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选择专题复习(含解析) (12)
2021年春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11~12章复习质量检测(Word版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10~12章复习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一个中学生从一楼登上三楼,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300 J B.450 J C.3 000 J D.4 500 J2.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如图所示的情境中,对做功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运动员撑着杠铃保持静止的过程,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B.人用力搬石块但石块未能离开地面,人对石块做了功C.人在平直的地面上推着小车匀速运动,人对小车不做功D.起重机匀速提升货物的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物做了功4.避险车道是在长且陡的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刹车失灵车辆驶离正线并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如图所示是上坡型避险车道,避险车道上铺有很多小石子,车道尽头有废旧轮胎或防撞墙。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小石子可以增大失控车辆与避险车道之间的摩擦力B.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向上运动,速度减小时,动能减少C.失控车辆撞击废旧轮胎时,将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D.在避险车道上停下来的失控车辆仍具有惯性5.小明将弹力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图像中,能大致表示弹力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过程中动能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6.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从位置A逆时针转到位置B,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7.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木块,使它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两段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8 NB.木块在AB段和BC段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2C.AB段和BC段拉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1D.AB段和BC段木块的速度之比为1∶28.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将重3 N的物体,以0.2 m/s的速度提升1 m,拉力F 为2 N。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12 连通器选择题
12(力学)-连通器选择题1.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如图是一艘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关闭上游闸门C和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B.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C.船由闸室进入下游,船受到浮力减小D.船由上游进入闸室,对水的压力变小2.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关于涵洞水流方向的正确说法是()A.由于水向低处流,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B.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涵洞中的水由甲流向乙C.由于水渠乙中水较深,故水由乙流向甲D.由于两渠构成连通器,水面已经相平了,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3.朱元璋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后人也有称之为“贪心杯”或者“功德杯”。
其中蕴含做人的道理“谦受益,满招损”。
如图所示是公道杯的简易模型,当向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杯中水位达到A位置时,出水口才会有水流出B.杯中水位达到B位置时,出水口才会有水流出C.杯中水位达到C位置时,出水口才会有水流出D.杯中水加满时,出水口才会有水流出4.如图所示,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高压锅B.吹水机C.茶水壶D.吸饮料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船闸B.飞机机翼C.超声清洗器D.载人潜水器6.下列各图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密度计B.离心式抽水机C.船闸D.压强计7.如图所示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B.密度计C.液位计D.吸盘挂钩8.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装置中属于连通器的是()A.微小压强计B.水银气压计C.鸡的自动喂水器D.奶牛的自动喂水器9.在下列生活和生产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用管子吸饮料B.离心式水泵C.船闸D.注射器10.如图所示的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A.B.C.D.11.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A.用吸管喝瓶里的饮料B.用活塞式抽水机取水C.用注射器吸取药液D.利用船闸使轮船通12.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船闸B.高压锅C.轮船D.注射器13.如下图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A.茶壶B.水池下的回水弯管C.拦河大坝D.船闸14.如图所示,容器M、N内各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水,用一个带有阀门的容器相连,a、b处水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当将管中央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 a=p b,水静止不动B.p a<p b,水静止不动C.p a>p b,水从M流向N D.p a<p b,水从N流向M15.小明观察洗手盘的下水管有AB、BC和CD三段。
2022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12 中考浮力计算问题(学生版)
专题12 浮力计算问题知识点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其数学表达式是:F浮=G排液=ρ液gV排。
(1)浮力的大小由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两个因素决定。
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及物体的形状无关。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物,(V物=V排+V露)。
液体密度ρ液一定时,V排越大,浮力也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浮=ρ气gV排。
知识点2:理解物体漂浮条件漂浮问题是浮力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物。
(1)因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又因为F浮=G物(漂浮条件)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由物体漂浮时V排<V物可得ρ液>ρ物,即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浮在液面上。
此时,V物=V排+V露。
(2)根据漂浮条件F浮=G物,得:ρ液gV排=ρ物gV物,V排=ρ物V物/ρ液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ρ物、V物不变。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
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知识点3:判断物体的浮沉的方法(1)受力比较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F浮>G物,物体上浮。
F浮<G物,物体下浮。
F浮=G物,物体悬浮。
(2)密度比较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只要比较物体的密度ρ物和液体的密度ρ液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
ρ液>ρ物,物体上浮。
ρ液<ρ物,物体下浮。
