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开放与交流word表格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教学设计
第6课开放与交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遣唐使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都长安布局特点及地位。
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高度的概括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学习探究。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探究知识,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玄奘、鉴真历史贡献,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毅力与百折不回的精神。
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的频繁交流史实,体会盛唐的辉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开放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内容多,头绪杂,古今地名比较陌生,学生掌握可能有一定困难。
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元化探究式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对唐朝的初步印象,重现唐朝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启发学生回忆唐朝历史,概括并说出自己对唐朝的印象)。
今天,让我们重新打开历史之门,回到大唐盛世,继续领略唐朝博大开放、广泛交流的精神风貌。
讲授新课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在讲课之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导言及栏目标题,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做大致的了解。
(一)遣唐使设问:1、什么叫遣唐使?2、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3、当时的中日关系是怎样的?展示有关图片:《遣唐使印》《遣唐使船》《遣唐使吉士长丹》等讨论:除了日本外,还有其他国家派出遣唐使吗?(二)鉴真东渡1、根据课本请学生讲一讲鉴真的故事。
2、设问:鉴真东渡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完成的?展示有关鉴真的图片:《鉴真东渡船》《鉴真大师像邮票》《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塑像》《唐招提寺》《唐招提寺碑》及郭沫若“鉴真”诗。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6课 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 (2)
开放与交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知道东渡、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出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观察“唐都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通过有关唐都长安的历史图片与材料,合理想象当时唐都长安城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难点是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出示《西游记》中的唐僧图片及资料,领引学生了解课后“每课一得”,激起他们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唐代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待学生回答后,师生明确唐代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本课的引言,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构建知识学生自主探究课本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提纲问题,师生互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基本知识。
1、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前后共有次。
2、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本课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在设计问题时要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思考,激发爱国情感,并培养其坚韧不拔、刻苦顽强的优秀品质。
3.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可将玄奘西行和《西游记》有机结合,使新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西游记》主题曲和图片导入示标:(展示课题和课程目标)(二)授新课自学导学学生看书,完成幻灯片上的天空题,明确本目的重点内容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日本、天竺)首先我们来学习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
1、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唐风洋溢奈良展示遣唐使印、遣唐使船、阿倍仲麻吕图片,介绍遣唐使的概况,结合镇江北固山公园的“阿倍仲麻吕诗碑”,让学生了解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过渡:唐朝时,日本派来了大量的遣唐使,晁恒是代表,大唐也主动与日本进行交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鉴真)(1)初识鉴真:请学生介绍鉴真(结合老师给出的三张图片和书本上对鉴真的介绍,形成初步的认识)研讨释疑:(2)感悟鉴真:展示日本的“国宝”鉴真坐像和鉴真坐像展。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开放与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生命教育目标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本课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在设计问题时要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思考,激发爱国情感,并培养其坚韧不拔、刻苦顽强的优秀品质。
3.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可将玄奘西行和《西游记》有机结合,使新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展示图片),该节目是反映海外华人真实生存状况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你知道哪些地方有“唐人街” ?(北美的纽约、洛杉矶,澳洲的悉尼、墨尔本,欧洲的伦敦、巴黎,亚洲的东京、汉城等等。
)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的繁荣强盛有威望,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展示课题)(新课学习)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日本、天竺)首先我们来学习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
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开放与交流》学案分析北师大版教案示例课程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设计思路学生天生有着探究的动机任何神奇的、未知的事件都能促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
所以当他们从影视文学作品中了解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事件后,各种疑问、奇思妙想也就随之而来。
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我对本课教学作了如下设计:1.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则须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问,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现象,解答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是国家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气魄。
目标: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朝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玄奘西游”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课前准备学期第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随唐历史”的有关章节,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对哪一课最感兴趣?看完你感兴趣的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海内存知己”感兴趣的程度达到70%左右,且提出了很多问题。
1.针对学生的疑问,显而易见的问题,当堂让学生自问自答了(如玄奘西游时真有孙悟空帮忙吗?等等);还有一部分问题,我请学生和我在学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提到“海内存知己”前面讲)的过程中共同探讨解决;对于涉及本课的一些问题,我把它们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
