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下肢矫形器技术概要教案
(完整版)下肢矫形器
![(完整版)下肢矫形器](https://img.taocdn.com/s3/m/f480072b3c1ec5da51e27002.png)
动态踝 足矫形
器
5
具有全面接触性好、重量轻、易清洁、外观好、容易换鞋等特点
1.后侧弹性塑料踝足矫形器(PLS AFO)
结构功能特点
踝部变窄,不大阻碍踝关 节背屈,对踝部内外侧稳 定作用小,但能在步行摆 动期矫正垂足,足跟触地 后具有踝关节跖屈阻力, 可以吸收部分来自地面的 反作用力
作用力系统
在足部的失状面,三点力位 于①足底的前部;②足背部 位;③小腿肚近端
04
背屈助动、跖屈阻动
各式各样的铰链附加一些弹力带都可以提供助力或阻力。如 图B,是一种柔性铰链,不但可以提供踝关节的跖屈、背屈 助力或阻力,而且可以提供一些踝关节内翻、外翻异常运动 的阻力。.
适应的疾病和症状:迟缓性的、轻度痉挛、中度痉挛的脑卒中、脑瘫、截瘫、儿麻后遗 症、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脊髓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肉萎缩、脊椎裂(L1-L4)、跟腱 断裂、马蹄足、马蹄内翻足、踝部骨折、膝关节过伸等
适应疾病及症状
仅适用于单独的踝关节 背屈肌无力。不适合用 于踝关节跖屈肌有明显 痉挛和踝足内外侧向不 稳定的患者,或要求作 用于膝关节、髋关节者
2.螺旋形踝足矫形器
功能与后侧弹性AFO相近似, 不同的是,由于是螺旋形的, 因此不但可以矫正摆动期的 垂足而且在支撑期踝关节背 屈运动中,能促使足部有外 旋和外翻的动作。
适应 疾病 和症 状
脑卒中、脑瘫(弛缓性的、轻度痉挛、中度痉挛)、 儿麻后遗症、格林巴斯综合征,马蹄足、马蹄内翻 足、马蹄外翻足、膝关节过伸、膝关节屈曲行走。
考虑 要点
这是一种应用踝关节不同的固定角度和地面反作用 力对膝关节影响的原理设计的矫形器。因此,根据 这一原理正确的选择患者,正确的选定踝关节的固 定角度和精确地调整矫形器的对线是非常重要的
下肢矫形器 PPT课件
![下肢矫形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415f9a58fafab068dc0251.png)
矯形器命名
足矯形器 FO (Foot Orthoses) 踝足矯形器 AFO (Ankle-Foot Orthoses) 膝矯形器 KO (Knee Orthoses)
膝踝足矯形器KAFO(Knee-Ankle-Foot Orthoses)
髖膝踝足矯形器 HKAFO (Hip-Knee-AnkleFoot Orthoses)
二、發展
發展方向 發展動力 我國康復工程學的發展
三、主要工作內容
運動病理學工作 電刺激器的研究工作 康復工程服務工作
康復工程資訊的收集、交流和諮詢 產品的開發和研究 產品生產 產品的標準化和檢測 產品供應
四、產品分類
康復檢查、評價、訓練、治療設備
殘疾人用品用具
五、產品評價
膝踝足矯形器KAFO
髖膝踝足矯形器
HKAFO
一、下肢矯形器功能訓練的目的
一具下肢矯形器不僅要求能為患者 提供最大限度的功能,同時還應儘量做 到穿戴時省力、舒適和美觀,因此,除 應保證矯形器的品質外,還需要針對以 下幾個方面進行一系列訓練工作
使用矯形器時的安全性 最適宜的步行速度 通過訓練加強肌肉的協調功能和步行節奏
互擺裝置易拆卸,裝脫方面
ARGO截癱行走器
適用於T4以下脊髓 完全性損傷
腰部互擺耦聯裝置 的應用
膝關節輔助伸展裝 置輔助站立
穿戴及步行訓練
穿戴
室內 步行
室外 步行
高位患者截癱步行器
形狀 穿戴
轉移
ADL
室外
附:AFO製作簡介
測量相關的尺寸
製作石膏陰型
製作石膏陽型
製作半成品
各種足病用矯形器
足底各部位負荷能力與實 際承受負荷比例失調,長 期這樣,足的生理結構會 發生變化,給人帶來疾病 和痛苦
下肢矫形器学(终稿)
![下肢矫形器学(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37cb4f3c1ec5da50e27052.png)
