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和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倾听的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1.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基础知识的掌握。
-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和自己的理解,阐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光合作用产物的生成、测定光合速率等,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三)》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三)》 教案设计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延伸学习有关叶片的知识。
课后作业
(1)P84思考与练习1、2、3题(2)画出叶片的结构及结构名称
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再通过叶片切片观察其结构,很多学生都能够制作临时切片,动手操作好,学生参与性积极。
(3)重复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人盘有清水的玻璃皿里。
(4)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作成临时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低倍显微镜现察叶片的临时切片,找出薄而比较完整的叶片部位,对照图5—8现察叶片的结构,区分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识别各个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并思考有关问题。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植物(如蚕豆)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就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3)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
讨论:
1.现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制作和观察徒手切片
教学难点
制作和观察徒手切片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引入新课:为什么有些植物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绿色呢?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哪里出入叶片?叶绿体又是怎样分布的?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将会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教学后记
能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验证课文内容,学生理解,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的掌握和应用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公开课获奖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公开课获奖教案

5.1 光合作用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关键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挂图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课前热身: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3、光合作用需要__?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启发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思考光合作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2、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小结:学生归纳教师点拔学生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教师讲述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上为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反思学生进行讨论用的意义。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
2.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探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中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如合理施肥、光照调控等。
3.拓展阅读与思考:
-阅读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文章或科普书籍,了解光合作用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进行课堂分享;
2.作业量适度,难度适中,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重难点:
(1)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2)运用光合作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知识;
(2)运用实验、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整合,将光合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2)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的光合作用特点,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实验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小组讨论:针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构图,帮助梳理知识脉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4.应用题训练:设计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及过程。
(2)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
2.然后,以动画形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本质。
3.接下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并借助实验模型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以中心辐射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中间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右侧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生态意义。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箭头和连接线展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影响因素。
2.教师引导: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3.学生回答: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反应和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
4.教师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过程,尤其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2.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利用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5.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什么?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学生讨论: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形成统一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4.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案设计

第5章第1节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2.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3.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三、学习过程:(一)1642年,海尔蒙特的实验1、思考:海尔蒙特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771年,普利斯特利(英国)实验1.有无植物的两组实验装置起什么作用?2.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3、普利斯特利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普利斯特利为什么没有得出“植物能释放氧气”的结论呢?5、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

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的实验1、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第三课时,三维)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第三课时,三维)

第1节光合作用(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2.能力: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刀片很锋利);(2)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二.教材分析“叶片与光合作用”,是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的内容。

该节要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涵盖了7年级上册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教科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教学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特别强调场所。

(2)是不是整个植物体都含有叶绿体?哪些器官含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体的哪些部分是绿色的,从而得出“叶片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的结论。

)(3)叶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适于接受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

这样做既可复习已学知识,又可引入新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创设实验情境,体验探究过程(1)探究切片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设问: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较好地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经片刻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可用显微镜;有的提出要先用刀片将叶片切薄。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 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 教案

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3、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难点: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展示一组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图片。

2、提出问题:由一粒种子发育为一棵植株,植株还可以结满果实,这些物质从何而来呢?二、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1、指导学生阅读。

2、到各组参加学生讨论,引导各小组根据科学家的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3、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三、探究光合作用1、从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我们能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作出初步解释,这些解释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进行逐一验证。

2、怎样进行验证?3、实验操作(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2)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板书设计:第1节光合作用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2、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氧气3、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素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二、探索光合作用(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2)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第二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1、引入:战士事先准备好的几段枝条,同学们课前也在校园内观察了树叶,请同学们谈谈你观察的现象。

2、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并指导学生正确观察。

3、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4、让学生指出叶子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及气孔。

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1、韭黄和刚发出的豆芽。

2、对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发言。

3、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4、待学生介绍完毕后进行点评。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说课讲稿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说课讲稿

初中生物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光合作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实验中学的栾杰,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这是一节探究实验课,通过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五方面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分为三课时。

我所选择的说课内容是第二课时。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环境等问题关系十分密切。

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上探究——表达与交流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及对比式学习方法,通过验证性实验,让学生感悟探究过程,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为更好地学习下一节呼吸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

