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管理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5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5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第一条废材料和废物料要集中管理,放在指定场所或容器,减少散失或漏失,对被污染的土壤应及时妥善处理。

第二条化学处理剂应有专人负责严格管理;有毒化学处理剂除必须设明显标志外,还要建立收/发登记制度。

第三条不用的废机油和清洗用废油,应集中回收储存,严禁就地倾倒。

第四条作业场所应保持无废料和杂物,所有废料、杂物和垃圾应放置在合适的容器中,统一在指定地点堆放处理。

第五条所有暂时不用的设备、材料应当存放起来并保持整洁。

第六条保持挖掘路基、运输道路、厂区、垃圾处理区、取土区和其他工作区域的无尘。

第七条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噪声,使用适当的方法来降低噪声污染。

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____分贝,特殊设备最高不得超过____分贝。

第八条作业场所的噪声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应采取特殊的隔音措施,并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员工尽量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第九条对装置中的无机、有机废水非正常性排放,需办理《“三废”非正常排放单》后方可排放至废水处理装置,无机、有机废水装置在废水处理达标合格后方可对外排放。

第十条在排放烟、尘或其他大气污染物时,遵守当地政府部门的法律和法规及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使一部分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得到有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

使一部分不能利用的污染废弃物,由HSE管理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合理处置。

控制非正常途径的流失,杜绝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管的一系列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保护:包括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禁止和限制燃烧等活动、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等。

2. 水环境保护:包括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限制水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保护水资源等。

3. 土壤环境保护:包括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加强土壤修复工作等。

我国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PPT(46张)

我国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PPT(46张)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
环境统计
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加 工、处理,用数据反映并计量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 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
环境统计
•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加强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的组织和 管理,保证信息能力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 义。 – 《办法》共十三章五十九条,对建设项目的组织 保障、招标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运行管 理、法纪保障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 要体现前瞻性、综合性和兼容性,为实现“数字 环保”目标奠定基础。有关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 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以信息化推动“数字环 保”,真正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不断提高 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
环境规划
• 环境规划的类型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按照环境组成要素划分 水质污染防治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 按照区域类型划分 区域环境规划 流域环境规划 长远环境规划
按照规划时段划分
中期环境规划
短期环境规划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
环境规划
• 基本原则 – 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 指导 – 环境目标要有可行性 – 综合分析,整体优化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 – – – 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完整性:测量数据与预期的或计划要求的符合程度; 可比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得的测量数据与处 理结果要能够进行比较研究; – 代表性:要求所监测的结果能表示所测的要素在一 定时期中的情况。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

环境管理条例

环境管理条例

环境管理条例环境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境内从事环境管理活动的外国企业、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进步的有机统一。

第四条国家制定环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将环境影响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第二章环境规划和评价第五条地方政府应制定环境规划,明确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环境规划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为环境管理提供指导和支撑。

第六条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新开工建设项目和重大改造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七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社会影响等因素,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充分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章预防污染和减少排放第八条所有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预防污染的措施,合理使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第九条工业企业和农业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第十条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生态保护和修复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确保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湿地保护是保护水源地和自然调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防止湿地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第十三条森林、水域、草地等生态系统应当加强保护和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第五章环境监测和执法第十四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1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态环境标准的制定、实施、备案和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要求。

第四条生态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在全国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其他生态环境标准。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在发布该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有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应当依法优先执行地方标准。

第五条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其他生态环境标准,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发布。

法律法规未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以推荐性标准的形式发布。

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必须执行。

推荐性生态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或者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引用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的,被引用的内容必须执行,推荐性生态环境标准本身的法律效力不变。

第六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评估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开展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备案,指导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保护操作规程

环境保护操作规程

环境保护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环境保护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运营、服务等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环境资源,减少污染和其他环境破坏行为。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注重防范污染的发生,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第四条所有单位和个人应树立绿色发展、节约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主体的责任义务,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条在进行各类工程建设时,应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并严格执行。

第六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土地破坏和植被破坏情况,严禁非法采矿和乱堆乱放。

第七条工地物料运输应加强车辆管理,控制尾气排放,减少粉尘污染。

第八条水资源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划,减少浪费。

污水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

第九条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应进行保护,严禁乱伐乱砍、乱捕乱杀等破坏行为。

第三章大气污染治理第十条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应使用清洁燃料和低污染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第十一条工厂和矿山等企事业单位应配备污染治理设施,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第十二条机动车辆应定期进行排放检测,严禁使用高污染排放车辆。