《下肢矫形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604221802课程名称(中/英文):下肢矫形器学/low limb orthotic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材料学、机械设计等适用专业:假肢矫形工程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下肢矫形器学》是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踝足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膝踝足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免荷式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膝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医疗用矫形器及其它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矫形鞋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制作下肢矫形器的基本工艺、测定程序、制作的力学根据,最终让学生能够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设计、制作适于患者的下肢矫形器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矫形器功能训练与调整。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专业根据国际假肢矫形器协会(ISPO)针对Ⅱ类人员培训要求,按照我国假肢矫形器师国家职业标准、资格考证规定内容,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针对用人单位对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紧跟当前假肢矫形器技术的发展,培养服务于假肢矫形器领域的高素质创新技能型专门人才。
《下肢矫形器学》是本专业最为核心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下肢矫形器设计制造与适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和康复治疗知识,能够完成为患者进行测量、适配和康复训练的任务,并具备制作常用下肢矫形器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一)知识目标1.熟悉髋膝踝足关节的功能解剖。
2.理解髋膝踝足关节疾患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X光诊断和适配下肢矫形器前后的康复治疗。
3.熟练掌握矫形鞋垫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
4.掌握踝足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
(完整版)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f49cd2cd15abe23492f4db8.png)
《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假肢与矫形器学》英文名称: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公共课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 36 实验(上机)学时:18学分: 3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专业选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假肢与矫形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假肢与矫形器在康复医学中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截肢原因、截肢类型、截肢注意事项、截肢平面选择的基本原则,一般假肢与矫形器的分类方法,各类常见的假肢介绍,各类矫形器的矫正原理、注意事项、及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各类假肢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临床中的运用.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和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医学中涉及的范围,理解临床应用的意义.2.了解假肢与矫形器的种类、结构特点、生物力学特性及适应症。