2、掌握鉴定淀粉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节约意识。

2、提高学生保护绿色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点: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针对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动口,培养其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换和碳氧平衡的维持。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展示多媒体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例如,利用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的背景设定在2023年春季学期,当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量的转换等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绿藻等样本,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同时,学生也接触到了环境中的碳氧平衡、食物链等概念,为深入理解光合作用提供了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实例,如植物叶片、绿藻等。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如何进行能量转换的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然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步骤,如光能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固定、氧气的释放等。
在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例如,利用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
3.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及产物,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酶等。
1.生活情境的巧妙融入
本教学案例充分将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光合作用的价值。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3.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叶片——天门冬、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叶片的结构模型。

4、FLASH: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5、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五、板书设计:光合作用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叶片的结构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A.细胞形状不一样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D.两者都无叶绿体三、识图题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1.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认知上的难点和误区。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学习动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向他人普及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光合作用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构想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内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首,通过海尔蒙特的柳树种植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及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并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以及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运用实验法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依次进行土豆,天竺葵新鲜叶片,脱色天竺葵叶片,以及按萨克斯实验过程处理并脱色的天竺葵叶片滴加碘液的实验,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好奇心,乐于探研,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设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不是来自于土壤”,“光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光是绿色植物合成淀粉必须的条件”等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漳平市南片教研协
作片
教研活动





时间:二○一七年三月九日
科目:生物
开课老师:漳平市永福中学李华庆
复习课:光合作用
学校:漳平市永福中学
开课人:李华庆
班级:永福初级中学八年级(4)班
时间: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3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4.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5。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6。

验证绿叶在光下能造淀粉;
能力目标1。

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2。

正确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3。

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

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

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叶绿素等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了对光合作用的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教法学法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导学,归纳总结。

复习上节知识
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

动物结构层次多了什么?
4。

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考向聚焦
1、题型分析: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

以识图分析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的理解能力。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题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考查内容:
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方面。

3、命题角度:
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考查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及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能力。

从光合作用综合考查农作物增产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光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三、叶片的结构
1(1)、----------- (2)、-------------- (3)、----------- (4)、---------- (5)、----------- (6)、------------------
2表皮属于-----组织、叶肉属于-----组织、叶脉属于----组织
3、表皮细胞不含----------,不进行光合作用。

栅栏组织含叶绿体数量比海绵组织含叶绿体数量--------(多或少),因此叶正面比背面颜色来得深。

4、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型--------------构成。

保卫细胞含---------------能进行光合作用。

上表皮含气孔数量比下表皮含气孔数量----------(多或少)
5 、当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

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

四、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植物暗处理的目的是--------------------
2、水浴加热时大烧杯装--------小烧杯装--------------
3、酒精脱色作用是什么
4、实验中有两次清水漂洗。

第一次洗去----------第二次洗去-----------
5、本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片滴碘液后见光部分变------------遮光部分变--------------
6、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五、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以上对照两装置暗处理后,经一段光照后,各取一片叶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变蓝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2、本实验变量是-------------------
3、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
六、探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试管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气体有助燃作用。

七、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因为它们白色的边缘不含叶绿素
试验分析:绿色部分含有叶绿素,(白色或彩色)不含叶绿素。

本实验不用暗处理,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八、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变
由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淀粉等),并且释放出氧气。

2、能量转变
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一)食物来源
(二)能量来源
(三)氧气的来源
九、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农业生产上常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譬如,我们可以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被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为了充分利用光能,永福花卉蔬菜果树可以合理密植,适时灌溉和施肥,农作物间作套种,
增加温度可以大棚种植等都可以增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演练提升
1.(2014·绵阳学业考)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会发现叶片表面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并且
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了叶片的()
A.下表面光照较强
B.下表皮气孔较多
C.下表皮颜色较深
D.上表面生命力弱

3.(2013·聊城学业考)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①需要水②需要二氧化碳
③需要光④需要叶绿体
⑤释放氧气⑥产生淀粉
A.③⑥
B.①⑤
C.②③④
D.⑤⑥

4.(2014·桐城学业考)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
后,用锡箔纸遮盖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部位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a和b
B.a和c
C.c和d
D.b和d

5.(2012·连云港学业考)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

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光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A.有光和无光时都能进行
B.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
C.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光
D.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6.(2013·龙岩学业考)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正确的实验顺序是:③→[]→⑤→[]→②。

(2)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的耗尽。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

(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7.(2014·泉州模拟)小梅探究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后,画出如下图解。

请据图分析:
图乙表示二氧化碳和光照对大棚蔬菜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可知,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采用-------------------和---------------两种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