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总结,推荐文档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1这学期,只要是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到来,我们年级组都要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从主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我们结合本地区的节日文化,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活动。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
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有学问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研究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
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如我们在开展“有趣的昆虫”活动时,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了解其独有的特点,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
在观察动物时,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
学生们有的记录了昆虫的生长习性,有的记录了昆虫的“建筑”特点,有的还记录了昆虫怎样产卵等等。
想想昆虫的奇特特点都是学生们通过观察、上网查询、搜集有关昆虫书籍资料来完成的,学生们在忙中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快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假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探究型课程教学总结(通用6篇)
探究型课程教学总结第1篇“数学探究式教学”体会现代教育要求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过分强调“传道、授业”,而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独立地“解惑”,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索精神,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体系不断完善所产生的巨大魅力.“探究式教学”是实现其作用的很好的教学方法.一、教学片断研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帮助学生回忆初中作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你能类比初中作图的过程概况出画指数函数y=a(a>0且a≠1)的图像的基本步骤吗?同学们讨论后,请代表说出基本步骤.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步骤,列出表格.(2)请同学们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3,y=2的图像.如图1所示:师:好,下面我利用几何画板分别作出y=(),y=()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问题1:通过这四个指数函数的图像,你能观察出指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填表)生1:函数的定义域都是一切实数R,而且函数的图像都位于x轴上方.问题2:函数的图像都位于x轴上方与x有没有交点?随着自变量x的取值函数值的图像与x轴有什么关系生1:没有.随着自变量x的取值函数的图像与x轴无限靠近.师:即函数的值域是(0,+∞),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性质?生2:函数y=3,y=2是增函数,函数y=(),y=()是减函数.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啊?(有)函数的单调性是在某个区间上的,因此要说明是在哪个范围内.又2,3>1,0生2:当a>1时,函数y=a(a>0且a≠1)在R上为增函数;当00且a≠1)在R上为减函数.师:那么下面我们通过电脑让底数a的值变化起来,观察以上猜想是否成立?(让学生分别在(0,+∞)和(0,1)内报数作底数,全班观察变化的指数函数图像(图3,图4).)问题3:(提问生3)当底数a变化时,你发现了什么性质?(让学生操作电脑,其余学生观察发现.)生3:图像都经过点(0,1).问题4:你能从函数表达式角度作出解释吗?生3:当自变量取值为0时,a°=1.师:也就是说指数函数恒过点(0,1),和底a的取值没有关系.师:在作图过程中,你还发现了指数函数的其他性质吗?生1:底数越大,函数翘起的一边越接近y轴.师:观察得很仔细,但他说的对吗?生2:不对,当a>1时,正确.当0师:对,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在第一象限内,沿逆时针方向底数越大越接近y轴.二、案例反思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认识数学探究式教学?如何在数学课堂中组织探究式教学?怎样引导学生一步步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如何在探究式教学中评价学生1.认识数学探究式教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既然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探究式教学的一般特点,如创新性、开放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等.数学探究式教学又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在某些方面又有着受数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突出特点.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数学探究”的体验与“学习”,所以,它不但应具有数学研究的基本特色,更应具有适合中学生的教学特点,是这两种特点的有机结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及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于培养造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较有利.2.学生是通过数学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的数学探究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张开数学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一种未知世界,因此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这些知识.本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作出y=3,y=2的图形,学生在边画图边探索出这两个函数的基本性质.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从特殊抽象出一般,难以实现由特殊函数的图像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此,我用几何画板设计了随着a的变化指数函数y=a(a>0且a≠1)图像也相应变化的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图像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轻松感悟到对a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分类,轻松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轻松突破.3.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能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实验表明,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不仅受其数学基础、生活经历等的影响,还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索精神,适时启发学生揭示问题的数学实质,从而促进学生深层次地参与课堂活动.本片段我精心设置了两个问题,在学生回答时,我针对学生的答案追问,使得学生在一问一答中领悟本堂课的重点.4.数学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数学探究教学在重视并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很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学生撰写的报告、绘制的图表、制作的模型等,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某个问题所作出的解释,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及进行数学推理的能力.本堂课中我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对不同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有所发展,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成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之,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广并加强探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张自豪.浅议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1).[2]党玉杰.“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体会――“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案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3]李岗.对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3(1 8).探究型课程教学总结第2篇《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努力工作,已经完成了预定的课题研究任务。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致力于推广和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工作总结中,我将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分享所取得的成果、困难和教训。
二、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与实践1. 理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我在过去的一年中,尝试了多种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活动。
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帮助他们培养问题解决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我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的本质。
三、成果与反馈1. 学生主动性提高:通过探究式教学,我观察到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他们能够提出深入的问题,并且积极探讨解决方案。
2. 学生动手能力提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成绩提高: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困难与挑战1. 自主学习困难:有些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在探究式教学中无法适应自主学习的节奏。
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 教师角色调整:探究式教学需要我掌握更多的教学策略和知识,同时也需要我放弃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方式。
这是一个需要调整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增加培训与学习机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决定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学习更多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2. 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并尝试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六、总结与展望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逐渐了解和应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课题第三阶段总结
探究式教学课题第三阶段总结探究式教学课题第三阶段总结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报告为提高本校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我在校领导的帮助下进行了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现已接近尾声,并在本月即将结题。
