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框架柱柱头压碎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某工程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案例

某工程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案例

案例1-3 某工程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案例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外加剂、混凝土养护1.工程概况广东惠州市某学校教学楼工程为六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9080m2,抗震等级三级。

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及主体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0商品混凝土,由本地一家商品混凝土厂提供,运距约为5公里。

外墙采用MU10多孔砖,内墙采用MU2.5空心砖,合同约定基础以上总工期为140天。

2.事故的发现结构封顶之后,施工单位对第四层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用回弹法检测,发现回弹值不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该层柱28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4~27N/mm2,不满足混凝土强度验收要求。

经计算,截面为500×500mm的中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部分边柱承载力也不够。

3.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对此次施工质最问题的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出现质量问题的混凝土于7月某日浇铸,当日气温24~30℃,排除气候因素的影响。

(2)混凝上运输过程与施工操作规范,无异常情况。

(3)事故混凝土颜色与正常混凝土无差别,可排除粉煤灰完全替代水泥的可能性;据现场检测和厂家对该批混凝土配合比记录,该批混凝土配合比满足要求。

(4)据施工人员回忆,该批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强,混凝土凝结缓慢,混凝土强度发展慢,养护过程中出现异常颜色的液体。

(5)厂家反映其采用了缓凝减水外加剂,具有缓凝和减水两种效应。

根据各方专家勘察和讨论,认定由于第四层柱混凝土外加剂超量引起了强度严重降低,柱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属于施工质量事故,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4.加固处理(1)处理原则本工程采用的外加剂为缓凝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只是暂时阻碍了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延长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水泥水化反应及其产物,对混凝土构件强度的损害并不严重,无须拆毁重建。

且四层结构柱的外观完好,混凝土具有一定承载力,宜进行加固处理。

由于本工程工期限制较严,故在制定处理方案时充分考虑工期因素,并按照结构安全、施工可行、费用经济的原则,决定对事故混凝土采用外包加强的处理方案。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一、前言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建筑物的老化,土建工程大多出现一些结构缺陷和安全隐患,其中大截面框架柱的加固问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备受关注。

因此,大截面框架柱的加固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在对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实践,深入探讨大截面框架柱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

二、大截面框架柱的特点大截面框架柱因其截面尺寸较大,受力面积大,承载能力高,因而在很多土建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大截面框架柱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裂缝、腐蚀等表面缺陷,降低了柱的整体强度;2.柱的钢筋骨架、混凝土材料等本身缺陷或者使用不当导致其劣化,降低了其整体的承载能力。

以上结构缺陷将导致大截面框架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加固措施来保障建筑的安全运行。

三、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碳纤维加固碳纤维加固对于大截面框架柱的加固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柱的受力面积及整体承载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表面裂缝、腐蚀等问题,使大截面框架柱在加固后焕然一新。

碳纤维加固操作简单,时间短,一般可以在运行中无需暂停进行。

2.混凝土包裹混凝土包裹是大截面框架柱加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步骤是在现有柱进行一层混凝土包裹,使其增强整体承载能力,且久经考验的混凝土建筑结构也有较高的安全效果。

3.钢板加固钢板加固可以大大加强大截面框架柱的受力面积、强度和稳定性,其操作方便,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因而在大量应用中。

四、案例分析以下将结合两例进行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案例分析。

1.北京某大型商场该商场的主体建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部分框架柱因使用年限久远以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铁皮局部氧化、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等迹象,并逐渐显现出掉落和安全隐患。

框架结构柱头部位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框架结构柱头部位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框架结构柱头部位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某厂房的职工宿舍楼是一座六层框架结构建筑,其一层柱混凝土设计标号是C30,梁板混凝土设计标号是C25,浇筑混凝土时先浇筑柱子,隔两天再浇筑上层的梁板。

柱子拆模后发现在与板同时浇筑的柱顶部位,厚度约20~30cm的柱头周圈的混凝土颜色泛黄(如图1所示),表面起砂、水泥浆体不足、混凝土疏松强度偏低,用钢钎、手锤可以轻易地将混凝土敲掉(如图2所示),而梁板和柱顶下端的混凝土颜色正常,用回弹仪检测强度良好,起砂的柱头的回弹值与其他部位的回弹值相比,严重偏低。