3.能根据病情,初步开具假肢与矫形器处方,并进行假肢与矫形器适配性检查与评估.4.能将检查、评估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做出表达清晰的评定报告.5.对国内外假肢与矫形器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通过实验实践课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假肢、矫形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构造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教学手段: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课安排到实验基地动手操作;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及实操相结合(各占50%)的方法。
笔试采用闭卷考试.实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毕业设计产品。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假肢第一节截肢的概述一、截肢的历史二、截肢的发生率三、截肢的适应症四、截肢水平的选择五、截肢技术的改进六、儿童截肢的特点七、残肢的手术后处理八、各部位截肢的特点九、截肢后的主要功能障碍第二节假肢概述第三节上肢假肢的品种、特点、选用和适合性检查一、上肢假肢的分类二、上肢假肢的基本构成三、各种假手品种、结构特点、选用原则四、上肢假肢装配适合性检查五、上肢假肢新结构第四节下肢假肢一、下肢假肢的分类二、部分足假肢三、塞姆假肢四、小腿假肢五、膝部假肢六、大腿假肢七、髋部假肢八、假肢的临床适合性检查第五节假肢处方学一、假肢处方讨论中所需要的基本资料二、影响假肢处方的主要因素三、上肢假肢处方四、下肢假肢处方五、儿童假肢处方六、假肢处方的书写与主要内容第六节截肢者康复治疗一、术前物理治疗二、术后全身治疗三、术后肺功能训练四、术后残肢的处理五、临时性假肢的应用六、残肢的保健第七节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一、小腿假肢使用训练二、单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三、双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四、髋离断假肢使用训练第八节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一、索控上肢假肢控制训练二、索控上肢假肢使用训练三、肌电假手信号检测和使用训练第九节截肢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残肢肿胀二、瘢痕、粘连及滑囊炎三、皮肤病四、残肢皮肤感染、坏死、溃疡五、残肢末端骨刺六、残肢痛与神经瘤七、幻肢痛重点、难点:重点是截肢水平的选择、小腿假肢、大腿假肢、各部位截肢的特点;难点是假肢处方、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课程考核要求:了解:膝部假肢、髋部假肢熟悉:上、下肢假肢的分类掌握:残肢肿胀处理、术前物理治疗、术后残肢的处理、术后肺功能训练、复习思考题:1、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截肢平面?