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总结,推荐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课题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自从《课程标准》问世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大胆尝试,力图推进新课程改革。但“尖子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当“看客”等现象仍是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应付,整天处于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缺少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及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着手解决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具体学科,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与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什么是学习方式?有人从学生的行为结构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学习的组织方式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从学生的认知倾向性出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1eam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还有人从学习的社会性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交往方式。这三种观点都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学习方式的特征,但是又不全面,没能很好地揭示学习群体特点、个体特点和情感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实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存在的形式、结构及发展阶段。学习方式不同于学习模式、学习风格,也不等同于个体的一般认知过程,它反映了“如何学”这一普遍问题,是学习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统一,是外在行为和内在心智
的统一,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是在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整体特征,是整个学习的认识过程的整体特征。
2、理论依据
1)新课标提出,“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它指明了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努力方向,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题就是以《课标》精神为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故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学习方式变革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直接体现,建构主义理论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最主要的理论支柱。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概括地讲,就是积极践行新课标,努力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内化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认知倾向。具体目标有以下5点:
1、教师的理念更新,实现角色的转变。
2、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4、学生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
5、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成符合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一览表:
总课题子课题组长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小学生
阅读方式的转变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调查法、实验效果检测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组成员人人坚持写教后记或教学日记,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2)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考察各种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
3)实验效果检测法
选择了一定的班级,运用新教学模式、新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再运用书面的、非书面的方法对实验前、实验后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经验总结的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组通过3年的实践,围绕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实验教师的理念更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课堂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成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几种学习方式:
1、“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小学阅读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是学习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统一,是外在行为和内在心智的统一,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是在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整体特征,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整体特征。基于此,现将“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小学阅读学习方式以及与之相融的动态阅读教学方式,一起向各位专家汇报。动态阅读教学分为三大环节,这三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逐步深入的过程。
①自主预设,合成目标——“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定向、起步阶段
如果学生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知道学什么,就根本谈不上学会了学习。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自己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这样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保持长久的兴趣。我们可以在上课一开始或课前,让学生初步自主感悟,预设学习目标。潜移默化启发学生确立“三维目标”意识,并逐渐自觉地从这三个维度来设计学习目标。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不同的孩子自设学习目标时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允许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所预设的学习目标有部分不同。
学生预设的学习目标具有非预期性,不一定准确地抓住了要点,也不一定全面,而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又不一定适合课堂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这就要求执教者能和学生一起优化组合,生成富有磁力的学习目标。各个学生可在全班的学习目标基础上,加入部分仍觉得有必要研究的内容,作为自己的探究目标。这样的目标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怀有饱满的学生热情,因而充分蓄积了师生互动生成的能量。
②张扬个性,引领生成——“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蓄势阶段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动态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开心地、主动地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执行教者的指令,机械地完成学习目标。教者要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再现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资料搜索,拓宽视野,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