ρ液=ρ物,物体悬浮。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如空心球,求出物体的平均密度,也可以用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知识点4:计算浮力的一般方法(1)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
【实验题】12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考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2021中考物理二轮考点过关: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考点梳理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①控制不变的量:电阻.怎样控制:采用同一个定值电阻实验.②改变的量:电压.怎样改变:改变电池节数;调节学生电源的旋钮;串联滑动变阻器,调节滑片.③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④电路图:⑤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①控制不变的量:电压.怎样控制:串联滑动变阻器,调节滑片.②改变的量:电阻.怎样改变:更换定值电阻.(不能用滑变阻器来代替定值电阻)③滑动变阻在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④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强化练习1.小赵同学设计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为4.5V,五个定值电阻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及25Ω,标有“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R、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0~0.6A)、开关各1只,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允许交叉)。
(2)小赵把5Ω的电阻R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R和R'上,则电路故障是;(3)完成该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Ω。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可调压电源、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2A”字样)、阻值是5Ω、10Ω、15Ω和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要求滑片右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按要求用笔画线完成连接。
(2)电源电压调至4V,把5Ω的电阻连入电路,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如乙所示。
此时电压表示数是V,断开开关,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再闭合开关,要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需要将滑片向(选填“A”或“B”)端移动。
2023年贵州省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试卷附解析
2023年贵州省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与事实基本相符的是................................................................................... ()A.一个电子的直径大约是1mm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C.一支书写铅笔的质量约为10kg D.人体的密度大约是2.7×103kg/m32.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 ()A.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B.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刚人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C.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居民小区住房的楼层高大约为1.6m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C.油浮在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D.炒菜时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5.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假如从某一时刻起,细绳断裂,且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小球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运动C.运动越来越慢D.仍做圆周运动6.小明骑车由东向西前进,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他疾驶而过,那么小明相对于汽车来说,其运动方向是................................................................................................................. ()A.向东B.向西C.不运动D.无法判定7.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三个火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A.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向;B.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C.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D.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8.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下图所示,已知液体甲的质量小于液体乙的质量,则关于两种液体密度ρ甲、ρ乙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以上二种情况都可能9.一台已经调节好的学生天平,移动到另一张桌子上。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12)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12)【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小桶、水、溢水杯。
【实验步骤】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所受重力。
2、如图乙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读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3、如图丙,测出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
4、如图丁,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必会考点】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F、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G排、小桶所受的重力。
2、实验中溢水杯中一定要装满水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测得的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偏小。
3、为了实验结果更准确,怎么调整实验顺序?实验前先称量小桶重力,顺序为丁甲乙丙。
4、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5、如果用木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将实验图甲测物体重力这步去掉,直接将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
6、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经典题型】1.(2022枣庄)小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a)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
(2)小李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N 浮力空桶重桶与排开水的总重排开水重分析表中物体a、b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是:。
(3)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它所受浮力,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
(4)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由饮料瓶和吸管组成)、薄塑料杯(质量忽略不计)等器材,装置如图(b)所示。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2 电器设备使用中的物理问题(解析版)