一层的柱子共计36个,经检查有质量缺陷的柱头共有7个。

1造成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为了尽快分析柱头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并确定处理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约半个月,待梁板的支撑模板拆除后,我们对有质量缺陷柱顶部位的混凝土(图1红线圈起部位)及其周边的混凝土强度用回弹仪进行了测定。

图1上部的回弹强度推定值约22~25MPa,与梁的回弹强度基本一致;图1中部回弹强度推定值仅12~15MPa,强度明显不足;图1下部回弹强度推定值约24~27MPa,与C30等级的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趋势基本符合。

由此确定商混凝土站所供应的混凝土不存在质量问题,局部柱顶出现的质量缺陷是由于施工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操作措施所导致。

在现有的房建结构施工的工序中,通常做法是:绑扎柱钢筋-封柱模-安装梁板模板-浇注柱混凝土-绑扎梁板钢筋-浇注梁板混凝土。

而浇注柱混凝土时,按照规范柱子混凝土只能浇至梁底10~15cm位置留施工缝。

在绑扎梁板钢筋后,这10~15cm的柱混凝土才随梁板混凝土一起浇注。

在浇注梁板混凝土前模板要洒水润湿,水往低处流,而此时柱头施工缝是整个梁板模板最低处,造成柱头积水,为防止漏浆模板的拼缝要求严密,柱头积水会有越积越多的趋势。

还有一个积水的来由是混凝土自身的泌水,为便于顺利施工和泵送,工人往往要求混凝土有较大的坍落度,浇注过程中这些泌水也会流向柱头。

框架结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框架结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框架结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1.引言由于房屋倒塌事故在建筑工程中时有发生,不仅带来人员的伤亡,给工程本身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尽管建设部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但房屋倒塌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而且事故的性质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从局部倒塌发展成整体倒塌;施工中倒塌演变成使用中倒塌;从农房、乡镇倒塌扩展到城市房屋倒塌;倒塌的面积不断扩大,伤亡人员大幅度增加。

由于现今房屋多为现浇框架结构,在此通过一个实例以揭示现浇框架倒塌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2.案例分析广西藤县某信用综合楼为7层现浇框架结构工程,建筑面积2400m 。

1995年8月开工,1996年5月完成主题结构,1996年6月28日7时发现底层一根中柱出现裂缝,位置在设计高层0.2~0.5m,15时左右该柱钢筋已外露,并向柱边弯曲。

虽然采取了用杉圆木、槽钢等临时支撑加固。

但是没能阻止房屋的倒塌,当天21时整楼分两次倒塌,所幸人员及时撤离而无伤亡。

事后经过分析和调查,该综合楼倒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布置不合理,见图1。

这是框架破坏首先出现在③~⑩两轴线相交的柱的重要原因。

(2)设计计算错误。

主要有:没有考虑风荷载,有些荷载值取得偏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取值偏小;柱截面尺寸过小,如底层柱高8m,柱截面仅为350mm~600mm;框架配筋不足,例如③轴线上的3根柱,实际配筋比计算值少24.1%~54.9%,③轴线的框架梁配筋少52%~67%。

(3)钢筋大部分为不合格品。

倒塌后取样检查钢筋实际直径比钢印直径小,差值较大,力学性能试验有64%不合格。

钢筋既无出厂合格证,又无送检试验报告。

(4)混凝土质量低劣。

水泥无合格证,混凝土不做配合比试验,施工现场不留试块,无法控制混凝土质量。

从倒塌现场看,混凝土内石多砂少,砂细且含泥量高,个别处还发现混凝土内有大片石260mmx250mm,混凝土中有的碎石与水泥没粘结。

混凝土与钢筋无粘结力。

为检查混凝土的实际强度,钻芯取样时,承台混凝土取不出芯样,在柱、梁取芯17个,龄期超过45d,实际强度6.1~10.2N/mm(设计为C20),底层为6.6N/mm2。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案例一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

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

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

该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1999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

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

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

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

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

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

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 mm。

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 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 8mm。