第二章矫形器第一节矫形器概述一、矫形器的历史二、矫形器的统一命名三、矫形器的分类四、矫形器的基本作用五、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六、矫形器及残疾人用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七、矫形器的服务和需要量八、装配矫形器的临床工作程序九、治疗师在矫形器装配中的主要任务第二节矫形鞋(足矫形器)一、概述二、矫形鞋的基本作用三、常见足部疾病的矫形鞋与鞋垫第三节下肢矫形器一、足部矫形器二、踝足矫形器三、膝踝足矫形器四、髋膝踝足矫形器五、交替迈步矫形器六、截瘫站立架七、膝关节矫形器八、髋关节矫形器九、下肢旋转矫形器十、丹尼斯—布朗足板十一、髋臼发育不良、髋脱位治疗矫形器十二、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治疗用矫形器第四节脊柱矫形器一、脊柱矫形器的基本构成二、软性脊柱矫形器三、硬性脊柱矫形器四、颈椎矫形器五、头颅矫形器六、脊柱侧突矫形器第五节上肢矫形器一、手指矫形器二、手矫形器三、腕手矫形器四、对掌矫形器五、夹持矫形器六、肘矫形器七、肩矫形器第六节矫形器治疗的技术分析与处方一、矫形器处方生物力学分析系统简介二、下肢矫形器技术分析与处方三、上肢矫形器技术分析与处方四、躯干矫形器技术分析与处方第七节矫形器制作工艺基础知识一、材料、部件、专用工具、设备、工艺技术基础知识二、常用矫形器制作工艺简介第八节低温热塑板在矫形器中的应用及制作方法一、低温热塑板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二、低温塑化矫形器的制作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是矫形器的基本作用、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下肢矫形器、脊柱矫形器、上肢矫形器;难点是矫形器治疗的技术分析与处方。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培训课件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2a6f95a26925c52dc5bf7b.png)
化及关节积液有效果,依医生
要求可选择固定式或关节可调
式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
38
大腿小腿骨折用夹板
❖ 适用范围: 针对大腿及小腿骨折使用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
39
脚蹬型
❖ 用髌韧带承重,小腿和脚部免 荷的矫形器
❖ 为了达到免荷目的,应使矫形 器的足部完全离开地面,使用 步行足蹬练习步行
❖ 主要用于小腿骨折便于早下床 运动,促进骨折愈合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
50
横弓垫
❖用于横弓受力过大引起
疼痛,分散横弓应力,解
决受力不均,从而改变
横弓受力分布,解除疼
痛。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
51
足跟保护垫(罩)
❖用以减轻足跟、跟骨
刺疼痛和减少足跟受
力状况,起到快速减
轻足部疼痛和减震作
用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
52
分趾矫形器
❖ 此用品能把足趾之间 的脚趾隔离,减少其相 互之间的摩擦、变形 ,引导足趾趋于正常 的生理位置,缓解原 来变形的足趾
腿部,能控制膝关节活动,用 于治疗膝关节不稳定,半月板 损伤,挛缩、韧带损伤,反屈 膝,以及膝伸展肌力低下,对 于膝关节屈曲挛缩与伸展挛缩 ,膝关节应附加膝压垫
下肢与脊柱矫形器
37
护
膝
❖ 适用范围:
弹力适中的护膝能提高肢体和
关节的稳定,改善微循环,对
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滑膜
炎,关节增生,扭伤,髌骨软
2
学习目标
➢ 了解下肢与脊柱的生物力学 ➢ 掌握矫形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目的 ➢ 掌握矫形器与解剖学、生理学、运动机能学的
关系 ➢ 熟悉矫形器的力学原理和设计原则及适合性原
则 ➢ 熟悉常见疾病的矫形器治疗和康复程序
9第九讲下肢矫形器-PPT课件