专题12 电器设备使用中的物理问题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看到用到的电器设备有电视机、洗衣机、电饭锅、电脑、手机、电风扇、电炉子等成千上万中,电气设备工作时,用到许多物理知识,中考试题年年考,在解决这类物理问题会经常运用下列物理知识:1.自动开关断开时为保温状态,自动开关闭合时为加热状态。
依据是自动开关断开时电功率小于自动开关闭合时的电功率。
2.电器正常工作消耗的电能公式:W=Pt3.电器产生的焦耳热量公式:Q=I2R t4.电功率计算公式:P=I2R=U2/R=IU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6.凸透镜成像规律7.压强公式P=F/S【例题1】手机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电路,R 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U是手机工作部件两端电压,I是电路中的电流。
手机在工作过程中,电池的电压会发生变化,U与I的比值会随着I的变化而变化。
手机正常工作时,要对U和I进行监测。
若测量出U R,则( )A.只能监测U B.只能监测IC.既能监测U,又能监测I D.既不能监测U,也不能监测I【答案】B【解析】监测U R的变化,根据R的阻值可以算出电路中的电流I,并且手机电池的电压也是变化的,所以无法知道U的数值。
当电路中的电流I发生变化时,U与I的比值也会变化,即手机工作部件的电阻会变化,所以电压U无法监测。
【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使用它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
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这种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的是()【答案】A【解析】选项A是电磁感应现象,证明了磁可以生电,发电机的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选项B是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选项C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的关系,选项D是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使用手电筒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消耗了机械能,获得了电能,此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电磁感应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
【例题3】如图甲所示一种家用调温式电熨斗,工作过程中电源电压恒为220V,电熨斗金属底板质量为500g。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12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有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2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一、单选题1.(2022八下·朝阳期末)如图所示,使用不同的滑轮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之比为F甲:F乙:=3:2,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A.η甲:η乙=2:3B.η甲:η乙=3:1C.η甲:η乙=3:2D.η甲:η乙=4:32.(2022八下·乐亭期末)如图,在斜面上将一个重6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2N,斜面长4m,高1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过程中重物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运动过程中,拉力做的总功为6JC.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0.5N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5%3.(2022·扬州)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装置如图所示,欲使所测机械效率提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转轴加润滑油B.增加提升高度C.增大提升速度D.减小物体质量4.(2022八下·泰安期末)如图,斜面长3m,高0.6m,建筑工人用绳子在6s内将重500N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5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绳子的重力)()A.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 B.拉力的功率是50WC.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D.斜面上的摩擦力是50N 5.(2022·桂林)下列办法中,能提高如图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A.增大摩擦B.增大定滑轮重力C.增大动滑轮重力D.增大被提升物体重力6.(2022八下·德阳期末)如图所示是一辆东风牌汽车,其发动机功率为160kW,运送5t的沙石,以5m/s的速度从坡底匀速到达坡顶,已知坡长300m,坡高150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从斜坡底端到达坡顶的时间是6minB.汽车做的有用功为9.6×106JC.汽车上坡做的功为4.8×106JD.汽车运送沙石的机械效率大约是78%7.(2022·威海)如图所示,为了把两件相同货物搬运到汽车上,工人用相同材质的木板搭建了AB、CD两个斜面,用沿斜面向上的力将其中一件货物从斜面AB的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另一件货物用同样的方法沿斜面CD搬运。
2020中考复习 物理知识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二:简单机械(解析版)
2020中考复习物理知识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二:简单机械考点一:滑轮1.如图所示,小新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来匀速提升重物.已知小新的体重为500N,手臂能发挥的最大的拉力为600N,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若以图甲的方式提升一个重物,最多可提升重物的质量为 kg;若以图乙的方式提升一个重物,最多可提升重物的重力为 N.(g取10N/kg)2.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其中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起6m,则泥桶上升________m,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___N;机械效率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2.4×104J,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g=10N/kg)4.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的情况下,甲所用的拉力_______乙所用的拉力;甲滑轮组的效率________乙滑轮组的效率.(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如图所示是使用不同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F最大的是( )6.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F甲<F乙η甲=η乙B. F甲>F乙η甲>η乙C. W甲>W乙P甲>P乙D. W甲=W乙P甲=P乙7.小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A,使重为2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600N,小强所用水平拉力F=250N,在这个过程中( )A. 小强做的有用功为3600JB. 小强所用拉力F的功率为1500WC.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D. 重力做了12000J的功8.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挂在动滑轮上,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动滑轮的重、绳的重和大小均不计,且不考虑一切摩擦,g取10N/kg.求:(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2)若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多少?(3)物体A的密度是多少?9.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H(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与绳重)求:(I)动滑轮的重力G.(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减少钩码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如何变化?10.