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

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丶板丶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丶板丶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详细描述
在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配合比不当或浇筑不密实,导 致部分区域混凝土强度不足。这种不均匀的强度分布会降低 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加结构开裂和坍塌的风险。
案例三: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
总结词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影响结构耐久性。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安装不规范或混凝土浇筑时未充分振捣,导致柱钢筋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不足。这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使柱子容易受到腐蚀和损伤,缩短结构的使用
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总结词
提升施工技术和方法
详细描述
施工工艺水平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解决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需 要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具体而言,应采用先进的 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 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应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现 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此外,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 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对未来建筑工程的启示
• 加强施工队伍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应加强对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 术水平,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应完善质量管 理体系,加强工程监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 强化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 响。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所采购的建筑材料符合设计要 求和相关标准。
寿命。Βιβλιοθήκη 05事故原因分析材料问题
钢筋质量不达标
使用不合格的钢筋材料,导致结 构承载力下降。
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使用劣质原 材料,影响结构强度。
施工工艺问题
钢筋安装不当
钢筋位置、间距、数量不符合设计要 求,影响结构受力。

常见工程质量案例分析

常见工程质量案例分析

——高配筋率梁梁底露筋
露筋的主梁拆模后的情形
•原因分析
1.项目部在图纸审查中发现了该大跨度结构施工难题,并编制专项施工 方案,但钢筋工程施工后,实际主筋间距未能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工长对大跨度高配筋率梁混凝土浇筑按常规思路处理,未能识 别出钢筋密集带来的施工质量隐患。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人振捣不及时、不到位,存在局部漏振现象。
原因分析
桩基偏位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桩基放样错误; 2)钻机钻杆不垂直; 3) 扩孔严重,钢筋笼入孔后未进行校正。
预防措施
(桩基由我方施工) 1.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和基线,会同监理及有关单位复核认定 后,方可作为测量基点使用,并经常复核。 2. 桩位采用三次校正复核措施,即第一次放样定出桩位中心;第二 次测量校正护筒位置;第三次钻孔定位时,使用铅锤校正,使桩锤中 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3. 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进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 过程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应立即调整。 4. 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2.由原设计单位出具CFG 桩断桩处理方案,处理完成 并验收合格后可进入下一步 处理方案。
3.做好桩基处理记录,并 及时完成相应费用签证。
按设计要求处理后的断桩
桩基偏位
• 现场常见现象
1. 桩位偏差较大,超过 规范允许偏差的限值; 尤其是剪力墙墙下单桩 的设计。 2. 地基处理范围不足, 不满足规范要求。
常见工程的质量问题
1
地基与基础
2
主体工程
3
装饰装修
1.地基与基础
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基坑坍塌 断桩 桩基偏位 回填土下沉
基坑坍塌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一、引言工程质量是关系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今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几起重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引起了全国上下极大的关注。

1996年10月。

建设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会议,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关注工程质量综合治理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应用最多的结构型式,若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且经过建筑物可靠性鉴定为c级或d级的,必须进行补强加固处理[1]。

柱是建筑结构中的基本受力构件之一,气承载力的大小对结构的俺去昂适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柱是压弯构件,受很大的轴力,这种受力状态决定了柱的延性较小,而作为结构的主要承载部分,柱子破坏将引起严重后果,不易修复甚至引起结构倒塌。

为此,在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中,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2】。

国内历次大地震中,有钢筋混凝土柱失效造成的震害是很多的。

我国也是个多地震国家,许多地区都处在地震区,在这些地区中,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一级对震损结构的修补常常是结构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抗震设计和加固中,尤其要求对钢筋混凝土柱这一主要承重构件进行局部加强,使其满足有关承载力和延性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固措施。

今年来随着高层超高建筑的兴起,大截面柱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大截面柱加固的工程实例,将其较为常用的加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这种构件加固及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3】。

二、框架柱加固的特点及常用方法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了结构的加固处理,及时年来,国内许多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工程实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90年代初我国即颁布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总结了我国成熟的加固技术,适用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构、构件的补强加固处理,对推动加固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而无论从工厂应用还是从接结构理论上来看,柱的加固,近年来尤其是框架结构柱的加固,都是结构加固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梁柱节点强度不足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梁柱节点强度不足

