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历史街区改造案例分析
青果巷历史街区改造案例分析PPT精选课件

数。
2
项目概况 --历史沿革
Project•overview -- Historical•evolution
青果巷区位图
3
项目概况 --历史沿革
Project overview -- Historical evolution
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常州进士甲天下,青果进士甲常州
4
项目概况--现状分析
常州名人博物馆。 将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唐荆川故居贞和堂、 筠星堂修 缮改造为常州名人博物馆, 拆除临晋 陵路的商业建筑, 规划为以名人文化 为内涵的名士苑入
口小广场, 并进行有序的空间组织 以增加其环境空间。
周有光图书馆。 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礼 和堂修缮改造为周有光图书馆, 供展出他 毕生的作品及藏书。
20
精心组织重点地段的空间风貌设计重点细化了三个地段的街景风貌设计,
• 一处是南市河两岸, 强调 “修旧如旧、 风貌协调 ” , 打造 “ 小桥流水、 枕河人 家 ” 的景象, 彰显古运河的特色 ;
• 第二处是青果巷东侧, 打造街区东主入口空间景观; • 第三处是青果巷西侧, 打造街区西主入口空间景观 。
保护与继承:保护历史的原真性,延续地域特色文 脉。
演绎与发展:运用现在的设计手法 ,以全新的方式 演绎历史与传统, 结合新的材料与技术 适应绿色与 低碳的未来发展需求 ,对历史传统进行演绎与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具有新时代的气息,重新焕发 活力。
共生与秩序 所谓"共生"是作为一种现代的新的城市文化,在外部 环境空间这个领域中,诸多物化和文化因素表现为一 种客观存在,其最终关注的是特定的场所精神和可持 续意义。所谓"秩序",表现为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实 现包括使用功能在内的改造目的,其关注的是对诸多 复杂因素的争论、评价和舍取,并最终获得一种协调。 对于前者,探究其内在精神和一切可控制性元素。对 于后者,寻求其最佳的解决途径。 价和舍取,并最终 获得 种协调。对于前者,探究其内在精神和 切可控制 性元素。对于后者,寻求其最佳的解决途径。
常州市青果巷历史街区保护

青果巷东侧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位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侧,具体范围为东至和平北路, 南至市河北岸,西至正素巷现状道路,北至古村巷规划道 路南侧红线,用地面积约1.1公顷。通过传统要素、创新 要素、业态整合、肌理整治、风貌重塑等方法,将青果巷 东侧地块打造成以城隍庙为源、以古运河为脉、以传统文 化为魂、以传统街巷为体、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动力的青 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窗口。
街区内的文保单位规划以历史展示、文化交流场所功能为主;街区内改建或重建类建筑用地将调整为综合用地, 功能以社区配套设施、商业、会所、旅馆为主。通过建筑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和提升原有居住用地 类别,并配建社区中心一处。
规划分析
规划区内景观系统主要由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构成:“景观轴”有三条,沿青果巷形成景观主轴,沿天井巷、 南市河形成两条景观次轴;“节点”包括天井园、陶园、恽公樾、恽宅后花园、千果园等以及位于青果巷、古 村路与正素巷交界处的两片入口空间以及位于规划步行桥处的码头。
常州市青果巷历史街区保护
简介
• 常州市青果巷历史街区保护 • 保护范围:东起正素巷,南至市河南岸,西至晋陵路,北临古村路, 东西长约400米,南北约200米,用地面积为8.7公顷。
• 保护范围内共有5处各级文物保护北路,南至市 河北岸,西至正素巷现状道路,北至古村巷规划道路南侧红线。
规划分析
强化“河-民居-街-民居”的历史格局
保护历史形成的青果巷、天井巷、南市河的空间格局、尺度与传统风貌,控制沿河、沿街建筑高度,对沿街、沿 河建筑风貌进行整治。对街区内的历史街巷,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肌理和尺度。对现存的部分街巷进行疏通, 并在主要出入口和街区的核心地段规划适度的节点空间。
规划分析
经济视角下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思考——以常州青果古巷建筑为例

经济视角下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思考
— —
以常州青果 古巷建筑为例
2 1 3 0 2 2
严 铭
李朋朋
左乐川
河 海 大 学 企业 管 理 学 院 江 苏 常 州
本论文基 于国家级创新训 练项 目—— 经济发展 大潮下历史文化建 筑保护 和去 留问题研 究( 项 目编号: 2 0 1 2 1 0 2 9 4 0 9 4 ) 摘要 : 本 文 以常州 市青果 古巷 历 史建 筑 为例 , 在 对其 历 史文化进 行 考察 的基础 上 , 结合 常 州市近 年来 经 济数据 , 探
讨 了当今 经 济 高速 发展 的城 市 与历 史 文化建 筑保 护 之 间是 否存在 矛盾 的问题 , 并从 经 济 的视 角提 出 了一 些保 护
和 开发 的思路。
关键 词 : 经 济视 角 ; 青果 巷 ; 建 筑保护 ; 效益
