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学预测终结版
材料性能的模拟和预测
材料性能的模拟和预测材料是现代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各种材料的制备和开发对于提升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性能的模拟和预测是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可以直接指导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中的材料选择、设计和加工,同时也是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材料性能模拟和预测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材料性能的预测和模拟是建立于材料本质和微观结构的基础上的。
材料的性能是指它在特定工况下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和表现,包括力学、物理、化学、热学等多个方面。
材料的性能不仅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和效果,还会直接影响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材料性能的预测和模拟需要基于现代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实验数据和计算手段进行。
其中,量子力学、材料力学和统计学乃至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材料基本单元的结构、能量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获得宏观性能的预测和模拟结果。
二、应用方法材料性能的模拟和预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下面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应用方法:1. 统计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是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通过模拟材料原子或分子的运动状态,分析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各种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行为。
在计算导热性、热膨胀系数、振动模式和晶格热力学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依赖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和先进计算模拟软件。
2.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量子化学方法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量子化学方法是通过对材料基本单元的量子力学计算来构建材料微观结构和电子结构的模型,并通过有关的物理理论加以分析和计算,得到准确的材料性能预测结果。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到密度泛函理论(DFT)、扩展哈克尔模型(EHM)和紧束缚理论(TB)等,是目前材料计算模拟领域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3. 有限元分析方法有限元分析方法是指将整个材料分割成很多小的单元,并通过有限元法数值分析计算每个单元的行为,然后将所有单元的行为组合成材料的总体行为,从而得到材料的性能预测结果。
材料性能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低温脆性:材料随着温度下降,脆性增加,当其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种现象为低温脆性。
疲劳条带:每个应力周期内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在疲劳断口上留下相互平行的沟槽状花样。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缺口强化:缺口的存在使得其呈现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时高的现象。
50%FATT:冲击试验中采用结晶区面积占整个断口面积 50%时所应的温度表征的韧脆转变温度。
破损安全:构件内部即使存在裂纹也不导致断裂的情况。
应力疲劳:疲劳寿命N>105 的高周疲劳称为低应力疲劳,又称应力疲劳。
韧脆转化温度:在一定的加载方式下,当温度冷却到某一温度或温度范围时,出现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的转变,该温度称为韧脆转化温度。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最大切应力与最大当量正应力的比值,通常用α表示。
疲劳强度:通常指规定的应力循环周次下试件不发生疲劳破坏所承受的上限应力值。
内耗: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时由于一部分变形功被材料吸收,则这部份能量称为内耗。
赛贝克效应: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联成闭合回路,且两接点处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将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赛贝克效应。
滞弹性: 在快速加载、卸载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缺口敏感度:常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的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征材料缺口敏感性的指标,往往又称为缺口强度比。
断裂功:裂纹产生、扩展所消耗的能量。
比强度::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缺口效应:构件由于存在缺口(广义缺口)引起外形突变处应力急剧上升,应力分布和塑性变形行为出现变化的现象。
解理断裂:材料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原于间结合破坏,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所谓“解理面”)劈开的断裂过程。
应力集中系数:构件中最大应力与名义应力(或者平均应力)的比值,写为KT。
高周疲劳: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经过很高的循环次数后(通常N>105)试件发生的疲劳现象。
新版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新版.pdf
7、 努氏硬度适用于测定表面渗层、镀层及淬硬层的硬度,渗层截面上的硬度分布
8、 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的试验原理与布氏硬度基本相似, 是根据压痕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来计算硬
度值。维氏硬度试验所用的压头是两相对面夹角 α 为 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体。在载荷 F 作
用下,试样表面被压出一个四方锥形压痕,测量压痕的对角线长度,计算压痕表面积
10、 包申格效应 :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小于
4%),而后同向
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象。
原因:预塑性变形,位错增殖、运动、缠结;
同相加载,位错运动受阻,残余伸长应