案例六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梁柱节点强度不足一、事故简述某工程为框架结构,框架柱混凝土为C50,梁板混凝土为C35,在主体施工至7层时,对地下结构进行分部验收,验收时质量监督部门要求对框架柱柱头部位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共抽检6个框架柱,检测结果显示有3个框架柱,在梁高范围内的柱体混凝土强度普遍介于C35-C40之间,与设计要求的C50相差2个级别以上,其中有一根柱子通体强度不足C40,后经设计复核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3根框架柱进行加固处理,检测及加固费用合计40余万元。

该工程不能参加优质工程的评比。

浇筑成型的梁柱节点:二、原因分析1.项目部对细部质量意识不足,未认识到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对框架结构的重要性,未能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仅仅采用钢丝网做简单隔离,钢丝网在混凝土侧压力下破坏失效,导致框架柱部分的C50高强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足,梁板部分的C35混凝土流入框架柱柱头。

2.项目部管理存在漏洞,现场监督不严,导致有一根框架柱被C35混凝土浇筑而未发现。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柱子的处理:三、预防措施1.对于墙柱竖向结构构件和梁板水平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一般竖向结构强度高,节点区受力大,因此必须优先竖向构件的强度,设计由说明的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说明的离开竖向构件边缘50厘米处设置混凝土隔离网,先浇筑竖向构件再浇筑水平构件。

2.加强对作业班组的交底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确保不混浇、不漏振。

浇筑成型的梁柱节点:四、处理原则和方法1.项目部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公司,不得隐瞒不报或推诿给商品混凝土厂商处理。

2.项目部应在公司指导下开展后续的调查、检测及处理对策的制定,不应私下联系相关检测单位。

3.处理方案应经过设计单位认可,得到各方确认后进行处理。

框架柱施工方案

框架柱施工方案

框架柱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框架柱施工的详细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并最终实现预定的施工目标。

2. 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确定施工框架柱的位置和数量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确定框架柱的位置和数量。

确保框架柱的位置准确无误,并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2.2 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根据项目需求,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框架柱的主材料、配件、焊接设备、起重设备等。

3. 框架柱的施工步骤3.1 确定柱子的基座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标定框架柱的基座位置,确保基座处于水平状态,并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3.2 柱身的预制和组装根据设计图纸,将框架柱的各个部分进行预制和组装工作。

确保各个部分的拼接牢固稳定,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

3.3 安装和墙体连接将预制好的框架柱安装到基座上,并与墙体进行连接。

确保连接牢固可靠,同时满足防火、防震等相关要求。

3.4 柱头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对框架柱的柱头进行处理。

包括但不限于切割、磨平等工作,以确保柱头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光洁度满足设计要求。

3.5 防腐处理对框架柱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以提高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选择适合的防腐涂料或防腐处理方法,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

4. 安全措施在框架柱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并保持通道畅通;•工人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等;•使用起重设备时,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由专人操作;•施工材料应正确堆放,避免妨碍作业和造成伤害。

5. 质量控制在框架柱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执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要点:•在柱身预制和组装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各个部件拼接牢固;•连接柱子与墙体的部位,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确保连接强度符合要求;•对柱头处理过程进行质量把控,确保柱头几何形状和表面光洁度满足设计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教案)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教案)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教案第1次课教案
第2次课教案
第3次课教案
第4次课教案
第5次课教案
第6次课教案
第7次课教案
第8次课教案
第9次课教案
第10次课教案
第11次课教案
第12次课教案
第13次课教案
第14次课教案
第15次课教案
第16次课教案
第17次课教案
第18次课教案
第19次课教案
第20次课教案
第 1 次课教案2月14日第1周星期 2
第 2 次课教案2月17日第1周星期 5
第 3 次课教案2月21日第2周星期 2
第 4 次课教案2月24日第2周星期 5
第 5 次课教案 2 月28 日第3周星期 2
第 6 次课教案 3 月2 日第3周星期 5
第7 次课教案 3 月6 日第3周星期 2
第8 次课教案 3 月9 日第4周星期 5
第9 次课教案 4 月9 日第9周星期 2
图11-35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观测周期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的性质、
施工进度、地基地质情况及基础荷载的变化情况而定。