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对近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对物理的认识较少,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仍然不足,难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甚至厌学。
为改变这一现状,尝试使用探究式方法教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物理。
二、课题解读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趋势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
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为兴趣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探究式课程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课程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探究能力,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以“探究式课程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实践、研讨、反思等方式,探索探究式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探究式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探究式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2.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探究式课程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探究式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讲座内容包括探究式课程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实施策略等。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探究式课程教学示范课,通过现场教学展示,让教师直观地感受探究式课程的教学魅力,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技巧。
3. 教学研讨教师分组进行教学研讨,针对探究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研讨内容包括探究式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方式等。
4. 案例分析收集整理探究式课程教学的成功案例,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提炼教学策略。
5. 实践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探究式课程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探究式课程的认识得到提升通过专题讲座和教学观摩,教师对探究式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探究式课程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师通过教学研讨和案例分析,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探究式课程实施策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学生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在探究式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
4. 教研氛围得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引入阶段、探究阶段、总结阶段、应用阶段和评价阶段。
引入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示、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
总结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应用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价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
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引入阶段、探究阶段、总结阶段、应用阶段和评价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式课程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探究能力,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探究式课程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探究式课程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探究式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探究式课程的教学理念。
2. 探索有效的探究式课程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阶段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邀请了教育专家对探究式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讲解。
专家从探究式课程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教师对探究式课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阶段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比传统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不同,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教学设计阶段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们针对具体学科和年级,进行了探究式课程的教学设计。
设计过程中,教师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方案。
4. 课堂实践阶段教师们在课堂上开展了探究式教学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同时,教师们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5. 反思总结阶段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本次探究式课程教研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比教学前后的变化,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四、活动成果1. 教师观念的转变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探究式课程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本文将总结我所采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二、背景介绍1.1 学校背景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城市中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学习能力。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通过实施探究式教学,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对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效果3.1 课堂设计在我所授课的数学课堂中,我采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实物、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
同时,我注重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我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方法,讨论并分享彼此的思路。
3.2 学生参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每个组都有机会发言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我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3 学习成果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数学竞赛中,学生的表现也更加出色,多位学生获得了奖项。
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4.1 优势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后面临的各种挑战。
4.2 不足由于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辅导和指导工作较为困难。
在大班级的情况下,时间的安排和控制也是一个挑战。
另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往往面临困扰和挫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五、改进策略5.1 提供更多资源为了更好地支持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我将继续寻找和整理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现实生活案例、数学应用技术和多样化的题目。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在数学教学的领域中,探究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和推崇的教学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与意义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探究式教学则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推理等方式,自己去发现和构建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会先展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然后问学生如何计算它的面积。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在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后,我会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例如,在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可能会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也可能会有其他不同的猜测。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3、设计实验和探究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我会设计相应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类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计算它们的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4、组织小组合作与交流小组合作是探究式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
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分享自己的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问题的认识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教师会在教学中引入探究,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对一定问题有所认识。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一定的问题有所认知,明确自己的探究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探索有关的知识。
第二阶段:资源收集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学生开始收集有关问题的知识资源。
它要求学生既要在教师指导下寻找和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源,也可以自行在实际生活中获取,以满足自身的探究需求。
收集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信息。
