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437实词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437实词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437实词完整版

文言文積累材料一:文言文實詞(高考真題437)

A

1.阿

(全国二卷)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译文: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

2.哀

(卷)师以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为……悲伤)

译文: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因此留下眼泪。

3.爱

(卷)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现在相送,表明我不是有吝惜之意。

4.按

(卷)上官按之不得实。(按:查验)

译文:上司查验他却得不出实情。

B

5.拔

①(卷)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超出)

译文:深深地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然脱俗。

②(全国卷)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6.罢

(卷)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译文:便撤除了五千个镇守的兵士。

7.白

(全国卷)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禀告)译文:桑怿禀告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查访不法之徒。”

8.败

(卷)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译文: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毁坏的。

9.拜

①(卷)特拜行台中丞(拜:授予官职)

译文:朝廷特授他行台中丞官职。

②(全国二卷)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译文: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③(卷)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译文:于是招来朱晖授予郎官。

10.薄

①(卷)遽薄京师(薄:迫近)

译文:很快逼近了京城。

②(卷)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迫近,引申为进攻)译文:出现混乱而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

③(卷)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逼近)

译文: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④(卷)被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译文:北边靠近大江,南边接近五岭。

11.报

(全国1卷)危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译文:危素、起岩一同推荐了他,没有得到答复。

12.暴

①(卷)子何绝我之暴也(暴:迅疾,突然)

译文: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②(全国二卷)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译文:安重荣出身行伍,突然富贵。

13.北

(全国卷)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译文:齐人追杀败逃的人。

14.奔

(卷)子婿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译文:伍子胥不逃亡,就不能进入楚国国都郢城(为相)

15.比

①(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译文: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②(2009)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译文: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

16.俾

①(卷)俾其守约束(俾:使)

译文: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

②(卷)俾无有所与(俾:使)

译文: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

17.鄙

①(卷)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轻视,看不起)

译文:学习举子业每每轻视它说……

②(卷)则相与笑之曰:鄙(鄙:见识浅薄)

译文: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③(卷)若真鄙儒也(鄙:浅陋)

译文: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

④(卷)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译文:子产使得都城和边远的地方都有章法,上下的人都佩服。

⑤(卷)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边远的地方)译文: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

18.敝

(卷)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译文:于是换掉她的旧衣服。

19.壁

(卷)大战一日,兵拜,走入壁(壁:营垒)

译文: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

20.辩

(全国二卷)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有口才)

译文: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

21.宾

(卷)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译文:蛮夷不归顺,大概是由于对待他们失去节制。

22.濒

(卷)道人濒行(濒:临近)

译文:道人临近离去。

23.秉

(卷)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译文:治理国家不失去权柄。

24.禀

(全国二卷)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性情)

译文:他性情孝顺,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

25.病

①(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

译文:然而考亭先生(朱熹)却曾经批评他的诗文落于世俗。

②(2009)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译文: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

26.博

(卷)乃以博财物耶(博:换取)

译文:竟然用它来换取财物。

27.布

(卷)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布施,施与)

译文:到郡后,他广施恩惠的教化。

28.部

(卷)即代勤所部民兵昼夜行(部:统帅)

译文:就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

C

29.厕

(卷)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译文:怎能置身在诸位君子之间?

30.察

(卷)察其党与(察:仔细看)

译文:仔细看他们所结交的人。

31.倡

(卷)讴癸倡,行者止观(倡:唱歌。讴癸是一歌手名)译文:讴癸唱起歌来,走路的人停下来观看。

32.唱

(卷)上唱而民和(唱:倡导)

译文: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

33.彻

(卷)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译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

34.

(卷)若剖肺肝而简策(:述)

译文:就像剖开肺肝来述文献典籍。

35.称

(卷)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译文:同样称道他们的长处而推荐他们任官。

36.诚

(卷)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诚:果真)译文:你若果真是条好汉,就不能为使君出把力气吗?

