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论文
药用植物中药学论文
药用植物中药学论文1现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1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性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等实验训练学生操作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显微临时装片的制作、永久制片观察及生物绘图等,未能很好地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1.2实验教学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一般为先由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
虽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已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指导,但由于学生缺少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不认真分析实验机理、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3野外实习采用“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一般停留在基础分类学水平,教师带领学生到达实习基地,沿固定路线采集、识别标本,回驻地后整理、识别标本及完成后续工作,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标本识别考核模式固定。
学生在短短的3天左右时间,要记住几十种植物的性状特征,确实很难,野外实习后,往往很快就遗忘了。
其过程就是把学生带到野外,学生把采集的植物拿给教师看,或者教师指着路边的植物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只管做记录,回去压好标本即可。
学生一般很少主动思考,完全依赖教师。
在野外,看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游山玩水上,早已将实习抛到脑后,待实习结束时,匆匆制作几个标本应付了事。
这样的野外实习教学成了单纯的认识物种竞赛。
只要学生从植物学角度出发,识别几十种常见植物,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其主要特点是让学生认识实习地的物种,注重记忆学习方式在实习中的应用。
这种传统的野外实习方式,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逐渐淡忘;加之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具有区域性,学生一旦离开实习地,对没有到过的地方的植物不认识。
药用植物识别及其应用论文
《药用植物识别及其应用》课程论文百合生态识别及其应用一、别名喇叭筒、百合蒜。
二、形态特征多数百合的鳞片为披针形,无节,鳞片多为复瓦状排列于鳞茎盘上,组成鳞茎。
茎表面通常为绿色,或有棕色斑纹,或全棕红色。
茎为圆柱形,无毛。
叶呈螺旋状散生排列,少轮生,叶形有矩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条形,叶无柄或具短柄,叶全缘或有小乳头状突起。
花大,单生、簇生或呈总状花序。
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较为鲜艳。
花被片6枚、分2轮,离生。
常有靠合而成钟形、喇叭形。
花色有白、黄、粉、红等多种颜色。
雄蕊6枚,花丝细长,花药椭圆较大。
三、生长环境及分布百合耐寒,但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度之间,低于10度或高于30度均生长不良。
百合一般喜在ph值为5.5--6.5的偏酸性土壤及容重在1克/立方厘米以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忌水淹,喜半阴环境,但过度荫蔽会引起花茎徒长和花蕾脱落。
百合分布于江苏宜兴、连云港、东台、海安;湖南邵阳、隆回、安化、长沙、岳阳、平江、沅阳、浏阳、龙山、汩罗;甘肃兰州、甲凉;浙江湖州、恫芦、龙泉、遂昌等,为全国“四大百合产区”。
尤以江苏宜兴、湖南邵阳、甘肃兰州、浙江湖州栽培百合历史悠久。
四、药用部位百合的肉质鳞叶和根、茎。
五、活性成分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并且含有少量元素磷、钾、钙、铁、铜、锰、锌、镁、硒。
而且含有基本营养成分淀粉、果胶、脂肪、粗纤维、Vc、总磷脂等。
六、药用价值1、补中益气,温肺止咳;2、干品作粉煮食有滋补营养之功,鲜品有镇静止咳作用;3、用于体虚肺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1核,咳嗽咯血等;4、用于急性热病后期,神志恍惚,以及妇女更年期神经官能症,癔病等。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
植物的药用价值摘要:综述了植物的多种价值功能,尤其突出其药用价值。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展、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常用西药来治疗疾病,由于西药的使用便利、疗效显著,西药逐渐代替了中药。
但往往西药的副作用都很大,所以现今医学都着重于研究植物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在未来的医药发展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植物、药用、中医、现代医学一、前言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是只能从有机物分解中获取能量的化能营养生物。
直至出现了蓝藻,有了光合作用的色素,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使大气中氧浓度增加,在高空中逐渐形成臭氧层,阻挡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改变了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
在五亿年之前,地球大气中的氧达到现在的10%时,植物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以后大气中的氧含量逐步增加到现有水平。
因此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氧气,没有生物界,也没有人类。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地球的发展,也推动了生物界的发展,而整个动物界都是直接或间简接依靠植物界才获得生存和发展。
因此,地球上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对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植物的利用价值是无限的,而本文中,将着重介绍植物的药用价值。
二、药用植物简述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
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
药用植物学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药用植物学论文三七的特征与功能2012年11月22日摘要:本文经过查阅各种资料,全面介绍了云南特有的药用植物三七的特征和功能作用,以及目前文山对三七的开发和保护等,为我们了解和使用三七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用植物三七药理作用(一) 三七的植物学特征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的变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全球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
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药,也可作为补品食用。
三七为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
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
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
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
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
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
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常生于山坡丛林下。
