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

合集下载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言实词复习资料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言实词复习资料

18、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 失败的经验教训。 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19、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误:赞美 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 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2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误:察看 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 才收税。 才收税。
误:危险 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 地坐着更加恭谨。 地坐着更加恭谨。
34、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 34、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 我!”
误:期望 正:埋怨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 我与你兄长友好,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 在朝廷上毁谤我! 在朝廷上毁谤我!”
1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善始者实繁, 终者盖寡。 误:战胜 正:能够 能有)好的开始的的确很多, 译: (能有)好的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 持到最后的是在很少。 持到最后的是在很少。 14、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译: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文言易误实词专项 训练
淘淘文Biblioteka 文易误实词专项练习翻译下列句子,解释加横线的词。 翻译下列句子,解释加横线的词。 1、齐孝公伐我北鄙。 、齐孝公伐我北鄙 轻视) (正:边境 误:轻视) 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译: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2、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 、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 之巢。 之巢。 担心、 生病) (正:担心、忧虑 误:生病) 尧的百姓担心水患, 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所以在高处 盖房,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盖房,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高中语文高考必备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必备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词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写出实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诚1、帝感其诚()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4、帝感其诚()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阄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扶辇下除()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动以朝廷为辞()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大礼不辞小让()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5、从此道至吾军()6、弟走从军阿姨死()7、其从如云()8、欲不可从()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当1、木兰当户织()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0、故园谁道有书来()11、道之以政()12、道义:道德和正义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4、吾得兄事之()5、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度义而后动()4、乃曰”吾忘持度”()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8、常有大度。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实词词义积累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实词词义积累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实词词义积累江苏省兴化市周庄高级中学刘爱华“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要求之一,该考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来正确推断某一实词的含义。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而高考不考中学语文教材中现成句子实词的含义,考查的是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考查的是知识迁移能力。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也就是一种能力。

”(余闻《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说明》)如果能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对于“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大有帮助的。

一、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如: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全国高考题)“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拜见”。

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的意思。

二、从读音入手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

例如:1、“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徇”与“殉”读音相同,“徇”是“殉”的通假字,“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

2、“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春招试题)“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三、从成语入手学生对成语的意思比较熟悉,借助成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推断实词的意义。

例如:1、“善才绳之”(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绳”字的意思可以根据成语“绳之以法”中“绳”的意思“制裁”,推断为“按法律处置”的意思。

2012文言实词训练100题PPT

2012文言实词训练100题PPT

• 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木兰当户织 有大石当中流 •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 还,还必相迎取 •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犯法当死 •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当立者乃公 子扶苏
• 14. 答案:D应当;应当。A对着;阻挡。 B适合;必定。C应当;判罪
•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 “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 B.伐无道,诛暴秦 • C.臣之所好者,道也 • D.道不同,不相为谋 • 15. 答案:C,均为“道理,规律”。A义 “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 主张”
•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予除右丞相 兼枢密使 •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郦元之所 见闻,殆与余同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12. 答案:D。①台阶;②拜官,授职;③ 几乎;④大概
• 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 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 D.觉今是而昨非
• 18. 答案:C,责怪。A不是。B除了。D不 对,错误
• • • • •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 3. 答案:C,通“披”。A蒙受,遭受。B 表被动。D覆盖
• • • • •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 4. 答案:A,“倍”通“背”,违背。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实词复习策略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实词复习策略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实词复习策略谢实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语文教师中高考名师团成员2010年各地语文高考题中,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是重点考查的语言点。

考虑到市直大多数学校语文教学专题复习也刚刚开始,所针对的内容也主要着眼于语言基础知识,在现阶段对学生进行大量文言语段的阅读训练现实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学生的文言功夫又必须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磨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了以下一些办法:一日一题,培养文言文的熟悉感准备一段文言材料,材料多来自古代的笔记小说或随笔杂记,如《唐语林》、《贞观政要》、《雪涛小说》、《扬州画舫录》、《阅微草堂笔记》等,选取一两百字左右的语段,自己读顺文言材料,选择重点语句进行翻译,时间也只需四到五分钟。

材料有的涉及古代贤君名臣的轶事,有的是耐人寻味的语言小品,也有诙谐风趣的古代笑话等。

回顾课本,温故而知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必修教材多数文言课文实词的积累程度往往还低于他们对初中所学课文的熟悉程度,也许这和高中课程容量大内容更新快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了初中“精耕”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主性,对文言现象不善于归纳总结,对文言文中实词的多义变化不敏感,由课内向课外知识迁移的能力普遍欠缺。

因此,在现阶段,学生分阶段地整理必修一到必修五所学文言课文中的重要实词,复看书下相关重要注释。

这些任务由学生在课后有序地进行,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采取整理旧知的办法,不必强求都以落在笔头的抄写形式展现,也可采用标记法、批注法或质疑法等。

