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实词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31、国 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国都,京城。 ⑴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岳阳楼记》) ⑴国都,京城;⑵诸侯国。 32、过 ①走过,经过;②过错,过失;③犯过错;④形容词,错了,错误的;⑤ 超过,胜过;⑥拜访,探望;⑦过分;⑧指出过失,责备。 ⑴人恒过(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鸿门宴》) ⑹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⑻一日,大母过( )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⑼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 )蒙拔擢。(《陈情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⑿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⒀孟浩然《过( )故人庄》 ⒁成语“文过( )饰非”“过( )犹不及” ⑴犯过错;⑸超过;⑹责备;⑻探望;⑼过分⑿过分;⒀拜访; ⒁过错,过失/过分。 • 33、恨 • 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出师表》) • 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 )久之。 (《陈涉世家》) •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 ⑸成语“一失足成千古恨( )” • ⑵遗憾;⑶遗憾;⑷怨恨,仇恨;⑸遗憾。
• 36、或 • ①有的,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有时。 •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 )不焉。(《师 说》) • ⑷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 ⑹成语“智者千虑,或( )有一失” • ⑵有的/有的;⑷有时;⑹有时。 • 37、疾 • ①病,疾病;②生病,患病;③痛苦,疾苦;④缺点,毛病; ⑤厌恶,憎恨;⑥快速,急速;⑦妒忌。 • ⑸成语“疾( )恶如仇”“痛心疾( )首”“讳疾( )忌 医”“疾( )言厉色”“眼疾( )手快”“奋笔疾( ) 书”“大声疾( )呼”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 100 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 100 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100 题及参考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人至察则无徒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战败而亡,诚不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相同,相同 B. 不同,相同C.各不同D.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3.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高三高考文言文实词练习

高三高考文言文实词练习

17.殆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 危险),物件殆( 接近)尽,唯 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 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 李斯为秦相,当( 掌握)政。当( 在 )是时,敌虎视秦, 李斯令将当( 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 ( 判决 )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 相抵) 泽,于其当 ( 将 )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 任 )出使之职,守将涕 落曰:“此事,名我固当( 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35、 患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 自诩于人前。其师患( 担心 )其未得要领。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 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 毛病)在自诩,此或终 为患( 灾难)也。” 36 .或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 迷惑 ) 于嬉,嗜玩,或( 有时 )逃。愈惩其 曰:“ 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 倘若)匪恒,则或( 有的)师焉, 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 功。后或( 有人 )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 或者 ) 未易量。
9.察 郡守察〔 观察 )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
察( 明察 ),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 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 推举 )孝廉,足见帝之察
( 明智 )。 10.朝
邹忌旦日朝( 早晨 )服衣冠,于朝( 朝廷 )谏齐王。齐 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 朝见 ),经数年之 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 朝代 )谋臣所景仰。
如蛮夷之鄙〔 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 兵法 )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 木为兵( 兵器 ),以疲惫之兵( 军队 ),遂灭秦。得天下 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 伤害 )其友,勿劝。 8.病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析精练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析精练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1. 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2. 庸俗,见识浅,鄙陋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 复合词:鄙人,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2

1. 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之战》)
3.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鸿门宴》)
4. 养生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3

1. 被子(名词)
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2. 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 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

1. 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 一倍,加倍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3. 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4. 越发、更加、倍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析精练
序号
文言实词
解释
例句
1

1. 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2. 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3. 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
5. 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练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练习

必备知识清单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5)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答案】(1)吝惜,舍不得,吝啬;(2)喜爱,爱护;(3)喜爱;(4)喜爱;(5)爱护;(6)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6)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谏太宗十思疏》)(8)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14)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1)(2)使……安定;(3)疑问副词,怎么;(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5)疑问代词,哪里,哪儿;(6)安稳,安定,安全;(7)安逸,安乐;(8)使……安定;(9)疑问代词,哪里,哪儿;(10)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11)安逸,安乐;(12)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文言文实词翻译训练