第三阶段:资源整理分析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三阶段,学生进行对知识资源的整理分析,识别问题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归类有关的知识,提取规律性,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模型实验来探究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四阶段,学生将对知识资源的整理、思考和分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第五阶段:总结归纳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五阶段,学生对本次探究的内容、方法、结果作出有效的总结和归纳,以积累新知识,以及加深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本次探究过程中的使用的技术、方法、技巧,以备以后学习中应用。
探究型课程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年度,我校在探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二、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1. 课程体系构建本年度,我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和地方实际,构建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探究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为目标,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2)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拓宽知识视野为目标,涵盖科技、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
(3)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 课程实施策略(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2)优化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制作教学课件、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
三、课程成果与反思1. 课程成果(1)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生在探究型课程学习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3)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探究型课程成为我校办学特色之一,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2. 反思与改进(1)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需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2)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3)课程资源建设仍需加强,需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幼儿园探究式教学活动总结
幼儿园探究式教学活动总结幼儿园探究式教学活动总结探究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导向,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实验和探索,发现新知识、新规律、新技能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幼儿的主导作用,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总结。
一、探究式教学的优势1、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幼儿能够自主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经过探究式教学,幼儿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更加牢固地扎根于幼儿心中。
4、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探究式教学中,要求幼儿自我发现知识,从而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探究式教学要求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幼儿学会相互支持、合作共赢。
二、探究式教学活动应用及案例1、探究式教学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以卡片为例,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在自由游戏环节中自由选择字卡进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图片、颜色、大小等要素进行分类、排序、搭配等操作,并添加相关的语言提示,以帮助幼儿提高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分类、比较和搭配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积木为例,老师可以制定各种关于数字、形状和空间的游戏任务,鼓励幼儿在自由游戏和小组合作环节中尝试各种可能性,以积木的拼搭、组合为入口,让幼儿逐渐掌握更多的数学概念,如形状、大小、数量、位置等,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3、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植物为例,老师可以在花园中种植多样的植物,让幼儿们自由探索、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特性,并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形态变化等,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实验能力。
教师探究式学习总结范文
教师探究式学习总结范文一、前言教师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实践和反思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法。
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积极参与了这种学习方式,并取得了一些收获和成长。
二、认识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建构知识。
在教师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扮演着学生的角色,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探究式学习的一个优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查找和分析资料、实践和反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探究式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我参与的教师探究式学习课题我参与的教师探究式学习课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观察和实践,我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五、我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文献研究,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
然后,我观察了学生的阅读行为和困难,并与同事们分享了观察结果。
接下来,我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多元文本阅读、阅读策略教学等,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六、我的实践成果通过探究式学习,我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增加了,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我取得的收获参与教师探究式学习让我获得了很多收获。
首先,我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不断实践和反思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我体会到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与同事们的分享和讨论,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发。
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自己对于教学的热爱和潜力,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事业。
八、对教师探究式学习的思考在参与教师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教师的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与总结
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与总结一、概述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场景,引导幼儿适应社会化教育,实现幼儿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这种教育方式以幼儿为中心,对幼儿个体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针对性引导和促进。
二、教学原则1.体验为主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以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理解和创造新知识为主,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2.多元化学习方式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特征,包括游戏、观察、实验、创造、应用等多种方式,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并创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3.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以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和需求为基础,以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家园共同育人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强调家园共同育人,形成与家长互动、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机制,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情境引导法情境引导法是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的核心方法,教师通过现实和具体的情境,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2.手段创设法手段创设法是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巧妙的物资和教学游戏卡片等手段,让幼儿自主学习、探究。
3.认知引导法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的认知引导法,是指教师利用感官和体验来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设计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应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学习方式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并把握幼儿的发展节奏。
1.学习目标的确立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要针对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和需求,确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目标。
2.情境设计情境设计是幼儿园探究式学习教学的核心,包括场景、应用和实验活动等。
3.细节设计细节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到细节反应上,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包括任务分解、行为规范、行为引导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幼儿们接受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应对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行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总结