改 革开 放 三 十余 年 , 素有 “ 中吴 要辅 , 八 邑名 都 ”之称 的 五 千年 的积 淀 , 造就 了华 夏璀 璨 的文 明史 ; 几经 盛世 , 留下 了无尽 的 物质 文化 遗 产 ; 时 至今 日 , 散 落在 全 国各 地 的每一 座 常 州利 用长三角 地 区中心城 市这一 巨大 的区位优 势 , 坚持 以改 历 史 文化 建筑 , 是每 座 城市 的记 忆 和历 史 的符号 , 是 我们 无价 革 开放 和 科技创 新 为动 力 , 以发展 经 济和 改善 民生 为主 线 , 以 的财宝 。几经 波折 , 改革开放 后 的中 国, 进 发 出无 限 的生 机 , 科 工 业化 、城市 化和现 代化为 途径 , 突出抓好 经济工 作和 重大项 教 文卫 各 项事 业 百花 齐放 , 硕果 累 累 。城市 化进 程 明显 加快 , 目建设 , 不 断优化 发展环 境 , 着力 夯实 发展基 础 , 全市 国 民经济 新 农村 建设如 火如 荼 , 人 民生活水 平幸福 指数 不断提 高 。特别 在 总量 突破 的基 础上 实现 了品质 的飞跃 , 在 结构调 整 的基 础上 是 经济上 的表现 , 早 已远超 日本 , 排名 全球第二 。 实 现 了产 业的 提升 , 整体 发展 水 平与 发展 质量 稳步 提高 , 物质 然而 , 这 繁华 盛 景 的背 后 , 我 国的历 史 文化 建筑 保 护 事业 基 础不 断增 强 , 综合 实力 显著 提升 , 在 江苏 省 国民经 济发展 过 的 现状 却让人 感到 揪心 。在经 济发展 大潮之 下 , 不少 城市 都在 程 中 占据 了重要地位 。( 见表 1 ) 从 事大 规 模 的改 建 、扩建 。但城 市建 设者 并 没有 充分 认 识到 我们从表l 中不难 看 出 ,“ 十一 五 ” 期 间 , 常州 GDP翻一 历 史文 化建筑 、街 区的价值 , 为 了给交通 干道 、商业 居住 区让 番 , 人均 G DP 水 平也 取得 巨大 的提 高 。截 至2 0 I 2 年, 近年 来常 位, 它 们往 往被 野 蛮地 拆除 。而 今 , 坐落 于江 南水 乡大 运 河沿 州 的G DP 增 幅均超过 了1 0 %, 领先于 全国 同期发展水 平。 岸 的常州青 果古巷 拥有大量 具备历 史意义 的建筑 , 亟 待保护 。 ( 二) 历 史建筑 的保护 迫在 眉睫 随着 时代 的变 迁 , 历 史的 沧桑 , 现在 住 在青 果 巷里 的 只是 历 史背 景 常 州的普 通百姓 了 。而对往 日 “ 青 果未 熟味虽 涩 , 秋来香 气满 ( 一) 常 州历史 文化 特色 庭芳 ” 的情 景只 能借助 追忆 了 。在 这样繁 忙 的城 市 , 青果巷 就 在 中国广袤 的版 图上 , 常州这 座拥 有千 年文 明 、百 年繁 华 是 一个 不可 思议 的地 方 , 被鳞 次栉 比的高楼 大厦 所包 围 , 就 像 的 城市 是一 颗 耀 眼的 江南 明珠 , 它地 理位 置 优越 , 地 处 沪 宁线 是 个世 外桃 源 。这 是典 型 的江 南水 乡 的建筑 。小 桥 、流水 、 中段 , 京 杭大 运 河横 穿而 过 , 历 来为 南 北 要冲 , 素有 “ 中吴 要 布满青 苔的 石板路 , 无 不诉 说着它 的历 史。 辅, 八 邑名都 ” 之称 。它 经济 繁 荣 , 人 民富 庶 ; 教 育发 达 , 人 文 在2 0 世 纪8 0 年 代 的时 候 , 青 果巷 还算 能 够保 持原 貌 , 建 筑 荟萃 , 是 季子 故 里 , 齐梁 旧地 , 自古 人 才 辈 出 , 学 派林 立 , 所 谓 无处 不散 发 出江 南水 乡 的韵味 , 早在 I 9 8 7 年, 就被 常 州市政 府 “ 天下名 士有 部落 , 东 南无 与常 匹畴 ”。其建 筑无处 不充 满着 公布 为常 州历 史文化保 护 区。但 由于历 史原 因 , 青 果巷 并没有 “ 翰 墨 芬 芳 、文风 盈巷 、小巧 玲珑 、狭窄 幽深 ” 的江 南建 筑 得 到整 体保 护修 缮 。近 十年 , 随城 市建 设 步伐 的加快 , 为 了市 特点 。 中心南 大街 的 发展 , 推 倒 了青 果巷 周边 的 不少建 筑 , 并拆掉 了 ( 二) 青果 巷历史文 化特色 原 来的 一些 与 现代 商业 街不 协调 的 部分 。现 经过 多次 拆毁 或 青 果 巷 是 常 州 市 中心 一 条 依 河 而建 的古 巷 , 始 建 于 明万 改建 , 现 已面 目全 非 , 仅 存 其主 体街 区不 到原 本 的一半 占地 面 历年间, 当 时京 杭 大运 河 由文 亨桥 入 西水 关 , 经 东 西下 塘 , 穿 积 , 往 日气势今 已不存 , 保护 工作 已经迫在眉 睫。 城 后 出东水 关蜿 蜒 向东 。据 说 清乾 隆年 间 , 青 果巷 因靠 运 河 , 成 了南 来北 往 各类 果 品集散 地 , 故名 “ 千 果巷 ” , 又称 “ 青 果 三 经济 发展 与历史 建筑之 间是否 矛 盾的讨 论 那 么经 济 发展 就 一定 会 对历 史 文化 建筑 产 生 负面 的影 响 巷”。 常 州 赋》 云 :“ 入 千果 之巷 , 桃梅 杏 李色 色俱 陈 。” 吗? 目前社会上 有两种说 法 : 后运 河改道 , 巷名 仍保 留至今 。 方 面伴 随着 城市 化进程 的 深入 , 城市 建设 与文 化遗产 保 青 果巷 历 史文 化 内涵极 为 丰富 , 数 百年 来 , 由于 其 “ 书香 盈巷 , 墨 河飘 香 ” 而人 才 辈 出 , 据 不 完全 统 计 , 从 青果 巷 走 出 护折 射 出 的矛盾 异 常突 出 。很多 历 史建筑 群 处于 城市 中心 地 正如青 果 巷之 于 常州 一样 , 在城 市发展 空 间 的 巨大 需求 和 的 进士 达百 余 位 , 其 中不 乏获 取 “ 状 元” 、 “ 传胪 ”荣 誉 , 官 带 , 为 追求短 期经 济利益拆 除历 史建 至 尚书 、巡 抚 , 位 列正 二 品 衔 高位 者 。近 现 代 则 涌现 出如 盛 土地供 给 日益短 缺的压 力下 , 宣 怀 、瞿秋 白、赵 元任 、周有 光等 诸 多名 人 。青 果巷 中遗存 表 l近年来 常州地 区 G D , P变化情况 有 众多 名 人故居 、祠庙 殿 字 、剧场 戏楼 、桥坊碑 石 、古 井码
青果巷历史街区改造案例分析(课堂PPT)

.