37.城

(卷)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译文:开始兴建州城,城墙长十三里。

38.乘

①(卷)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重(乘:追逐)译文:城里官兵大声叫喊追逐敌军,杀死和俘虏了很多敌人。

②(全国卷)使老弱女子乘城(乘:防守)

译文:让老年的人、体弱的人和妇幼登城防守。

39.驰

(卷)元昊攻延州,武事久驰(驰:松懈)

译文: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

40.持

(卷)亦以是持其身(持:约束)

译文:也是凭这些来约束他自身。

41.齿

(卷)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

译文:我非常浅薄,年纪又大了。

42.充

①(卷)仍充岭南采访使(充:充当,担任)

译文:仍旧担任岭南采访使。

②(卷)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

译文:积功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43.宠

(全国一卷)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以……为宠,把……作为崇信)译文:有很多好的政绩,太祖赐给他黄金带,把他作为崇信。

44.除

①(卷)除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译文:王德用被授予观察使

②(卷)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译文:凭功劳被授予岷州刺史官职。

③(卷)庭除甚芜(除:台阶)

译文:庭院台阶十分荒芜。

④(卷)朕欲别除一官(除:任命,授予官职)

译文:我想另外授予他一个官职。

45.畜

(卷)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译文: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

(卷)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养)

译文:供养妻子抚养孩子(的责任)是相同的

46.遄chuán

(卷)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

译文: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

47.辍

(全国四卷)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著(辍:停止)

译文:每次听到隐之啼哭的声音,(就)停止进餐放下筷子。(全国一卷)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祭祀)

译文:浚逑县有唐、后两这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

49、辞

(卷)复固辞疾笃(推辞)

译文:他又以病得很重为由来坚决推辞。

(卷)强饮客,客辞(拒绝)

译文:勉强让客人饮酒,客人拒绝了。

(卷)王子皇,辞楼下殿(辞别)

译文:那些公主们辞别自己的楼阁殿堂。

50、次

(卷)舟次泽(停留)

译文:船停靠在泽。

(卷)半日而拔,次于新林(驻扎)

译文:半天就攻克,驻扎在新林。

(卷)次谯州,会亳、卞二州刺史已将王世允(驻扎)

译文:驻扎在谯州,适逢亳州、汴州的刺史投降王世允。51、刺

(卷)刺船而去(用篙撑船使离开)

译文:撑船离去。

52、篡

(卷)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

译文: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

53、爨cuàn

(全国二卷)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做饭)

译文: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D

54、逮

(卷)兼于涂而不能逮(赶上)

译文:日夜兼程也不能赶上。

55、贷

(卷)今姑贷汝(宽恕,宽免)

译文:现在暂且饶了你。

56、但

(全国二卷)若但如民,门户何寄(只是)

译文: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57、啖

(全国二卷)席以露床,啖以枣脯(给……吃)

译文: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

58、当

(卷)请者必当其人(相抵,相当)

译文:所请的人必须是适合的人。

59、党

(卷)与王素党结避祸(勾结)

译文:一向和王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

60、敌

(卷)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能够敌)

译文:甚至以为孔明不能与仲达对抗。

61、抵

(卷)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至,到达)

译文: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

62、第

(卷)第明经(考取)

译文:(他)考取明经博士。

(卷)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住宅)

译文: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

(卷)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暂且)

译文:你暂且前去,我即刻派人去把你召回来。

63、动

(全国一卷)动以军法从事(动辄,常常)

译文:动辄用军法要挟百姓。

64、笃

(卷)值母病笃(严重)

译文:正赶上母亲病重。

65、堵

(卷)环堵之中(墙)

译文:“环堵”比喻院子很小,处于贫困境地,可译为“住在陋室”。66、杜

(全国一卷)以杜金人窥伺之意(制止)

译文: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67、度

(卷)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揣测,估量)

译文:都估计他会被朝廷重用。

(卷)度吾所能行为之(估量)

译文:估量我能做得到的去做它。

(卷)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常态,容度)

译文:不少将领一见失利就垂头丧气,惶恐不安,失去了平日的风度威严。(卷)王试度其功(衡量)

译文:大王试着衡量一下我们两人的功劳。

68、多

(卷)人用是多疑名(称赞)