文言文实词翻译训练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虽历久弥新,然其词义深奥,实词繁多,非经训练,难以通晓。

故吾辈今试以实词翻译为题,以助学者深入浅出,洞悉文言之精髓。

一、实词释义实词,文言文中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具有实际意义。

以下列举数例,以供参考:1. 名词(1)山:大山也。

(2)水:流水也。

(3)马:骏马也。

2. 动词(1)行:行走也。

(2)食:进食也。

(3)读:读书也。

3. 形容词(1)大:广大也。

(2)美:美好也。

(3)善:善良也。

4. 数词(1)一:一个也。

(2)二:两个也。

(3)三:三个也。

5. 量词(1)匹:一匹马也。

(2)束:一束竹也。

(3)石:一石米也。

二、翻译技巧1.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实词含义。

如:“子路,善也。

”(子路,善良之人。

)“善”在此处根据语境,应理解为“善良”。

2. 对应分析法:将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对应起来。

如:“孔子,圣人也。

”(孔子,圣人。

)“圣人”在现代汉语中仍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3. 词性分析法:根据实词词性,推测其意义。

如:“其山巍巍,其水潺潺。

”(那山巍峨,那水潺潺。

)“巍巍”和“潺潺”均为形容词,描述山和水的特征。

4. 拆分法:将实词拆分成若干部分,理解其意义。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运行,犹如从中而出。

)“日月”拆分为“日”和“月”,分别指太阳和月亮。

5. 举例法:结合实际例子,理解实词意义。

如:“吾友张生,才高八斗。

”(我的朋友张生,才华横溢。

)“才高八斗”比喻才学过人。

三、翻译练习1. 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总结实词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训练,学者应能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然而,学习之路漫漫,还需学者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能精通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高中语文实词练习120例

高中语文实词练习120例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例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古之遗爱也(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 )3然后得一夕安寝(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7衣食所安( )8既来之,则安之( )被 1禹,汤被之矣(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3将军身被坚执锐,( )4被发行吟泽畔(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3焉用亡邻以倍郑( )4每逢佳节倍思亲(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 2盖亦反其本矣( )3本在冀州之南(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若止印三二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未倒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3鄙人不知忌讳。

( )4孔子鄙其小器(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鱼( )朝cháo1朝服衣冠( )2相如每朝时,(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于是入朝见威王( )5两朝开济老臣心( )6期年不听朝( )7坐南朝北(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4是高、曾时为一户( )5曾益其所不能(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自京师乘风雪(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诚 1帝感其诚(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4帝感其诚(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6扶辇下除(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动以朝廷为辞(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7大礼不辞小让(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10近者奉辞伐罪(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4樊哙从良坐( )5从此道至吾军( )6弟走从军阿姨死( )7其从如云( )8欲不可从(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当 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8犯法当死(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伐无道,诛暴秦(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臣之所好者,道也(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10故园谁道有书来( )11道之以政( )12道义:道德和正义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我欤(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10此言得之(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度义而后动( )4乃曰\'吾忘持度\'(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 )8常有大度。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1. 本: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④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⑤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
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之道》)
2. 信:①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②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文言文是重点内容之一。

