目现场进行视察,多听取项目单位的意见建议,对于项目存在的问题,积极向上呈报反映,并及时跟踪解决,确保项目能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2、认真做好全省三级项目储备库工作,积极指导各县区发改部门策划生成项目并上报,同时督促委各科室对县区上报项目严格把关并审核入库。

3、向上多与省发改委进行沟通联系,互相探讨业务上的问题,向下增强对县区发改部门的指导,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三、整改工作取得主要成效1、通过对全市重点项目的仔细跟踪,协调解决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市186个在建重点项目1-11月份完成投资211亿,完成年度计划的92.3%,比序时进度快0.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项目共有99个。

79个预备重点项目1-11月份完成投资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9.8%,相比比去年同期快10.4个百分点。

在建项目2、通过对县区的指导督促,目前列入我市三级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共有536个,下一步将陆续策划生成目进行入库,作为重点项目的储备。

3、20xx年市重点项目以及xx规划项目初稿均已制定。

20xx年重点项目初定327个,比20xx年增加24个,总投资额6664亿元,比20xx年增加2273亿元,计划投资321亿元,比20xx年增加19亿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标题: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调研不良贷款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对各方面的调查,本报告希望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引言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违约或逾期90天以上,或者评级较低,使得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风险增加。

不良贷款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故需要加以解决。

二、产生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下行周期使得企业面临困境,增加了违约风险。

2.不良借贷行为:部分借款人隐瞒自身真实状况,故意违约或无法按时归还。

3.内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政治、经济风险、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增加了还款压力。

三、对经济的影响1.金融机构受损:不良贷款使得金融机构资产减值,增加贷款损失,降低金融机构盈利能力。

2.信贷流动性受限: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对进一步贷款持谨慎态度,导致信贷流动性减少。

3.经济增长放缓:不良贷款问题使得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无法扩大生产能力,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建议1.加强信用评估: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2.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政府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分散、贷款审查等。

4.加强法律保护:加大债务违约的法律惩罚力度,减少不良借贷行为的发生。

5.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政府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提高经济运行稳定性,减少不良贷款问题。

五、结论不良贷款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通过加强信用评估、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法律保护以及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问题也逐渐凸显,对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当前的不良贷款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国的不良贷款问题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相对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4%。

尽管这个比例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造成不良贷款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借款企业还款能力减弱,不良贷款的风险加大。

其次,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一些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没有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此外,还存在不少监管漏洞,监管部门在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不良贷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在贷款发放前应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合理评估贷款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速度和效率,尽早将不良贷款转化为健康资产。

最后,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总之,不良贷款问题对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不良贷款问题需要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借款人共同努力,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力度,提高各方的金融素质,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人无法按时或全部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重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了解不良贷款的情况及其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对不良贷款进行调研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不良贷款的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导致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许多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不良贷款率的高企使得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严重受损,也使得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不良贷款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良贷款会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造成压力。

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金融机构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应对风险,这将增加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

其次,不良贷款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加,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最后,不良贷款也会对金融机构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客户的信任度,从而进一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针对不良贷款的存在,金融机构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起有效的不良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贷款,避免贷款风险的进一步积累。

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贷款项目的审查力度,确保贷款投向真正有可行性和良好经营状况的企业。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和优惠政策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最后,加强合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减少违规贷款的风险。

综上所述,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显示,不良贷款对金融机构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全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全文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不良贷款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1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1、严“堵”新增不良贷款是控制不良贷款反弹的关键。
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贷款管理力度。当前农村信用社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贷款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各尽其职,严密管理,保证各项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二要严格执行审贷分离、“三查”制度。对申请贷款人的经济状况、贷款用途、产品销售、信用程度等都要进行严格审查,扎扎实实做好评估论证,办好抵押质押手续;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发展前景差的企业要严格控制放贷,并对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跟踪检查;贷款到期要及时催收本息,需要展期的贷款要按有关规定办好展期手续,防止发生新的沉淀。三要建立贷款责任制,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实行“谁放贷谁收回,谁放贷谁负责”的制度,对违规违纪、人为造成的新增不良贷款要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将其对贷款的调查程度、所放贷款的质量、不良贷款的占比等都纳入年度考核的范围内,对做的好的应进行重奖。四要优化贷款结构,分散风险程度。所发放的贷款要按适当的比例分布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之中,避免贷款过于集中于某一点,增大贷款的风险度。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不良贷款分析报告【1】到20XX年12月份,闻喜联社新调增不良贷款7134笔33068万元,不良贷款大幅增加。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够严谨,未能严格执行贷款管理制度,部分信贷人员违规操作,造成贷款质量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工业企业关停、停产、限产,使全县经济处于下滑状态,造成企业效益不佳,城乡居民收入减少,贷款清收难度加大。