力增加;反向加载,位错被迫作反向运动,运动容易残余伸长应力降低。
可以通过热处理加以消除。 对材料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或对微量塑变形的材料进行再结
时突然下降, 随后, 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的情况下试样可以继续伸长变形,
这种现象称
为材料在拉伸实验时的屈服现象
14、 屈服强度 材料屈服时所对应的应力值也就是材料抵抗起始塑性变形或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的能 力,这一应力值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屈服点)
15、 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1) 晶体结构 (2) 晶界与亚结构 (3) 溶质元素 (4) 第二相 (5) 温度 (6) 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
比弹性模数是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密度)的比值,也称为比模数或比
刚度
3、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不大)②晶体结构(较大)③
化学成分
(间隙大于固溶)④微观组织(不大)⑤温度(很大)⑥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不
大)
4、 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 σ p 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
《材料性能学》课后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一、解释下列名词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
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
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姓能?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
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
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这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取决于塞积时产生的应力集中)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
考研:材料性能学(合集)总结
考研:材料性能学(合集)总结●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1.应力应变曲线低碳钢拉伸变形过程:弹性—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缩颈)—断裂真应变小于工程应变真应力大于工程应力●2.弹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弹性形变的本质弹性形变的本质是构成材料的粒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金属、陶瓷类晶体材料的弹性变形是处于晶格节点的离子在力的作用下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产生的微小位移。
金属、陶瓷类材料弹性变形微观过程可以用双原子模型解释。
●弹性模数弹性模数分为: 1.拉伸时的杨氏模数E 2.拉伸时的切变模数G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小。
比弹性模数:弹性模数与材料密度的比值。
又称为比模数,比刚度。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都有较高的弹性模数。
原子半径越大,E值越小。
2.晶体结构单晶体材料的弹性模数沿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上弹性模数较大。
多晶体和非晶体为各向同性。
3.化学成分对于固溶体,弹性模数取决于溶剂元素的性质和晶体结构。
对于两相合金,弹性模数与合金成分,第二相的性质、数量、尺寸及分布状态有关。
4.微观组织显微组织对弹性模数的影响较小,晶粒大小对E无影响。
对金属材料来说,弹性模数是一个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5.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原子振动加剧,体力膨胀,原子间距增大,结合力减弱,材料弹性模数降低。
6.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对金属、陶瓷类材料几乎没有影响。
●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比例极限σp是保证材料弹性变形是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
弹性极限σe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力超过弹性极限以后,材料便开始产生塑性变形。
●弹性比功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
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3.非理想弹性与内耗●滞弹性滞弹性(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材料性能学考试总结
1、某校力学性能试验室装有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等设备,今欲测定下列材料的塑性:1)40CrNiMo调质钢试样-拉伸2)20Cr渗碳淬火钢试样-弯曲或扭转3)W18Cr4V钢淬火回火试样-压缩或扭转4)灰铸铁试样-弯曲,扭转或压缩万能材料试验机-弯曲扭转试验机-扭转疲劳试验机-拉伸、压缩2、今有如下工件需测定硬度,试说明选用何种硬度试验为宜。
1)渗碳层的硬度分布显微2)淬火钢洛或维或布3)灰铸铁布4)硬质合金洛或维5)鉴别钢中的隐晶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显微6)仪表小黄铜齿轮显微7)龙门刨床导轨肖氏(便携)8)氮化层显微9)火车圆弹簧布氏10)高速钢刀具布氏3、夏比U型缺口试样比夏比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韧性更大。
4、低温脆性:体心立方金属及合金或某些密排六方晶体金属及合金,尤其是工程上常用的中、低强度结构钢,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态。
其中转变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低温脆性的微观解释:微观上,体心立方金属的低温脆性与位错在晶体运动的阻力ói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有关,ói在低温下增加,故该类材料在低温下处于脆性状态,面心立方金属因位错宽度比较大,ói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故一般不显示低温脆性。
体心立方金属的低温脆尾还与迟屈服现象有关,即对该材料施加一大于ós的高速载荷时材料并不立即产生屈服,而需要经过一段孕育期才开始塑性变形。
在孕育期间只产生弹性变形,而没有塑性变形消耗能量有利于裂纹的扩展,从而表现为脆性破坏。
而具有面心立方结构材料的迟屈服现象不明显,故其低温脆性也不明显。
6、迟屈服是指当高于材料屈服极限的载荷以高加载速度作用于体心立方结构材料时,瞬间并不屈服,需在该应力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才发生屈服。