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通过专项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120个实词练习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 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 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 “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驼闻之曰:名我固当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19. “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计不知所出耳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过故人庄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人之患在好人为师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C.所守或匪亲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对“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隔)A. ①②③⑥B. ②③⑥⑦C. ①⑤⑥⑦D. ①②⑥⑦A.君既若见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 见笑大方慈父见背36. 对“解”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B.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释)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打开)D.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押送)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38.“举”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杀人如不能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D.戍卒叫,函谷举莫令事不举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抢呼欲绝 D.绝云气,负青天40. 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B.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愿意)C.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D. 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忍受、经受)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复礼为仁 D.彼竭我盈,故克之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佛印绝类弥勒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44. 与“舸舰弥津”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 B.此二人乃莫逆之交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D.内立法度,务耕织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乃置酒请之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53. 与“连峰去天不盈尺”中的“去”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远也。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 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3. 被(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4.答案: 1.(1) 疼爱,爱护(2) 喜欢,爱好(3) 吝啬、吝惜(4) 同情,怜惜(5) 羡慕,欣赏(6) 通“”,隐蔽,躲藏(7) 可爱2 .(1) 安全,安稳,安定(2) 安抚,抚慰(3) 哪里,什么地方(4) 养(5) 安置,安放(6) 舒服,安逸(7) 习惯于,安于3 . (1) 遭 受 (2) 表 示 被 动 (3) 通 “披”,穿 在 身 上 或 披 在 身 上 (4) 覆 盖 , 遮 盖 (5) 通 “披”,披 散4 . (1) 通 “背”,背 叛 , 违 背 (2) 越 发 , 更 加 (3) 倍 数更加5.(1) 推究 (2) 本来 (3) 本来的,原来的 (4) 根本, 东 西 (5) 草 木的 根6. (1) 边 邑 , 当 作 边 邑 (2) 庸 俗 , 浅 陋 , 鄙 俗 , 鄙贱(4) 加 倍 , 愈 加 ,主要的、基础的(3) 轻 贱时之士也8. 病9.(2) 忽 复 乘 舟 梦 日 边 (李 白《行路难》)(3) 乘 彼 垝垣( 《 氓 》 )(4) 若 夫 乘 天 地 之正 ( 《 逍 遥 游 》 )(5) 车 六 七 百 乘 ( 司 马 迁《陈涉世家》)答 案 : 7.(1) 兵 器 (2) 军 队 (3) 战 争 , 战 事 (4) 兵 法8 . (1) 有 疾 病 (2) 困 苦 , 困 乏 (3) 担 心 , 忧 虑 (4) 毛 病 , 缺 点 9. (1) 考察 ,调查 (2) 考 察 和 推 举 (3) 了 解,弄清楚,明 察 (4) 观 察(5) 洁净的样子 (6) 明 智 ,精明10.(1) 朝 见 ,朝拜(2) 使 ⋯ ⋯ 朝 见 、 朝 拜 (3) 朝 代(4) 朝 廷 (5) 早晨11.(1) 曾 经(2) 增 加 (3) 表 示 出 乎 意料 ,相 当 于 “竟”“却”“简直 ”12.(1) 趁 着 ,凭借 (2) 驾 , 坐 (3) 登 上(4) 顺 应 (5) 一车四马感 慨 古 代 帝 王 虽 善 因 利 乘 ( 凭借 ) 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试题一: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行”字的含义。

1. 行者,孔子之弟子也。

2. 夫子何为者?黍稷之事,则吾得行乎其中矣。

试题二: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坐”字的含义。

1.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2. 宾客满堂,坐不安席。

试题三: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走”字的含义。

1. 走马观花,不觉日之将夕。

2. 闻鸡起舞,走赴战场。

试题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来”字的含义。

1. 春江水暖鸭先知,来去自如。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试题五: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去”字的含义。

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去而不返。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去恶如探汤。

试题六:请解释下列句子中“使”字的含义。

1. 使者驰传,以告诸侯。

2. 使民以时,不害其生。

试题七:请解释下列句子中“闻”字的含义。

1. 闻鸡起舞,志在四方。

2.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试题八: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见”字的含义。

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试题九: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知”字的含义。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试题十: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致”字的含义。

1. 致治之道,必先治其身。

2. 非无泪,为国士,不得而致之。

试题十一:请解释下列句子中“举”字的含义。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试题十二: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发”字的含义。

1.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试题十三: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收”字的含义。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试题十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言”字的含义。