20
精心组织重点地段的空间风貌设计重点细化了三个地段的街景风貌设计,
• 一处是南市河两岸, 强调 “修旧如旧、 风貌协调 ” , 打造 “ 小桥流水、 枕河人 家 ” 的景象, 彰显古运河的特色 ;
• 第二处是青果巷东侧, 打造街区东主入口空间景观; • 第三处是青果巷西侧, 打造街区西主入口空间景观 。
与之相邻的中崎集团部分用地规划为与其相 配套的客栈、 茶楼、 会馆等文化功能建筑; 在街区东北、 东南入口处设置两个小型广场,
广场上设置标志牌坊,并进行有序的空间组 织以增加古运河博物馆的环境空间。
常州名品馆。 将青果巷东侧临河 传统风貌建筑整修改造为常州名品馆, 把常州地方特色工艺如留青竹刻、 乱 针绣、刻纸等, 地方特产如芝麻糖、 大麻糕、 萝卜干等加以集中展示, 并辟出相应的传统商业作坊对外经营, 用以弘扬地方特色、传播地方文化。
.
18
• 整合深宅名园和人文荟萃两大主题
通过以下五方面打造: 一是以 “ 唐氏八宅 ” 为重 点, 适时适量迁出居住在里面 的居民,并进行切实可行的修缮 保护; 二是以修缮后的 “唐氏八宅 ” 中的贞和堂、 筠星堂等为基础 规划为常州名人博物馆; 三是拆除临晋陵路商业建筑, 在雪洞巷与青果巷西入口之间设 置青果巷西入口广场, 直显 “ 唐氏八宅 ” 风貌; 四是以名人文化为内涵对小广 场进行环境设计; 五是原址原貌 恢复半园, 在 园内设置青果巷非物质文化展示 画廊。 过以上一系列措施, 从 物质遗存到文化精神, 得到了 充分的保护、 彰显和提升, 使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展现 “常州历史文化名城” 的一扇 亮丽窗口。
Project overview -- Status analysisBiblioteka 现状鸟瞰图.5
青果巷保护与更新状况研究

第38卷第4期2020年8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8㊀No.4Aug.2020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0.04.002收稿日期:20200515作者简介:魏航(1998 ㊀)ꎬ男ꎬ江苏无锡人ꎬ常州工学院本科生ꎻ薛垲(1985 ㊀)ꎬ男ꎬ江苏常州人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中国建筑史ꎮ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8YJCZH209)ꎻ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A3-4403-18-008)ꎻ常州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YN1632)青果巷保护与更新状况研究魏航ꎬ薛垲(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ꎬ江苏常州213032)摘要:基于对青果巷的实地考察ꎬ结合青果巷的历史沿革与改造结果ꎬ对青果巷进一步的保护更新提出建议ꎬ以使其更加适宜于人的体验ꎮ力求将古老街区的保护更新与现代人的使用方式有机结合ꎬ形成适宜于当今时代发展的传统街区ꎮ关键词:青果巷ꎻ保护更新ꎻ运河文化ꎻ街巷空间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20)04-0007-06㊀一㊁常州青果巷历史及区位作为常州市现存古老的街巷之一ꎬ青果巷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ꎮ当时此地是南北果品集散地ꎬ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ꎬ水运畅通ꎬ船舶云集ꎬ旧有 千果巷 之称ꎬ而由于常州方言 千 青 难辨ꎬ这才有了现在的 青果巷 ꎮ在«常州赋»中有记载: 入千果之巷ꎬ桃梅杏李色色俱陈ꎮ后运河改道ꎬ巷名仍保留至今ꎮ今天的青果巷历史街区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ꎬ东至和平路琢初桥ꎬ西面直通商业中心南大街ꎬ南面是护城河(图1)ꎮ巷内深宅大院毗邻ꎬ大多是常州名人的聚居之所ꎬ如名宅 唐氏八宅 ꎮ历史上青果巷人文荟萃ꎬ名人辈出ꎬ如晚清著名书画家汤贻汾ꎬ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㊁张太雷㊁恽代英ꎬ爱国实业家刘国钧ꎬ 七君子 之一的史良等ꎮ图1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区位图㊀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年二㊁常州青果巷保护状况(一)保护的背景2001年常州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ꎬ这对常州开展历史文化保护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而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常州市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ꎬ是常州的文脉之地ꎬ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ꎮ旧时的青果巷里弄错综穿插ꎬ流水建筑相映ꎬ是江南水乡民居聚集的典型风貌ꎮ实施保护前虽然略显残破ꎬ但依然呈现出 小桥流水人家 的传统江南意趣ꎮ(二)保护规划的提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项目属于«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 2020»中的重点项目ꎮ而早在2008年ꎬ常州市就已经开始了关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ꎬ2010年形成了最终的规划保护方案(图2)ꎮ图2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规划总平面图㊀㊀㊀该规划以 恢复延续街区肌理ꎬ彰显传统特色 为主题ꎬ意在形成 三轴㊁十结点 的街巷空间体系ꎮ从2013年起ꎬ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项目正式开始运作ꎮ2014年ꎬ中国大运河获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ꎬ而对于整个大运河来说ꎬ常州段是大运河沿线极具代表性的一段ꎬ青果巷又是运河常州段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ꎮ因此ꎬ对青果巷的规划保护是常州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工作ꎬ青果巷的保护成功与否ꎬ将直接影响到常州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ꎬ以及整个京杭大运河文化发展的整体格局ꎮ2015年ꎬ在常州市人大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ꎬ对改造保护青果巷街区提出了 