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1.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是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收集数据和提出结论等一系列方法来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
2.实验设计: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实验设计要考虑变量的控制和实验条件的合理安排。
3.计量与测量: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有长度、质量和时间等,测量工具有尺子、天平和时钟等。
4.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体积、形状和颜色等基本性质,物质还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5.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个基本状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6.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中会发生组成或性质上的变化,如燃烧、融化和汽化等。
7.分子与离子:物质的微小颗粒可分为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8.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9.溶液和浓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10.酸碱盐:酸是指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1.电与磁:电是由电荷带来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磁是由磁铁等特定物质带来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2.力学: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力和能量等相关概念。
13.热与温度:热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温度是反映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
14.光与光学: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学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和成像等过程。
15.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胞、遗传、进化和生态等内容。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
第六章物质的结构【概念和规律】一、物质由微粒构成1、无论生物还是非生物,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5、有的分子由一个原子构成(稀有气体),有的分子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构成。
6、金属直接由原子构成。
7、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8、在一定条件下,原子可以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9、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10、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原子有核模型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11、现代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而且它们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12、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13、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并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而且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元素1、把物质中的同一种原子统称为元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
3、每种元素都有一个名称和符号,符号通常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有重复,增加第二个小写字母。
4、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有112种,其中94种为天然元素,18种为人工合成元素。
5、元素的分布不均匀①宇宙中氢元素最丰富,其次是氦元素;②地壳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③地核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铁元素、镍元素;④空气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氮元素、氧元素。
678、在非金属元素中He、Ne、Ar、Kr、Xe、Rn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539、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10、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确定的组成,并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
11、由同种单质或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对环境的察觉。
(一)感觉世界。
1. 人的感觉。
- 人有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能帮助我们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 感觉器官: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
2. 皮肤的感觉功能。
- 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 冷觉和热觉并非感受物体的温度,而是感受皮肤表面热量散失或获取的速率。
例如,将手从热水中拿出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水凉,因为手表面热量散失速率变快了。
- 触觉的灵敏性与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分布有关,指尖的触觉感受器比较密集,触觉较灵敏。
- 痛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能让身体及时避开有害刺激。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人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如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三)耳和听觉。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能传导声波。
-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鼓膜能随声波振动,把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鼓室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可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 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力及其作用
- 力的定义与单位
- 物体的平衡条件
- 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的作用和应用
-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三、声与光
- 声的传播与性质
- 光的传播与性质
-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 光的反射、折射、色散
四、电流电压
- 电流的定义与单位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阻与电阻率
- 电压的定义与计算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五、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 节能减排的方法与意义
- 环境污染与保护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六、地球与地图
-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 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 地球的物理地理特征
- 地图的使用与图解技巧
七、物种和进化
- 物种的起源和形成
- 进化论与自然选择
-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
- 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
以上是期中七下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生物1. 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细胞的特点包括细胞膜的半透性、细胞器的特殊功能和细胞的自我复制等。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受到光、温度、水分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二氧化碳和水中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4. 动物的呼吸:动物的呼吸包括皮肤呼吸和肺呼吸。
不同动物的呼吸器官也不同,例如鱼类有鳃呼吸,昆虫有气管呼吸等。
5. 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包括花部、授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和胎生等。
6.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基因的传递,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随着染色体的传递被遗传给子代。
变异是基因组中的不同基因在表现上的差异,是物种多样性的来源。
7. 生物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生物环境的保护包括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
物理1. 运动和力:力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保持原来状态的能力,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过程。
运动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和滑轮原理等。
2. 颗粒模型:颗粒模型是把物质看作由微观粒子组成的模型,颗粒之间有间隙,颗粒运动规律包括分子运动理论和布朗运动等。
3. 声音和光线: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光线是由电磁波组成的波动现象,它们有自己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4. 电和磁:电是由电荷的流动形成的现象,它有自己的电路和电磁场理论,磁是由磁性物质产生的现象,有磁场和磁感应等。
5.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内能与热能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包括传热、热力学和热能转化等。
6. 能量和功率: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变化所需要的潜能,功率是物体进行物理变化的速率,它们有自己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7. 气体压强和浮力: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面的撞击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撑托力,它们都有自己的压强定律和浮力定律。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体的常见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热觉感受器。
2。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3。