如图是小涛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__;(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________考点二:杠杆1.如图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则图中线段________是力F的力臂.2.轻质木杆AB可以绕O点转动,OA:OB=3:1,A端细线下挂300N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使木杆保持水平位置,且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零,在B点要用 N的力竖直向下拉.此木杆为___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或“等臂”)杠杆.3.如图所示,燕尾夹的臂AB=BC,用力摁住C 点打开夹子时,可将点_____ 看作支点,燕尾夹可近似看作_____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4.如图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动力方向”);吊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力是阻力.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两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大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挑一大桶水,则小和尚为减轻自己的负担,可以让自己往________移动一点距离或将水桶往________移动一点距离.(两空均选填)“前”或“后”( )是7.如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8.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B. 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C. 甘蔗放在a点比b点更易被切断D. 手沿1F方向用力比沿2F方向更省力9. 如图所示,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 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 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C. 左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D. 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10.如图所示,杠杆质量不计,每小格长度相等,O为支点,物体A是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当杠杆右侧挂一个重8N的物体B时,杠杆平衡,此时物体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0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7NB. A受到支持力为3NC. 物体B向右移动2小格,杠杆将继续保持平衡D. 物体B向右移动1小格,物体A受到的拉力增大2N1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__N;钩码总重G为1.0 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 m,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2)钩码从A点改挂在B点后,拉力作用点及拉力方向都不变,此时把相同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测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学习了杠杆知识后,芳芳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她所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为10g)、细线、刻度尺等.(1)她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此时铅笔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她应将细线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可以消除铅笔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测量时还有一个优点,请你写出:______________.(2)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后,她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做了几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上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________N,记录数据后,同桌的小李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________(选填“相符”或“不相符”).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芳芳接下来的做法应该是______(填字母,下同).A.改变力的大小 B.改变力的方向 C.改变力的作用点(3)如图乙所示,铅笔水平平衡后,芳芳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所示),她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如图丁所示),则铅笔________.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水平平衡考点三:斜面1.在山区常见到如图所示的盘山公路.修建盘山公路是利用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________的原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汽车在上坡时能够________.2.如图,快速发展的南昌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正在兴建地铁、地铁站台的设计方案,进站和出站的轨道都与站台构成一个缓坡.从能量利用的角度看,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什么?3.工人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500N的推力将重800N的物体匀速推上高1.5m的车厢,所用的斜面长是3m.求:(1)推力做的功;(2)斜面的机械效率.4.“测算简单机械的效率”实验.(1)下表是小明做“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录数据:①将表格中数据补充填写完整_________;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斜面,倾斜程度越高,拉同一个物体所用的拉力越大,机械效率越________.(2)请你尝试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①在图中用笔画线按最省力的方法组装好滑轮组_______;②设计一个记录此实验数据的表格_______.2020中考复习物理知识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二:简单机械参考答案考点一:滑轮1.如图所示,小新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来匀速提升重物.已知小新的体重为500N,手臂能发挥的最大的拉力为600N,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若以图甲的方式提升一个重物,最多可提升重物的质量为 kg;若以图乙的方式提升一个重物,最多可提升重物的重力为 N.(g取10N/kg)【答案】50;1200【解析】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使用定滑轮不省力F=G,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F=G;(1)知道人的体重,即人能施加的最大拉力,利用定滑轮拉力和物重的关系求以图甲方式最多可提升的物重;(2)知道手臂所能发挥的最大拉力为600N,利用动滑轮拉力和物重的关系求以图乙方式最多可提升的物重.解:(1)因为人的体重为500N,所以人能施加的最大拉力F=500N.因为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所以使用定滑轮F=G甲,所以图甲方式最多可提升重:G甲=500N;则m甲===50kg(2)因为手臂所能发挥最大拉力:F′=600N,又因为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使用动滑轮F′=G乙,所以以图乙方式最多可提升重:G乙=2F′=2×600N=1200N.故答案为50;1200.2.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其中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起6m,则泥桶上升________m,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___N;机械效率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 (1). 2 (2). 80 (3). 91.7%【解析】由图知道,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3h,即泥桶上升的高度是:h=s/3=6m/3=2m;手拉绳子的力是:F=(G物+G动)/3=(220N+20N)/3=80N;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100%=Gh/Fs×100%=220N×2m/80N ×6m×100%=91.7%3.