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总结导言: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注重教师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教师要有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的能力,通过反思和实践来提升教学水平。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深入研究了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中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初识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接触到了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这一理念。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培训,我了解到这种学习方式重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研究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实践来提升教学效果。
这激发了我对于深入了解和应用这种学习方式的兴趣与热情。
二、探究课堂教学问题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学问题。
我在实践中选择了一个困扰我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与同事交流、阅读相关研究和观察学生,我逐渐明确了问题的本质,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三、设计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的关键。
在我的研究计划中,我明确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我选择了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反思、观察和实践来不断调整和改进我的教学实践。
四、实施研究计划在实施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我引入了互动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也不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我的教学实践。
五、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学生表现等方式获得了数据和信息,证实了我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六、反思与总结教师教学探究式学习强调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通过反思,我发现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与总结
幼儿园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与总结在幼儿教育领域,探究式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探究式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以幼儿园探究式教学为主题,进行案例研究与总结,以探究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势、实践效果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研究1. 案例一:小班幼儿园自然探究活动在一所小班幼儿园中,老师通过组织自然探究活动,让幼儿们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探索和实验。
幼儿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树叶、昆虫、花朵等自然物体,探究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在实验活动中,幼儿们还亲自动手种植小苗,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自然的奇妙。
2. 案例二:大班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在一所大班幼儿园中,老师组织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们探究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活动中,幼儿们通过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进行简单的水实验,如加热水、冷却水、水的汽化和凝固等,让幼儿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由此引发他们对水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二、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幼儿园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和实践效果:1.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式教学,幼儿能够在探索和实验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掌握知识。
3.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认为幼儿园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探究式教学,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通过案例研究与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探究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效果。
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工作总结在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从项目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项目设计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性项目。
首先,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数学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其次,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设置了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最后,我注重项目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之间能够建立起联系,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教学过程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我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观察现象、猜测规律,并进行论证和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学生反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我发现他们在探究式教学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愿意探索和尝试,不再依赖纯记忆的方式学习,而是开始注重理解和应用。
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互动。
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也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改变。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
同时,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和激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更加有趣和有效。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总结(2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总结(2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总结(范文一)一、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全过程。
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和思想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并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新课程的问题。
通过分组、集体、个人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教学互动,在讨论、实验、质疑、阅读、观察和具体操作中去探究学习,掌握教学原理和知识内容,在结果中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得出结果,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教师没有直接的把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概念和相关策略告诉学生,相反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合理猜想并探究讨论,营造出师生平等交流和智力活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自我思考中积极探索数学学科的认知策略和内容要素。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核心,以教师启发和引导为辅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兴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彰显个性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脱节的现象;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教师设计了过多的练习和题目的演练,忽略了学生的算理推导,反而降低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些教师过多强调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却忽视了一题多解和学生的思维发散,多样化教学和最优化学习得不到体现;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原理和推理后就要学生马上解决过多的实际问题,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应用,达不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原因也是多元的:一来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周只能上5节课,对不少老师来说课程教学时间太少,经常增加课时以提高学生成绩,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证。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可打印修改)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传统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灌输,强化教师主体作用,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挖掘,片面追求学生应试分数。
其结果,课堂教学氛围死板,学生思维封闭,创新与探究能力差,高分低能。
这种教死书、死教书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造成学生素质低下。
为此,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究式”教学尝试,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契机。
科学地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探究学习的前提。
所以,老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为宜。
我们的分组原则是:“1优带2中共扶1差”,每一小组中需挑选一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
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方法,完成小组学习探究任务。
每个小组的座位方式按前后两排状排列,遇到合作学习时,只要前排二位同学转过身,即可和另外两人构成圈状分布,讨论极为方便,从而提高合作实效。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合作,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小组间的竞争性,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易于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学习优秀的学生增强自信。
有些化学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课题总结一、课题的提出自从《课程标准》问世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大胆尝试,力图推进新课程改革。
但“尖子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当“看客”等现象仍是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应付,整天处于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缺少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及创造精神受到压抑。