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
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与木质部较易分离,具有“铜皮铁骨”之称;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摘要药用植物作为支撑医药保健与经济增长的关键资源,确保其免受病虫害威胁并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资源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控策略,虽短期有效,但遗留的农药残余、环境污染及诱发的抗药性问题不容忽视,促使科研转向更注重生态和谐与持久发展的绿色防控技术。
本项研究深化了对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的认识,涵盖了生物防治、农业管理措施及物理阻隔等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
通过某一特定药用植物栽培区域的实例考察,研究证实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病虫害的侵扰频率,不仅提升了药材的产量与品质,还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地区经济多元化开辟了新路径。
研究结果明确指出,绿色防控技术在保障药用植物健康生长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实践潜力与推广价值。
展望未来,强化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农户对环保防控的认知与操作技能,以及促进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将是深化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共筑可持续农业未来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环境;经济多元化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药用植物的重要性 (3)1.2 病虫害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4)1.3 绿色防控技术的提出 (5)第二章药用植物病虫害概述 (6)2.1 主要病虫害种类 (6)2.2 病虫害发生原因 (7)2.2.1 气候因素 (7)2.2.2 土壤因素 (7)2.2.3 栽培管理因素 (7)第三章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9)3.1 生物防治技术 (9)3.2 农业防治技术 (9)3.3 物理防治技术 (10)第四章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案例 (12)4.1 案例选择与背景 (12)4.2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13)4.3 应用效果分析 (13)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5)5.1 研究结论 (15)5.2 展望与建议 (15)第一章引言1.1 药用植物的重要性药用植物在自然界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人类医药、保健以及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金银花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金银花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药用植物金银花1. 引言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和药理等方面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其中之一就是药用植物。
本篇论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及其药理作用、制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2. 金银花的基本介绍金银花,学名忍冬,属忍冬科忍冬属,是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
它的花朵小巧玲珑,呈白色或淡黄色,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金银花分布广泛,常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金银花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有出药食两用的作用。
3.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很多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抗炎、抗菌、解毒、散痰等方面。
金银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
此外,金银花还含有挥发油,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金银花的制剂开发由于金银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此在药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金银花的制剂开发主要包括药材提取、制剂配方设计和制剂工艺改进三个方面。
药材提取是将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煎提取、超声波提取、乙醇提取等。
制剂配方设计是将提取得到的药材有效成分与其他药用辅料配制成合理的剂型,常见的制剂形式有口服制剂、外用制剂等。
制剂工艺改进是提高金银花制剂的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改进提取工艺、改变剂型配方等方式来实现。
5. 金银花的临床应用金银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金银花制剂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治疗感冒、呼吸道感染、疮疡、湿疹等领域。
例如,金银花口服制剂可以促进患者体内免疫力的提高,加速感冒的康复;金银花外用制剂则可以缓解皮肤湿疹、疮疡等病症。
6. 金银花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药用植物保护学论文
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意义摘要:系统的阐述了药物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提出现在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正文: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
在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快速增长的现状下,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
近十年来,在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下,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大中药产业,它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兽药、中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相关产业。
截至2009 年年底,总产值已达7000 亿元,并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1]。
同时栽培中药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农民的经济问题,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中药病害是中药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化学药剂的大范围或超标使用使中药的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农药残留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药材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保健的特殊商品。
中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金银花、枸杞等病虫害发生频繁,过量施用农药,不但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过FAO,WHO 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2];而且研究表明,某些药用植物施用农药不当,使其有效成分降低。