7、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1)张开型裂纹扩展最危险2)滑开型裂纹扩展3)撕开型裂纹扩展8、断裂韧度KI:当应力ó或裂纹尺寸a增大到临界值时,也是就在裂纹尖端足够大的范围内,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断裂强度,裂纹便失稳扩展而导致材料的断裂。
材料性能学预测终结版概要
有相关人士称本门课通过率20%,我就不信背完这些还会挂?请进行有选择有判断的阅读——★★为重点内容注:斜体为不确定答案一.判断1.一切物质都是磁质,都具有磁现象,只是对磁场的响应程度不同。
(√)2.材料热膨胀系数与其结构致密度有关,结构致密的固体材料具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
(√)3.热传导过程是基于声子和电子发生的。
(×)4.材料的折射率越大,其对光的反射系数越大。
(√)5.双电桥法测定材料的电阻的精度高的原因是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消除接触电阻。
(×)6.光导纤维远距离传输信号的应用是基于全反射原理。
(√)7.材料低于居里温度时,自发极化为零。
(×)8.脆性断裂就是解理断裂。
(×)9.简谐振动模型适用于材料的热膨胀过程。
(×)10.材料离子的极化率越大,折射率也越大。
(√)11.材料高于居里温度时,自发极化为零。
(√)12.激光晶体是线性光学材料。
(×)13.断口有韧窝存在,那么一定是韧性断裂。
(×)14.通常磨损过程分为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两个阶段。
(×)15.两接触物体受压力并作纯滚动时,接触应力的最大切应力产生于物体表面。
(√)16.固体材料的真线膨胀系数是一个常数。
(×)17.激光晶体可以用于改变任何强度光的频率。
(×)18.光的波长与材料散射质点的大小越接近,材料对光的散射越小。
(×)19.帕尔帖效应原理可以用于设计热电偶温度计。
(×)20.安培伏特计法测定电阻时,毫伏计的阻值与被测电阻的阻值差别越小,测定结果越准确。
(×)21.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张开型、滑开型、撕开型,其中以撕开型最危险。
(×)22.通常磨损过程分为磨合、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三个阶段。
(√)23.材料热膨胀系数与其键合状况有关,键强大的材料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
(×)24.激光晶体可以用于产生新的激光频率。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第一章1、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在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及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4个阶段将力—伸长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用拉伸试样的标距处的原始截面积Ao 和原始标距长度Lo 相除,则得到与力—伸长曲线形状相似的应力(σ=F/Ao )—应变(ε=ΔL/Lo )曲线比例极限σp , 弹性极限σe , 屈服点σs , 抗拉强度σb如果以瞬时截面积A 除其相应的拉伸力F ,则可得到瞬时的真应力S (S =F/A)。
同样,当拉伸力F 有一增量dF 时,试样瞬时长度L 的基础上变为L +dL ,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是de =dL / L ,则试棒自L 0伸长至L 后,总的应变量为: 00ln 0L L L dL de e L e L ===⎰⎰2、3、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比例极限σp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弹性极限σe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值4、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表示,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用ae功的能力。
一般可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表示。
5、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以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对于理想弹性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应力和应变服从虎克定律σ=Mε,并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应变对于应力的响应是线性的;应力和应变同相位;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材料的非理想弹性行为大致可以分为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及包申格效应等类型。
6、滞弹性(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料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7、粘弹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是存在的力学行为,其特征是应变对应力的响应不是瞬时完成的,需要通过一个弛豫过程,但卸载后,应变恢复到初始值,不留下残余变形。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说课材料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第一章1、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在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及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4个阶段将力—伸长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用拉伸试样的标距处的原始截面积Ao 和原始标距长度Lo 相除,则得到与力—伸长曲线形状相似的应力(σ=F/Ao )—应变(ε=ΔL/Lo )曲线比例极限σp , 弹性极限σe , 屈服点σs , 抗拉强度σb如果以瞬时截面积A 除其相应的拉伸力F ,则可得到瞬时的真应力S (S =F/A)。
同样,当拉伸力F 有一增量dF 时,试样瞬时长度L 的基础上变为L +dL ,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是de =dL / L ,则试棒自L 0伸长至L 后,总的应变量为:式中的e 为真应变。
于是,工程应变和真应变之间的关系为2、 弹性模数在应力应变关系的意义上,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数在数值上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数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比弹性模数是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密度)的比值,也称为比模数或比刚度3、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不大)②晶体结构(较大)③ 化学成分(间隙大于固溶)④微观组织(不大)⑤温度(很大)⑥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不大)4、 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比例极限σp 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弹性极限σe 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值5、 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用a e 表示,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一般可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表示。