1. 言必信,行必果。

2. 君子不器,言寡尤,行寡悔。

试题十五: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尽”字的含义。

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试题十六: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当”字的含义。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察其言,观其行(仔细观察、审查)2.察其所以,观其所由(察看、观察)3.察微知著(观察细微之处,可以看出大体)4.察其人而知其国(观察一个人,可以了解他所在的国家)5.察今之俗,明古之变(观察当今社会的风俗,可以认识历史的变迁)10常1.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比今日(经常,常常)2.常山之富,岂独草木之华哉(常年的、长期的)3.常人岂无忧患,聪明智者常思无穷(平常、普通)4.常使英雄泪满襟(经常、常常)5.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长久、永远)6.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常民之道来烹调(常规、正常)11称1.言必称人物之美(称赞、表扬)2.以礼称物,不可弃也(尊敬、敬称)3.人称其能,实不足以当其任(称号、头衔)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多言多称,其于道也亟(称呼、称谓)5.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不称才德不建(相称、相当)12出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征、出发)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名、出人头地)3.事无巨细出于谋(处理、处理好)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身、身份)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显露、表现)6.出入无常,事业难成(出现、发生)13处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处于)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处置、处分)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方、位置)4.事之无范,虑之无常(处理、处置)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遭遇)14传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播、传承)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传统、传承)3.人之初,性本善(传说、传闻)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传递)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授、传承)15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季节、春天)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天、春季)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季、春天)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春季)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春季)6.春雨如油,润物无声(春季、春天)7.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天、春季)16此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2.此间乐,不思蜀(这里、这儿)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里、这个)5.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这时)6.此时此刻,心中万千思绪(这个、这时)17从1.夫人之从政也,如之奈何(跟随、追随)2.从善如流,从恶如崩(跟随、追随)3.从容说,不必慌张(跟随、追随)4.从容所及,不劳烦扰(跟随、追随)5.从一而终,不偏不倚(始终如一、坚定不移)6.从容就义,义无反顾(勇敢、果敢)18错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过失)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错误、失误)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错误、过失)4.听取他人言,错失自己事(错误、失误)5.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错误、过失)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错误、失误)19达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达到、实现)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达成、完成)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达成、完成)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达到、到达)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达到、实现)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达到、实现)20当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应该、该当)2.既来之,则安之(应该、该当)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该当)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该当)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应该、该当)6.一日不练,十日生草(应该、该当)7.顺其自然,不强求也不放纵(应该、该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应该、该当)8.放纵自己的欲望是不可取的。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1】①败坏,毁坏。

“有难成而易败者”(北京卷)“于是纵散约败”(《过秦论》);“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

②失败。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③打败。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殺”(《殺之战》)。

④凋残,衰落。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2】①吝啬。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江苏卷);“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喜爱,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顾惜。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2.按:①查验,追究。

“上官按之不得实”(?·四川卷)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握住。

“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③控制,抑止。

“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④用手向下压或摁。

“则以平板按其面”(《活板》)。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3】①并列,靠近,相连。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天津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江西卷);“比岁蠲,比岁免”(·江西卷)。

②比较,相比。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③及,等到。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④比拟。

“自名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

⑤合。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道遥游》)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4】①答复。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全国卷I);“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②报告,告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高考语文课内常考实词36练

高考语文课内常考实词36练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课内常考实词36练第一组1、知(10年13考)(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师说》)(2)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马说》)(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劝学》)(5)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___________(《勾践灭吴》)(6)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________(7)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________(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辩日》)___1.(1)动词,知道,懂得(2)动词,了解(3)动词,识别,分辨(4)名词。

通“智”,智慧,明智(5)动词,主持,管理(6)名词,知觉,感觉(7)动词,认识,熟识(8)名词,知识(1) (2018全国III)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2)(2017江苏)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汪容甫先生行(5) (2015·全国Ⅱ)抱恨泉壤,知.复何言(《北史·来护儿传》)_知:知道(9) (2014·江苏)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知:了解,精通2、居(10年11考)【教材回扣】(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捕蛇者说》)(3)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核舟记》)(4) 昂其值,居为奇货。