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2.4×104J,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g=10N/kg)【答案】 (1). 15000 (2). 62.5%【解析】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是:W有=Gh=mgh=0.5×103 kg×10N/kg×3m=1500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η=W有/W电×100%=1.5×104J/2.4×104J×100%=62.5%.4.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的情况下,甲所用的拉力_______乙所用的拉力;甲滑轮组的效率________乙滑轮组的效率.(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 (1). 大于 (2). 等于【解析】由图知:甲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甲=12(G物+G动);乙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乙=13(G物+G动).所以甲所用的拉力大于乙所用的拉力.而甲乙两滑轮组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相同,所以额外功与有用功大小相等.根据η=WW W有有额,所以机械效率相等.5.如图所示是使用不同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F最大的是( )【答案】C【解析】设物体重力为G,A图中为斜面,则F1×4m=G×2m,故动力是:F1=0.5G;B图中为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是3,故动力是:F2 =G/3;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动力是:F3 =2G;在D图中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F4×4cosα=G×1×cosα,故动力是:F4=0.25G,所以动力最大的是C,故选C.6.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F甲<F乙η甲=η乙B. F甲>F乙η甲>η乙C. W甲>W乙P甲>P乙D. W甲=W乙P甲=P乙【答案】AD【解析】由图知道,甲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甲=3,乙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乙=2,因此相同滑轮的质量相等,提升物体的质量相等,故若忽略绳重与摩擦,则所用的拉力由F=(G+G动)/ n知道是F甲<F乙,故B错误;因为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且两物体提升相同高度,所以由W有 =Gh知道,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等,又因为克服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做的功为总功,由W总=(G+G动)h知道,两滑轮组拉力做的总功相等,即W甲 =W乙,故C错误;由η=W有/W总×100%知道,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关系是η甲=η乙,故A错误;因为提升相同物体到相同高度时的时间相等,所以由P=W总/t知道,拉力做功的功率关系为P甲=P乙,故D正确,故选D.7.小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A,使重为2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600N,小强所用水平拉力F=250N,在这个过程中( )A. 小强做的有用功为3600JB. 小强所用拉力F的功率为1500WC.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D. 重力做了12000J的功【答案】ABC【解析】根据题意知道,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600N,移动的距离是:s=6m;故小强做的有用功是:W有用=fs=600N ×6m=3600J,即A正确;由图知道,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3,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s=3×6m=18m,故拉力F的功率是:P=W/t=Fs′/t=250N×18m/3s=1500W,故B正确;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η=W有/W总×100%=fs/Fs′×100%=600N×6m/250N×18m×100%=80%,故C正确;因为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故D错,故选ABC.8.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挂在动滑轮上,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动滑轮的重、绳的重和大小均不计,且不考虑一切摩擦,g取10N/kg.求:(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2)若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多少?(3)物体A的密度是多少?【答案】(1)5N.(2)3N, 4N.(3)2.5×103kg/m3.【解析】(1)由G A=m A g=1kg×10N/kg=10N,由F=G A/2 =10N/2=5N;(2)对滑轮受力分析对A的拉力:F A=2×3N=6N,对A受力分析:F浮=G A-F A=10N-6N=4N;(3)由F浮=ρ水gV排得:V排=F浮/ρ水g=4N/1×103kg/m3×10N/kg=4×10-4m3,浸没:V A=V排=4×10-4m3,ρA=m A/V A=1kg/4×10−4m3=2.5×103kg/m3;答:(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2)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4N;(3)物体A的密度是2.5×103kg/m3。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的直线传播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的直线传播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B.树荫下有耀眼的太阳的光斑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D.斜插入水中的铅笔,水中部分向上弯了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镜花水月B.海市蜃楼C.杯弓蛇影D.形影相随3.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水中倒影B.手影的形成C.日食和月食D.小孔成像4.月食的形成原理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5.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利用了()A.光速太大B.光的反射C.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6.一个人沿街道步行经过某一盏路灯,在步行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将()A.保持不变B.逐渐变长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7.水边的柳树,我们既能在水中看到柳树的倒影,又能在地面看到柳树的影子,一天从早到晚,下列符合自然规律的是()A.影子在变,倒影不变B.影子不变,倒影在变C.影子不变,倒影不变D.影子在变,倒影在变8.车棚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车棚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B.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9.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有()A.发生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发生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上,因此整个地球都是黑暗的D.发生月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月球上,因此整个月球都是黑暗的10.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