![9第九讲下肢矫形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2eeff75022aaea998f0fcc.png)
4)第四个力的系统:支撑期踝关节背屈止动,膝关节助伸,参见地反
力AFO。 (3)适应疾病和症状
(四)免荷AFO 1、结构特点
(1)AFO小腿的前方、髌韧带承重部位应前倾10°。
(2)固定式足镫,双向止动,固定踝铰链于背屈7°。
(3)金属条髌韧带承重矫形器与足镫相连的钢板向前延长至跖骨头下方。
(4)鞋底、鞋内附加物(垫偏、横条、鞋垫)及T字形矫正带的位置、力量是 否合适,会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疼痛。 (5)鞋和足托的前部分有无利于滚动的前跷。 (6)金属条或塑料壳的部分与腿的轮廓是否相符,两侧金属条与腿之间的间 隙 是否均匀,儿童用的矫形器金属条是否可以延长。
(7)AFO的上缘位于腓骨头的下方2cm,以免压迫腓总神经。
(4)可调节膝关节角度的膝铰链
(5)多轴心膝铰链
3、半月箍、环带、膝罩的位置与KAFO三点作用力的原则 膝前、足后、大腿后部。
4、单侧金属条KAFO (1)结构特点: (2)功能:控制膝关节内翻、外翻 (3)作用力系统:
膝外翻:大腿近端外侧内向力、 膝关节内侧外向力、跟骨外侧内向力
膝内翻:大腿近端内侧外向力、 膝关节外侧内向力、跟骨内侧外向力
3)另一个第二力系统位于踝足冠状面,金属直条放在小腿的内侧, 用于支撑期控制跟骨的可复性内翻畸形。
(3)生物力学性能
(4)主要适用疾病及症状(同带踝 关节铰链的塑料AFO)
3、双直条 (1)主要功能 (2)矫形器的作用力系统与生物力学性能 1)第一个力的系统:参见后侧弹性塑料AFO。
2)第二个力的系统:参见硬踝塑料AFO,控制足跟内翻的力系统。
②踝关节融合术。
③足跟痛,无手术适应证,保守治疗无效。
现代下肢矫形器技术概要
![现代下肢矫形器技术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e9c72ffef90f76c661371a1a.png)
带踝关节铰链的塑料AFO1、结构特点:伏贴性好、轻、美观、易清洁2、功能:(1)跖屈止动:预防矫正马蹄畸形,改善垂足步态(2)跖屈、背屈自由运动:预防矫正内外翻(3)背屈止动:改善跟足步态(4)背屈助动、跖屈阻力:控制距下关节内外翻3、作用力系统4、适应的疾病及症状脑卒中、脑瘫、截瘫、儿麻后遗症、脊髓侧索硬化、周围神经损伤、肌肉萎缩、类风湿关节炎、跟腱挛缩、跟腱断裂、踝关节骨折、吉兰巴雷综合征、马蹄足、马蹄内翻、马蹄外翻、脊柱裂(L1-4)膝关节过伸金属条踝足矫形器(金属条AFO)1、构成特点(1)鞋或足套(2)足镫(固定、可卸、圆棍卡钳式)(3)踝铰链:止动装置(阻档块):跖屈止动、背屈止动助动装置(弹簧):单向、多向(4)T形或Y形矫形带(5)金属直条(6)半月箍与环带2、单直条AFO(1)主要功能控制垂足和/或跟骨的内翻/外翻。
(2)作用力系统1)第一力系统位于踝足矢状面,用于摆动期控制垂足。
2)第二力系统位于踝足冠状面,金属直条放在小腿的外侧时,用于支撑期控制跟骨的可复性外翻畸形。
3)另一个第二力系统位于踝足冠状面,金属直条放在小腿的内侧,用于支撑期控制跟骨的可复性内翻畸形。
(3)生物力学性能(4)主要适用疾病及症状(同带踝关节铰链的塑料AFO)3、双直条(1)主要功能(2)矫形器的作用力系统与生物力学性能1)第一个力的系统:参见后侧弹性塑料AFO。
2)第二个力的系统:参见硬踝塑料AFO,控制足跟内翻的力系统。
3)第三个力的系统:参见硬踝塑料AFO,控制足跟外翻的力系统。
4)第四个力的系统:支撑期踝关节背屈止动,膝关节助伸,参见地反力AFO。
(3)适应疾病和症状(四)免荷AFO1、结构特点(1)AFO小腿的前方、髌韧带承重部位应前倾10°。
(2)固定式足镫,双向止动,固定踝铰链于背屈7°。
(3)金属条髌韧带承重矫形器与足镫相连的钢板向前延长至跖骨头下方。
(4)不全免荷AFO要求患者足跟与鞋底间保留有1cm的间隙,为便于鞋底的向前滚动可加用滚动底(rocker)。
下肢矫形器的功能训练
![下肢矫形器的功能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8a2656371fe910ef02df8a9.png)
