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全)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一、概念题1新公共行政学(华南理工2019年研)答:新公共行政学是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是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人为代表,它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公共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

它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标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反对把行政学固定在"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组织内部”的研究,要求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张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公共组织中存在的分配、整合、边界交换、社会动机四种作用过程来理解和改善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厦门大学2020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答: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

广义上的公共组织是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狭义上的公共组织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③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⑤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⑥公共组织具有独占性或非竞争性。

3新公共管理(中央民大2020年研;中山大学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师大2013年研)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

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公共管理的视野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公共管理的视野

第一章公共管理的视野一、发展脉络(一)早期公共行政1.中国对行政管理的记载和解释《史记·周礼》:“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此处意指对整个国家进行管理。

2.西方国家对行政管理的记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英\洛克《政府论》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二)传统公共行政模式1.产生背景(1)理论上(政治学发展、科学管理理论兴起)(2)实践上(政府:守夜警察-行政国家)2.典范变迁(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阶段(2)行政原则阶段(3)公共行政即政治学阶段(4)公共行政即管理学阶段3.传统的公共行政“原理”(1)政府本身应按等级制、官僚制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在介入的政策领域内可以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4)终身制职业官僚4.传统行政学的局限(1)理论框架局限(2)管理主体局限(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三)公共管理模式1.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①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不满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加剧③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①改变了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②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③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④全球化是共公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①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改革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②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2.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出现(1)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其一,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成为这些学院教学课程的两大方向;其二,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其三,以高层管理者,特别是政治性任命官员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波兹曼)(2)B途径的公共管理其一,B之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P则依循公共政策学院的传统;其二,B并不强调公共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P则特别凸显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其三,B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P则企图摆脱公共行政,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其四,B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非常强调组织设计、人事与预算等问题;但P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其五,B主张采用量化分(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设计),P则采用个案研究法。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选择题(完美打印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选择题(完美打印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选择题(完美打印版)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度来区分管理和⾏政这两个概念.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2、传统公共⾏政学模式是建⽴在( )基础上A科层制理论 B政治---⾏政⼆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3、殴⽂.休斯在<<公共管理与⾏政>>⼀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A公共⾏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4、下⾯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5、经过20世纪七⼋⼗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A⾏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7、孟德斯鸠等⼈所提出的“三权分⽴”思想中“三权”是指()A ⽴法B ⾏政 C监督 D 司法1、对政府管理运⾏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

A、法约尔B、孔茨C、奥唐奈D、古利克2、下列物品中不是准公共物品的是()。

A、能源B、通信C、国防D、教育3、作为⼀个相对独⽴的研究领域,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的形成是以两本教科书为标志的,它们是()。

A、《⾏政之研究》和《公共⾏政评论》B、《公共⾏政学研究导论》和《公共⾏政原理》C、《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D、《公共⾏政学》和《⾏政科学论⽂集》4、⽴法、⾏政、司法的“三权分⽴”思想是由()提出的。

A、孟德斯鸠B、洛克5、第⼀本为“公共管理”确⽴基本学科框架的教科书是()。

A、《美国的公共管理研究》B、《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C、《公共管理战略》D、《公共管理精华读物》1、对于组织⾼层管理者⽽⾔,权⼒来源的主要⽅⾯有()。

A、正式的职位B、所控制的资源C、对决策前提和信息的控制D、居于组织中⼼位置2、认为⼈⼀般⽣来厌恶⼯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作的理论是()。

公共管理学 陈振明二版 笔记(全)

公共管理学 陈振明二版 笔记(全)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二版笔记(全)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 第五章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 第五章

第五章政府作用1、关于市场体制下政府作用的争论(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的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2)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思潮,主张限制或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服务市场化。

2、基于物品特性和提供机制政府角色分类:以物品提供中的政府作用为线索,将政府角色分为生产者,提供者和安排者。

①排他性是指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②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而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2)物品的不同参与主体及物品提供的不同制度安排。