译文: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疑。

重磅——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五)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五) 1【督】①从目,叔声。察看督促,监督。督责(督察处罚);督导(勉励);督御(监督治理);督统(监督统率,率领);督视(监视);督趱zǎn(督催赶行。趱:加快);督劝(督促劝勉);督切(督促,督责)。②率领,统率,指挥。旋见一白囚督印度卒约百人。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三国志·诸葛亮传》)③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2【毒】①憎恨,怨恨,痛恨。予毒之乎?(恶、疾、病)②危害,毒害。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独】①岂,难道。相如虽驽,而独畏廉将军哉?②只,仅。非独贤者有是心。③偏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强”也有此义。) 4【笃】①重,沉重。则刘病日笃。②深厚,忠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③坚定。明辨之,笃行之。 5【堵】①墙。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2006四川卷,“堵”的意思是“墙”,“环堵”比喻院子很小,处于贫困境地。) 6【杜】①堵,堵塞。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②制止,断绝。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

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2008全国I卷,国家目前艰难已经到了极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7【遁】逃跑,逃离。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②隐蔽,隐藏。遁隐。 8【顿】①叩,磕。顿首。②踏,跺。顿足。 ③抖动,整顿。顿网探渊。(整顿好鱼网,到深水中去捕鱼。) ④倒下。顿仆坐上。(仆,倒下。) ⑤困顿,疲敝。 ⑥停留,屯驻,驻守。例1、就善水草顿舍。(《史记·李将军列传》)例2、周盘龙……随太祖顿新亭。(跟随太祖驻守新亭。) ⑦由“停顿”引申为“停宿的地方,住宿”。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明史海瑞转》) ⑧坏,废坏。兵甲顿,士民病。(兵甲,指武器。) ⑨立刻,马上。沉疴顿愈。例2、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训俭示康》) 9【多】①称赞,赞美。例1、故传天下不足多也。 例2、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2006全国

高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 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 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 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 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 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 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

150个高中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优选.docx

150个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一) 出各解的一并予以更正 1. ① 其子,而教之()②秦奢,人亦念其家(喜,好) ③ 国褊小,我何一牛(惜,吝惜)④予独之出淤泥而不妖(慕,欣) ⑤古之也(他是古代下来的有仁的人)(:仁恩惠的人) ⑥ 而不,搔首躅(喜) 2.安 ①何故置某于安之地(安全)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③ 宜安,与盟好(安,慰)④离山十里有王平安(安置、安放) ⑤将迎操,欲安所乎(什么、怎么)⑥衣食所安(养生) ⑦既来之,安之(使??安) 3.拔 ①是以先帝拔以陛下(提拔)② 拔五岳掩赤城(挺拔) ③皆峭拔怪(挺拔)④ 庄拔舞(抽出来) ⑤秦伐,拔石城(攻陷) 4.被 ①禹被之矣(,)②信而疑,忠而被(表示被) ③将身被,(通“披”)④被行吟畔(通“披”,散开)⑤一日昼寝中,落被于地(被子)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5.倍 ①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背叛)②五攻之,倍分之(增加一倍)③焉用亡以倍(增加)④每逢佳倍思(越、更加) 6.本 ①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②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③此之失其本心(本来,原来。本心:天的善心)④今存其本不忍(版本,稿本) ⑤若止印三二本(量,册的量位) ⑥本未倒置(引申主次,先后等)⑦抑本其成之迹(本源、根源)

7.薄 ①事力劳而供养薄(少)②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微弱)③故薄罚不为意,诛严不为戾(轻)④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迫近)⑤鸾鸟凤皇,死林薄兮(靠近)⑥厚今薄古。(轻视) ⑦薄田十五顷(贫瘠、不肥沃) ⑧而血菀( yùn 古同“蕴”,郁结,积滞)于上,使人薄厥。〔迅速(昏厥)〕 8.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民间)②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④鄙人(自称的谦词) 9.兵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②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③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将领)④兵符(古代将军带兵用的凭证) ⑤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10.病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生病) ③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④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⑤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11.察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③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清楚、明白)⑤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⑥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2.策 13.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 因遗策(计策、策略)③策扶老以流憩 , 时矫首而遐观(拄着)⑤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筹划、谋划 ; 策划)⑥乘坚策肥 , 履丝曳缟(鞭打,指驾驭)⑦《教战守策》(政策)⑧《战国策·秦策一》(古代用竹片或木片 , 编成的书简) 13.朝 ①朝服衣冠( zhāo早晨)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③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⑤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⑥期年不听朝(通“潮”) ⑦坐南朝北(对、向)