一、下肢矫形器功能训练的目的一具下肢矫形器不仅要求能为病人提供最大限度的功能,同时还应尽量做到穿戴时省力、舒适和不影响美观,因此,为了实现上述要求,除应保证矫形器的质量外,还需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系列训练工作:(一)使用矫形器时的安全性;(二)最适宜的步行速度;(三)通过训练加强肌肉的协调功能和步行节奏的控制;(四)预防畸形及减少已经存在的畸形;(五)美观:使病人的步态异常尽量不引人注目。
(一)不论病人的残疾是最近发生的还是久已存在的,都需要教会病人安全地使用矫形器,包括:1、避免跌倒而引起新的外伤;2、使用矫形器所消耗体力必须在病人心脏和呼吸功能所允许的范围之内;3、使用矫形器不能对病人的骨骼及神经、肌肉系统造成损害。
(二)要根据病情及身体状况来确定不同病人的功能训练内容和步骤,同时要求事先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
(三)考虑到病人的体力和对疲劳的耐受力,采用对病人最适当的步行速度。
(四)如果病人尚具备改进运动功能的潜力,则可通过锻练来增加肌力、肌肉协调功能和对步行节奏的控制。
(五)体重的不正常分布和传递常可导致畸形的发生和加重。
通过矫形器的正确适合将有助于改善足部的不良对线;而矫形器功能训练可使病人以正确的方式步行,从而避免了畸形的加重。
(六)如果病变肢体的运动能作到尽可能地于健肢相似,病人的步态异常就不会过多的引人注目。
例如屈髋肌软弱的病人就有可能教会他利用使躯干屈曲的肌肉来使下肢向前摆动,从而避免了采用更加难看的步态。
二、一个完整的训练基础上需根据病人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一)步态分析(二)使用矫形器之前的体疗锻练(三)穿戴矫形器训练(四)平衡训练(五)步态训练(六)手杖及拐杖的使用(七)登高动作的训练(八)其它活动(一)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为了测定病人步行方式与正常步行的差异,而进行的对病人步态的系统性观察和分析,因此也是步态训练的基础。
(二)使用矫形器之前的体疗锻练:在使用矫形器之前,可采取适当的锻练来增加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的协调功能,同时也可增加病人的耐力和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踝关节铰链的塑料AFO1、结构特点:伏贴性好、轻、美观、易清洁2、功能:(1)跖屈止动:预防矫正马蹄畸形,改善垂足步态(2)跖屈、背屈自由运动:预防矫正内外翻(3)背屈止动:改善跟足步态(4)背屈助动、跖屈阻力:控制距下关节内外翻3、作用力系统4、适应的疾病及症状脑卒中、脑瘫、截瘫、儿麻后遗症、脊髓侧索硬化、周围神经损伤、肌肉萎缩、类风湿关节炎、跟腱挛缩、跟腱断裂、踝关节骨折、吉兰巴雷综合征、马蹄足、马蹄内翻、马蹄外翻、脊柱裂(L1-4)膝关节过伸金属条踝足矫形器(金属条AFO)1、构成特点(1)鞋或足套(2)足镫(固定、可卸、圆棍卡钳式)(3)踝铰链:止动装置(阻档块):跖屈止动、背屈止动助动装置(弹簧):单向、多向(4)T形或Y形矫形带(5)金属直条(6)半月箍与环带2、单直条AFO(1)主要功能控制垂足和/或跟骨的内翻/外翻。
(2)作用力系统1)第一力系统位于踝足矢状面,用于摆动期控制垂足。
2)第二力系统位于踝足冠状面,金属直条放在小腿的外侧时,用于支撑期控制跟骨的可复性外翻畸形。
3)另一个第二力系统位于踝足冠状面,金属直条放在小腿的内侧,用于支撑期控制跟骨的可复性内翻畸形。
(3)生物力学性能(4)主要适用疾病及症状(同带踝关节铰链的塑料AFO)3、双直条(1)主要功能(2)矫形器的作用力系统与生物力学性能1)第一个力的系统:参见后侧弹性塑料AFO。
2)第二个力的系统:参见硬踝塑料AFO,控制足跟内翻的力系统。
3)第三个力的系统:参见硬踝塑料AFO,控制足跟外翻的力系统。
4)第四个力的系统:支撑期踝关节背屈止动,膝关节助伸,参见地反力AFO。
(3)适应疾病和症状(四)免荷AFO1、结构特点(1)AFO小腿的前方、髌韧带承重部位应前倾10°。
(2)固定式足镫,双向止动,固定踝铰链于背屈7°。
(3)金属条髌韧带承重矫形器与足镫相连的钢板向前延长至跖骨头下方。
(4)不全免荷AFO要求患者足跟与鞋底间保留有1cm的间隙,为便于鞋底的向前滚动可加用滚动底(rocker)。
(5)全免荷AFO要求增加马镫,在鞋底、马镫之间应保持2~5cm的距离,以保证步行中支撑期足尖不会触地。
2、注意事项:适当垫高健肢,训练步行中不使足尖蹬地3、功能:免除步腿远1/2部位、踝关节和足部承重,保护胫骨1/2以远部位、踝关节及足部。