所以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中药病害综合防治的现实意义。
1、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社会意义药材质量低劣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瓶颈”,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应从规范化种植(养殖)入手。
中药材生产必须向布局区域化、生产规范化、产品无公害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
国家药监局于2002 年6 月正式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
在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国家将推广GAP 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丰富的中药资源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植物药资源,其种类之多,藏量之大,为世界之冠。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濒危药用植物的地理分布与保护策略研究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人类活动频繁的双重压力,濒危药用植物的生存境遇正变得日益紧迫。
本研究通过详尽分析这些植物的地理分布模式,阐明了它们的分布规律及背后的驱动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研究揭示,这些宝贵的植物大多集中于生态脆弱且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区域,例如热带雨林与高山草甸等地,其生存状态深受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地形地貌及人为干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不仅深入比较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等多种保护途径的优缺点,还主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融合这些保护措施,以实现保护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通过对现行国内外政策法规的审视,本研究既肯定了其对濒危药用植物保护的促进作用,也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改进建议,旨在强化法律政策的保驾护航能力。
研究强调,未来保护工作的突破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力量,普及公众教育的深度,以及科技进步的加持,共同努力促进濒危药用植物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
这一进程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人类健康福祉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濒危药用植物;地理分布;保护策略;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可持续利用;政策法规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6)第二章濒危药用植物的地理分布 (7)2.1 全球地理分布特点 (7)2.2 国内地理分布现状 (7)2.3 影响地理分布的因素 (8)第三章保护策略分析 (10)3.1 就地保护策略 (10)3.2 迁地保护策略 (10)3.3 可持续利用策略 (11)第四章保护实践案例分析 (13)4.1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13)4.2 保护措施与实施效果 (14)4.3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14)第五章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 (16)5.1 国内外相关政策分析 (16)5.2 法律法规体系及实施情况 (17)5.3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建议 (17)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9)6.1 研究结论 (19)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19)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干扰,大量药用植物正日益面临濒危的境地。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论文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学术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论文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一】题目: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黄芪,中药名。
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
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
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芪甙、黄芪酸、黄芪醇等。
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抗氧化、抗炎症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脾胃虚弱、自汗盗汗、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症状。
黄芪还可用于治疗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能够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二】题目:人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人参,中药名。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具有补气养血、益气生津的功效。
人参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等。
人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循环、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心脑血管疾病、疲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人参还可用于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三】题目:枸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枸杞,中药名。
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
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功效。
枸杞主要化学成分为枸杞多糖、枸杞甙、枸杞碱等。
枸杞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视力、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视力减退、疲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枸杞还可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黄芪、人参、枸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中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浅谈北沙参的药用价值摘要:沙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被广泛种植并远销全国。
本文从北沙参的药用价值、分布状况等方面做出阐述。
关键字:北沙参;药用价值;分布北沙参多年生草本。
全株有毛,主根和侧根区分明显,主根圆柱形,细长,肉质致密,外皮黄白色,须根细小,着生在主根上,少有侧生根。
基生叶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三出式羽状分裂或2~3回羽状深裂,具长柄;茎上部叶卵形,边缘具有三角形圆锯齿。