上海高中文言实词300

高中文言300实词 1.哀 ①悲哀,哀悼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 ②慨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③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④悲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声音)凄清尖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爱 ①爱护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

③爱惜,顾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④舍不得,吝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⑤通“薆”,隐蔽,隐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3.安 ①安稳,安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②安逸,安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③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鸿门宴》) ④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按 ①用手下压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版》) ②抚,握 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③控制、抑制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召类》 ④查看,考察 按之当今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 ⑤巡视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5.案 ①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 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6.拔

①提升,提拔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②越出,突出,高出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攻克,攻取,占领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拔出,抽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 7.白 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 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白色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纯洁、清楚 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 8.败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 A 爱:怜惜;吝惜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谙:熟悉按:巡视;考察 B 北:打了败仗往回跑悖:违背被:施及;通“披”;遭受备:完备;具备本:根源;探究根源鄙:边疆,庸俗,谦词(指自己)俾:使裨:益处比:并列(鳞次栉比),接连地(比肩接踵),勾结(朋比为奸),比较,等到(比及)必:一定、必然,倘若、假如弼:辅佐毕:全、都嬖:宠爱庇:遮蔽便宜:不请示,灵活处置薄:靠近(日薄西山),稀少 C 曾……不:连……都差:稍微的(差强人意)觇:偷看婵娟:美好的样子超:超过、胜过 常:封建社会宣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朝:一日、朝见车:牙床(辅车相依)彻:通达、贯通 掣:牵引,拉(掣肘)沉:古代常写做“沈”陈:陈列,通“阵”诚:假设,果真,的确,实在 乘:古代一车四马,趁着,冒着、迎着,登上丞:辅助逞:炫耀,显示媸:丑弛:放松驰:疾行褫:夺 啻:仅仅,只有敕:告戒、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饬:整顿、整治冲:交通要道,冲击、撞击 次:临时驻扎,按顺序刺:名片聪:听力好从:使……跟从,,跟随,仆从、下属,通“纵” 殂:死亡徂:往蹴:踩猝:突然蹙:紧迫,窘迫爨:烧火做饭忖:思量,揣度 措:放置,措施厝:放置错:镶嵌 D 的:箭靶中心,女子额头的红点典:法则、制度,主管吊:慰问牒:文书堞:城墙洞:深入、透彻 督:监察、督促牍:文书,书籍独:单独,表反问(副词),仅、只有笃:忠诚遁:逃 多:赞美夺:强行改变 E 讹:谣言恶:哪里,讨厌,坏遏:阻拦而:你,表并列、转折、顺承、修饰迩:近贰:副的,从属二主,背叛