公共交通工具应优先使用。

第十三条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严重的物品,并加强相关执法监管。

第十四条林火防控工作应加强,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灭工作。

第四章水污染治理第十五条生产企事业单位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第十六条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第十七条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应加强,防止污染源侵害水源。

第十八条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得到重视,严禁乱捕乱杀水生动物。

第五章固体废物管理第十九条生活垃圾应进行分类处理,实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

第二十条工业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按规定进行处置。

禁止非法倾倒、焚烧和填埋。

化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书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化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书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第八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专业管理。

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力度,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环境监测是工业污染防治的依据和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和信息基础。

加强项目污染监控工作,是了解和掌握企业排污特征,研究污染发展趋势,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8.1环境管理8.1.1环境管理要求本次评价提出项目中在各个阶段的具体环境管理要求见表8.1-1。

8.1.2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排放管理要求8.1.2.1项目组成结合国家排污许可制度的相关要求,本次工程组成见表8.1-2。

工程原辅材料组分详见表8.1-3至表8.1-6。

表8.1-2 工程组成一览表表8.1-4 工程原辅材料组分一览表(其他液体助剂)表8.1-5 工程原辅材料组分一览表(粉体助剂)8.1.2.2污染物排放清单结合国家排污许可制度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完成后全厂环境影响社会公开的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8.1-7至表8.1-11,工程排气筒位置示意图见图8.1-1.。

图8.1-1 工程排气筒位置示意图表8.1-9 工程完成后全厂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表8.1-10 工程完成后危废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8.1.3工程总量排放情况按照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4)179号文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xx省环保厅豫环文(2015)18号文x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行业建设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采用绩效方法核定。

其他行业依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本项目属于其他行业,应按照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核算。

8.1.3.1废水中总量控制指标本过程属于精细化工行业,目前还没有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只能以实际排水量计算。

环境保护管理规程范文(3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程范文(3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程范文一、总则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以规范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管理责任2.依法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和权力,并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

3.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需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环境监测与评估4.实施常规环境监测,对污染源进行定期排放监测,全面掌握环境状况。

5.开展环境评估工作,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项目合规并防止环境污染。

四、污染物排放控制6.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各类污染源的排放限值和监管措施。

7.建立完善的污染物监测和排放报告制度,强化对 polluters 政府在污染源头进行管理和排放行为的监管力度。

五、环境事故应急管理8.建立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响应迅速有效,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环境损害。

9.组织定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六、生态修复与保护10.采取治理措施,依法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恢复被破坏的生态功能。

1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七、环境宣传与教育12.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13.组织培训,提高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八、监督与执法14.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依法追究责任,保障环境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5.建立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九、法律责任16.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加大对污染者的处罚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法律效果。

17.对环境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打击环境犯罪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十、附则18.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确保“一控双达标”全面实现,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能源节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第三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全过程、集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各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具体要求,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____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单位。

第二章环境保护机构与职责第五条____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根据公司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及经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同时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职责,是领导和协调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决策机构,由公司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

公司安委员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二)组织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

(三)负责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考核。

(四)审定重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五)协调公司所属各企业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公司安委会设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____公司生产技术部,代理安委会管理公司日常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公司安委会环境保护管理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一)定期组织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执行《河南____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向安委会汇报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传达并组织落实安委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企业标准、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管理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环境监测与管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对空气、水、土壤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它能够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及时掌握环境污染源和传输路径,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监测的手段和方法环境监测手段包括实地采样、实验室分析、遥感监测等。

实地采样是通过收集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室分析则是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遥感监测则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大范围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

四、环境监测的应用领域环境监测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预警等领域。

例如,通过监测空气质量,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通过监测水质,可以判断水体是否适合生活和工业用水;通过监测土壤质量,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五、环境监测的挑战与问题环境监测面临着技术手段、数据质量、监管能力等一系列问题。

例如,现有监测手段无法全面覆盖所有污染源;监测数据受监测点布局及设备维护等因素的影响;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

六、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环境管理是通过对环境影响因素的控制和调控,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它能够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健康。