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这种估算方法()A.是正确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B.是正确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C.是错误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D.是错误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11.夏季,暴雨时经常伴随闪电和雷鸣。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内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内能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2.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D.内能相同的两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D.热胀冷缩中“热”“冷”是指内能,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B.热传递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C.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D.若外界没有对物体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热量越多5.下列情境中,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使用热水泡脚感觉很舒服B.使用炭火烤羊排C.长时间高速行驶的汽车轮胎发热D.长时间放置在常温状态下的雪糕融化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7.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A.冬天搓手取暖B.烧水时水温升高C.锯木头时锯子发烫D.钻木取火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B.运动越快的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等的物体,内能相同D.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9.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减少,质量不变B.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加快C.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温度不变,内能增加10.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A.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C.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11.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B.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D.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12.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的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
(中考物理)浮力(测试)(解析版)-中考复习讲练测
专题12 浮力(测试)(解析版)(时间60分钟,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
A.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B.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差;C.液体(或气体)有质量;D.物体对液体(或气体)有压力【答案】B【解析】假设物体为一正方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正方体的上表面与液体(或气体)表面相平,这时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作用如右图:正方体的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处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同一深度处。
则h前=h后,h左=h右,所以由F=Ps=ρ液ghs可得:F前=F后,F左=F右。
即正方体的前面和后面受到的压力、左面和右面受到的压力是平衡力,合力为零。
而上、下表面都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由于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即:h下>h上。
∵F下=Ps=ρ液gh下s,F上=Ps=ρ液gh上s。
∴F下>F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比上表面大,其合力F合=F下﹣F上。
由此可知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上、下表面的压力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浮力。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C、D错误。
故选:B。
2.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在水底”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木块很轻,铁块很重;B.当静止时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C.当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D.当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答案】C。
【解析】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全浸于水中会上浮,到达水面静止后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而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铁块会下沉。
3.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的是( )。
A.大海中航行的轮船B.空中上升的气球C.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D.水中下沉的石块【答案】C。
【解析】因为浮力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空中上升的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太空中没有空气,故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不受到浮力,石块在水中尽管下沉,但仍然受到浮力。
2011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简化关键词,找准研究对象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了,它一定是针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在古诗词中,由于语言叙述方式不同,情景不同,所以给参照物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某一句诗词,我们一定要注重简化关键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谁,然后看该对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哪个物体运动或静止;了解了这些内容,判断就比较容易了。
例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句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分析] 这是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可简化为“青山出”,运动的物体是青山,这是以小船作为参照物而言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简化为“帆来”,帆是运动的,这是相对于青山或岸边而言的。
[答案] 小船;山或岸边。
例2 小明假期乘火车去旅游。
“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窗外的景物,他发现火车外的“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
这段话中有三处加了引号,这三处加引号的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分析]“火车开动”的意思是“火车动”,火车与车站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故选车站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可以判断火车是否开动,如选择房子、树木、站台等都可以;“一动不动”的意思是指小明在车厢里是静止的,这时他与车厢内物体间的位置没有改变,故选择车厢内的物体做参照物都可以,如车窗、车内座椅、小桌等;“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可简化为“树木退”,树是运动的,树木与列车的位置在改变,故选择车窗为参照物较好。
[答案]“火车开动”是以房子(或树木、站台)等为参照物;“一动不动”是以车窗(或车内座椅、小桌)等为参照物;“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是以火车为参照物。
例3 (2005年益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最新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习题含解析