形成感觉的基本过程(必需条件):刺激→感受器(分布有感觉细胞、接收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神经(传递信息)→大脑(形成感觉)表述时注意区分:神经末梢(感受器)、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形成感觉的部位)4。
每种感受器只对特定会的刺激敏感,如热觉感受器只对温度刺激产生反应、而对疼痛刺激不兴奋.5。
皮肤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6.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1)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卖鱼的在鱼堆里呆久了就感觉不到鱼的腥味了)(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狗的嗅觉比羊要灵敏)(3)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小孩子的嗅觉通常比成年人更灵敏)(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猫对老鼠的气味灵敏程度比狗更高)7.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8。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9。
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如:人感冒时,因为鼻腔分泌的黏液覆盖嗅觉细胞,使嗅觉感受器的灵敏度降低,导致吃东西时味觉的灵敏度降低、吃东西也没味道。
思考:小孩在嗅柠檬以后马上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柠檬混合味道)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科学七年级下章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1.力和运动:串联法则,离析法则,平衡法则,引力和重力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声音的利用
3.光和光的传播:光的三要素,光的传播路径,光的反射和折射
4.光的照射: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白色光的颜色分解
5.电能的使用:电接线的规范,电能的传导和转化,电器的使用安全
6.电的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安全使用电一席电路的搭建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离和组成,物质的三个状态
3.酸和碱:酸和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4.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成因,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预防酸雨的方法
5.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其他知识点总结:
1.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步骤,测量和观察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
2.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伦理
3.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问题的解决,科学常识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内容,涵盖了力和运动、声音的传播、光和光的传播、电能的使用、电的简单电路以及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石油和煤的利用、酸和碱、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还包括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增加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科学——感觉世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耳和听觉知识点复习资料
1、感觉世界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耳和听觉【知识点】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觉有: 、 、 、 、 、 、 和 ,其中 和 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受器官有: 、 、 、 、 。
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①感受器有:皮肤中的 、 、 、 等感受器。
②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 ,对热觉最敏感的是 ,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 比较丰富。
③在皮肤的 、 、 、 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4、嗅觉的形成: (化学物质)→ → (嗅觉感受器接收刺激)→ (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形成嗅觉)5、嗅觉的特点:①嗅觉中枢适应性。
② 。
③ 。
④ 。
6、味觉感受器是 。
7、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 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课 题1、感觉世界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耳和听觉教学目标 1、了解人有哪些感觉以及对应的感觉器官2、了解各个感觉的形成过程3、掌握声音产生的要素以及传播条件4、掌握声音的三要素5、掌握控制噪音污染的途径重点、难点重点:1.2.3.4.5 考点及考试要求 1.2.3.4.5刺激,尤其对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8、味觉的形成:食物→(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接受刺激)→(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味觉)。
9、主要味觉:、、、、;综合味觉有:、、。
10、人的嗅觉与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
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注:随着年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逐渐减少,味觉敏感性也下降(老人口味浓)注:感觉都形成在大脑中第二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方式:。
3、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和卵细胞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呈蝌蚪形.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2、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3、受精与妊娠1)受精: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构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候女性就有身了也称为妊娠.注意: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4、胚胎发育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樊篱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换.如许就能制止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沾染给胎儿.6、人的生长时期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力平缓.芳华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期间,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截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7、芳华期发育的特点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七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学科,学生在这一年级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以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浙教版教材是中国优质的教学资源之一,因此在七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也需要我们重视浙教版教材中的科学知识点。
以下就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一、物理学知识点1. 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核心。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力学概念,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其他知识点。
2. 声学知识声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声学知识,如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与声波的基本原理。
3. 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分支。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光学知识,如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的本质与光的行为规律。
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在七年级下册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化学反应、化学元素、化学分子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2. 改变物质的方法改变物质的方法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改变物质的方法,如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氧气、水、盐酸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如细胞结构、DNA结构和功能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 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初中七下科学
初中七下科学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还能培养我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初中七下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探索生物、地理和化学等多个领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科学内容吧。
一、生物学1.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我们生物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可以从种子发芽开始,观察到幼苗生长、植物的生殖过程以及成为成熟植物的各个阶段。
这个过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动物的进化与适应动物的进化和适应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通过学习动物的起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
例如,企鹅的演化使其适应了极寒的南极环境,而骆驼则通过长时间不饮水和耐受高温来适应沙漠气候。
这些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能力让我们大开眼界。
二、地理学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于我们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至关重要。
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断地球的不同层次。