东延西扩ꎬ南北包容ꎬ两岸呼应 的建设策略ꎮ希望通过系统的保护规划ꎬ进一步加强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㊁传承与利用ꎬ实现 运河之魂㊁名城之窗的规划目标ꎬ强调要以古运河风光和深宅名园为特色ꎬ以古运河文明㊁常州名人文化及传统人居文化为内涵ꎬ集居住㊁商业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ꎬ集中体现常州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ꎮ(三)修缮概况据青果巷修缮保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ꎬ在青果巷的修缮过程中ꎬ原则上实施内外均保的思路ꎬ尽力保护富有历史底蕴的一些原木构件㊁石构件的细部特色ꎮ对已经损坏严重的部分ꎬ则按照原风貌㊁原形制㊁原工艺进行必要的修缮ꎬ力求使之融于青果巷的历史建筑中而不显突兀ꎬ保全古街区的整体建筑风貌以及各个单体建筑独有的特色ꎮ从2013年起至今ꎬ经过数年的保护修缮ꎬ青果巷内部的部分组团修缮已完成ꎮ其中ꎬ已修缮完成的项目组团包括18-4号组团保护修缮项目ꎬ19㊁20号组团ꎬ东下塘沿河建筑ꎬ29号组团ꎬ16号㊁27号组团等ꎮ青果巷于2019年4月29日正式开街ꎬ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部分开放ꎬ供游客游览ꎮ沿主巷石板路自东往西ꎬ游客可8第4期魏航ꎬ薛垲:青果巷保护与更新状况研究以依次游览按照历史原型重建的琢初桥㊁城隍庙阳湖戏楼㊁史良故居㊁主巷两侧建筑㊁明清两代路基遗迹坑㊁进士坊与会元坊㊁周有光故居㊁盟史馆㊁唐荆川纪念馆等富有历史底蕴的建筑和景观节点ꎮ三㊁研究方法(一)实地调研在青果巷正式开街后ꎬ我们对青果巷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拍摄记录ꎬ记录了包括建筑修缮程度㊁建筑组合关系㊁景观节点配置㊁人流集散状况等多方面信息ꎬ力求通过这些信息加上亲身游览体验为青果巷接下来的更新保护和改造提供现实的依据ꎮ(二)访谈法访谈的对象为实地调研过程中随机遇到的游客ꎬ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游客对青果巷改造结果的满意度和接下来的改造意见ꎮ(三)参考现有成功案例对相类似的街区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实地调研ꎬ如无锡的南禅寺 清明桥一带㊁镇江的西津渡历史街区ꎬ将他们的改造成果与青果巷改造的现状进行对比ꎬ以发现目前青果巷改造中的不足之处ꎮ四㊁青果巷现存问题和解决建议通过实地调研ꎬ我们发现巷内使用状况良好ꎬ尤其是东西主巷人流密度较大ꎬ可见青果巷的开街对于人们有着较强的吸引力ꎬ大部分游客对目前改造的成果较为满意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ꎮ(一)常州青果巷现存问题1 流线分布均质性不足通过走访ꎬ我们发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流分布的问题ꎮ虽然主巷内的人流十分密集ꎬ但一些穿插在其中的小巷和临河的一些巷道却罕有人迹ꎬ说明人流量分布极度不均匀ꎮ主巷内的人流密度较大ꎬ导致游客在其中倍感拥挤ꎬ而青果巷内独有的巷道空间趣味未得到充分发挥ꎬ断开了与古运河之间的交融关系ꎬ丧失了沉淀于青果巷历史文化之中的意趣ꎬ使得主巷整体也显得平直单调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1)传统民居格局的局限性目前青果巷的改造主要是针对明清时期一些名士巨绅㊁商贾富户的居所进行改造ꎬ这些居所的格局总体呈现出 深宅大院毗邻ꎬ流水人家相映 的特点ꎬ这种 深宅大院 的格局导致青果巷内的建筑大多呈现出十分内向的建筑性格ꎬ院落与院落之间靠备弄相隔绝ꎬ主要以主街相串联ꎮ这种单元之间相对孤立的格局也直接导致了功能转变上存在局限性ꎬ即公共活动空间不足ꎬ街巷主街上人流摩肩接踵ꎬ但整体空间却缺少足够的活力ꎮ(2)聚集人流的手段单一聚集人流手段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单一性以及分布的单一性两个方面ꎮ目前青果巷已开放部分呈现出一条主街串联整个轴线ꎬ以巷道连接面河区域的格局ꎮ作为主要的交通通道ꎬ绝大部分的商业都聚集在主街ꎬ主街店铺面朝主街敞开大门ꎬ以期获得更多的人流ꎮ而临河区域的宅门则大都紧闭ꎬ导致面河区域单调冷清ꎮ在功能上ꎬ目前青果巷主要依靠其中的商业吸引人流ꎬ整体商业气氛过浓ꎬ掩盖了其本身更重要的水乡风貌和文化韵味ꎬ游客的注意力完全被各式各样的商业店铺吸引ꎬ不再去关注备弄空间ꎬ不再去关注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运河文化等ꎮ而反观无锡南禅寺 清名桥一带的规划则不难发现ꎬ虽然在其全长1000米的古街上也有像锦泰商业区㊁清名民宿区这样商业气氛非常浓厚的区域ꎬ但它同时设有专门的永泰文化区与之平衡ꎬ使得整个街道的文化气息也十分浓厚ꎮ在分布上ꎬ青果巷的商业集中布置在主街上ꎬ而沿河区域却没有相应的布置ꎬ导致人流大量集中在主街上ꎬ这不仅使流线分布均质性严重失调ꎬ同时也导致街区商业氛围过于浓重ꎬ缺乏古街应有的文化氛围ꎮ(3)备弄空间的僵直性备弄空间的僵直性表现为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 拒绝 了人流的顺利引入ꎮ其一是备弄空间宽度狭窄ꎬ而又十分陡高ꎬ整体空间形态呈现狭长高耸的特性ꎬ在纵向上给人带来压迫感ꎮ加上墙体由于年代久远而微微内倾ꎬ更加强了压迫感ꎬ使人望而生畏ꎬ不愿意走入9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年其中ꎮ其二是由于深宅大院的格局和古时居民对隐私方面的考量ꎬ备弄空间两侧的墙体并未开洞口ꎬ材质为砖墙ꎬ体量感较实ꎬ从身体和视觉两个方面限定了人的活动方向ꎮ而在视觉上ꎬ两侧的粗糙灰白的石墙引导着人的视线看向备弄的出口处ꎬ而备弄内空间逼仄㊁光线暗淡和前方出口的光亮形成强烈对比ꎬ使人的视线对于前方光亮处投射了更多的注意力ꎮ而前方洞口处的景象却又单调乏味ꎬ这与备弄空间营造出的身体和视线上的双重引导严重不符ꎬ从而形成落差感ꎮ当人处于外部主街这样一个相对开敞而空间丰富的场所ꎬ再转向显得单调乏味的备弄空间时ꎬ很难产生进入的欲望(图3)ꎮ图3㊀主街与巷道尺度对比㊀㊀㊀综上所述ꎬ由于原始格局㊁业态分布㊁改造细部等多方面的影响ꎬ青果巷整体人流贯通性不好ꎬ人流分布的均匀性较差ꎬ在今后的改造中应该着重考虑ꎮ2 