方法点拨,举一而反三在语境中推断实词词义,所谓语境分析法,也就是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如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第4题D选项的“盍趣降”的“趣”,此句前一句是花云“贼非吾主敌”的喊骂,结合句子的反问语气,不难推断出这里的“趣”不应当是“归顺”的意思,应该解释为“赶快”。

语法分析法是指文言文中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但词语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词汇之一。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词汇单位存在,而非虚词的辅助性语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文言文实词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词汇。

一、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答案:1. 人生、死、丹心、汗青;2. 春江、潮水、海、明月;3. 花径、客、蓬门、君;4. 红豆、南国、春、几枝;5. 空山、新雨、天气、晚来、秋。

二、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1. 燕山、雪花、大、席、片片、吹落、轩辕台;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广泛运用。

实词不仅仅是文言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表达意思、描绘景象的重要工具。

掌握实词的使用,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实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词义和用法。

有些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和解读。

此外,实词的用法也需要注意,有些实词可能有特定的搭配或者固定的用法,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总之,实词是文言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握实词对于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实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1. 本: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④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⑤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
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之道》)
2. 信:①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②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文言文是重点内容之一。

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通过专项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三看”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实词:5.(2012广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5.(2012广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州解.相噪解差 B.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c.其妻亦短小好.妇人温顺D.宜急置.,毋尝我丸也放下5.(2012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以王佐期之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先例C.会汉水涨啮城郭适逢 D.然邃于学精深5.(2012佛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描画B.左七类北斗类:类别C.岁致僮仆二名致:给予D.执事所称逋、野称:赞扬5.(2011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博学能属.文写作B.州郡辟召,皆不就.成就C.敦然.之这样D.凤亦推峤,峤伪辞.之告辞虚词:6.(2012广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B. 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C. 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D. 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6.(2012广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皂罗覆面 B.诸捕告之.故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顷之.,诸捕至C.乃.下马抱儿与夫 D.为.此官钱,故来相索宴劳五日,乃.去州守为.治酒6.(2012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以王佐期之臣荐宰相而为司马 B.永昌元年,以贤良召以功擢天官尚书C.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柬之因垒为堤D.其人老,惟亟用之柬之首设其谋6.(2012佛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赋诗饮酒以.为欢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C.面方而.玉润望而.知为非常人D.天之.生有道君子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6.(2011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B.峤举奏之.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C. 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 D. 深结好于.峤峤于.朝廷甚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教学参考0801 0643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文言实词的把握,要靠平时的积累,下面我们把“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以训练题的形式,分为六组,请同学们在课余加强训练,以求厚积薄发。