(《聊斋志异·促织》)(5)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梓人传》)(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7)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8)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9)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2、(1)动词,居住(2)动词,居住(3)动词,处在,处于(4) 动词,积蓄,贮存(5)动词,治理;安置(6)动词,停止,停留;(7) 动词,平时,闲居(8)动词,担当;担任(9)动词,过了,经过(10)动词,占据,占有(1)(2018全国I)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臵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臵、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臵(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朋(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台阶)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练习(共 100 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练习(共 100 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人至察则无徒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战败而亡,诚不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相同,相同B. 不同,相同C.各不同D.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3.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复习好资料文言实词小故事爱●∙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宠爱吝惜喜爱爱慕隐藏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安全安逸安抚安稳养安置哪里4被●∙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发被()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表被动披在身上穿在身上覆盖遭受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通“背”,背离倍数加倍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7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8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9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10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1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2曾●∙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3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4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5除●∙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16辞●∙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17从●∙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18殆●∙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

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9当●∙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

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

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20道●∙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21得●∙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

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2221、度●∙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

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23●∙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

少者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4复●∙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

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

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

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

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

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

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5负●∙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

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

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

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

”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

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

26盖●∙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伞)。

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超过)世,又登之。

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

27故●∙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往告良。

良初见,问之:“公何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闻。

良听之,急以告。

邦故(仍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

28顾●∙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

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

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看)之,后顾(还)反,再求之。

如此再三,乃见。

孔明因顾(关心)其家人,则曰:“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29●∙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攻,将欲战。

齐将田忌固(坚决)止之。

以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

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之。

史论:齐固(本来)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30归●∙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女子出嫁),周瑜雄姿英,且吕蒙既归(回来),使江东之属归(归附)之,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31国●∙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

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3231、过●∙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

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

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

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

”33何●∙何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为美,邹忌自以为不及徐公之美,则曰:“吾何(怎么)能及徐公也。

”邹忌上朝,齐王问曰:“卿上朝何(什么)事?' ’忌具答,且谓齐王蔽深。

齐王闻之,叹道:“何(为什么)者?寡人之蔽,何(多么)其甚也!"34恨●∙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愤恨)恨那可论”,此恨(遗憾)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35胡●∙汉时,李陵受诏抗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人,后困降于胡。

皇上诛其族。

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为什么)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言。

”大臣皆不敢言。

如此,国胡(什么)以富强?36患●∙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

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

其师患(担心)其未得要领。

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

归之,训曰:“人之患(毛病)在自诩,此或终为患(灾难)也。

”37或●∙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迷惑) 于嬉,嗜玩,或(有时)逃。

愈惩其曰:“为学,贵在恒也。

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有的)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

众人以为愈之功。

后或(有人)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或者)未易量。

38疾●∙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疾(快)走。

家人寻医。

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苦)苦。

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

”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也。

”39及●∙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比得上)友人。

一日,与友山中狩猎,见一兔,猛追之。

殆及(赶上)之,忽见一蛇,兔脱,而为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友至,而毒已入心矣。

陈留将死之时,曰:“此事及(牵连到)友,及(到)家不宜扬。

愿及(趁)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

清明及(与)中元,于吾墓焚纸而已。

”言毕遂死。

40即●∙庄公初即(登上)位,即(就)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

公曰:“不然,即(就)患邻之兵至。

”固出兵。

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

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

国人指其址,曰:“此即(就是)万人墓也。

41既●∙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

既(不久)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既然)来之,则安之。

”待波既(已经)平,友方安。

4241、假●∙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

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43间●∙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鲁肃代职。

途中见草屋八九间(量词),令卒查之。

少间(一会儿),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从小路)行。

小人间(间或)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挑拨)之,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参与)焉?瑜闻之,于行间(间隙)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离)隔。

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

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

”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44见●∙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

后匈奴朝见(拜见)汉元帝,求和亲。

元帝见(召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表被动)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

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通“现”)牛羊,忆与父母无见(见面)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叮咛,嘱我早还家。

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见(知道)其美貌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