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着手解决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具体学科,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与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概念界定什么是学习方式?有人从学生的行为结构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学习的组织方式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从学生的认知倾向性出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1eam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还有人从学习的社会性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交往方式。
这三种观点都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学习方式的特征,但是又不全面,没能很好地揭示学习群体特点、个体特点和情感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其实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存在的形式、结构及发展阶段。
学习方式不同于学习模式、学习风格,也不等同于个体的一般认知过程,它反映了“如何学”这一普遍问题,是学习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统一,是外在行为和内在心智的统一,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是在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整体特征,是整个学习的认识过程的整体特征。
2、理论依据1)新课标提出,“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
它指明了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努力方向,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就是以《课标》精神为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故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学习方式变革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直接体现,建构主义理论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最主要的理论支柱。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概括地讲,就是积极践行新课标,努力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内化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认知倾向。
具体目标有以下5点:1、教师的理念更新,实现角色的转变。
2、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4、学生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
5、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成符合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一览表:总课题子课题组长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小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四、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调查法、实验效果检测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本课题组成员人人坚持写教后记或教学日记,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2)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考察各种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
3)实验效果检测法选择了一定的班级,运用新教学模式、新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再运用书面的、非书面的方法对实验前、实验后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经验总结的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组通过3年的实践,围绕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实验教师的理念更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课堂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生成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几种学习方式:1、“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小学阅读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是学习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统一,是外在行为和内在心智的统一,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是在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整体特征,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整体特征。
基于此,现将“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小学阅读学习方式以及与之相融的动态阅读教学方式,一起向各位专家汇报。
动态阅读教学分为三大环节,这三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逐步深入的过程。
①自主预设,合成目标——“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定向、起步阶段如果学生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知道学什么,就根本谈不上学会了学习。
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自己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这样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保持长久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上课一开始或课前,让学生初步自主感悟,预设学习目标。
潜移默化启发学生确立“三维目标”意识,并逐渐自觉地从这三个维度来设计学习目标。
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不同的孩子自设学习目标时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允许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所预设的学习目标有部分不同。
学生预设的学习目标具有非预期性,不一定准确地抓住了要点,也不一定全面,而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又不一定适合课堂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这就要求执教者能和学生一起优化组合,生成富有磁力的学习目标。
各个学生可在全班的学习目标基础上,加入部分仍觉得有必要研究的内容,作为自己的探究目标。
这样的目标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怀有饱满的学生热情,因而充分蓄积了师生互动生成的能量。
②张扬个性,引领生成——“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蓄势阶段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
”动态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开心地、主动地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执行教者的指令,机械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者要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再现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资料搜索,拓宽视野,激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悟。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平等自由与民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欣赏欲……从而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这绚丽的火花与文本(作者)、学习伙伴、教师的心灵火花相互撞击,就会生成许多难得的教学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就会向我们走来。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者要注意扮演好以下角色:一是服务者,为学生提供可能要用的图片、书籍、光盘、模型、网址等资料、信息;二是调控者,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适时参与到各组的探究中,发挥平等中的首席发言人的作用,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防止少数学生抓不住重点、钻牛角尖。
动态教学课堂中,师生的创造潜能易于被激发,会不断出现生成性因素,因此,探究目标应该不断完善与提升。
当然,生成性因素也不一定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教者注意恰当选择。
总的来说,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康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原先师生合成的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比,谁的价值大,就以谁为主。
如果生成性目标价值大,我们应抓住机遇,反客为主,甚到完全搁置原先的合成目标,组织起最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全盘搁置“合成目标”要慎之又慎,一定要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极有价值”为唯一标准。
通常还是要紧扣“合成目标”,机智引领有效生成,实实在在地进行理解与建构,切忌随意把握生发点,漫无目的,丧失语文教学的特点,造成学习目标的游离与偏差。
③展示成果,艺术放大有效生成——“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升华阶段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应当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学生可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向同学展示探究过程与成果。
既可以朗诵,又可以表演;既可以口头陈述,又可以书面展示;既可以表示赞同,又可以当堂辩论。
当教者发现答案不完整时,要请发言人的同组伙伴补充;如果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请研究同一问题的其他同学评价纠错,全班无法纠错时,教师再加以启发引导;当一组的代表表述完毕,要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评价,开展生生交流,而教师则要对汇报者、评价者进行恰当的点评与鼓励,还要鼓励其它组的同学积极质疑问难,教者则必须及时敏锐地捕捉有效的生成性因素,要用智慧来艺术地处理,把个人的、小组的探究活动延伸为全班师生的共同探究活动,从而艺术放大有效生成,充分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努力创造出一种充满智慧的课堂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构建新课程标准所畅导的新的学习方式。
以上的三步动态教学过程,同时是学生运用“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学习过程。
在合作探究时,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们认为:小组组合要灵活,组内分工要明确,时机时间要适当,教师引导要巧妙,效果评价要全面。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为一大亮点,关键是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但在有限的课堂上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目的不明确,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可言。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
讨论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过于难,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