与运河的关系较弱青果巷自古以来依河而建ꎬ因河而兴ꎬ古运河在青果巷的街区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ꎮ青果巷街区与古运河是亲近交融的ꎬ在青果巷的保护更新中ꎬ理应延续这种关系ꎬ并将彼此依存的关系转化为相互映衬的关系ꎬ重新再现建筑流水相映的江南意趣ꎮ如镇江在西津渡历史街区的改造中ꎬ就充分利用了街区附近水和山的优势ꎬ打造了以山 街 水为骨架的空间环境ꎬ形成了非常具有特色的开放空间系统ꎮ但在青果巷的改造现状中ꎬ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较为疏远ꎬ运河整体的观赏性㊁河边街道的亲水性以及游客使用的便利性都较差ꎬ并没有将青果巷与运河进行有机的结合ꎬ这也导致青果巷的沿河区域非但没能成为一个吸引游客亲近运河的场所ꎬ反而隐隐成为了游客和运河之间的阻碍ꎮ(二)解决现存问题的建议1 改善聚集人流手段的单一性(1)对沿河区域进行二次开发ꎬ例如设置一些水边的廊道㊁亭子等ꎬ让游客与古运河能更深入地交融ꎬ同时在对应区域创造空间ꎬ设置一些塑像等文保要素ꎮ有些精美的文保要素现在由于没有合适的位置予以安置ꎬ被深藏于犄角旮旯而无人问津ꎬ实在可惜ꎮ(2)将一些特定商铺的沿河面打开ꎬ将主街的一部分商业引入沿河区域ꎬ在备弄巷道之外创造出另一条横向交通方式ꎬ从而增加沿河区域的人流吸引力ꎬ这样有利于灵活组织各个区域的人流ꎬ增强青果巷整体格局的通透性ꎮ2 改善备弄空间的僵直性(1)备弄入口设置指示牌在备弄入口设置指示牌ꎬ直观地引导游客进入备弄ꎬ提示游客备弄后面区域的功能ꎬ这样使游客提前知晓穿越备弄之后将会到达怎样的空间ꎬ从而产生心理预期ꎬ消解备弄空间给游客带来的排斥感ꎮ指示牌的设置还应该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特色ꎬ可与常州梳篦㊁留青竹刻㊁乱针绣㊁麦梗画等常州的本土文化相融合ꎬ达到功能与文化的统一ꎮ(2)备弄出口应作精细设计在备弄空间出口处应着重设计ꎬ例如增设一些构筑物或景物ꎬ或是将店铺的一些功能外延至备弄的出口处ꎬ使游客能够感觉到前方有值得欣01第4期魏航ꎬ薛垲:青果巷保护与更新状况研究赏或是游玩的地方ꎮ备弄空间对于人的视线存在强烈的引导性ꎬ从而天然形成一处 框景 (图4)ꎮ若是出口处人所能看到的地方比当前更加有吸引力ꎬ便能激发人进入探索的欲望ꎬ这样在丰富空间效果的同时ꎬ将人流从主街分流引入相应区域ꎬ可改善流线分布均质性不足的问题ꎮ(3)备弄空间内部的再设计目前青果巷备弄的内部空间体验性较差ꎮ对于非文保单位及普通历史建筑ꎬ可以在巷道墙体上开一些洞口ꎬ这样既可以使巷道和建筑之间产生交流ꎬ还能引导人们进行更灵活的活动ꎬ消除备弄的单调乏味感ꎮ对现有的一些内倾备弄巷道的加固措施应进行改善ꎮ当前的方式是在底部运用从材料到色调都显得格格不入的钢架进行支撑加固ꎬ这大大破坏了青果巷古色古香的建筑气氛ꎬ也破坏了巷内空间的体验效果ꎮ图4㊀框景对人流的吸引㊀㊀㊀改善的措施有:(1)将备弄底部的加固钢架移到备弄顶部ꎬ这样不仅可以消解加固钢架对备弄空间氛围的破坏程度ꎬ同时在受力上也显得更加合理ꎮ(2)对于钢架的材料和色调进行更仔细的斟酌ꎬ力求符合青果巷本身的建筑氛围ꎬ消解材料上的反差感(图5)ꎮ图5㊀底部设置钢架与顶部设置钢架的对比㊀㊀㊀3 增强青果巷与古运河的关系要处理好青果巷与古运河的关系ꎬ第一ꎬ要解决好游客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性问题ꎬ第二ꎬ要加强沿河区域与运河的联系ꎬ增强整体的亲水性ꎮ(1)增设沿河区域的服务设施整个沿河区域处于青果巷南面ꎬ夏时正午会出现严重的日晒问题ꎬ相关设施的缺乏导致此区域的环境不适宜人停留ꎮ沿河区域现有的服务设施仅仅是沿河设置了一些座椅ꎬ游客在此无法躲避阳光的直射ꎬ加上缺乏提供休憩的店铺ꎬ游客的游玩体验较差ꎮ为了改善沿河区域的游览舒适度ꎬ使游客在不同时间段都能停留ꎬ应该增设一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ꎬ譬如设置一些遮阳雨棚ꎬ或是放置一些可以进行会谈㊁进餐的遮阳桌椅ꎬ这样不仅为游客提供遮阳场所ꎬ而且游客也可以小憩ꎬ延长人们在此区域逗留的时间ꎮ(2)沿河增设亲水设施譬如设置一些亲水平台ꎬ这些亲水平台属于建筑的外延ꎬ可在建筑与运河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ꎬ使整体衔接不显突兀ꎬ可以较好地改善青果巷与古运河之间关系(图6)ꎮ这样一方面能为游客提供新的游玩休憩的场所ꎬ加强人与水的互动ꎬ另一方面也可使青果巷街区与大运河文化的交融更加紧密ꎬ增强江南水乡的意蕴ꎬ使运河与建筑你中有我ꎬ我中有你ꎬ相互映衬ꎮ11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年图6㊀亲水平台改造意向㊀五㊁结语青果巷的二期规划将对半园㊁涉园㊁约园等多座传统园林进行修缮恢复ꎬ且街区内的城隍庙戏楼也将随着二期一起开放ꎬ这将为街区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元素ꎬ进一步提升街区的文化属性ꎮ青果巷的整体规划通过保护性改造的方式极大地保留了青果巷旧有的街巷格局和建筑氛围ꎬ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观ꎬ同时为游客展现了旧时青果巷居民的生活方式ꎬ完善了常州运河文化薄弱的一环ꎮ㊀㊀但古街区的保护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ꎬ而应该是一个基于建筑状况㊁使用情况㊁游客反馈等多方面实际情况的持续过程ꎮ在此过程中ꎬ只有重点思考如何适宜于人的体验ꎬ才能真正将古街区的维护更新与现代人的使用方式有机结合ꎬ形成适宜于当今时代发展的传统街区ꎮ[参考文献][1]敖雷ꎬ郑炘.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J].中国园林ꎬ2018(6):54-59.[2]徐沐阳.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及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ꎬ2017.[3]顾春平ꎬ周根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初探:以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ꎬ2010(11):4-10. [4]赵岩.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ꎬ2015.[5]陈雯昳.谈青果巷历史街区保护性规划[J].常州工学院学报ꎬ2015(3):54-56.责任编辑:庄亚华21。