七、环境管理的策略和方法环境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包括法律法规制定、经济手段引导、技术创新等。

法律法规制定可以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和标准;经济手段引导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环境补偿等方式激励企业减少排放;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八、环境管理的实施和效果环境管理需要在公众参与和政府监督下进行。

通过加强监管和落实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例如,多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九、环境监测与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与管理也将发展壮大。

未来,环境监测与管理将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提高监测手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工业园区环保管理制度

工业园区环保管理制度

工业园区环保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业园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管理机构,负责全方位监督、监测、处罚工业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门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环保管理能力,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第五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保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六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门的环境监测设备,并且建立相应的监测站点,对工业园区内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

第七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园区环境进行定期评估,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八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环境监测与评估档案,将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进行归档保存,并且向相关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

第三章污染防治第九条工业园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建立污染排放、废水处理设施,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第十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第十一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污染物排放数据台账,定期公布和报送排放数据,并与相关部门保持通畅的信息沟通。

第四章生态修复与保护第十二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对园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确保园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十三条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保护和修复园区内的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资源,加强对园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十四条工业园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合园区管理机构的工作,对周围环境进行保护,防止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3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3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是指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下面是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内容,共计____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和国家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实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发展,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三条国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和监督制度,推进环境保护法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高环境保护法规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条各级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构,落实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能力。

第五条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对环境保护工作有义务和责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水平,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第七条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科学规划、系统管理、集约利用、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综合施策,综合治理。

第二章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第八条国家实施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

第十条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提高环境保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国家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环境质量状况,保障公众知情权。

第十二条国家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和修复,推动生态环境修复、生态补偿、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第十三条国家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加强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理。

第三章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十四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第八章-环境评价

第八章-环境评价

一 环境评价的方法
2、指数评价法——最早使用的方法
(1)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 PC S
P为环境质量指数;C为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该污 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某一数值或标准。
如果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且相互没有激励或抑制,则环 境质量指数可以各污染物质量指数的和来表示:
PC 1C2 Cn Ci
三 环境评价的分类
2 按评价参数分:
卫生学评价; 生态学评价; 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学污染物)评价; 物理学(声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等)评价; 地质学评价; 经济学评价; 美学评价等。
三 环境评价的分类
3 按评价区域分: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农村环境质量评价; 流域环境质量评价; 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工矿区环境质量; 交通环境质量评价
素等给予考虑和评估,有时在没有充分资料情况 下,作出定性和定量的估计。
3 专家评价法
(3)一般评价步骤
确定评价主题; 编制评价事件一览表; 选择专家(一般10~50人); 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专家匿名函询); 结果的处理与表达。
二 环境评价的程序
1、三个方面的工作: 环境调查、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 2、调查、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内容: 污染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效应; 3、总的评价程序: 调查——监测——评价——综合防治
Mi=Pi+ Ri+Bi+Wi Wi除以总产品数就得到单位产品的污染物量wi。
4、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2)排污系数法 排污系数法有三类:单位产品基、单位 产值基和单位原材料基
已知某行业某产品的产量、产值和原材 料消耗量,乘以相应的排污系数即为污 染物排放量。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5篇)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5篇)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保障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体、社会组织等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四条国家、地方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

第六条个人应当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第三章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第七条地方政府应当设立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公布监测数据,并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预警。

第九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环境污染投诉举报制度,接受公众的环境投诉和举报,并及时调查处理。

第四章环境保护措施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环境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对污染物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五章环境修复与复原第十三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修复与复原计划,加强对环境修复与复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第十四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修复与复原计划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复原。

第六章环境保护的奖惩机制第十五条对于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镇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4篇)

镇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4篇)

镇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镇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实行科学管理、顺畅运行、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本镇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和政策;(二)负责环境保护目标的划定和监测评估;(三)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四)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排污许可和执法检查等工作;(五)组织应急响应和环境应急管理;(六)负责环境监察和环境违法处理;(七)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八条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定期组织会议,研究解决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第三章环境保护规划和目标第九条制定镇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包括空气、水、土壤、噪音、固体废物等方面的保护目标和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第十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提高环境质量,防治污染。

第十一条制定并实施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和评估。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第十二条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条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

第十四条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环境监管,依法惩治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联合有关部门,落实环境保护资金,支持环保投资和科研攻关。

第五章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第十六条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