第10 次课教案 4 月13 日第9周星期 5
第11 次课教案 4 月17 日第10周星期 2
第12 次课教案 4 月20 日第10周星期 5
第13 次课教案 4 月1 日第8周星期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单选题部分======• 1.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当现场出现结构板双层双向钢筋的上层钢筋下陷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是(C )o A 地下室顶板上需堆载施工时,必须明确设计使用荷载,均匀堆放施工材料,避免超载施工o B 在浇捣柱砼前,柱钢筋未作定位,钢筋无法与上层柱筋对齐,产生弯折o C 加强钢筋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及砼施工旁站控制o D 地下室后浇带大梁梁底无保护层,严重违反规范要求,影响梁使用寿命• 2.室内墙地面饰面工程施工时,现场出现内墙大面空鼓裂纹问题的原因是()o A 商品砼坍落度过大,面层收缩形成裂纹o B 内墙粉刷砂浆配合比失控,强度很底,黄砂含泥量高且为细砂o C 外墙干挂石材收口于铝合金窗顶处,雨水渗入干挂石材空腔内流向窗顶部位,从窗顶薄弱处渗入室内o D 因房屋交付时,室内为毛坯,阳台进行地砖施工,室内外高度接近一致,阳、露台地砖为干粉砂浆铺贴,当雨水飘落到地面后从砖缝渗入干粉砂浆层,且阳、露台多为内坡,渗入雨水在干粉层内于墙根部位形成积水,积水沿砖墙渗入室内。

• 3.以下不属于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的是()o A 强度o B 和易性o C 经济性o D 坍落度• 4.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o A 原料o B 骨料o C 水泥o D 水======多选题部分======• 5.以下属于外墙面工程施工时出现的现场问题的是()o A 阳台外边梁上在进行室内装修后收口不合理,影响外观o B 屋面露台防水未施工,墙面石材施工已完成,施工程序颠倒,墙根与屋面露台防水无法施工o C 门厅前正面自由落水不合理o D 窗顶装饰线两边出现大小头现象• 6.预留预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保证拆模后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浇筑后及时复测,出现偏差及时调整o A 位置o B 标高o C 尺寸o D 形状•7.防水工程包括()o A 地下室防水o B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如厨卫间)o C 屋面防水o D 外墙的防渗漏======判断题部分======•8.屋面工程施工中,现场出现屋面顺水条间距未满足规定要求;屋面平整度差,引起局部用多根小木方支垫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每道施工程序按规范标准施工。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梁柱节点强度不足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梁柱节点强度不足

案例六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梁柱节点强度不足一、事故简述某工程为框架结构,框架柱混凝土为C50,梁板混凝土为C35,在主体施工至7层时,对地下结构进行分部验收,验收时质量监督部门要求对框架柱柱头部位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共抽检6个框架柱,检测结果显示有3个框架柱,在梁高范围内的柱体混凝土强度普遍介于C35-C40之间,与设计要求的C50相差2个级别以上,其中有一根柱子通体强度不足C40,后经设计复核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3根框架柱进行加固处理,检测及加固费用合计40余万元。

该工程不能参加优质工程的评比。

浇筑成型的梁柱节点:二、原因分析1.项目部对细部质量意识不足,未认识到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对框架结构的重要性,未能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仅仅采用钢丝网做简单隔离,钢丝网在混凝土侧压力下破坏失效,导致框架柱部分的C50高强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足,梁板部分的C35混凝土流入框架柱柱头。

2.项目部管理存在漏洞,现场监督不严,导致有一根框架柱被C35混凝土浇筑而未发现。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柱子的处理:三、预防措施1.对于墙柱竖向结构构件和梁板水平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一般竖向结构强度高,节点区受力大,因此必须优先竖向构件的强度,设计由说明的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说明的离开竖向构件边缘50厘米处设置混凝土隔离网,先浇筑竖向构件再浇筑水平构件。

2.加强对作业班组的交底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确保不混浇、不漏振。

浇筑成型的梁柱节点:四、处理原则和方法1.项目部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公司,不得隐瞒不报或推诿给商品混凝土厂商处理。

2.项目部应在公司指导下开展后续的调查、检测及处理对策的制定,不应私下联系相关检测单位。

3.处理方案应经过设计单位认可,得到各方确认后进行处理。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框架柱柱头压碎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框架柱柱头压碎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框架柱柱头压碎背景介绍: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框架柱是起着负责支撑承重的作用。