①物品的不同参与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安排者。

②物品安排的制度安排。

以对市场由低到高的依赖性程度,十种制度安排: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

(3)政府角色的分类。

①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政府亲自生产服务。

②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不亲自生产,通过掌握的资源资助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

③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安排者――为生产者指派消费者,为消费者指派生产者,选择服务的生产者。

3、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或行为模式――五种角色(A化而变化。

B、原因:①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不能使得生产和供给达到最优②个人间的直接交易,由于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

③由于投入多、效益低而使私人经营部门不愿或无力生产、提供④容易造成垄断。

(2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抑制通货膨胀。

②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其调节具有短期性。

③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①外部性的存在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政府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积极性的产出,通过惩罚征税或直接的管制来限制消极外部性的产出。

人大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目录

人大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目录

人大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用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第一章公共组织理论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第二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第一节治理理论第二节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第三节转型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第三章政府间关系第一节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第二节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第三节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第四章政府作用第一节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第二节转型期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第三节政府失败论第五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第三节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第六章绩效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第四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三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第八章公共经济管理第一节公共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公共财政管理第三节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第九章第三部门管理第一节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第二节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第三节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事业单位改革第十章战略管理第一节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学科的框架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伦理第一节公共管理伦理概述第二节公共责任与官员问责制第三节转轨时期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第十二章政府工具第一节政府工具研究概述第二节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第三节新治理工具与政府管理创新人大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第一节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一、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三、公共物品概念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一、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二、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三、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第三节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第四节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三、世纪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一、公共组织的定义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三、公共组织的类型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一、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二、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四、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和行为一、组织权力及其运作二、组织冲突与协调三、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二、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三、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第一节治理理论一、治理理论的实践基础二、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三、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四、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第二节当代西方政府改革一、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二、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三、治理的新模式四、对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评价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一、历次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二、历次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第四章政府间关系第一节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二、国内外政府间关系研究的进展三、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第二节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一、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三、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第三节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一、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二、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网络模式的端倪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第五章政府作用第一节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一、国外学者关于政府作用问题的争论二、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三、国家神话和市场乌托邦第二节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作用一、“强政府”或“弱政府”二、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前提条件三、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第三节政府失败论一、政府失败问题的提出二、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三、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四、政府失败论的启示第六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一、政策科学的形成二、政策科学的演变三、公共管理学视野中的政策科学四、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一、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二、公共政策的种类三、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第三节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一、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二、公共政策主体三、公共政策过程四、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概述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二、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三、绩效评估的类型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第二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一、评估的目标二、绩效评估的途径三、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四、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一、绩效评估的程序二、绩效评估的模式、方法和技术第四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和发展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二、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三、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事业的发展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一、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新潮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人事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四、转轨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第三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一、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三、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第一节公共财政管理概述一、公共财政管理的定义二、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三、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第二节公共预算管理一、公共预算管理的内涵二、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三、公共预算的过程第三节公共收入管理一、税收管理二、政府收费管理三、公债管理第四节公共支出管理一、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二、购买性支出管理三、转移性支出管理第五节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沿革二、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三、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第一节第三部门及其管理研究的兴起一、相关概念辨析二、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三、第三部门研究的主题四、研究第三部门的方法第二节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一、西方第三部门的崛起二、西方第三部门崛起的原因三、西方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问题四、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第三节轨迹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一、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轨迹二、我国第三部门的功能三、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思考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一、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演进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历程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流派与理论框架一、战略管理研究的十大流派二、对十大流派的综合分析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评价与借鉴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成就二、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及战略规划的批评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启示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第一节公共管理伦理概述一、伦理与公共管理伦理二、公共管理伦理的思考方式和类型三、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第二节公共责任一、公共责任的本质与特征二、公共责任与公共管理伦理第三节转轨时期的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一、建构负责任行为的要素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三、合理有效的公共管理伦理体系的形成参考文献。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课件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课件