专题13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1】(2018•聊城卷)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 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C. 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 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答案】C【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4)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2】( 2018年邵阳卷)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 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答案】C【解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B.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故B错误;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说法正确;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温度;故D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难点中心】温度、内能和热量是热学中三个基本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都用“热”来表示,但三者又有实质的不同,十分容易混淆,中考中出错率较高。
【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命题备考方略 专题12 电路识别与设计 电路故障题(含解析)
2020年物理试卷分类命题备考方略专题十二电路识别与设计电路故障题★命题诠释1。
电路的识别与设计电路识别与设计是中考试卷常见考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电路识别与设计在中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中考常以选择题、作图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2。
电路故障分析电路故障分析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每年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其原因是这类题目对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要求。
进行电路故障分析,要以电路动态分析为基础,而电路故障分析又是电路动态分析的载体,因此在中考备考过程中,将电路故障分析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
电路故障题在中考试卷中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时也见填空题.★题型解密1.电路识别:识别电路的方法有定义法、电流法、拆除法、节点法。
(1)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学会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
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
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
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
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2)由电路图连元件作图方法:先看图识电路:只有串和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
2024年中考物理考试题库(含解析和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考试题库(含解析和答案)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6分)1.(2分)新生婴儿的身高最接近()A.5nm B.5cm C.5dm D.5m【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的估测能力。
【解答】解:5cm或5nm的长度过小,不可能是婴儿的身高,所以选项A、B不符合实际情况。
5m的身高又过大,不可能是婴儿的身高,所以选项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5dm的长度概念和新生婴儿的实际情况。
2.(2分)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B.远树C.河岸D.山峰【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研究的是树的运动状态,“远树来”说明树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它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
故选:A。
【点评】此题中“不疑行船动”和“唯看远树来”两句研究的对象不同,所选的参照物也不相同,应注意区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的辨别之间的关系。
3.(2分)我市规划在攸县建造一座火力发电厂,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
火力发电所需要的煤不是()A.化石能源B.一次能源C.可再生能源D.不可再生能源【考点】K2:能源的分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煤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能源进行划分,能源的划分的类别不同。
煤属于化石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出的煤可直接利用,不需二次加工,是一次能源。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划分种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2分)如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A.木材、橡皮B.橡皮、金属C.石墨、金属D.木材、石墨【考点】HJ:导体;HK:绝缘体.【分析】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物理选择专题复习——电流和电路选择题(一)答案解析1.(2018•张家界)下列生活用品常温下可以导电的是()A.牙刷B.玻璃杯C.瓷碗D.铅笔芯【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解答】解:A、牙刷的材料是塑料,属于绝缘体;故A错误;B、玻璃杯的材料是玻璃,是绝缘体;故B错误;C、瓷碗的材料是陶瓷,属于绝缘体;故C错误;D、铅笔芯的材料是碳,属于导体;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为导体,哪些物体为绝缘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2.(2018•乌鲁木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C.得到正电荷D.失去正电荷【分析】当两个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多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少而带正电。
【解答】解: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当一个物体失去电子时,物体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得到电子时,物体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橡胶棒得到电子。
故选:A。
【点评】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另一个物体一定得到了多少电子,两个物体所带的电荷多少是相同的,电性是相反的。
3.(2018•温州)下列实物连接与电路图相符合的是(水果电池的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分析】原电路图中,两电池串联后给电池供电,分析符合条件的选项。
【解答】解:原电路图中,两电池串联后给电池供电:A、两电池是并联的,A错误;B、电池串联时,应将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即将铜片与锌片连接起来,B正确;C、两电池的正极连接在一起了,C错误;D、两个电池没有连入电路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池的连接方法,为基础题。
4.(2018•自贡)带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要求洗衣和烘干均能独立进行。
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分析】由要求洗衣和烘干均能独立进行可知,加热器和电动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电动机工作,再闭合S2时电动机和加热器并联同时工作,加热器不能独立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加热器工作,再闭合S2时电动机和加热器并联同时工作,电动机不能独立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电动机和加热器串联同时工作,再闭合S2时电动机工作,加热器不能独立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电动机工作,只闭合S2时加热器工作,电动机和加热器均能独立进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开关的作用,用排除法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5.(2018•通辽)某学校的前后两个门各装有一个开关,若前门来人闭合开关S1时传达室内红灯亮铃响,后门来人闭合开关S2时传达室内绿灯亮铃响,图中呼叫电路设计最佳的是()【分析】由开关的状态和灯与铃的工作状态,根据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答案。
