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2022全国卷高考真题文言文挖空训练及翻译

2022全国卷高考真题文言文挖空训练及翻译

2022全国卷高考真题文言文挖空训练及翻译【2022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齐助楚攻秦,取(攻占、攻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主谓间助词,取独)交善(交好、友好),惠王患(担心)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正当、正在)欢(交好、友好),子为(替、给)寡人虑之,奈何(怎么办)?”张仪曰:“王其(还是,表委婉商量语气)为臣约车(准备车马)并(和)币(金钱),臣请试之。

”张仪南(n作状,到南方)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于敝邑(古代对本国的谦称,犹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敝邑欲伐之,而大国(尊称,指楚国)与之欢。

大王苟(如果)能闭关绝(断绝邦交)齐,臣请使(让)秦王献商于之地,方(方圆)六百里。

若此(如果这样),则是北(n作状,在北面)弱(使动,使…削弱)齐,西德(n作v,施加恩惠)于秦[状语后置句,在西面对秦国施加恩惠],而(并且,表递进)私(动词,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为(作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通“悦”),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之于(介词,在)朝廷曰:“不榖(也作“不谷”,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全、都)贺,陈轸后(最后、后来)见,独(唯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转折,反而)患(祸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为什么)?”对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视)王者,以(因为)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却,表转折)齐先绝,是楚孤(宾语前置,使楚国孤立)也,秦又何(怎么会)重(重视)孤国?且(况且,何况)先绝齐,后责(索取)地,必受欺于张仪。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试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HY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者师焉,或者否焉,而大遗。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尉。

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6、不所怙,惟兄嫂是依。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也。

8、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假设也。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HY,羽化而登仙。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1.掌握实词举、习、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方氏欲举.大谋举:__________②不习.边事习:__________③莫.为计莫:__________2.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②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③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高中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练习(2010~2022年)(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练习(2010~2022年)(附参考答案)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战国策》(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列传》(1)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022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2022全国乙卷《说苑·贵德》(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资治通鉴》(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晋书·祖逖传》(1)(后赵王石勒)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2021全国甲卷《宋史纪事本末》(1)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2021全国乙卷《通鉴纪事本末》(1)对曰:“……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宋史·苏轼传》(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0全国Ⅱ卷《宋史·王安中传》(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1:擢凤阁舍人。

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

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哀到。

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

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

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

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

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

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目: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

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张易之要诬陷魏元忠,就劝说张说支持自己。

但张说在朝廷上称“魏元忠并没有抗旨的言论”,这句话实际上违背了武后的意思,于是武后将张说流放到了钦州。

(2)睿宗称赞他不冤枉好人,又不漏掉坏人,慰问奖赏了他。

玄宗做太子,张说与褚无量侍读,张说特别被信任礼遇。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2: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

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读书为诗赋。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 婴已而试补县吏。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夏侯)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4.其夕,上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6.真德秀,字景元,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

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7.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8. 庄名廷鑨,不甚通晓古今,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9.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刘)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10.大德初,(虞集)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11. (郭)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12. 贺兰祥字盛乐。

十四年,除荆州刺史。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多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萧詧钦其节俭。

13. 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

(高)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14.(潘)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15.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庆)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课程标准乙卷)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题)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二、定语后置10.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10.甫抵里亲故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2014年重庆)译文:刚到达乡里,,肩挨肩,脚跟脚。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10上海)译文:,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1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009上海)译文:,把沈周的名字报了上去,于是被传唤进去画墙。

㈡以助词“之”为标志1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重庆卷第10题)译文:,,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14.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山东卷第13题)译文:士兵并不是喜欢战死亡乐意受伤,只是因为他的将领,。

㈢以“之……者”为复合标志15.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2014湖南)译文:,作诗歌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译文:,存在之处都这样。

三、被动句㈠“见”为被动句标志,或“见……于……”连用,均译为“被、受到”。

17.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2014四川)译文: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

18.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2012山东)译文: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

19.甫数以其术干诸卿,常不见听信。

(2010山东卷)译文: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术拜谒高官大臣, 。

㈡“为”为被动句标志,或“为……所”连用,亦均译为“被、受到”。

20.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侍奉双亲礼数缺失,。

2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弱,尤不足当也。

(2014江苏第8题)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 ,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2012四川卷)译文:世间即使要重用我,?㈢单用“于”为被动句标志,译为“受、受到、遭到”及“被”。

2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译文:24.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而您,所以燕王想跟你结交。

四、状语后置状语常由“以+(名)”“于+(名)”的介词结构充当。

25.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011年山东卷)译文:26.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011年湖北卷)译文:古代安葬,,埋葬在原野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后来的圣人。

2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侯、秦伯派兵包围了郑国,。

五、判断句一为“……者,……也”,一为“是……也”;前式考生极易漏写判断词“是”,后式则易把充当主语的“是”(应译为“这”)误当作判断词。

28.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015重庆卷第10题)译文: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而找巫师太晚了。

29.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2013江西)译文:有个叫华生的人,世代家居江北,。

30.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006重庆)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

六、主谓倒装《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的主谓倒装。

在高考翻译题中,也时有这类句子出现。

如下例:3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江苏)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四、其他习惯用法㈠“得无(非)……”“得非……”,分别由惯用词组“得无”“得非”与语气词“乎”前后呼应构成。

一般译为“可能……吧”“大概……吧”及“莫不是……吧”“不就是……吗?”3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2013年湖南)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33.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2011年四川)译文: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㈡“无乃……乎(欤、邪)”。

“无乃”是复合虚词,表示揣测、估计,后可接语气词“乎”“欤”“邪”,译为“恐怕(是)……吧”。

34.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013天津第13题)译文: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到这个地步,3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天津)译文:现在我们要使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㈢“孰与”是用于表比较的复合虚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

3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㈣“其……乎”,“其”为语气副词,“乎”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难道……吗?”或“大概……吧!”37.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2013重庆卷第11题)译文: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 ?38.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天津)译文: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高考文言文翻译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5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5分)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5分)(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5分)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4分)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3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5.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4分)(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分)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4分)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

(3分)(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4分)(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3分)8.把第三大题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日,是医于误,而且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9.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⑵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⑶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3分)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1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分)⑵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3分)(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5分)(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答案1有什么难不难的?(有何难)2视金玉为贱物,视人民为宝贝或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贱金玉,宝人民)3金人虽然没有索取我而去(不索吾)4那么子孙不能救我5梁彦光没有治他的罪(弗罪之)6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为曷)7知道这样又能说什么!(言何)8(大家)又为什么已经来了(为奚)9我怎么能不说说呢?(乌:怎么)10来嘘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问寒温表庆贺者亲故)11桂阳有个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乡民(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民)12乡里一个嫉恨沈周的人(疾周者里人)13(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人有一良之方一善之言)14清楚地知道士兵的冷暖饥饱,明白地见到士兵的辛劳艰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