城市更新视域下历史街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_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3.02.016收稿日期:2022-10-31作者简介:蒋洁(1999—),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居空间环境设计;梁家年(1965—),男,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设计学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及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城市更新受到空前关注,成为现代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通过对历史街区建筑、遗址进行传统格局及风貌的保护,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现历史街区文化底蕴的传承保护,从而更新城市风貌。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遵循传统“大拆大建”或“修旧如旧”的改造方式都难以使其焕发新活力。
历史街区遗址过度拆除和商业性改造,使得街区逐渐走向没落。
本文以城市更新为价值导向,依托青果巷历史街区原住民空间需求,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对其空间环境景观节点进行微更新设计,以期激发历史街区空间活力,传承并延展城市文化记忆。
二、城市更新理念与历史街区微更新理论概述1.城市更新理念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居住及生活需求的区域,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该理念最早源于西方,经历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将视线16摘要:城市更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而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文化载体,是链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为激发青果巷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环境新活力,通过走访调研、数据分析及空间可行性研究,针对区域公共空间布局混乱、道路系统欠缺、场所精神薄弱等问题,以空间营造、景观设计及非遗文化植入等更新策略来塑造街区景观,有助于激发其空间活力,推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环境更新,进一步延续常州非遗文化。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环境;微更新;青果巷Abstract: Urban renewal is a catalyst for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 districts, as cultural carriers of cities, are the link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new vitality of the landscape space environment of the "Qingguo Lane" historic district, this study conducts site visits, data analysis,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to address problems such as the chaotic layout of public spaces, inadequate road systems, and weak sense of place. Using renewal strategies such as space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mplantation, the study aims to shape the neighborhood landscape, and stimulate its spatial vitality. This research also aims to promote the renewal of the landscape space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 and further promote Changzho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e.Key words: urban renewal ; historic district ;landscape space environment ; micro update ; Qingguo Lane 蒋洁JIANG Jie 梁家年LIANG Jiania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 echnology,210044 Nanjing Jiangsu)城市更新视域下历史街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 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Research on Landscape Micro-renewal Design of Historic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newal : a Case Study of the Changzhou "Qingguo Lane" Historic District图1 设计区域现场照片示意图①图2 青果巷历史街区数据分析①聚焦于战后的城市重建、旧城改善等方面,城市更新理念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
关于常州青果巷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常州青果巷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青果巷是常州整体历史风貌的精华所在。
但是,摆在常州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虽然青果巷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历经风雨,年久失修,青果巷的现状却让人不乐观。
一些墙壁看上去摇摇欲坠,屋瓦残破的房子也是随处可见,因为住满了居民,一些文物古建被随意隔断、搭建。
但是面对政府的大兴土木,我们衷心希望能修旧如旧,不要拆了真古董去搞假古董,要真正恢复青果巷名巷的风味,把历史表现出来。