复伞形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绒毛;伞幅10~14,不等长;小总苞片8~12,线状披针形;花梗约30;花小,白色。
双悬果近球形,密被软毛,棱翅状。
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海边沙滩。
1、北沙参的概述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北沙参的根。
分春参(二年生参)和秋参(一年生参),以秋参为好,刨出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用开水烫后剥去外皮,当日晒干或文火烘干;然后再除去粗糙部分,扎把。
或洗净,直接晒干。
北沙参根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
表面淡黄色,略粗糙,偶有残留外皮,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
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
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其,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微甜。
以粗细均匀,去净栓皮,色黄白者为佳。
北沙参多年生草本,生于海岸沙地、沙滩,或栽培于肥活疏松的沙质土壤。
2、北沙参的药用价值2.1沙参的研究历史《本草汇言》中最早对北沙参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做出了详细的描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
主治血积,惊气、除邪寒、补中、益肺气。
《名医别录》: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安五脏,补中。
《本草纲目》: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
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
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引言药用植物学是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
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植物来治疗疾病,药用植物学通过对植物的分类、形态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药学的发展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1.植物分类学研究:药用植物学的第一步是对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了解各个物种的基本特征及其属、种的归属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研究。
2.植物形态学研究:通过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结构的研究,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从而对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鉴定和鉴别。
3.植物生态学研究: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药用成分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研究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可以找到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
4.药理学研究:药用植物的药理学研究是了解植物中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的重要手段,通过in vivo和in vitro等实验方法,可以评估植物中活性成分的药理学活性。
应用领域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新药研发:药用植物学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筛选和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研究,可以开发出具有良好药效的新药。
2.中药质量控制:药用植物学对中药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形态学、化学成分等进行研究,可以制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3.草药治疗:草药治疗一直是人们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药用植物学通过研究草药的药理学特性,可以更好地指导草药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4.食品安全:药用植物学研究还可以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通过研究植物的抗氧化物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未来发展趋势1.多学科交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需要融合生物学、化学、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2.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修改植物的基因,可以改变其产生的活性成分,从而提高药物的产量和质量。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论文药用植物学是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鉴定、采集、加工、贮存、研究其化学成分、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在药用植物学研究中,论文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篇药用植物学论文的范例。
一、题目汉族传统药物“葎草”的药材学研究二、摘要葎草为忍冬科植物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凉血止痛等功效。
本研究对葎草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葎草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甾醇、苷类等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最为丰富。
葎草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本研究为葎草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三、正文1.引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葎草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传统中药材,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和云南省。
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研究对葎草进行了鉴定,但有关葎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仍较少,针对葎草的药材学研究尤其缺乏。
本文将通过对葎草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以期为葎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从重庆地区采集健康的葎草植株,并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干燥、净化处理。
2.2实验方法2.2.1葎草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对葎草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包括植株的株高、叶形、花形、果实形态及光学显微镜下的花粉形态等。
2.2.2葎草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的联用技术对葎草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2.2.3葎草药理作用的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对葎草的抗菌、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进行评价。
