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全套)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提纲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9b764165ce0508773213dd.png)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提纲力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属于弹力。
2.作用在物体上的,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
托两只鸡蛋的力约为N。
物理课本重约N。
4.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3):校正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符号“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7.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 ,其中常数用“g=”表示:质量为。
重力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g一般不同。
8.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利用这个特点可制成重垂线或水平仪。
9.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度有关。
势能和势能合称为势能。
10.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和与之相平衡的那个力大小相等,它是变化的........................。
11.物体滑动过程中,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与速度无关.........一般是不变的。
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动物体,因为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所以弹簧测力讦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12.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笔刀卷铅笔是滑动摩擦;鞋底制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脱粒时张紧皮带、刹车时握紧刹把目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机器相对滑部分加润滑油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安装滚珠轴承目的是把滑动变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4f4cb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d.png)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一、运动与力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与位置的关系2.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与结果的关系、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二、功、能与机械能守恒1.功的定义与计算:功的简介、计算公式、功率2.动能与机械能: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机械能定义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3.弹性势能:胡克定律、弹性势能与变形的关系4.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计算、重力势能转化与变化5.功和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滑坡和自由落体的分析三、运动的描述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平均与瞬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2.加速度与位移:位移和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3.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特点、斜抛运动的分析4.自由落体: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自由落体的分析5.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基本要素、离心力、向心力四、静电与电流1.静电:静电现象与电荷的产生、同性电荷和异性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力2.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与计算、电阻的定义与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3.电压和电功:电压的定义与计算、电功的定义与计算、欧姆定律4.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基本要素、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5.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的定义与计算、电能的定义和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五、光学与声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和漫反射2.光的成像:凸透镜的成像、凹透镜的成像、透镜组的成像3.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声速的计算4.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的反射、声音的吸收、声音的共振5.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保密通信、探测声源、利用声音控制机械以上是中考物理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运动与力、功、能与机械能守恒、运动的描述、静电与电流、光学与声学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你进行高效的物理复习,取得好成绩。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2e759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f.png)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1.物理量和单位-基本物理量:长度、时间、质量、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光强-衍生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力、功、能量、功率、压强、电压、电阻、电功率、焦耳定律、热容、线性热膨胀系数-常用物理量单位及换算2.物体的运动-一维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二维运动:速度的合成、加速度的合成、平抛运动、斜抛运动3.力和力的合成-力的概念和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离心力、向心力-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不平行力的合成4.能量和机械能守恒-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内能、热能、电能、化学能-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转化和损耗5.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第二部分:应用能力培养1.物理实验与观测-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数据处理-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2.物理学常识与应用-物理学与科技: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应用-物理学与环境保护:物理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第三部分:典型习题解析-针对中考物理试题进行解析,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解析典型题目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点、概念和计算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在考试中正确应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第四部分:实验指导-配备普通物理实验室条件下的常见实验,如光的反射、折射、成像,力的测量等-提供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第五部分:课外拓展-推荐与物理学相关的科普读物、电视节目和网站-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学习补充活动-提供科学实践探究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物理探究活动总结:。
【20210318】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全套)
![【20210318】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801903d7bed5b9f3f90f1cde.png)
象 (1)定义:
3、光 的 反 射
(2)相关概念
①法线: ②入射角
③反射角
(3)实验: (4)光的反射规律
① 内② 容③
①作用: 应用 ②计算:
(5)可逆性: (6)两种反射:
(7)反射元件
① ② 平面镜 球面镜
;实例: ;实例 :
凹面镜: 凸面镜:
; ;
;
;
;
; ;
;
(4)步骤:
;
①器材选取::
;
(5)注意: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
;变阻器
;
③变阻器在电器中的作用:
、
。
(6)变形
①只有电流表、没电电压表如何? ②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如何?