F 伐:夸耀,讨伐,功劳法:效法,法令藩:篱笆凡:总共,凡是反:通“返”,违反范:模子 方:正在斐:有文采匪:不是奉:通“捧”,两手捧,尊奉,俸禄黼:古代礼服上的花纹 伏惟:表敬副词,无意义服:佩带,服从甫:刚刚,美好 G 赅:完备盖:大概,句首语气词概:节操、风度干:盾牌,冒犯,冲,干预,求取敢:谦辞(冒昧的意思),表反问岂敢扛:双手举(力能扛鼎)诰:皇帝给臣子的命令,一种文体(用于告戒或勉励)格:推究(格物致知),标准(行有格),阻止(形格势禁) 更:改变,更加觥:酒杯躬:亲自,身体诟:骂沽:买、卖孤:幼年失去父亲,谦称 诂:对古代文字的解释不榖: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故事:旧例固:本来,坚持,坚固 乖:违背管:钥匙,掌管果:果然,坚决过:经过,错误,探望、拜访 H 好:容貌美,友好劾:弹劾盍:何不阖:全河:黄河荷:扛曷:什么,岂、难道 和:应和恨:遗憾亨:通达、顺利后:君主乎:于胡:为什么扈从:皇帝出巡时的随从 怙:依仗、凭借(怙恶不悛)还:通“旋”,旋转,返回浣:洗涤豢:喂养环:担忧、忧虑隳:毁坏恚:恼怒 诲:教导会:回合,正好、恰好,必然或:有的人,有时,也许货:财物 J 矫:纠正,假传皇帝的命令讦:攻击揭发别人的短处诘:责问节:节操介:铠甲,耿介、操守斤:斧头 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胫:小腿靖:安定就:接近,完成、达到(若事不就)僦:雇车的费用咎:灾祸,归罪、责怪 举:推荐,攻打,全讵:(反问)难道,假如遽:匆忙具:全部,准备踞:蹲坐倨:傲慢 捐:抛弃(细大不捐)诀:辞别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K 忾:愤恨堪:忍受,能够瞰:俯视考:死去的父亲,考核,敲克:能够,战胜课:征税,按一定的标准考核,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孔:很(孔武有力)匡:纠正,辅助况:比拟,何况愦:昏乱髡: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分组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第一组】 1.①动词,爱护②动词,爱惜③动词,吝惜④动词,喜欢,爱好⑤通“”,隐藏 2.①形容词,安稳②形容词,安逸,舒服③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疑问副词,怎么⑤使……安定 3.①蒙受,遭受②介词,表被动③动词,通“披”,披散④动词,通“披”,穿 4.①加倍②动词,通“背”,违背 5.①本来,原来②本源③树干④稿本,诗稿⑤根本⑥本着,按照 6.①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②名词,边远的地方③轻贱④浅薄,鄙陋 7.①军队,士卒②兵器③战争 8.①疾病②担心,忧虑③有病,患病④困苦不堪 9.①细看,观察②详审,细究③洁净的样子④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⑤看得清 10.①名词,朝廷②名词,朝代③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动词,拜访,拜见⑤动词,上朝,朝见11.①动词,通“增”,增加②副词,曾经③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④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2.①动词,乘坐②动词,登上③量词,辆④介词,趁着⑤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⑥动词,相连,相依 13.①连词,假如,果真②副词,确实③形容词,真诚④真诚的心意 14.①名词,台阶②动词,修治,整理③动词,任命官职④动词,清除⑤动词,逝去,过15.①动词,告别,辞别②动词,计较③道歉④名词,言辞,文辞⑤借口,理由⑥动词,告诉⑦文辞,这里指文学⑧古代的一种文体⑨言辞,这里指命令⑩动词,推辞,拒绝 16.①跟随②动词,参与③动词,依顺,听从④名词,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⑤介词,表示地点,相当于“自”“由”⑥使……跟从 17.①副词,大概②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③副词,几乎,近乎④危险 18.①面对,向②抵挡③符合④抵,相抵⑤在……时候⑥动词,主持,掌管⑦动词,占据,把守⑧应当⑨动词,判处⑩副词,必定,一定 19.①道路②动词,取道③名词,方法,途径④道义,正道⑤志向⑥说⑦这里指风尚⑧道理,规律⑨名词,主张,学说 20.①成,成功②获得,具备③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④能够,可以⑤获得⑥契合,投合⑦必须⑧适宜,得当⑨动词,通“德”,感激 21.①估量,揣测②制度,法度③比较④越过⑤名词,思考,考虑⑥名词,限度⑦名词,计量长短的工具⑧名词,常态,容度⑨量词,次,回⑩动词,谱写 22.①不是②错误③没有④与“常”一起解释为“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⑤与“常”一起解释为“特殊的”⑥副词,不⑦动词,反对,责怪 23.①恢复②副词,再,又③双层④助词,表反问语气⑤回答,回复 24.①载②使……承担③凭借,倚仗④违背,背弃⑤与“下”连用,意为“负罪之下,即受刑之人”⑤辜负,对不起⑦靠近 25.①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②名词,伞③超过,胜过④发语词,大概⑤句首语气词,表假设语气⑥通“盍”,何不⑦名词,车盖 26.①原来②形容词,旧,衰老③缘故,原因④特意⑤连词,所以,因此⑥交情27.①回头看②拜访③看见④顾念,顾惜⑤副词,只是,不过⑥看⑦反而,难道 28.①巩固②顽固③坚决④本来⑤固然⑥坚决,顽强⑦坚固⑧仍然⑨安守 29.①女子出嫁②被休回娘家③回去④归附,归属⑤回家 30.①诸侯国②国都,京城③地域,乡土④国家 【第二组】 1.①经过②超过③过失④犯错误⑤责备⑥探望,拜访⑦动词,过去 2.①什么②怎么,怎么样③副词,多么④哪里,何处⑤何故,为什么⑥通“呵”,喝问,缉查盘问3.①怨恨,仇恨②名词,遗憾 4.①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谓②为什么 5.①动词,担忧②名词,灾祸,忧患 6.①代词,代指人或事物,可译为“有的”②有时③倘若④有的人⑤或许 7.①动词,恨,痛心②名词,疾病③快速④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⑤讨厌,憎恨 8.①动词,比得上,赶得上②等到③动词,推及④动词,达到⑤连词,和 9.①连词,如果②连词,即使③副词,就④副词,立即,马上 10.①副词,已经②副词,不久,以后③副词,既然 11.①临时的,代理的②动词,借③动词,凭借,借助④给⑤宽容⑥假装⑦名词,休假,假期12.①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②间或,断断续续地③一会儿④秘密地,悄悄地,暗中,偷偷地⑤夹杂⑥离间⑦参与 13.①动词,看见②拜见③加在动词前,表被动④召见⑤动词,出现,显露⑥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相当于“我” 14.①剖开,解剖②分开③排除,消除④理解,懂得⑤动词,解开,解下⑥消释 15.①接受②踏上,登上③就职,赴任④动词,担任⑤动词,到,前往⑥接近 16.①举起②举出,列举③动词,发动④任用,选拔⑤攻占⑥动词,升起⑦副词,全,尽17.①断绝②消失③副词,非常,极④气绝,死亡⑤横渡⑥动词,越过 18.①能够,可以②忍受③动词,胜任 19.①攻下②能够③动词,战胜 20.①名词,事物②似,像③种类,类别 21.①喜爱,爱惜②怜悯,同情 22.①更加②满,遍 23.①不要②不③没有谁 24.①明亮②视力③英明,明智④照亮⑤说明,阐明⑥第二 25.①里边,与“外”相对②通“纳”,接纳③皇宫④亲近⑤妻妾,宫女⑥名词,内心 26.①读“jī”,满一年②至,及③动词,约定时日④规定的时日,期限⑤动词,希望 27.①形容词,不平常的②特异,罕见③适宜的④珍贵的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⑥读“jī”,零数 28.①改变②贬谪③晋升或调动官职④动词,迁移 29.①请求②询问,请教③请允许我④邀请⑤问候 30.①困厄,处于困境②穷困③尽,走到头④极,尽⑤用尽