学生问题摘录如下⑴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⑵唐与日本: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玄奘西游: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2.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记下书名、出版社、出书日期)、上网查找(记下网站)等方式积累资料;启发学生利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图画、表格、多媒体课件)或以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1学科历史授课年级七年级学校汤庄桥中学教师姓名王文娟章节名称第二单元*第六课开放与交流打算学时1 学习内容分析通过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认识对外开放对社会进展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差不多明白唐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唐朝的繁荣、进步。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进展知识与能力: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阻碍2.明白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认识历史现象和人物。
3.观看“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都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看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产生的阻碍。
2、通过图表和史料的学习,明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和唐都长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学习,培养坚强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唐对这些国家的阻碍并促进了自身的进展。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把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
教学难点:头绪多,把握有难度。
解决措施:让学生叙述过程加深印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以下部分:1、复习回忆前几课知识2、新课教学3、小结、练习巩固4、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一、复习和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以唐朝建立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教育和民族关系上回忆前几课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唐朝兴盛的几点因素。
2.引导学生摸索:唐政府对内(各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那它对外(国)采取了如何样的政策呢?过渡到新课1.通过引导,复习前几课的差不多知识,进一步认识盛唐形成的缘故,巩固知识。
2.回答问题,预备进入新课。
二、玄奘西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给三幅人物图片:唐僧的三个扮演者,并提问:都饰演过哪一角色?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第二目。
2.请一位学生简单叙述《西游记》情节纠正电视剧、著作偏离史实的地点,初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小说中人物在历史上的实际地位和成就。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6课 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 (6)
《开放与交流》【课程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唐朝是个开放与交流的朝代。
(2)知道长安成为国际都会、遣唐使东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是唐朝开放与交流的典型史实。
(3)明白开放与交流的内在品质是强国的重要原因。
(4)懂得开放与交流也是个人学习和未来成长的重要手段。
2、过程与方法(1)看教材和阅读课外补充资料了解唐朝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史实。
(2)通过查阅、分析资料、能用自己的话阐述史料观点,形成历史学习的开放的视野。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遣唐使东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的对话与讲述,认识到开放与交流盛况的形成是国家政策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更需要国民开放的姿态和交流素养的配合。
(2)通过本课的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收集,课堂的讨论,同伴的交流,师生的对话,课后的存疑,明白“开放与交流”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式。
【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介绍了唐朝的对外关系。
本课与前面学习的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的内容,一起构成了唐代的时代全貌。
在中华民族的开放史,汉朝和唐朝是两个高峰期。
在两汉的基础上,历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加上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唐代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交流之盛也促进唐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盛世。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分别介绍了唐朝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和鉴真异域传道的情况;“玄奘西行”介绍了玄奘西方求法的情况;“国际性大都会长安”介绍了唐朝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和城市建筑布局特点。
本课通过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
2、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的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交流和开放局面的形成是有许多内在要素组合起来的【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已经学习过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情况;课前有布置预习,要求查阅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开放与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3、知道长安城是国际性大都市。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2、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从中获得对今天国家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比较讲述法。
这节课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反映盛唐社会的图片及《贞观长歌》主题曲。
这些图片都与哪个朝代有关?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心中的唐朝是什么样子的?过渡语: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在对外交往方面的风采,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
(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注意红字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三)整体感知: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把本课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第二篇:感盛世唐都四海交融第三篇:颂中华风采国祚绵长(四)互动课堂下面我们首先进入到第一篇章: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
第一篇: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1、识高僧唐朝时有两位高僧以佛法为桥梁,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学们知道这两位高僧是谁吗?这两位高僧分别有什么事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35,完成表格,认识两位高请学生介绍,介绍时注意把要素结合起来,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
开放与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3、知道长安城是国际性大都市。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2、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从中获得对今天国家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比较讲述法。
这节课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反映盛唐社会的图片及《贞观长歌》主题曲。
这些图片都与哪个朝代有关?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心中的唐朝是什么样子的?过渡语: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在对外交往方面的风采,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
(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注意红字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三)整体感知: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把本课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第二篇:感盛世唐都四海交融第三篇:颂中华风采国祚绵长(四)互动课堂下面我们首先进入到第一篇章: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