不良贷款的大量反弹,致使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加大,为深化改革、转型跨越、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认真分析并采取对策。

一、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截至20XX年12月31日,该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12782万元,其中正常类30217万元,关注类4046万元,不良贷款余额78519万元。

在不良贷款中,次级类23121万元,可疑类53943万元,损失类1455万元,不良贷款当年共增加7134笔33068万元。

二、不良贷款反弹的原因(一)主观原因主要包括:借冒名贷款、跨区贷款、越权贷款、无效担保贷款、涉案贷款、以贷结息贷款等类型。

这部分新增不良贷款共涉及2712笔14201万元。

1、借冒名贷款:该县新调增不良贷款中,包括“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中排查出的借冒名贷款96 笔379万元。

例如:借款人赵伟林,桐城镇乔庄人,属城关信用社辖区客户,于20XX年8月30日在城关信用社借款39万元,用途为购硅铁,而实际用资人为中法实业有限公司,该企业现已停产,造成该贷款无法收回;原华通信用社主任张旭生为掩盖其担任主任期间的相关问题,于20XX 年12月28日在石门信用社由原主任张庆生冒用他人之名分5笔借款10万元,现张旭生正在服刑,造成贷款涉案难收。

2、跨区贷款:由于贷款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对贷款风险理解认识不足,对只要能够及时结清利息的贷款人就大力支持,形成贷款发放盲目性较大,未考虑贷户是否本区域支持对象,导致了人情贷款、跨区贷款过多现象,全县共有571笔3605万元。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不良贷款分析报告【1】到20XX年12月份,闻喜联社新调增不良贷款7134笔33068万元,不良贷款大幅增加。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够严谨,未能严格执行贷款管理制度,部分信贷人员违规操作,造成贷款质量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工业企业关停、停产、限产,使全县经济处于下滑状态,造成企业效益不佳,城乡居民收入减少,贷款清收难度加大。

不良贷款的大量反弹,致使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加大,为深化改革、转型跨越、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认真分析并采取对策。

一、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截至20XX年12月31日,该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12782万元,其中正常类30217万元,关注类4046万元,不良贷款余额78519万元。

在不良贷款中,次级类23121万元,可疑类53943万元,损失类1455万元,不良贷款当年共增加7134笔33068万元。

二、不良贷款反弹的原因(一)主观原因主要包括:借冒名贷款、跨区贷款、越权贷款、无效担保贷款、涉案贷款、以贷结息贷款等类型。

这部分新增不良贷款共涉及2712笔14201万元。

1、借冒名贷款:该县新调增不良贷款中,包括“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中排查出的借冒名贷款96 笔379万元。

例如:借款人赵伟林,桐城镇乔庄人,属城关信用社辖区客户,于20XX年8月30日在城关信用社借款39万元,用途为购硅铁,而实际用资人为中法实业有限公司,该企业现已停产,造成该贷款无法收回;原华通信用社主任张旭生为掩盖其担任主任期间的相关问题,于20XX 年12月28日在石门信用社由原主任张庆生冒用他人之名分5笔借款10万元,现张旭生正在服刑,造成贷款涉案难收。

2、跨区贷款:由于贷款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对贷款风险理解认识不足,对只要能够及时结清利息的贷款人就大力支持,形成贷款发放盲目性较大,未考虑贷户是否本区域支持对象,导致了人情贷款、跨区贷款过多现象,全县共有571笔3605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良贷款现象的调研报告5篇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

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大家一起看看吧!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银行批量转让不良贷款情况调研报告一、不良资产基本情况ⅩⅩ年12月末,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占比%,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万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

我行目前没有批量转让的不良贷款。

二、关于批量转让不良贷款的几个问题1、关于资产包定价问题。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都被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所垄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垄断市场的局面未根本改变,不良资产转让也难以实现商业化定价。

2、禁止转让的问题。

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不良债权;列入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债权、债权转让协议中设置了“禁止再转售条款”的。

在协议约定“禁止转售条款”的情形下,是否可以因此认定再转让协议无效?有的意见认为:“禁止转售条款”主要在于防止购买者炒作债权,对债权进行再度转让获取商业利润。

现行法律法规对当事人间的这种约定亦未禁止,故该条款应是无效的,债权再转让应为有效,这种意见是否可行把握不准。

还有观点认为,当前尚无法律法规禁止不良债权的转售,因此,对于禁止转售条款,其只为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条款,该条款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但其效力仅止于该约定的双方当事人。