300个文言实词整理-练习

300个文言实词整理 1.哀 ①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殽之战》) ②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③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爱 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②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 ③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④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 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故天下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礼记?礼运》 3.安 ①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②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疏》) ③ 沛公安在(《鸿门宴》)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按 ①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② 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5.案 ①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② 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 6.拔 ①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②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 遂拔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 7.白 ① 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 (2)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 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 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实词训练

高中文言文复习好资料 文言实词小故事 爱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 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宠爱 吝惜 喜爱 爱慕 隐藏 3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 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安全 安逸 安抚 安稳 养 安置 哪里 4 被 ●?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发 被()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表被动

披在身上 穿在身上 覆盖 遭受 5 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通“背”,背离 倍数 加倍 6 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7 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8 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 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9 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 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10 察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自用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高中文言文实词高频词310个

1.安:①指示代词:什么,哪 ?2.按:①考察巡视 ?3.案:①文书,案卷②考察,巡视 ?4.拔:①攻取 ?5.跋:①文体的一种②蛮横霸道 ?6.白:①下对上告诉,陈述 ?7.拜:①授给官职 ?8.般:①种类,类 ?9.傍:①靠近,临近②通“旁”旁边 ?10.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11.被:①蒙受、遭受、覆盖②通披:穿、披散?12.倍:①增加②通背:背叛、后背 ?13.辈:①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②批?14.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推究本源?15.崩:①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16.比:①并列,挨着②连接地③勾结④及,等到 ?17.彼:①那②别人,对方 ?18.俾:①使、让 ?19.鄙:①边境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④谦称自己 ?20.弼:①辅佐,辅助