关键词:青果巷、重建一、常州历史名镇青果巷的资源状况常州曾是座牌坊城,大小牌坊在百座以上,青果巷就有8 座。
据老人们回忆,他们幼时都是在牌坊下经过,但现今仅保存唐顺之会元坊和董氏宗祠前进士坊的残柱。
大马园巷口的清惠坊是为表彰唐顺之的叔父唐镛清廉勤政而建,但是现在已不存在了。
青果巷有许多祠庙,大多很有纪念意义。
青果巷有一座顾孝子祠保存较好,但还有些祠庙因历史演变早已不存,我们该为那些历尽劫难而至今存在的许多古迹感到庆幸?还是应该为那些遗失的故事感到惋惜呢?青果巷也是昆曲之巷。
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源于明代苏州昆山,苏南官宦人家都以唱昆曲为时尚。
昆曲声律优美,词典典雅,明清时期常州许多官员和文化人都喜在自家庭院演唱,阳湖县城隍庙戏楼和东下塘75 号杨氏戏楼都曾演出昆剧。
常州许多名门望族也都曾热衷于演唱昆曲,以当昆曲票友为荣。
青果巷之美,最美的还是小巷里走出来的人物。
青果巷是常州名门望族的聚居地,常州城素有“刘半城,庄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条街” 之说,常州人素来以能居住在青果巷为荣。
二、如今青果巷的发展瓶颈如今摆在常州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虽然青果巷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历经风雨,年久失修,青果巷的现状却让人不乐观。
一些墙壁看上去摇摇欲坠,屋瓦残破的房子也是随处可见,因为住满了居民,一些文物古建被随意隔断、搭建。
随着时代变迁,街区内出现了两个严重的衰退现象:一是物质性老化,二是社会性衰败。
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敖雷;郑炘【摘要】当前中国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在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层面,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以传统封闭庭院为基本单元的建筑空间与新的城市功能不匹配;二是原有外部场地景观空间缺少有效连续的协同整合.以建筑学背景深度解读了2015年度英国《建筑评论》举办的“AR&MIPIM未来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作品“空中庭院——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通过对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重新思考了历史街区的现代表达方式,并从建筑和景观2个层面的空间设计进行尝试和突破.街区的更新改造不再局限于“修旧如旧”的照搬传统街区和建筑格局,而是在新建区域内以现代建筑的抽象设计语言创新性地表达和升级传统建筑空间形制,并通过外部场地的景观空间设计对整个街区进行整合与织补.%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ical blocks face a lot of difficulties.In the fields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ey are mainly shown in two aspects.Firstly,architectural space types composed of traditional closed courtyard units mismatch new urban functions.Secondly,exterior landscape spaces lack effective and continuous synergetic integration.Through the topic "Old and New" of 2015 "AR & MIPIM Future Projects Award" held by Architectural Review,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Qingguoxiang historical block in Changzhou has been rethought about deeply.There have been lots of attempt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design methods.The historical block has not only been repaired and rebuilt as the old ones,anddesign language of modem architecture has been used in large quantitiesto express traditional space model innovatively in new-built area.The whole block has been integrated and combined together by way of the external landscape design.【期刊名称】《中国园林》【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风景园林;历史街区更新与改造;建筑空间创新;景观空间整合【作者】敖雷;郑炘【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00;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1 危机还是机遇?历史街区是城市生活与文化的载体,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历史街区在延续城市传统记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现代空间重塑与功能转型,但“大拆大建”和“修旧如旧”的更新方式都难以让街区活力在历史的动态中得到延续和发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生与秩序 所谓"共生"是作为一种现代的新的城市文化,在外部 环境空间这个领域中,诸多物化和文化因素表现为一 种客观存在,其最终关注的是特定的场所精神和可持 续意义。所谓"秩序",表现为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实 现包括使用功能在内的改造目的,其关注的是对诸多 复杂因素的争论、评价和舍取,并最终获得一种协调。 对于前者,探究其内在精神和一切可控制性元素。对 于后者,寻求其最佳的解决途径。 价和舍取,并最终 获得 种协调。对于前者,探究其内在精神和 切可控制 性元素。对于后者,寻求其最佳的解决途径。