解决方案三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年轻化的 人才梯队,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 结构。
04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
政策议程的建立
将政策问题纳入政 府议程,并确定政 策的优先级。
政策决策的作出
在综合评估后选择 最优的政策方案进 行实施。
政策问题的确认
通过收集和分析信 息,明确公共政策 需要解决的问题。
决策差异
公共管理决策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需考虑公平、公正和民主原则, 而私营管理决策主要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02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理论
总结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部门效率和服务质量。
详细描述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结果为导向,重视绩效评估和目标管理,提倡私人部门 的管理方法和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部门网络化治理模式
通过跨部门合作、伙伴关系和数字化技术, 实现公共服务的协同和创新。
公共部门改革与治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改革阻力、利益冲突、资源限制、技术 难题等。
VS
解决方案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共识、优化资源配置 、引进先进技术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为了实现其组织目标, 依法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使用、开发、激 励和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选拔、培训、考 核、激励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旨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 素质和能力,促进公共部门的可持续发展。
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笔记24页精品文档27页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笔记24页精品文档27页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题库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一、填空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 )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A 立法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三、解释概念1、公共行政2、公共管理3、公共物品4、行政国家5、纯公共物品四、简答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参考答案:一、填空1、布坎南2、政治危机3、公共管理途径4、经验理论5、《公共管理战略》6、经济学7、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8、干预主义政策二、多选1、AC2、AB3、ABC4、ABCD5、AC6、BC7、ABD三、解释概念1、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2017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2017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2017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陈振明,作为中国公共管理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其理论贡献和实践经验对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围绕陈振明2017年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探讨其公共管理学原理的核心理念、理论创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

首先,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理论体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强调了公共价值的优先地位。

他认为,公共管理的目标应是以公众利益为中心,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这一理念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共利益至上”原则相契合,强调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责任和角色。

在2017年,陈振明进一步提出了“治理现代化”的概念,主张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应用和文化引领,实现公共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他强调,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制度层面的改革,更是治理理念、手段和方法的全面升级。

这种理念对于解决当前社会复杂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其次,陈振明重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他认为,公共决策应基于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公民参与的权利。

在2017年的研究中,他倡导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决策的精准度和透明度,使公共政策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外,陈振明强调公共部门的效能和廉洁。

他主张通过绩效管理、问责机制等手段,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这种理念对于构建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体系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在实践中,陈振明的公共管理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的理论成果不仅体现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还体现在公共服务改革、城市治理、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

例如,他的“智慧城市”理念为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他的“绿色公共管理”思想则在环保政策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原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国际前沿理论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全)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全)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2.2.3 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 1.纵向结构 • 也称层次结构,反映了行政组织内 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 领导与服从关系。 • 宏观——中央和地方 • 微观——行政组织内部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2.横向结构 • 又称分部结构,反映的是同级行政 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 间分工协作的关系。 • 按职能划分 • 按地区划分 • 按服务对象划分 • 按行业与产品类型划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1.4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 1.4.1 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 专业专职的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活 动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的。 • 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的范 围、内容和方式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 变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公共管理学原理
陈振明 主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 1 章 绪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1.1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 1.1.1 公共管理及公共行政 的概念
•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 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 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原理
• 3.公共选择理论与组织行为 •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 “经济人”。 • “搭便车”问题 • 与利益是排他性的组织相比,具有相 容性利益的组织更有可能实现组织集 体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十章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十章

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1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2、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真正对第三部门进行大规模系统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第三部门发展,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也纷纷介入。

(1)公共管理学:为“治理”开辟新领域。

(2)政治学:社群主义兴起。

为第三部门运动在政治哲学上得到确证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承认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