4、适应证(1)短期使用(6个月内)①促进骨折愈合。
②踝关节融合术。
③足跟痛,无手术适应证,保守治疗无效(2)长期使用(6个月以上)①胫骨远端骨折或踝关节融合术后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②距骨缺血性坏死。
③距下关节或踝关节变性关节炎。
④跟骨骨髓炎。
⑤坐骨神经损伤合并足底感觉消失。
⑥慢性皮肤疾病,如糖尿病性溃疡。
⑦其他的不适合手术的慢性足部疼痛。
5、检查要点(1)矫形器的承重部位类似髌韧带承重接受腔,除了髌韧带部位要求良好的承重功能外,还要求小腿上部,特别是胫骨髁的斜面能承担一定的负荷。
(2)鞋底距离足镫3~5cm,确保患者站立、步行中足尖不会触地。
(3)马镫(免荷用的专用足镫)应大致位于足的舟骨下方,在矢状面和冠状面都有正确的对线。
(4)不论是足镫、足托或鞋底部位都应成摇椅状,以利于足的向前滚动。
(5)健侧鞋底应垫高到骨盆两侧的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
(六)AFO的常规适合检查1、穿时检查(1)是否符合处方要求(2)患者能否没有困难地穿上矫形器。
2、站立检查(1)些的肥瘦、长度是否合适。
(2)鞋底和鞋跟在地上是否放平。
(3)矫形器踝铰链轴心位于内踝下缘。
(4)鞋底、鞋内附加物(垫偏、横条、鞋垫)及T字形矫正带的位置、力量是否合适,会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疼痛。
(5)鞋和足托的前部分有无利于滚动的前跷。
(6)金属条或塑料壳的部分与腿的轮廓是否相符,两侧金属条与腿之间的间隙是否均匀,儿童用的矫形器金属条是否可以延长。
(7)AFO的上缘位于腓骨头的下方2cm,以免压迫腓总神经。
(8)患者能否稳定地站立(9)踝部与踝铰链之间有无足够的间隙。
3、步行中检查(1)步态检查(2)有无特殊的响声。
4、坐位时检查:能否屈膝105O位5、脱去时检查(1)肢体有无皮肤压迫症状。
(2)在没有任何控制下观察踝关节运动有无异常。
(3)检查矫形器内、外侧踝铰链的止动装置,当踝铰链跖屈或背屈时,是否能同时接触。
(4)从矫形器工艺和外观角度观察是否满意。
(5)询问患者对矫形器重量、功能、舒适程度、外观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三、膝踝足矫形器(一)金属条KAFO1、基本结构:膝关节铰链、膝上直条、金属箍、环带、膝罩2、膝关节铰链种类与选用(1)自由运动膝铰链(2)轴心后移膝铰链又称为功能性膝铰链。
(3)带锁的膝铰链(4)可调节膝关节角度的膝铰链(5)多轴心膝铰链3、半月箍、环带、膝罩的位置与KAFO三点作用力的原则膝前、足后、大腿后部。
4、单侧金属条KAFO(1)结构特点:(2)功能:控制膝关节内翻、外翻(3)作用力系统:膝外翻:大腿近端外侧内向力、膝关节内侧外向力、跟骨外侧内向力膝内翻:大腿近端内侧外向力、膝关节外侧内向力、跟骨内侧外向力(4)适应疾病与症状:预防和矫正膝关节内翻、外翻优点:1、材质强度高,轻便,透气性能好;2、易观察病理变化,X线下不显影;3、安装简单,大小可调,适体强;4、外型美观,易清洗;5、实现动态康复,加速病情恢复;6、能取代石膏做任何部位的固定;7、实现全免负荷或半免负荷。
(二)全塑料KAFO1、结构特点伏贴性好、轻、易清洁、穿戴方便2、功能:控制距下关节内翻、与外翻,踝关节背屈、跖屈止动,内外侧稳定膝关节3、主要适应疾病、症状:股四头肌、踝足肌麻痹,膝踝关节不稳和膝关节过伸四、髋膝踝足矫形器1.基本构成2.髋关节铰链的品种与功能(1)单轴髋关节铰链(2)双轴髋关节铰链3.骨盆固定装置与髋关节铰链配合使用(1)骨盆带(2)骨盆架(3)模塑骨盆座4.HKAFO的适应疾病和适应症状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损伤、脊柱裂、肌营养不良五.交替迈步矫形器(一)路易斯安那大学交替式迈步式矫形器(Louisana State University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简称LSU-RGO)这种矫形器由一对HKAFO和一条连接HKAFO的硬骨盆带构成。
双侧髋铰链仅有屈伸功能,用两条带套管的牵引索相连,当患者站立位,扶着双拐或助行器将躯干向后倾时则一侧髋关节后伸,通过牵引索使另一侧髋关节屈曲、迈步向前。