3.结果与分析3.1葎草的形态学特征葎草植株为矮生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一般在20-40cm之间。
根系发达,叶片对生,卵形,叶面有光泽,具有淡绿色。
花为漏斗状,白色或黄色,穗状花序,长3-6cm,先端密集花序球状头状,直径约4-8mm。
果实为小核果,直径约3mm。
3.2葎草的化学成分葎草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甾醇、苷类等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最为丰富。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基于代谢组学的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研究摘要药用植物作为传统医学宝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药效成分及其功能研究对促进新药创新与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鉴于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往的研究方法往往难以详尽阐释其全部成分及功效。
本研究则采用了先进的代谢组学技术,巧妙融合现代分析化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强大力量,对药用植物的药效物质进行了深度剖析。
通过全面的代谢组学视角,我们不仅成功鉴定了多种展现显著治疗潜力的活性成分,并精确测量了这些成分的含量,还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深入挖掘了药效成分与具体药理效应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其作用机制的深层次原理。
相比传统研究路径,代谢组学技术以更高的精确度与敏感度,全面解锁了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功能密码,展现了其在药用资源精深开发与新药研发领域的巨大潜力。
此研究不仅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新药探寻开辟了新视野与创新策略,对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药理学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代谢组学;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生物信息学;新药研发;药理作用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5)第二章代谢组学基础理论 (7)2.1 代谢组学概念及原理 (7)2.2 代谢组学技术方法 (8)2.3 代谢组学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9)第三章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研究 (10)3.1 药用植物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制备 (10)3.2 代谢产物的代谢组学分析 (10)3.3 药效成分的初步筛选与验证 (11)3.4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11)3.5 数据分析与药效成分识别 (12)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 (13)4.1 代谢物鉴定与定量分析 (13)4.2 药效成分与药理作用关系探讨 (13)4.3 与传统药效成分研究方法的比较 (14)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6)5.1 研究结论 (16)5.2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16)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药用植物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草中国药用植物学论文
《本草中国》第一季观后感绝妙又广博的草药前言《本草中国》是一部有关于中国传统草药文化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草药的起源和历史、草药的分类、草药的采集和制备、草药的应用以及未来草药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草药文化的内涵和联系,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智慧的结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法和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一些珍稀药材在当代中国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1.第一章介绍中国拥有悠久的草药历史,祖先们开始通过观察、实践以及总结的方式,古人们把实践中的理论和经验归纳成一本本著作,而现代的中医理论来源则来源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而这些古籍总结了对人体的系统认知、每种药材的功效和加工步骤以及使用剂量、疾病的种类和归因以及相对应的治疗经验。
中医主要是对草药材的运用来调理人体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相比于西药的主要成分人工化合物而言,中药的药材因由动植物以及其他矿物为基础转变而来,虽说大部分中药见效没有西药快,但其对人体的伤害小且不易形成耐药性[2]。
其中,中药的食疗疗法较药物疗法而言更突出调理的作用,所谓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以准确搭配及精心制作而发挥其天然功效;日积月累,便协助人体激发了自我痊愈的能力 [1],从而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然健康。
古人发现了某些食物吃后使原有的疾病得到了康复,甚至体力增强、精神焕发,遂由偶然食用到主动寻求,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取得了经验,这就发现了药物,以山药为例,它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作为食材,山药是滋补佳品,而作为药材,其具有补脾益肾、止泻敛汗等功效。
而中药在养生预防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广州的凉茶具有祛火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其中的源吉林甘和茶对感冒具有抵御作用,这些都非常符合当地人民的养生和预防疾病的需求。
药用植物学论文
浅谈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一、药用植物栽培的综述1、药用植物概念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用途日益扩大,除加工成中药材或供制药工业的原料外,还广泛用于营养保健、调味剂、香料、化妆品、植物性农药和禽畜用药等。
药用植物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是中医药学的物质基础。
2、药用植物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我国药用植物有11 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依靠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250种左右。
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各异,栽培方法各不相同。
在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或食用菌中,许多也具有药用价值。
(2)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中药材是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类特殊商品,对质量要求严格,其活性或有效成分的含量必须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
中药所含药效成分、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及生物污染等决定了中药材品质的好坏。
但目前中药材主要来源的药用植物大多数活性成分还未能确定,尤其是传统中医的配伍用药。
因此,对药材活性成分要有正确的认识,应从传统的性状鉴别、检查到现代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进行综合评价。
3、药材市场的特殊性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的市场不同,药材生产的服务对象是中医院、中药制药企业等。