这个过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2.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通过学习地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例如热带雨林、沙漠和高山地区的气候差异。
这个过程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为保护地球的未来作出贡献。
三、化学1.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通过学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氧气是呼吸的必需品,碳是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魅力。
2. 酸碱与中和反应酸碱与中和反应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到酸和碱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中和反应产生的盐和水。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对环境的察觉。
(一)感觉世界。
1. 人的感觉。
- 人有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 这些感觉能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2. 感受器。
- 感受器是感觉器官中直接接受刺激的结构。
- 例如,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音的刺激。
(二)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源。
-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如太阳)和人造光源(如电灯)。
2.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
(三)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定律。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四)平面镜成像。
1. 成像特点。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 平面镜成像原理。
-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五)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现象。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 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
-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六)眼和视觉。
1. 眼球的结构。
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包含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声音、电路基本知识、生物多样性、地球运动和天文学、植物生长和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本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1. 物质的分类
2. 物质的组成
3. 物质的性质
4. 物质的变化
二、声音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
三、电路基本知识
1. 电的产生和电荷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电路的开关和检测
四、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2. 生物种类的分类及特点
3. 生物的互相依存关系
4. 生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五、地球运动和天文学
1. 地球的运动和倾斜
2. 星座和日月星辰的运动
3. 地球对月亮的引力和月相
4.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六、植物生长和发展
1. 植物的组成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利用植物提取纯净水的方法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顺利地学习科学知识。
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用科学的眼光探讨更多有趣的事物。
七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图片
七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图片(注意:本文仅提供七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图片,不含文字内容。
)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1.原子的基本结构
2.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3.分子、离子和原子团
第二节物质的分类
1.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2. 盐类、酸和碱
3.有机物和无机物
第二章物理量和运动
第一节物理量及其测量
1.物理量的定义
2.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测量误差及其控制
第二节运动学
1.位置、位移和速度
2.加速度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状态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状态
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
2.气体的压强和状态方程
3.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第二节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1.溶解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3.溶解度和饱和溶液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与反应
第一节物质的特性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质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3.密度、硬度和导电性等物质特性第二节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化学反应的条件和速率
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
第五章生命体的组成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细胞的组织和器官
3.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第二节生命体的组成和分类
1.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2.生命体的生长和繁殖
3.生物的适应和演化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的图片展示,希望对同学们学习科学课程有所帮助。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下新教材科学第二章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7.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一、物质的颗粒运动
1.物质由微观颗粒构成,包括原子、分子以及离子。
2.微观颗粒不断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在低温下,颗粒运动缓慢,而在高温下,颗粒运动加快。
3.固体物质中的颗粒排列紧密,有固定的位置,仅有微小的振动;液
体物质中的颗粒紧密排列,无固定位置,有自由流动;气体物质中的颗粒
间距较大,无固定位置,自由运动。
二、固体的性质和变化
1.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
2.固体物质可以通过加热、加压和溶解等方式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
3.固体物质可以经过熔化、凝固、升华和溶解等方式发生物质的相变。
三、液体的性质和变化
1.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
2.液体可以通过加热、加压和溶解等方式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
3.液体物质可以经过汽化、凝结和溶解等方式发生物质的相变。
四、气体的性质和变化
1.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被压缩。
2.气体可以通过加热、加压和溶解等方式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
3.气体物质可以经过液化、气化和溶解等方式发生物质的相变。
五、物质的三态转化
1.固体经过加热可以发生熔化变成液体,经过冷却可以发生凝固变成固体。
2.液体经过加热可以发生汽化变成气体,经过冷却可以发生凝结变成液体。
3.气体经过加热可以发生气化变成气体,经过冷却可以发生液化变成液体。
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并且对物质的相变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科学第一章根底学问班级姓名一、感觉世界1.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及相应的感觉是(皮肤感觉〕、(觉〕、〔觉〕、(觉)、(觉〕等。
人类的任何一种感觉都是在中形成。
2.皮肤有觉、觉、觉等功能,其中—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
在“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一觉来感知象的外形的。
3.人体的不同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摩拿一般用手,由于这个部位的比拟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 ,由于其上对的神经末梢比拟丰富。
4.气味进入, 承受气味刺激后,通过将此信息传导,经大脑分析就知道气味的味道。
嗅觉是在大脑的形成。
5.嗅觉特点:(1)嗅觉的性,是只一种气味持续地作用于嗅觉器官之后,嗅觉感受性会消灭降低的现象,即大脑的疲乏的原因;(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性差异,利用警犬侦破屋利用了狗特别灵敏的觉;〔3)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渐渐; (4)动物对不同物质的气味敏感程度o6.舌的外表布满很多小凸点,内藏,它里面有很多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尤其对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7.味觉的形成:当食物进入内,食物中的一些溶于唾液中、细胞承受刺激,通过将信息传到,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
8.人具有四种最根本的味觉是 .. . 、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舌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的部位分别是:、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正在发生的物体叫。
2 .声音需要依靠、和作为企质才能进展传播。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3 .声音是以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4 .声音与介质的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还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一样温度下,在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一o在15c的空气中声速为米/秒5 .声速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产生现象叫回声。
三、耳和听觉1.耳是人的器官,耳的结构分外耳(、)、中耳(、、、)、内耳〔、、),其中,是起到振动并放大作用的,是听觉感受器,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2.听觉形成: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振动,听小骨把放大后在传入—o当声音传到耳蜗,会引起耳蜗内的液体亦会产生,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形成了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