第一组1.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3)然后得一夕安寝(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7)衣食所安( )(8)既来之,则安之( )2.拔(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3.拜(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于是辞相印不拜( )(3)拜送书于庭( )4.暴bào(1)暴秦之欲无厌(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3)暴风骤雨(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pù(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6)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7)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5.乘(1)乘犊车,从吏卒(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自京师乘风雪(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 )(6)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7)聊乘化以归尽( )6.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7.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动以朝廷为辞(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6)《归去来兮辞》( )(7)大礼不辞小让( )(8)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9)近者奉辞伐罪( )8.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伐无道,诛暴秦(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臣之所好者道也(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9.得dé(1)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2)遂不得履( )(3)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4)阴阳和而万物得(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8)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9)此言得之( )(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ěi(12)吾得兄事之( )10.度dù(1)吾忘持度( )(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3)内立法度,务耕织( )(4)常有大度( )(5)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崔九堂前几度闻( )(7)春风不度玉门关( )(8)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万人( )duó(9)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10)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1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2)度义后动( )自我校对:1.(1)安稳(2)安全(3)安逸(4)安抚,抚慰(5)安置,安放(6)哪里(7)养生(8)使……安定2.(1)提拔(2)超出(3)攻克3.(1)授予官职(2)就职,就任(3)朝拜4.(1)凶恶,暴虐(2)暴躁(3)突然而且猛烈(4)突然(5)晒(6)显露(7)暴露,此处意为“冒着”5.(1)驾(车),坐(车),骑(马),此指坐(车) (2)趁着 (3)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4)读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登上(6)读shènɡ,四 (7)顺应,顺着6.(1)台阶(2)消除,去掉(3)治,整理(4)拜官,授职7.(1)言语(2)文辞,文学(3)借口(4)推辞 (5)告别,辞别(6)古代的一种文体(7)讲究,计较(8)婉言(9)命令8.(1)路,道路(2)取道(3)道理(4)主张,思想,学说(5)道义(6)说,谈论(7)道理,规律(8)志向(9)走路,赶路9.(1)收获(2)取得,获得(3)得意(4)成,成功(5)获得(6)感恩(7)能够(8)融洽(9)对,合适(10)复合词,莫非、恐怕(11)莫不是,该不会(12)必须,应该10.(1)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2)限制(3)制度(4)度量,气度(5)常态(6)量词,次,回,个 (7)过(8)使人出家为僧道(9)谱曲(10)丈量,计算 (11)推测,估计(12)考虑第二组11.复(1)昭王南征而不复(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王辞而不复(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12.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秦贪,负其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13.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3)暮去朝来颜色故(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既克,公问其故( )(7)广故数言欲亡( )(8)故臣复取璧( )(9)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4.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3)固请,召有司案图(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15.顾(1)赢得仓皇北顾( )(2)顾野有麦场(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大行不顾细谨(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6.归(1)后五年,吾妻来归(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臣请完璧归赵( )(4)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5)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6)法无异辙,殊途同归( )(7)吾妻归宁( )17.过(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3)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4)裘马过世家焉( )(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7)一日,大母过余曰( )(8)愿枉车骑过之(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8.恨(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不知戒,后必有恨( )(3)怅恨久之( )(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5)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 )(6)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9.或(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2)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0.疾(1)寡人无疾( )(2)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3)必为有窃疾矣( )(4)寒暑未薄而疾( )(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自我校对:11.(1)返回,回来(2)恢复(3)再,又(4)重复(5)回答(6)报复(7)免除(赋税徭役)12.(1)背着东西,以背载物(2)使……担负,使……承担(3)倚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背,被……覆盖(8)亏欠,拖欠13.(1)事,事故(2)旧,与“新”相对(3)衰老(4)仍然(5)老朋友,引申为交情(6)原因,缘故(7)故意,特意(8)所以,因此(9)旧事,前例14.(1)坚固(2)险要的地势(3)坚持,坚决(4)顽固,固执(5)本来,原来(6)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7)巩固,安定(8)坚守15.(1)回头看,回头(2)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3)探问,拜访(4)顾惜,顾念(5)考虑(6)只不过(7)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8)难道,反而16.(1)女子出嫁(2)返回(3)归还(4)归属,归依(5聚(6)归宿,结局(7)复合词,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17.(1)过失,过错(2)经过(3)过时,引申为“凋谢”(4)胜过,超过(5)犯有过错(6)责备(7)到,来到(8)拜访,访问(9)过分,过于18.(1)怨恨(2)悔恨(3)恼恨(4)感到遗憾 (5)怨怪(6)复合词,愤恨到极点19.(1)有的(2)也许,或许(3)有时(4)如果,假如20.(1)病,指小病、轻病(2)痛苦,疾苦(3)毛病,缺点(4)患疾(5)忧,患(6)痛心,恨第二组21.见(1)事不目见耳闻( )(2)项伯即入见沛公(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君既若见录(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8)军无见粮( )22.就(1)金就砺则利( )(2)连辟公府不就( )(3)轲自知事不就( )(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若无罪而就死地( )(7)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23.咎(1)以彰其咎(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4.绝(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以绝秦望( )(3)绝处逢生( )(4)身怀绝技(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佛印绝类弥勒( )25.堪(1)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6.克(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克己奉公( )(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4)三纳之而未克( )27.恐(1)秦王恐其破璧( )(2)卒皆夜惊恐( )(3)待之(荣禄)恐不易易( )28.怜(1)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9.期qī(1)失期,法皆斩( )(2)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3)征敛无期( )(4)陈太丘与友期( )(5)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6)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jī(8)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0.迁(1)战、守、迁皆不及施(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再迁为太史令(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自我校对:21.(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见解,见识(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6)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7)同“现”,出现(8)现成的22.(1)接近,靠近(2)赴任,就职(3)完成,达到目的 (4)成就(5)即,随即(6)走向,走上(7)上,登上23.(1)罪过,过失(2)责怪24.(1)横渡(2)断绝(3)尽,穷尽(4)高超,绝妙(5)隔绝(6)非常,极25.(1)忍受,经得住(2)能够,可以26.(1)战胜,攻破(2)克制(3)能够(4)成功27.(1)担心(2)害怕(3)恐怕28.(1)哀怜,同情(2)疼爱,爱惜(3)爱戴(4)复合词,可爱(5)值得同情(6)可惜29.(1)限定或约定的时间(2),时候(3)限度,限量(4)约会(5)约定(6)期望,希望(7)至,到达(8)一周年30.(1)迁移(2)改变(3)调动官职(4)贬谪,放逐第四组31.穷(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善)天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复前行,欲穷其林( )(6)穷巷陋室( )(7)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2.去(1)欲呼张良与俱去(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为汉家除残去秽( )(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7)公然抱茅入竹去( )(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33.是(1)觉今是而昨非( )(2)是又在六国下矣( )(3)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34.适(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5)适为虞人逐( )(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5.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5)拜送书于庭( )(6)举世唯知其书( )(7)《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