21.辟:①法度,法律②治理③征召 22.濒:①接近,靠近 23.兵:①军事,战争②军队 24.病:①担心,忧虑,损害②困苦 25.薄:①减轻,减损②轻视看不起③迫近 26.逋: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 27.哺:①口中含嚼的食物②喂养,喂食③食,吃 28.部:①统率,指挥②官署,行政机关 29.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 30.长:①经常 31.尝:①曾经 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 33.诚:①确实,的确②表假设:如果 34.乘:①趁着,凭借②s hèn 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 36.饬(c hì):①整顿,整治 37.敕(c hì):①告诫,嘱咐②帝王诏书、命令 38.除:①台阶②修治,修整③任命,受职 39.黜:①废,贬退②消除,去掉

40.次:①临时驻扎②按顺序排列,等次 41.殂:①死亡 ?42.窜:①放逐,贬官 ?43.存:①思念②看望,问候③抚恤 ?44.达:①通、通行的,公共的②得志,显贵?45.迨:①等到,到,及②趁着 ?46.殆:①危险②大概,恐怕③几乎④精神疲倦 ?47.逮:①及,到达 ?48.但:①只,仅②徒然 ?49.当:①抵、抵挡、阻挡②执掌、主持?50.得:①能、能够、可以 ?51.登:①庄稼成熟②当即 ?52.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②旅社,客店③停留 ?53.第:①次第,次序②科举考试的等级③但,只管 ?54.吊:①慰问 ?55.董:①督查,监督②整顿 ?56.督:①查看、管理②责罚 ?57.独:①仅,只有②难道 ?58.笃:①忠诚,厚道 ?59.度:①揣度,推测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 教学参考 0801 0643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 文言实词的把握,要靠平时的积累,下面我们把“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以训练题的形式,分为六组,请同学们在课余加强训练,以求厚积薄发。 第一组 1.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 (3)然后得一夕安寝( )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7)衣食所安( ) (8)既来之,则安之( ) 2.拔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3)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 3.拜 (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2)于是辞相印不拜( )

(3)拜送书于庭( ) 4.暴 bào (1)暴秦之欲无厌( )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 (3)暴风骤雨( )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pù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6)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 (7)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5.乘 (1)乘犊车,从吏卒( )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3)自京师乘风雪( )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 (5)乘鄂渚而反顾兮( ) (6)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7)聊乘化以归尽( ) 6.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2)为汉家除残去秽( )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7.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3)动以朝廷为辞( )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6)《归去来兮辞》( ) (7)大礼不辞小让( ) (8)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9)近者奉辞伐罪( ) 8.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于是废先王之道( ) (5)伐无道,诛暴秦( )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7)臣之所好者道也( ) (8)道不同,不相为谋( )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 9.得 dé (1)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 (2)遂不得履( )

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6.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文: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分类

高三文言文积累之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超全)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 A 【谙】①熟悉,知晓。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虽复一览便谙。(《南齐书·陆澄传》) 【按】①查看,察看。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 ②审查,核查。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按强助弱。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通“按”,考察,核实。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杜甫《可叹》) 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B 【拔】①攻取,攻下。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2011湖南卷,) ③提拔。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罢】①停止,结束。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例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罢市。 ③遣散。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例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例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⑤免除。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2007四川卷,山后盐业禁令,长期危害百姓,他都奏请免除。此义项大体相当于“贷、假、省、蠲”等) ⑥撤去,撤除。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2011辽宁卷,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⑦通“疲”,疲劳,疲弱。例1、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例2、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例3、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06江苏卷,土建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⑧无能,与“贤”相对。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没有一个国家)。 ⑨尽,完。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白】①纯洁,皎洁;明亮,天亮。例1、唯见江心秋月白。例2、雄鸡一唱天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