目前,国家批准的药材专业市场主要有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江西樟树、四川成都荷花池等17家。
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强调品种全,种类、面积比例适当,才能满足中医用药要求。
俗话说:“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
中药各单味药功效、性味归经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因此,常用中药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栽培面积,以保证供应。
但栽培面积又不能过大,否则不仅影响其他作物的生产,而且可能造成积压、损失和浪费。
所以药用植物栽培应以市场为导向,随时调整栽培种类和面积的比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制药工业和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药用植物的栽培发展1、当前药用植物栽培状况新中国成立以来,药用植物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
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三七的开发利用及生产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姓名:苗青青学号:2220103250120272011年 11 月 20 日三七的开发利用及生产技术作者:苗青青单位:园艺园林学院邮编:400715 Author: Miao Qingqing units: College of horticultural and landscape agriculture code: 400715关键词:三七、培育、鉴别、种植、医用价值Keywords: Sanqi, foster, identification, planting and medical value 摘要:三七产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
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三七按品质来划分等级有普通三七、无公害三七、绿色三七、有机三七,有机三七是品质最高也是最好的三七。
Abstract: sanqi (panax notoginseng) produced in yunnan, guangxi, guizhou, sichuan province, but to yunnan wenshan and guangxi JingXiXian, the slope in the county of notoginseng quality is better, for tunnel medicinal materials. Sexual flavour to the: GanWei bitter taste, of temperature, liver and stomach to be the root, and the root of stem medicine. Is rar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ith bleedingcan be born to remove, acetanilide detumescence,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yunnan baiyao, with plant can also the hua xie medicine, when tea drink. Sanqi (panax notoginseng)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to have common grade 7, pollution-free sanqi (panax notoginseng), green, organic panax notoginseng, organic sanqi (panax notoginseng) is the highest quality is one of the best sanqi (panax notoginseng).正文:(一)培育方法三七属古热带残遗植物,分布范围极其狭小,这主要与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药用植物学论文
河南师范大学药用植物学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姓名:张同盟学号:1004224114穿心莲的药用价值张同盟(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穿心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或叶。
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
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
主产于广东、福建等省,华中、华北、西北等地也有引种。
现就其药用价值和发展趋势等生物学特征、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用价值进行综述,以其为今后研究作参考。
一穿心莲药物的药用研究1.1 穿心莲药材的原植物: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或叶。
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
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
【英文名称】:Common Andrographis Herb 【拉丁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 【别名】:一见喜、斩蛇剑、苦草、榄核莲。
【来源】: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圆锥须药草)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味极苦。
茎直立,多分枝,具四棱,节稍膨大。
叶对生,卵状矩圆形至矩圆形披针形,长2~11cm,宽0.5~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3~4对;叶柄短或近无柄。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5深裂,外被腺毛;花冠淡紫白色,唇形,上唇外弯,2齿裂,下唇直立,3浅裂,雄蕊2,药室一大一小,大的被髯毛,花丝一侧有柔毛;子房2室。
蒴果长椭圆形,长约1.5cm,两侧呈压扁状,中央具一纵沟。
花期8~9月,果期10月。
1.2 穿心莲的药用成分及药理药效:味苦,性寒。
药用植物学论文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论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论文(通用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药用植物学论文论文篇1论文题目: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摘要:目的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
方法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
结果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
结论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法定药用植物;蕨类法定药用植物;植物基源考证“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首先在《中国法定药用植物》一书提出,后笔者对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法定药用植物指历版国家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版地方标准及其附录收载的药材饮片的基源植物。
植物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改变、种的鉴定和归并等原因,造成同一植物有多个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的状况,法定药用植物情况也是如此,这也是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之一。
以往有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同一药材使用植物种类不同,同一药材名称各异或同一名称实际药材不同等情况进行过系统考证,但尚未见文献或着作对药材的植物基源由于分类鉴定等原因造成的混乱情况进行过考证研究 .为此,笔者收集了我国以中国药典为代表的收载药材的各类国家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药材标准120余册,对这些标准收载药材的植物基源进行考订归纳。
药用植物——薄荷论文.doc