第十七条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宣传活动。

环境监测管理标准

环境监测管理标准

环境监测管理标准一、引言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它对于保护环境、预防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准确性和可比性,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监测管理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环境监测的各项标准进行论述。

二、环境监测计划1. 监测目标环境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目标,包括监测的区域范围、监测的环境要素等。

监测目标应符合环境保护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2. 监测内容环境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的内容,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应与监测目标相一致,能够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的情况。

3. 监测指标与方法环境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监测标准。

监测指标和方法应科学合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比性。

三、环境监测现场操作规范1. 人员培训与资质环境监测现场操作应具备专业训练与资质认证。

人员应熟悉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标准操作流程,并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

2.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维护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并保持良好的维护状态。

校准和维护工作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样品采集与保存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采集后的样品应妥善保存,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四、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与评估1. 数据记录与储存环境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记录和储存,并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数据记录应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测参数和结果等重要信息,以方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2. 数据质量的评估与控制环境监测数据应经过质量评估,并参考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数据处理。

对于错误或异常数据,应及时进行排除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环境监测数据应进行科学分析,并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的描述、分析结果和结论,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建议。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5月29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8年5月29日公布1998年7月1日起施行)颁布日期:19980529 实施日期:19980701 颁布单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城市环境保护第六章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遵循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并把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六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制定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不低于上年度全国平均水平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

第七条执行和制定国家、地方的环境保护优惠政策,鼓励开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和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培养环境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树立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社会道德风尚。

第八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对污染和损害环境的行为有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因环境污染危害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环保管理制度范文

环保管理制度范文

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石化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汇编目录第一章环境保护责任制度3第二章环保设施管理制度10第三章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制度13第四章环境保护统计暂行规定14第五章环保例会制度17第六章排污费缴纳及环境保护资金申请管理制度18第七章设备检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0第八章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2第九章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制度24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制度2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检查与考核细则282第一章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一、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职能管理部门、所有员工、外来劳务人员、外来实习及检修人员。

二、职责1、公司环保工作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实行各职能部门相协调、各级行政领导负责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各级人员和职能部门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都有保护环境责任和义务,同时向各自主管领导负责。

3、公司的所有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各自的环保职责,做到各有职守、各负其责。

三、各级各类人员环保职责(一)总经理环保职责1、总经理是公司第一环保责任人,对公司的环保工作负全面责任,认真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2、审查和批准大中型环保治理项目。

3、组织制定、建立健全公司环境保护责任制。

4、监督、检查公司的环保管理工作,及时消除环境污染事故隐患。

将环保工作纳入综合考核中。

5、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环境污染事故。

(二)主管环保工作的副总经理的环保职责1、协助总经理做好环保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适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组织评审并批准公司的。

2、直接领导安全环保部的工作,及时组织并研究解决环保方面存在问题。

3、重视环保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公司的环保管理水平。

4、审批环保设施停运申请,审批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统计表,审批排污申报等外送材料。

35、组织评审开停车方案及维修计划中的环保措施。

6、负责组织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上报工作。

7、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绿色管理制度范本

绿色管理制度范本

绿色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规范员工环境意识,促进公司可持续经营,特制定绿色管理制度。

第二章环境责任人公司应设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环境责任人,具体岗位如下:1. 环保负责人:全面负责公司环保工作,并带领环境保护专业团队。

2. 生产部门主管:负责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事宜,并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3. 管理部门主管:负责办公环境保护工作,并制定办公场所使用规范。

4. 食品质量检测员:负责检测公司食品残留物。

5. 经理层领导:负责全面监管绿色管理制度的实施,并除此之外增加公司环保计划与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

第三章环境标准1. 公司应遵守所有国家和地方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司产品和服务符合环保要求。

2. 公司应遵守所有的生产工艺标准和环境标准,确保公司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公司应于每年度初定期制定环境规划、目标和计划,以执行绿色管理措施。

4. 公司应注意节约能源、使用水资源、节约用纸等,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废弃物处理1. 公司员工在办公场所内产生的废弃纸张不得乱丢,必须收集好并送到专门处理机构处。