此次《金融企业不良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置了“禁止再转售条款”的禁止转让。

3、对债权转让合同审查的问题。

首先是不良债权是否具有可转让性。

即被转让的不良债权是否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转让的债权,如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以及被认定为涉及国防、军工等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以及其他依法禁止转让或限制转让的债权。

其次是对受让人主体资格的审查。

对于可能利用职务或业务之便,从事关联交易,侵吞国有资产的相关人员或组织均属于禁止之列。

第三是对转让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即转让过程中评估、公告、批准、登记、备案、拍卖等诸环节是否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

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权转让处置不良资产,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将有可能导致债权转让合同无效,无论对资产管理公司还是受让人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二自爆发民间借贷金融风波以来,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十分关注本院审理连云港各家银行的金融借贷案件与不良贷款的情况,课题组通过对各家银行借贷纠纷案件从立案、审理环节的跟踪调查、分析和研判,梳理出此类案件的现状、社会背景及成因,并提出对策。

现将调研报告情况报告如下:一、不良贷款及金融借贷案件审理现状xx年以来,连云港市各家银行不良贷款从发生额与借款户的数量上都呈增长的态势,截止到11月份不良率为3.93%,在这种趋势下,法院案件的受理量也在大幅度增加。

(一)xx年-xx年案件受理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自xx年以来,我院受理银行诉借款人的案件亦呈逐年递增的状态。

xx年,我院受理银行诉借款户的案件为756件。

涉案标的额为1.15亿元。

xx年受案668件,标的额1.51亿元。

xx年受案483件,标的额2.83亿元。

xx年受案890件,标的额14.8亿元。

xx年截止到11月受案1030件,标的额14.7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各类银行涉案数量分布从数量上看,东方农商行454件、张家港银行59件、江苏银行42件、建行123件、交行69件、中行137件,占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案件数量的85.83%。

二、不良贷款案件的特点(一)贷款人长期离家外出、下落不明,送达难不良贷款案件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贷款人长期离家外出,下落不明的案件较多。

许多贷款人长年外出经商、打工,在外地又无具体地址,很难查找他们的下落,即使有具体地址,其亲戚也不愿透露给法院。

甚至有部分贷款人已经在外定居,下落不明,给法院造成了送达难,近两年公告送达数量激增,xx年公告数量193件,xx年公告数量356件,xx年公告数量412件。

(二)被告诚信观念缺失,恶意拖欠债务有些债务人虽然有还款能力但法制观念淡薄,不讲诚信,借款到期后,想方设法回避、搪塞债权人的催讨。

法院通知其开庭时,因其自知理亏,大多不予配合,拒不到庭参加诉讼。

据统计,我院近几年来审理的不良贷款案件中,经直接送达传票传唤的被告的到庭率(包括庭前调解及开庭审理)为65%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法院千方百计克服“送达难”,将相关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给被告,仍有将35%左右的被告拒不到庭。

如东方银行起诉李某、王某一案,书记员在送传票时,因被告现住址不明,邮寄送达被退回,经过多方查证,查清被告李某现工作单位,才由送达人员亲自将传票送达其单位让其签收,但是开庭时,被告二人均没有到庭。

判决后,文书也拒不签收,经过送达人员多方努力才将判决书送达至被告手中,增加了书记员及送达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

(三)存在大量借名贷款现象,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互相推卸还款责任目前一些银行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出现大量借名贷款现象。

所谓借名贷款,是指被立据人同意用款人利用自已的名字、自已的证件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手续,但本人未到金融机构签字盖章,资金由用款人使用。

借名贷款害处多。

一旦实际用款人还不了款,合同上的借款人就会与实际用款人互相推卸还款责任,有的实际用款人甚至会矢口否认其借款的事实,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如花某某诉冯某某一案中,冯某某借用花某某名义在东方银行贷款,合同上签字的都是花某某,但是银行最终将款项是打入冯某某的账户,实际用款人是冯某某。

因冯某某未按时还银行贷款,银行便起诉了花某某,而花某某因实际用款人是冯某某而拒不还款,又起诉了冯某某,冯某某在案件审理中否认借款事实的存在,导致案件审理难度增加。