(二)高级交替迈步式矫形器(advanc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简称ARGO)这是1995年由英国Steeper公司在RGO的基础上改进后推出的,简称ARGO。
其特点是只用一条带套管的牵引索连接双侧髋关节铰链,相互交替控制髋关节的屈伸,减少了摩擦阻力。
(三)奥托博克交替迈步式矫形器(Otto Bock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Otto Bock RGO)这是奥托博克公司2003年推出的最新式的RGO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双侧髋关节铰链为双轴系统:一个是坐轴,另一个步行轴。
坐轴铰链带有锁,坐位时打开。
奥托博克RGO的倾斜步行中,可以做到当盆骨旋转十五度时双下肢矫形器的足托不会出现旋转变化,使下肢矫形器的前进方向保持不变。
这样可以使步态变得流畅、平滑,近似于正常人的生理步态。
(四)沃克博特步行系统(Walkabout Walking System)1992年Chris Kirtley 和Stewart在LSURGO的基础上开发出Walkabout步行系统。
这种步行系统没有骨盆装置,髋关节铰链装配在大腿的内侧,可以有效地控制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运动。
借助于躯干的前倾和下肢的惯性使下肢向前摆动。
其优点是:髋关节装于大腿内侧,没有笨重的骨盆装置,重量轻,容易穿戴。
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 }DAFO适应症•DAFO主要应用于脑瘫、神经问题、发育迟缓、大脑麻痹、脊椎裂、肌营养失调、小儿麻痹、头部或者脊髓损伤等引起的踝足部畸形(如前足内收、外展)内翻足、扁平外翻足。
由于DAFO 在矢状面可动,所以也适合那些踝部不稳定的患者(如踝关节的侧向不稳定等)。
•当然不同的DAFO,有不同的适应症~适用于:•所有肌张力高、跖屈乏力和塌陷到脚趾蜷缩状态严重的内旋站立的病人;•当足部被矫正后站立时背屈得不到改善的病人;•蜷缩状态可通过手法伸直膝关节而改善病人。
适用于:•肌无力过度背屈,踝关节缺乏跖屈能力,膝关节缺乏伸直能力,紧缩髋部屈肌或腘绳肌不会出现脚趾蜷缩的病人适用于:•膝关节过伸需要后部控制的病人•由于其他原因适合需膝铰链的病人适用于:•有强烈踝部痉挛和过度跖屈的病人•尖足步态但不需要控制踝关节的病人•严重膝过伸和步态模式已建立的患者。
适用于:•有强烈的旋前或旋后固定模式的病人•有些自主控制并可以利用控制增加病人的整体功能•在坐下或行走时伴有动作缓慢的病人•有轻度膝关节过伸|屈伸上需辅助力的病人适用于:•有强烈的旋前或旋后固定模式的病人•旋前张力非常低的发育迟缓或有感觉障碍的病人•需高水平特别足部矫正的病人•在行走时需踝部自由活动的病人适用于:•需可调式的牵引控制去帮助增加维持背屈•多个诊断且可用或可不用日间的DAFODAFO的设计原理依据三点力系统矫正畸形:•第一个三点力系统限制踝跖屈,在摆动期间阻止脚拍地和避免脚拖地。
如图A•第二个三点力系统试图稳定距下关节,阻止跟骨内翻,减少肌张力。
如图B•第三个三点力通过鞋子的辅助阻止前脚内收,稳固跖跗关节。
如图C•第四个三点力通过保留矫形器的周边阻止距骨从踝穴内移出。
在小腿后侧施一从额状面向矢状面过度的力,第二个力施在脚底,第三个力是反向力施在距骨的前侧。
如图DDAFO的临床制作•取型准备工作•取型•修型•热塑成型•打磨装订•小腿后侧施一从额状面向矢状面过度的力•脚底•反向力施在距骨的前侧•试样评估取型准备工作•工作位置准备:工具材料(石膏绷带、保鲜膜、记号笔、塑料胶管、袜套、水、水盆等)•患者准备:座位、用品工具(要考虑周全后再让患者就位)取型•测量:前脚掌长度、内|外踝宽度、内外踝关节到地面距离、脚长、小腿最细围长、小腿最宽围长、第一到第五跖骨宽度•使患者足自然伸直,缠绕保鲜膜并套上袜套•在袜套上画骨突出点:第一、五跖骨粗隆、舟骨粗隆、内外踝•将准备好的脚长及小腿长度的塑料胶管(中轴线)固定在袜套上•将浸泡好的(水盆水足够淹没石膏绷带至冒泡消失)的石膏绷带取出适当挤干水,做到不自然滴水即可切勿太过。
•从膝关节下沿向下均匀缠绕,直至脚尖,主要固定踝关节。
注意缠绕时动作要连续顺畅快捷,从上至下使患者情况而定,并要边缠边抹光滑而防止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