【解答】解:前门来人闭合S1,红灯亮且电铃响,说明S1与红灯、电铃串联;后门来人闭合S2,绿灯亮且电铃响,说明S2与绿灯、电铃串联;无论红灯还是绿灯亮电铃都响,只需一个电铃,则电铃应位于干路、且红灯、绿灯并联、红灯与S1串联,绿灯与S2串联。
A、开关S1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即闭合S2绿灯不能亮,不符合题意;B、红灯、绿灯并联、红灯与S1串联,绿灯与S2串联,符合题意;C、两支中各有一个开关、灯泡和电铃,能实现题中要示,但需要两个电铃,不是最佳的设计,不符合题意;D、开关S1,绿灯和红灯都亮,电铃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要求,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灵活的判断开关的连接方式即可得到合适的电路。
6.(2018•重庆)小峻参加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设计了《自动火灾报警器》。
报警器中有热敏电阻R和保护电阻R0,其中R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火灾发生时,温度升高,导致电表示数变大而触发报警装置。
如图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图是()【分析】已知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电表示数变大,报警装置报警。
由此对各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知,温度升高,R的阻值减小,电表示数变大,报警装置报警,A、图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温度升高时R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电压表示数变小,不能触发报警装置,不合题意;B、图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温度升高时R电阻减小,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不能触发报警装置,不合题意;C、图中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温度升高时R电阻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大,能触发报警装置,符合题意;D、图中电流表将R短路,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温度升高时不能引起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电流表示数不变,不能触发报警装置,不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以自动火灾报警器为情景考查了电路设计,明确要求,正确分析电路的连接以及电表作用是关键。
7.(2018•绵阳)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甲与丙相互吸引,则()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分析】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分析即可,但应注意的是:若两小球相斥,则表明其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若两小球相吸,则有两种可能,即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解答】解:由于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都带正电;甲与丙相互吸引,因为吸引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即两球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综上所述,只有B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注意题干中没有声明轻质小球是带电体,且很容易漏掉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这种情况。
8.(2018•益阳)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两球带电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两球都带正电B.两球都带负电C.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负电D.若甲带负电,则乙可能不带电【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做出判断。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读图可知,两只轻质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说明两只小球带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若甲带正电,则乙带负电或不带电;若甲带负电,则乙带正电或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时要知道,如果是两球相互吸引,则可能是带异种电荷,也可能是有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9.(2018•达州)如图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负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C.b上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D.a上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分析】接触带电也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带负电的物体有多余电子,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物体a上的一部分多余电子会转移到b上;因为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瞬时电流方向b→a。
故选:A。
【点评】明确形成电流的条件和电流方向的规定,理解接触带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2018•德州)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选项图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分析】按下任何一个下车按钮时电铃都会发声,说明两个开关并联共同控制电铃。
【解答】解:A.图中其上面开关闭合后,会形成电源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两个开关并联后共同控制电铃,即任何一个开关闭合后,电铃都能发声,故B符合题意;C.图中两个开关若同时闭合,会造成电源短路,故C不符合题意;D.两个开关串联,即两个开关必须同时闭合电铃才能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要求,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灵活的判断开关的连接方式即可得到合适的电路。
11.(2018•辽阳)小明将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会互相吸引D.橡胶棒能带上电荷,说明橡胶棒是导体【分析】(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橡胶棒是绝缘体。
【解答】解: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起电是电荷在毛皮与橡胶棒间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正确;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会互相排斥,故C错误;D、橡胶棒虽然能带上电荷,但橡胶棒是绝缘体,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摩擦起电的有关知识,要对选项进行认真分析。
12.(2018•广州)如图所示金属球使小芳带电,则小芳()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C.得到原子核D.相互排斥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分析】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图中金属球使小芳带电,且头发都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都张开。
但头发所带电荷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深入理解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解答此题。
13.(2018•安徽)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分析】(1)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其张角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