13
(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5、安全用电
①定义: (2)断路:
②特点:
欧
①定义:
(3)短路:
姆
②特点:
定
③危害:
律
①
(4)灯泡种类: ②
(1)规律:
2、光
(均与介质含义:同一种介质,这种介质密度均匀)
的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解释:
小孔成像
;
传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例子::
播 (4)光线
①定义: ②两种光线的表示方法:
a、点光源:
现
(5)光速 ①定义:
b、平光源:
a、真空式空气中:C= ②光速大小: b、在水中:C=
c、在玻璃中::C=
; ;
; ;(测焦距方法:) ; ;
①目的: 1、实验 ②器材:
③步骤: ④结论: ⑤注意: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编(68页)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编(68页)](https://img.taocdn.com/s3/m/ad7df32333687e21af45a993.png)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编(68页)㈠、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㈡、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56aa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e.png)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一、力与运动1.速度与加速度a.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b.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c.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牛顿第一定律a.物体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c.物体受合力作用的情况3.牛顿第二定律a.物体运动状态与合力的关系b.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c.牛顿第二定律与惯性质量之间的关系4.牛顿第三定律a.力的产生与受力对象的关系b.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二、力与压力1.压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压力与面积之间的关系3.浮力的产生及其作用规律4.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三、能量与功1.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功与力的关系3.功与距离的关系4.动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5.动能与速度的关系6.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7.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应用四、电学基础知识1.电荷的基本性质2.电流的定义及计量单位3.电压的定义及计量单位4.电阻的定义及计量单位5.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6.串联与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规律7.雷诺定律的内容及应用五、静电学1.常见静电现象及其解释2.电荷守恒原理的内容及应用3.电场的概念及电场强度的计算4.远离电荷的电势能的定义及计算5.电势差的定义及计算6.电容的定义及计量单位7.并联与串联电容的计算公式及规律六、热学1.温度与热量的概念2.热能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3.热量的单位及计量方法4.热量与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及应用5.升华、凝固、熔化等相变现象的规律6.热量与物体的热容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提纲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e2603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f.png)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提纲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提纲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一)声学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热学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光学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最全中考物理知识点提纲汇总
![最全中考物理知识点提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ee13ed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7f.png)
机械运动1.长度的测量及单位:刻度尺,单位:m。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能估计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值)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时间的测量及单位:秒表,单位:s。
7.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求解实际问题,1m/s=3.6km/h。
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频率的单位:赫兹Hz,大小意义:1s振动的次数。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地震发出次声波;(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1d95f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9.png)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速度与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3.速度与时间图像的描绘与计算4.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5.平抛运动的描述与计算二、力与压强1.力的概念与测量2.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6.力的大小与方向7.压强的概念与计算8.杠杆原理三、浮力与密度1.浮力的概念与计算2.物体浮力平衡条件3.密度的概念与计算四、机械能与机械功1.功的概念与计算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3.机械能与能量转化4.机械能守恒定律5.能量利用及能量转化率五、热能与温度1.热能的产生与传播2.温度的概念与计量3.物质内能与温度4.第一物态定律5.温度计的使用6.定压过程、定容过程与定量过程六、力学功与弹簧弹力1.力的功与功率2.弹簧弹力的描述与计算3.弹簧弹力的伸长与应力七、电路与电能1.电流的概念与测量2.电池的连接与电路图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4.电功与电能5.电阻的概念与计算6.灯泡的连接及功率八、声音与光学1.声音的传播与强度2.声音的反射与回声3.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4.光的折射与光密度5.光的成像与凸透镜九、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实验和规律2.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3.电磁感应与电流方向4.电磁感应与电能转换十、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分子与原子结构2.元素与化合物3.单质与混合物4.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5.酸、碱及盐的性质以上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9e998a052d380eb63946d33.png)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4.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5.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6.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7.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8.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9.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3.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4.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5.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7.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8.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e7c6d19376baf1ffc4fadd7.png)
专题一测量力与运动要点提纲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1.长度(l ,s ,h ):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 ):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 、T ):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 );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 ):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 3);6.力(F 、G 、f 、N ):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 ):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 ):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 ):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10.电能(W ):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 )=60分(min )=3600秒(s )1米(m )=10分米(dm )=102厘米(cm )=103毫米(mm )=106微米(μm )=109纳米(nm )1平方米(m 2)=102平方分米(dm 2)=104平方厘米(cm 2)=106平方毫米(mm 2)1立方米(m 3)=103立方分米(dm 3)=106立方厘米(cm 3)=109立方毫米(mm 3)注意:立方分米(dm 3)和升(L )等价,立方厘米(cm 3)和毫升(mL )等价。