(四)保证人不愿独立承担责任这主要反映在银行的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中。

由于各家银行提供的保证合同是格式合同,保证方式均为连带责任保证,因此,各家银行在起诉时具有选择被告的权利,可以只起诉保证人,要求其承担保证责任。

但多数碍于情面而轻率提供保证担保的保证人欠缺相应的法律知识,在借款人未按期还款后,保证人大多认为,银行应当先向借款人主张权利,当借款人不能履行偿还责任时再向他们主张。

一旦金融机构因借款人确无还款能力、下落不明等原因撇开借款人而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都很难接受,庭审工作难以进行。

我院受理的51件仅起诉保证人的借款合同案件,均因保证人拒绝到庭而以判决结案。

如交通银行起诉芦某案件中,芦某是保证人,实际借款人是芦某某而不是芦某,因芦某某现已不知去处,因此银行仅起诉了保证人芦某。

芦某开庭时情绪激动,辩称仅仅是因为亲戚关系不好意思拒绝才做了保证人,现在自己也是受害人,还得帮芦某某还钱实在想不通。

法院遇到此类案件一般说理当事人均不理解,认为银行和法院找错还款对象,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一般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上诉率增加。

三、不良贷款案件的产生的原因(一)外部原因1、内外需不振导致批发和零售行业整体不济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速下滑,国内需求不足;同时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下降等因素影响,批发零售业整体市场环境仍未出现明显改善。

据市银监局统计,xx年第一季度,全市非钢贸批发零售业新发生不良1.5亿元,占当季全部不良新增额的25.8%。

2、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弱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从这几年我院受理的金融借贷类案件的情况分析,涉案企业大多数为制造业的中小企业。

连云港市制造业整体水平低下,缺乏强有力的产业链带动,企业贸易集中于商贸行业,核心竞争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差,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产销不畅、效益下滑等情况较为普遍。

一些企业,特别是以松散式批零贸易、低水平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关停,贷款违约时有发生,加重了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的能力。

3、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恶化向银行系统传染风险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民间高息借贷、小额贷款公司、理财公司等系统外风险持续向银行内转移,由于企业主参与民间借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致使老板“跑路”;由于企业经营人利用高利贷资金盲目扩大生产,经营收入难以弥补高昂的资金成本,导致经营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等情况持续发生,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防控造成了一定冲击。

4.企业主缺乏诚信、行为失范从调研情况看,为数不少的企业经营者不仅犯了投资决策方面的重大失误与生产经营不善的错误,而且伴随着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

更有甚者,他们为了贪图非法利益不惜以身试法,这不仅严重地损害了银行与民间借贷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更为严重的是,给社会的诚信体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

(二)内部原因1、银行“重投轻管”的理念埋下风险隐患近年来,部分银行为快速投放贷款,不惜降低授信审批条件、放松信贷审批流程,忽视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采取批量化授信模式大量发放了钢贸贷款及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伴随经济下行,缺乏还款能力的企业信用风险持续暴露,而部分担保公司代偿能力不实,企业关联担保、商户联贷联保能力不足,使得银行第二还款来源形同虚设,从而面临无资产可追偿、处置的局面。

2、各级银行僵化、逐利的考核机制银行业现有的考核制度对银行借贷案件与不良贷款的“双升”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考核犹如一根指挥棒,它指挥各银行行长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做出缺乏理性、不切实际、不考虑风险的错误决定。

金融借贷类案件数量剧增,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很大关系。

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不是在执行新的规章制度上出差错,而是在执行一些老的制度上出问题,有的甚至接二连三地重蹈覆辙。

如以夫妻、家庭成员等共同财产共有人财产作为担保物的借贷合同,在没有办理委托书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亦允许其一方为另一方或其他多人代签,导致抵押物无法诉讼保全或拍卖处理。

3、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目前一些银行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敷衍了事,责任意识淡薄。

贷款银行在没有认真调查的情况下就轻率地放款。

许多银行、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对保证人是否具有实际代偿能力和担保能力不加以严格审查,只要有人担保,一般都予以许可,造成借款人无力还贷时,保证人也无力履行担保义务。

四、不良贷款案件防控的对策银行自身化解能力。

不良贷款形成以后,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灵活化解,防止不良贷款的板结。

运用多种法律手段,通过对担保物行使抵押权、质权,对客户非法转移财产行使撤销权,对抵债财产进行有效管理,对破产企业进行主动介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的存在。

(一)树立银行与企业共赢互利意识我院在调研时发现,银行在放贷时缺乏长远眼光,追逐高利,自以为通过互保、联保能最大程度减少银行风险,数家企业只要有一家经营良好,贷款就没有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