药用植物——薄荷论文学院理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班级 11-4姓名于胜男学号 ********目录前言 (1)薄荷在工业及医药中的应用 (2)1 形态特征 (2)2 地理分布 (2)3 品种分类 (2)4 中药属性 (2)5 薄荷茶的作用 (3)6 工业用途 (3)6.1 食品添加剂 (3)6.2 烟草矫味剂 (3)6.3 日化加香杀菌剂 (3)7 医药用途 (4)7.1 刺激和抑制神经的作用 (4)7.2 消炎和抗菌的作用 (4)7.3 健胃和祛风的作用 (4)7.4 芳香和调味的作用 (4)参考文献 (5)摘要薄荷为唇形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有特殊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薄荷性味,辛、凉;归经,入肺经、肝经。
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
由于薄荷中主要含有薄荷脑、薄荷油、薄荷醇、薄荷香精等主要成分,所以在现代研究中薄荷被广泛应用。
首先,在工业方面的应用,薄荷被广泛用做食品添加剂、烟草矫味剂、日化加香杀菌剂等;其次,在医药方面的作用,薄荷具有刺激和抑制神经的作用、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健胃和祛风的作用及芳香和调味的作用等。
关键词:薄荷脑、薄荷油、薄荷醇、薄荷香精浅谈薄荷在工业及医药方面的应用1 形态特征薄荷为唇形科,是一种有特殊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薄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7)cm,宽0.8-3cm,先端锐尖,侧脉约5-6对;花呈红、白或淡紫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茎和叶子有清凉的香味,可以入药,或用于食品。
[1]2 地理分布最早期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
现在主要产地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巴尔干半岛等地,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如云南、江苏、浙江、江西等都有出产。
在我国:薄荷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中国是薄荷油、薄荷脑的主要输出国之一。
在世界上:薄荷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少数见于南半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姓名:欧娅
学号: 222009328210114
药菊花栽培技术
欧娅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社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关注。
大量的保健产品也相继出现,而药菊花又名抗菊花,具有清热散风、平肝明目等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晕、眩目、目赤肿痛、高血压症效果较好。
近年来,对其研究制成菊花茶、菊花晶等保健饮料。
人工栽培药菊花方法较简单、产量高,现对其栽培技术介绍。
【关键词】:药菊花留种及繁殖方法种植技术田间管理
采收加工技术
【正文】一、留种及繁殖技术
1、分根法:菊花采收后,选健壮的植株,割除残茎,用马粪或是土杂肥覆盖保暖越冬,使根芽转年春天早发芽。
转年春天3-4月新苗萌发后,将其全部挖出,安新苗分株。
在上畦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新株苗1-2棵,覆土压实。
2、扦插法:选留种的母株及覆盖越冬方法与分跟法一样。
4月下旬株高15-20厘米时,沿地面将其割下,从中选10厘米以上的粗壮苗,摘除最下部2-3片叶,按行株距7×7厘米扦插于扦插育苗床。
遮阴保湿,20天左右长出新根,扦插后有2片新叶长出时,即可移栽,移栽方法与分跟法栽植相同。
二、种植技术
1、选地种植地宜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水、向阳避风、肥沃砂壤土的地方。
进行两次翻耕,每亩施厩肥、草皮灰等混合肥2000公斤作基肥,耙平作畦(宽100厘米、高15厘米)。
4月—5月间,按株行距40厘米开穴,穴深5厘米,选阴雨天移栽,每穴植苗1株-2株,植后浇水。
最好直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中生长为好,粘地和低洼地不宜种植,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
2、繁殖及栽培:生产切花的菊花繁殖通常用分株、扦插和组培等方法。
分株法及扦插法前面已介绍,现简单介绍组培方法。
所谓组培法即是:①材料准备:接种材料取菊花老根抽生的新枝嫩芽,或在当年扦插成活的植株上取其嫩茎,洗涤、漂清。
先用0.1%的吐温20分钟浸泡2分钟~3分钟,脱去嫩枝表面的绒毛;然后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浸泡30秒;再在10%的漂白粉溶液中消毒8分钟~10
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6次~7次。
接种时将材料切成0.5厘米~1
厘米长的小段。
②培养基和培养过程:培养基为:ms+6-ba(2毫克/升)+naa (0.2毫克/升); ms+kt(2毫克/升)+naa(0.2毫克/升)。
ph值为6~6.5。
培养过程为:在室温25℃左右、并用日光灯加光8小时的恒温室中培养,经2 周左右可陆续产生愈伤组织及绿苗,一个月后经过转移,绿苗继续丛生、伸长,再经转移增殖或转移到ms+naa(1毫克/升~4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可长根完全,形成完整植株,即试管苗。
③试管苗移栽:将试管苗取出,洗去附着在苗上的培养基,
移栽到蛭石基质中,浇灌清水,成活率很高,近百分之百。
在蛭石中生长10天左右即可移入培养土中进行常规栽培,植株健壮,开花良
3、移栽: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
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珠距各40厘米挖穴,穴深6厘米,然后,带上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
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三、田间管理
(l)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
每次除草宜浅不直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 5次追肥。
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10-15千克尿素,催苗。
第二次在植株分校时,每亩可施饼肥、人粪尿。
第3次施肥在现蕾期。
(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厘米,以后每隔半个月摘心一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菊花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在多雨季节,菊花易发生全株叶片枯萎,拔起一看,根系霉烂,并有根际线虫,严重影响菊花的生长。
防治方法是移栽前用呋喃丹处理菊苗和栽种穴,可避免烂;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其他病虫害可按常规方法处理。
四、采收及加工技术
菊花的开花期约20天。
一般于11月初开得较为集中。
应分批采收,以花心(管状花)2/3开放时为最适采收期。
全开放的花,不仅香气散逸,而且加工后易散,色泽亦差。
收获时将花连所在的枝从分权处割下或剪下,扎成小把,以利阴干;或直接剪取花头。
随即加工。
加工方法有阴干、晒干、烘干等。
(1)阴干:11月上旬,视花绝大部分进入适宜采收期时,选晴天下午连花枝一起割下,分2—3坎割完,挂搭好的架上阴干。
全干后剪下干花,即为成品。
著名的毫菊,即为阴干品。
(2)生晒:将采收的带枝鲜花置架上阴干1—2月,剪下花朵,每百公斤喷清水2—4公斤,使均匀湿润后,熏硫磺8小时左右,每百公斤菊花用硫磺2公斤,起到消毒及漂白作用。
熏后稍晾晒即为成品。
也可以采收后以鲜花熏硫磺、熏后日晒至干。
前考如怀菊花,后者如滁菊花、川菊花。
著名的怀菊、滁菊、川菊即均为生晒品。
(3)蒸晒:将收获的鲜菊花置蒸笼内(铺厚度约3厘米)蒸4—5分钟,取出放竹帘上曝晒,勿翻动。
晒3天后可翻1次,晒6—7天后,堆起返润l—2天,再晒l一2天,花心完全变硬即为全干,可为成品。
杭菊目即蒸晒品。
(4)烘培:将鲜菊花置烤房竹帘上(或铺于烘筛置于火炕),厚度3—5厘米,在60℃左右温度下烘烤,半干时翻动1次,九成干时取出略晒至全干即为成品。
贡菊即为烘焙品。
以上几种加工方法,以烘干方法为最好,干得快,质量好,出干率高,一般5公斤鲜花能加工1公斤干货。
菊花亩产干品100—150公斤。
以花序完整、身干、颜色鲜艳、
气味清香、无梗叶、碎瓣、无霉变者为佳
【参考文献】:居泽良伊长年瞿洪波冯丽蓉《药菊花栽培技术》山东省临朐县农业局 262600 中医药网《药菊花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