6、 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以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2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摘要: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描述了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的行为和性能。
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性能也将取得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材料力学性能;2024年;发展总结;应用展望一、引言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考察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行为。
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力学性能也将迎来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总结2024年,预计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力学性能发展和突破:1.高强度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高强度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2024年,预计会有许多新型的高强度材料得到开发和研究。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还具有其他良好的特性,如轻质、高温稳定性等。
这些高强度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对于航空航天、汽车和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多种材料组成的材料,它的力学性能往往比单一材料更优越。
2024年,预计会有许多新型的复合材料被研发和应用。
这些新型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并且可以具备一些其他功能,如导电性、光学性能等。
这些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一些工程问题,同时也为制造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3.纳米材料的应用拓展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的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力学性能。
2024年,预计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纳米材料不仅可以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和高韧性材料。
纳米材料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传统材料的性能,并带来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____ 年的材料力学性能可以基于当前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本文将对四种关键材料进行综合讨论,包括金属、塑料、陶瓷和复合材料。
以下是对这些材料在 ____ 年的力学性能的总结。
一、金属在 ____ 年,金属材料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高强度和耐腐蚀性是金属的关键要求。
预计到 ____ 年,新一代高强度金属材料将得到进一步改进。
诸如钛合金、铝合金和高强度钢等材料将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同时,新的合金设计和处理技术将使金属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以应对更严酷的工作环境。
二、塑料塑料在当今社会中广泛应用,在 ____ 年将继续成为重要的材料之一。
尽管环保问题仍然是一个关注的焦点,但技术的发展使得塑料的力学性能不断提高,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在____ 年,新型高性能塑料材料将涌现出来。
这些材料将具有更高的强度、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满足更多严苛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此外,预计到 ____ 年,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降解塑料将更广泛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陶瓷陶瓷材料在高温、高压和耐磨等极端环境下具有独特的性能优势。
在 ____ 年,预计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一代陶瓷材料将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抗压性能。
此外,新的材料设计和生产技术将提高陶瓷材料的韧性和耐磨性,使其更适合在工业和能源领域中使用。
例如,具有高热导率的陶瓷材料将广泛应用于火箭喷嘴、发动机和高温热交换器等领域。
四、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形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化特点。
在 ____ 年,预计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成为新一代轻型材料的主要代表。
这种材料具有比传统金属材料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新的复合材料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促进其在建筑、交通工具和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总结中,____ 年的材料力学性能将会有显著的进步。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范本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范本____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性能表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研发,____年的材料力学性能将会有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对____年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轻质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轻质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____年,轻质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将有很大的突破和提升。
