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优势病种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感冒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原则》(ZYYXH/T5-2008)
(1)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因风邪兼夹寒、湿、热的不同而伴见不同的兼证。
(2)病程一般3-7日,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上呼吸道感染分会组修订,2008年)
根据鼻咽部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但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
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表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粘或黄,咽燥,
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3.暑湿伤表证:身热,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
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寒束表证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苏叶、豆豉、桔梗、前胡、羌活、川芎、杏仁、甘草等。
中成药:荆防合剂,正柴胡饮,三九感冒灵等。
2. 风热犯表证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桑叶、菊花、贝母、前胡、杏仁等。
中成药:银翘解毒软胶囊,桑杏合剂等。
3. 暑湿伤表证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藿香、佩兰、黄芩、陈皮、半夏等。
中成药: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三)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针放血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刮痧法、针刺法、经络刺激法等疗法,可配合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等设备治疗。
(四)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对有急性咳嗽、鼻后滴漏和咽干的患者应给与伪麻黄碱治疗以减轻鼻部充血,亦可局部滴鼻应用。必要时适当加用解热镇痛药物。一般无需抗菌治疗,如有血象高、咽部脓苔、咯黄痰等细菌感染的证据,可根据流行病学史和经验用药。一般无需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有免疫缺陷者,可早期常规使用。
(五)预防调护:
1.情志调护: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给予耐心的开导、热心的抚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保持心情舒畅,了解治疗的过程与方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上的预防调护: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尤应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常易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并服用防治方药。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避免衣物潮湿;保持室内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禁止吸烟,避免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
3.饮食调护: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甜腻肥厚之品。
4.注意煎药和服药方法:汤剂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过煮则降低药效。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祛。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