餐厅内的菜渣、食品残渣等也需分类妥善处理。

2. 为防止政策法规肆意变动,废弃产品造成影响与影响修复较难,公司应缩小废弃物体积,采用统一处理程序,定期实施废弃物处理。

3. 公司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通过产品生命周期评估、降低材料使用量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环保培训1. 对于公司新聘人员进行基础环保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环境管理方针,消除环境污染危害的不良影响,塑造员工的环保意识。

2. 对于部分岗位员工进行专业的环保学习和培训,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环保绿色化。

3. 定期开展内部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第六章环保审计1. 公司应建立绿色管理审核制度,每年对公司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一次详细的审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强化环境管理.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三)我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6、排污许可证制度
7、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8、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四)执行手段 1、行政干预:环境保护部门经常采用的手段。 2、法律手段:环境管理强制性的措施 3、经济手段: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措施 4、环境教育: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5、技术手段:
(二)废水监测分析方2、噪声监测:测量仪器有声级计、频率分析仪、自动
记录仪和磁带记录仪等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第三节 工业环境管理
知识点: 1、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 2、掌握我国的三大环境政策和八项环境
管理制度。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1、按照环境质量标准推导排放标准 2、按照实际工程控制水平制订标准
(二)排放标准
为防止污染保护环境而对污染物排入环境所作的 限制规定。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
1、废气排放标准 2、废水排放标准 3、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四、环境保护基础与方法标准
基础方法标准是为制订、修订和执行各项 环境标准而提出的基本原则、监测分析方法 以及名词、术语和符号等有关规定。
(二)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 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Ⅰ、Ⅱ、Ⅲ、Ⅳ、Ⅴ五 类。
3、噪声标准:白天和晚上最高允许的噪声值分别为
70dB(A)和55dB(A)。在不同场所和噪声源附近的最高
允许噪声值不相同。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三、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排放标准的制订方法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一、工业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
是指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用行政、经济、 技术、法律和教育的手段,对人们的社会活动 进行控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 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我国的三大环境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谁污染谁治理;
2、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3、按污染介质和被污染对象分:水质控制标准、 大气控制标准、噪声控制标准、废渣控制标准、土 壤控制标准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二、环境质量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的制订
以环境基准为依据,同时考虑总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 不同目的和要求,规定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容许含量。
(一)废气监测采样
《固定污染源排放气体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 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规定的分析方法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1、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1)直接采样: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或测定方法的灵 敏度较好时采用。
(2)浓缩取样: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较低和毒性较 大,而目前又无足够灵敏的测定方法。
2020/11/27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2、颗粒物的采样方法
(1)降尘:①干法(用英国规定的降尘计,简称BG 法);②湿法(采用美国式的降尘罐和广口瓶,DJ法)。
(2)飘尘:使空气以一定的流量通过过滤材料(如滤 膜、滤纸等),将飘尘捕集下来称量。
(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三、水体污染的监测
• 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 出台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32字方针 。
• 1982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 “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项基本 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 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 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和“八项制度” 。
(一)废水监测采样
1、采样点选择:《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一 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 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2、采样频率:生产周期小于8小时,每2小时采样一次; 大于8小时,每4小时采样一次;其他污水采样,每24小 时不少于2次。
3、采样方法:手动采样和自动采样器采样。
1、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的关系 P203
2、生物监测法 P203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
1、鉴定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检 验和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的现状和趋势,制定防治污 染的对策。
3、对环境污染作出评价,为环境污染的预测预报提供 数据和资料。
(五)企业环境管理遵循的基本方针 1、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2、环境管理要贯穿生产建设的全过程; 3、控制污染要以预防为主; 4、环境的专业管理同群众管理相结合; 5、企业环境管理要同区域环境管第八章理环境相标准结环境监合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 测和工业环境管理
2020/11/27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 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 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分类
1、按国家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分: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标准
4、积累环境本底的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不断修改
环境标准提供依据。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
1、按分析方法分: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 物法
2、按监测性质分:研究监测、监视监测、特种监测
3、按监测对象分: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 噪声监测等
二、大气污染的监测
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只有国家标准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第二节 环境监测方法
知识点: 1、明确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的关系; 2、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 3、了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监测方法。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地震灾区地表水 环境质量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技术指南(暂 行)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环境监 测管理办法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国家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环境 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技术路 线
•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 准 固体废物监测方法标准 噪声环境监测方法标 准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 准 其他监测方法标准 空气监测技术路线 地表 水监测技术路线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
第八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 管理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