(3)社会学:从关注“公民社会”开始。

公民社会理论与第三部门的结合,将为第三部门的规范性研究提供思路。

(4)经济学:寻找资源配置的第三种选择。

增加第三部门研究的定量分析成分,提高第三部门决策的科学含量。

(5)人类学:独特的视角。

一是揭示,二是扩展,三是深化。

3、第三部门研究呈现的发展趋势(1)随着第三部门国际化趋势的加强,第三部门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吸收全球化的相关理论。

(2)学习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强调中国第三部门的实际情况,即做好国外与国内第三部门的比较研究。

(3)注重实证分析和系统分析。

4、研究第三部门的方法:分类法、文献分析法、案例调研法、定量分析法。

5、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1)政府改革的需要。

政府的积极干预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遭到质疑,放权成为必然。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并存赋予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

(3)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第三部门自身在不断成熟。

(5)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打破原有的非正式性、分散性的组织体系。

(6)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6、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机会(3)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4)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5)扩大社会公平(6)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7)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7、西方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问题(1)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禀性――深受官僚制影响(2)缺乏独立自主性――与政府关系极为密切,妨碍其按照组织宗旨展开行动(3)不公平竞争――逐渐模糊与营利性组织的界限,利用其免税特权进行不公平竞争(4)追求自身利益――对提供服务比促进参与显得更有热心(5)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正在远离它的纯洁性。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四章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四章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1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2、我国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不足(1)主要限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政府间其他脉络关系关注少(横向、交叉)(2)侧重经济关系,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分析少(3)分析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分析不足,模式分析仍是一个空白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1①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②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而不是自控制的,是依赖性而非自治的――“自上而下”的分析视角(2源自世界性的地方分权潮流。

强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权与自主治理,而不是中央的控制与影响。

中央政府要对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3A、①网络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②网络因为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存在。

③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B②相互依赖与分权――讨价还价、相互妥协。

③策略活动与合作――使障碍最小化。

总之,网络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要求一体化的程度以弱化等级色彩,要求政府间的分权以提高地方的自主性,要求政府间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的共赢。

4、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二是城市地位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关系。

(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

(35①财政管理体制中:中央集中绝大部分财政资金,完全控制地方预算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向。

②事务管理权限:命令和执行、控制与被控制。

③干部管理权限:中央对地方干部的任免、提拔、审查和惩处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3)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

①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与需求,“条条管理”排挤“块块管理”。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十一章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战略管理1、导致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的内外部的主要因素(1)复杂的不确定环境的挑战: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2)政府改革的产物。

(3)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推动。

战略管理的产生亦构成由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主义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

2(①战略规划的基本假设是组织能够预测它周围环境的发展动态,并能控制它,或简单地认为它是稳定的;②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有意识的正式规划过程;③思考与行动可分开;④原则上由首席执行官整个战略进程,实际上由全体计划人员负责;⑤认为战略一经制定,就自然而然得到执行。

(2战略管理旨在将计划功能与整体的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它不公包括战略计划过程,而且把战略扩大到包含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在内的更大的范围。

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的演进,是种管理模式和框架的全面变迁。

①从线性假设到非连续假设。

在环境假上,战略规划将组织环境假设为一个线性变动的连续过程;战略管理将环境看成一个不断变动的非连续过程。

②从以方案为焦点到以行动为焦点。

在战略焦点上,战略规划强调思考与行动分开,注重最优化战略的制定和正式行动方案的形成;战略管理则将思考与行动统一,强调全面管理过程,焦点在于战略性思考与行动。

③从过程取向到结果取向。

④从集中化到分散化。

在战略主体上,战略规划将决策权力集中于高层;战略管理关注整合组织力量实现战略目标,强调决策权力的化与参与化。

⑤从正式计划到应急战略。

在战略形成上,战略规划注重通过深思虑或理性的分析去形成正式的计划,将战略产生看成受控的、有意识的规则过程;战略管理强调通过间或的学习、偶然的发现、灵感、直觉等非理发思维,以及对意外模式的认识去抓不可预知的机会和非连续事件。