比如,镁合金在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另外,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强度玻璃纤维等,将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高强度材料的力学性能高强度材料是指具有较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的材料。
在____年,高强度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金属材料的强度将不断提高,如高强度钢、高强度铝合金等,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另一方面,新型高强度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将取得重要突破,如纳米材料、单原子厚的二维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可以应用于柔性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
三、高温材料的力学性能高温材料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
在____年,高温材料的力学性能将有重要突破。
一方面,传统高温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如高温合金、陶瓷材料等,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新型高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将取得重大突破,如石墨烯、碳化硅等,这些材料具有出色的高温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可以应用于核能、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四、可再生材料的力学性能可再生材料是指能够通过再生、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的材料。
在____年,可再生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得到提升。
一方面,生物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得到重要突破,如生物塑料、生物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可再生性和力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包装、建筑等领域。
材料性能学_总结
比例极限p σ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弹性极限e σ是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在撤消这个应力后,材料能完全恢复。
s σ:屈服极限—屈服强度, s σ=Fs/A0 材料屈服时对应的应力值也就是材料抵抗起始塑性变形或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这一应力值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
b σ:抗拉强度—断裂抗力,0A F bb =σ 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实验力所对应的力。
弹性比功e a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滞弹性:快速加载或者卸载后,材料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度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包申格效应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小于4%),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其特征是应变对应力的响应(或反之)不是瞬时完成的,需要一个弛豫过程,但卸载后,应变恢复到初始值,不留下残余变形。
式中的e 为真应变。
于是,工程应变和真应变之间的关系为)1ln(lnε+==L Le 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机理为晶体的滑移和孪生两种。
多晶体金属材料,由于各晶粒的位向不同和晶界的存在,塑性变形复杂,有如下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1.晶体结构、2.晶界与亚结构、3.溶质元素、4.第二相、5.温度、6.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的机理:是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多系滑移和交滑移造成的。
应变硬化指数n :nKe S = S 真应力,e 真应变,K 硬化系数 缩颈是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的特殊状态拉伸断裂 分类:①脆性与韧性断裂:按宏观塑性变形的程度; ②穿晶和沿晶断裂:按裂纹扩展的途径; ③解理和剪切断裂:按微观断裂机理;④正断和切断:按作用力的性质。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1、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在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及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4个阶段将力—伸长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用拉伸试样的标距处的原始截面积Ao 和原始标距长度Lo 相除,则得到与力—伸长曲线形状相似的应力(σ=F/Ao )—应变(ε=ΔL/Lo )曲线比例极限σp , 弹性极限σe , 屈服点σs , 抗拉强度σb如果以瞬时截面积A 除其相应的拉伸力F ,则可得到瞬时的真应力S (S =F/A)。
同样,当拉伸力F 有一增量dF 时,试样瞬时长度L 的基础上变为L +dL ,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是de =dL / L ,则试棒自L 0伸长至L 后,总的应变量为:式中的e 为真应变。
于是,工程应变和真应变之间的关系为2、 弹性模数在应力应变关系的意义上,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数在数值上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数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比弹性模数是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密度)的比值,也称为比模数或比刚度3、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不大)②晶体结构(较大)③ 化学成分(间隙大于固溶)④微观组织(不大)⑤温度(很大)⑥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不大)4、 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比例极限σp 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弹性极限σe 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值5、 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用a e 表示,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一般可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表示。