策略
挖掘文化 、 复兴功能 , 重现江南名城神韵
• 恢复延续街区肌理, 彰显传统特 色
• 延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 街巷, 对背弄、 里弄进行梳通, 恢复 一部分私家园林和庭院, 开放为城市 公共空间, 最终形成 “三轴、 十结点 ” 的整体空间体系,其中三轴为: 青果 巷传统文化展示轴, 古运河风光游览 轴, 天井巷古街巷体验轴; 千果园、 乌衣桥桥头小广场、 半园等十处公共 空间节点; 既充分体现 “城河相依、 运河市井 ” 的整体风貌, 又使江南水 乡传统民居的特色风貌及所依托的历 史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还真。
青果巷规划总平面图
• 培育复兴文化功能, 迸发街区活力
在延续传统居住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民意调查、 文献研究、 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历史环 境相吻合性考证等方面的充分论证, 我们选择在街区内规划培育文化、 博览等功能, 具体体 现在以下四馆的规划建设:
常州古运河博物馆。 在街区的东侧, 将 历史建筑吕宅修缮改造为古运河博物馆, 将 与之相邻的中崎集团部分用地规划为与其相 配套的客栈、 茶楼、 会馆等文化功能建筑; 在街区东北、 东南入口处设置两个小型广场, 广场上设置标志牌坊,并进行有序的空间组 织以增加古运河博物馆的环境空间。 常州名人博物馆。 将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唐荆川故居贞和堂、 筠星堂修 缮改造为常州名人博物馆, 拆除临晋 陵路的商业建筑, 规划为以名人文化 为内涵的名士苑入 口小广场, 并进行有序的空间组织 以增加其环境空间。 常州名品馆。 将青果巷东侧临河 传统风貌建筑整修改造为常州名品馆, 把常州地方特色工艺如留青竹刻、 乱 针绣、刻纸等, 地方特产如芝麻糖、 大麻糕、 萝卜干等加以集中展示, 并辟出相应的传统商业作坊对外经营, 用以弘扬地方特色、传播地方文化。 周有光图书馆。 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礼 和堂修缮改造为周有光图书馆, 供展出他 毕生的作品及藏书。
Project overview -- Status analysis
现状鸟瞰图
历史文化遗存
街区文化遗址分布
文保单位5处 控保单位1处 历史建筑8处
古树名木3处 古井12口
现存建筑年代分析
现存建结构分析
现存建筑风貌分析
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
人口与社会经济现状调查与分析
青果巷现有人口2553人,居住人口老龄化趋势 明显,街区内以中低收入家庭占大多数 街区内以中 低收入家庭占大多数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貌的完整性不足,历史文化价值 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2、基础设施不完善 3、人口密度、使用强度过高。 4、交通混杂,组织不畅 5、街区功能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
设计理念
精心组织重点地段的空间风貌设计重点细化了三个地段的街景风貌设计,
• 一处是南市河两岸, 强调 “修旧如旧、 风貌协调 ” , 打造 “ 小桥流水、 枕河人 家 ” 的景象, 彰显古运河的特色 ;
• 第二处是青果巷东侧, 打造街区东主入口空间景观;
• 第三处是青果巷西侧, 打造街区西主入口空间景观 。
案例分析
青果巷历史街区改造
基本概况
•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是常州市三个历 史文化街区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西长约400米,南 北约200米,用地面积约8.7公顷。青果巷现有人口2553人,居住人口老龄化 趋势明显,街区内以中低收入家庭占大多数 街区内以中低收入家庭占大多 数。
沿南市河地段效果图
晋陵沿街商住地块效果图
解决策略
Resolution strategy 设计手法讨论:
完全照搬传统建筑形式
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演绎 传统 运用现代的建筑语 言演绎传统
借鉴
• 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延续 • 街区主题的打造 • 街区城市功能的完善 • 街区复兴
• 整合深宅名园和人文荟萃两大主题
通过以下五方面打造: 一是以 “ 唐氏八宅 ” 为重点, 适时适量迁出居住在里面的居民, 并进行切实可行的修缮保护; 二是以修缮后的 “唐氏八宅 ” 中的贞和堂、 筠星堂等为基础 规划为常州名人博物馆; 三是拆除临晋陵路商业建筑, 在雪洞巷与青果巷西入口之间设 置青果巷西入口广场, 直显 “ 唐氏八宅 ” 风貌; 四是以名人文化为内涵对小广 场进行环境设计; 五是原址原貌 恢复半园, 在 园内设置青果巷非物质文化展示 画廊。 过以上一系列措施, 从 物质遗存到文化精神, 得到了 充分的保护、 彰显和提升, 使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展现 “常州历史文化名城” 的一扇亮 丽窗口。
Design Concept
《国语· 郑语》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哲学家冯友兰"和而不同"新释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 "和"与"同"不一样 “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 在设计上“和而不同”,费孝通先生明确定义:多样统一而非单一。
保护与继承 演绎与发展 保护与继承:保护历史的原真性,延续地域特色文 脉。 演绎与发展:运用现在的设计手法 ,以全新的方式 演绎历史与传统, 结合新的材料与技术 适应绿色与 低碳的未来发展需求 ,对历史传统进行演绎与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具有新时代的气息,重新焕发 活力。
项目概况 --历史沿革
Project•overview -- Historical•evolution
青果巷区位图
项目概况 --历史沿革
Project overview -- Historical evolution
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常州进士甲天下,青果进士甲常州
项目概况--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