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红色旅游建设规划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市凉州区红色旅游建设项目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红军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遭受的最严重最惨痛的一次挫折。徐向前元帅在文章中写道:“西路军两万多人,遭到几乎全军覆灭的命运,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回顾这段历史,确有‘不堪回首话当年’之叹。”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后,组成了西路军,西渡黄河。西路军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的条件下,与数倍于己的马家军血战河西走廊。最后血战倪家营,浴血梨园口,直至兵败祁连山。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在弹尽粮绝救援无望之际,西路军全体将士团结一致,舍死忘生,金戈寒光,英勇奋战;那些被俘的将士残遭杀害,特别是妇女团的女官兵,忍辱含冤,倍受磨难;那些死里得生者亦开始了比死亡还痛苦的亡命历程。两万多红军的鲜血,洒在了祁连山麓,戈壁滩上,死者死不瞑目,生者生的艰难。血写的一页至今血色如丹。
1936年11月22日,红30军在凉州四十里铺与国民党马步芳部发生激战,在陈家烧坊等几个大堡子之间展开了生死搏斗。李先念、程世才等军首长率领战士们在缺少弹药及重武器的情况下,以白刃战、肉搏战、夜袭战等手段共毙敌2400余人。此战是西路军与马步芳匪军之间进行的一场硬仗,也是红军以少胜多重创匪军的一次重要战斗。此战振奋了红军士气,重创了顽敌,
极大地打击了马家军的嚣张气焰,使马家军在此后的战斗中闻风丧胆。凉州战役纪念馆旨在纪念西路军在凉州四十里铺与国民党马步芳部激战中牲牺的将士,纪念他们浴血奋战、与敌殊死搏斗的悲壮历史,纪念他们坚韧不拔、傲然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美好家园。
武威市凉州区现有凉州战役纪念馆、武威烈士陵园、西郊公园董振堂埋颅处等红色文化遗迹。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从国家层面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少边穷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流通、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2.从现实意义看,西路军是一块承载着胜利丰碑的基石,它
虽然失败了,但仍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价值和意义。西路军除沉重打击敌人,牵制敌人,策应河东红军主力,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两大功绩外,还播撒了革命火种,在河西走廊地区第一次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苏维埃政权和抗日促进会、抗日义勇军等革命团体。同时,为我党我军保存和培养了部分军事骨干,为各技术兵种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西路军的悲壮失败,不但使我们具体深刻地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吸取前进的智慧;而且经过岁月的沉淀,凝结为弥足珍贵且有独特内涵的西路军精神。西路军精神将成为激励我们前进,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开发,从领导上、组织上、经费上都给予重点支持,邀请国家、省上专家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考察论证,狠抓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不断推进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挖掘整合,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制约,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较差,发展速度仍较为缓慢。
目前,西路军凉州战役纪念馆、武威烈士陵园、凉州植物园蝴蝶楼、西郊公园董振堂埋颅处等红色遗迹缺乏全局性、统一规划,重要文化遗产没有整理开发,基础设施落后,宣传力度不够,管理手段落后,景区服务质量低。为将武威市凉州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园林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成为武威市乃至甘肃省规模大、品位高、观赏性强的人文旅游景观,武威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策划了武威市凉州区红色旅游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市人民特别
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区位条件分析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超龙雀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8个街道办事处、7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81.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68万人,乡村人口119.68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高速、G312国道贯穿全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投资环境分析
1.随着居民收入连续多年稳步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悄然转变,旅游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而“红色旅游”也正在升温,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2.武威市作为河西走廊的门户和自兰州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站,红军西路军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历史纪念地,革命旧址遗迹及战斗遗址至今完好保存,这些红色遗迹开发建设必然成为全市
人民开展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理想场所。
(三)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地供排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均可满足项目施工要求。
(四)政策条件分析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和《甘肃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为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五)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国内红色旅游市场现状。2004年以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国红色旅游累计游客超过50亿人次,年均增长超过16%。《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突破15亿人次,使红色旅游进一步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老区振兴和精准脱贫的重要渠道。
2.甘肃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甘肃省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属“陕甘宁红色旅游圈”,有8个景区被纳入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目录。武威被列入甘肃省打造的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为武威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
3.武威旅游客源现状。2016年1-10月,全市旅游综合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2
4.61%;接待游客951.6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预计全年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分别将突破5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