1千克(kg )=103克(g )=106毫克(mg )=109微克(μg )1安培(A )=103毫安(mA )=106微安(μA )1伏特(V )=103毫伏(mV )=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 )=3.6×106焦(J )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初中物理知识总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知识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c72cd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3.png)
初中物理知识总复习提纲1.物理基本概念1.物理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物质的分类与性质3.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4.物理实验与观测方法2.运动学1.位移、速度与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3.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4.合成运动及合速度3.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与性质2.弹簧的弹性力与胡克定律3.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4.牛顿定律与力的合成5.平衡力与力的分解6.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4.压强与浮力1.压力与压力计2.大气压力与气压变化3.浮力与浮力原理4.水中物体的浮沉5.力学的工作与能量1.力的做功2.功和能量3.动能与势能4.能量守恒定律5.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6.机械波动1.波动的概念和性质2.机械波的传播与速度3.声波的特性与传播4.声音的产生与接受5.光的传播与速度7.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定律与像的成因3.光的折射定律与像的成因4.光的折射现象8.光的色散与光学仪器1.光的色散与光谱2.光的成像原理与应用3.眼睛的调节与视力9.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电流与电路3.电阻与电压4.欧姆定律与电功率5.并联与串联电路10.磁学基础1.磁性材料与磁场2.磁感应强度与磁力3.线圈磁场与电磁感应4.电磁感应定律5.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1.物理光学1.干涉现象与干涉定律2.衍射现象与衍射定律3.原子与光谱分析4.激光与光通信技术12.热学基础1.温度与热量2.热能与功3.热传导与热对流4.热辐射与黑体辐射13.热学中的气体1.理想气体定律2.气体状态方程3.理想气体的压力与温度4.气体的压强与密度5.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压过程14.热力学中的功与功率1.功的概念与计算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3.水的蒸发与沸腾4.平衡与稳定15.题型总结1.选择题专项训练2.填空题专项训练3.解答题专项训练。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3dec65a8114431b90dd8b4.png)
专题一测量力与运动要点提纲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1.长度(l ,s ,h ):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 ):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 、T ):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 );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 ):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 3);6.力(F 、G 、f 、N ):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 ):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 ):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 ):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10.电能(W ):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 )=60分(min )=3600秒(s )1米(m )=10分米(dm )=102厘米(cm )=103毫米(mm )=106微米(μm )=109纳米(nm )1平方米(m 2)=102平方分米(dm 2)=104平方厘米(cm 2)=106平方毫米(mm 2)1立方米(m 3)=103立方分米(dm 3)=106立方厘米(cm 3)=109立方毫米(mm 3)注意:立方分米(dm 3)和升(L )等价,立方厘米(cm 3)和毫升(mL )等价。
1千克(kg )=103克(g )=106毫克(mg )=109微克(μg )1安培(A )=103毫安(mA )=106微安(μA )1伏特(V )=103毫伏(mV )=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 )=3.6×106焦(J )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5
和控制
、声的利用
、光 的 传 播 (1
(2、光
的
反 (3)实验: 射
(4(5
(6 (7
、平 (1)实验:
面 (2)特点:① ;② ;③ ;④ ; 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 、作图: ;b 、求距离 ;c 、求速度; 成
(
4)平面镜应用: ; ; 像 (1 、光 (2 的 折 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②求角 ③解释现象 (4)实验: (5
(1)光的色散 、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 (4)颜料的颜色:
7、
(1)光谱:
看 不 (2)红外线 见
的 (3)紫外线 光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透
镜
凸
透
镜
4、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 1、
眼
睛 (三) 与 远视眼 应 眼
镜
用 眼镜的度数:
2、显微镜
3、望远镜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四章物态变化
1、(1
温(2)温度两种①摄氏温度(
度表示方法
②热力学温度(T):单位:符号
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1)制作原理:
温(2)种类
度
计
(1)物质的三种状态:;
(2
②凝固
③熔化时热,凝固时热。
应用实例:。
①汽化
(3)
汽
化
和
液
化
①升华(4)
升
华
和②凝华凝
华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
(2)种类: 负电荷: ;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 1、 ③ ;
电 荷 (5)电荷量
(6)中和: ;
(7)原子的结构
(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
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4)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
(5)导体与绝缘体
(6)单位及符号: 、 、 、 、 、 ;
(7 ( 8 )2、 电 流
(9)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
(2
(3)三种状态: 3、 电
路
(4)电路图
(4)电路两
种基本联 系方式 3、 电
路
(5)实验:
(6)探究实验的过程: 、 、 、
、 、 、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六章电压电阻
1、概念
2
、单位:
3、生活中常风的电压
4、测量
5、实验:(探究过程)
6、电压特点:
1、概念: ;符号: 。
2、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 决定, 而与具 无关。
4、一些导体的电阻:小灯泡
;白炮灯 铜导线 。
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 、 、 、
6、电阻的种类
7、探究实验:
二、
电 阻 (R ) (1)主单位及符号 ;
(2)常用单位及符号 ;
(3)进率:1M = K =; 1K =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
a 、种类: 、
b 、读数法: ;
c 、优缺点: ;
①电阻箱 ②滑动变
阻器
a 、电路符号:
b 、结构: ;
c 、原理: ;
d 、铭牌: ;
e 、接线方法: ;
f 、使用注意: ;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七章欧姆定律
1、探究实验:
2、欧姆定律
3、电阻的串
联与并联
(2)关联
4、伏安法
测电阻
(1
5、安全用电 (3)短路:
(4
(5)雷电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网络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5)进率:1m 2= dm 2= cm 2 1P a = N/ m 2 (6) 50 P a 意义: 。
(7)增大压强方法
(6
(7 (8)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规律: ;
(9)应用: ; 。
(10
1、定义: ;方向: 。
2、大小
3
、浮力大小与 有关;与 无关。
二、 4
浮 力
5、应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势能: 。
7、动能和势能转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十六章热和能
1、物质由组成;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1
(2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1、
2
3、内能的大小与、、、、有关,同一物
体的内能只与有关。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5、
改变(1
物体
内能
方法
(2)做功
6、热量: 1、实验结论: ;
2、定义: ;
3、单位和符号: ;单位意义: ;
4、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 性。
同种的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与它的 ; ; ; 无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下的比热容不同。
5、让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 ;
6、以比热容表中能找出的规律:。
7 (4)内能昨用的两种方式: 和
(1)定义: 。
2、热 (2) 机
⑤能的转化: 。
(3)热机的效率①定义
3、能量的转化和律恒:(1
(2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第一次能源革命: 。
、第二次能源革命: 。
、第三次能源革命: 。
、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21世纪的能源趋势:
、原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①
、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条件②
③
④
4、未来理想的能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