⑥从理性到非理性。

在战略思维上,战略规划是理性主义的,但是战略管理则强调非理性思维。

⑦从关注外部环境到关注内部因素。

在战略视野上,战略规划是由外到内的,将环境看作客观的存在,组织要去适应相关的环境,忽视组织内部;战略管理是由内到外的,坚持资源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把核心竞争力看作一个组织共同学习的结果。

(完整word版)陈振明版《公共管理学》第一章

(完整word版)陈振明版《公共管理学》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1(2(1(2(3(4(5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陈振民公共管理学

陈振民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答:“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 1.组织人员 • 2.组织目标 • 3.职能范围 • 4.机构设置 • 5.职位设置 • 6 .权力与职权
7.权责划分 8.规章制度 9.团体意识 10.组织设计 11.支持硬件 12.技术和信息
2.1.3 公共组织的类型
• 1.财务—会计标准分类 • 2.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 3.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
2.2 公共组织的结构
• 2.2.1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 的等级数。
•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 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 门的数目。
•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 内成反比关系。
• 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尖形结构 • 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扁形结构
第 2 章 公共组织理论
2.1 公共组织概述
• 2.1.1公共组织的定义
• 组织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 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 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 的有机整体。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事务、协调社会 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即包括政 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的范
围、内容和方式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
变化。
1.4.2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
• 首先,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 是不同的。
•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 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 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 的模式(即政府干预的模式)也 是不同的。
•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 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 部门提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 1.2.1 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 1.2.2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 • 1.2.3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
1.3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 1.3.1 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 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
• 一是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 • 二是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
•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 综合性的特点。
• 第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焦点转 变为“外部取向”,重视项目、 结果与绩效的研究,使一些在传 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被重 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 主题。
• 第四,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公 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
•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 是规范的。
• 再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 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下 依赖于能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廉洁 奉公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 挑战
• (1) “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 ;
• (2) “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 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 (3) “入世”对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几种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 (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 • (2)欧洲或莱茵模式 • (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1.4.3 21世纪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 出的挑战
转轨时期政府的公共管理面临着一系列严 峻的挑战:
• 首先来自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方面;
• 其次,政府必须进行公共管理或行政 管理体制的创新,推进行政-政治体制 改革;
• 2.横向结构
• 又称分部结构,反映的是同级行政 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 间分工协作的关系。
• 按职能划分 • 按地区划分 • 按服务对象划分 • 按行业与产品类型划分
2.2.4 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 1.首长制与委员制 • 2.层级制与职能制 • 3.集权制与分全制 • 4.完整制与分离制
2.2.2 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 科层组织是现代组织结构的主导形式。
• 1.直线结构 • 特点:单一垂直领导,结构简单,领
导隶属关系明确,每一层级的个人或 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
• 2.职能结构 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 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
• 3.直线—职能结构 各级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 平领导关系。
公共管理学原理
陈振明 主编
第 1 章 绪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1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 1.1.1 公共管理及公共行政 的概念
•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 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 品和服务的活动。
•1.1.2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 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 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的效率
意识不强。
• 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 府更强调责任。
• 第四,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 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 格得多。
• 第五,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
1.1.3 公共物品概念
•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 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个分支学科; • 三是将公共管理学看做一种不同于传统
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新途径、新 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
1.3.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 (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 公共物品的学问。
1.3.3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 第一,公共管理学把研究对象扩 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和司法 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 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 4.矩阵结构 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 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 垂直领导与水平领导是并重的。
2.2.3 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 1.纵向结构 • 也称层次结构,反映了行政组织内
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 领导与服从关系。 • 宏观——中央和地方 • 微观——行政组织内部
• 第六,公共管理学更具现实性。
1.3.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 1.研究途径
• 不同的研究途径或方法
• 2.研究方法
• (1)系统分析 • (2)比较分析 • (3)实验分析 • (4)案例分析
1.4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 1.4.1 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 专业专职的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活 动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