6、 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以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材料性能学期末总结
材料性能学绪论什么是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提示] 材料的性能定量地反映了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解: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可定量测量的行为表现。
包括○1力学性能(拉、压、、扭、弯、硬、磨、韧、疲)○2物理性能(热、光、电、磁)○3化学性能(老化、腐蚀)。
第一章单向静载下力学性能弹性变形:材料受载后产生变形,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
塑性变形: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产生永久性位移,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
弹性极限:弹性变形过度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弹性比功: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降低的现象。
弹性模量:工程上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实质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滞弹性:快速加载或卸载后,材料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内耗: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是材料释放的变形功,即有部分变形功倍材料吸收,这部分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常用的塑性指标有:延伸率; 断面收缩率; 扭转数或扭转角; 极限压缩率; 冲击韧性2、简答 1)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
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
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
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材料性能学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
(一般适用于航空业)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ae: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
(弹性滞后环的面积)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相关人士称本门课通过率20%,我就不信背完这些还会挂?请进行有选择有判断的阅读——★★为重点内容注:斜体为不确定答案一.判断1.一切物质都是磁质,都具有磁现象,只是对磁场的响应程度不同。
(√)2.材料热膨胀系数与其结构致密度有关,结构致密的固体材料具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
(√)3.热传导过程是基于声子和电子发生的。
(×)4.材料的折射率越大,其对光的反射系数越大。
(√)5.双电桥法测定材料的电阻的精度高的原因是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消除接触电阻。
(×)6.光导纤维远距离传输信号的应用是基于全反射原理。
(√)7.材料低于居里温度时,自发极化为零。
(×)8.脆性断裂就是解理断裂。
(×)9.简谐振动模型适用于材料的热膨胀过程。
(×)10.材料离子的极化率越大,折射率也越大。
(√)11.材料高于居里温度时,自发极化为零。
(√)12.激光晶体是线性光学材料。
(×)13.断口有韧窝存在,那么一定是韧性断裂。
(×)14.通常磨损过程分为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两个阶段。
(×)15.两接触物体受压力并作纯滚动时,接触应力的最大切应力产生于物体表面。
(√)16.固体材料的真线膨胀系数是一个常数。
(×)17.激光晶体可以用于改变任何强度光的频率。
(×)18.光的波长与材料散射质点的大小越接近,材料对光的散射越小。
(×)19.帕尔帖效应原理可以用于设计热电偶温度计。
(×)20.安培伏特计法测定电阻时,毫伏计的阻值与被测电阻的阻值差别越小,测定结果越准确。
(×)21.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张开型、滑开型、撕开型,其中以撕开型最危险。
(×)22.通常磨损过程分为磨合、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三个阶段。
(√)23.材料热膨胀系数与其键合状况有关,键强大的材料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
(×)24.激光晶体可以用于产生新的激光频率。
(√)25.材料不均匀结构的折射率差异越大,对光的散射越弱。
(×)26.四探针法测定材料的电阻可以用于消除接触电阻。
(√)27.磁化强度是抵消被磁化铁磁物质剩磁所需的反向外磁场强度。
(×)28.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越大,材料越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29.材料的刚度是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
(√)30.材料弹性是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
(×)31. “汽车没有满载,弹簧变形达最大”这种现象反映材料弹性不足。
(×)32. 铁电体一定具有热释电效应。
(√)33. 热释电体必定具有压电效应。
(√)34. NSR 表示静拉伸缺口敏感度。
(√ )35. Hollomon 公式可表示为n K S ε=。
(×)36.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越大,材料越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37. 双稳态光闸是基于铁电材料的电控双折射效应。
(×)38. 居里温度是一种铁电相向另一种铁电相转变的相变温度。
(×)39. 铁电体、热释电体和压电体均为介电材料。
(√)40. 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不可能有压电效应。
(√)41. 压电体均具有铁电性。
(×)42. 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不可能有热释电效应。
(√)43. 所有压电体均具有热释电效应。
(×)44. 汤姆逊效应原理可以用于设计热电偶温度计。
(×)45. 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大特征。
(√)46. 热量由高温向低温传递为自发的传导过程。
(√)47. 利用微波可以产生磁场。
( ? )48. 磁场可通过等离子体方式产生。
( ? )二.填空1. 接触疲劳是两接触物体作滚动或滑动加滚动摩擦时,交变接触压应力 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损伤剥落的现象。
齿轮 和滚动轴承最常见的失效形式就是接触疲劳。
2. ★★表征材料蠕变性能常采用: 蠕变极限 、 持久强度 、松弛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3. 材料根据导电性能的好坏,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它们的电导率分别是 大于100/Ω·m 、小于10-10 Ω·m 、和 介于10-10 ~100Ω·m 之间。
4. 超导体有3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它们是临界转变温度Tc 、 临界磁场Hc 、和临界电流密度Jc 。