然而,有时候因为施工过程中的疏忽或者设计问题,框架柱柱头会出现压碎的情况。

本案例分析就为大家介绍一个这样的主体工程质量问题,并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在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位工人由于不慎操作,使得框架柱柱头被压碎。

这个工程项目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施工方以及设计方都对此质量问题感到十分担忧。

在追查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此次事故的原因是钢筋布置不合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钢筋在柱头附近因为没有按照设计方的要求进行编织和加固,导致柱头的承载能力减弱。

在工人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柱头没有能够承受住混凝土的重量,最终被压碎。

此外,施工方在进行质量控制时的流程不完善,没有对工人的操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指导。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质量问题,施工方和设计方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方加强对工人的培训,确保每位工人都对施工项目的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施工方将对施工现场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并建立质量问题快速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专业技术人员的介入:施工方特地请来了专业的钢筋工程师对工地进行检查,确保钢筋的布置符合设计要求,并在施工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

3.加强设计方与施工方的沟通:设计方与施工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明确了设计方对于柱头的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框架柱的质量和稳定性。

4.加强工程验收:在主体工程完工之前,施工方进行了全面的工程验收,确保所有的结构元素都满足设计要求,并将详细的验收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

结论:通过对此次框架柱柱头压碎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质量验收的重要性。

在主体工程的施工中,设计方和施工方都需要密切合作,并设立质量监控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造出安全可靠的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工程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精讲

建筑工程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精讲

事故
案例 分析
及 原因
从预制板普遍破坏迹象看,主要是由于混凝土 材料品质不良引起的,而且显然是因为混凝土 内含有害物使材料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 体积膨胀所造成的。于是,从破坏最严重的楼 板以及尚未出厂的楼板上取样2000余个,筛选 10%,再从中抽出部分样品作材料的化学分析 和岩相分析检验。检验时按粗骨料的不同颜色 分类。
25横筋与短边3 25焊成一体,并将第二步台 阶加高500mm。加高台阶时将原基础面凿毛、 清洗、支模、浇筑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并在新 台阶面层铺设¢6@200钢筋网一层。 原设计在柱底500mm高度内加密箍筋,现增 至1000mm。
水泥 和骨 料含 有害 物质 事故 案例
山西某厂有9幢4层砖混结构住宅,均采 用预制空心楼板。该工程1984年5月开工, 同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翌年内部装修。 在1985年6月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时,发现 其中一幢(12号楼)有多处预制楼板起 鼓、酥裂情况。随后,该楼楼板损坏愈 来愈严重,其它四幢(11、13、16、17 号楼)也有相继不同程度地出现破坏迹 象。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 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 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 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事故 处理 方案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 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 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 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 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
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 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 主要原因。
事故 加固 方案
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 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 故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 大梁外包一U形截面梁,该梁按承 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 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 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作为加 固梁的支承。

预制构件事故分析2

预制构件事故分析2
3 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臵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4 临时支撑顶部标高应符合设计规定,尚应考虑支撑系统自身在施工 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五)预制构件的连接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1 构件连接处浇筑用材料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 求。如设计无要求,浇筑用材料的强度等级值不应低于连 接处构件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值的较大值;粗骨料最大粒 径不宜大于连接处最小尺寸的1/4;
案例三、锚固长度不足而引起大梁折断
事故概况:

某煅工厂车间屋面梁为12米跨度的 T型 薄腹梁,在车间建成后使用不久.梁端头突然 断裂,造成厂房部分倒塌,倒塌构件包括屋面 大梁及大型面板.
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后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混凝土强度 能满足设计要求.从梁端断裂处看,问题出在端部钢 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至少150mm,实际上不足 50毫米,梁端部至柱端外边缘的 距离为400mm,实 际上去只有140~~150mm。因此,梁端支于柱顶上 的部分接近于素混凝土梁,这是 非常不可靠的.加 之本车间为锻工车间,投产后锻锤的动力作用对厂 房振动力的影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梁的 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才引起了大梁的断裂。
3、预制柱
1)预制单阶柱起吊点位臵不妥(应设在牛 腿上截面却设在上柱下截面处),起吊后 支点滑移至柱顶,致使上柱下截面受弯开 裂。 2)预制单阶柱安装就位偏差。 3)施工时因地基不好,临时加深基础埋臵 位臵,致使底层柱高度增加。 4)预制门式刚架梁柱转角结点处容易出现 腹部斜裂缝,在横梁铰接点处容易出现局 部受压的枝状裂缝。
原因分析
1、施工准备时,技术人员所作的措施不妥善。对于350×350mm的 柱身、350×1500mm的牛腿的这种大柱头,不是常规施工,应有保 证在结构安装过程中的特殊措施。措施中也提出了除用楔子作为临时 固定工具外,还要在每个柱子的四面拉上缆风绳。然而缆风绳的规格 选为8#铅丝拉锚,其强度不够,事故后被拉断的缆风绳足以证明这 一点。 2、施工现场管理太差,事故后调查中得知,事故发生当天白日,有 人已发现前几天安装的柱子有两根柱上的缆风绳,不知何时已被碰拔 出来了,不再起作用,然而都视而不见,无人过问和处理。事故现场 证明最先被刮倒的柱子,就是这两根柱中的一根。 3、没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范要求施工,即吊装后没有及时校正并浇 灌混凝土。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

大截面框架柱加固方法及案例分析一、引言工程质量是关系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今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几起重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引起了全国上下极大的关注。

1996年10月。

建设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会议,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关注工程质量综合治理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应用最多的结构型式,若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且经过建筑物可靠性鉴定为c级或d级的,必须进行补强加固处理[1]。

柱是建筑结构中的基本受力构件之一,气承载力的大小对结构的俺去昂适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柱是压弯构件,受很大的轴力,这种受力状态决定了柱的延性较小,而作为结构的主要承载部分,柱子破坏将引起严重后果,不易修复甚至引起结构倒塌。

为此,在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中,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2】。

国内历次大地震中,有钢筋混凝土柱失效造成的震害是很多的。

我国也是个多地震国家,许多地区都处在地震区,在这些地区中,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一级对震损结构的修补常常是结构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抗震设计和加固中,尤其要求对钢筋混凝土柱这一主要承重构件进行局部加强,使其满足有关承载力和延性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固措施。

今年来随着高层超高建筑的兴起,大截面柱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大截面柱加固的工程实例,将其较为常用的加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这种构件加固及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3】。

二、框架柱加固的特点及常用方法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了结构的加固处理,及时年来,国内许多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工程实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90年代初我国即颁布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总结了我国成熟的加固技术,适用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构、构件的补强加固处理,对推动加固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而无论从工厂应用还是从接结构理论上来看,柱的加固,近年来尤其是框架结构柱的加固,都是结构加固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五
主体工程质量案例分析——框架柱柱头压碎
一、事故简述
某工程为框架结构,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发现地下室有几个柱子柱头混凝土出现开裂、破碎现象,并且框架柱主筋弯曲蹦出。

监理单位立即要求停止该部位施工,调查事故原因,调查发现事故是建设单位指示土方分包队伍野蛮施工、在车库结构顶板上过渡堆土引起的,后经过结构加固处理,使其满足设计使用要求,产生额外费用二十余万元。

二、原因分析
1.车库顶板上加载超过允许值;
2.柱头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
3.柱头箍筋间距不满足设计要求:多数项目施工时箍筋未按照设计要求加密,甚至由于施工操作不便,此处箍筋间距较柱中还大。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满足设计要求:尤其是结构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三、预防措施
1.项目部应明确车库顶板允许堆载值,日常施工管理中时刻注意。

2.车库顶板上的堆土厚度、钢筋材料堆场等应进行结构受力复核,确保结构安全。

3.挖土机、钢筋运输车、混凝土运输车等大型重载车辆的行走路线应由明确规划,途径部位的梁、板、柱应进行结构验算,不能满足的应进行临时加固处理。

四、处理原则和方法
1.项目部第一时间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并做好现场保护隔离措施。

2.积极组织人员调查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明确责任后,由设计单位出具结构加固处理方案;若由我方出具的加固方案,则须经设计院认可。

需加固处理的应由专业加固公司进行加固。

3.做好施工记录,并及时完成相应费用签证。

五、常见加固方法
1. 包钢加固法加固后的梁柱节点:
2. 碳纤维加固法:
3.加腋加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