第一篇:扬佛法精仪西求东传1、识高僧唐朝时有两位高僧以佛法为桥梁,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学们知道这两位高僧是谁吗?这两位高僧分别有什么事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35,完成表格,认识两位高请学生介绍,介绍时注意把要素结合起来,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 (15)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唐代对外交流的盛大情况,结合地图,对唐朝与不同国家的交流进行了解,深刻体会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对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本科头绪较多,许多国名、地名比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第4课开放与交流
课题
第4课开放与交流
本学期总
6课时
本单元
第6课时
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遣唐使、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的史实
2、探究随堂时期对外友好往来的原因及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和随堂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相似性,分析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对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唐文化的世界意义,培养归纳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10
通过李白的诗歌加深印象
夯实基础
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默写并检查所写内容
前20名为本节课优秀学生
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一节课效率的关键
交流学习
教师答疑解惑,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矫正
小组合作学习:
1什么是遣唐使?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2介绍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3玄奘西游的经过和贡献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预设
复备
启动课堂
1、提问:汉朝时我国对外交流表现出哪些特点?
2、课件出示:《西游记》歌曲,思考其背景?
1、学生思考回答: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word教案(4)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内容分析:教材特点:时段:上启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下至907年唐朝灭亡,共320多年的历史,即通常所说的隋唐时期特点:(1)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期。
(2)位居世界前列,亚洲地区中心。
(3)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知识结构:七年级新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即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的专题进行叙述。
学习主题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为基本内容和线索,以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侧面的最主要特征的统一为主要呈现方式。
本单元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它突出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社会风貌昂扬进取,民族关系和睦友好,对外交往开放发达,文化教育生机勃勃,文学艺术光彩耀人,科学技术成就斐然。
可以说在各个领域都是推陈出新,百花竞放,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鼎盛时期,是中华文明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学生分析: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
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自觉性。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2.个别差异:这个差异主要存在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认知领域,对于这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及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如何理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隋唐的特点?隋唐时期也有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武功辉煌的成就,但它与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繁荣和开放这两个方面。
繁荣:是指当时国家经济发达,尤其是唐朝吸取隋亡的教训,政治清明,武功辉煌,科技文化昌盛,使人感到繁盛和强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放与交流》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放与交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开放与交流》单元。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开放与交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世界各大洲的开放及交流活动、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和唐代的文化交流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开放与交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开放及交流活动;•理解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及其影响;•了解唐代的文化交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课件展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结合实例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开放及交流活动;•掌握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及其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了解唐代的文化交流及其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和国际视野;•在简短的时间内,准确传递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复习世界各大洲的名称和位置,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世界各大洲的开放及交流活动,并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将课文分为小组阅读,每个小组负责一小节内容,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个小节的重点内容。
第三步: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通过比较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学生思考开放与交流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影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展示该地区的开放与交流活动,并分析其对于经济、文化的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精品教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唐朝的对外关系“开放与交流”,由于唐朝时期经济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唐朝的对外的交往,加强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唐朝的对外交往又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并认识唐代长安城的地位和作用和唐国力的强盛。
通过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探究唐代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认识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通过观察长安城,了解长安城的结构,认识唐代城市的规划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达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通过了解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学习其不怕艰难的优秀品质,感受其对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探究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认识唐朝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的发达。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了解甚少,但本节内容故事性较强,可以利用《西游记》等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鉴真、玄奘等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图片中的建筑物,它在哪里?(提示:日本著名的建筑)师: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问题:何人在何时修建?师:唐代高僧鉴真修建唐招提寺和高僧鉴真成为唐代中日友好的历史见证和使者,为中日交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板书:一、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遣唐使与鉴真东渡补充拓展:唐朝以前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拓展学生视野,给学生一个宏观的认识,感受中日友好交往的传统,同时也反思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6课 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 (7)