5. 外界环境或试验条件对材料介电损耗的影响主要来自 温度 和 频率 。
6. 机电耦合系数K 是表征压电体的 机械能 与 电能 相互转换能力的参数,是衡量材料压电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之一。
7. 铁电体的共有特性是:① 具有电滞回线 、② 具有结构相变温度,即居里点 、③具有临界特性。
8.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值越大,表示应力状态越 软 ,材料越容易产生 塑性变形 。
单向拉伸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为 0.5 ,单向压缩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为 2.0 ,扭转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为 0.8 。
9. 磨损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根据摩擦面损伤和破坏的形式,磨损大致可分为:粘着磨损 、 磨料磨损 、接触疲劳、腐蚀磨损等。
10. 材料在恒变形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 弹性应力 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材料抵抗应力松弛的能力即为 松弛稳定性 。
11. 当温度高于 居里 温度时,铁磁性物质可转变为顺磁性物质。
12. 铁电材料的电光效应是通过 电控双折射 效应和 电控光散射 效应的形式来实现的。
13. 影响材料导电性能的因素除了温度,化学成分以外,还有 晶体结构 、和 杂质及缺陷的浓度及其迁移率 。
14. 具有热敏特性的半导体可以制成 热敏温度计 ,电路温度补偿器,无触点开关等器件。
15. 单向拉伸时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为 0.5 ,单向压缩时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为 2.0 ,扭转时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为 0.8 。
扭转试验中,塑性材料断裂面与试样轴线 垂直 ,脆性材料的断裂面与试样轴线成 45度 。
16. 根据粘着磨损模型,粘着磨损量与 接触压力p 和 滑动距离L 成正比,与 软 材料的 硬度值 成反比。
17. 材料的抗磁性是由于电子的 循轨 运动产生的。
18. 软磁材料的矫顽力 低 ,磁滞回线面积 小 。
19. 导体的电阻率小于2-10Ω·m ,绝缘体的电阻率大于1010Ω·m ,半导体的电阻率介于2-10~1010Ω·m 之间。
20. 电子位移极化 不消耗 能量,电子松弛极化 消耗 能量。
21. 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 不可能 产生压电效应。
22. 材料按断裂前塑性变形的大小可分为 脆性断裂和 韧性断裂 ;按断裂机理可分为解理断裂 和 剪切断裂 。
23. 根据磨粒磨损模型,磨粒磨损量与 接触压力p 和 滑动距离L 成正比,与 软 材料的 硬度值 成反比。
24. 硬磁材料的矫顽力 大 ,磁滞回线面积 大 。
25. 导体的禁带宽度小于 0.2 eV ,绝缘体的禁带宽度大于 3.5 eV ,半导体的禁带宽度介于 0.2 —3.5 eV 之间。
26. 离子位移极化 不消耗 能量,离子松弛极化 消耗 能量。
27. 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 不可能 产生热释电效应。
28. 循环应力常用①最大循环应力max σ、②最小循环应力min σ、③平均应力2/)(min max σσσ+=m 、④应力幅a σ或应力范围2/)(2/min max σσσσ-=∆=∆、和⑤ 应力比max min /σσ=r 等五个参量来描述。
29.在接触疲劳发生过程中,最大综合切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时便在该处引起塑性变形,经多次循环作用后,裂纹便在该处形成。
接触疲劳按破坏形态可分为麻点剥落,浅层剥落和深层剥落。
30.铁电体一定能产生热释电效应。
31.测定材料硬度的方法主要有划痕法、弹性回跳法和压入法;其中压入硬度法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肖氏硬度法等。
32.材料发生蠕变变形的机理主要有位错滑移、原子扩散和晶界滑动。
33.实际固体材料的αT并不是一个常数,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4.抗磁材料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呈直线关系。
35.铁,钴,镍等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自发磁化倾向。
36.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的赛贝克效应。
37.松弛极化属于非弹性极化,极化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38.电介质材料离子的极化率愈大,则介电常数越大,折射率越大。
39.透明铁电陶瓷作为二进位存储器的原理是基于其电控光散射效应。
40.低温脆性常发生在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及合金中,而在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及合金中很少发现。
41.典型的疲劳断口一般包括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
42.顺磁材料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呈直线关系。
43.光导纤维利用了电介质材料的全反射原理。
44.位移式极化是一种可逆的极化,极化过程不消耗能量。
45.电控光闸的原理是基于透明铁电陶瓷材料的电控双折射效应。
46.电介质材料的相对折射率愈大,则反射系数越大,散射系数越大。
47.石英晶体发生极化的方向是在 X 和 Y 轴。
压电陶瓷的极化的方向是 Z 轴。
48.偶极子转向极化不消耗能量,空间电荷极化消耗能量。
49.α-Al2O3是原子晶体结构,其体膨胀系数与线膨胀系数的关系是αV =αa=αb+αc。
50.一般齿轮摩擦副在滚动兼滑动时,接触应力的最大综合切应力向齿轮的表面移动,常发生的磨损失效形式是麻点剥落。
51.介电晶体产生热释电效应的对称性条件是晶体没有对称中心。
52.电路温度补偿器利用了半导体的热敏效应。
53.介电晶体产生压电效应的对称性条件是晶体没有对称中心。
54.实际磁场往往通过运动的电荷或变化的磁场产生。
55.在晶体光学中,把不发生双折射现象的特殊方向称为光轴。
56.铁粉磁性材料的磁滞损耗比硅钢片小。
57.在α-石英晶体光轴方向上施加应力不能产生压电效应。
58.在α-石英晶体的电轴方向上施加应力不能产生压电效应。
59. 材料的铁磁性是由于电子的 自旋 运动产生的。
60.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为 电子空穴对,n 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为 导带中的电子 ,p 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为 空穴 。
61. 在α-石英晶体的机械轴方向上施加应力 能 产生压电效应。
62. 铁磁性材料在 居里 温度之上,铁磁性破坏。
63. 铁电陶瓷材料有 自发极化的方向。
64. 与硅钢片相比,铁粉磁性材料更适合于 频率下使用。
65. 半硬磁材料的矫顽力 ;磁滞回线面积 。
66. 与坡莫合金相比,铁粉磁性材料更适合于 频率下使用。
67. 材料的顺磁性是由于电子的 运动产生的。
三.简答,计算,证明1. ★★用位能曲线解释热膨胀P147位能曲线不是严格对称抛物线。
即位能随原子间距的减小,比随原子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得更迅速。
由于原子的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振动原子具有相等势能的两个极端位置间的平均位置就漂移到比0K 时(ro )更大的值处。