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②认识目标: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展示图片),该节目是反映海外华人真实生存状况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你知道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的繁荣强盛有威望,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25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32-34“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2)1980年,4月13号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
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3.自学内容3:玄奘西游。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34-36 “玄奘西游”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请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玄奘?(2)《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3)玄奘和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4.自学内容4: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36-37 “国际性大都会长安”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请结合《唐长安城示意图》,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开放与交流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学习目标:1、了解遣唐使的含义;2、理解鉴真东渡的影响;3、理解玄奘西行的意义。
二、预习导学:(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日本共派遣唐使次,他们积极学习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最终第六次东渡成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了杰出贡献。
(二)玄奘西行:1、为了,玄奘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即今天的印度)求取佛法。
2、玄奘是系统地把天竺、、、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玄奘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唐朝都城不仅是国内、、,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其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合作探究交流1、列举出唐朝时中日、中印交往中的著名使者。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和条件。
四、知识巩固延伸:1、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2、假如你7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购买日用品应该去()A.市B.坊C.行D.宫城3、下列人物中,对中外友好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有()①鉴真②玄奘③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②④4、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A.印度B.伊朗C.朝鲜D.日本5、识图分析题右图的这尊坐像是一件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请回答:(1)图中人物是谁?(2)他有哪些功绩?为什么会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教案
周次 3 星期一日期主备人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备课组长:
教学内容课题第六课开放与交流个性修改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朝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玄奘西游”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教学重点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现象,解答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
导入
对本学期我们学过的历史课:你对哪一课最感兴趣?看完你感兴趣的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吗?有什么问题。
1.针对学生的疑问,对于涉及本课的一些问题,我把它们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
学生问题摘录如下
⑴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
⑵唐与日本: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
玄奘西游: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
2.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记下书名、出版社、出书日期)、上网查找(记下网站)等方式积累资料;启发学生利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图画、表格、多媒体课件)或以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活动,以便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初步体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愉悦,增强其参与的意识和成就感。
教案(教学过程)
提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唐诗什么意思?
这句话正好反映了唐朝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了解唐朝和它的近邻友好交往的盛况。
隋朝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十几个国家,到唐朝时发展到七十多个国家。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国家和唐朝往来?
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
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
强盛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先进国家,外国人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但是它并没有陶醉,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交往。
交往中肯定有不方便的地方,但换个角度,以当时唐朝对外交往的路线与汉代相比较,又会是什么结论?
教师展示《丝绸之路》、《唐朝的主要交通路线》)
汉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略)。
唐代的主要交通路线,陆路两条(略);海路三条(略)。
比较这两幅交通图,你发现了什么?
从对比的角度看,当时唐朝对外交往相对比较方便。
通过上面的讨论和比较,我们清楚了唐朝频繁贸易往来最重要的基础是国力强盛,再加上唐朝政府较开放的对外政策,较便利的交通等条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长安也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唐朝同亚洲近邻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也是广泛和深远的。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板书: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问题: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
日本向唐朝学了许多东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想一想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做思考题)上面讲的是人家学我们,当时有没有我们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事例?
板书:二、玄奘西行
从长安出发,沿汉代的“丝绸之路”进入印度半岛,当时叫“天竺”他在那烂陀寺学习后,又遍游天竺各地,返回长安。
问题: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
玄奘回国后又做了什么事?
通过《阿旃陀石窟》说明《大唐西域记》的价值。
阿旃陀石窟在今天的印度孟买,当时已经过了几百年的经营,很多的名工巧匠在这里画了壁画,塑了石像。
后来佛教衰落,石窟逐渐埋没在荒草之中,19世纪初又重新被发现。
人们就是通过《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才断定它是历史古迹,其它史书对此都没有记载。
伴随着佛教在唐朝的
广泛传播,天竺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了唐朝的文化领域。
唐朝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国策,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唐都长安,使它发展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请同学们看看《唐长安城示意图》,归纳一下它的特点。
(城市规划气魄宏伟,街道整齐,功能区健全……)
教师:阅读本目教材,请同学描述一下唐都长安的繁荣状况。
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唐朝所以能“海内存知己”是和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分不开的。
如今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你认为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
作业设计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